第820章漢南半島六個州


    ……………………………………


    打小王鬧鬧就看不上夏天他們幹的那一行,說他們像見不得光的土耗子。然而長大之後,仗越打越多,職務越升越高,王鬧鬧也越來越能夠知道,這些見不得光的土耗子們,在別人看不到的隱蔽戰線上,究竟幹下過多大的事,立下過多大的功。


    就說這個袁侃袁公然吧,要家世有家世,要能力有能力,要是隻為了往上爬,可能會有很多條路能夠讓他選擇,而他卻選擇了最兇險的這一條,著實令人佩服。


    還有與袁侃一同殉國的那幾個兄弟,他們連個名字都沒能留下,甚至連遺骸都是相互混在一起的,分不清誰是誰,然而知悉內情之人,怎能忘記他們的功績?


    明麵上的仗,暫時不用打了,但是看不見的暗戰肯定還會繼續打下去。除了佩服之外,讓王鬧鬧感到慶幸的是,自己在那些暗戰之中也能幫上夏天他們那群土耗子一點小忙。因為就在之前的談判當中,他還不動聲色地幫著搜狐掩護了一隻比袁侃更大的土耗子。或許將來的某一天,這隻更大的“土耗子”便會做出什麽令人驚歎之事。


    …………


    “罷戰之約”已簽,呂常升任“中南軍團”軍團長,陳冉升任“西南軍團”軍團長,但是“南線前敵元帥部”並沒有馬上被裁撤,王鬧鬧還要以前敵元帥的身份,在這裏坐鎮一段時間。


    除此之外,呂蒙已經正式接任“星島艦隊”大隊長一職,而根據南方艦隊最新的發展計劃,要在“西長山山脈”以西的海域再設置一支支隊級別的艦隊,主要負責“南大洋”事務,而這個支隊長就是龐統。


    所謂“南大洋”事務,依照目前的情況來看,主要就是忠城、漢皇子城、勃生城以及文伽,另外還有“西長山山脈”西側沿線諸多島嶼,尤其是在“蘇木都刺”以北的海域,還有一連串的島嶼,其中最大的島嶼南北可達四五百裏。用徐庶轉述劉漢少的話說,如果咱們將這些島嶼開發利用好了,不僅可以保障從勃生到蘇木都刺之間的海域安全,還可以在“南大洋”之中打造一艘超級的、不會沉沒的、巨型戰艦!所以這一串島嶼已經被命名為“安曼群島”。


    當然了,現在提及開發“安曼群島”,還為時尚早,尤其是龐統那邊現在還“缺船少炮”,同時又要防備著“漢南二島”上的劉玄德,所以在“南大洋”之中的第一支艦隊就紮在“第五河”的出海口附近……


    別急,啥叫“第五河”?


    想啊,“南二河”與“南三河”交匯之後,還要再往南流幾百裏才能出海呢,就是這一段距離,二加三可不就等於五了嘛。


    但是,如果讓龐統所率領的那支艦隊,叫作“第五艦隊”,好像容易引起誤會,所以王鬧鬧就說了:“大吉大利,今晚……”


    算了,別胡扯了。


    因為第五河出海口那裏還要再興建一座“大吉港”,所以龐統所率領的這支艦隊,就叫作“大吉艦隊”!


    …………


    王鬧鬧這位已經不打仗的前敵元帥還在調兵遣將,布局南線,而與此同時,劉漢少與三府一院,共同商議,在“漢南半島”上一下子又重新規劃設置了六個州。


    首先是將永昌郡從益州劃分出來,而後從中一分為二,沿著“不韋、哀牢”一線一直向西南延伸,包括被燒禿的“驃北大森林”,還有文伽、那那、漢越,全都在內,設置了一個“雲州”。


    其次是永昌郡的東南半部,包括臨滄、閩濮部、鳩僚部在內,以及撣人所住的高原,驃人所住的平原和若開山脈一部分,統統合並在一起,設置“貴州”。


    第三州則是原本的交州,但是地界重新劃分了,包括交趾、九真、萬象在內,向著西南方向劃出一條直線,一直到達“西長山山脈”西邊的“忠城”與“食人魔島”。


    其四叫作“瀾州”,東邊從日南郡開始,包括“威漢城、敬孔城、紅統城”在內,直到西南海邊,還要再加上“西長山山脈”那條長長的小尾巴,所以“瀾州”的地界看起來有點像個“廠”字。


    重新設置的第五個州叫作“滄州”,東邊從峴港開始算,包括漢邊郡、美蜀郡、望德郡、吳哥城這些地方,大概也就是曾經劉備設置的“撫州”那一片。


    設置的第六州是由從前狼牙修的地界開始,一直向南,包括星島以及蘇木都刺在內,被命名為“來州”。如此,大漢的西北有“迴州”,東南有“來州”,也可以說成是為了告訴那些為國征戰的漢家兒郎,無論離家有多遠,都能夠迴來。到目前為止,“來州”已是大漢最南邊的州。


    在設置“漢南六州”的時候還遇到了兩件比較有趣的事,一個是關於“興霸城”、“摩柯城”的名字問題,其它的城池還好說,但是這兩城明顯是甘興霸與沙摩柯在標榜自己,如果大漢再繼續沿用下去,肯定不合適,所以便與郡同名,將“興霸城”改為“漢邊城”,“摩柯城”改為“萬象城”。


    另外一件就是漢越的事,其實無論是劉備還是王鬧鬧,都沒有派兵攻打過漢越,但是王鬧鬧放了一把大火之後,漢越忽然發現自己的前後左右都已經成了大漢的地盤,即便是有勇猛之人能夠爬上背後的“南長城山脈”,可是到了上邊之後一打聽,也會發現他們離“聖天子城”已經不遠了。


    於是乎,漢越主動向大漢提出了內附的請求,而後便成為了“雲州”的一部分。


    請求內附,跟著大漢混,究竟有沒有啥好處呢?


    其它的暫且不談,“文伽、那那”那邊的人不是都已經被劉備和王鬧鬧聯手鼓搗走了麽?空出來這麽大的地方,不用爭不用搶,漢越百姓順著“南三河”一下子就出來了,看到大海的時候還可以感慨一下,以後這可都是咱們大漢的地盤了呀!咱想衝浪就衝浪,咱想抓魚就抓魚。隻要說咱是大漢國人,大漢的軍隊不單不會欺負咱們,還會盡力保護咱們。


    就憑這一條,可以使勁地想,往後的日子,美不?


    …………


    大漢一下子多出六個州,其它的好處先不說,單單是六個州長之位就得讓多少人眼紅?然而對於“漢南六州”的劃分,劉漢少用了一種近乎劃直線的方式,起初有許多愛愛卿卿都不理解,覺得陛下也太簡單粗暴了,有像您這麽懶省事的麽?


    而且這種劃法也不合理呀!


    比如現在的“新交州”,它的州治定在了東邊的交趾,但是所轄地區,西邊卻劃到了忠城與勃固。這些地方明明距離“漢皇子城”那麽近,甭管是坐船還是坐車,溜達幾步就能到。可是要想從這兒去一趟交趾,走海路是不是還得先繞到星島,通過“西大門海峽”啊?就算是走陸路,翻山越嶺的,也得走上千裏!迴頭要是忠城設郡,郡長去向州長迴報一次工作,這得磨破多少雙鞋?


    但是也有一部分愛卿,嚴重支持劉漢少的分界方法,這其中就包括首相荀彧,交通部長曹操,以及新上任的總參謀長沮授,還有劉漢少的新跟班之一的魯肅。


    “漢南半島”這個地方,說出來是與大漢“山同根、水同源”,看上去很美,然而實際上這些山山水水卻是大漢與漢南之間的最大障礙。高的、險的,究竟有多少山頭,好像數都數不過來,單單是“東長山”、“西長山”,再加上“若開山脈”與“大黑嶺”,便又將漢南半島分割成好幾塊。


    現在這些地方是全部劃入了大漢,可是對它的控製能力又能有多少?隨便一個犄角旮旯照看不到,可能就會滋生出一股不服王化的勢力,這應該怎麽辦?


    劉徹徹那麽猛,前後曆時十多年,都沒能把那條“蜀身毒道”完全打通。從鬱林到交趾,還算是最好走的地方,可是中間都隔著“十萬大山”,又應該怎麽辦?


    戲誌才臨終之前,還特意交代王鬧鬧,要他告訴劉漢少,這個仗不能再打下去了,否則有可能拖垮大漢。而更深一層的隱患則是,萬一漢南半島這裏有了艦船、大炮,而大漢對此地卻沒有足夠的控製力度。將來一旦大漢內部出現問題,疲敝衰弱,輕則漢南自立,重則受到反噬,這幾乎是必然的。


    如此,應該如何消除這個隱患?


    說出來也簡單,首先就是修路。甭管是陸路、海路,山路、水路,能打通的統統給它打通。而後便將大漢的文化、製度、禮儀,尤其是漢簡字、倍精話,還有《諧和大寶典》,統統傳授過去。最後則是繼續摻沙子,把大漢各地征召來的軍團、兵團調到漢南來,而把漢南本地征召的兵士調到大漢各地去。


    當然了,這也隻是說出來簡單而已,真要是做起來,一個州長下到地方郡縣巡視,結果磨破好幾雙鞋,是不是也挺慘的?所以,這六個州長之位,好像就變的沒那麽招人眼紅了。


    說不上是幸運還是倒黴的“漢南六州”的州長們,一一出爐,頭一個就是漢中郡的郡長常林。當年劉漢少要司馬朗與諸葛瑾猜丁殼,而後司馬朗就贏了個漢中郡長,常林是跟著他一塊去的,後來又繼任郡長。


    現在再把常林調去雲州做州長,知道為啥了吧?


    因為修路那活兒,常林也幹的熟啊!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漢大忽悠帝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鄭端木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鄭端木並收藏大漢大忽悠帝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