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9章聽說你有個叔叔


    ……………………………………


    荀家是潁川名門望族,荀淑號稱“神君”,黨人領袖陳蕃、李膺都是他的學生,自己生了八個娃,號稱“八龍”,其中第六子正是現在的司空荀爽。


    一方麵,士人有學識,有才幹,屬於當時的社會精英;另一方麵,他們也壟斷文化,聚攏鄉裏,甚至是掌控仕途。


    劉漢少要想穩穩當當地做皇帝,首先就要得到他們的支持,事實上,作為既得利益者,他們也是堅定的“保皇派”,除非那些勢力過於龐大的門閥,現有利益已經滿足不了他們膨脹的欲望,才有可能“變節”。


    然而劉漢少又隱隱約約覺得哪裏不對,假如自己隻是一味地拉攏他們,天下還是過去那個鳥樣,百姓照樣活不下去,不是還得不斷造反麽?一旦自己想做出改變,觸動了那些人的利益,他們會變成什麽派,可就不好說了。估摸著,反正不會變成蛋黃派。


    所以,原本的三公一個沒動,反正他們現在都是“忠臣”,就連袁隗那個太傅也還保留著。


    用!


    怎麽用?


    改!


    怎麽改?


    對於這些,以劉漢少的智商,現在肯定不可能有一套完美計劃,他隻是小心翼翼的,盡量不去驚動他們,就算辦學校,也隻開醫學院與理工學院,一方麵,大漢奇缺這樣的人才,另一方麵,其實也是為了告訴他們,不會有人出來和他們搶著當官。


    劉漢少假裝撓撓頭,將所有人的目光都吸引到他短短的板寸頭上,然後很隨意地問道:“公達,有意從軍嗎?”


    這不是任命,隻是探問。


    前些時候,劉漢少以“削發明誌”的借口剃了發,可是後來變成漢正軍的軍規,硬性要求漢正軍的每一名軍人都必須剃短發。盡管蔡邕剃了發,盧植剃了發;盡管剃發正在成為時尚,被越來越多的人接受,街麵上甚至已經催生出一個新興行業,理發店。但是,此舉還是惹來很多非議,背地裏偷偷戲稱漢正軍為“髡軍”,其中堅力量就是士人。


    好麽,和尚來了叫“髡人”,現在漢正軍又直接成了“髡軍”。


    “身體發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孝之始也。”


    這樣的言論就像緊箍咒一樣,不僅牢牢地箍著士人的腦袋,他們還想憑此箍緊天下。這些士人觀念都是跟誰學的?


    儒家?


    還是別的什麽家?


    孔子?


    還是別的什麽子?


    學渣搞不清楚,但是他知道,即便蔡邕與盧植都剃了發,也不代表他們觀念的更新,而更多的,隻是為了報效自己罷了,別說剃發,砍頭也成啊。


    果然,荀攸現出一絲猶豫之色,但是很快,便笑顏如菊花,喜滋滋地說道:“漢少有命,攸豈敢不從?”


    笑的有點詭異呀,容哥好好想想。顯然,這娃已經意識到了,從軍就得剃頭,他們家那麽多大人,要是看見他整一板寸,估計得批評他,所以,他先把責任推到哥頭上……敢拿哥做擋箭牌,很雞賊嘛,有點意思!


    劉漢少衝著荀攸壞笑,一副“哥看穿你了”的模樣,隨即說道:“誌才那裏缺人手,你先過去幫他吧。”


    盡管許攸知道皇帝要用自己,還是沒想到一句話就把自己放在了戲誌才身邊。


    戲忠,戲誌才,漢正軍參謀長,除了皇帝之外的漢正軍二號人物,連高副軍長都要聽其調度,皇帝身邊最為倚重之人。雖然有些年輕,但是智計百出,不說別的,單是謀誅董卓一功,足以名揚海內。


    還有重要的一點,戲誌才本身就是荀攸的學弟,兩人曾經關係密切,雖然自己出仕比較早,但是戲誌才直接跟隨的劉漢少,也隻能說那娃命好。所幸,如今自己也能進入漢正軍,想想都覺得前途光明啊!


    其實荀攸也有荀攸的想法,荀攸並不是荀淑那一枝兒上的娃,而是荀淑他哥的後人。父母早亡,祖父荀曇在他十三歲的時候也已故去,荀攸是由族中的叔祖叔父們養大的。眼見著荀淑那一支人丁興旺,人才濟濟,而自己這個嫡親卻漸漸淪為旁支,心裏也時常感到失落。


    眼下,皇帝給了機會,荀攸當然要抓住,至於剃發是不是有違祖製禮法……反正是皇帝讓我幹的!


    “是!”


    荀攸立刻站起身,向劉漢少行了一個新軍禮,盡管他還穿著儒衫,戴著綸巾,樣子看起來有點搞笑,但是一臉的認真嚴肅,好像是在向劉漢少宣誓效忠似的。


    劉漢少壓了壓手,示意許攸坐下,又很隨意地問道:“公達,聽說你有個叔叔?”


    荀攸腦門黑線,心裏話說,陛下都是聽誰說的,也不說清楚,我父排行老大,我明明有一群叔叔好麽?


    “家君行首,兄弟眾多,不知漢少所言,是攸哪位叔父?”


    “荀彧,荀文若。”


    哦,原來是那個“小雞蛋孩兒”啊,挺能折騰,連皇帝都知道他的名字了。當然,這屬於“親昵的腹誹”,荀攸這位小叔父足足比自己小了六七歲,小時候沒少帶著他一塊玩。不過荀彧的確少有才名,在潁川書院時便名列前茅,南陽名士何顒曾評說“潁川荀彧,王佐之器”。隻可惜他爹當年畏懼宦官,給他娶了個宦官的閨女為妻,所以,偶有譏諷。


    劉漢少一提荀彧的名字,荀攸就知道又要給他們家下菜了,連忙說道:“從叔此刻就在洛陽,陛下是否召見?不如攸這就將他喚來。”


    “文若在京師嗎?”


    “正是,從叔任職守宮令。”


    守宮令是掌管皇帝用的筆、墨、紙、硯等物品的官,劉漢少居然不知道大牛就在身邊,看樣子這個皇帝當的也真夠可以的。難怪身邊圍著幾個木有小丁丁的一忽悠,很多皇帝都會不理天下大事,一個人的精力畢竟有限的很,不可能麵麵俱到。


    “公達安坐。既然文若在京師,也不急於這一時,迴頭哥去找他。”劉漢少還打趣地說:“把你放到誌才身邊,總得有人替你給哥當主簿吧。”


    又一個主簿,說明陛下有意將從叔帶在身邊。看樣子潁川荀家還能更近一步,荀攸自然欣喜不已。


    …………


    一頓飯的功夫,劉漢少給自己招了六個主簿,外加一個內定主簿,可是一頓飯沒吃完,又整出去四個,眼前隻剩下袁紹與曹操了。


    袁紹越來越坐不住,就是曹操心裏也開始有些緊張,實在不知道劉漢少會如何安排自己。按照之前的官職權勢來說,袁紹的司隸校尉是最大的,又掌管過西園八校,並且在董卓亂政期間,仗義執言,為陛下喊過一嗓子。連陛下都親口說,袁本初是敢言者,是個英雄。而曹操曾是典軍校尉,又曾有暗殺董卓之舉,盡管剛出門就被人給截迴來了,但是人家還和皇帝之間還有驚天大秘密,雖然那事劉漢少確實被蒙在鼓裏,一點也不知道。


    此時,不僅袁紹與曹操將自己視為劉漢少的心腹,就是其他的人也是這麽看待的,單憑人家倆人能坐在皇帝左右兩邊喝酒,就足以說明這一點。按照漢正軍的編製,目前還缺一個副軍長和一個督教長,袁紹與曹操一起想到了這一點,不由得揣測,會不會有自己的一個位置。


    但是劉漢少就此打住,隻是招唿著大家喝酒吃菜,一會兒介紹這個菜該怎麽怎麽做,一會兒又解說那個菜該怎麽怎麽吃,好像一個頗有心得的廚子。


    好不容易吃完這頓飯,袁紹和曹操都有點失落、沮喪,漢少好像忘了他倆的茬兒似的,隻字未提如何安排他們。


    劉漢少也很為難啊,你們這倆貨打算讓哥怎麽安排?撒出去就可能變成“惡老雕”,能飛沒影不說,萬一給哥添點亂,讓哥怎麽收拾?要不是哥心慈手軟愛牛牛,不如趁早把你們剁巴剁巴算了。當然,這是不可能的,否則劉漢少也不會把他們留到現在。不過一下子把他們放飛,劉漢少也沒這個膽兒。無奈之下,隻能將他們暫時拴在身邊做主簿,萬一發現他們有不乖乖之舉,哥也不介意幹一下主簿。


    等到吃過飯,打發走了其他人,劉漢少故作輕鬆地問:“本初、孟德,有沒有興趣陪哥去西邊旅個遊?”


    袁紹還有點發懵,曹操立刻神情嚴肅地問道:“西邊形勢不好?”


    劉漢少點頭說道:“黃巾餘孽郭太、楊奉等人號稱白波軍,聲勢日漸浩大,已有十餘萬之眾,近日,已開始攻掠河東。”


    曹操眼珠子一轉,又說道:“漢少,可下詔令,命董卓之婿,牛輔擊之。”


    “牛輔那個鳥樣,行嗎?”


    “行不行都沒關係。隻要漢少詔令一到,免牛輔之罪,以安其心,再令他剿滅白波賊,兩虎相爭,必有一傷,不管他們誰死誰活,對漢少都有好處。”


    袁紹也忙說道:“孟德之言有理。即使牛輔能勝,西涼軍也必實力大損,若敗,則趁機問罪,奪其兵權。”


    左右看了看,劉漢少心裏話說,你們這倆癟犢子,看樣子哥是真不能放你們出去,眼珠子一轉就是一個主意啊。


    於是,劉漢少拍著袁紹、曹操的肩膀,語重心長地說:“可是他們要是打的太慘,死的可都是咱們大漢的人哪!”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漢大忽悠帝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鄭端木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鄭端木並收藏大漢大忽悠帝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