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議大廳內,程翔的聲音還在大廳內迴蕩。


    眾人還在震撼中驚疑不定,不過程翔並沒給眾人太多猶豫的時間,便接著說道。


    “一個多月前,我曾經在研究基地的論壇上發布了公告。”


    “讓大家挑選各自喜歡的領域,組建團隊。”


    “如今,就是各位挑選具體課題的時候了,這次的課題非常多,大家可以慢慢挑選。”


    “而且,老規矩,每個課題,都會有相應的準入條件和積分獎勵。”


    “大家可以自由選擇適合自己的。”


    “在這個過程中,在這個會議大廳裏,大家可以盡可能的交流,溝通和尋找配合。”


    “希望大家,都能找到各自滿意的研究方向。”


    “廢話我就不多說了,各位,任務明細會立刻下發到各自平板中。”


    “各位,開始吧。”


    話音一落,3d投影緩緩散去,大廳內的光線重新亮起,各團隊擁有的平板,也立刻被開通了權限,可以正常訪問課題數據。


    都是輕車駕熟,所有團隊的核心成員,都不約而同快速開始立刻查看研究內容。


    投影中的效果很燦爛,但是,具體怎麽樣,還得看看平板中的簡介才知道。


    馬保民等人速度飛快,平板早就在手,就等著權限開通。


    權限一解鎖,刷新頁麵。


    嘩——


    一級頁麵就是十幾個大項,馬保民等人毫不猶豫的選擇了航天模塊。


    星辰大海,無論是對於哪個學科的研究者,都是浪漫的代名詞。


    曾經,他們年複一年沉浸在實驗室和小白鼠打交道,隻能在夢裏去感受那份浪漫,然而現在,一切不同了。


    進入大類,密密麻麻的研究方向排列而出,一看數量,好家夥,這個大類裏麵,七八十個子課題。


    “好家夥,清一色的飛船和工廠設計。”


    “貨運飛船,采礦飛船……太空農業工廠……太空冶煉工廠……太空製造工廠……”


    “這是要直接將工業搬到太空!”


    清單一拉,粗略一掃,一眾名詞就看的眾人熱血沸騰。


    “這些玩意要是真的全部弄出來了,咱們華國,就是妥妥的太空文明了。”


    “光看,就恨不得全部把這些立刻搞定啊。”


    “快點挑,現在隊伍這麽多,七八十個課題,可不夠挑的。”


    “沒錯,快點。”


    馬保民等人立刻選擇了積分獎勵從高到低排序。


    畫麵一刷新,馬保民就立刻看向第一個。


    太空單人飛行器。


    設計目標:支持行星,衛星間往返單人飛行器。


    各項需求功能指標如下……


    “單人太空飛行器。”


    “這是直接要把太空往返變成如今的家家戶戶都有小汽車嗎?”


    “單人太空飛行器,這要求指標,比下麵貨運飛船,采礦飛船還要厲害。”郎思源說道。


    “老狼,你不要光說指標高,關鍵是這積分也差出一大截。”馬保民說道。


    “要求高,積分多,這並不奇怪。人類社會的核心是人,太空真正要繁榮,那麽交通必須首先要方便。”方會琴插嘴道。


    “沒錯,要致富,先修路。隻有去太空和開車一樣方便,那麽,太空事業才能迅速繁榮起來。”江駿逸兩眼放光。


    “快,我們大家一起來評估一下,篩選出五個備選方案,然後大家一起做最終決定。”


    “早點做完決定,我們可以立刻去找合作部分,比如能源,比如一些其他製造相關。需要配合的地方不少。”


    “好!”


    眾人點頭同意,開始挑選起合適的研究方向,同時對平板中的研究方向開始緊張的評估工作,事關未來長時間的研究,絲毫馬虎大意不得。


    同一時間。


    另外一個小組。


    這個小組,真是沈康文帶頭牽引的,唐正明,鄭文才,王建國等人都在,都是青銅三星大佬,除此之外,為了此次的項目,沈康文花了老大力氣才找來的重磅合作夥伴————張靜宜,邱敏麗。


    “靜宜,敏麗,我老沈靠譜吧,好說程翔可是我一手教出來的,透漏點風聲給我,肯定準的不能再準。”


    “怎麽樣,嘿嘿,生物核聚變!而且是生物冷核聚變。”


    “比你們那個托克馬克裝置,要有新意的多吧,現在世界的核聚變研究,無論是托卡馬克、仿星器、還是磁鏡、反向場、球形環,每年都在燒錢,每年也都有些進步,但是,進展之慢,令人發指。”


    “就像你們那個磁約束問題,大半個世紀過去了,提高還是相當有限。”


    “看似隻差一點,實際上有多遠,咱們大家都知道。”


    張靜宜和邱敏麗都沒說話,幾十年前,能源危機,裂變的安全性問題等綜合因素的影響下,核聚變,這種清潔且無限的能源,就一直是能源研究的中心熱點。


    為此,全世界的國家都為此在努力,但是,幾十年過去了,核聚變給人的感覺,就好像是無限接近,但是,卻永遠不可能達到一般。


    既讓人充滿幻想,又讓人可望而不可即。


    核聚變的熱度依然還在,但是,從經費的變化,圈內人都明白,核聚變,已經在逐步被邊緣化。


    甚至於主流的思潮已經認為,核聚變在當前材料,基礎學科等綜合條件下,還不具備實現的條件。


    隻有等待其他方麵學科產生突破,再來研究核聚變,最適合不過。


    越來越多的研究者接受這個想法,張靜宜,邱敏麗等人麵對這樣的局勢,既憤怒,又無奈。


    但是,麵對質疑,他們也沒辦法拿出反駁的理由。她們深愛這個行業,從事這一行業已經三十多年。


    在核聚變支持力度越來越低的現在,在聽到老友沈康文說的生物核聚變。


    哪怕從字麵上感覺是在開玩笑,但是,終究是是與核聚變相關,而且還是官方背景,所以兩人終究還是準備前來看看。


    本以為隻會是一個ppt概念似的東西,但現在,卻沒想到,卻是真的看到了這麽一份設計概要。


    而設計上的理念,更是讓她們耳目一新。


    “以細胞為單位,控製單個原子和原子進行核聚變反應,……以核能轉化為生物電能,……同時構建生物傳輸通道,傳輸能量做功……或者合成高能生物能量塊……”


    “看上去有一定的道理,……但是,真的能實現嗎?”兩人本來是來看看,考察考察,找找新思路,但是現在,看到如此新穎又似乎具備可行的方案,心中有些猶豫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我的生物黑科技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麻辣燙專業戶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麻辣燙專業戶並收藏我的生物黑科技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