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鳴何在?”
“二公子,二公子串聯黑雲南郊,於禁衛離京之後就開始謀劃太和殿八方甬道的宵衛,太師離府之後,二公子便借著太爺贈留的人脈勾連定海侯胡家、懷遠伯曾家,屯兵京畿官道,似是要伏擊從江南撤迴的禦林軍。”
“嗬,他們倒是算得精細,把能避開我的勢力用得淋漓盡致。”
“鶴啟呢,他是不是也插手了。”火影後的人愈發深沉,三個兒子秉性不一,鳳舉是他的嫡長子,對外向來被看作是他的繼任者,但知子莫若父,這三個小狐狸裏麵最像他的其實是一直不聲不響、默默無為的鶴啟。
“三公子勸動了五夫人,一旦大公子與二公子事敗,就請老爺與五爺出麵壓製您的怒火,保住兩位兄長。”
“如果事成,他就假借五叔之手,在我察覺之前,利用三法司蕩平吏部,是否?”
“主子神機妙算,三公子月前就暗示了大理寺少卿燕長品您有意清查首輔黨,並且,開始與河北布政使任重的家眷來往叢密,看著,是要給兩位兄長查漏補缺。”
“糊塗,都糊塗啊……”
“主子,重軍已至北郊,陸冉與陸苻正在接洽,您是否再多考慮一時,諸公子年幼,此事不急於一時啊。”沈林不輕易開口,在他心裏,三位公子的分量還不值得讓他違拗主子,隻是,主子挑選的流放之地兇險異常,他怕將來有一日,主子會心生悔意。
“不!再把人留在這尺寸之地才是真的毀了他們,鳳舉已陷入勾心鬥角的漩渦不可自拔,我一再給他機會,可結果呢,他終究是讓我失望了。”
“明日子時,召集湖湘各支,十一,你持我令符迴京,調動分家兵力包圍邵府,但有異動,殺無赦。”
“哥,鳳舉還小,看在嫂嫂的麵上再容他一次吧。”趙秉宱麵露不忍,他是京中聞名遐邇的“笑麵虎”,但對四個侄子那是實打實的寵溺,兄長讓他對誰拔刀他都不會有片刻猶豫,可鳳舉,那畢竟是趙氏寄予厚望的少主啊,他怎麽忍心……
“我意已決,都不必再多言。”趙秉安隱忍近十年,就是不願與孟璋同流合汙,那皇位鳳舉取不取無所謂,但天下民生的隱患他不該視而不見。
趙秉安離朝之前故意擱置了兩件事,一為江南謀逆案,二為新法推行,明明都察院都已經鋪好了架子,但鳳舉卻拘泥於權柄之爭而罔顧大局,他看著這孩子當局者迷,痛心呐!這一切都是他的過錯,為了麻痹夢園中那二人,一直放任邵柏博對鳳舉灌輸的種種,以致於他的嫡長子格局越來越小,這一次,他逼著自己下辣手□□,就是冒著磨廢的風險逼著鳳舉不得不涅磐重生。
老師已經收到了他的手劄,等京中平定下來,鳳舉與鶴啟就該啟程開始嶄新的人生。
政和十年始,少帝垂危,西宮急詔皇儲迴京。懿旨未出內廷即被虎豹軍攔截,國丈姚鼎誠攜眾郎將賀喜,重輝殿侍女有喜,天子有嗣,中宮賢達,欲將此子養育膝下,特報於西宮知曉。
隨後顧首輔上朝,言喻皇太弟得位不正,非能恪承大統,以禮法議,該退位讓賢,還位於帝長子。
夢園秘不發喪,趙鳳舉本以為是他計勝一籌,可事到如今,他發現自己在父親麵前不過是跳梁小醜。
將外戚手中的十萬精兵遣出京城,是他最大的敗筆,那是盛元澈的底氣又何嚐不是他最強的依仗,長鳴湊出來的烏合之眾,終究比不上北疆殺迴來的強兵悍將。
甬道中迫進的鐵河兵馬讓師芎的臉色冷峻不已,當首的大將陸冉也不再是十年前那個走投無路的喪家之犬,他出走時帶走的頹軍如今已是使北境異族聞風喪膽的鐵卒。
太師鑾駕從北邙山出發,一路六部九卿陸續參行其中,禁軍大開九門,鐵河直行甬道。
百官親眼看著太師下令,將攔在行駕前的二公子擒拿上鎖,發配玉樓,師芎親自出麵求情,卻被一同攆了去。
黑雲武勳麵麵相覷,自覺帶著兵馬跟走了。虎毒不食子,甭看太師如今對二公子雷霆震怒,但人若是真在北疆出了差池,他們今日這些慫恿胡鬧的都得吃不了兜著走。話說二公子尚不過總角之年,太師不會真把人往疆場上送吧?
趙鳳舉站在大殿內,神色呆滯麻木,大臣們隱晦的打量與揣測,此刻在他看來無外乎都是一種嘲諷。
他背向政和帝,眼中醞釀著疾風暴雨,為什麽,憑什麽,父親就這麽看不上他!
邵文熙老眼昏花,但這一刻,趙鳳舉身上一半的邵氏血脈讓他無奈妥協,他第一次拉起這個外孫的手,搖搖頭,告誡他事不可為,宜退!
苟儷旬與盧沛良也怕這位少主意氣用事,不得不出麵阻攔,太師大業未繼,可不能於中途父子反目。
趙鳳舉骨子的固執,與其父乃是一脈相承,他做了這許多事,就是想在父親麵前爭一口氣,證明他比盛元澈強過百倍千倍,他不服輸,不,他從來就沒輸過!
趙秉安命重軍停於殿外,自己率湖湘黨眾慨然入內,病懨懨的政和帝倚在禦座之上,掙紮著擠出一個笑容來。
“亞父……”盛元澈是趙秉安一手教養出來的,哪怕他的資質平庸卻也絕對評不上癡傻,況乎他天資聰穎,很多事一點就通,久未得見的亞父以如此陣勢再度臨朝,總不會是來匡扶君主的,他終究為亞父所棄,那臨行之際何妨再紮上鳳舉一刀,總要有人陪著他不痛快啊。
“朕都依亞父的意思,若中宮得子,即立為儲君。”
趙鳳舉死死盯著天神一般的父親,目光中傾訴著請求,哪怕就一迴,就一迴,遂他的心思,拔掉盛元澈這顆礙眼的釘子好不好。
太師似是沒有發覺世子的訴求,揮手讓司禮監趙喜從□□請出一道聖旨,廢榮王皇儲之位,著輔國公世子趙鳳舉前往江南平息叛亂,江南動蕩一日未平,一日不得歸京。
嘶,如今的江南已經被榮王殺的遍地狼煙,世子前去,會不會被江南士族生吞活剝說不好,但要世子重整與其不共戴天的江南六道,那絕對是難比登天,何況,榮王手裏還有十萬大軍,世子拿什麽來收服這股勢力,弄不好激起嘩變,世子說不定就成了榮王祭旗的刀下亡魂。
太師對其子未免也太狠了……
“爹,爹!”
“即刻出發,不得停留。”
太師話音一落,顧彥郴就站出來示意校尉將世子帶走,宮外騎乘人手早就備好了,長公子此去江南勢在必行。
“世子,蘇燃與下官會陪著您一同赴任,樸、周幾位大人也已先行一步,江南關乎著新法大業,您可不要辜負了太師的期望。”
顧椿在次子站出來之後就眸光閃動,神色由悲苦無奈逐漸演變出一絲僥幸,但轉瞬間,他就把這一切藏住。趙太師把世子遠黜到兩江是江南六道的生機,在此之前,他必須得有所表示。
顧首輔整理衣衫,神色堅毅,看著不甘的世子被強拖出殿外,他匍匐跪下,恭請少帝下旨,晉太師為攝政大臣,超一品鎮國公,統率文武,推進新法改革!
顧首輔的倒戈給了士族致命一擊,政和帝與滿朝文武猝不及防,可想想顧彥郴如今在湖湘中的地位,所有人都隱約察覺到了什麽。
政和帝看著越階而上的亞父,神色怔愣,他拚命壓下喉中的刺痛,維持著自己最後的體麵,他很清楚,自今日起,盛氏再無緣君臨天下。元恪與那個未出世的孩子,怕是已奏響命運的悲歌。
宮外,兩波人馬正於城中對峙,趙秉宱早就料到狡兔三窟,邵府中機關重重,想抓邵柏博,非得強軍掠鎮。
陸符拿捏不準,這到底是殺是擒,世子宮變已敗,可就隨行的大批人馬而言明顯太師還沒有放棄這位嫡長子,況且,太師府四位嫡出,可都是這人的親外甥,陸家做得太絕,將來怕在新主麵前存下芥蒂。
邵柏博氣急敗壞,任他機關算盡都沒能想到趙秉安心腸如此冷硬,皆是親子,他怎麽下得去手!
在邵侍郎被圍困的同時,忠義伯府內三公子也被強製送上馬車,甚至來不及與兩位祖父拜別,行程匆忙,他隻能夠給母親磕了個頭。聖上與大兄之間的恩怨他早有所覺,隻是沒想過父親這次會震怒至廝,如今,被發落到江南他倒不擔心自己,就是怕大兄心結日深,最終苦了他自己。
事實上,當趙鳳舉在京門外看見湖湘諸師伯的一瞬間,他已淚流滿麵,這一次,他輸得慶幸……
第307章 誌在必得
太師終於捅破了最後一層窗戶紙,代帝攝政, 這消息迅速傳遍天下州畿郡縣, 士族門閥聞之無不如喪考妣。
與之相較, 趙氏諸公子的流放變得無足輕重, 就算世子入兩江,代表著太師對江南六道的寬恕,可無錫三日血海,還是讓無數旁觀者心驚膽顫。
太師執意推行新法,首要的一點就是為了遏製土地兼並之惡習,但是除非天下大亂,有能者以武力改元, 否則將田土資源收歸國有一事隻能是癡人說夢, 不過如今看來太師是打算從顆稅入手, 《會典》大修,改戶製為丁製,明眼人即知這是在為推行攤丁入畝做準備。
日後士紳的納稅範圍不僅囊括自己的氏族奴仆,還有受其雇傭的佃戶, 以地納稅, 地廣則繳重賦,倍出徭役,從根上消減其財政特權。
新法甫一麵世,反對的浪潮就一波接著一波,甚至還有許多鼠目寸光的小士族選擇私下投靠廢皇儲榮王,他們以為這位於江南豐沃之地坐擁十萬雄兵, 未嚐不可一謀。
但可笑的是,在被廢位後的第一日,盛元恪就被文昌郡公秘密軟禁,禦林軍的調兵虎符一直在孟家人手上,禁軍又是趙氏鐵杆心腹,故而局勢瞬息逆轉,趙鳳舉首要對付的就是他那躲在幕後操縱的老丈人——孟希來。
如今京師“淪陷”,西宮垂簾有名無實,趙太師獨霸廟宇,以他老人家環外五省鐵桶般的布局,要拿下勢單力孤的禦林軍並不是難事,何況,禁軍執刃在側,國舅又無統率之能,戰事一開,孟氏定然大禍臨頭。
文昌郡公府的謀士揣測,既然勝券在握太師仍執意著世子下江南,那是否意在培儲?
而世子與孟氏的淵源也讓禦林一幹心腹大將盡皆躇躊,入京十年,富貴榮養,縱是拚著一股怨氣使得戰力不退,可心底的仇恨到底還是被衝淡了,況且,當年的仇人一個個下場淒慘寥落,足以慰藉侯爺在天之靈。逝者已矣,他們侍奉夢園四十餘載,隻有近十年因為太師的緣故得各方勢力高看,這才活得像個人樣,憑心而論,他們是不願在江南這地界與世子爺交鋒的,何況那也算是夢園指定的繼承人呢。
孟希來看著帳下如泥塑木胎一般麵無表情的兵將,嘴裏滿是苦澀,他深知若這群人知曉祖父已死,怕是會瞬間倒戈。
國舅爺尚在鬆州外猶猶豫豫,這邊趙鳳舉已飛撲而來。世子未率一兵一卒,於深夜狼狽而至。一入大帳,翁婿二人抱頭痛哭。
哪怕找出的理由再冠冕堂皇,在天下人看來世子也確實失了太師歡心,否則怎至於如此倉促的被攆出京城。
此時,孟希來刻意的遺忘了傳聞中護駕的湖湘重臣,趙鳳舉一示弱,他立馬接著台階往下走,兩人徹夜長談,緬懷老人家尚在時,兩府的深情厚誼。
今時不同往日,孟希來可不敢如祖父那般強摁著牛喝水,如今趙鳳舉言辭間沒有透露出毀約的打算,這就足以讓孟希來喜不自勝了。
沒了夢園的孟家在趙秉安看來不堪一擊,但他不得不為日後打算,對於鳳舉,他即使怒其不爭,也不會輕易放棄,畢竟,長幼尊卑不可亂!
這一點,趙秉安從未對外掩飾過,他既然把顧彥郴、蘇燃等老牌士族放到鳳舉身旁佐助,那就意味著他默許長子在江南儲望,積攢實力。況且孟希來膽小如鼠,行事作風瞻前顧後,禦林軍權放在他手裏,於鳳舉而言不過是探囊取物。
人性總歸是偏私的,對於長子這些年心中積壓的怨氣趙秉安並非一無所知,從另一方麵來說,百廢待興的江南也可看做是他安撫長子的一份大禮。
蒙括率隊在禦林軍大營外數裏處蟄伏,此行他本該奉世子之命寸步不離地保護三公子,但無奈三公子心意決絕,執意要兵不血刃的拿下鬆州,蒙括不敢放他孤身入敵城,隻說要等候大帳中世子的迴音。
鶴啟本就不是毛躁的脾性,之所以如此強硬的表明態度,不過是做給江南六道幸存的那些士族看得。湖湘諸位大人意會,紛紛讚同會談,官場中看重的就是一個主動,不管談得攏談不攏,三公子此舉都將使湖湘占據上風,而且無形間也弱化了王師前番屠戮造成的劍拔弩張的局勢,說到底,鵝湖書院還不敢明目張膽地造反,他們可是一直否認藏匿反賊定康王一事。
天曉時分,趙鳳舉與文昌郡公攜手步出大帳,禦林軍權的歸屬自此模糊。孟希來獻出廢皇儲榮王作為投誠的第一件禮物,而世子也不負眾望,不僅力排眾議重軍護送其迴京,還允諾必將竭盡全力洗刷蘇南罹難士族的冤屈。
鵝湖外的高壓暫緩,世子又馬不停蹄的奔赴蘇州曉莊別苑,三公子鶴啟早在離京之初就從五祖母那裏討得一張通行證,兄弟倆躊躇滿誌,想請那位官場老擘出手相助。
當日在老永安侯靈柩前,趙秉安讓鶴啟代替五叔捧靈就是答應了讓三子日後承襲五房一脈,為此,沈氏老懷安慰,對三公子可說是予取予求。
此番鶴啟被流放出京,一向通情達理的五夫人大鬧太師府,至今對太師的討饒愛搭不理。而對於勞動曉莊別苑中的老父親,沈氏看得很開。現如今秉安的所作所為少不得他老人家的教唆,種瓜得瓜,當年他老人家不顧自己尷尬的處境難為秉安也就罷了,如今若是再為難鶴啟,那她還不如直接一刀抹了脖子省得日後受人閑言碎語。
沈炳文喪妻之後愈發遷就這個女兒,結果就導致趙氏兄弟找上門時他連個推諉的借口都講不出來。
趙明誠生了一窩小狐狸,看著眼前目光炯炯的兩隻小鬼,沈老首輔覺得自己最後藏得那點家底也保不住了。
政和十年夏,兩江參政李厚才親自作保,於吳興沈氏老街拉起和談,太師世子隱晦表達了他對江南士族的求賢若渴,並撤兵三十裏以彰誠意。
江南六道經此一役元氣大傷,朝野實力尚存者唯蘇顧二姓,還是一早投了太師的,如今顧彥郴這個首鼠兩端背信棄義的小人反倒成了兩江官場炙手可熱的人物,可想而知,鵝湖書院中的大小文士有多不忿。
太師為了培養長子不惜對江南施以大手筆,顧彥郴空降兩江布政使,直接架空了章春民,蘇燃也熬夠了火候,遷調安南道按察使司,兩大古姓,是為世子的左膀右臂。
另外湖南總督管鑫日前調撥駐軍三萬靠近蘇南地界,借口清剿林匪,實則是為密切監視太湖水軍動向,估計是擔心鵝湖中人會乘和談之際走脫外逃。
管鑫當年如何上位的官場上無人不知,他迫不及待跳出來對江南下手也在預料之中,太師麾下幾大總督,數他汲汲無為。遙想人董臻當年接手了最差的爛攤子,最後卻闖下偌大功業,流芳千古。相較而言,管鑫的起點可謂高到一枝獨秀,但這九年功夫裏,他除了事無巨細的拍邵老爺子馬屁,於政治民生上可說是毫無作為。
也因此,縱使湖南境內掌權的算自家人,但太師仍隻是將其列為新法試點之一,如今管鑫若是再不賣力,立下一二功績,那就算他把邵雍拍出花來,趙太師也明擺著不會再用他了。
故此,管鑫巴不得和談失敗,鵝湖死扛到底,到時候他大軍一揮,拿江南士族的腦袋作為晉身的踏腳石,豈不美哉。
鵝湖書院如今的處境可說是四麵楚歌,前有狼後有虎,打是肯定打不過,但談?嗬,趙鳳舉提出的條件可不僅僅是逼著他們打碎牙和血吞,那小兔崽子厚臉無恥的程度遠甚其父,刀斧加身還在一邊假惺惺地訴說他們趙氏父子如何迫不得已,如何為天下大計舍身取義,話裏話外竟像是他們江南士族無理取鬧一般。
對於趙鳳舉提出的無理條件,鵝湖書院斷然拒絕,然後,就沒有然後了,文昌郡公率領的禦林軍在多日沉寂後貢獻了一場無與倫比的攻城,不到半個時辰大破城門,將城門守將的腦袋掛在旗杆上後,施然撤出城外,囂張跋扈的令人發指。
趙鳳舉坐鎮於中軍大帳,看著門戶大開的鬆州城,冷傲的神色下滿是誌在必得的堅毅。
政和十年七月,鵝湖書院山長瞿賢留書自裁,副座陳尅也率三百士子捧罪書出城認罪,自此鵝湖正統消弭。
另有掌經、博士數十,與其學生寧死不降,率千人朝太湖突圍,最後沉船湖底,屍骨無存。
第308章 無可厚非的無奈
“舅舅,這是……”
“交於殿中宮人照料, 你顧好自己的身子, 無需操勞。”
趙太師雨夜抱來一嬰孩, 姚皇後驚疑不定, 但刹那間仿佛聯想到什麽,清瘦的臉頰上閃過一抹震驚慌怒。
“那宮人可隻有八個月,是誰下的毒手!”
“娘娘純善,不知這宮中傾軋,向來是無所不用其極。”
趙喜佝僂著身子,小心翼翼地把孩子從濕透的繈褓裏挪出來,任他見識過大風大浪, 也為重輝殿中的慘劇所唏噓。少帝心慎敏思, 寡言少欲, 自遺精以來隻寵幸過那一個宮人,可見是放在心上的。
正因為喜歡,所以怕姚家去母留子,乃至於寸步不離地守在身邊, 逼得西宮太後不得不與長子撕破臉, 深夜闖進帝寢中想鳩殺這母子倆。
今夜若非高痣冒死衝進虎豹軍報信,政和帝的這一縷血脈怕是都等不及剖出來。
“二公子,二公子串聯黑雲南郊,於禁衛離京之後就開始謀劃太和殿八方甬道的宵衛,太師離府之後,二公子便借著太爺贈留的人脈勾連定海侯胡家、懷遠伯曾家,屯兵京畿官道,似是要伏擊從江南撤迴的禦林軍。”
“嗬,他們倒是算得精細,把能避開我的勢力用得淋漓盡致。”
“鶴啟呢,他是不是也插手了。”火影後的人愈發深沉,三個兒子秉性不一,鳳舉是他的嫡長子,對外向來被看作是他的繼任者,但知子莫若父,這三個小狐狸裏麵最像他的其實是一直不聲不響、默默無為的鶴啟。
“三公子勸動了五夫人,一旦大公子與二公子事敗,就請老爺與五爺出麵壓製您的怒火,保住兩位兄長。”
“如果事成,他就假借五叔之手,在我察覺之前,利用三法司蕩平吏部,是否?”
“主子神機妙算,三公子月前就暗示了大理寺少卿燕長品您有意清查首輔黨,並且,開始與河北布政使任重的家眷來往叢密,看著,是要給兩位兄長查漏補缺。”
“糊塗,都糊塗啊……”
“主子,重軍已至北郊,陸冉與陸苻正在接洽,您是否再多考慮一時,諸公子年幼,此事不急於一時啊。”沈林不輕易開口,在他心裏,三位公子的分量還不值得讓他違拗主子,隻是,主子挑選的流放之地兇險異常,他怕將來有一日,主子會心生悔意。
“不!再把人留在這尺寸之地才是真的毀了他們,鳳舉已陷入勾心鬥角的漩渦不可自拔,我一再給他機會,可結果呢,他終究是讓我失望了。”
“明日子時,召集湖湘各支,十一,你持我令符迴京,調動分家兵力包圍邵府,但有異動,殺無赦。”
“哥,鳳舉還小,看在嫂嫂的麵上再容他一次吧。”趙秉宱麵露不忍,他是京中聞名遐邇的“笑麵虎”,但對四個侄子那是實打實的寵溺,兄長讓他對誰拔刀他都不會有片刻猶豫,可鳳舉,那畢竟是趙氏寄予厚望的少主啊,他怎麽忍心……
“我意已決,都不必再多言。”趙秉安隱忍近十年,就是不願與孟璋同流合汙,那皇位鳳舉取不取無所謂,但天下民生的隱患他不該視而不見。
趙秉安離朝之前故意擱置了兩件事,一為江南謀逆案,二為新法推行,明明都察院都已經鋪好了架子,但鳳舉卻拘泥於權柄之爭而罔顧大局,他看著這孩子當局者迷,痛心呐!這一切都是他的過錯,為了麻痹夢園中那二人,一直放任邵柏博對鳳舉灌輸的種種,以致於他的嫡長子格局越來越小,這一次,他逼著自己下辣手□□,就是冒著磨廢的風險逼著鳳舉不得不涅磐重生。
老師已經收到了他的手劄,等京中平定下來,鳳舉與鶴啟就該啟程開始嶄新的人生。
政和十年始,少帝垂危,西宮急詔皇儲迴京。懿旨未出內廷即被虎豹軍攔截,國丈姚鼎誠攜眾郎將賀喜,重輝殿侍女有喜,天子有嗣,中宮賢達,欲將此子養育膝下,特報於西宮知曉。
隨後顧首輔上朝,言喻皇太弟得位不正,非能恪承大統,以禮法議,該退位讓賢,還位於帝長子。
夢園秘不發喪,趙鳳舉本以為是他計勝一籌,可事到如今,他發現自己在父親麵前不過是跳梁小醜。
將外戚手中的十萬精兵遣出京城,是他最大的敗筆,那是盛元澈的底氣又何嚐不是他最強的依仗,長鳴湊出來的烏合之眾,終究比不上北疆殺迴來的強兵悍將。
甬道中迫進的鐵河兵馬讓師芎的臉色冷峻不已,當首的大將陸冉也不再是十年前那個走投無路的喪家之犬,他出走時帶走的頹軍如今已是使北境異族聞風喪膽的鐵卒。
太師鑾駕從北邙山出發,一路六部九卿陸續參行其中,禁軍大開九門,鐵河直行甬道。
百官親眼看著太師下令,將攔在行駕前的二公子擒拿上鎖,發配玉樓,師芎親自出麵求情,卻被一同攆了去。
黑雲武勳麵麵相覷,自覺帶著兵馬跟走了。虎毒不食子,甭看太師如今對二公子雷霆震怒,但人若是真在北疆出了差池,他們今日這些慫恿胡鬧的都得吃不了兜著走。話說二公子尚不過總角之年,太師不會真把人往疆場上送吧?
趙鳳舉站在大殿內,神色呆滯麻木,大臣們隱晦的打量與揣測,此刻在他看來無外乎都是一種嘲諷。
他背向政和帝,眼中醞釀著疾風暴雨,為什麽,憑什麽,父親就這麽看不上他!
邵文熙老眼昏花,但這一刻,趙鳳舉身上一半的邵氏血脈讓他無奈妥協,他第一次拉起這個外孫的手,搖搖頭,告誡他事不可為,宜退!
苟儷旬與盧沛良也怕這位少主意氣用事,不得不出麵阻攔,太師大業未繼,可不能於中途父子反目。
趙鳳舉骨子的固執,與其父乃是一脈相承,他做了這許多事,就是想在父親麵前爭一口氣,證明他比盛元澈強過百倍千倍,他不服輸,不,他從來就沒輸過!
趙秉安命重軍停於殿外,自己率湖湘黨眾慨然入內,病懨懨的政和帝倚在禦座之上,掙紮著擠出一個笑容來。
“亞父……”盛元澈是趙秉安一手教養出來的,哪怕他的資質平庸卻也絕對評不上癡傻,況乎他天資聰穎,很多事一點就通,久未得見的亞父以如此陣勢再度臨朝,總不會是來匡扶君主的,他終究為亞父所棄,那臨行之際何妨再紮上鳳舉一刀,總要有人陪著他不痛快啊。
“朕都依亞父的意思,若中宮得子,即立為儲君。”
趙鳳舉死死盯著天神一般的父親,目光中傾訴著請求,哪怕就一迴,就一迴,遂他的心思,拔掉盛元澈這顆礙眼的釘子好不好。
太師似是沒有發覺世子的訴求,揮手讓司禮監趙喜從□□請出一道聖旨,廢榮王皇儲之位,著輔國公世子趙鳳舉前往江南平息叛亂,江南動蕩一日未平,一日不得歸京。
嘶,如今的江南已經被榮王殺的遍地狼煙,世子前去,會不會被江南士族生吞活剝說不好,但要世子重整與其不共戴天的江南六道,那絕對是難比登天,何況,榮王手裏還有十萬大軍,世子拿什麽來收服這股勢力,弄不好激起嘩變,世子說不定就成了榮王祭旗的刀下亡魂。
太師對其子未免也太狠了……
“爹,爹!”
“即刻出發,不得停留。”
太師話音一落,顧彥郴就站出來示意校尉將世子帶走,宮外騎乘人手早就備好了,長公子此去江南勢在必行。
“世子,蘇燃與下官會陪著您一同赴任,樸、周幾位大人也已先行一步,江南關乎著新法大業,您可不要辜負了太師的期望。”
顧椿在次子站出來之後就眸光閃動,神色由悲苦無奈逐漸演變出一絲僥幸,但轉瞬間,他就把這一切藏住。趙太師把世子遠黜到兩江是江南六道的生機,在此之前,他必須得有所表示。
顧首輔整理衣衫,神色堅毅,看著不甘的世子被強拖出殿外,他匍匐跪下,恭請少帝下旨,晉太師為攝政大臣,超一品鎮國公,統率文武,推進新法改革!
顧首輔的倒戈給了士族致命一擊,政和帝與滿朝文武猝不及防,可想想顧彥郴如今在湖湘中的地位,所有人都隱約察覺到了什麽。
政和帝看著越階而上的亞父,神色怔愣,他拚命壓下喉中的刺痛,維持著自己最後的體麵,他很清楚,自今日起,盛氏再無緣君臨天下。元恪與那個未出世的孩子,怕是已奏響命運的悲歌。
宮外,兩波人馬正於城中對峙,趙秉宱早就料到狡兔三窟,邵府中機關重重,想抓邵柏博,非得強軍掠鎮。
陸符拿捏不準,這到底是殺是擒,世子宮變已敗,可就隨行的大批人馬而言明顯太師還沒有放棄這位嫡長子,況且,太師府四位嫡出,可都是這人的親外甥,陸家做得太絕,將來怕在新主麵前存下芥蒂。
邵柏博氣急敗壞,任他機關算盡都沒能想到趙秉安心腸如此冷硬,皆是親子,他怎麽下得去手!
在邵侍郎被圍困的同時,忠義伯府內三公子也被強製送上馬車,甚至來不及與兩位祖父拜別,行程匆忙,他隻能夠給母親磕了個頭。聖上與大兄之間的恩怨他早有所覺,隻是沒想過父親這次會震怒至廝,如今,被發落到江南他倒不擔心自己,就是怕大兄心結日深,最終苦了他自己。
事實上,當趙鳳舉在京門外看見湖湘諸師伯的一瞬間,他已淚流滿麵,這一次,他輸得慶幸……
第307章 誌在必得
太師終於捅破了最後一層窗戶紙,代帝攝政, 這消息迅速傳遍天下州畿郡縣, 士族門閥聞之無不如喪考妣。
與之相較, 趙氏諸公子的流放變得無足輕重, 就算世子入兩江,代表著太師對江南六道的寬恕,可無錫三日血海,還是讓無數旁觀者心驚膽顫。
太師執意推行新法,首要的一點就是為了遏製土地兼並之惡習,但是除非天下大亂,有能者以武力改元, 否則將田土資源收歸國有一事隻能是癡人說夢, 不過如今看來太師是打算從顆稅入手, 《會典》大修,改戶製為丁製,明眼人即知這是在為推行攤丁入畝做準備。
日後士紳的納稅範圍不僅囊括自己的氏族奴仆,還有受其雇傭的佃戶, 以地納稅, 地廣則繳重賦,倍出徭役,從根上消減其財政特權。
新法甫一麵世,反對的浪潮就一波接著一波,甚至還有許多鼠目寸光的小士族選擇私下投靠廢皇儲榮王,他們以為這位於江南豐沃之地坐擁十萬雄兵, 未嚐不可一謀。
但可笑的是,在被廢位後的第一日,盛元恪就被文昌郡公秘密軟禁,禦林軍的調兵虎符一直在孟家人手上,禁軍又是趙氏鐵杆心腹,故而局勢瞬息逆轉,趙鳳舉首要對付的就是他那躲在幕後操縱的老丈人——孟希來。
如今京師“淪陷”,西宮垂簾有名無實,趙太師獨霸廟宇,以他老人家環外五省鐵桶般的布局,要拿下勢單力孤的禦林軍並不是難事,何況,禁軍執刃在側,國舅又無統率之能,戰事一開,孟氏定然大禍臨頭。
文昌郡公府的謀士揣測,既然勝券在握太師仍執意著世子下江南,那是否意在培儲?
而世子與孟氏的淵源也讓禦林一幹心腹大將盡皆躇躊,入京十年,富貴榮養,縱是拚著一股怨氣使得戰力不退,可心底的仇恨到底還是被衝淡了,況且,當年的仇人一個個下場淒慘寥落,足以慰藉侯爺在天之靈。逝者已矣,他們侍奉夢園四十餘載,隻有近十年因為太師的緣故得各方勢力高看,這才活得像個人樣,憑心而論,他們是不願在江南這地界與世子爺交鋒的,何況那也算是夢園指定的繼承人呢。
孟希來看著帳下如泥塑木胎一般麵無表情的兵將,嘴裏滿是苦澀,他深知若這群人知曉祖父已死,怕是會瞬間倒戈。
國舅爺尚在鬆州外猶猶豫豫,這邊趙鳳舉已飛撲而來。世子未率一兵一卒,於深夜狼狽而至。一入大帳,翁婿二人抱頭痛哭。
哪怕找出的理由再冠冕堂皇,在天下人看來世子也確實失了太師歡心,否則怎至於如此倉促的被攆出京城。
此時,孟希來刻意的遺忘了傳聞中護駕的湖湘重臣,趙鳳舉一示弱,他立馬接著台階往下走,兩人徹夜長談,緬懷老人家尚在時,兩府的深情厚誼。
今時不同往日,孟希來可不敢如祖父那般強摁著牛喝水,如今趙鳳舉言辭間沒有透露出毀約的打算,這就足以讓孟希來喜不自勝了。
沒了夢園的孟家在趙秉安看來不堪一擊,但他不得不為日後打算,對於鳳舉,他即使怒其不爭,也不會輕易放棄,畢竟,長幼尊卑不可亂!
這一點,趙秉安從未對外掩飾過,他既然把顧彥郴、蘇燃等老牌士族放到鳳舉身旁佐助,那就意味著他默許長子在江南儲望,積攢實力。況且孟希來膽小如鼠,行事作風瞻前顧後,禦林軍權放在他手裏,於鳳舉而言不過是探囊取物。
人性總歸是偏私的,對於長子這些年心中積壓的怨氣趙秉安並非一無所知,從另一方麵來說,百廢待興的江南也可看做是他安撫長子的一份大禮。
蒙括率隊在禦林軍大營外數裏處蟄伏,此行他本該奉世子之命寸步不離地保護三公子,但無奈三公子心意決絕,執意要兵不血刃的拿下鬆州,蒙括不敢放他孤身入敵城,隻說要等候大帳中世子的迴音。
鶴啟本就不是毛躁的脾性,之所以如此強硬的表明態度,不過是做給江南六道幸存的那些士族看得。湖湘諸位大人意會,紛紛讚同會談,官場中看重的就是一個主動,不管談得攏談不攏,三公子此舉都將使湖湘占據上風,而且無形間也弱化了王師前番屠戮造成的劍拔弩張的局勢,說到底,鵝湖書院還不敢明目張膽地造反,他們可是一直否認藏匿反賊定康王一事。
天曉時分,趙鳳舉與文昌郡公攜手步出大帳,禦林軍權的歸屬自此模糊。孟希來獻出廢皇儲榮王作為投誠的第一件禮物,而世子也不負眾望,不僅力排眾議重軍護送其迴京,還允諾必將竭盡全力洗刷蘇南罹難士族的冤屈。
鵝湖外的高壓暫緩,世子又馬不停蹄的奔赴蘇州曉莊別苑,三公子鶴啟早在離京之初就從五祖母那裏討得一張通行證,兄弟倆躊躇滿誌,想請那位官場老擘出手相助。
當日在老永安侯靈柩前,趙秉安讓鶴啟代替五叔捧靈就是答應了讓三子日後承襲五房一脈,為此,沈氏老懷安慰,對三公子可說是予取予求。
此番鶴啟被流放出京,一向通情達理的五夫人大鬧太師府,至今對太師的討饒愛搭不理。而對於勞動曉莊別苑中的老父親,沈氏看得很開。現如今秉安的所作所為少不得他老人家的教唆,種瓜得瓜,當年他老人家不顧自己尷尬的處境難為秉安也就罷了,如今若是再為難鶴啟,那她還不如直接一刀抹了脖子省得日後受人閑言碎語。
沈炳文喪妻之後愈發遷就這個女兒,結果就導致趙氏兄弟找上門時他連個推諉的借口都講不出來。
趙明誠生了一窩小狐狸,看著眼前目光炯炯的兩隻小鬼,沈老首輔覺得自己最後藏得那點家底也保不住了。
政和十年夏,兩江參政李厚才親自作保,於吳興沈氏老街拉起和談,太師世子隱晦表達了他對江南士族的求賢若渴,並撤兵三十裏以彰誠意。
江南六道經此一役元氣大傷,朝野實力尚存者唯蘇顧二姓,還是一早投了太師的,如今顧彥郴這個首鼠兩端背信棄義的小人反倒成了兩江官場炙手可熱的人物,可想而知,鵝湖書院中的大小文士有多不忿。
太師為了培養長子不惜對江南施以大手筆,顧彥郴空降兩江布政使,直接架空了章春民,蘇燃也熬夠了火候,遷調安南道按察使司,兩大古姓,是為世子的左膀右臂。
另外湖南總督管鑫日前調撥駐軍三萬靠近蘇南地界,借口清剿林匪,實則是為密切監視太湖水軍動向,估計是擔心鵝湖中人會乘和談之際走脫外逃。
管鑫當年如何上位的官場上無人不知,他迫不及待跳出來對江南下手也在預料之中,太師麾下幾大總督,數他汲汲無為。遙想人董臻當年接手了最差的爛攤子,最後卻闖下偌大功業,流芳千古。相較而言,管鑫的起點可謂高到一枝獨秀,但這九年功夫裏,他除了事無巨細的拍邵老爺子馬屁,於政治民生上可說是毫無作為。
也因此,縱使湖南境內掌權的算自家人,但太師仍隻是將其列為新法試點之一,如今管鑫若是再不賣力,立下一二功績,那就算他把邵雍拍出花來,趙太師也明擺著不會再用他了。
故此,管鑫巴不得和談失敗,鵝湖死扛到底,到時候他大軍一揮,拿江南士族的腦袋作為晉身的踏腳石,豈不美哉。
鵝湖書院如今的處境可說是四麵楚歌,前有狼後有虎,打是肯定打不過,但談?嗬,趙鳳舉提出的條件可不僅僅是逼著他們打碎牙和血吞,那小兔崽子厚臉無恥的程度遠甚其父,刀斧加身還在一邊假惺惺地訴說他們趙氏父子如何迫不得已,如何為天下大計舍身取義,話裏話外竟像是他們江南士族無理取鬧一般。
對於趙鳳舉提出的無理條件,鵝湖書院斷然拒絕,然後,就沒有然後了,文昌郡公率領的禦林軍在多日沉寂後貢獻了一場無與倫比的攻城,不到半個時辰大破城門,將城門守將的腦袋掛在旗杆上後,施然撤出城外,囂張跋扈的令人發指。
趙鳳舉坐鎮於中軍大帳,看著門戶大開的鬆州城,冷傲的神色下滿是誌在必得的堅毅。
政和十年七月,鵝湖書院山長瞿賢留書自裁,副座陳尅也率三百士子捧罪書出城認罪,自此鵝湖正統消弭。
另有掌經、博士數十,與其學生寧死不降,率千人朝太湖突圍,最後沉船湖底,屍骨無存。
第308章 無可厚非的無奈
“舅舅,這是……”
“交於殿中宮人照料, 你顧好自己的身子, 無需操勞。”
趙太師雨夜抱來一嬰孩, 姚皇後驚疑不定, 但刹那間仿佛聯想到什麽,清瘦的臉頰上閃過一抹震驚慌怒。
“那宮人可隻有八個月,是誰下的毒手!”
“娘娘純善,不知這宮中傾軋,向來是無所不用其極。”
趙喜佝僂著身子,小心翼翼地把孩子從濕透的繈褓裏挪出來,任他見識過大風大浪, 也為重輝殿中的慘劇所唏噓。少帝心慎敏思, 寡言少欲, 自遺精以來隻寵幸過那一個宮人,可見是放在心上的。
正因為喜歡,所以怕姚家去母留子,乃至於寸步不離地守在身邊, 逼得西宮太後不得不與長子撕破臉, 深夜闖進帝寢中想鳩殺這母子倆。
今夜若非高痣冒死衝進虎豹軍報信,政和帝的這一縷血脈怕是都等不及剖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