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人發泄了一通,示意榮寶收拾這殿中狼藉,趙秉安輕步走過去,蹲跪在禦案下邊,正要安撫這位君主。司禮監的消息就好死不活的趕到了,十三省總督下朝之後逐位拜訪煙袋街。方才三位老大人一出宮就直奔沈宅去了。
火上澆油!
泰平帝猛地躥起,奔至劍架上拔劍而出,臉對著劍刃粗聲喘氣,他想殺人,卻不能,最後憋得隻能在殿中胡砍一通。
“聖上!”
趙秉安可以放任他胡鬧卻不能眼看著他發瘋,逮著個空檔將人撲到,一個不慎胳膊還被劃了一下。
“血!趙大人受傷了!”
“噤聲!”
第244章
乾清宮稍一點風吹草動,滿朝文武都會矚目於此, 泰平帝現如今唯一可靠的依仗便是趙秉安為他打下的根基, 若是內閣知曉他二人於乾清宮舞劍, 泰平帝還傷了人, 嗬,那什麽樣的流言都會冒出來。況且趕在現下這個敏感時刻,帝黨可經不起任何動搖。
不能宣詔太醫,可也不能任由傷口這麽淌血,榮寶顧不得忌諱給趙秉安上了宮奴們常用的金瘡藥,且先頂住這一時吧。
皇帝頹喪著麵容,想搭手幫忙, 行至繡凳旁卻又退縮不前, 踉蹌著後退兩步跌坐在板階上, 瞧著失魂落魄。
“明誠,你說朕這個皇帝做得有甚意思?”
傷口未及筋骨,趙秉安根本就沒當迴事,他將繃帶的尾巴掖在腋下, 動作迅速的把官袍穿上了。
“聖上何須如此自貶, 您是真龍天子,萬民之主,生來便坐擁這錦繡山河——”
“可沒有人聽朕說話!他們跪在朕麵前,嘴裏歌功頌德,心中卻把朕當三歲小兒一般糊弄!你剛才都看見了,他們是怎麽敷衍朕的!”
“沈炳文, 這個老匹夫就像一座大山一樣壓在朕身上,讓朕喘不過氣來。”
“明誠,終有一日,終有一日朕一定會殺了他!”
“聖上!臣知道您苦,可眼下有些事還不到時候。”趙秉安攥緊泰平帝的手,強迫著這位主子收斂形容,榮寶早就駭得瑟瑟發抖,這會兒正俯首跪在後邊。
“方才聖上說了什麽?”
“奴才們什麽都沒聽到,聖人什麽都沒說。”
殿中都是淺邸養出來的心腹,按說是得用的,可事關重大,趙秉安不得不敲打。
“沒聽到就是你們的福分,都下去吧。日後若是讓本官聽到丁點風聲泄露,小心爾等滿門!”
人影遠去,霎時間殿中就剩主臣仆三人了。沒有外人在,泰平帝連最後一口氣都不想撐。肆意的癱在殿中水田黑紋玉石板上,任那涼意刺穿皮骨。
“既然這三省總督不成,咱們就另尋他人,臣就不信了,還能個個都被蒙了眼,聖上既已恪承大統,這天下遲早會攏在您的手心裏,那些不識時務的必然會後悔今日的決定!”
沈炳文再能耐,他也有個致命的缺點——兵權。
內閣不得插手軍政,縱是首輔,手上也隻有地方駐軍的調防權,京畿環繞百裏之內便是四大駐軍轄區,這些兵馬除了皇室,誰的命令都不會聽從。
“嗬,朕這個皇帝不過徒有虛名罷了,這江山還不是把持在沈顧之流手中,江南文道,烏衣世家,他們何曾把朕放在眼中。
明誠,朕是真的想當一位明君,讓百姓不虞溫飽,人人得享太平盛世,可,可做皇帝太難了,朕喘不過氣來你知道嗎,自從登基以來,內閣處處刁難朕打壓朕,朕沒有一日是睡得安穩的,有時候朕都忍不住想,是不是因為朕真的一無是處,所以縱使爬上了這把龍椅,他們也拿朕當笑話看!”
“聖上此言臣絕不認同!當年聖上還是太子的時候,謙遜溫雅、禮賢下士之名便傳頌朝野,先帝於諸王中最是信賴倚重,您即位稱帝原就是天命所歸,何能言其為笑話!
殿下,明誠不會竭盡全力效忠一位庸主,以前的東宮運籌帷幄,縱是臥薪嚐膽三載尚不改其誌,怎麽如今成了聖上反而膽怯了呢?
內閣再可怕又怎樣,以前那麽艱險的日子咱們都熬過來了,那個時候蘇閣老還沒少為難我們呢,您看如今,不也讓您收拾怕了嗎。
沈炳文同樣如此,不管他現下多麽風光,早晚有一天聖上會得到契機一舉將這個心腹大患鏟除,在那之前,殿下,且重新學著忍耐吧。”
日常看著泰平帝都是好的,所以趙秉安未曾發覺這人的心理已經崩潰到如此境界,他委實大意了,光顧著在前朝跟內閣那幫老狐狸鬥,卻忘了關注身後的情況。若非此次偶遇契機,新帝提前爆發,那趙秉安不敢想象一位心氣全無的帝王他該當如何支撐起來。
榮寶都聽哭了,他日夜伴在禦駕身旁,最是清楚主子的苦楚,內閣沒個好東西,當初先帝在的時候個個縮得跟鵪鶉似的,等到聖上一登基,阿貓阿狗都變成精了,哪個都想吠兩聲,不就是打量著他家主子心善好拿捏嘛,啊呸,什麽東西!
癱開的帝王往一側蜷縮,不想讓人看見他眼角的淚水,他熬了二十幾年當了皇帝,可還要熬許多年才能成為皇帝,在這乾清宮中,他除了那塊玉璽,就隻剩下榮寶與明誠,空有這偌大的江山,可他伸出手去抓,隻能抓到一個物件兩個人,何其可悲。
“先帝曾說不願朕走他的老路,可造化弄人,隻怕朕又要違逆父皇的意願了。”
“聖上的意思是?”
“著趙喜,不,讓汪吉重組內侍監,俯耳民聲、監察百官,將朝野掩密之事遏達天聽。”
“先帝喪期已過,宮中久不聞喜聲,著皇後孟氏擬封位份,大賞六苑。繼十月槐花香後,重啟秀選。京中六品以上官宦門第,若有適齡女郎,盡皆入宮待選。”
“另外,賜大內腰牌於至法道觀,朕深念母後,想將外祖迎入宮中奉養。”
“聖上如此安置承恩公,隻怕前朝又要議論紛紛了。”夏榔可是一條毒蛇,把這麽個人養在身邊,趙秉安怕會弄巧成拙。
“無礙,外祖是世外高人,從不受世俗名利牽絆,朕在寶華殿西苑另起一座三清法堂就是,正好把皇祖的金身一並迎進去。”
“聖上思慮周全。”
不管怎麽說,人的精氣神算是暫且迴來了。趙秉安終究是臣,不好屢次忤逆,再說夏榔想迴來也不是那麽容易,起碼內閣這關就不好過。
“那這旨意等十三省總督離朝之後再頒?”
“不,馬上就發,乘著他們都在煙袋街,讓所有人都好好聽著。”
趙秉安歎了口氣,白瞎他前頭一番苦勸,這還是別扭著呢。
“臣妄言,聖上既然明知此事必會受到滿朝文武攻訐,為何還要執意如此,咱們現在可還頂著滿頭包呢,不說刑部尚書沒有著落,就連河北清吏司,吏部可也還沒鬆口呢……”
“哈哈……,明誠休要做榮寶姿態,朕既然敢下這道旨意自然是早就想好了對策。”
泰平帝被最信任的愛卿猛力鼓吹一番之後,算是重拾了信心。他支著劍柄緩緩站起,抬手用龍袍拭去劍上血屑,神色由開懷霎時轉為狠戾。
“十三省總督臨朝,著實讓朕見到了他們的威風,不過,我大朔起於兵戈,太—祖以武定江山,朕雖不才,然恪承祖訓,一時也不敢忘本。
眼下秋狩在即,朕打算攜宗室赴圍場行獵,同時詔十三省總兵入京,撫慰功績;聽說北疆那邊最近又打了幾場勝仗,正好,趕在年尾辦一場獻俘慶典,讓京城的百姓都熱鬧熱鬧。”
趙秉安聽明白了,皇帝這是不打算和內閣慢慢耗下去了,軟言好語不合作,那就用武力震懾。幾代以來,邊境未聞叩敵,大朔民間已經是安平世道,朝廷內部重文輕武之風漸起,新帝這番話明擺著是要抬舉軍方。懸著一根大□□,不怕引不來豺狼,可以當今這路數,他能控製得了屆時的場麵嗎?
趙秉安對此懷有疑問,可從另一方麵看這又不失為一招妙計,皇帝若是能拉攏到重軍護駕,那內閣的威脅立時就削減大半,不過,皇室剛把鐵河、屯疆屠戮了一遍,北疆幾大軍團這時候會買新帝的帳嗎?
想想剛組建起來的禦林衛,一水攆迴來的鐵河殘卒,趙秉安覺得想辦成這件事隻怕不易。
第245章
煙袋街中幾座閣老府邸,坐滿了朝中權鱷, 這些六部九卿中的重臣此刻無不是驚慌失措, 縱是十三省總督, 背後也都還掛著冷汗。
乾清宮是真的要撕破臉了, 新帝軍中根基淺薄,他拚著引狼入室的風險都要與前朝嘔這一口氣,簡直是任性妄為到了極致!
沈宅內,吏部右侍郎吳肇漢眼神複雜的凝視著趙懷玨,拿不準該以何種態度對待這位昔日同門。在場之人無不是身家清白的書香門第,唯獨趙懷玨,出身武勳, 況且永安侯府如今重兵在握, 新帝這道旨意頒下來, 愈發逼得他們不敢擅動了。
禦醫彎著身子從寢室中退出,打開診箱飛速寫就一張藥方,就悄然退下了。
穀氏掃過一眼即知無大礙,她估摸著無非就是心疼陳旭寧那個學生罷了, 將藥方隨手遞給一旁侍立的沈栗, 她撩開床簾讓沈炳文看看桌子上擺滿的宮廷禦藥。
“都是補元養氣的好東西,讓栗兒煎了,給老爺服上幾帖吧。”
穀氏可以體諒沈炳文在前朝的苦楚,臨到老想搏一把,她認了,讓沈栗進府是她最大的讓步, 可這人卻尤不知足,居然把注意打到了女婿頭上。相伴四十餘載,穀氏既是沈炳文的妻子也是他的知己,這個人的手段有多麽狠辣她一清二楚,既然決定把懷玨放到棋盤裏,那他就會把人用到死,直至榨幹最後一絲價值,甚至犧牲女兒的幸福,除非他達到目的否則就絕不罷休。
女人生來便有護犢的天性,穀氏絕不可能對沈炳文的行為坐視不管,他想著自己的宏圖霸業,將整個沈氏都賭進去也沒人在乎,可千不該萬不該,他不該把女婿攪合進來,老兩口膝下可就這一根血脈,他敢讓閨女守寡,老太太就敢讓沈家絕嗣!
沈栗從“祖母”手中恭謹地接過藥方,什麽都沒敢問,讓下人收拾好藥材便退去了膳房。
“沈家三代從木,頂出色的子弟也不過如此資質,老爺可得照顧好自個兒多活幾年,否則,哼……”
“咳,夫人何須如此挖苦老夫,你明知道這孩子將來的結局……”
“我隻知道老爺的心是石頭做的!值得嗎?當年孟老太爺都這麽稀裏糊塗的過來了,你就非要往那個鬼門關裏闖一闖,明知是條死路,你何苦還要帶著這些個人往裏頭奔,那些家族再不濟也都是我們的親舊,你,當真就不念一點舊情。”
“夫人還是不懂……,若是先帝還在就好了,哪怕他能再掌國祚十年,老夫也足以創一個豐饒盛世。新帝,嗬,他終究不是那塊料子啊。”
“我看老爺是知道自己等不了,索性換了一條歪路來成事。咱們都這麽一把年紀了,我也不怕陪著老爺下黃泉,隻是說句喪氣話,老爺既看不上新帝的才智,那就不怕弄巧成拙,反讓世家之亂更加猖獗。”
“咳咳,不怕,老夫還養著一條蠱呢,這江山就是亂了,也不虞有人收場。”
穀氏心坎抖了一下,她覺得自家死老頭子愈發瘋魔了,懶得再跟這根強驢犯軸,老夫人用力的扯過床簾,把那張看了就讓人糟心的老臉給遮住了。
而在外堂裏,禦醫被重臣盤問了數遍,直至確定首輔大人無大礙之後才被放行。吏部上下自然清楚黨魁的身子康健,他們如此問,不過是想加深趙懷玨的愧疚,從而達到先聲奪人的效果。
舉朝皆知趙明誠是個孝子,平常最是尊敬兩房父母,方才在宮中,吳肇漢等人也親眼見證了趙懷玨對趙家小兒的影響之大,他們覺得這是個很好的突破口,拿下趙懷玨,趙秉安就是沒了牙的瘋狗,吠的再歡也咬不了人。
可惜,趙五爺能以不惑之年成為一省總督,本身就不是吃素的。恩師不在場,有些話、有些事也就不必遮掩了。
“聽說禦史台昨夜死了人,閆大人可知這裏麵有何緣故?”
嗆啷,滿堂悚然!原來他早就知道了嗎……
閆子胥一直躲在門口的地方,連前頭備好的椅子都沒敢坐,就是怕與趙懷玨正麵相對,不成想,自己卻早就落在人家眼裏了。
“這個,聽底下稟報說是過勞猝死,已經著人收斂了。”
“是嗎,那可真是可惜了,本官此次迴京還想著去羅府拜訪老大人,可惜天違人願,世事就是那麽無常啊。”
“趙部堂所言的這位羅大人是……”苟儷旬覺得堂中氣氛詭異,便刺探了一句。
趙懷玨臉上適時露出悲痛的神色,聽到山東總督搭話,就擺手接了話頭,“唉,說起來老人家與本官頗有淵源,其乃懷玨母家的庶出堂舅,今晨噩耗傳至府中,家母深感悲痛,便讓本官留心一下老人家的身後事,聊表親誼。”
“原來如此,這倒該讓趙部堂節哀了。”人死在禦史台,又跟趙懷玨這般關係,看吏部那些人的臉色指定裏麵藏著古怪,苟儷旬暗悔自己多管閑事,忘了禍從口出的忌諱。
“說來也奇怪,本官與這位堂舅本不大親近,可今晨臨上朝前突然有羅府中人攔轎,嘴裏盡是些很奇怪的話,鬧得家中頗為不寧,故而剛才尋著閆大人這位主官多問幾句,別是裏麵藏著什麽不為人知的內情。”
“趙部堂玩笑了,生老病死皆是順應天命,老大人六十高齡,有這一日也不足為奇啊。”
人一死,閆子胥就讓人撲向了羅宅,想封住那一家子的嘴,可趕到之時早已人去樓空,他那會兒就知道要不好了。
屍首草草入殮,被羅家人當眾領了迴去,他當時不在場,禦史台裏又大多是趙懷玨的舊部,處處都有眼線盯著,那棺槨想留都不敢留。
啪嗒,趙懷玨摘下了和藹的麵具,似笑非笑的掃過這一屋子同門,他將裝有滾燙茶水的青瓷狠狠扣在茶幾上,手上都被濺出了紅點。
“猝死能在脖子上勒出兩條痕來,這還真是不足為奇!”
“當值官員無故吊死在府衙裏頭,你閆子胥還恍然無事一般的狡辯,怎麽著,想瞞天過海嗎?”
“趙部堂!”吳肇漢被奪了先機,現如今被眼前之人牽著鼻子走,他倒是想搬出閣老來震懾趙懷玨,可另外三省總督都在,有些事尚不能捅破。
“想必閆大人也是被底下人給蒙蔽了,他昨夜剛接到宮中諭旨調查裕親王府一案,無暇分心處理禦史台中瑣事也是可以理解的。”
“是嗎,可羅孚不是這麽想的,他於其父羅禦史的內襟中發現了一封血書,血書上頭講著什麽閆大人要不要聽聽。”
“培植朋黨,任人唯親;巧立名目,貪斂賦稅;私擁重兵,勾結閹宦……”
“閆大人還真是看得起本部堂,這十條大罪恨不得將本官扒皮卸骨啊!”
火上澆油!
泰平帝猛地躥起,奔至劍架上拔劍而出,臉對著劍刃粗聲喘氣,他想殺人,卻不能,最後憋得隻能在殿中胡砍一通。
“聖上!”
趙秉安可以放任他胡鬧卻不能眼看著他發瘋,逮著個空檔將人撲到,一個不慎胳膊還被劃了一下。
“血!趙大人受傷了!”
“噤聲!”
第244章
乾清宮稍一點風吹草動,滿朝文武都會矚目於此, 泰平帝現如今唯一可靠的依仗便是趙秉安為他打下的根基, 若是內閣知曉他二人於乾清宮舞劍, 泰平帝還傷了人, 嗬,那什麽樣的流言都會冒出來。況且趕在現下這個敏感時刻,帝黨可經不起任何動搖。
不能宣詔太醫,可也不能任由傷口這麽淌血,榮寶顧不得忌諱給趙秉安上了宮奴們常用的金瘡藥,且先頂住這一時吧。
皇帝頹喪著麵容,想搭手幫忙, 行至繡凳旁卻又退縮不前, 踉蹌著後退兩步跌坐在板階上, 瞧著失魂落魄。
“明誠,你說朕這個皇帝做得有甚意思?”
傷口未及筋骨,趙秉安根本就沒當迴事,他將繃帶的尾巴掖在腋下, 動作迅速的把官袍穿上了。
“聖上何須如此自貶, 您是真龍天子,萬民之主,生來便坐擁這錦繡山河——”
“可沒有人聽朕說話!他們跪在朕麵前,嘴裏歌功頌德,心中卻把朕當三歲小兒一般糊弄!你剛才都看見了,他們是怎麽敷衍朕的!”
“沈炳文, 這個老匹夫就像一座大山一樣壓在朕身上,讓朕喘不過氣來。”
“明誠,終有一日,終有一日朕一定會殺了他!”
“聖上!臣知道您苦,可眼下有些事還不到時候。”趙秉安攥緊泰平帝的手,強迫著這位主子收斂形容,榮寶早就駭得瑟瑟發抖,這會兒正俯首跪在後邊。
“方才聖上說了什麽?”
“奴才們什麽都沒聽到,聖人什麽都沒說。”
殿中都是淺邸養出來的心腹,按說是得用的,可事關重大,趙秉安不得不敲打。
“沒聽到就是你們的福分,都下去吧。日後若是讓本官聽到丁點風聲泄露,小心爾等滿門!”
人影遠去,霎時間殿中就剩主臣仆三人了。沒有外人在,泰平帝連最後一口氣都不想撐。肆意的癱在殿中水田黑紋玉石板上,任那涼意刺穿皮骨。
“既然這三省總督不成,咱們就另尋他人,臣就不信了,還能個個都被蒙了眼,聖上既已恪承大統,這天下遲早會攏在您的手心裏,那些不識時務的必然會後悔今日的決定!”
沈炳文再能耐,他也有個致命的缺點——兵權。
內閣不得插手軍政,縱是首輔,手上也隻有地方駐軍的調防權,京畿環繞百裏之內便是四大駐軍轄區,這些兵馬除了皇室,誰的命令都不會聽從。
“嗬,朕這個皇帝不過徒有虛名罷了,這江山還不是把持在沈顧之流手中,江南文道,烏衣世家,他們何曾把朕放在眼中。
明誠,朕是真的想當一位明君,讓百姓不虞溫飽,人人得享太平盛世,可,可做皇帝太難了,朕喘不過氣來你知道嗎,自從登基以來,內閣處處刁難朕打壓朕,朕沒有一日是睡得安穩的,有時候朕都忍不住想,是不是因為朕真的一無是處,所以縱使爬上了這把龍椅,他們也拿朕當笑話看!”
“聖上此言臣絕不認同!當年聖上還是太子的時候,謙遜溫雅、禮賢下士之名便傳頌朝野,先帝於諸王中最是信賴倚重,您即位稱帝原就是天命所歸,何能言其為笑話!
殿下,明誠不會竭盡全力效忠一位庸主,以前的東宮運籌帷幄,縱是臥薪嚐膽三載尚不改其誌,怎麽如今成了聖上反而膽怯了呢?
內閣再可怕又怎樣,以前那麽艱險的日子咱們都熬過來了,那個時候蘇閣老還沒少為難我們呢,您看如今,不也讓您收拾怕了嗎。
沈炳文同樣如此,不管他現下多麽風光,早晚有一天聖上會得到契機一舉將這個心腹大患鏟除,在那之前,殿下,且重新學著忍耐吧。”
日常看著泰平帝都是好的,所以趙秉安未曾發覺這人的心理已經崩潰到如此境界,他委實大意了,光顧著在前朝跟內閣那幫老狐狸鬥,卻忘了關注身後的情況。若非此次偶遇契機,新帝提前爆發,那趙秉安不敢想象一位心氣全無的帝王他該當如何支撐起來。
榮寶都聽哭了,他日夜伴在禦駕身旁,最是清楚主子的苦楚,內閣沒個好東西,當初先帝在的時候個個縮得跟鵪鶉似的,等到聖上一登基,阿貓阿狗都變成精了,哪個都想吠兩聲,不就是打量著他家主子心善好拿捏嘛,啊呸,什麽東西!
癱開的帝王往一側蜷縮,不想讓人看見他眼角的淚水,他熬了二十幾年當了皇帝,可還要熬許多年才能成為皇帝,在這乾清宮中,他除了那塊玉璽,就隻剩下榮寶與明誠,空有這偌大的江山,可他伸出手去抓,隻能抓到一個物件兩個人,何其可悲。
“先帝曾說不願朕走他的老路,可造化弄人,隻怕朕又要違逆父皇的意願了。”
“聖上的意思是?”
“著趙喜,不,讓汪吉重組內侍監,俯耳民聲、監察百官,將朝野掩密之事遏達天聽。”
“先帝喪期已過,宮中久不聞喜聲,著皇後孟氏擬封位份,大賞六苑。繼十月槐花香後,重啟秀選。京中六品以上官宦門第,若有適齡女郎,盡皆入宮待選。”
“另外,賜大內腰牌於至法道觀,朕深念母後,想將外祖迎入宮中奉養。”
“聖上如此安置承恩公,隻怕前朝又要議論紛紛了。”夏榔可是一條毒蛇,把這麽個人養在身邊,趙秉安怕會弄巧成拙。
“無礙,外祖是世外高人,從不受世俗名利牽絆,朕在寶華殿西苑另起一座三清法堂就是,正好把皇祖的金身一並迎進去。”
“聖上思慮周全。”
不管怎麽說,人的精氣神算是暫且迴來了。趙秉安終究是臣,不好屢次忤逆,再說夏榔想迴來也不是那麽容易,起碼內閣這關就不好過。
“那這旨意等十三省總督離朝之後再頒?”
“不,馬上就發,乘著他們都在煙袋街,讓所有人都好好聽著。”
趙秉安歎了口氣,白瞎他前頭一番苦勸,這還是別扭著呢。
“臣妄言,聖上既然明知此事必會受到滿朝文武攻訐,為何還要執意如此,咱們現在可還頂著滿頭包呢,不說刑部尚書沒有著落,就連河北清吏司,吏部可也還沒鬆口呢……”
“哈哈……,明誠休要做榮寶姿態,朕既然敢下這道旨意自然是早就想好了對策。”
泰平帝被最信任的愛卿猛力鼓吹一番之後,算是重拾了信心。他支著劍柄緩緩站起,抬手用龍袍拭去劍上血屑,神色由開懷霎時轉為狠戾。
“十三省總督臨朝,著實讓朕見到了他們的威風,不過,我大朔起於兵戈,太—祖以武定江山,朕雖不才,然恪承祖訓,一時也不敢忘本。
眼下秋狩在即,朕打算攜宗室赴圍場行獵,同時詔十三省總兵入京,撫慰功績;聽說北疆那邊最近又打了幾場勝仗,正好,趕在年尾辦一場獻俘慶典,讓京城的百姓都熱鬧熱鬧。”
趙秉安聽明白了,皇帝這是不打算和內閣慢慢耗下去了,軟言好語不合作,那就用武力震懾。幾代以來,邊境未聞叩敵,大朔民間已經是安平世道,朝廷內部重文輕武之風漸起,新帝這番話明擺著是要抬舉軍方。懸著一根大□□,不怕引不來豺狼,可以當今這路數,他能控製得了屆時的場麵嗎?
趙秉安對此懷有疑問,可從另一方麵看這又不失為一招妙計,皇帝若是能拉攏到重軍護駕,那內閣的威脅立時就削減大半,不過,皇室剛把鐵河、屯疆屠戮了一遍,北疆幾大軍團這時候會買新帝的帳嗎?
想想剛組建起來的禦林衛,一水攆迴來的鐵河殘卒,趙秉安覺得想辦成這件事隻怕不易。
第245章
煙袋街中幾座閣老府邸,坐滿了朝中權鱷, 這些六部九卿中的重臣此刻無不是驚慌失措, 縱是十三省總督, 背後也都還掛著冷汗。
乾清宮是真的要撕破臉了, 新帝軍中根基淺薄,他拚著引狼入室的風險都要與前朝嘔這一口氣,簡直是任性妄為到了極致!
沈宅內,吏部右侍郎吳肇漢眼神複雜的凝視著趙懷玨,拿不準該以何種態度對待這位昔日同門。在場之人無不是身家清白的書香門第,唯獨趙懷玨,出身武勳, 況且永安侯府如今重兵在握, 新帝這道旨意頒下來, 愈發逼得他們不敢擅動了。
禦醫彎著身子從寢室中退出,打開診箱飛速寫就一張藥方,就悄然退下了。
穀氏掃過一眼即知無大礙,她估摸著無非就是心疼陳旭寧那個學生罷了, 將藥方隨手遞給一旁侍立的沈栗, 她撩開床簾讓沈炳文看看桌子上擺滿的宮廷禦藥。
“都是補元養氣的好東西,讓栗兒煎了,給老爺服上幾帖吧。”
穀氏可以體諒沈炳文在前朝的苦楚,臨到老想搏一把,她認了,讓沈栗進府是她最大的讓步, 可這人卻尤不知足,居然把注意打到了女婿頭上。相伴四十餘載,穀氏既是沈炳文的妻子也是他的知己,這個人的手段有多麽狠辣她一清二楚,既然決定把懷玨放到棋盤裏,那他就會把人用到死,直至榨幹最後一絲價值,甚至犧牲女兒的幸福,除非他達到目的否則就絕不罷休。
女人生來便有護犢的天性,穀氏絕不可能對沈炳文的行為坐視不管,他想著自己的宏圖霸業,將整個沈氏都賭進去也沒人在乎,可千不該萬不該,他不該把女婿攪合進來,老兩口膝下可就這一根血脈,他敢讓閨女守寡,老太太就敢讓沈家絕嗣!
沈栗從“祖母”手中恭謹地接過藥方,什麽都沒敢問,讓下人收拾好藥材便退去了膳房。
“沈家三代從木,頂出色的子弟也不過如此資質,老爺可得照顧好自個兒多活幾年,否則,哼……”
“咳,夫人何須如此挖苦老夫,你明知道這孩子將來的結局……”
“我隻知道老爺的心是石頭做的!值得嗎?當年孟老太爺都這麽稀裏糊塗的過來了,你就非要往那個鬼門關裏闖一闖,明知是條死路,你何苦還要帶著這些個人往裏頭奔,那些家族再不濟也都是我們的親舊,你,當真就不念一點舊情。”
“夫人還是不懂……,若是先帝還在就好了,哪怕他能再掌國祚十年,老夫也足以創一個豐饒盛世。新帝,嗬,他終究不是那塊料子啊。”
“我看老爺是知道自己等不了,索性換了一條歪路來成事。咱們都這麽一把年紀了,我也不怕陪著老爺下黃泉,隻是說句喪氣話,老爺既看不上新帝的才智,那就不怕弄巧成拙,反讓世家之亂更加猖獗。”
“咳咳,不怕,老夫還養著一條蠱呢,這江山就是亂了,也不虞有人收場。”
穀氏心坎抖了一下,她覺得自家死老頭子愈發瘋魔了,懶得再跟這根強驢犯軸,老夫人用力的扯過床簾,把那張看了就讓人糟心的老臉給遮住了。
而在外堂裏,禦醫被重臣盤問了數遍,直至確定首輔大人無大礙之後才被放行。吏部上下自然清楚黨魁的身子康健,他們如此問,不過是想加深趙懷玨的愧疚,從而達到先聲奪人的效果。
舉朝皆知趙明誠是個孝子,平常最是尊敬兩房父母,方才在宮中,吳肇漢等人也親眼見證了趙懷玨對趙家小兒的影響之大,他們覺得這是個很好的突破口,拿下趙懷玨,趙秉安就是沒了牙的瘋狗,吠的再歡也咬不了人。
可惜,趙五爺能以不惑之年成為一省總督,本身就不是吃素的。恩師不在場,有些話、有些事也就不必遮掩了。
“聽說禦史台昨夜死了人,閆大人可知這裏麵有何緣故?”
嗆啷,滿堂悚然!原來他早就知道了嗎……
閆子胥一直躲在門口的地方,連前頭備好的椅子都沒敢坐,就是怕與趙懷玨正麵相對,不成想,自己卻早就落在人家眼裏了。
“這個,聽底下稟報說是過勞猝死,已經著人收斂了。”
“是嗎,那可真是可惜了,本官此次迴京還想著去羅府拜訪老大人,可惜天違人願,世事就是那麽無常啊。”
“趙部堂所言的這位羅大人是……”苟儷旬覺得堂中氣氛詭異,便刺探了一句。
趙懷玨臉上適時露出悲痛的神色,聽到山東總督搭話,就擺手接了話頭,“唉,說起來老人家與本官頗有淵源,其乃懷玨母家的庶出堂舅,今晨噩耗傳至府中,家母深感悲痛,便讓本官留心一下老人家的身後事,聊表親誼。”
“原來如此,這倒該讓趙部堂節哀了。”人死在禦史台,又跟趙懷玨這般關係,看吏部那些人的臉色指定裏麵藏著古怪,苟儷旬暗悔自己多管閑事,忘了禍從口出的忌諱。
“說來也奇怪,本官與這位堂舅本不大親近,可今晨臨上朝前突然有羅府中人攔轎,嘴裏盡是些很奇怪的話,鬧得家中頗為不寧,故而剛才尋著閆大人這位主官多問幾句,別是裏麵藏著什麽不為人知的內情。”
“趙部堂玩笑了,生老病死皆是順應天命,老大人六十高齡,有這一日也不足為奇啊。”
人一死,閆子胥就讓人撲向了羅宅,想封住那一家子的嘴,可趕到之時早已人去樓空,他那會兒就知道要不好了。
屍首草草入殮,被羅家人當眾領了迴去,他當時不在場,禦史台裏又大多是趙懷玨的舊部,處處都有眼線盯著,那棺槨想留都不敢留。
啪嗒,趙懷玨摘下了和藹的麵具,似笑非笑的掃過這一屋子同門,他將裝有滾燙茶水的青瓷狠狠扣在茶幾上,手上都被濺出了紅點。
“猝死能在脖子上勒出兩條痕來,這還真是不足為奇!”
“當值官員無故吊死在府衙裏頭,你閆子胥還恍然無事一般的狡辯,怎麽著,想瞞天過海嗎?”
“趙部堂!”吳肇漢被奪了先機,現如今被眼前之人牽著鼻子走,他倒是想搬出閣老來震懾趙懷玨,可另外三省總督都在,有些事尚不能捅破。
“想必閆大人也是被底下人給蒙蔽了,他昨夜剛接到宮中諭旨調查裕親王府一案,無暇分心處理禦史台中瑣事也是可以理解的。”
“是嗎,可羅孚不是這麽想的,他於其父羅禦史的內襟中發現了一封血書,血書上頭講著什麽閆大人要不要聽聽。”
“培植朋黨,任人唯親;巧立名目,貪斂賦稅;私擁重兵,勾結閹宦……”
“閆大人還真是看得起本部堂,這十條大罪恨不得將本官扒皮卸骨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