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德讓,你的意思是增兵東征女真?”太後問道。【零↑九△小↓說△網】


    “對。軍隊已經集結,起碼應該打一仗,就算練兵也是好的。藏兵於民,召之即來,是本朝傳統。但如今不比過去,從前三天兩頭打仗,青壯隨時準備出征。現在戰事少了,生活安定,難免耽於安逸疏於訓練。可以看看這些年來朝廷的幾次大戰,敗多勝少,不能不令人反省。集結的軍隊加入東征既可以進一步肅清東北,又可以達到實戰練兵的目的。”


    在坐的人們不能不承認他說的有理。契丹在穆宗當政的十九年和景宗的前十年,總共三十年一直處於和平狀態,契丹鐵騎早已名不副實。周世宗柴榮、宋太祖趙匡胤興兵北伐,硝煙再起,從那時起,大大小小十幾戰,除了高粱河一戰絕勝、瓦橋關一戰見好即收,幾乎仗仗都打敗了。想到這裏所有的人不禁都冷汗涔涔。


    耶律斜軫雖然一向看不起韓德讓,覺得他的高升得寵憑的不是本事而是色相,但也不得不承認他說得對。恨隻恨這番話怎麽不是從自己嘴裏說出。但他又有了新的擔心。如果韓德讓的意見被采納,朝廷擴軍東征,誰來擔任大軍主帥呢?不再征討高麗,他絕不想再被派去東征女真。這樣一來他就必須推薦一個可以擔此重任的人。看遍朝中諸將,隻有耶律抹隻是他的意中人選,但之前已遭太後親口否決,他不敢再去碰釘子,想了又想,隻有一個辦法,於是說道:


    “韓輔政的意見是老成謀國之道,微臣同意。”他不得不先送韓德讓一個高帽,接著又道:“微臣以為,耶律普寧老將軍已經主持東征兩年多,可以繼續擔任主帥,蕭恆德、耶律抹隻、蕭闥覽可為副帥。”


    太後見眾人都同意韓德讓的意見,又聽耶律斜軫連主帥都推薦了,心中已有了成算,款款說道:


    “諸位愛卿說得對,就改征高麗為征女真,都是出兵東京道,順理成章,其中沒有什麽窒礙。隻是耶律普寧卻不能繼續擔任主帥,他年紀大了,去冬在東北坐下的老寒腿發作,已經走不了路騎不了馬,多次請求休假呢。這一次重整東征大軍,哀家想讓他歇下來。斜軫,這個重任仍是非你莫屬。”


    耶律斜軫啞口無言,隻能領命。當即朝廷決定,以大雨不斷,道路泥濘為理由罷征高麗,改討女真。由耶律斜軫為都統,蕭恆德為監軍,蕭闥覽、耶律抹隻為副帥,八月出兵。【零↑九△小↓說△網】


    到現在出征已經四個多月。


    出兵以來,捷報不斷傳來,但都是各路將帥所報,東征總行轅收到後單獨或匯總以六百裏加急隨時遞送朝廷。像今天這樣由耶律斜軫和蕭恆德兩位主帥聯名,直接報來的這麽厚厚的一封還是第一次,一看就是一份非常重要的軍報,否則耶律揮也不會風風火火地直接送到兩宮麵前。


    蕭燕燕將奏報交給韓德讓,說道:


    “你來念念。”


    韓德讓打開由於長途遞送汙濁了的信箋,裏麵是一份很長的報告,足足寫了三頁紙。德讓清咳一聲念道:


    “伏乞皇上、太後聖鑒禦覽:微臣耶律斜軫、蕭恆德率兵東征四個月來,盡忠王事,竭力征討。十萬大軍兵分三路,分頭出擊,展開全境。蕭恆德、蕭闥覽繼續駐兵青嶺,耶律抹隻和耶律室羅東進鴨綠江,耶律謀魯姑和奚迪烈北掃長白山。三路大軍不避艱險險阻,克服重重困難,取得了節節勝利。各次戰役的結果已經及時奏報朝廷。目前三路大軍都已完成初步剿賊計劃,合計斬首萬餘,俘虜生口十萬,繳獲馬匹二十萬,其餘戰利無數。已經一舉蕩平東北,所有部族不論係屬遼籍與否,均已歸附朝廷,盟誓忠於契丹,不敢背叛。


    此役廓清的原屬遼籍的熟女直諸部有:南女直國大王府、曷蘇館路女直國大王府、鴨淥江女直大王府、北女直國大王府、黃龍府女直部大王府、迴跋部大王府、女直國順化王府等等、兀惹部、蒲盧毛朵部大王府等等,依舊恢複舊製令其酋長世襲,更定籍冊,定時入朝覲見、交納貢品,貢品名目數量皆有所定。


    又有原來沒有係屬契丹籍冊的生女真完顏部、五國部等等也將其歸於長春路東北統軍司,扶餘府兵馬都部署司,鹹州詳穩司統轄,嚴加約束。


    按照朝廷遠略長謀,此役僅是平定東北第一步。東北廣袤千裏,將來待其生產發展、人口繁殖、文明開化之後便可進一步編製戶籍兵冊、設立州縣,納稅征兵,真正成為契丹編氓百姓。


    臣等以東征初戰告捷,特報與朝廷,請示下一步部署指示。”


    後麵還附有一長串的報功名單和事跡,被韓德讓略去。


    燕燕聽得十分認真,因為一直關注著戰事進展,曆次戰報都仔細披閱,所以對報告中所說情形都點到即明。聽罷她的娥眉略為舒展,喟然道:


    “這是一份總結報告了。耶律斜軫覺得已經完成階段目標,是在請示下一步的行動呢。雖然有些誇大戰績,比如說一舉蕩平雲雲,難道真的做到了不留後患?燕頗、烏玄明不是沒有提到?可見還是有不少賊匪逍遙法外?不過他們也還算是盡心竭力了,短短三個月就能有如此進展確屬不易。這樣下去,東北恢複舊日渤海麵貌可以有望。”


    德讓也道:“昔日渤海國全盛時有五京、十五府、六十二州,人口超過三百萬,要想恢複到那時的景象總還要很多年。現在能在全境恢複朝廷控製,讓那些大王、節度名至實歸聽命朝廷就是一個好的開始。至於燕頗、烏玄明,也許仍在東北,躲得很深,也許已經跑到國外。”


    耶律隆緒已經十六歲,眼看就要大婚,離親政的時候也不遠了,最近凡是重大政務燕燕都要讓他表態,便問道:


    “皇帝以為這個報告如何?”


    隆緒坐在食案後麵,桌麵上剛才的殘羹剩菜早已撤去,換上了新沏的熱茶,隆緒端起茶盞啜了一口,理了理思路,先發問道:


    “母後提到渤海國,兒子知道現在東北的亂源就是太祖皇帝征服渤海國之後留下的。太宗移民遷都之後,那裏的朝廷統治名存實亡,對滅國不甘心的渤海複辟勢力夥同反對朝廷的生女真企圖謀反,勾結宋人裏應外合,首惡燕頗、烏玄明都是渤海餘孽,東征就是要徹底肅清這些逆賊,可是為什麽報告中提到的都是女真,而沒有提到渤海殘部的情形呢?”


    燕燕朝隆緒頷首微笑表示鼓勵和讚許,說道:


    “皇帝問得好。你現在剛剛開始了解朝政,天下之大,你還不可能全都知悉清楚,就是要像這樣每遇到一件事,便問個清楚,慢慢兒地就全都知道了。德讓,你給皇帝說說。”


    德讓坐在了剛才吳王的位置,麵對著丹墀上的皇帝和太後,他剛剛念完報告,有些口幹,也端起茶來喝了一口,潤了潤喉嚨說道:


    “是。皇上問得好,這確是一筆糊塗賬。這渤海和女真同族同種,早的不說,更複雜的也不說,大致可以這樣說,他們原本都是靺鞨人,渤海人出於粟末靺鞨一支,女真出於黑水靺鞨一支。其實這也是一個簡而化之的說法,事實上渤海國裏有大量女真人,粟末靺鞨人也有很多沒有被渤海國征服而混在黑水靺鞨人中。黑水靺鞨和粟末靺鞨根本就分不清。渤海滅國之後,它的遺民又被稱為兀惹。女真人乘渤海亡國,東丹國遷都,大量湧入渤海故地,和渤海遺民混在一起,更是難解難分。東北還有很多部族,比如鐵驪部、五國部等等,就是渤海國遺民,比如鐵驪部就是過去渤海國的鐵力府,現在也被稱為女真。所以這次東征女真凡是和朝廷作對的,不論出自渤海還是生女真或是其他部族都在清剿之列,這是最為便捷的說法,雖然模糊確也是唯一準確的說法。”


    隆緒眨了眨細長的眼睛,點頭道:


    “先生這樣一解釋朕就明白了。朕從前都不知道這東北女真的部族竟有如此之多。”


    韓德讓本來就是皇帝的老師,這時相當於是實際政務的講授,繼續不厭其煩地悉心解釋道:


    “皇上聽到的報告上所說的女真部族還隻是歸了又歸,統了又統的總稱。女真各部的分支多得數不勝數,比如長白山女真大王府下出名的就有長白山女真三十部。一個村寨的名稱、一個聚居地的地名都可以成為部族的一個細支。就像漢人的趙錢孫李等姓氏,有的來自古代封地,有的來自某個官位,有的來自一種職業,有的就是一個家庭,世代相沿就形成一氏一姓,這要放在契丹就是一個族了。”


    燕燕看皇帝不再提問,又接著追問:


    “皇帝以為這個報告應該如何處置呢?”


    隆緒一邊聽韓德讓解釋,一邊就在繼續整理自己的思路。經過三年多空有其名的皇帝生涯,他已經磨練得少年老成,懂得了在強勢太後卵翼下生存的韜晦之道。他不再像初登大寶時那樣,凡事都是一句“但憑母後裁奪”。那樣的話現在聽起來會讓人感到不是幼稚就是虛偽,但是他也絕不能違背母後的意思。所以他現在要揣摩母後的想法,順著母後意誌說出自己的見解。從剛才的對話中他已經聽出母後對東征的初步戰果基本滿意,於是說道:


    “兒子以為此次東征甚有成效,將帥們竭忠報國殊為難能可貴,應該給以表彰。”


    韓德讓見皇帝說完,蕭燕燕的目光接著投向自己,知道應該提出實實在在的意見。太後征詢皇帝的意見是尊重和引導他學習處理政務,征求自己的意見才是做出決斷的重要依據。太後聰慧明斷,又有來自各方麵的大量情報作為分析判斷的基礎,然則即便是最具有遠見卓識的人也仍需軍師智囊的觀點意見作為參考補充,何況太後一個年輕女子久處深宮,見識有限。皇帝年輕還提不出有分量的意見,太後現在最重要的參謀智囊就是自己。德讓認真思量之後建議道:


    “皇上明鑒,東征的確甚有成效,將士們也都盡力,應該表彰。唯一的遺憾是仍然沒有捉住燕頗和烏玄明這兩個罪大惡極的首逆。依臣之見,實現東北一統江山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正如軍報上所說,軍事行動之後,還要有行政管理跟上,不然必有反複。眼下可以考慮暫時結束這一次的軍事行動,在鞏固地方統治的基礎上逐步撤軍。待朝廷商議下一步的方略,加以實施。再者經過四個月的實戰,新征集的軍隊有了實戰經驗,迴來後再繼續加強訓練,一旦發生戰爭就會有所準備。”


    他再次提到燕頗、烏玄明仍是未能落網,不動聲色地背後刺了耶律斜軫一刺,也正中太後的下懷。耶律斜軫等人原來多次攻擊蕭恆德不能清除首惡虛冒戰功,現在他親率十萬大軍仍是沒有抓住燕、烏二逆,卻又大言不慚上報大功告成,等於自己打了自己的嘴,承認了過去對蕭恆德指責的無理。這件事雖然不是什麽好事,但卻證明了太後的知人善任,表明了她對蕭恆德的破格啟用沒有錯,也是對她的朝廷人事布局的肯定。


    燕燕自然聽懂了這番議論話裏話外的意思,欣慰地看了德讓一眼,點頭道:


    “哀家同意皇帝和輔政所說。德讓,你去命翰林院擬旨嘉獎,並令斜軫穩妥撤兵。各路將帥和兵馬先到土河集合,繼續訓練,還要進行一次檢閱。契丹鐵騎要是能借這次戰爭和集訓恢複昔日威風,就不枉了這一次籍括征兵。等朝廷議定了下一步的軍事部署再決定是這批人馬的用處和去向。這樣好不好。”


    耶律隆緒道:“母後英明,這樣最為穩妥。”


    韓德讓自然也連連點頭稱是。


    此事已定,燕燕卻並不忙著起身離開,她又想起了一件大事,笑吟吟地對隆緒說道:


    “皇帝,今年你已滿十六歲,是該大婚的時候了。前些日子已經讓大惕隱司將國舅族的適齡女孩造冊,並初步篩選,留下了二十名品貌端莊家世良好的孩子,母後又替你把了把關,選出其中的五個。你已經看過她們的情況介紹,有的你原本就認識,不知你想好了沒有?中意那一位呢?”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捺缽王朝之遼聖宗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兵馬司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兵馬司並收藏捺缽王朝之遼聖宗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