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紹聖五年,春!
官家趙煦日益虛弱,病入膏肓,入冬以來屢次傳喚端王趙佶入宮,所聊之事,無外乎平複西夏、收服燕雲,下去後好有臉麵對列祖列宗。
此生所願,再無其他!
所說語氣,竟然頗有懇求之意。
趙佶雖然貪圖享樂,但這畢竟是皇帝老哥最後的遺願,他對自己也真的很好,怎麽著也要滿足了他。
一開春,趙佶立刻便走出了溫柔鄉,官拜樞密使,掌天下兵權,親至西北征討西夏。
大宋對北方的軍策,乃是先平西夏,再謀燕雲,大宋與遼國之間,已經有一個多甲子都沒開戰了。
歲幣這兩個字,說起來很可恥,但相比發動一場戰爭所耗上千萬貫的軍資,每年歲幣幾萬貫對富庶的大宋而言,實在等同於毛毛雨。
而且宋遼之間不發動戰爭,便能進行榷場互市的貿易。
進口遼國的馬匹、皮毛、老山參、牛羊等,出口茶葉、布匹、瓷器等。
大宋對遼國的貿易順差每年為大宋賺取的金錢超乎想象。
那幾萬貫的歲幣,在龐大的貿易順差麵前,又算不得什麽,這才讓朝中袞袞諸公將羞恥二字放在了一邊。
但趙佶身為現代人,對大慫國這種可恥的行為,絕對是看不慣的,絕對是要禁止的。
唯有淦他才能證明自己是個男人,才能證明大宋的好漢不慫。
西北慶州,趙佶領三萬精銳以及無數物資抵達,東京已經有了綠意,但春風還沒吹到西北之地,滿目瘡痍。
從慶州城牆朝著西北眺望,可見到一條條土黃色的幹溝,在荒原上這樣的幹溝多的數不勝數。
這些都是古老的河流留下來的遺跡,西北之地的氣候在唐末五代之時就發生了劇烈的變化,無數的森林逐漸消失了,無數的河流因為少了水源地也漸漸地幹涸了,隻留下一大片滿目瘡痍的大地。
所以,要在這樣的環境下與野蠻的黨項人作戰,地不利,即便越過了橫山,也會因為補給的問題很快被打退迴來,難以深入銀川平原。
文人出身的種(chong第二聲)師道如今已經是滿臉胡須的西北漢子了,臉膛黧黑,眉眼間全是滄桑。
他身後,是弟弟種師中,三十來歲的漢子,一副武將的裝扮。
可要知道,他種家的曾祖可是大儒,他種師道更是拜張載為師,正經的儒家子弟。
種家,為大宋犧牲的實在太多。
趙佶看著這兩位,老種相公、小種相公,水滸裏魯達掛在嘴邊的存在,心中感慨無比。
有這兩位存在,大宋西北可安。
種家子弟,有種,不負種姓。
“周侗練兵一年有餘,得精兵三萬,配備強弩利器,另有將造營新研製的火炮八百門,糧草無數,兩位說說看,這西夏該如何去打?怎麽去打好這一戰!”
周侗練兵很有一手,畢竟是禁軍天字號的總教頭,但要說作戰,相比於大宋名將,他還是差了不少,隻能領兵去剿匪。
而無法在戰場上立功,人無完人,不能強求。
戰爭,是一門藝術,不是誰勇猛、誰強,就能勝的,除非力量達到了碾壓的程度。
大宋和西夏之間,因為趙佶弄出了兵工廠,在裝備上著實遠遠勝過野蠻的黨項人,但西夏人也不是軟柿子。
平夏鐵鷂子、橫山步跋子,幾十年不斷與大宋征戰,那是用命殺出來的兇悍。
趙佶雖然領樞密使之職,但也知道,要滅西夏,還是重用種家、折家更好些。
有手下不去用,非要親力親為,我腦子有病!
領導,掌握全局就好了。
種師道已經四十多歲,經過這幾日的相處,他摸清楚了趙佶的性格和為人,立刻便沉穩道:
“殿下,西夏自仁宗朝便成大宋之患,黨項人心胸中的野蠻之氣經過了幾十年,也未曾蛻化掉,人人以作戰為榮,人人以搶掠為榮,他們把搶掠當作一種天經地義的謀生方式,所以全民為兵。殿下若想一戰而拿下西夏,以卑職之見,不可取。”
大宋多少將相在西北铩羽,種家更是將三代人都獻身在了西北,他不願看到任何人貪功冒進,損耗國力。
“本王知道西夏難打,但大宋今時不同往日。”趙佶站在城頭上,頗有些意氣風發。
“殿下,將造營的神兵利器卑職昨日已經見識過!”種師中上前一步,盔甲一撞,抱拳道:“若有八千精兵,卑職野戰不慫西夏一萬大軍,能夠一戰而勝之,但要滅西夏,非一戰而能成,徐徐圖之,方位上策。”
種師道輕撫胡須,接著道:“第一步,當先奪取橫山,在山中建一座軍城,以此為據點,便可實行第二步。這時候,我大宋與西夏之間的戰略位置便會倒轉,縱兵可直入銀川平原,不斷蠶食黨項人的生存空間,最終將富饒的銀川牧場變為大宋的養馬地……”
橫山,是西夏重要屏障,是宋夏必爭之地。
從戰略角度看,橫山之地對於宋夏雙方都很重要。
西夏據有橫山當自德明始,在這之前,西夏僅據有銀、夏、綏、宥等州,因為沒有占據橫山,遠居漠北,與北宋以沙漠為界,在同宋對壘時,往往處於不利境地。自得橫山之後,如虎添翼,憑險拒守,聚兵就糧,從而化劣勢為優勢,變被動為主動。
對大宋來說,失去橫山,西夏人“居高以臨我”,使大宋沿邊一些州縣均暴露在西夏人的眼皮子底下,為了守住這些地方,不得不調用大量人力物力,去加強其前沿陣地。
同時,宋軍主動出擊,也因失去橫山,剛出宋界,便入水草、人煙俱無的荒涼沙漠地區,一旦兵餉糧運供應不上,隻好不戰自退。
所以,奪取橫山,是平西夏的第一步。
趙佶自然也知道這是上策,戰爭的目的從來不是為了殺人,而是為了資源。若不能得到穩定的銀川平原,打下一個混亂的西夏,對於大宋來說,也沒有什麽作用。
甚至會將大軍拖入泥潭。
“那就先拿下橫山,至於建造橫山城,這個簡單,一個月的時間本王給彝叔(老種相公得道字)一座堅城。”
“一個月?這怎麽可能!”
“哈哈,兩位拭目以待,東京城外的水泥廠已經燒了大半年,不要說一座堅城,便是十座,本王也能建得起來……而且,要不了多久西夏皇族可能會有一場動蕩,那時,便是兩位相公建功立業之時。”
種氏兄弟對視一眼,拜道:“卑職遵命,今年春,必拿下橫山,如若不能,種家子弟皆披掛上陣,為國死戰!”
“種家為國效力百年,趙氏子孫不會忘記你們的付出。有爾等在,我心甚安!”
趙佶伸手扶起了大小種相公。
滅夏之戰,一觸即發!
官家趙煦日益虛弱,病入膏肓,入冬以來屢次傳喚端王趙佶入宮,所聊之事,無外乎平複西夏、收服燕雲,下去後好有臉麵對列祖列宗。
此生所願,再無其他!
所說語氣,竟然頗有懇求之意。
趙佶雖然貪圖享樂,但這畢竟是皇帝老哥最後的遺願,他對自己也真的很好,怎麽著也要滿足了他。
一開春,趙佶立刻便走出了溫柔鄉,官拜樞密使,掌天下兵權,親至西北征討西夏。
大宋對北方的軍策,乃是先平西夏,再謀燕雲,大宋與遼國之間,已經有一個多甲子都沒開戰了。
歲幣這兩個字,說起來很可恥,但相比發動一場戰爭所耗上千萬貫的軍資,每年歲幣幾萬貫對富庶的大宋而言,實在等同於毛毛雨。
而且宋遼之間不發動戰爭,便能進行榷場互市的貿易。
進口遼國的馬匹、皮毛、老山參、牛羊等,出口茶葉、布匹、瓷器等。
大宋對遼國的貿易順差每年為大宋賺取的金錢超乎想象。
那幾萬貫的歲幣,在龐大的貿易順差麵前,又算不得什麽,這才讓朝中袞袞諸公將羞恥二字放在了一邊。
但趙佶身為現代人,對大慫國這種可恥的行為,絕對是看不慣的,絕對是要禁止的。
唯有淦他才能證明自己是個男人,才能證明大宋的好漢不慫。
西北慶州,趙佶領三萬精銳以及無數物資抵達,東京已經有了綠意,但春風還沒吹到西北之地,滿目瘡痍。
從慶州城牆朝著西北眺望,可見到一條條土黃色的幹溝,在荒原上這樣的幹溝多的數不勝數。
這些都是古老的河流留下來的遺跡,西北之地的氣候在唐末五代之時就發生了劇烈的變化,無數的森林逐漸消失了,無數的河流因為少了水源地也漸漸地幹涸了,隻留下一大片滿目瘡痍的大地。
所以,要在這樣的環境下與野蠻的黨項人作戰,地不利,即便越過了橫山,也會因為補給的問題很快被打退迴來,難以深入銀川平原。
文人出身的種(chong第二聲)師道如今已經是滿臉胡須的西北漢子了,臉膛黧黑,眉眼間全是滄桑。
他身後,是弟弟種師中,三十來歲的漢子,一副武將的裝扮。
可要知道,他種家的曾祖可是大儒,他種師道更是拜張載為師,正經的儒家子弟。
種家,為大宋犧牲的實在太多。
趙佶看著這兩位,老種相公、小種相公,水滸裏魯達掛在嘴邊的存在,心中感慨無比。
有這兩位存在,大宋西北可安。
種家子弟,有種,不負種姓。
“周侗練兵一年有餘,得精兵三萬,配備強弩利器,另有將造營新研製的火炮八百門,糧草無數,兩位說說看,這西夏該如何去打?怎麽去打好這一戰!”
周侗練兵很有一手,畢竟是禁軍天字號的總教頭,但要說作戰,相比於大宋名將,他還是差了不少,隻能領兵去剿匪。
而無法在戰場上立功,人無完人,不能強求。
戰爭,是一門藝術,不是誰勇猛、誰強,就能勝的,除非力量達到了碾壓的程度。
大宋和西夏之間,因為趙佶弄出了兵工廠,在裝備上著實遠遠勝過野蠻的黨項人,但西夏人也不是軟柿子。
平夏鐵鷂子、橫山步跋子,幾十年不斷與大宋征戰,那是用命殺出來的兇悍。
趙佶雖然領樞密使之職,但也知道,要滅西夏,還是重用種家、折家更好些。
有手下不去用,非要親力親為,我腦子有病!
領導,掌握全局就好了。
種師道已經四十多歲,經過這幾日的相處,他摸清楚了趙佶的性格和為人,立刻便沉穩道:
“殿下,西夏自仁宗朝便成大宋之患,黨項人心胸中的野蠻之氣經過了幾十年,也未曾蛻化掉,人人以作戰為榮,人人以搶掠為榮,他們把搶掠當作一種天經地義的謀生方式,所以全民為兵。殿下若想一戰而拿下西夏,以卑職之見,不可取。”
大宋多少將相在西北铩羽,種家更是將三代人都獻身在了西北,他不願看到任何人貪功冒進,損耗國力。
“本王知道西夏難打,但大宋今時不同往日。”趙佶站在城頭上,頗有些意氣風發。
“殿下,將造營的神兵利器卑職昨日已經見識過!”種師中上前一步,盔甲一撞,抱拳道:“若有八千精兵,卑職野戰不慫西夏一萬大軍,能夠一戰而勝之,但要滅西夏,非一戰而能成,徐徐圖之,方位上策。”
種師道輕撫胡須,接著道:“第一步,當先奪取橫山,在山中建一座軍城,以此為據點,便可實行第二步。這時候,我大宋與西夏之間的戰略位置便會倒轉,縱兵可直入銀川平原,不斷蠶食黨項人的生存空間,最終將富饒的銀川牧場變為大宋的養馬地……”
橫山,是西夏重要屏障,是宋夏必爭之地。
從戰略角度看,橫山之地對於宋夏雙方都很重要。
西夏據有橫山當自德明始,在這之前,西夏僅據有銀、夏、綏、宥等州,因為沒有占據橫山,遠居漠北,與北宋以沙漠為界,在同宋對壘時,往往處於不利境地。自得橫山之後,如虎添翼,憑險拒守,聚兵就糧,從而化劣勢為優勢,變被動為主動。
對大宋來說,失去橫山,西夏人“居高以臨我”,使大宋沿邊一些州縣均暴露在西夏人的眼皮子底下,為了守住這些地方,不得不調用大量人力物力,去加強其前沿陣地。
同時,宋軍主動出擊,也因失去橫山,剛出宋界,便入水草、人煙俱無的荒涼沙漠地區,一旦兵餉糧運供應不上,隻好不戰自退。
所以,奪取橫山,是平西夏的第一步。
趙佶自然也知道這是上策,戰爭的目的從來不是為了殺人,而是為了資源。若不能得到穩定的銀川平原,打下一個混亂的西夏,對於大宋來說,也沒有什麽作用。
甚至會將大軍拖入泥潭。
“那就先拿下橫山,至於建造橫山城,這個簡單,一個月的時間本王給彝叔(老種相公得道字)一座堅城。”
“一個月?這怎麽可能!”
“哈哈,兩位拭目以待,東京城外的水泥廠已經燒了大半年,不要說一座堅城,便是十座,本王也能建得起來……而且,要不了多久西夏皇族可能會有一場動蕩,那時,便是兩位相公建功立業之時。”
種氏兄弟對視一眼,拜道:“卑職遵命,今年春,必拿下橫山,如若不能,種家子弟皆披掛上陣,為國死戰!”
“種家為國效力百年,趙氏子孫不會忘記你們的付出。有爾等在,我心甚安!”
趙佶伸手扶起了大小種相公。
滅夏之戰,一觸即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