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得周帝傳召,即使元鵬不想麵聖,也必須即刻入宮。
心中則已經為太子這一次的劫難做好了最壞的打算。
據元鵬所想,隻要不能證明太子與當年那起官銀舊案有直接聯係,按照周帝對他素來的偏愛,至多隻會治他一個徇私舞弊的貪汙之罪。
直到他來到禦書房,得知了太子以昨夜之事欺瞞周帝在先,元鵬這才赫然發現,這件事似乎比自己想象的還要嚴重許多。
況且依照元鵬的猜想,太子將程金枝迫害至此,加上昨夜毫無人情的弑殺兄弟之舉。
高珩對他必然恨之入骨,一定不會輕易放過這個可以扳倒他得以報仇的機會。
作為一個私下裏與太子相互勾結,卻一直都隱藏在暗處沒有暴露的人。
實在不應該在這個風口浪尖上,做出一些讓敵人心生疑慮的舉動,替自己增加不必要的風險。
而在看到元鵬的那一刻,原本心中就忐忑不安的元熹公主更是有些自責和內疚地低下了頭。
可是很快,她就重新抬起眼簾深切地注視著元鵬,眼中滿滿皆是萬般熾烈的懇求之色。
在聽聞周帝簡略地帶過了元熹公主之前所說,關於三年前在渡風關談和背後的貓膩之後。
元鵬躊躇片刻,終是抿緊唇部線條,麵色肅然地低下頭很是認真地道出了一句。
“迴陛下,確有此事。”
在聽到元鵬的迴答之後,元熹公主心中這才猛然鬆了一口氣,如釋重負地垮下了肩膀。
同時,也讓原本因為程金枝被救一事而對元鵬敵意漸收的高珩心中,生出了一絲感激的情愫。
然而他們不知道的是,元鵬如今進退兩難,這麽做並非是為了真心相助,實屬迫於無奈。
在權衡利弊之後,才選擇了這樣一個相對而言尚且還有利可圖的辦法。
“逆子,這個逆子!”
在從元鵬口中得到確定的答案之後,周帝迎麵一聲怒喝,登時就氣血上湧。
他將手邊的奏折全都重重地撂倒在地,氣得渾身顫抖,眼中更是爆發出了一片足以燎原的火光。
“陛下息怒,雖然周楚兩國結了秦晉之好,關係更甚從前,可外臣和妹妹怎麽說畢竟還是個外人,貴國這些內部朝政之事實在不便插手。”
元鵬見周帝反應很是激烈,可四下卻又不見太子的身影,心中一時有些摸不透眼前的局勢。
於是便急忙俯下身來,一臉鄭重地開口勸了幾句。
“不過在外臣看來,正所謂禮尚往來,互通有無,太子殿下當年之所以以這筆黃金為禮,也是為了讓周楚兩國能夠締結友好。我們大楚也一直都認為,這份厚禮是陛下一番誠心所賜,一直都對此心存感激。正因為有這樣的情誼在先,父王才會同意將公主嫁入貴國。而且,這也並不能證明當年那筆錢財就是太子劫持官銀所得。外臣懇請陛下切莫動怒,莫要因為此事,而傷了兩國之間的和氣。”
元鵬作為一個楚人,他說這番的話的目的在外人聽來,確實像在為了撇清南楚在這件事情的中的關係,以求自保。
但是在周帝心中,卻滿含著一種屈居於弱勢,向他人低頭的屈辱感。
無論是從前還是現在,南楚雖不算那些貧瘠衰弱的邊陲小國,卻也無法和地大物博的大周平起平坐。
可是那時的太子卻瞞著所有人,以自己這個大周君主的名義反而對居於贏弱一方的南楚贈予厚禮,罔顧國家顏麵,隻為了在自己麵前邀功請賞。
在身心俱顫的憤怒過後,著實讓周帝感到了一陣徹骨的心寒。
況且,周帝現在根本無心聽他說這些冠冕堂皇的勸慰之辭。
從這件官銀劫案重新浮出水麵開始,太子就一直被牽連其中,雖然他所扮演這個角色總有種似是而非的感覺,卻就是讓人難以忽略。
加上之前有戶部主司魏延招供在先,隻因為當時他口口聲聲所指證的人是高珩,周帝才暫時收起了對太子的疑慮,卻也沒有直接找高珩前來問詢。
而如今所有的證據都指向了太子和這件官銀舊案之間的聯係。
就更讓周帝覺得,當初從夜襲屠靈司的那幾名刺客身上所找到的燕王府令牌,以及魏延在他麵前所所說的那一切,很有可能都是太子在背後精心操縱。
而目的自然是為了找到替罪羔羊,好替自己洗清嫌疑。
甚至就連昨晚發生的那一係事件,也全是太子精心策劃的陰謀詭計。
包括高珩和岑風口中所指的,太子將自己的親兄弟趕盡殺絕,想要借機將所有人滅口的,這近乎泯滅人性的惡行。
就這樣想著,周帝突然覺得,自己根本一點也不認識,也不了解這個他從小寵愛到大的兒子。如果說一開始得知此事時他的感覺是憤怒,是震驚,是心痛。
那現在,這些感知已經全都被一種重如千鈞的壓迫和失落所代替,讓他眼神渙散,身心無力。即使一再勸自己再相信太子一次,此時此刻,卻怎麽也下不了這個決心。
“這世上哪有如此巧合的事?”
他語氣緩慢地從口中吐出幾個字,轉而將變得有些渾濁的視線移向了內殿。
”太子呢,醒了嗎?給朕拖過來。朕倒要問問他,如果那筆被劫的官銀不是他送給南楚的見麵厚禮,那到底是地上挖出來的,還是天上掉下來的?”
周帝這番話說得異常冷靜。
沒有聲色俱厲的怒罵,沒有過於激動的言語,有的隻是無盡的疲憊與失望。
可在麵前這些人聽來,反倒格外地膽寒。
尤其刺入元鵬耳膜中,更像是一種無形的威脅,不斷減去他手中本就所剩無幾的勝算。
而這時,隻見已經不動聲色許久,卻一直平靜如初的岑風有所意識地抬起眼簾,側目望了一眼殿外開始偏西的日頭。
目光停駐片刻,這才迴過神來上前一步,眼角流下了一絲胸有成竹的沉著之色。
“陛下,臣這裏有一個人,應該可以釋清陛下此刻心中所疑之事。”
心中則已經為太子這一次的劫難做好了最壞的打算。
據元鵬所想,隻要不能證明太子與當年那起官銀舊案有直接聯係,按照周帝對他素來的偏愛,至多隻會治他一個徇私舞弊的貪汙之罪。
直到他來到禦書房,得知了太子以昨夜之事欺瞞周帝在先,元鵬這才赫然發現,這件事似乎比自己想象的還要嚴重許多。
況且依照元鵬的猜想,太子將程金枝迫害至此,加上昨夜毫無人情的弑殺兄弟之舉。
高珩對他必然恨之入骨,一定不會輕易放過這個可以扳倒他得以報仇的機會。
作為一個私下裏與太子相互勾結,卻一直都隱藏在暗處沒有暴露的人。
實在不應該在這個風口浪尖上,做出一些讓敵人心生疑慮的舉動,替自己增加不必要的風險。
而在看到元鵬的那一刻,原本心中就忐忑不安的元熹公主更是有些自責和內疚地低下了頭。
可是很快,她就重新抬起眼簾深切地注視著元鵬,眼中滿滿皆是萬般熾烈的懇求之色。
在聽聞周帝簡略地帶過了元熹公主之前所說,關於三年前在渡風關談和背後的貓膩之後。
元鵬躊躇片刻,終是抿緊唇部線條,麵色肅然地低下頭很是認真地道出了一句。
“迴陛下,確有此事。”
在聽到元鵬的迴答之後,元熹公主心中這才猛然鬆了一口氣,如釋重負地垮下了肩膀。
同時,也讓原本因為程金枝被救一事而對元鵬敵意漸收的高珩心中,生出了一絲感激的情愫。
然而他們不知道的是,元鵬如今進退兩難,這麽做並非是為了真心相助,實屬迫於無奈。
在權衡利弊之後,才選擇了這樣一個相對而言尚且還有利可圖的辦法。
“逆子,這個逆子!”
在從元鵬口中得到確定的答案之後,周帝迎麵一聲怒喝,登時就氣血上湧。
他將手邊的奏折全都重重地撂倒在地,氣得渾身顫抖,眼中更是爆發出了一片足以燎原的火光。
“陛下息怒,雖然周楚兩國結了秦晉之好,關係更甚從前,可外臣和妹妹怎麽說畢竟還是個外人,貴國這些內部朝政之事實在不便插手。”
元鵬見周帝反應很是激烈,可四下卻又不見太子的身影,心中一時有些摸不透眼前的局勢。
於是便急忙俯下身來,一臉鄭重地開口勸了幾句。
“不過在外臣看來,正所謂禮尚往來,互通有無,太子殿下當年之所以以這筆黃金為禮,也是為了讓周楚兩國能夠締結友好。我們大楚也一直都認為,這份厚禮是陛下一番誠心所賜,一直都對此心存感激。正因為有這樣的情誼在先,父王才會同意將公主嫁入貴國。而且,這也並不能證明當年那筆錢財就是太子劫持官銀所得。外臣懇請陛下切莫動怒,莫要因為此事,而傷了兩國之間的和氣。”
元鵬作為一個楚人,他說這番的話的目的在外人聽來,確實像在為了撇清南楚在這件事情的中的關係,以求自保。
但是在周帝心中,卻滿含著一種屈居於弱勢,向他人低頭的屈辱感。
無論是從前還是現在,南楚雖不算那些貧瘠衰弱的邊陲小國,卻也無法和地大物博的大周平起平坐。
可是那時的太子卻瞞著所有人,以自己這個大周君主的名義反而對居於贏弱一方的南楚贈予厚禮,罔顧國家顏麵,隻為了在自己麵前邀功請賞。
在身心俱顫的憤怒過後,著實讓周帝感到了一陣徹骨的心寒。
況且,周帝現在根本無心聽他說這些冠冕堂皇的勸慰之辭。
從這件官銀劫案重新浮出水麵開始,太子就一直被牽連其中,雖然他所扮演這個角色總有種似是而非的感覺,卻就是讓人難以忽略。
加上之前有戶部主司魏延招供在先,隻因為當時他口口聲聲所指證的人是高珩,周帝才暫時收起了對太子的疑慮,卻也沒有直接找高珩前來問詢。
而如今所有的證據都指向了太子和這件官銀舊案之間的聯係。
就更讓周帝覺得,當初從夜襲屠靈司的那幾名刺客身上所找到的燕王府令牌,以及魏延在他麵前所所說的那一切,很有可能都是太子在背後精心操縱。
而目的自然是為了找到替罪羔羊,好替自己洗清嫌疑。
甚至就連昨晚發生的那一係事件,也全是太子精心策劃的陰謀詭計。
包括高珩和岑風口中所指的,太子將自己的親兄弟趕盡殺絕,想要借機將所有人滅口的,這近乎泯滅人性的惡行。
就這樣想著,周帝突然覺得,自己根本一點也不認識,也不了解這個他從小寵愛到大的兒子。如果說一開始得知此事時他的感覺是憤怒,是震驚,是心痛。
那現在,這些感知已經全都被一種重如千鈞的壓迫和失落所代替,讓他眼神渙散,身心無力。即使一再勸自己再相信太子一次,此時此刻,卻怎麽也下不了這個決心。
“這世上哪有如此巧合的事?”
他語氣緩慢地從口中吐出幾個字,轉而將變得有些渾濁的視線移向了內殿。
”太子呢,醒了嗎?給朕拖過來。朕倒要問問他,如果那筆被劫的官銀不是他送給南楚的見麵厚禮,那到底是地上挖出來的,還是天上掉下來的?”
周帝這番話說得異常冷靜。
沒有聲色俱厲的怒罵,沒有過於激動的言語,有的隻是無盡的疲憊與失望。
可在麵前這些人聽來,反倒格外地膽寒。
尤其刺入元鵬耳膜中,更像是一種無形的威脅,不斷減去他手中本就所剩無幾的勝算。
而這時,隻見已經不動聲色許久,卻一直平靜如初的岑風有所意識地抬起眼簾,側目望了一眼殿外開始偏西的日頭。
目光停駐片刻,這才迴過神來上前一步,眼角流下了一絲胸有成竹的沉著之色。
“陛下,臣這裏有一個人,應該可以釋清陛下此刻心中所疑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