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執行君士坦丁堡大轟炸的朱成功航母戰鬥群並未抵達大西洋。


    雖然朱成功號重型航母建造的目的最初就是用於日落入侵計劃。


    但正好趕上了“菠蘿披薩”行動,隻好緊急征用,奔赴紅海,解救大明的老朋友阿卜杜勒蘇丹陛下。


    而如今,它依然留在了南洋。


    一方麵從南洋將此航母戰鬥群調往大西洋費時費力,另一方麵,大明也需要對南洋—印度—海灣地區保持戰略壓力。


    所以,大元帥府與兵部上下一致認為,大明作為一個擁抱四大洋的帝國,隻有一個航母戰鬥群是不夠的。


    雲南號航母並未形成戰鬥群。


    當年森下獨走,自行設計的雲南號航母是大明的第一艘航母。。


    但它是以一艘排水量7000噸的運油商船改建而來的,是完完全全的偽航母,防禦能力比較薄弱,動力孱弱,艦載機數量也嚴重不足。(如圖)


    更關鍵的是,因為飛行甲板過於狹窄,大明的主力多功能機梟龍係列無法在上麵起降。


    當然,多功能機隻是好聽的說法。


    其實就是如今的飛機結構太過原始,根本沒有必要區分戰鬥機還是轟炸機。


    然而,就算結構原始,也是有高下之分的。


    梟龍戰機凝結了大明航空人的心血,說是國之利劍也不為過。


    相較之下,各種應急用的雜牌飛機,性能上的差距宛若鴻溝。


    雲南號搭載的就是最簡單的神風飛機,以及稍微複雜一些的海鷹飛機。


    雲南號這種蠅量級航母上的艦載機作為偵查也就罷了,若是想要執行轟炸任務無疑癡人說夢。


    不得已,森下才dna一動,創造出神風突擊戰術,將飛機作為巡航導彈,以增加戰鬥能力。


    但毫無疑問,這套戰法效率並不高。


    好在大明早就祭出“去產能接盤”大法,利用大量進口的“廢鋼”,一口氣生產了8艘航母。


    這些速成的航母當然也說不上多麽先進。


    不過有了建造朱成功號的經驗,以及無限的鋼鐵,這種簡化版的航母還是要比森下自己搗鼓的雲南號強多了。


    這八艘航母平均排水量隻有11000—13000噸。(如圖)


    八艘加在一塊都不如後世老美一艘福特號的重量。


    但是沒關係,這些航母在這個時代就是超越一切的存在。


    而且質量不夠數量來湊,大明各大船廠早已馬力全開,如今還有8艘航母正在船塢裏建造,完全趕得上日落行動的後續計劃。


    ·


    “呂宋號”輕型航母,甲板之上海風淩冽。


    金時男正在做著最後一次檢查。


    機械師雖然已經反複核查過,並在核查單上簽字,但是身為飛行員,金時男必須親自確保這架梟龍處於最佳狀態。


    畢竟金時男還是第一次從“呂宋”號上起飛參加實戰,而座下的梟龍戰機也遠比以前的神風、海鷹複雜。


    這正好是他第六十次執行實戰飛行任務,之前五十九次實戰飛行,金時男都是從“雲南”號上起飛的。


    其中五十八次都是偵查任務,隻有最後一次是“報國”任務。


    對於將近一半的神風隊員來說,執行“報國”任務是他們人生最絢爛輝煌的篇章。


    當然,那也是他們最後的篇章。


    好在金時男運氣不錯,在執行報國任務時,既確保了加裝炸藥的神風飛機命中敵艦,又及時跳傘,並成功浮海逃生。


    這是每個神風隊員最夢寐以求的結果,當然,這需要極其高超的飛行技巧,同時對時機的把握恰到好處。


    森下曾經多次向大帥府提議焊死艙門,以提高神風飛機的命中率,不過朱富貴都拒絕了。


    大道五十,天衍四十九。


    天道缺一,但留一線生機。


    大明不是小小的日本,對於大明來說,有經驗有能力的飛行員,其價值遠比那架破飛機要大得多。


    當然,副作用就是,不可避免的,有許多因為種種原因未能引爆的神風飛機被英國人俘虜了。


    英國方麵對此進行研究,開始嚐試仿造。


    不過這也是遲早的事情。


    畢竟早期飛機結構實在太過簡單。


    有大明珠玉在前,歐洲各國仿製的難度不算太高。


    隻不過,神風戰機作為消耗品,本來就是各種偷工減料、粗製濫造的結果,但其上的各種零件和加工部件,依然讓英國海軍的工程師們直唿先進,認為它的仿製難度極高。


    根據錦衣衛的情報,英國人最早將在三年內擁有真正可以偵查的飛機,它將達到神風80%的性能指標。


    前提是,英國人能夠堅持到那個時候。


    ·


    按理來說,金時男已經完成過一次“報國”任務,他已經擁有了獲批大明朱卡的資格。


    但是他並沒有那麽做,因為他希望能讓自己年邁的母親也能來到大明頤養天年,並且享受大明城鎮職工的醫療保險待遇。


    就像後世城市搶人大戰一樣,大學畢業生,青壯勞動力是各地政府最愛吸納的人口。


    對於大明來說,當然也希望吸納更多的年輕人口,而非是老年人。


    想要讓母親享受大明的福利,金時男必須做出更多貢獻。


    金時男出生在朝鮮黃海道海州白雲房的一個農民家庭,是家中的長男,但是上麵有一個姐姐。


    在他三歲的時候,父親因為釜山夷亂而亡,一家兩子二女皆由母親含辛茹苦撫養。


    朝鮮之窮,更甚於倭。


    倭朝兩國的農民,比起積貧積弱的滿清治下的農民還要貧苦。


    金時男家五個孩子,在沒了柱石之後是極難養活的,更不要說讓孩子進學識字了。


    如果沒有意外的話,金時男將和祖祖輩輩的朝鮮農民一樣,作為家中長男勉強苟活下來,姐姐早早嫁人,而幼弟幼妹則要麽送人,要麽丟棄荒野,別無他選。


    然而,在金時男五歲那年春天,第一次明法戰爭爆發了。


    到了那年大雪初降之際,朝鮮小朝廷忽然下旨各道州府遴選秀女,膚白腿長者優先。


    高麗婢子在遠東各族間極有口碑。


    金家不知道這次是哪位兩班貴胄,又或者是滿蒙王公想要充實府上的奴婢數量。


    母親隻是告誡兩個女兒最近不要獨自出門,便沒有多說什麽。


    而金家長姐早知家中困頓,隻怕這個冬天都過不去。


    雖說衙門說隻收年滿十四的婢子,自己不過十二歲而已……


    但這個年頭窮苦人家哪裏看得出年歲。


    她雖然瘦若蘆柴,但身量隨父,頗為高挑,已經滿足了四尺五寸的要求。


    金家長女偷偷找裏正報名,換了二十斤糠麩迴家。


    母親見此,母女二人抱頭痛哭一番,也隻好就此別過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我大明武德充沛但選擇文化勝利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江南說書人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江南說書人並收藏我大明武德充沛但選擇文化勝利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