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爾菲諾拉。


    這是愛爾蘭西陲的一座小城,麵向大海,背靠愛爾蘭平原。


    吉爾菲諾拉算是愛爾蘭這座麵積1.4通遼,2.33台灣的大型島嶼的重要門戶,隻是就算是維京海盜時代,也極少有船隻從這個方向入侵愛爾蘭,更不要說,以此為跳板入侵英格蘭了。


    與如今英倫三島的西部海岸線一樣,這裏也已經拉起了鐵絲網,豎起了瞭望塔,甚至還部署有幾門岸防炮。


    自從大明攻占五大湖區,兵鋒直指北美東海岸之後,大英帝國國防部就已經認真考慮過明軍渡海入侵的可能性了。


    隻不過,包括老丘吉爾在內的帝國高層都認為這份可能性雖然不能說隻存在於紙麵上,但也不是那麽的迫切。


    那份《暴明登陸防禦決戰戰略》,一直積壓在了首相辦公室文件堆的最下層,吃了兩年多的灰。


    所以,英國人投入到海岸防禦建設的資金大概隻有3億800萬英鎊。


    考慮通脹因素的話,大概約為戰前的500萬英鎊罷了。


    沒錯,英國人的金融體係已經完全崩壞了。


    雖然還不至於和委座的金圓券,以及津巴布韋紙幣那樣連冥幣都不如,但兩年七百多倍的貶值速度,依然足以讓任何中產家庭幾十年的積累被洗劫一空。


    事到如今,就算是傻子也搞清楚了,這是敵國發動的貨幣戰爭,


    但很可惜,作為英國底層民眾,沒有受過多少教育,目睹過資本精英種種荒淫,同時又生活在一個宗教學、神秘學氛圍濃厚的環境裏,他們確實有可能連傻子都不如。


    “這確實是無恥、肮髒的異教徒、黃種人的陰謀。”


    “但是,丘吉爾家族偷偷印製2億英鎊也是事實!”


    這是絕大多數英國普通人的態度。


    但那又如何呢?


    英國政府發現這些費拉不堪的倫敦窮鬼在銅殼子彈的掃射下,根本沒有當年巴黎市民的能耐,也就放下心來。


    經過縝密的討論,最終一個叫做阿禮國的政治家,提出了一套看上去頗有可行性的,能夠擺脫高通脹的方案。


    阿禮國作為在加爾各答大轟炸中奇跡生還的戰鬥英雄,迴到倫敦後受到了熱烈的歡迎。


    老丘吉爾等人本以為阿禮國隻是運氣不錯,沒想到他在經濟學上居然還頗有高見。


    阿禮國將自己這套方案稱作《休克療法》。


    當然,阿禮國這套《休克療法》並非後世如雷貫耳的那套《休克療法》。


    這套東西的確是朱富貴授意的。


    但參考的不是玻利維亞、哈薩克斯坦、俄羅斯的那套休克療法,而是莫笛老仙的辦法,即突然廢止百元盧布的操作。


    過去幾年中,英國政府不是沒有嚐試作廢舊紙幣,發行新紙幣。


    但是每次隻要過不到兩個月,財政部那群已經神經衰弱的公務員們就會驚訝的發現,市麵上流通的貨幣數量又開始不正常的變多了。


    最有經驗的造紙工程師與印刷工程師,都沒有辦法搞明白,這些卑鄙的製假者究竟是如何在這麽短的時間內,破解出帝國的新版紙幣的。


    甚至要不是偶然出現編號撞車的紙幣被發現,這些專家都無法確認確實有假幣在世麵上流通。


    而且每次發型新幣,肯定要迴收舊幣,否則直接宣布舊幣作廢,無意於公然搶劫所有使用英鎊的人。


    早些時候,舊幣還隻是小規模泛濫,英國政府倒也可以通過折價等方法,勉強將這些紙幣吃下去,換成新幣。


    但是換了幾次之後,即便大英帝國在過去兩百年裏掠奪了驚人財富,也經不起這樣折騰。


    最終,從去年中旬開始,英國政府就不再發行新紙幣,徹底擺爛。


    這樣的結果就導致最後一版英鎊一路貶值了七百多倍。


    就在所有人一籌莫展之際,阿禮國帶著他的《休克療法》來了。


    休克療法的核心就是,既然擺爛,不如擺得徹底。


    正所謂,大本鍾下送快遞,上麵擺下麵g。


    如今德國人搖搖欲墜,就差臨門一腳,隻要帝國政府能夠收天下之錢於倫敦,就能方便萬歲爺拷餉……啊不,是方便帝國集中力量,徹底擊垮德國蠻子!


    具體來說,在休克療法的第一階段,英國政府非但不能減少貨幣的印刷,而且要進一步多印錢,往死裏印錢。


    與此同時,還要在民間造勢,宣稱帝國於印度、比利時、北大西洋等地獲得接連勝利,剿滅明軍百萬,德軍萬百。


    總之,平明鎮德隻在朝夕,距離全麵勝利隻有半步之遙。


    而在戰爭結束後,英國政府將會要求暴明和德意誌以黃金、工業設備、礦產資源作為賠款,以兌現英鎊信用。


    屆時,英鎊就會歸迴到它本來的價值區間上。


    也就是說,如今持有英鎊,買到就是賺到!


    這些說辭當然無法讓聰明人上鉤。


    但總有利欲熏心的人,看著不斷價值暴跌的英鎊嚐試囤積。


    “這隻是匯市上攻前的最後一跌!”


    “這是黎明前的至暗時刻!”


    “已經在穀底了,怎麽走都是向上的!”


    “梭哈是一種智慧!”


    “英格蘭的同胞們,我們要把帝國的資產牢牢抱住,千萬不要被貪婪的猶太人和明人抄了底!”


    “對,我有確切消息,匈牙利金融女王伊麗莎白近日將大量的黃金兌換成了英鎊!”


    “沒錯,她是奧匈帝國皇後,一定知道戰爭的內幕,德國人可能要投降了!”


    “什麽叫可能要投降了?我聽我在布魯塞爾的表哥說,威廉一世的投降代表已經在和我們的人談判了!”


    ……


    一時之間,謠言四起。


    原本一潭死水的英鎊市場居然有了一些觸底反彈的跡象。


    甚至倫敦市場上的熏魚肉,還破天荒的出現了降價。


    所有人都覺得,好日子還在後頭呢!


    然而,4月1日,也正是大明下達落日行動總動員的那一天,一道晴天霹靂也在倫敦上空響起。


    大英帝國時隔一年之後再次宣布進行貨幣改革。


    老版的英鎊將被作廢,新版英鎊開始發行。


    更加令人頭皮發麻的是,這一次大英帝國中央銀行宣布迴收舊幣的期限僅有三天,而且隻在倫敦、曼徹斯特、伯明翰三座城市的分行迴收。


    三天,別說是印度、南非、蘇丹之類的帝國海外殖民地了,就算是蘇格蘭、愛爾蘭等地的英鎊持有者,也都不可能前往倫敦換幣。


    甚至,就算是倫敦人,絕大多數排了三天三夜隊,最終也沒能趕在銀行關門前把自己的老英鎊換成新英鎊。


    據參與者說,那幾天帝國銀行的職員似乎一個個都患上了手足徐動症或者帕金森症,效率奇慢無比。


    一夜之間,無數英國人,以及大量持有老英鎊的外國人破產。


    金融城的高樓上,七年前的那一幕再次上演。


    天台上的風很大。


    身著燕尾服的紳士們,打開收音機,調到往日不敢公開收聽的《大明之聲》頻道。


    悠揚的歌曲《今天是個好日子》信號清晰地跨洋而來。


    其中一些人,打開了平日裏舍不得喝的歐仁妮名酒,慷慨的與天台上的陌生人分享,與平日裏的葛朗台形象大相徑庭。


    他們喝著紅酒,載歌載舞,歡快的聲音如同節日。


    一曲畢,酒杯也空了。


    接著,天空下起了紳士雨……


    ……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我大明武德充沛但選擇文化勝利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江南說書人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江南說書人並收藏我大明武德充沛但選擇文化勝利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