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大明士兵與這些印度偽軍在戰場上偶然短兵交接的時候,便被他們歇斯底裏的樣子嚇了一跳。


    沒見過這架勢的明軍士兵,還當這些印度人是什麽牛逼轟轟的狂戰士,心存敬畏。


    結果兩槍托子下去,這些家夥就立刻變成了愛好和平的印度人了。


    說起來,朱富貴覺得也是自己的疏忽。


    因為看過太多三哥歡樂視頻的自己早該想到的,三哥腦迴路奇葩,但他們那些奇行種的軍演,一定也是有傳統的。


    朱富貴覺得自己應該將這些內容補充進自己的《剿夷手冊》中去。


    總得來說,通過這次小規模的接觸,大明這邊基本搞清楚了英屬印度中印度偽軍的實力。


    就連一向料敵從寬的參謀團,都紛紛變身成為革命樂觀主義者,認為三個月就可以徹底征服印度。


    不過朱富貴還是給大家潑了一盆冷水。


    敵人有一百多萬人,其中還有將近十五萬真虜,絕對不能掉以輕心,一定要將他們徹底從地圖上抹除。


    在作戦會議上,也不是沒有人提出,印度人也是被英國人所壓迫的民族,大明作為世界的解放者應該對他們抱有善意和同理之心。


    對此,朱富貴難得地抽了一根煙,深吸一口氣,用從左宗棠那裏學到的湖南口音說道:


    “有時候,朕就算是想十天十夜,也不知道他們要做什麽。


    諸君,與鄰為善自然是一件好事。


    但這些阿三的腦迴路是極難判斷的,據朕所知,對這些阿三來說,你任何的善意,都會被他們解讀為退讓和軟弱。


    隻有狠狠地踢他們的屁股,他們才能心存敬畏。


    這種民族,你和他們做朋友,風險極大,與他們做敵人,相對比較保險。


    當然了,朕一向說,我們要將朋友搞得多多的,更要將敵人也搞得多多的。


    我認為,僅僅一個印度作為大明的敵人是不夠的。


    起碼要一伯個!


    隻可惜,朕的唐國公至今不知所蹤,諸君就請能者多勞吧!”


    ·


    經過最初叢林行軍的不適應,以及瘧疾等疾病的困擾,將這些非戰鬥減員因素逐一克服之後,大明對暹羅的攻略變得極其迅速起來。


    騎著丟棄也不心疼的自行車,大明皇家陸軍自拜林地區西進,兩周時間,兵鋒已至芭提雅。


    一路上基本沒有遇到像樣的抵抗。


    其實,拉瑪五世手上也有一支人數達到五千的純西式軍隊,是有一定戰鬥力的。


    他們的訓練水平甚至還在印度偽軍之上。


    印度偽軍中,也就是錫克兵和郭爾喀兵的裝備與英軍一致,其他的印度士兵,拿著的還是拿破侖戰爭時期的老古董步槍。


    配備給自己家印度奴隸的是燒火棍,但英國人賣給拉瑪五世的步槍卻十分精良。


    這些步槍雖然不是英國本土製造的,但也代表了加爾各答與班加羅爾的最高工藝,性能非常的哇塞。


    隻可惜,給了他們機會但不中用啊!


    自始至終,大明都沒有見到這支號稱王牌的部隊。


    直至朱富貴乘坐座艦抵達傳說中的東方x都芭提雅,才有情報傳來,原來拉瑪五世帶著他的王牌親衛部隊,已經逃往了緬甸。


    這讓飛艇大隊的小夥子們非常自責。


    因為參謀部很早就預料到了,抽拉朗公這個孬種會逃,派出了數艘飛艇輪班,十二個時辰不間斷地在曼穀上空監視,以防止他逃跑。


    隻可惜,十九世紀的曼穀,周邊的森林實在太多了。


    暹羅士兵不願意鑽的林子,他抽拉朗公可不敢不鑽。


    憑借著夜色與雨林的掩護,他們最終還是從大明的眼皮子底下逃跑了。


    不過朱富貴倒也沒有因此覺得遺憾。


    畢竟追亡逐北這種事就是這樣的,得攆著敵酋到處跑,最終將他們擒獲,再用弓弦……


    呸呸呸,不是這個味兒!


    朱富貴搖了搖頭,將目光放在輿圖的下一站。


    如果說,收複交趾,算是完成了四叔爺的遺願,肅清暹羅算是為鄭信報了仇,那麽緬甸,這才是大明在中南半島的第一苦主!


    大明第三帝國永曆十五年,西元1661年8月12日。


    緬甸宣慰司土司,緬王莽白約逃難至緬永曆皇帝朱由榔咒水會盟,以結友好。


    世代鎮守雲南的黔國公沐天波怒斥曰:


    “爾宣慰司原是我中國封的地方。今我君臣到來,是天朝上邦。你國王該在此應答,才是你下邦之理,如何反將我君臣困在這裏。……今又如何行此奸計?爾去告與爾國王,就說我天朝皇帝,不過是天命所使,今已行到無生之地,豈受爾土人之欺?今日我君臣雖在勢窮,量爾國王不敢無禮。任爾國兵百萬,象有千條,我君臣不過隨天命一死而已。但我君臣死後,自有人來與爾國王算賬。”


    大明君臣雖已看出此乃緬人奸計,但事已至此,不得不赴此盟約。


    緬酋果然背盟,以十倍之眾伏擊大明君臣。


    馬吉翔、沐天波等人無論忠良佞臣,全都血戰不退。


    緬軍擊潰明軍殘部,俘虜永曆皇帝,大肆搜掠財物、搶奪女眷。


    劉貴人、楊貴人、吉王妃等百餘人因不堪淩辱,全部自縊而死。


    直到緬兵搜刮已盡,緬甸大臣才在通事的導引下姍姍來遲,並假惺惺地喝令緬兵:“王有令在此,不可傷皇帝及沐國公。”


    最終,將沐天波虜至城上,木板鋸解,以示城外。


    莽白本想將永曆皇帝作為籌碼壓服周邊小國,但同年十二月,清軍迫近緬甸國都阿瓦,莽白大驚失色之餘,隻好將永曆帝等人獻給對方主帥吳三桂。


    ·


    朱富貴站在芭提雅荒蕪碼頭上眺望西北方向。


    “任爾國兵百萬,象有千條,我君臣不過隨天命一死而已。但我君臣死後,自有人來與爾國王算賬。”


    沐王的遺言仿佛言猶在耳,隨著芭提雅腥臭的海風在朱富貴的耳邊盤旋。


    那仿佛是咒水之畔,大明君臣尚未幹涸的鮮血,在二百年間不斷徘徊不散。


    “黔國公,朕來晚了……”


    “但你說的‘自有人’,終歸還是來了……九世猶可以複仇乎?雖百世可也!此言得之……”


    對著海風輕訴一句,朱富貴歎了口氣,揮師進入芭提雅城,準備將這裏作為大明進入緬甸前最後的補給站。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我大明武德充沛但選擇文化勝利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江南說書人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江南說書人並收藏我大明武德充沛但選擇文化勝利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