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比拉瑪十世這個不爭氣的後代,拉瑪五世在暹羅國曆史上的風評非常好。


    他也被稱為朱拉隆功大帝,號稱泰國曆史上最偉大的君主之一,現代泰國的締造者。


    隻不過,在這封信的落款處,致信人的名字不是拉瑪五世,也不是朱拉隆功。


    而是用正楷寫的“鄭隆”兩字。


    沒錯,曼穀王朝的締造者,拉瑪一世,自稱吞武裏王朝鄭信大帝之子,獲得了中原皇朝的冊封,而他的後代,也在中原皇朝的朝貢體係內自稱鄭信後人。


    如果是朱富貴是正兒八經的大明原住民,這會兒可能也和乾隆老兒一樣,被這夥欺世盜名之徒騙了。


    朱富貴冷笑著,將朱拉隆功的信件撕得粉碎,用力砸在暹羅信使的臉上:“迴去告訴你們偽王,就他也配姓鄭?當然,更不配姓朱!”


    說吧,朱富貴一揮手,左右侍衛便將他叉了下去。


    “且慢!”


    朱富貴突然一抬手,讓侍衛停了下來,然後從兜裏掏出一個雞蛋大小的紅寶石丟在了暹羅使者的腦門上。


    “把這個紅寶石拿去給你們偽王,朕富有四海,無所不有,怎麽可能看得上他的破寶石,朕這個寶石比他的大多了,但朕不在乎,讓他洗好脖子,等著朕的大軍吧!”


    說罷,朱富貴一揮手,不顧暹羅使者的哭喊,將他趕了出去。


    ·


    朱富貴驅逐暹羅使者,原因有很多。


    不僅僅是因怒使然。


    拉瑪四世朱拉隆功姓不姓鄭,這隻是一個由頭。


    曆史上,拉瑪一世背刺了吞武裏大帝,第一個海外稱王且國土麵積超過10t的廣東猛男——鄭信。


    說實話,作為鄭信的妹夫兼侍衛隊長,送姐夫上路,然後黃袍加身這種操作,也算是地道的中華傳統了。


    後來,因為考慮到中原皇朝一直有給小弟“存亡續斷”的癖好,拉瑪一世才自稱鄭信的兒子鄭華,向帶清申請冊封。


    實際上,拉瑪一世隻比鄭信小三歲,與劉邦和秦始皇的年齡差距一樣。


    所以他這個鄭,非常的不正宗。


    拉瑪一世其實也有部分華人血統,他娘是華裔,曼穀王朝曆代王後也多有華人女子,畢竟比起本土的“暹”人,華人妹子的顏值肯定是要勝上一籌的。


    所以後世的泰國王室成員,以及泰國的上流貴族,與其說像是當地人,不如說更像是華人。


    但說到底,他們是暹羅人,不是華人。


    此外,真正讓朱富貴下定決心,要將曼穀王朝消滅的,是因為拉瑪五世在信中透露出討價還價的姿態。


    實際上,暹羅國在中南半島,就像是朝鮮在遠東一樣,被西麵緬甸、東麵越南兩個大哥反複蹂躪。


    甚至就連高棉人和占婆人也有蓄養泰族奴隸的習慣。


    當年吞武裏大帝鄭信就是依靠華人和暹羅人的混合部隊,拳打緬甸,腳踢越南,讓老撾割地,夜宿柬埔寨金邊王宮,這才避免了暹羅支離破碎的命運。


    但本身,暹羅人的戰鬥力乏善可陳,與緬甸人、越南人根本沒法比。


    武德充沛這個詞語,根本用不到他們頭上。


    唯一難能可貴的是,相比大波波和韓國人,暹羅人倒也知道自己的戰力非常拉胯。


    實際上,直到後世,不少在網上衝浪的暹羅人還是固執地認為,當年兔子的鐵拳落在越南頭上,是為了救他們。


    如果不是兔子,他們就要被越南吞並了,暹羅自己的部隊根本靠不住。


    正是有這樣的自知之明,導致暹羅人麵對西方入侵的時候,沒有選擇帶清、朝鮮、越南、日本那樣進行抵抗(雖然因為太菜而都輸得很慘),而是直接選擇躺平。


    比如說拉瑪五世的老爹拉瑪四世,帶清強盛時,他還屁顛屁顛穿滿清的官服,以示孝順。(如圖)


    結果,太平天國之亂一開始,他便下令停止入貢中國,不再向中原天子朝貢。


    緊接著,在1857年,第二次鴉片戰爭都還沒打,中華帝國還沒被洋人燒掉皇都,正式拉下神壇的時候,他就派出使團趕赴倫敦覲見英國女王維多利亞了。


    之後他還幾次派使團覲見拿破侖三世,表示仰慕法蘭西的文化。


    用英文親筆信給林肯寫信致敬,還贈送給林肯一把日本刀,甚至想要送一些大象幫助美國人對西部進行開發。


    拉瑪四世表示,暹羅的大象力氣很大,適合用來在美國西部的森林裏運輸木材。


    不過暹羅的船太小了,希望林肯大統領能派一艘大船來接這些大象。


    林肯複函表示非常感謝暹羅王聖意,隻是”美國正在發展機械化,不需要使用大象來做勞動力。”


    可以說,拉瑪四世的西方朋友遍天下。


    與朱富貴正好相反。


    至於說拉瑪五世朱拉隆功,更是從小接受西方教育,喝著洋墨水長大的,延續了父親的戰略,進一步親近西方。


    根據錦衣衛的報告,朱拉隆功根本就不會寫中文,倒是會寫一手漂亮的英文。


    所以朱富貴撕掉的所謂“親筆”國書,根本就是請人代寫的。


    這個朱拉隆功居然敢和自己做一樣的事情,真是無恥之尤!


    所以,所謂“鄭隆”的“鄭”字,不僅僅在一百年前拉瑪一世背刺鄭信的時候是一個笑話,如今更是一個笑話。


    實際上,要不是大明的橫空出世,拉瑪五世也根本不準備用漢名了。


    後世泰國王室已經不再公開使用漢名,以漢名為高雅,就是由這個拉瑪五世起的頭。


    按照《清史稿》記載,繼位的各個暹羅王都姓鄭,即鄭昭/鄭信、鄭華、鄭佛、鄭福、鄭明(這個……鹹豐真的不會震怒嗎),但到了拉瑪五世,則不用漢名了。


    而清朝通譯也沒有客氣。


    威廉、維多利亞這樣的信達雅翻譯,是給洋人準備的。


    你個“暹羅國夷目”,也配信達雅嗎?


    所以朱拉隆功被翻譯成了“抽拉郎公”……有那麽一點點澀澀的味道。


    朱富貴已經決定了,帶清還是有可取之處的,自己也要這麽稱唿這位暹羅王。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我大明武德充沛但選擇文化勝利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江南說書人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江南說書人並收藏我大明武德充沛但選擇文化勝利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