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林。


    夏洛騰堡宮。


    威廉一世站在寬大的落地鏡子前,扭動肥碩的身姿,以展示身上從裏士滿時裝周上剛剛買來的東方禮服。


    這是由時尚達人,佩奇潮牌的忠實擁躉和二次創作者,羅伯特·李大師親自設計的衣服。


    當然,這套衣服羅伯特·李長久來的筆友和美學知己朱富貴陛下也出力不少。


    這套衣服的名字叫做“反抗精神”。


    潔白的顏色,寬大的袖子,加上胸口鮮豔的圖案,讓威廉覺得又時尚又漂亮。


    最重要的是它的寓意,據說與德意誌民族追求自由和生存的不屈精神完美契合。


    當然了,這套衣服據說也是中國最古老最傳統的衣服,比皇帝的龍袍還要古老。


    事實也正是這樣,朱富貴絕對沒有弄虛作假,欺騙羅伯特·李這位忘年交。


    素白囚字服能不古老嗎?


    妓女和罪犯是人類最古老的職業。


    這套衣服就是最古老的職業製服。


    ……


    威廉陛下一展雙臂。


    寬大的袖子,漏風的感覺,讓威廉感到一股淡淡的羅馬風。


    一旁,一個有名宮廷畫家正在奮筆。


    另外一邊,俾斯麥哢嚓按下快門。


    “馮?俾斯麥侯爵,威廉一世皇帝的忠實的德國仆人。”


    這是俾斯麥寫在墓碑上的墓誌銘。


    他一生都以威廉陛下忠誠的仆人自己。


    為陛下拍照,這是仆人分內之事。


    俾斯麥聽朱富貴說起過,唐帝國忠誠的仆人安祿山也曾經做過這種事情。


    自己一點會比安祿山更加忠誠。


    這趟明國之行令俾斯麥感慨良多。


    英法對於東方人的描述與他的所見所聞形成了強烈的撕裂感。


    要不是他們在宗教和政治上的短板,俾斯麥都要擔心歐洲文明的前途了。


    但不管怎麽說,歐體中用是如今普魯士最好的選擇。


    比如自己手上這張照片。


    畫師可以將陛下拍得更英武,但高超的攝影技巧其實也能做到。


    這是俾斯麥從自己的明國同行那裏學到的。


    那位明國外交大臣趙阿千,據說就是從為朱富貴拍照片一步一步爬到高位的。


    俾斯麥坐到這個位置,或者說任何一個大臣坐到這個位置,除了能力和忠誠之外,維持與君主親密的私人關係也同樣重要。


    俾斯麥見過太多自命不凡的家夥在仕途上一生坎坷了。


    所以自從見識過攝影的魅力,或者說趙阿千拍的那張,自己比明國皇帝矮半頭的合影,俾斯麥就已經敏銳的發現了新的固寵套路。


    就像後世會拍照的舔狗上位概率會大很多,俾斯麥這段時間也在苦練攝影本領。


    目前來看頗有成績。


    威廉一世高興地接過了照片,欣賞著自己的英姿,並嘖嘖稱讚。


    當然,也並不是說他覺得這套“東方禮服”比自己所有的禮服更好看。


    前者還是太素雅了一些,缺少點綴。


    但就如雍正喜歡洋裝,假發穿絲襪高跟鞋一樣不落那樣,對於威廉來說,在私下的穿搭上偶爾來些東方韻味也是不錯的選擇。


    俾斯麥恭維道:“羅伯特·李不愧是是時尚教父,但更重要的是,陛下您始終保持著好身材,是天生的衣架子。”


    威廉哈哈大笑,不過忽然想到了什麽,麵色一沉道:“愛德華,你看過最近的《泰晤士報》了嗎?”


    俾斯麥微微歎了口氣。


    豬肉外交成為英國人茶餘飯後的談資,陛下想必是覺得麵子上掛不住了。


    畢竟英國的維多利亞女王正是陛下的親家母。


    1855年,卑鄙的英國人用美人計摧毀了普俄聯姻的計劃,而將一個定時炸彈安插進了普魯士的皇宮之中。


    威廉陛下對於自己的這個兒媳的不滿幾乎是眾所周知的秘密。


    歐洲的皇室可以說是就是一群遠親。


    之前,之所以拿三作為法國皇帝居然討不到高血統高門第的貴婦做老婆,就是因為歐洲各大貴族一致認為波拿巴家族是低等的暴發戶,集體排斥他的緣故。


    說白了,就是個簡配版的阿三,低種姓當了大官也不得與婆羅門、刹帝利通婚,


    其實這一套中國的老祖宗早就玩爛了。


    不說春秋戰國那麽遙遠的事情,便是所謂五姓七望,所謂魏晉名士,其實就是這麽一套東西。


    好在中華老祖宗信奉“王侯將相寧有種乎”。


    當手握重兵來投南朝的侯景,請梁武帝賜婚,得到“王謝門高非偶,可於朱張以下訪之”的答複後,他的選擇可不是逆來順受,甘心做一條舔狗。


    而是發兵攻破建業,囚死梁武,盡屠王謝。


    “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


    這是歐洲人想也不敢想的事情。


    具體到普魯士和英國兩家王室,維多利亞的丈夫其實就是德意誌邦國薩克森的貴族,與威廉一世就是親戚。


    英國人希望德國有限統一以製衡法蘭西,但同時也希望統一後的德國是親英的自由主義國家。


    所以維多利亞夫婦便極力促成長公主與威廉長子腓特烈三世的結合。


    這場充滿陰謀和政治算計的婚姻,也是未來德英決裂的伏筆之一。


    維多利亞的外孫,與維多利亞的孫子,最終打出了狗腦子。


    【簡單來說】


    就是普魯士本想與俄國聯姻鞏固準盟友關係,但英國長公主橫插一腳,迷住了普魯士王太子並且成功上位。


    而她帶著她父母的命令,在普魯士的宮廷之中大搞自由化思潮教育。


    這與威廉一世,以及他所代表的容克貴族階級推崇的保守派理念格格不入。


    英國長公主從執意在英國舉辦婚禮開始就表現出強勢姿態,時時刻刻體現自己的優越感,鄙夷普魯士的文化,甚至連表麵的恭維都不願意敷衍。


    維多利亞女王也保持著和女兒的通信,每次都不忘提醒女兒:“你是英國的公主,要時刻以英國利益為優先。”


    像極了要求女兒從夫家吸血的歹毒丈母娘。


    同時維多利亞還公開表示:“我不管普魯士的傳統是什麽,但要記住,不是每天都能有普魯士王子娶到英國女王的長女。”


    你聽聽,明明之前是英國佬處心積慮用美人計誘惑我兒子的,現在居然說這種話!


    威廉一世幾次都被這對母女和自己不成器的兒子氣到血壓飆升,要不是兒媳婦娘家背景太硬,他早就要把這個女人趕出柏林了!


    俾斯麥也知道威廉憤怒的來源,連忙勸說道:“陛下,豬肉外交就豬肉外交吧!如今我們正是要低調積攢力量的時刻,不引起英國人的警覺是最好的。”


    “哼,愛德華,你以為我是生氣‘豬肉外交’這個標題?不不不,愛德華,豬肉外交本身是沒有問題的,我也和每一個普魯士人一樣熱愛豬肉,但是……”


    威廉一世冷哼道,“我是生氣那些道貌岸然的英國人,用戲謔的手法談論神聖的豬肉,這些連炸魚都炸不明白的英國人,有什麽資格來嘲笑美味的豬肉?”


    “去把我的旨意吩咐給廚師長!”


    威廉一世轉過頭,對侍者說道,“從今天開始,宮中一律隻吃明國進口的豬肉,不準吃英國豬肉,特別是王妃那裏,一日三餐都給我安排上明國豬肉,記住,要生的。”


    “她母親不是說不知道普魯士的傳統嗎?朕總有一天要把生豬肉塞進那個老女人的嘴巴裏去!然後告訴她,這就是我們普魯士人的傳統!”


    ·


    整個3月和4月份,因為給王妃提供不合時宜的食物,並導致其腹瀉至脫肛的重症,普魯士和英國之間陷入了無休止的外交爭執之中。


    不過這種爭執隻是雷聲大雨點小,反而成功地轉移了視線,為明普貿易提供了掩護。


    而大明可沒工夫去和這些日耳曼蠻子表兄弟扯犢子,早在2月中旬,大明工部鐵路局就已經抓緊時間同時開工建設兩條重要的鐵路幹線。


    新滬至鹽湖城的中橫鐵路,以及新渝至新欽的中縱鐵路。


    當年逸仙在《建國方略》中,給中國設計了一個極其龐大的鐵路網。


    但因為太不切實際,最終隻成為一紙妄意,甚至他本人還因此留下了大炮居士的雅號。


    朱富貴一向好學,自然也早就寫好了一份大明版的《建國方略》,鎖在朱大帥辦公室的櫃子裏。


    對明屬北美的規劃,朱富貴準備建立三橫三縱的鐵路幹線,以及相關支線,共20萬公裏。


    這基本就是美國人在1890年鐵路的總裏程。


    不過大明已經擁有了墨西哥北部地區,未來肯定還會將加拿大這種地廣人稀資源多的地方納入之下。


    所以明屬北美的鐵路規劃與米利堅的規劃還是有區別的,但大的框架是一樣的。


    加拿大雖大,但絕大數地區都是不適合建鐵路的寒帶凍土。


    而可以修建鐵路的部分,英國人已經在幫著修了。


    所以大明隻要管好自己的事情就夠了。


    隻不過目前來看,東線的建設需要無限製延期。


    北方政府統一了,實力還是不容小覷的。


    戰勝他們很容易,治理他們很難,而且朱富貴也沒有什麽興趣。


    所以大明完全沒有動力將國境推至十三殖民州地區。


    也就沒有辦法在那裏修鐵路了。


    不過大明不修,小林肯自己應該也會修,畢竟明貨還是香的呀!


    就算不算東線,朱富貴計劃中剩下的鐵路網也是一項浩大的工程了。


    後世孫逸仙組建中國鐵路總公司,想在中國建設16萬公裏的鐵路,就已經是被稱為大炮。


    如此推算,朱巨炮之名恐名副其實。


    不過鐵路這種東西,其實鐵路這種東西受地形影響而造成的技術難度差距是很大的。


    美國人巔峰時期,即在二十世紀上半頁,就造出40萬公裏的鐵路,後來後陸陸續續拆除,到二十一世紀二十年代還是有26萬公裏。


    而二十一世紀二十年代的中國鐵路總裏程也隻有14.5萬公裏而已。


    從字麵上看兩者的差距仿佛鴻溝。


    但隻要稍作了解,就知道數字並不能反映問題。


    美國人實際上已經逐步放棄鐵路運輸,處於全麵衰退狀態了。


    兩國鐵路的時速和運載能力不可同日而語。


    但這些數字至少可以說明一點,那就是在美國建鐵路,遠比中國容易。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我大明武德充沛但選擇文化勝利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江南說書人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江南說書人並收藏我大明武德充沛但選擇文化勝利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