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虹口。


    隨著明法第一次戰爭在東洋打響,所謂英美聯合租界便已經名存實亡了。


    原本被整合進聯合租界裏的英租界和美租界各自獨立出來。


    大家也都心知肚明,所謂美利堅公使不過是大明的提線木偶,所謂美租界,其實就是大明在上海的租界罷了。


    大明在上海有租界,這件事情聽著很魔幻,但它就是這麽發生了。


    華夏陸沉兩百載,這片土地自然需要浴血重生。


    隻不過,這血流多少,誰來流,對於大明來說還需謀劃。


    日本本州島、四國島兩部成為大明倭島都護府後,人口減少了足足1/3,即便是這般血流漂櫓的景象過後,大明對日的社會改造其實也並沒有全部完成。


    大量基層幹部的缺口是最大的問題。


    基層幹部不是隨便發個皇榜,開一屆恩科就能考出來的。


    一個年輕幹部需要不斷學習:


    在政治上始終牢記聖人天子的教導,掌握先進的大明思想體係;


    在工作方法上,要尊重科學、認識科學,具備一定科學文化素養,注重理論結合實際,並且至少在大明本部各農墾衛所、各鄉鎮、各廠礦企業工作1年,擁有一定工作經驗。


    隻有這樣,才是一名合格的大明基層官員,才能夠在錯綜複雜的老舊社會中,斬斷鄉賢和宗族的根基,教化百姓安享皇道,讓皇權3000年來第一次直接到達縣以下,到鄉,到村,到每一個大明子民心間。


    按照戶部的推算,大明的再興若是想要重塑神州,掌控九鼎,而不是和後漢的劉秀那樣,明為複興,實則隻是與世家大族妥協共天下,那麽所需的基層幹部的數量起碼是5萬人。


    距離這個數字,大明的幹訓體係缺口還很大,正在迎頭補課。


    當然,大明也不會傻乎乎地等到準備完全再重返神州。


    中華那麽大,足夠慢慢切香腸的。


    至於上海的美租界,不過是大塊切香腸之前,大明隨手得到的一點小點心罷了。


    ·


    20年前,花旗國聖公會主教文惠廉與代理上海道吳健彰口頭協定,以蘇州河北岸虹口地段為美租界。


    經過曆代美國領事和公使的日拱一卒,到大明接手前,美租界的麵積已經達到5.24平方公裏。


    雖然看上去不多,但美租界和英租界、法租界一樣,都是浦西最精華的地區。


    當然了,客觀上說,美租界確實要比英租界、法租界差一點。


    這從日後虹口區房價幹不過黃浦、徐匯、靜安等區就可見一斑。


    第一次明法戰爭之後,大明通過與李鴻章的桌底密約,已經將美租界擴大到了整個虹口,共20平方公裏,水域麵積1平方公裏。


    其中北外灘碼頭更是目前全上海最繁華的商港。


    無論是懷揣大明夢的年輕士子,還是無奈求生,被淮軍哄騙上船的難民,又或者是從大明本土源源不斷運來的明布明油,全都是在此處進行交割貿易。


    不過最近一段時間,一些高鼻深目的洋人出現在了美租界。


    有歐洲人出現在美租界,此事覺不尋常,第一時間又引起了當地錦衣衛的警覺。


    不得不說,這些來自各國的諜報人員還是有兩手的。


    他們反跟蹤反偵察的能力很強,每次進入美租界都隻是淺嚐輒止,來去匆匆,一有風吹草動就會遁迴英租界。


    法租界是不安全的。


    因為在法理上,大明和法蘭西第三共和國還處在交戰之中,雙方根本沒有簽訂合約。


    隻不過大明沒本事跨國大西洋去找法國人的麻煩,法國人也不敢再染指美洲,雙方暫時當做無事發生罷了。


    所以在遠東的法國殖民地,尤其是上海法租界早已風聲鶴唳,仿佛越共入城前的西貢。


    好在大明對於提前收複區區1.4平方公裏法租界興趣不大,也就領他們苟延殘喘至今。


    就在大明與歐洲各國在隱秘戰線交鋒的同時,一群特殊的北京的爺也乘著小火輪來到了上海。


    傳說中雍正皇帝一手建立,至乾隆年間漸漸失勢,到了道光時早已廢黜的清廷諜報機構——粘杆處,又重新開張了。


    隻不過嘛……


    “嘿,金兄,你看這上海灘上的西洋景兒就是多,女人居然穿露手臂衣裳,嘿,真不錯!”


    “哈哈,佟兄說得也是,我聽阿瑪,啊不,我爹說,在上海不但有蘇州的書寓先生,揚州的瘦馬,還有東洋來的藝伎,他日若得閑暇,爺一定請客,請諸位嚐嚐這東洋女子的滋味兒!”


    “那感情好,金兄,選日不如撞日,不如今天就帶咱爺們嚐嚐新鮮吧!”


    “呃,這個……皇上,啊不,少東家他讓咱來上海,可是有正事的……若是尋不到那位‘爺’的蹤影,咱怕是迴頭不好交差啊!”


    “嗨,金兄你這話說的,少東家姓金,你也姓金,一筆寫不出兩個金,你還怕少東家治你罪不成?”


    “是啊是啊,誰不曉得,咱北京的爺,除了吃就是睡,要不就是學手語,哪裏會幹這個啊!”


    “甭提了,說到這手語我牙又癢了,得虧聖母皇太後要過大壽,將這‘滿語複興’叫停嘍,要不我都快成啞巴了!”


    ……


    一群身穿綾羅綢緞,招搖過市,就差提籠遛鳥的大爺們,大搖大擺下了外灘,尋了個住處,便“低調”地開始打聽青樓的所在。


    而從他們出現在碼頭那一刻,就開始全程監視的錦衣衛們都是一臉的無語。


    之前和西洋人的特工你來我往,高手過招,如今對上這麽群玩意兒……


    白癡該不會傳染吧?


    講道理,原本曆史上晚清雖然喪失了對於全中國的掌控,但特務係統也沒有這樣拉胯。


    至少在對付革命黨一事上,還是神出鬼沒,頗有建樹的。


    隻可惜,如今滿清政府被大明驚得草木皆兵,身份政治和政治正確已經入心入腦,病入骨髓了。


    他們看漢人誰都像是反賊,誰都像是通明的賊人。


    像曾國藩這樣既成事實也就罷了,畢竟還得靠曾聖人平撚子,可粘杆處這樣新設立的機構,而且是極度機要的機構,自然是不放心用漢人的。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我大明武德充沛但選擇文化勝利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江南說書人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江南說書人並收藏我大明武德充沛但選擇文化勝利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