汙汙汙——


    隨著一陣汽笛聲,十幾艘懸掛阿美莉卡花旗的蒸汽輪船緩緩停靠在黃浦江碼頭上。


    當然,也僅僅是掛著阿美莉卡花旗而已。


    這些船從從船長到水手,再到甲板上的實習海員,清一色都是短發的東方麵孔。


    與淮軍的交易,大明這邊已經不做什麽掩飾了。


    掛個花旗算是給老李同誌一分薄麵。


    畢竟李鴻章剛剛升任一等伯爵,可是我大清一等一的忠誠赤子啊,怎麽可能和明人勾勾搭搭呢?自然是在和花旗國人做生意。


    至於這些花旗人為什麽清一色都是中國人,一開口都是福建普通話或者廣東普通話,那就無可奉告了。


    興許是阿美莉卡仰慕我天朝文化,集體改音換種了吧!


    這些官麵上好不走心的掩飾,北京方麵多多少少已經察覺。


    但國事艱難啊!


    光是一個東江皮島的倭人每年就得花掉數百萬遼餉。


    當然,這些錢不是白花的,我大清也不是傻子。


    朝廷已經征召倭人之中的悍勇之士,聘請羅刹國教官,命蒙古名將索特那王爺,在小站練兵,為我大清練出倭八旗和十八鎮新軍來。


    之所以要分成倭八旗和十八鎮新軍,是因為索特那王爺上書說,倭人悍勇,擅長肉搏。


    而我滿蒙健兒騎射天下無雙。


    當今天下,想要強兵,無不習西洋兵法,用西洋火器。


    是故,可令倭八旗結陣在前,我蒙古滿洲健兒操槍弄炮於後,必可大破洋人!


    至於為什麽教官用的是羅刹人,也就是沙俄人,而不是法國人……


    那不是羅刹鬼子便宜嘛!


    皮島上那幾個精貴的法國教官吃了幾個月的扇貝,早已經跑路了。


    相反,請一個法國教官的錢,足可以請三個羅刹教官了。


    羅刹國疆土萬裏,十倍於法蘭西,裏外裏,同樣的錢就多出三十倍的功效了。


    隻要能將倭八旗和十八鎮新軍練出來,那我大清必可東平暴明,西結洋人,與俄羅斯永結遼宋之好。


    到那時,豈不是天下太平,大清萬年嗎?


    索特那的興兵強國之策,得到慈禧清流派的支持。


    而恭親王派已經徹底失勢了。


    畢竟南邊那幾個漢人,哪有蒙古王爺靠得住?


    索特那的辦法很好,不過眼前還有兩個小問題。


    一個叫做沒人,一個叫做沒錢。


    所謂沒人,那是滿蒙兩族是真的沒人了!


    蒙古這邊,朝廷暗中用黃教令其減丁已經百餘年了,如今效果很不錯,蒙古早就不是當年的蒙古了。


    僅存的蒙古精銳,隨著僧格林沁也差不多和江淮華北的老農死磕光了。


    從蒙古大規模抽丁基本不可能。


    至於滿人……


    這麽說吧,但凡這幫八旗大爺有一丁點用處,曆史上滿清也不會讓袁世凱去練新軍,而旗人東拚西湊隻搞了個北洋陸軍第一鎮了。


    如今由於大明的出現,滿清是萬萬不敢讓漢人搞新軍了。


    從軍官到兵丁,統統要用滿人或者蒙古人。


    而這位索特那王爺高明就高明在這裏了。


    如果按照原來搞法,要讓八旗少爺們去和敵人排著隊列互射,乃至於衝鋒肉搏,他們是萬萬不敢的。


    甚至有可能連曆史上那一個鎮都湊不足。


    但如今索爺那王爺略施小計,便令倭王獻上猛士作為先驅,這仗打起來不就沒有那麽嚇人了嗎?


    而且到時候一個少爺帶一匹快馬一杆洋槍,朝天放上三槍以報皇恩,然後看看形勢。


    若是倭人大敗,那就騎上快馬速速後撤。


    倭人七生報國死了也就死了。


    我旗人可是留著有用之身,慢慢孝敬皇上的,自然不能白白送死。


    把這一套邏輯講清楚,勇武的滿洲健兒就踴躍多了。


    這一次,旗人子弟一共湊了足足三萬三千人,建下新軍三鎮,誓與暴明決一死戰。


    所以缺人這件事,最終馬馬虎虎解決了。


    十八鎮先建三鎮,也算是對得起皇上和列祖列宗了,滿朝上下皆大歡喜。


    可缺錢這件事就有點頭疼了。


    我大清的關稅是在英國人手中的,錢都會被優先劃去償還賠款。


    去年年底動員天下商賈士紳踴躍捐獻候補官職,倒是買了好些伊犁、蘇裏雅蘇台的官。


    但大頭,還是江南的賦稅啊!


    這也是為什麽上折奏彈劾李鴻章在蘇州種種惡行的奏折如過江之鯽,他卻穩如泰山的原因。


    裁撤李鴻章?


    他李鴻章好歹每年還能給朝廷上繳田賦厘金數十萬兩,若是換了別人,不叫朝廷倒貼錢都不錯了。


    江蘇乃是賦稅大省沒錯,康乾年間每年田賦五六百萬兩也沒錯。


    可這幾年又是發匪,又是小刀會,又是洋人,又是撚匪,除了李鴻章,還真沒有誰有本事在那裏給朝廷掙到錢。


    相反,那幫酒囊飯袋反而會向朝廷要養兵銀子,那才叫養虎為患呢!


    反正在慈禧看來,這李鴻章還在給朝廷繳稅,那他就還是大清的忠臣。


    至於他的錢是怎麽來的,那並不重要。


    等我大清將三鎮新軍練成,倒是神馬雙槍可汗朱富貴,神馬圖謀不軌李鴻章,我大清天兵骨灰都給你們揚咯!


    ·


    不得不說李鴻章治理地方的能力還是不錯的。


    姑蘇、上海等地的百姓生活逐漸安定了起來,江南也恢複了幾分往昔的繁華。


    這從大明最近半年新來的移民基本上沒人說蘇州話就能看得出來。


    在大部分中國人的觀念中,隻要不是走投無路,還是不會選擇背井離鄉的。


    某種意義上講,大明能壯大還多虧了這個操蛋的時代。


    來自湖廣、江北、河南等地的饑民簡直就像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海水,在盛宣懷的操作下源源不斷被運往大明,然後換來成噸的明布、明米、明槍、明炮。


    沒錯,如今大明已經在為淮軍提供槍炮了。


    自從發現李鴻章等人與太平軍已經形成了默契,兩邊每個兩個月拉起陣仗演過一場,交過上差,然後就相安無事之後,大明就開始調整策略了。


    私底下,大明與淮軍簽訂了為期三年的《確保南京古城牆文物遺跡完整備忘錄》。


    如果淮軍膽敢損壞大明故都城牆的話,大明將采取包括但不限於貿易製裁、軍事幹預、財產凍結等手段追究淮軍主要人員相關責任的手段。


    李鴻章欣然答應。


    於是大明就把那些拿破侖炮從日本搬來上海,賣給了李鴻章。


    這些炮原本就是大明從美國民兵那裏繳獲的,落後於時代且沒有什麽升級價值。


    之前高價賣給了毛利老弟。


    如今倭島都護府也算大明的領土了,自然不能用這麽丟人的廉價大炮了。


    所以,廢物利用,一炮兩賣,又賣給了李鴻章。


    除了拿破侖大炮,大明還把繳獲的法國步槍也賣了。


    雖然朱富貴在蛇皮袋的乳法笑話中炮製了法國步槍全新的段子,但實際上,去年大明在日本繳獲的步槍都十分老舊。


    主要還是因為法國人對於遠東不夠重視。


    這些槍支很多都還是十年前用在克裏米亞的老式滑膛燧發槍,連米尼彈都沒有用上,和美國民兵用的槍差不多,射程和精度都低地可憐。


    1860年代不但是內燃機取代蒸汽機的第二次工業革命大時代,也是武器裝備高速發展的時代。


    十來年前,米尼彈的出現使得燧發線膛槍開始取代燧發滑膛槍。


    但到了1866年的今天,米尼彈都已經過時。


    在歐洲,德國人已經開始偷偷大規模列裝與現代槍支樣式接近的後膛德萊賽步槍了。


    按照曆史,在之後的幾場大戰中,德國人的後膛步槍將摧枯拉朽地擊敗敵人的米尼步槍。


    金屬定裝子彈也將完全取代米尼彈,成為未來唯一的彈藥類型。


    大明的德武二年製步槍已經是這個時代步槍的巔峰,自然看不上這種落後時代兩個版本,落後大明四個版本的燧發滑膛槍,一道打包賣給了淮軍。


    實際上,李鴻章不是沒見過更先進的步槍。


    曾國藩之前就向英國人買過一批尼米步槍,確實很好用。


    但這些法國貨勝在便宜不是。


    三把總能抵人家一把。


    此外,大明還有一種專門用於外貿的燧發滑膛步槍,諢號明呲花。


    之所以叫這個名字,主要是是因為這種步槍的激發器不是燧石或者撞針,而是朱富貴從後世批發來的打火機上小打火輪。


    臨高五百廢用這玩意兒搞過外貿步槍,效果很不錯。


    朱富貴也就來者不拒笑納了。


    隻不過相比臨高五百廢的時代,如今這個世界列強可兇猛多了。


    朱富貴的外貿步槍在性能上沒有什麽特別的優勢,也是能走量賣給老李和墨西哥人。


    朱富貴當然知道拿三陛下入侵墨西哥的計劃。


    因為他曆史上就是這麽做的。


    朱富貴估計他這個時空大概率還是會這麽做。


    所以朱富貴通過之前足球外交與皇家陸軍有過一些交情的墨西哥人之手,倒賣了一些軍用物資。


    大明賺點小錢是其次,主要是想讓拿三陛下享受一下墨西哥人的熱情好客。


    總之,李鴻章依靠大明的軍售和販賣大明產品的貿易,實力和野心正在日漸膨脹。


    如今他的幕府之中,幾乎每個幕僚都知道自己恐怕得當從龍之臣。


    周玉山甚至都已經在私下裏設計龍袍的樣式和自己勸進時的台詞了。


    隻不過,如今大明反而成為了一把達摩克利斯之劍懸掛在李氏幕府的頭頂之上。


    如果大明是從遼東、朝鮮登陸,先和滿清乃至沙俄一場惡戰,淮軍倒是未必不能在東南起事,大不了也高築牆、緩稱王嘛。


    可如果大明是從江東登陸……


    李鴻章已經是大清的一等伯爵了,說實話他對於給老朱家當臣子沒啥興趣。


    不光是他沒興趣,其實左宗棠也沒有興趣。


    但凡了解過晚清曆史的人,十之八九都會喜歡左宗棠。


    可他活著的時候,同時代的人可幾乎就沒有喜歡他的。


    原因無他,這個人自視太大,不願久居人之下。


    左公大才,足稱千古,可他嘴炮的能力,也是千古少有的。


    “吾觀明師卻法,不過爾爾,吾亦可為之!”


    左宗棠在給李鴻章的信件中,對於明法之戰便是如此評價的。


    情報通過錦衣衛傳到鳳都,眾人都覺得這個姓左的不自量力。


    隻有朱富貴微笑不語。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我大明武德充沛但選擇文化勝利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江南說書人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江南說書人並收藏我大明武德充沛但選擇文化勝利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