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歲爺,你不是說船隊來迴起碼一個月嗎?現在才走了十多天呢,怕是才到扶桑吧?”


    老李係著圍裙,頭也不迴地答道。


    他正在認真的煎著一塊馬排。


    馬肉其實不算難吃,否則無論是國內還是歐洲、北美,也不會屢屢爆出用馬肉充當牛肉賣的新聞了。


    但老李堅信他的本家在《本草綱目》裏麵的記載:“食馬肉中毒者,飲蘆菔汁,食杏仁可解。”


    要不是朱富貴搬出雄鳳山老神醫作保,老李是絕對不會允許馬肉入宮的。


    即便如此,他還是對這些馬肉精心烹製,小心地以蔥薑蒜、料酒、八角茴香、小米椒等物祛毒。


    這次戰役中,死掉的戰馬足足有八百多匹,受傷的兩三百匹也沒有什麽治療價值。


    朱富貴舍不得浪費,隻能帶頭吃馬肉,試圖興起一波消費馬肉的風潮。


    不過朱富貴其實還是對海鮮比較感興趣,奈何大明現在已經沒有出海的船了,定、鎮二艦已經徹底嗝屁,被海水腐蝕了一個大窟窿,隻能放在博物館裏作為展品了。


    ……


    西雅圖距離上海的距離有9000多公裏,聽上去很遠,但其實要比上迴唐納德出差去紐約來得近。


    巴拿馬運河沒有開通之前,從西海岸到東海岸足足要繞行12000多公裏。


    因此,在西雅圖和上海之間極限速度打個來迴僅僅隻要20天左右。


    不過穿越太平洋可不比沿著南北美洲大陸的輪廓航行,極少能如此順利。


    因此30天是一個比較保險的時間。


    這一次大明艦隊是第一次出海,還需要打通各個關節,聯係人牙子,聯係藥材鋪,去騙去賄賂花旗國公使……林林總總的事情,因此總耗時恐怕還要超過一個月時間


    事實也正如老李揣測的一樣,當朱富貴享用爆汁馬肉的時候,大明艦隊,或者說“花旗國薩尼沐恩商團”的艦隊正停泊在鹿兒島港內。


    鹿兒島位於日本群島的南端,距離上海港僅有八百多公裏,自古以來就是重要的通商港口,受到西洋人所謂“蘭學”的影響也很深。


    鹿兒島是薩摩藩的大本營,薩摩藩也是與之前炮擊英美法荷國商船的長州藩一樣,被稱為西南強藩。


    實際上,去年在下關戰爭之外,薩摩藩也因為番主之父島津久光的隨從砍死英國人查理斯、克拉克,又拒不支付賠償而在8月爆發了英薩戰爭。


    這場戰爭規模比下關戰爭要小一些,薩摩藩的戰爭意誌也遠不如“一根筋”的長州藩。


    在被英國人胖揍一頓之後,薩摩藩乖乖支付了賠償款,再也不敢提攘夷之事。


    相反,長州藩就生猛多了,用曾國藩的話說,那就是屢戰屢敗,屢敗屢戰。


    他們挨著最毒的打,說著最硬氣的話,矢誌不渝地要求攘夷,要求與西洋人開戰,甚至為此不惜做出各種蜜汁操作。


    在去年9月份,薩摩藩得知長州藩將領居然計劃趁著孝明天皇出巡而將他綁架,挾天子以令諸侯,同時迫使天皇下令繼續攘夷,與西洋人不死不休。


    麵對長州藩如此瘋狂的計劃,薩摩藩慫了,立刻背刺了因為攘夷走到一起的臨時盟友。


    薩摩藩聯合會津藩和天皇,先發製人地解除了京都中長州藩將的兵權,並將支持攘夷的大臣全部驅逐。


    而大明的艦隊抵達鹿兒島的時候,便是這場政變餘波未散之時。


    ……


    夜色漸漸深了,早春田野之中沒有多少蟲鳴。


    兩個矮小的年輕人,正在距離港口不遠的居酒屋中飲酒。


    他們拿著小杯子喝酒,吃著寡淡的蔬菜,眼神飄忽不定。


    “井上君,魚油、陶罐等物我已經藏在碼頭的貨倉後麵了,還是老配方。”


    “伊藤,下個月我們就要去英國留學,此時再做此事,是否太過冒險了?”


    砰!


    被稱作伊藤的男子將酒杯砸在桌子上,低聲道:


    “井上君,米國統領在報紙上捏造我國國書,提出羞辱之至的二十一條《米日條約》,此等國仇不報不為大和男兒!你難道害怕了嗎?”


    被稱為井上的男子臉上一紅,連忙道:“去年你與久阪、高杉他們潛入品川禦殿山英夷公使館,鋸斷大門,投擲燃燒彈,那是何等少年風采,吾恨不能同往之,今日怎麽會退縮!”


    “那就好,今夜我們就燒了這米國商船,讓西洋人見識一下我們大和男兒的骨氣!”


    言罷,這個叫做伊藤博文的年輕人將最後一口清酒喝盡,起身支付了酒錢,與友人披上風衣,匆匆向碼頭而去。


    ……


    兩人悄悄駕駛著木製小舟,接近了大明艦隊。


    當然,在他們的眼中,高高飄揚的星條旗哪怕在黑夜之中也顯得如此刺目。


    伊藤博文檢查著隱藏在寬大袍子內的燃燒彈,為稍後的法外狂徒行為做著最後的準備。


    去年一整年,無論是親自動手火燒英國使館,還是參加下關戰爭,又或者是薩摩藩發動的驅逐攘夷派的政變,一幕幕往事在他的腦海中迴放。


    天皇也好,幕府也好,薩摩藩也好,都是一幫奴顏媚骨的軟骨頭。


    伊藤博文在心中忍不住生出了這樣的想法。


    但伊藤不知道的是,在曆史上,當他一個月後來到英國留學,親眼見識到西洋人強大的科技實力和軍事力量之後,他的信念最終被現實無情地碾碎了。


    伊藤博文認識到:“攘夷決非上策,隻有開國,向西方學習,才能成就強國大業。”


    在未來的第二次下關戰爭中,伊藤博文寫信力勸藩主毛利敬親不可“攘夷”,絕不能與洋人開戰,否則有存亡斷續之危,不如將此國力用於恢複王政,以完成國內統一。


    不過極端仇視洋人的毛利敬親並未采納伊藤博文的建議,最終在戰爭中慘敗。


    過了僅僅一年,高杉晉作等下級武士起兵,奪得藩政,作為高杉的老友伊藤博文也力主將“攘夷”變為“開國進取”,與洋人交善。


    如果23歲的伊藤博文見到了30歲的自己,恐怕會一刀將他捅死吧?


    有如那位“不負少年頭”的美少年一樣,最終,伊藤博文活成了年少時自己最討厭的模樣。


    當然,最終曆史證明,伊藤博文的選擇是正確的,至少對於他那一代人來說。


    ……


    “伊藤桑,這船怎麽是鐵製的?”


    井上馨的驚訝聲打斷了伊藤博文的思考,後者也伸出手,摸了摸“嘉定號”的船身。


    伊藤博文也失態道:“能使鋼鐵浮於大海之上?如果米、英等國派此等炮艦來我們日本,我們該如何抵抗?”


    “這樣的鐵船怎麽可能燒毀,伊藤桑,我們快迴去吧!”井上馨連忙說道。


    “不,我不信,我不信這艘船通體都以精鋼鍛造,肯定隻是木殼船加了鐵皮!對,就是這樣!”


    伊藤博文覺得自己已經看穿了西洋人的伎倆,他從船底摸出一套繩索,向“嘉定號”的船舷拋去,“井上君,隨我一同登船,咱們從內部將這艘怪船燒毀!”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我大明武德充沛但選擇文化勝利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江南說書人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江南說書人並收藏我大明武德充沛但選擇文化勝利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