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多一會,六尺見方一塊大青石,已隻剩八九寸粗細,手臂長短,通體蒼翠欲滴,如若常玉,在青光的映照中,石心處隱隱有銀霞散發,明滅不定。
此時已然可以估量得出,內裏寶物也不過六七寸之間,柳月清遂將手一停,心知這石心兩頭,分別孕育了東方太乙元精,以及萬載空青,皆是稀世珍寶。
他眼中閃動青芒,已看見那石中一頭,有一如同竹筒一般的空洞,盤著一頭銀光閃閃的小牛,栩栩如生,約有酒杯大小,碧眼銀牙,四蹄朱紅,一根獨角更是銀光燦爛,亮如繁星。
在那小牛臥處,有著大半筒青瑩瑩的汁液,來迴流動,正是由它精華凝聚後,從口吐出的太乙元精靈液,甚至功效可比擬萬載空青,且乃每日都可產出,可謂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
而另一頭,則是一洞清泉,泊泊滿溢,搖晃無聲,正是靈石仙乳,萬載空青。
但兩物都有一個特殊之處,一個是見了天風,就化為玉質,一個是見了氣,便化入虛空,所以皆需小心收取才可,若是絲毫不懂方法,必然暴殄天物。
柳月清遂把手一揮,手中的青玉,坑底的無數百年黃精,就此統統無蹤,隨即他周身劍影一起,化作明黃流光,就此消失不見……
………………
在川西邊陲,川滇交界之處。
在大烏拉山的西北,離康定雪山不遠處。
群山綿亙,崗嶺起伏,糾纓盤鬱,積雪不消,雄偉磅礴,氣象萬千,直如龍蛇盤糾,婉蜒不斷。
有道是,山連山,山套山,由此高空望去,何止是千百餘裏……
炎夏烈日正投射出道道陵光,映得高寒雪山一片金黃,身外籠罩莫測青芒,隔絕窺測,隱藏身形的柳月清,正禦劍化作流光,於雲霄望著這無盡的皚皚雪山……
無數連綿的雪山之上,凝結著亙古不融的積雪,山上寸草不生,絲毫見不到人影,甚至連鳥獸都無。
忽的,從西北角上湧起一座大山,形勢險峻非常,其名正是青螺山!
柳月清頓時雙劍一動,按下遁光,遊曵於萬山深穀之間,靈眼四處打量,精神感應散發,似乎是在探尋什麽一般……
終於,在一陣遊曵後,循著西川八魔所布障眼法的空隙,進入了一個,入口若螺絲般的溫穀。
說來也是天地造化,這穀是個螺絲形,而穀口就是螺的尾尖,曲折迴環,走進去二十多裏,才看得見穀道。
若是不知此處之人,從外麵查看,極難發覺其中的,各種奇妙玄奇……
柳月清一進穀內,就覺一陣溫和之氣鋪麵,恍惚間,好似從嚴冬來了溫夏般,頗為奇妙。
就見這溫穀之內,藏風聚氣,陽和之氣充盈,於外界冰雪群山迥異,不但景物幽美,草木繁滋,而形勢之佳,更為全山之冠。
這裏正是青螺峪,乃‘神手比丘’魏楓娘,從居於此處的劫道和尚手中,奪來的道場,此人先隨天山派廣明師太修佛,後學道,又轉魔,自脫離天山南下後,就招了八個徒弟,在青螺峪中修建宮殿,仿造女皇大開後宮,四處擄掠美男關在宮中,夜夜歡好,且無論正邪,人盡可夫,是個極其荒淫之人。
而魏楓娘日後身死之厄,山門被破之劫,也因此起……
柳月清收起劍光,禦風而動,身繞淡淡青芒,精神則衝出祖竅,四散入這青螺峪中,就此悄無聲息的,摸入了青螺魔宮……
青芒也漸漸發散,籠罩了整個青螺宮……
宮中四處,還在活動忙碌的近百人,霎時間便陷入了昏沉,不動不搖,如泥胎木塑,砰砰倒地聲此起彼伏……
這卻是柳月清自入手萬載空青,並煉化這稀世奇珍後,頓時平白得了六十年功力,省了他無數年練氣苦功,並且圓轉如意,隨心而動,毫無不妥。
隻因他本就根基極固,以前隻是受天地所限,不得突破,但入了此世後,經此一遭,已是補了他一處短板,大大增強了其底蘊……
柳月清靜靜走入大門敞開的魔宮大殿,隻見厚厚的地毯上,一個妙齡女子正和數名精壯青年摟在一起,全都赤條條的光著身子,在地毯上滾做一團。
可惜,之前正吻得昏天黑地時,就已經眼前一黑,昏迷了過去,現在早已了無知覺……
柳月清看也不看這些人,在他的以心印心之術下,這些心靈破綻無比巨大之人,最是受不得他那無邊道意的衝擊,統統會迷失,久久不可醒來……
他走到殿上寶座前,眼中青光瑩瑩,無視魏楓娘的障眼法,伸手往那座中角落一拍,寶座隆隆一聲,立時向左側移開,現出了一個洞口。
柳月清當身一躍,跳將下去,到得洞底後,往前行不過數丈,便發現了一個門戶,上有魔道封禁秘法,青光閃爍間,如法炮製之後,洞門自開,其內滿是金光,當中石案上,供著一個七八寸長、三寸來寬、寸許來高的玉匣。
金光自玉匣之中透出,映的整間石洞都是一片金黃,而這光一明一暗,閃爍之間,似乎想要穿透石壁,直透九重天宇!
但是,每當金光觸及石壁和穹頂之時,洞壁之上刻畫的蝌蚪文字,以及奇異符籙,都會扭曲幻現出來,將金光給壓製下來,限製在石洞之內,是以外間看來,竟似毫無異狀。
柳月清左手一探,將玉匣取於手中,右手則一拂,青芒閃爍間,玉匣自開!
匣內有三層,上層藏著天書副卷,中層藏著六粒丹藥與一根玉尺,下層才是真正的天書。
此匣一經打開,立時玉光閃閃,照耀全洞,激的滿洞符籙光芒大盛,浮現虛空壓製寶光。
此丹藥,正是上古聚魄煉形丹,自有玄妙之用。
而玉尺,則是玄天至寶,天府奇珍,昔年廣成子護身至寶,九天元陽尺。
而這書,則正是上古金仙,廣成子所留,共分四卷,此處的為副冊與下冊。
至於《廣成天書》其餘部分,中冊在嵩山二老‘追雲叟’白穀逸、‘矮叟’朱梅手裏,上冊在‘怪叫花’窮神淩渾處,被強者各自把持,無法聚合,唯有日後機緣至時,合將起來,才能算作一部完整天書。
此時已然可以估量得出,內裏寶物也不過六七寸之間,柳月清遂將手一停,心知這石心兩頭,分別孕育了東方太乙元精,以及萬載空青,皆是稀世珍寶。
他眼中閃動青芒,已看見那石中一頭,有一如同竹筒一般的空洞,盤著一頭銀光閃閃的小牛,栩栩如生,約有酒杯大小,碧眼銀牙,四蹄朱紅,一根獨角更是銀光燦爛,亮如繁星。
在那小牛臥處,有著大半筒青瑩瑩的汁液,來迴流動,正是由它精華凝聚後,從口吐出的太乙元精靈液,甚至功效可比擬萬載空青,且乃每日都可產出,可謂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
而另一頭,則是一洞清泉,泊泊滿溢,搖晃無聲,正是靈石仙乳,萬載空青。
但兩物都有一個特殊之處,一個是見了天風,就化為玉質,一個是見了氣,便化入虛空,所以皆需小心收取才可,若是絲毫不懂方法,必然暴殄天物。
柳月清遂把手一揮,手中的青玉,坑底的無數百年黃精,就此統統無蹤,隨即他周身劍影一起,化作明黃流光,就此消失不見……
………………
在川西邊陲,川滇交界之處。
在大烏拉山的西北,離康定雪山不遠處。
群山綿亙,崗嶺起伏,糾纓盤鬱,積雪不消,雄偉磅礴,氣象萬千,直如龍蛇盤糾,婉蜒不斷。
有道是,山連山,山套山,由此高空望去,何止是千百餘裏……
炎夏烈日正投射出道道陵光,映得高寒雪山一片金黃,身外籠罩莫測青芒,隔絕窺測,隱藏身形的柳月清,正禦劍化作流光,於雲霄望著這無盡的皚皚雪山……
無數連綿的雪山之上,凝結著亙古不融的積雪,山上寸草不生,絲毫見不到人影,甚至連鳥獸都無。
忽的,從西北角上湧起一座大山,形勢險峻非常,其名正是青螺山!
柳月清頓時雙劍一動,按下遁光,遊曵於萬山深穀之間,靈眼四處打量,精神感應散發,似乎是在探尋什麽一般……
終於,在一陣遊曵後,循著西川八魔所布障眼法的空隙,進入了一個,入口若螺絲般的溫穀。
說來也是天地造化,這穀是個螺絲形,而穀口就是螺的尾尖,曲折迴環,走進去二十多裏,才看得見穀道。
若是不知此處之人,從外麵查看,極難發覺其中的,各種奇妙玄奇……
柳月清一進穀內,就覺一陣溫和之氣鋪麵,恍惚間,好似從嚴冬來了溫夏般,頗為奇妙。
就見這溫穀之內,藏風聚氣,陽和之氣充盈,於外界冰雪群山迥異,不但景物幽美,草木繁滋,而形勢之佳,更為全山之冠。
這裏正是青螺峪,乃‘神手比丘’魏楓娘,從居於此處的劫道和尚手中,奪來的道場,此人先隨天山派廣明師太修佛,後學道,又轉魔,自脫離天山南下後,就招了八個徒弟,在青螺峪中修建宮殿,仿造女皇大開後宮,四處擄掠美男關在宮中,夜夜歡好,且無論正邪,人盡可夫,是個極其荒淫之人。
而魏楓娘日後身死之厄,山門被破之劫,也因此起……
柳月清收起劍光,禦風而動,身繞淡淡青芒,精神則衝出祖竅,四散入這青螺峪中,就此悄無聲息的,摸入了青螺魔宮……
青芒也漸漸發散,籠罩了整個青螺宮……
宮中四處,還在活動忙碌的近百人,霎時間便陷入了昏沉,不動不搖,如泥胎木塑,砰砰倒地聲此起彼伏……
這卻是柳月清自入手萬載空青,並煉化這稀世奇珍後,頓時平白得了六十年功力,省了他無數年練氣苦功,並且圓轉如意,隨心而動,毫無不妥。
隻因他本就根基極固,以前隻是受天地所限,不得突破,但入了此世後,經此一遭,已是補了他一處短板,大大增強了其底蘊……
柳月清靜靜走入大門敞開的魔宮大殿,隻見厚厚的地毯上,一個妙齡女子正和數名精壯青年摟在一起,全都赤條條的光著身子,在地毯上滾做一團。
可惜,之前正吻得昏天黑地時,就已經眼前一黑,昏迷了過去,現在早已了無知覺……
柳月清看也不看這些人,在他的以心印心之術下,這些心靈破綻無比巨大之人,最是受不得他那無邊道意的衝擊,統統會迷失,久久不可醒來……
他走到殿上寶座前,眼中青光瑩瑩,無視魏楓娘的障眼法,伸手往那座中角落一拍,寶座隆隆一聲,立時向左側移開,現出了一個洞口。
柳月清當身一躍,跳將下去,到得洞底後,往前行不過數丈,便發現了一個門戶,上有魔道封禁秘法,青光閃爍間,如法炮製之後,洞門自開,其內滿是金光,當中石案上,供著一個七八寸長、三寸來寬、寸許來高的玉匣。
金光自玉匣之中透出,映的整間石洞都是一片金黃,而這光一明一暗,閃爍之間,似乎想要穿透石壁,直透九重天宇!
但是,每當金光觸及石壁和穹頂之時,洞壁之上刻畫的蝌蚪文字,以及奇異符籙,都會扭曲幻現出來,將金光給壓製下來,限製在石洞之內,是以外間看來,竟似毫無異狀。
柳月清左手一探,將玉匣取於手中,右手則一拂,青芒閃爍間,玉匣自開!
匣內有三層,上層藏著天書副卷,中層藏著六粒丹藥與一根玉尺,下層才是真正的天書。
此匣一經打開,立時玉光閃閃,照耀全洞,激的滿洞符籙光芒大盛,浮現虛空壓製寶光。
此丹藥,正是上古聚魄煉形丹,自有玄妙之用。
而玉尺,則是玄天至寶,天府奇珍,昔年廣成子護身至寶,九天元陽尺。
而這書,則正是上古金仙,廣成子所留,共分四卷,此處的為副冊與下冊。
至於《廣成天書》其餘部分,中冊在嵩山二老‘追雲叟’白穀逸、‘矮叟’朱梅手裏,上冊在‘怪叫花’窮神淩渾處,被強者各自把持,無法聚合,唯有日後機緣至時,合將起來,才能算作一部完整天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