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甸國,粟原。


    一百多年前,粟原因盛產粟米而得名,後來地質變遷、水土退化,魚米之鄉成了貧瘠的荒原,種什麽都不好活。好在近兩年帝流漿頻發,這裏也得了些惠澤,又能種上粟米了。


    要是靈氣更加充沛、氣候更加濕潤,羅甸人或許不需要外出劫掠,光靠著土地的產出就能養活自己。


    那該有多好哇?


    渠如海南下時經過粟米田,就有這樣的感慨。那時是春天,他領軍趕赴爻國,企圖趁著爻國大亂分一杯羹。


    的確分到了。


    爻王被殺,爻國覆滅,各方勢力內絞,無暇顧及邊境。渠如海就帶著羅甸兵,堂而皇之吃掉了爻國北境大片土地,中途還遭遇重武將軍攔截。


    不過重武因為身份之故,自己也不好過,又短少了支援,很快就離開爻國、往西退迴毗夏。


    羅甸大軍繼續南下,參與爻地內亂。


    渠如海正與白坦爭得難解難分、互有損傷,冷不防大後方連發三道急令:


    北關白水嶺遇襲!


    喀沙族、隆野族入侵!


    黑甲軍攻下淘京,速歸!


    白水嶺就是羅甸的西北邊境,與隆野部族的領地接壤;


    淘京卻已在羅甸中部,距離都城不到七十裏!


    渠如海接到這三道急令都懵了,因為羅甸的周邊關係已經穩固了很多年,隆野、喀沙雖然也是善戰的部族,但早在二十年前就已經被羅甸打服,並且和羅甸一樣信奉妙湛天神。


    為什麽這兩大部族會突然南下入侵?難道是因為妙湛天突然隕落?


    至於黑甲軍“攻下”淘京,更加不可理喻。


    渠如海當然知道黑甲軍是所謂九幽大帝的部眾,但他們好像隻殺人,不占地方吧?為什麽急令上用的是“攻下”二字?


    最可怕的是,這三封急令總共是在六天內發出的。也就是說,羅甸國在六日之內就發生了這麽多事!


    敵人的腳步,未免太快。


    渠如海也不敢在爻地戰場上繼續貪功,怏怏收兵北還。


    可恨白坦還瞅準了機會,發兵窮追不舍!


    戰場臨時退兵,原本就非常危險,一不小心就成潰兵。渠如海好不容易退迴爻地以北,一算兵馬,撤退時還折損了七百多人,不免鬱結。


    返程時又一次經過即將豐收的粟田,粟浪在晚風中起伏。但他披星戴月趕夜路,也沒心情再感慨了。


    這一迴匆忙撤兵,他前期辛苦打下來的戰果,恐怕要被白坦笑納。


    喀沙、隆野、黑甲軍,通通真該死!


    不過他火氣還沒發出來,又一封急令飛到。


    這內容就比較詳盡,渠如海展開一看,後背都涼了。


    隆野、喀沙受黑甲軍驅策,兵分兩路打下羅甸東部、西部大片土地;


    九幽大帝親率黑甲軍主攻羅甸中部,先取淘京,現已兵臨都城!


    另,天神已經驗明,九幽大帝的真麵目乃是仰善島主賀驍!


    信件前後明明那麽長,渠如海眼裏卻隻有“賀驍”兩個字。


    在舊爻都天水城,他就和賀驍打過交道了,而且不止一次。那人機敏靈巧、能言善辯、八麵玲瓏,的確是個大商人的模樣,甚至能說動爻王把天水新城那樣的大項目交給他去籌建。


    這是個不可多得的奇才。


    但九幽大帝?


    賀驍會是九幽大帝?渠如海按著腦門兒,把這行字來來迴迴看了好幾遍,有一種不真實的荒謬感。


    那時他要是突發奇想,一刀殺掉賀驍,是不是就沒有後來的九幽大帝之禍?


    不,不對,那廝能當場幹掉青陽監國手下的青衛頭子,現在看來,他當時一定藏鋒了。


    渠如海心急如焚,催促大軍提速北歸。


    他是羅甸國的左宗長,國君是他的親哥哥。都城要是被攻陷,他哥兒倆今後哪裏還有立足之地?


    至於黑甲軍進步的腳步為什麽那樣快,渠如海有自己的解讀。


    他不否認黑甲軍強大,畢竟傳說把他們塑造成戰無不勝,總不完全是空穴來風吧?


    更主要的原因,或許是因為……羅甸國內實力空虛?


    由於四鄰穩固,羅甸又對爻地垂涎已久,渠如海揮軍南下得到國君的鼎力支持,不僅物資撥備及時,南征軍還是羅甸各部抽調精銳組成,就是務求南下征途坦蕩,要打出水平、打出成效。


    其次,妙湛天神前往顛倒海,也從羅甸要走了近千人。


    羅甸的主神指定要的,那肯定是精銳中的精銳,不僅有久經沙場的羅甸戰士,還有眾多修行者、薩滿、妖怪,陣容比渠如海帶去爻地打仗的軍隊更加強大、更加均衡。


    被兩根大管子狠狠抽水,羅甸這個水塘裏的儲量自然急劇下降。


    渠如海這樣統兵打仗的大將最清楚,雜兵再多也就是個添頭,精銳、鋒兵才起決定作用。


    羅甸原本就不是大國,精銳一下子少了這麽多,實力難免下降。


    這隻是個暫時現象,卻被九幽大帝敏銳地抓住了契機,趁虛而入!


    可就算想通這一點,渠如海心裏還是沉甸甸地。


    九幽大帝到底是怎麽不聲不響就收服掉喀沙、隆野兩大部族?


    他在北邊還幹了什麽?


    渠如海承認,羅甸不大,且對國內的治理一向比較粗放,但九幽大帝幾天內就能從北境一路打到都城,這個速度還是匪夷所思。


    羅甸的留守軍隊再菜,那也不是閃金平原上的雜兵遊勇可比。


    這個夜晚,月色晦明。


    他一邊思考一邊趕路,前方就快到赤陵山地了。


    這是紅土的國度,有高嶺有低穀,路不好走。但是一旦通過,再去都城就是坦途。


    就在這時,前方探子忽然吹響了急哨。


    三聲短促連響,停頓一下,接著又是三聲,重複三次。


    前方有敵,快速靠近!


    渠如海一驚,急令全軍嚴陣以待,心下也有些不解:


    帶兵的是個傻子嗎?


    前方就是赤陵山地,山路狹窄、地形逼仄,隻要兩頭一堵,就是個完美口袋。敵人為什麽不在那裏埋伏他,偏偏選擇僅有幾個矮丘的大平原?


    打仗嘛,地形地勢很重要。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仙人消失之後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九方燁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九方燁並收藏仙人消失之後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