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國既滅,肖瀚便命謝爾蓋領軍前往消滅秦國。


    路上,路過河東郡的時候,謝爾蓋稍微拐了個彎,往河內三川之地,順手把實力衰微,已經完全不能看的韓魏二國給滅了。


    二國實力太弱,根本無法給謝爾蓋造成什麽麻煩。


    而且,因為兩國沒有料到趙國覆滅如此之快,並沒有特別準備,以應對那大漢,不過兩天,新鄭和大梁便被一舉拿下,二國王室全數被擒。


    不過,就算韓魏二國有所準備,麵對著謝爾蓋帶領的大軍,怕是也沒啥大用,估計最多也就可能稍稍拖延個幾秒鍾吧。


    韓魏二國滅,謝爾蓋留下少許部隊駐防後,便帶領大軍至往函穀關趕去。


    路上順手鎮服了河東郡,便對函穀關發起進攻。


    函穀關雖然是天下雄關,春秋戰國四百年間,關東諸國無數次欲攻入函穀,對秦國以製裁。


    可惜,便是秦國對外作戰輸的再慘,隻要退守函穀,以足夠部隊堅守,便可擋住關外的數十萬大軍。


    是以這麽多年來,一直隻有秦國削弱別人的份,而關東六國就算擊敗了秦國出征的部隊,可是麵對著函穀關那高聳的城牆,血流漂杵也攻不進去。


    更別說衝進秦國腹地,大攪特攪一番,讓秦國損失慘重、元氣大傷。


    秦國在外死再多人,隻要把關口一封,待再過幾十年,實力積蓄足夠後,便可再出關以攻各國。


    原本曆史上秦國能最終成為統一天下的國家,這得天獨厚的地理優勢,可以說是最大的功勞。


    隻不過,這函穀關再險,再難以攻克,麵對著帶著飛行部隊的謝爾蓋而言,可就每個鳥用了。


    直接飛進函穀,親衛部隊出動,很快的便將函穀關,這秦國門戶,天下雄關奪去。


    可以說,這是函穀關建關有史以來,第二次被人攻破。


    上一次函穀關被攻破,還是在齊閔王時期。


    齊閔王三年(公元前298年),孟嚐君田文迴齊為相,發起齊、魏、韓三國聯合攻秦,由匡章統帥聯軍,前後有三年之久,先是攻到秦國的函穀關,駐屯大軍,加以封鎖,之後趙、宋兩國也參加,最後終於攻入函穀關,迫使秦國求和。


    秦國歸還魏、韓一些侵地後,三國聯軍才退去。


    這可是這可是五國大軍曆時三年之久,以數十萬大軍圍困,方才能攻破函穀關。


    而且當時的秦國可不同於現在的秦國,關東諸國也不同於現在的諸國。


    秦國實力雖強,但也隻是強於一家,而被無家圍攻,輸了割地賠償也就不足為奇。


    不過現如今,秦國可再不是前段時間那個強盛無比的秦國,而是大軍損失慘重,傷及元氣,暫時無有再戰的能力。


    而肖瀚的大漢,也不是關東諸國聯軍可比。


    經過大肆暴兵的他,可以說,已經是舉世無敵的存在。


    函穀關被攻破,乃是理所當然之事。


    函穀關破,秦國關內嬌弱柔嫩之地,便完全敞開於謝爾蓋麵前。


    他直接揮指大軍,向鹹陽進發。


    而在謝爾蓋臨近函穀關前,前往鹹陽的信使剛出發,正八百裏加急。


    距離函穀關被破,不過才一日工夫。


    接著,便是秦宮焚炬,秦國覆滅。


    現在,就剩齊、楚、燕三國,不過,三國如今也不過是待宰羔羊,再過不久,便該淪為和其他四國一般下場。


    至於為何會先功秦趙,除了因為這兩個國家離自己最近,且冒犯於他外,肖瀚還有一目的,便是為了一物。


    和氏璧。


    既然知道這個世界與大唐雙龍傳同屬一個世界,那麽,大唐雙龍傳中,出現的那頗有些濃墨重彩的寶物,和氏璧,自然也入了肖瀚眼中。


    現在是先秦戰國時期,對於和氏璧的下落,肖瀚也有所猜測。


    曆史上秦昭襄王以十五座城池去換趙惠文王的鎮國之寶和氏璧,趙王派了藺相如護送和氏璧去見秦王。


    藺相如以人璧俱亡的方法威脅秦王,秦王一時懼怕之下,最後竟讓藺相如把和氏壁安全送返趙國。


    這便是六年級下冊課文中的“完璧歸趙“了。


    肖瀚好歹也有小學畢業,自然是記得這篇文章,知曉和氏璧應該是在趙國。


    這也是他先攻趙國的原因。


    畢竟距離近,還有著和氏璧這個他勢在必得的重寶。


    這和氏璧後來到了秦始皇手上,奏始皇命李斯撰寫“受命於天,既壽永昌“八個鳥蟲形篆字,經玉石匠鐫刻璧上,於是和氏璧遂成了和氏璽。


    漢高祖劉邦推翻了大秦朝,秦王子嬰就把和氏壁獻與劉邦,劉邦稱之為“傳國璽“,自此和氏壁成了得國失國的象征。


    後來王莽意圖篡位,派弟王舜往長樂宮向孝元太後索璧,給孝元太後怒摔地上,致摔缺了一角,王莽命人把缺角以賈金鑲補上去,使和氏璧又多添“玉體金角“的雅名。


    說起來,這和氏璧的來曆頗為不凡,此玉並非凡玉,當年楚人卞和在荊山砍柴,見一隻美麗的鳳凰棲於一塊青石上,想起“鳳凰不落無寶地“,斷定這青石必是寶物,於是獻給楚厲王,豈知楚廷的玉石匠均指卞和獻的乃是凡石,楚王一怒下斬去他的左足,趕走了他。


    卞和心中不忿,待武王繼位,再去獻寶,可惜武王也不識珍寶,今趟則再給斬下右足。


    到武王的兒子文王登位,聞知此事,才把青石抬迴宮裏,命工匠精心琢磨,剖開石頭,從中得了一塊光潤無瑕、晶瑩光潔的不世奇寶,為了紀念卞和,故稱為之和氏壁。


    若是一般玉石,楚廷的玉石匠不可能不曉得,致誤以為是普通石頭,且荊山地區從未發現過玉石,可知和氏璧實乃不同於一般玉石的另一種瑰寶,亦正因這種奇寶當時是第一次被發現,所以任何人都不認識。


    觀之摔於地而隻破一角,便可知和氏璧的異乎尋常了,若是尋常玉石,經這一摔,怕是得碎的不成樣子。


    這和氏璧自王莽之後,傳到漢末的漢少帝,和氏壁又遺失了,不過漢末三國時,諸侯討董,長河太守孫堅在洛陽城巡邏,忽見一口水井光芒四射,命人打撈,起出一宮嬪屍身,頸係紅匣,打開一看,正是和氏璧。


    到孫堅戰死,和氏璧輾轉落在曹操手上,被傳了下來,到隋滅南陳,楊堅遍搜陳宮,卻找不到陳主所藏的和氏璧,使楊堅引為平生憾事。


    這是曆史上和氏璧的下落,至於大唐雙龍傳中,又有所不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重啟英雄無敵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贅肉減十斤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贅肉減十斤並收藏重啟英雄無敵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