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午在恆山膳堂用完齋飯,到讓青衿暗暗點頭,雖是素食,但比起華山膳堂,口味不知好了多少。出了膳堂,恆山弟子午間都要稍歇,青衿無人比劍,便在恆山四處遊覽,說來這恆山景色當真極美,號稱一百零八峰。


    恆山中蒼鬆翠柏、廟觀樓閣、奇花異草、怪石幽洞,構成了著名的恆山有十八景:“磁峽煙雨、雲閣虹橋、雲路春曉、虎口懸鬆、果老仙跡、危峰夕照、斷崖啼鳥、幽窟飛石、龍泉甘苦、茅窟煙火、金雞報曉、玉羊遊雲、紫峪雲花、石洞流雲、脂圖文錦、仙府醉月、奕台鳴琴、嶽頂鬆風”。


    來此一番,若不見識,當真讓人遺憾,青衿身形飄逸,在山間起落縱橫,不多時,便到了天峰嶺下。“上天梯”使出,盞茶功夫便登上峰頂,隻見極目不知千裏遠,舉頭唯見萬山低,煙嵐縹緲,鬆濤貫耳,北國風光,氣象萬千,恆山十八景盡收眼底,令青衿暗自感歎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青衿迴來之時,恆山弟子正在練劍,定逸師太不見蹤影。


    忽而,一道清脆的聲音傳來:“師弟,咱倆比試一番!”


    青衿迴過頭,隻見一個二十五六歲的女尼正向他走來,身著灰緇衣,瓜子型的臉龐,白嫩如玉,頰間微微泛起一對梨渦,不施胭脂,兩腮潤色得彷如一朵瓊花,白中透紅。簇黑彎長的眉毛,非畫似畫,一雙流盼生光的眸子,黑白分明,正笑吟吟的看著自己。


    青衿心中哀歎,恆山莫非真的看長相收人!


    兩人互通姓名,青衿聽她自稱儀清,心中微微有些吃驚,中午在膳堂,他與儀和閑聊時便知,儀清乃是恆山大弟子,武功也是恆山弟子之最,心中也期望與之比鬥一番,不想這位師姐倒是自己尋來了!


    兩人互相施禮,青衿知儀清身為恆山大弟子,必不會先行出招,便一招華山入門劍法的起手式“白雲出岫”使出,飄飄渺渺,疾如閃電。


    儀清身形一動,恍如靈燕,一式“如花似錦”使出,劍光飄飛,絢麗奪目,如詩如畫,接下青衿一劍。


    恆山劍法不愧為武林一絕,當真美妙之極。


    青衿腳尖用力,騰空而起,一招“天河倒懸”,劍勢彷如滾滾水浪湧來,聲勢浩大,攻勢源源不絕!


    隻見儀清足尖輕輕一點,身形忽而旋起,衣袖在虛空中淺淺的一抹,就像是要撥開青衿綿綿延延的劍勢,手腕翻動,劍隨身轉,漸漸的,越轉越快,衣袂飄飄,恍如淩波仙子,把地上的落葉都卷了起來,青衿勢大力沉的一招劍法被破的幹幹淨淨!


    青衿眼中異彩連連,這一招當真絕妙之極,上午儀雲和儀和沒有使出,顯然不是她們藏私,估計尚不能使出此招。便是儀清剛才使出也有些滯澀,不知將這一招練至大成,又是何等的絕妙!


    青衿停手問道:“儀清師姐,此招如此精絕奧妙,不知何名!”


    儀清淡淡一笑道:“乃是萬花劍法中的絕招“天女散花”!師姐我尚無法掌握,此刻不得已用出,到讓師弟見笑了!”


    青衿道聲不敢!讚道:“此劍精妙絕倫,當真天下少見,師弟我也開了眼界!”


    兩人嗬嗬一笑,便接著切磋!


    青衿身形一動,飄身飛起,長劍斜指,漫天劍影揮灑,如雲蒸霞照,煌煌大氣,氣勢若仙。正是“朝陽一氣劍”中的一招“紫氣東來”!


    儀清見這一招奧妙絕倫,不敢怠慢,一聲嬌喝,腳踏奇步,身形變換,姿態輕盈,每走一步劍光便化成一朵蓮花,如此連踏七步,接連變幻七朵蓮花,方才勉力抵住青衿這一劍。使得正是萬花劍法中的絕招“步步生蓮”,當真絕妙非常!


    青衿身形不停,如遊龍穿梭,行走四方,一招“行雲布氣”,當真如蒼龍駕雲,猛虎禦風。劍勢變幻不定,凜然生威,若是膽小之人,這一下便氣勢無存,一身功夫用不出八層!


    隻見儀清果是不凡,絲毫不為所動,腳踏奇步,手中長劍輕飄飄的往上斜指,手腕一彎,仿佛要折下一根樹枝,長劍變幻無端,兩劍瞬間相擊數次,又無聲無息的分開,儀清接下這招雖微微有些喘息,但可見萬花劍法中的這招“蟾宮折桂”的不凡之處!


    如此兩人絕招迭出,打個不停,都說恆山劍法善守,其時親身領受,果不虛傳。華山派的養吾劍也是善守之劍,但講究以意為先,善養胸中一口浩然正氣!相比之下,意境過之,變化卻沒有恆山劍法來的精妙!


    恆山派劍法講究以圓轉為形,綿密見長,每一招劍法中都隱含陰柔之力,與人對敵之時,往往十招中有九招都是守勢,隻有一招才乘虛突襲。而往往在最令人出其不意之處突出殺著,招招成圓,餘意不盡。


    加之恆山派本是佛門,這武功要訣,本源便出於佛家因果報應、業緣自作、善惡由心之意。便如是暗藏鋼針的一團棉絮。旁人倘若不加觸犯,棉絮輕柔溫軟,於人無忤,但若以手力捏,棉絮中所藏鋼針便刺入手掌;刺入的深淺,並非決於鋼針,而決於手掌上使力的大小。使力小則受傷輕,使力大則受傷重。由此可窺出恆山武功之要旨!


    整整一個下午,兩人打打停停,直到夕陽餘暉灑下,青衿才收劍告辭!


    他心中興奮,也不走山路,認準方向,直接從山岩石壁飄身而下,行至果老嶺,見石徑上陷有行行小圓坑,形似驢蹄印,據說這是張果老在恆山修仙時倒跨驢留下的蹄印。青衿仔細觀看,到讓人無法分辨真假!


    再往前行,是一段插入雲天的萬仞絕壁,麵西峭立,但見夕陽西下,殘陽如血,餘輝反照千山色,滿峪參差入畫中,霞光變幻無方,奇光異景,令人神住,正是恆山十八景之一的“危岩夕照”!


    青衿輕功高明,不多時便行至虎風口,踏在步雲路的石階上,此處已有人跡,行走在此,但感清風颼颼,鬆濤陣陣,猶如虎嘯龍呤,臨風屹立著一株參天古鬆,根莖盤露,緊抱岩石,遮日留陰。青衿知道這便是著名的“虎口懸鬆”,相傳鬆根外懸是張果老拴在樹上的神驢受驚而拔起的!


    不過半個時辰,青衿便趕至山下古鎮,此時街上人流如織,街上叫賣聲不斷,青衿也不迴恆山別院,隨意尋了一家清雅別致的酒樓,叫上幾個拿手好菜,點了一壺酒,邊吃邊飲,好不自在!


    此後青衿日日上山比劍,自是不提!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青衿問道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青衫吟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青衫吟並收藏青衿問道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