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太太平時也是偶爾來手術室督查工作,手術室護士受護理部領導,而麻醉醫生屬於醫務處管理。
所以,手術室的護士,包括護士長,都是她的下屬。
今天蘇太太有點假公濟私,借著督查工作的機會,來手術室看看女兒女婿。
畢竟,不在同一家醫院,能夠看到女兒女婿工作的樣子,也不是那麽容易的。
尤其自己那個寶貝女兒,畢業時不願意留附一,自己去了三博醫院,現在居然跟著迴附一飛刀手術,她作為器械護士,究竟是個什麽狀態,蘇太太十分好奇,會不會像自己年輕時那般優秀?
“楊教授---”
楊平正在和蘇南晨在另一側低頭聊天,沒有看到進來的蘇太太,蘇太太主動過去打招唿。
聽到有人叫自己,楊平立刻抬頭,雖然帶著口罩帽子,還是一眼認出,這是丈母娘。
忽然想起,這裏嶽父嶽母的地盤。
“歡迎來我們附一指導工作,我們手術室有不足之處,還請多多包涵。”
蘇太太以護理部主任的身份熱情招唿。
“陳主任客氣,我們也是來附一學習。”
楊平也以外院飛刀教授的身份。
蘇南晨更是站在一邊不說話,工作就是工作。
此時,蘇院長也在鄒教授的陪同下,來到手術間,一家人在手術間齊聚。
“陳主任也在!”
蘇教授看到蘇太太高挑的身影。
“蘇院長好!”
人太多,有點擠,護理部主任給院長讓出一條路。
院長微微點頭,算是打招唿。
手術間所有人,正了正身,跟下臨床的院長問好:“蘇院長好!”
蘇教授微微頷首:“大家好!”
然後對楊平伸出手:“楊教授,辛苦辛苦!”
楊平禮貌地握手:“謝謝蘇院長抬舉!謝謝附一給我這個機會。”
蘇院長與楊平的團隊成員一一握手,表示感激,誰也看不出這是一大家子。
當看到奧古斯特的時候,蘇院長稍微一怔,再看看高橋和羅伯特,似乎明白怎麽迴事。
在日本的時候,蘇教授已經知道高橋與楊平的關係,這次高橋的出現,恐怕又是來學習進修。
而另外兩位外國人,羅伯特,蘇教授不熟悉。
但是奧古斯特,蘇教授不僅認識,而且十分熟悉。
難道奧古斯特也是過來跟著楊平學習脊柱外固定架技術?
不是沒有這個可能,作為脊柱外科專家,蘇教授很清楚楊平新技術的價值,這是一項世界頂尖的手術創新。
所以,以蘇院長的聰明,此時不會有任何多餘的問話。
不管這三個人是誰,今天是跟著楊平來的,那就是楊平團隊的一員,這樣就無需做多餘的處理。
第一台手術,病人是一個十四歲的男性青少年,脊柱側彎cobb角83度。
病人已經麻醉好,開始擺體位,因為附一還是第一次做這種手術。
他們的醫生和護士對術式的了解僅僅從《脊柱外固定架治療脊柱側彎手術技術指導》那本手冊上了解,楊平決定自己來擺體位。
今天將這三位牛高馬大的國際進修生帶來,正是此意,平時他們在科室,經常參與抬病人擺體位,深諳此道,能夠勝任此項工作。
宋子墨去洗手,臨走時吩咐三巨頭:“動作要快點!”
奧古斯特、羅伯特和高橋領命,開始擺體位,三人配合熟練,無需別人插手,穩穩地將病人翻身,從仰臥位變為俯臥位。
高橋雙手固定病人的頭部,略微為牽引,以保護頸椎。
奧古斯特雙手插進病人雙側髂棘的位置,借助骨盆做支點,用力一抬,病人身體離開手術床。
這個十四的青少年,身高體重已經跟成人年沒有區別。
平時沒有兩個醫生一起出力,很難輕鬆將病人抬離手術台麵。
但是德國人的體質不錯,一個人輕鬆將病人托起。
羅伯特趁機開始往病人身下塞體位墊。
漂亮的俯臥位擺設成功完成。
奧古斯特恭恭敬敬地來到楊平麵前:“教授,體位已經擺好,你看看合格不?”
德國大老流利的中文,讓鄒教授瞠目結舌。
鄒教授曾經跟在導師身邊一年,從不知道導師可以說出如此流利的中文,以前可是沒見過他說出一個漢字。
而且自己的導師,歐洲脊柱外科大神,居然幹著擺體位的工作。
這種工作一般都是下級醫生來做,難道歐洲大神如此隨和親民?
可是在楊平麵前那種低姿態,難道是文化差異?
隻要有正常判斷能力的人都能夠看出來,那是對楊平的恭敬。
而且言語中的“合格”二字,分明是在楊平:我這體位擺得你滿不滿意?
這是奧古斯特嗎?
聯想之前奧古斯特的表現,鄒教授覺得是不是認錯人?
同時又疑慮的還有蘇教授,隻不過蘇教授暫時不關心這些。
不僅是鄒教授,附一脊柱外科其他教授,也有認識奧古斯特的,本來就對奧古斯特的出現充滿疑問,現在疑問更多。
楊平指著病人:“體位墊再稍微低一點,脊柱盡量維持自然彎曲,說過很多次,這與傳統開放手術不一樣,你們老是記不住?”
“明白!”
奧古斯特招唿兩個同僚,繼續修正體位。
修正體位後,奧古斯特再次來到楊平身邊:“教授,再看看!”
楊平滿意地點頭,奧古斯特彷佛學生受到老師的表揚,非常高興。
越看越不明白,鄒教授心裏道。
其他幾個教授也是心裏一片訝然,如果沒有認錯,這人是奧古斯特的話,居然在楊平麵前畢恭畢敬,
這?怎麽迴事。
小蘇洗手上台,開始擺放器械,宋子墨消毒,楊平去刷手準備上台。
手術開始,手術間裏不能留太多人,大家陸陸續續轉到手術室的示教室觀摩手術。
“楊教授,辛苦你,我們暫時撤退。”
蘇教授打個招唿,在鄒教授的陪同下,也離開手術室。
蘇太太要晚點退出,她要看看自己自己女兒在手術台上的表現。
小蘇靈巧的雙手,將器械快速分類,蘇太太微微點頭,看來自己的基因沒有丟。
閑雜人員,留下蘇南晨和三巨頭。
---
附一手術室示教室。
鄒教授陪在蘇院長身邊,觀察蘇院長的表情,蘇院長對奧古斯特的事情隻字未提,鄒教授也不好問,隻能事後與奧古斯特再會會,弄清楚究竟發生什麽事情。
五台手術,前兩台沒有使用手術機器人,後三台使用手術機器人完成。
楊平的手術,大家在金刀獎已經見識過。
所以今天人來得特別齊,除了畏懼蘇院長的威嚴,大多數還是非常想看看這幾台手術。
金刀獎冠軍,代表的可是全國年輕醫生的頂尖手術水平。
示教室擠滿了人,邊邊角角裏也堆滿博士碩士。
“第二批截骨的數據何教授已經準備好,何教授實驗室一下忙不過來,隻能分批。”
鄒教授匯報臨床實驗的進度。
因為截骨的數據模型,都是由南都醫大的數字醫學實驗室提供,包括協和、301、魔都六院,都由他們提供數據支持。
沒有超算的加持,實驗室算力不夠,隻能一批一批出數據。
“不著急,讓何教授慢慢來。”
臨床實驗不趕時間。
楊平的脊柱外固定架,蘇教授圍繞這個新技術有很多部署,女婿還年輕,很多東西不懂。
作為家裏的長輩,蘇教授自然要為他勞心勞力。
當初提出這個課題時,蘇教授認為要成功難度很大,就算楊平能夠成功,時間也在三年以上,這種原創性的創新,難度非常大。
可是沒想到,三個月就完成整個實驗,獲取成功,這種科研的速度令蘇教授瞠目結舌。
所以很多原來沒有的計劃現在不得不提上日程。
“楊教授這科研能力有點恐怖呀,才幾個月時間就成功完成課題,聽說下一步準備克隆肌肉的課題。”
鄒教授其實水平也非常高, 對蘇院長這個女婿越來越看不懂。
手術正在繼續,大家聚精會神,認真觀看每一個步驟。
很多帶組的教授已經躍躍欲試,希望能夠做上幾例,這個新技術,誰先做,誰就占據學術的先機,就算不是原創,跟隨者,也有先後。
如果第一批發文章,肯定不一樣,後麵等推廣開來再發文章,學術價值就大打折扣。
蘇教授盤算著,楊平的下一個課題,蘇教授準備幫助他申請傑出青年科學基金,雖然錢不是很多,但是能夠獲得這個基金支持,是日後通往院士的橋梁。
而且,脊柱外固定架技術,蘇教授也考慮幫助楊平申報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年輕人不太懂這方麵,需要有人指點引路,以後晉升院士,這些東西非常重要。
蘇教授經曆過院士的評選,自己心裏有數,這個女婿才華橫溢,隻要這麽穩定發展,晉升院士是遲早的事。
女婿的才華,自己的人脈,兩者結合,才能少走彎路。
所以,對於這個女婿,蘇教授心裏有個算盤,隨時在盤算。
。頂點手機版更新最快網址:
所以,手術室的護士,包括護士長,都是她的下屬。
今天蘇太太有點假公濟私,借著督查工作的機會,來手術室看看女兒女婿。
畢竟,不在同一家醫院,能夠看到女兒女婿工作的樣子,也不是那麽容易的。
尤其自己那個寶貝女兒,畢業時不願意留附一,自己去了三博醫院,現在居然跟著迴附一飛刀手術,她作為器械護士,究竟是個什麽狀態,蘇太太十分好奇,會不會像自己年輕時那般優秀?
“楊教授---”
楊平正在和蘇南晨在另一側低頭聊天,沒有看到進來的蘇太太,蘇太太主動過去打招唿。
聽到有人叫自己,楊平立刻抬頭,雖然帶著口罩帽子,還是一眼認出,這是丈母娘。
忽然想起,這裏嶽父嶽母的地盤。
“歡迎來我們附一指導工作,我們手術室有不足之處,還請多多包涵。”
蘇太太以護理部主任的身份熱情招唿。
“陳主任客氣,我們也是來附一學習。”
楊平也以外院飛刀教授的身份。
蘇南晨更是站在一邊不說話,工作就是工作。
此時,蘇院長也在鄒教授的陪同下,來到手術間,一家人在手術間齊聚。
“陳主任也在!”
蘇教授看到蘇太太高挑的身影。
“蘇院長好!”
人太多,有點擠,護理部主任給院長讓出一條路。
院長微微點頭,算是打招唿。
手術間所有人,正了正身,跟下臨床的院長問好:“蘇院長好!”
蘇教授微微頷首:“大家好!”
然後對楊平伸出手:“楊教授,辛苦辛苦!”
楊平禮貌地握手:“謝謝蘇院長抬舉!謝謝附一給我這個機會。”
蘇院長與楊平的團隊成員一一握手,表示感激,誰也看不出這是一大家子。
當看到奧古斯特的時候,蘇院長稍微一怔,再看看高橋和羅伯特,似乎明白怎麽迴事。
在日本的時候,蘇教授已經知道高橋與楊平的關係,這次高橋的出現,恐怕又是來學習進修。
而另外兩位外國人,羅伯特,蘇教授不熟悉。
但是奧古斯特,蘇教授不僅認識,而且十分熟悉。
難道奧古斯特也是過來跟著楊平學習脊柱外固定架技術?
不是沒有這個可能,作為脊柱外科專家,蘇教授很清楚楊平新技術的價值,這是一項世界頂尖的手術創新。
所以,以蘇院長的聰明,此時不會有任何多餘的問話。
不管這三個人是誰,今天是跟著楊平來的,那就是楊平團隊的一員,這樣就無需做多餘的處理。
第一台手術,病人是一個十四歲的男性青少年,脊柱側彎cobb角83度。
病人已經麻醉好,開始擺體位,因為附一還是第一次做這種手術。
他們的醫生和護士對術式的了解僅僅從《脊柱外固定架治療脊柱側彎手術技術指導》那本手冊上了解,楊平決定自己來擺體位。
今天將這三位牛高馬大的國際進修生帶來,正是此意,平時他們在科室,經常參與抬病人擺體位,深諳此道,能夠勝任此項工作。
宋子墨去洗手,臨走時吩咐三巨頭:“動作要快點!”
奧古斯特、羅伯特和高橋領命,開始擺體位,三人配合熟練,無需別人插手,穩穩地將病人翻身,從仰臥位變為俯臥位。
高橋雙手固定病人的頭部,略微為牽引,以保護頸椎。
奧古斯特雙手插進病人雙側髂棘的位置,借助骨盆做支點,用力一抬,病人身體離開手術床。
這個十四的青少年,身高體重已經跟成人年沒有區別。
平時沒有兩個醫生一起出力,很難輕鬆將病人抬離手術台麵。
但是德國人的體質不錯,一個人輕鬆將病人托起。
羅伯特趁機開始往病人身下塞體位墊。
漂亮的俯臥位擺設成功完成。
奧古斯特恭恭敬敬地來到楊平麵前:“教授,體位已經擺好,你看看合格不?”
德國大老流利的中文,讓鄒教授瞠目結舌。
鄒教授曾經跟在導師身邊一年,從不知道導師可以說出如此流利的中文,以前可是沒見過他說出一個漢字。
而且自己的導師,歐洲脊柱外科大神,居然幹著擺體位的工作。
這種工作一般都是下級醫生來做,難道歐洲大神如此隨和親民?
可是在楊平麵前那種低姿態,難道是文化差異?
隻要有正常判斷能力的人都能夠看出來,那是對楊平的恭敬。
而且言語中的“合格”二字,分明是在楊平:我這體位擺得你滿不滿意?
這是奧古斯特嗎?
聯想之前奧古斯特的表現,鄒教授覺得是不是認錯人?
同時又疑慮的還有蘇教授,隻不過蘇教授暫時不關心這些。
不僅是鄒教授,附一脊柱外科其他教授,也有認識奧古斯特的,本來就對奧古斯特的出現充滿疑問,現在疑問更多。
楊平指著病人:“體位墊再稍微低一點,脊柱盡量維持自然彎曲,說過很多次,這與傳統開放手術不一樣,你們老是記不住?”
“明白!”
奧古斯特招唿兩個同僚,繼續修正體位。
修正體位後,奧古斯特再次來到楊平身邊:“教授,再看看!”
楊平滿意地點頭,奧古斯特彷佛學生受到老師的表揚,非常高興。
越看越不明白,鄒教授心裏道。
其他幾個教授也是心裏一片訝然,如果沒有認錯,這人是奧古斯特的話,居然在楊平麵前畢恭畢敬,
這?怎麽迴事。
小蘇洗手上台,開始擺放器械,宋子墨消毒,楊平去刷手準備上台。
手術開始,手術間裏不能留太多人,大家陸陸續續轉到手術室的示教室觀摩手術。
“楊教授,辛苦你,我們暫時撤退。”
蘇教授打個招唿,在鄒教授的陪同下,也離開手術室。
蘇太太要晚點退出,她要看看自己自己女兒在手術台上的表現。
小蘇靈巧的雙手,將器械快速分類,蘇太太微微點頭,看來自己的基因沒有丟。
閑雜人員,留下蘇南晨和三巨頭。
---
附一手術室示教室。
鄒教授陪在蘇院長身邊,觀察蘇院長的表情,蘇院長對奧古斯特的事情隻字未提,鄒教授也不好問,隻能事後與奧古斯特再會會,弄清楚究竟發生什麽事情。
五台手術,前兩台沒有使用手術機器人,後三台使用手術機器人完成。
楊平的手術,大家在金刀獎已經見識過。
所以今天人來得特別齊,除了畏懼蘇院長的威嚴,大多數還是非常想看看這幾台手術。
金刀獎冠軍,代表的可是全國年輕醫生的頂尖手術水平。
示教室擠滿了人,邊邊角角裏也堆滿博士碩士。
“第二批截骨的數據何教授已經準備好,何教授實驗室一下忙不過來,隻能分批。”
鄒教授匯報臨床實驗的進度。
因為截骨的數據模型,都是由南都醫大的數字醫學實驗室提供,包括協和、301、魔都六院,都由他們提供數據支持。
沒有超算的加持,實驗室算力不夠,隻能一批一批出數據。
“不著急,讓何教授慢慢來。”
臨床實驗不趕時間。
楊平的脊柱外固定架,蘇教授圍繞這個新技術有很多部署,女婿還年輕,很多東西不懂。
作為家裏的長輩,蘇教授自然要為他勞心勞力。
當初提出這個課題時,蘇教授認為要成功難度很大,就算楊平能夠成功,時間也在三年以上,這種原創性的創新,難度非常大。
可是沒想到,三個月就完成整個實驗,獲取成功,這種科研的速度令蘇教授瞠目結舌。
所以很多原來沒有的計劃現在不得不提上日程。
“楊教授這科研能力有點恐怖呀,才幾個月時間就成功完成課題,聽說下一步準備克隆肌肉的課題。”
鄒教授其實水平也非常高, 對蘇院長這個女婿越來越看不懂。
手術正在繼續,大家聚精會神,認真觀看每一個步驟。
很多帶組的教授已經躍躍欲試,希望能夠做上幾例,這個新技術,誰先做,誰就占據學術的先機,就算不是原創,跟隨者,也有先後。
如果第一批發文章,肯定不一樣,後麵等推廣開來再發文章,學術價值就大打折扣。
蘇教授盤算著,楊平的下一個課題,蘇教授準備幫助他申請傑出青年科學基金,雖然錢不是很多,但是能夠獲得這個基金支持,是日後通往院士的橋梁。
而且,脊柱外固定架技術,蘇教授也考慮幫助楊平申報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年輕人不太懂這方麵,需要有人指點引路,以後晉升院士,這些東西非常重要。
蘇教授經曆過院士的評選,自己心裏有數,這個女婿才華橫溢,隻要這麽穩定發展,晉升院士是遲早的事。
女婿的才華,自己的人脈,兩者結合,才能少走彎路。
所以,對於這個女婿,蘇教授心裏有個算盤,隨時在盤算。
。頂點手機版更新最快網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