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都附一,骨科中心大會議室,醫生身著整齊的白大褂,正襟危坐。
這不是病例討論,而是參加金刀獎比賽的團隊亮相。
附一派出五支團隊參賽,主刀全部是三十五歲以下的年輕副高,也隻有南都附一才能拿出這麽多年輕副高。
其中最耀眼的是蘇南晨和林浩,其優秀的教育背景,嚴格的專科培訓之路,年紀輕輕,便能獨當一麵。
他們都是協和八年製畢業,協和八年製,代表中國醫學教育的最高水平,高中生考取這個專業,比考清華北大更難。
所以,從南方考進協和八年製,肯定是學霸人物,蘇南晨當年以南都省理科狀元的身份進入協和,林浩與蘇南晨同屆,也是以全省前幾名的成績進入協和。
其他幾個參賽主刀,陳歌,本碩博均畢業於南都醫大;粟豐餘,帝都醫大八年製畢業;曹前,華西醫大八年製畢業。
蘇教授對年輕一代的招聘,八年製已經是標配,為了保持團隊活力,防止近親繁殖,蘇教授招人沒有完全向南都醫大傾斜,而是保留很多名額給協和、華西、帝都醫大等其他頂尖醫科學府。
這些年在他推崇的3+5製培養下,年輕一代迅速成長,這個3+5絕非形式主義,3年外科輪轉,5年專科培訓,培訓極為嚴格。
培訓計劃精確到什麽時候能夠主刀什麽手術,必須主刀多少例數,期間至少一年到世界頂尖骨科中心進修一年。
強大的參賽陣容,代表華南區最高水平,與帝都、魔都和西部角逐金刀獎。
蘇教授還沒有到,鄒教授是骨科中心副主任,實際管理人,他帶著大家等候蘇教授。
蘇教授做院長,又要關注科研,對臨床現在關注不是很多。他現在很忙,正參加院士增選,以他的學術成績,如果沒有意外,成為新增院士應該不是問題。
蘇南晨、林浩、陳歌、粟豐餘、曹前,五個人坐在一起。
林浩和陳歌挨著坐的,林浩參賽還帶有一點私心,他要證明自己的實力。
那次晚會,他深受打擊,自己追求多年的女孩,居然對楊平示好,這是任何男人難以容忍的。
打敗楊平,證明自己的實力,成為他必須的選擇。
他仔細分析過楊平,不過在顯微外科和關節鏡外科具備較高的天賦,技術木桶有嚴重的短板。
三博醫院與南都附一比較,微不足道,在三博醫院平台成長的楊平,最多這兩門偏科實力較強。
自己在紐約特種外科醫院,世界骨科排名第一的醫院,從創傷骨科、運動醫學、關節置換、脊柱外科到骨腫瘤,跟著幾位大師,學習三年。
然後在附一工作多年,積累了豐富的手術經驗,這些都不是楊平在三博可以獲得的,楊平隻是一個偏科生,無法全麵跟自己較量,僅僅一個上頸椎和骨腫瘤就可以牢牢卡住他。
“要是淘汰賽就好了,遇上那個小子,我們首先將他打出華南賽區,很可惜現在是積分賽,隻要他進入前三,還是有希望進入全國賽,聽說魔六的溫仁濤挺厲害,是這次奪冠的熱門人選。”陳歌和林浩議論,蘇南晨正在和另外兩個聊什麽。
“我協和的幾個同學提起溫仁濤,都有點信心不足,溫仁濤這次擺明要幫魔都奪迴金刀獎,他在碩士期間,洪誌剛教授就開始手把手教手術,這家夥天賦很高,洪教授對他又傾注很多心血,全世界幾大頂級骨科中心,美國的、歐洲的、日本的,他全都去學習過,學習內容涉及骨科所有亞專科,而且每次學習一般都是一年,學習期間跟的老師都是大師級教授。”林浩很多同學留在協和工作,每次跟他們談論金刀獎,大家比較畏懼的就是溫仁濤。
連協和本部的醫生都畏懼的人物,可見其實力確實非凡。
當時楊平的五段再植在網上直播,沒有標明醫院和主刀,那屆創傷骨科網絡會議是魔六主辦的,很多醫生猜測是溫仁濤主刀的。
後來三博醫院主動放出消息,大家才知道,這手術不是溫仁濤主刀,而是三博醫院的案例。
可見大家看到這種超高水平的顯微外科操作,第一時間想到的就是溫仁濤,隻有他才有這種能力。
溫仁濤是魔都骨科界年輕一代的代表人物,其次是華山醫院的嶽正明,這兩個兩相比較,無論是學術成就,還是手術操作,嶽正明都要略遜一籌。
這些醫生,都是醫學界的精英,隨便拎一個出來,不說別的,當年高考能夠考上這些重點大學,然後碩士博士一路過關斬將,最後進入重點醫院,受到重點培養,這些都是靠智慧與汗水結合才能有的成績。
“所以你也要加油,爭取我們醫院能夠占據前三,這樣就沒有別人的位置。”林浩對自己醫院幾個團隊很有信心,橫掃華南區壓力不大。
陳歌笑道:“你那點心思我還不知道,你怕是希望那小子進入前三,再進入全國賽,讓你在全國賽遇上他,親手將他淘汰掉,全國賽的手術種類創傷骨科很少,重分值的全在脊柱骨病,那些什麽脊柱腫瘤,楊平哪有什麽機會做,沒有機會上手的手術,他能牛起來?”
可能戳中林浩的痛點,林浩很不舒服,悶聲說:“你把我看得太小氣了。”
事實上,林浩的想法就是這樣,他希望楊平在華南區出線,希望他能夠進入全國賽,在淘汰賽時期,最好自己跟楊平碰麵,這樣親手淘汰他,用這種方式找迴男人的尊嚴。
自己心中的女神,居然意中人是楊平,這口氣,是個男人就咽不下。
林浩怎麽也算是高學曆精英人才,不會像什麽中學生那樣,找幾個混混堵住他,爆打他一頓,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解決方式。
金刀獎比賽,對林浩來說,就是最佳的決鬥方式。
擊敗楊平,不管是直接的,還是間接的,都是找迴尊嚴的最好方式。
林浩對自己還是很有信心,在創傷骨科和運動醫學方麵,他自感有點差距,他看過楊平做膝關節多韌帶重建,那種水平確實高,而且還救了葉教授的台。
沒有極高的水平,不可能做到這一點,但是林浩也不會退縮,從小到大,他從來沒有退縮過,他要讓蘇宜璿知道,誰才是真正的天才。
創傷骨科和運動醫學不過是金刀獎骨科專業的一部分,大量的手術種類,特別是決賽,集中在脊柱、關節置換、矯形和骨腫瘤,這些手術,有些楊平摸都沒摸過,怎麽可能比上自己。
運動醫學,現在自己也不一定比他差,尤其肩膝多韌帶重建,最近羅伯特教授教了自己一套方法,可以說是世界上最先進的方法。
林浩自信這套方法,楊平不可能掌握,因為羅伯特教授再三叮囑,這是其他醫生的創新手術方法,因為論文正在排期中,沒有公開見刊之前,為了尊重作者的版權,暫時不要將技術擴散。
林浩猜測,估計這套手術方法是羅伯特教授創造的,隻是論文沒有見刊,他暫時不想大張旗鼓,故意說為了尊重作者版權而保密。
所以剩下的,隻有顯微外科跟楊平有一定的差距,可是金刀獎的手術項目,將急診手術排除在外,顯微外科的得分能力自然削弱。
急診手術,很多創傷千差萬別,病情相差很大,手術術式也相差很大,很難進行標準化計分,所以金刀獎將急診手術排除在外。
而對顯微外科的考察,分散在其它手術的步驟中。
這樣計算起來,自己領先楊平的不是一點點,連他的最強項目——運動醫學,自己都在羅伯特教授的幫助下也快速提高。
林浩吐出一口氣,嘴角露出一絲笑容。突然又想起蘇宜璿對那小子那麽好,也不知道兩人發展到什麽地步,心裏頓時怒火中燒。
感情,可以衝昏一個人的頭腦。
男人在女人的問題上受到羞辱,比任何事情的打擊都大。
這是男人的天性決定的,跟教育程度沒有關係。
“我們骨科,你和蘇少的機會最大,不過曹前、粟豐餘也不賴,他們畢竟比你們大幾歲,手術經驗更多。”陳歌對林浩很有信心。
對年輕人的培養,蘇教授當時改革,采用導師製,一般導師一帶一,有餘力的一帶多。
要是五年專科培訓,沒有帶出像樣的水平,帶教的導師要承擔責任,當主任的,取消主任職位,帶組的取消組長職位,五年內不得重新競聘。
要是帶出的學生優秀,這算導師的成績,這是競聘科主任或其它職位的必需成績,沒有這方麵的成績,一票否決,不管你多厲害,連競選科主任的資格都沒有。
一個人再厲害,不願意或者不會培養人才,蘇教授認為他就不能站在領導崗位上,隻能做一個普通醫生,單打獨鬥。
在這種嚴酷的製度下,導師都是毫無保留,拚命地帶教,恨不得一晚上將自己帶教的醫生教會。
這一批三十五歲以下的副高骨幹,全部是這種背景下帶出來的,跟這些人同期的,在其他醫院的醫生,有些還在天天拉鉤。
儒雅的蘇教授在製定政策時,會反複召集大家商議,將問題一個一個解決。
一旦政策確定,執行起來,他十分鐵血。
阻擋政策執行的,全部被他鐵血手腕掃清。
蘇教授來了,大家立刻起立,蘇教授微笑擺手,算是打招唿。
在鄒教授引導下,蘇教授落座,他一眼掃過,多強壯的隊伍呀,全是三十出頭的骨幹。
年輕有活力,滿懷雄心壯誌,這是自己多年來的心血。
按理,這群年輕人,都是出類拔萃的,尤其前排的五個,精英中的精英,隨便一個都可以問鼎金刀獎。
可是,這一屆太特殊,他們都沒有機會,不過拉出去鍛煉一下,拿個第二名也不錯。
沒人比蘇教授對這些人看得更準。
蘇教授曾經也堅信,一個外科醫生,實踐經驗是不可逾越的鴻溝,任何手術,一定要積累到一定的數量,才能引起技術質變。
幾十年來,沒有人打破這個客觀規律,可是現在,卻有這麽一個人,打破了這個規律。
這屆金刀獎,無論是帝都、魔都、西部,還是南都附一,都摩拳擦掌,很可惜,大家的機會都不大。
有些差距不是努力和認真可以彌補的。
但是蘇教授不能說出來,以免打擊大家的信心。
這個獎項的設立,不是為了得獎而得獎,衝擊獎項,是為了激勵年輕人對職業技能的激情。
不過,看著自己傾注多年心血培養的雄兵強將,將會全軍覆沒,難免還是有一絲悲涼。
這不是病例討論,而是參加金刀獎比賽的團隊亮相。
附一派出五支團隊參賽,主刀全部是三十五歲以下的年輕副高,也隻有南都附一才能拿出這麽多年輕副高。
其中最耀眼的是蘇南晨和林浩,其優秀的教育背景,嚴格的專科培訓之路,年紀輕輕,便能獨當一麵。
他們都是協和八年製畢業,協和八年製,代表中國醫學教育的最高水平,高中生考取這個專業,比考清華北大更難。
所以,從南方考進協和八年製,肯定是學霸人物,蘇南晨當年以南都省理科狀元的身份進入協和,林浩與蘇南晨同屆,也是以全省前幾名的成績進入協和。
其他幾個參賽主刀,陳歌,本碩博均畢業於南都醫大;粟豐餘,帝都醫大八年製畢業;曹前,華西醫大八年製畢業。
蘇教授對年輕一代的招聘,八年製已經是標配,為了保持團隊活力,防止近親繁殖,蘇教授招人沒有完全向南都醫大傾斜,而是保留很多名額給協和、華西、帝都醫大等其他頂尖醫科學府。
這些年在他推崇的3+5製培養下,年輕一代迅速成長,這個3+5絕非形式主義,3年外科輪轉,5年專科培訓,培訓極為嚴格。
培訓計劃精確到什麽時候能夠主刀什麽手術,必須主刀多少例數,期間至少一年到世界頂尖骨科中心進修一年。
強大的參賽陣容,代表華南區最高水平,與帝都、魔都和西部角逐金刀獎。
蘇教授還沒有到,鄒教授是骨科中心副主任,實際管理人,他帶著大家等候蘇教授。
蘇教授做院長,又要關注科研,對臨床現在關注不是很多。他現在很忙,正參加院士增選,以他的學術成績,如果沒有意外,成為新增院士應該不是問題。
蘇南晨、林浩、陳歌、粟豐餘、曹前,五個人坐在一起。
林浩和陳歌挨著坐的,林浩參賽還帶有一點私心,他要證明自己的實力。
那次晚會,他深受打擊,自己追求多年的女孩,居然對楊平示好,這是任何男人難以容忍的。
打敗楊平,證明自己的實力,成為他必須的選擇。
他仔細分析過楊平,不過在顯微外科和關節鏡外科具備較高的天賦,技術木桶有嚴重的短板。
三博醫院與南都附一比較,微不足道,在三博醫院平台成長的楊平,最多這兩門偏科實力較強。
自己在紐約特種外科醫院,世界骨科排名第一的醫院,從創傷骨科、運動醫學、關節置換、脊柱外科到骨腫瘤,跟著幾位大師,學習三年。
然後在附一工作多年,積累了豐富的手術經驗,這些都不是楊平在三博可以獲得的,楊平隻是一個偏科生,無法全麵跟自己較量,僅僅一個上頸椎和骨腫瘤就可以牢牢卡住他。
“要是淘汰賽就好了,遇上那個小子,我們首先將他打出華南賽區,很可惜現在是積分賽,隻要他進入前三,還是有希望進入全國賽,聽說魔六的溫仁濤挺厲害,是這次奪冠的熱門人選。”陳歌和林浩議論,蘇南晨正在和另外兩個聊什麽。
“我協和的幾個同學提起溫仁濤,都有點信心不足,溫仁濤這次擺明要幫魔都奪迴金刀獎,他在碩士期間,洪誌剛教授就開始手把手教手術,這家夥天賦很高,洪教授對他又傾注很多心血,全世界幾大頂級骨科中心,美國的、歐洲的、日本的,他全都去學習過,學習內容涉及骨科所有亞專科,而且每次學習一般都是一年,學習期間跟的老師都是大師級教授。”林浩很多同學留在協和工作,每次跟他們談論金刀獎,大家比較畏懼的就是溫仁濤。
連協和本部的醫生都畏懼的人物,可見其實力確實非凡。
當時楊平的五段再植在網上直播,沒有標明醫院和主刀,那屆創傷骨科網絡會議是魔六主辦的,很多醫生猜測是溫仁濤主刀的。
後來三博醫院主動放出消息,大家才知道,這手術不是溫仁濤主刀,而是三博醫院的案例。
可見大家看到這種超高水平的顯微外科操作,第一時間想到的就是溫仁濤,隻有他才有這種能力。
溫仁濤是魔都骨科界年輕一代的代表人物,其次是華山醫院的嶽正明,這兩個兩相比較,無論是學術成就,還是手術操作,嶽正明都要略遜一籌。
這些醫生,都是醫學界的精英,隨便拎一個出來,不說別的,當年高考能夠考上這些重點大學,然後碩士博士一路過關斬將,最後進入重點醫院,受到重點培養,這些都是靠智慧與汗水結合才能有的成績。
“所以你也要加油,爭取我們醫院能夠占據前三,這樣就沒有別人的位置。”林浩對自己醫院幾個團隊很有信心,橫掃華南區壓力不大。
陳歌笑道:“你那點心思我還不知道,你怕是希望那小子進入前三,再進入全國賽,讓你在全國賽遇上他,親手將他淘汰掉,全國賽的手術種類創傷骨科很少,重分值的全在脊柱骨病,那些什麽脊柱腫瘤,楊平哪有什麽機會做,沒有機會上手的手術,他能牛起來?”
可能戳中林浩的痛點,林浩很不舒服,悶聲說:“你把我看得太小氣了。”
事實上,林浩的想法就是這樣,他希望楊平在華南區出線,希望他能夠進入全國賽,在淘汰賽時期,最好自己跟楊平碰麵,這樣親手淘汰他,用這種方式找迴男人的尊嚴。
自己心中的女神,居然意中人是楊平,這口氣,是個男人就咽不下。
林浩怎麽也算是高學曆精英人才,不會像什麽中學生那樣,找幾個混混堵住他,爆打他一頓,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解決方式。
金刀獎比賽,對林浩來說,就是最佳的決鬥方式。
擊敗楊平,不管是直接的,還是間接的,都是找迴尊嚴的最好方式。
林浩對自己還是很有信心,在創傷骨科和運動醫學方麵,他自感有點差距,他看過楊平做膝關節多韌帶重建,那種水平確實高,而且還救了葉教授的台。
沒有極高的水平,不可能做到這一點,但是林浩也不會退縮,從小到大,他從來沒有退縮過,他要讓蘇宜璿知道,誰才是真正的天才。
創傷骨科和運動醫學不過是金刀獎骨科專業的一部分,大量的手術種類,特別是決賽,集中在脊柱、關節置換、矯形和骨腫瘤,這些手術,有些楊平摸都沒摸過,怎麽可能比上自己。
運動醫學,現在自己也不一定比他差,尤其肩膝多韌帶重建,最近羅伯特教授教了自己一套方法,可以說是世界上最先進的方法。
林浩自信這套方法,楊平不可能掌握,因為羅伯特教授再三叮囑,這是其他醫生的創新手術方法,因為論文正在排期中,沒有公開見刊之前,為了尊重作者的版權,暫時不要將技術擴散。
林浩猜測,估計這套手術方法是羅伯特教授創造的,隻是論文沒有見刊,他暫時不想大張旗鼓,故意說為了尊重作者版權而保密。
所以剩下的,隻有顯微外科跟楊平有一定的差距,可是金刀獎的手術項目,將急診手術排除在外,顯微外科的得分能力自然削弱。
急診手術,很多創傷千差萬別,病情相差很大,手術術式也相差很大,很難進行標準化計分,所以金刀獎將急診手術排除在外。
而對顯微外科的考察,分散在其它手術的步驟中。
這樣計算起來,自己領先楊平的不是一點點,連他的最強項目——運動醫學,自己都在羅伯特教授的幫助下也快速提高。
林浩吐出一口氣,嘴角露出一絲笑容。突然又想起蘇宜璿對那小子那麽好,也不知道兩人發展到什麽地步,心裏頓時怒火中燒。
感情,可以衝昏一個人的頭腦。
男人在女人的問題上受到羞辱,比任何事情的打擊都大。
這是男人的天性決定的,跟教育程度沒有關係。
“我們骨科,你和蘇少的機會最大,不過曹前、粟豐餘也不賴,他們畢竟比你們大幾歲,手術經驗更多。”陳歌對林浩很有信心。
對年輕人的培養,蘇教授當時改革,采用導師製,一般導師一帶一,有餘力的一帶多。
要是五年專科培訓,沒有帶出像樣的水平,帶教的導師要承擔責任,當主任的,取消主任職位,帶組的取消組長職位,五年內不得重新競聘。
要是帶出的學生優秀,這算導師的成績,這是競聘科主任或其它職位的必需成績,沒有這方麵的成績,一票否決,不管你多厲害,連競選科主任的資格都沒有。
一個人再厲害,不願意或者不會培養人才,蘇教授認為他就不能站在領導崗位上,隻能做一個普通醫生,單打獨鬥。
在這種嚴酷的製度下,導師都是毫無保留,拚命地帶教,恨不得一晚上將自己帶教的醫生教會。
這一批三十五歲以下的副高骨幹,全部是這種背景下帶出來的,跟這些人同期的,在其他醫院的醫生,有些還在天天拉鉤。
儒雅的蘇教授在製定政策時,會反複召集大家商議,將問題一個一個解決。
一旦政策確定,執行起來,他十分鐵血。
阻擋政策執行的,全部被他鐵血手腕掃清。
蘇教授來了,大家立刻起立,蘇教授微笑擺手,算是打招唿。
在鄒教授引導下,蘇教授落座,他一眼掃過,多強壯的隊伍呀,全是三十出頭的骨幹。
年輕有活力,滿懷雄心壯誌,這是自己多年來的心血。
按理,這群年輕人,都是出類拔萃的,尤其前排的五個,精英中的精英,隨便一個都可以問鼎金刀獎。
可是,這一屆太特殊,他們都沒有機會,不過拉出去鍛煉一下,拿個第二名也不錯。
沒人比蘇教授對這些人看得更準。
蘇教授曾經也堅信,一個外科醫生,實踐經驗是不可逾越的鴻溝,任何手術,一定要積累到一定的數量,才能引起技術質變。
幾十年來,沒有人打破這個客觀規律,可是現在,卻有這麽一個人,打破了這個規律。
這屆金刀獎,無論是帝都、魔都、西部,還是南都附一,都摩拳擦掌,很可惜,大家的機會都不大。
有些差距不是努力和認真可以彌補的。
但是蘇教授不能說出來,以免打擊大家的信心。
這個獎項的設立,不是為了得獎而得獎,衝擊獎項,是為了激勵年輕人對職業技能的激情。
不過,看著自己傾注多年心血培養的雄兵強將,將會全軍覆沒,難免還是有一絲悲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