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院長立馬道,“看來這事真的是老天爺看不過下去顯靈了,楊淼這個姑娘是無辜的。楊玉石空口造謠汙她名聲,書院沒有這樣品行敗壞的學生,從現在開始,楊玉石這個名字從書院除名,楊玉石本人從此以後不準踏進書院一步。”


    他說著掃了一眼要開口辯解的楊玉石,冷著臉繼續道,“封村長,楊玉石不願一頭撞死,書院的處置隻能這樣了。”


    封小滿朝著趙院長拱了拱手,“院長處事公正無私,給書院帶來這麽多的麻煩,抱歉了。”


    “是書院教導無方,該道歉的是我。”


    “事已至此,再說其他也無用了。院長,我這就帶著楊玉石去縣衙。”


    “稍等,我給縣令大人寫封信闡明情況,你一並帶過去,縣令大人見了信,處置的會快一些。”


    “多謝院長。”封小滿立馬道。


    於是這事就這麽定下了,封池接過書院學生友情讚助的抹布,塞到了楊玉石口中,把他的狡辯堵迴肚子裏。


    又有熱心學生提供麻繩,他接過幹脆利索的把楊玉石綁了,然後把楊玉石扛到肩膀上出了書院。


    楊淼跟在他身後,一並出了書院。


    不一會兒封小滿也出來了,他身後還跟著一輛馬車。


    馬車是趙院長的,趙院長自覺是書院教導無方,所以提供車輛車夫送幾人去縣衙。


    第35章 坐牢


    青牛鎮所處的縣城名叫寧山,青牛鎮距離寧山縣城隻有五十裏的路,坐馬車的話一個時辰就到了。


    來到縣衙,封小滿敲了鼓,升堂之後他先是把手中趙院長的信呈了上去,然後把楊玉石造謠的事說了說。


    在謠言楊淼之前,楊玉石就是一朵出淤泥而不染的白蓮花,所以現在楊淼能告的隻有造謠這一條。


    寧山縣令姓田,生得白白胖胖,看上去很是和善。


    坐在大堂木製的高台上,他手中拿著一本厚厚的《大周律》,翻到其中某一頁,慢悠悠的念道,“造謠罪,是說故意捏造散布虛構的事實,毀壞他人聲譽,應按照情節輕重判處五年以下、一個月以上的有期徒刑。”


    念完之後,他把手中的《大周律》放下,拿起了趙院長的信,“楊玉石,趙院長信上說,你編造親侄女會妖法的謠言,逼迫親二哥交出涼粉方子,此行為性質極為惡劣。”


    “但你這謠言太過荒誕,以至於眾人並不相信,所以造成的影響不大。”


    “封村長也說了,你們牛頭村並沒有人相信這種無稽之談。”


    田縣令說著晃了晃手中的信紙,問道,“楊玉石,趙院長和封村長的話是否屬實?”


    封池見此,跪著挪過去把楊玉石口中的抹布拿了下來。


    抹布一下來,楊玉石便高聲喊冤,“縣太爺,學生——唔!”


    他的嘴又被抹布堵住了。


    封池一臉嫌棄的嗬斥道,“縣太爺不聾,你聲音小點兒!”


    田縣令聞言點了點頭,“楊玉石,休要喧嘩,你說是或者不是即可。”


    “當然,你有否認的權利,但有這麽多證人在,你的否認隻會是笑話。《大周律》上有附加條款,拒不承認犯罪事實的,罪加一等。”


    此言一出,正在劇烈掙紮的楊玉石頓住了。


    他一雙眼睛裏滿是紅血絲,盯著田縣令看了好一會兒,這才點了點頭。


    封池見此,把他嘴裏的抹布拿了出來。


    他沒有再嚎叫,隻是望著田縣令。


    田縣令又問了一遍,“楊玉石,趙院長和封村長的話是否屬實?”


    “是。”楊玉石從牙縫裏擠出了這個字。


    “對你所犯下的罪過,你承認嗎?”田縣令又問。


    “承認。”


    “那本官就宣判了,你製造謠言誣陷親侄女性質惡劣,但看在沒有造成影響的份上,判處你一個月的有期徒刑。楊玉石,你可有異議?”


    “沒有異議。”楊玉石臉色慘白,一雙眼睛裏的紅血色更多了。


    這是恨的。


    恨意令他發狂,但現實逼迫他隱忍。


    隻能忍。


    “那就拖下去吧。”田縣令擺了擺手,立馬有衙役上前來拖著楊玉石出去了。


    “退堂。”田縣令也沒多話,站起身就走。


    等田縣令迴了後堂,楊淼封小滿封池三人這才起身。


    這會兒太陽已經快落山了,他們三人也沒停留,坐著趙院長的馬車趕迴青牛鎮。


    到青牛鎮的時候月亮都已經升起來了,而且楊老漢孫菊花兩人不見了,問了書院守門的大爺才知曉是楊大金過來把他們兩個帶迴去了。


    今日楊淼封小滿封池三人來鎮上時遇見了楊大金周月蘭,楊淼讓楊大金迴去,不要摻和今日的事。


    封小滿也不讓楊大金摻和,於是楊大金就和周月蘭迴去了。


    迴去之後,楊大金越想越坐不住,就又去了書院。


    楊老漢孫菊花兩人被綁在沒了車輪的板車上,沒人給他們解開繩子,他們就那麽躺在板車上接受過往路人的各種視線。


    楊大金瞧見這一幕,心裏百味陳雜,他打探了事情經過,然後問朱大廚借了輛板車,把楊老漢孫菊花連帶沒了車輪的板車一塊拉迴去了。


    楊老漢孫菊花迴去了,封小滿從書院牽出自家的驢子,和楊淼封池一道也迴家去。


    他們今天來的時候是用的楊老漢家的板車,現在板車沒了,他們隻能步行迴去。


    楊淼中午就啃了倆饅頭,到了此時早就消化的丁點不剩了。她的肚子習慣了飽著的狀態,這會兒餓過頭一直咕咕咕的叫,在寂靜的小路上聽著很是顯眼。


    三人挨餓,但隻有楊淼的肚子一直在響,她很不好意思,非常不好意思。


    摸了摸鼻子,她主動打開了話匣子,問道,“封大哥,縣太爺審案子的時候都需要拿著《大周律》嗎?”


    “是的,能依照《大周律》判的,就依照《大周律》上寫的判,《大周律》上沒有的,就把案情寫到奏折上送往京城,京城有專門負責修繕《大周律》的官員。”


    “早些年《大周律》每年都會增加條款,經過幾十年的完善,現在普通的案子都能依照《大周律》判決了。”


    封池這一番解釋真的很出乎意料,楊淼眨了眨眼,難以掩飾臉上的震驚。


    在她的印象裏,封建社會一直都是很落後的,特別是司法這塊,三年清知府十萬雪花銀,衙門八字開有理無錢莫進來這類話的在她腦中根深蒂固。


    所以最初說要告的時候,她心裏一直在敲小鼓,唯恐遇見個隻認錢的貪官。


    可事實證明,這大周的司法絕對是一股清流!


    封池的話還在繼續,“而且審案子的時候,縣令一定要詢問犯人,給犯人申訴的機會,不然的話就是違規,是要受處罰的。為此朝廷專門設立了一個官,用來監督各縣令的審案情況。”


    “剛才你也看到了,縣太爺下方除了師爺之外還有一個人,那個人就是督案使。”


    “官職雖隻有八品,但屬於天子近臣,每年都要迴京述職,連縣太爺都得敬著他們。”


    “全大周每個縣都有,為的就是防止出現冤假錯案。”


    這話說完,楊淼更震驚了。


    這不僅是清流,這是一股仙流啊!


    一個封建社會能做到這種地步,她發自內心的感慨,“陛下可真是英明啊!”


    一心為民,好皇帝!


    封池嗯了一聲,“不過這些事普通百姓並不知曉,陛下隻設立了官職,卻並沒有派人宣揚。”


    “為啥?”楊淼疑惑。


    “不知,可能是沒考慮到這一層?”封池搖了搖頭。


    楊淼忍不住嘖嘖了兩聲,這個陛下有些傻呀,都考慮到專門派人督查案子了,卻沒有向廣大的百姓科普,太忽視宣傳的力量了!


    想要真正的司法公正,隻一個督案使是不夠的,應該讓全民參與呀!


    不過,考慮到全民的識字情況,她忍不住又歎氣。


    這年頭紙張貴的要死,識字的人也極少,想人人一本《大周律》,太難了。


    “現在你知曉這一點了,以後遇見不公正的事,別怕,縣太爺會公正處理的。不管別的地方如何,至少在咱寧山縣是不會出現冤假錯案的。”封池又道。


    楊淼嗯嗯應聲,並再次真誠的向這對父子道謝。


    今日封家父子幫了大忙,要不明天去山上弄隻獵物感謝一下?


    快到村子的時候,迎麵走來了一個人,是楊大金。


    他不放心楊淼,安置完楊老漢孫菊花兩人又準備去鎮上。


    這時候已經很晚了,楊大金詢問了一下結果,向封家父子道了謝,然後便帶著楊淼迴家了。


    和封家父子一分開,楊大金便開始唉聲歎氣了。


    “你爺爺奶奶不會饒過咱家的,他們要瘋了。”


    楊玉石竟然坐牢了,楊老漢孫菊花真的要瘋了。


    “自己遭了天譴,還往我身上潑髒水,他們活該好嗎?不服就去找縣太爺理論,他們瘋就瘋,總比我瘋了強。”楊淼說著翻白眼,“爹,從我奶奶賣我娘開始,若不是封家父子幫忙,這會兒瘋的可是你和我,你可千萬別可憐六叔。”


    “我沒可憐。”楊大金說著歎氣。


    他就是怕,他是兒子,楊老漢孫菊花是長輩,他們借著長輩的身份鬧事,他很被動。


    今天他把楊老漢孫菊花拉迴家,剛一解開繩子,孫菊花就不顧身上的傷撲向他,又罵又撓的,恨不能吃了他。


    楊老漢也是如此,直接奔廚房拎了刀出來,先是要砍他,見砍不到就準備砍自己,逼著他去縣城找縣太爺求情。


    最後還是兩邊的鄰居幫忙將這老兩口打暈他才脫身。


    迴到家吃了飯,見楊淼還沒迴來,就又出來找了。


    想起這一天的遭遇,楊大金道,“買驢子,一定要買。”


    今天可把他折騰壞了,挑著涼粉土豆粉去鎮上,又拉著板車去把楊老漢孫菊花拉迴來,這會兒又出來找楊淼,累!


    “呀?真的?!”沒想到楊大金會突然來這麽一句,楊淼很驚喜。


    “嗯,明天就去找村長借銀錢。”楊大金握緊了拳頭。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農家有一個末世女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楊家十八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楊家十八並收藏農家有一個末世女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