麵對父親的質問,安清念麵色如常,迴道:“孩兒也是最近才有所聽聞。”
安審琦逐漸從震怒中冷靜下來,輕哼道:“哼,你早就知道了,肯定是李家那小子告訴你的,你這些日子隱忍不發,到了今日才突然抖出來,你以為為父不知道你心裏打的那點小算盤?你可是我的女兒!”
謊言被戳破,安清念依舊波瀾不驚:“那阿爹可否說說,孩兒心中究竟打的什麽算盤?”
“李家老三這小子,我雖未親眼見過,但也聽過他不少事跡,乍一聽,確實是號人物......”
安審琦視線在女兒身上轉了兩圈,接著說道:“而且能讓你青眼有加的人,必然非同一般,我看,他們李家早就盯上了皇宮那把禦椅,而李三郎便是李家的急先鋒,我沒猜錯吧?”
安清念不置可否,迴道:“阿爹不妨接著分析。”
安審琦右手撫著長須,盯著女兒澄澈的目光,嘴角露出玩味的笑容:“郭榮操勞過度,身體虛乏,李家因此覬覦皇位,而你呢,又是個不甘寂寞的性子,那李三郎稍一透露,你就上了鉤,非他莫嫁,可是如此?”
別看安審琦一副油盡燈枯的枯槁樣子,他可是從屍山血海中殺出來的人中豪傑。
這兵荒馬亂的年代,活著封異姓王的,能有幾人?
安清念雖然竭力維持情緒,使自己不漏馬腳,可安審琦畢竟是自己的父親。
俗話說,知女莫若父。
對於女兒的性格,安審琦如何能不清楚?他稍加思索,便輕易看穿了女兒心中的小九九。
不等女兒答話,安審琦就接著自顧自地說道:“聽說那李三郎長得也很是標致,似乎還文武雙全,倒也合乎你的口味,你應該不光是看上了李家潛藏的可能,也看上了李三郎這個人。”
說到這裏,安審琦狡黠地瞟了一眼女兒:“所以,你選擇在婚禮前一刻才與我商量,為的就是打亂我的陣腳,讓我失去判斷,順帶,還能從我安家多謀取些嫁妝。”
安家的嫁妝,可不止是錢財土地那般簡單。
此番安清念出嫁,隨嫁的侍女仆役就不下三十人。
人才,是亂世中最為寶貴的稀缺資源。
安清念想從安家多帶些人才嫁去李家,以擴充李延慶的實力,她盯上了幾名在安家也殊為寶貴的人才。
被父親全盤猜中,安清念並未氣餒,她盈盈起身,大方地拱手認負:“阿爹洞察秋毫,孩兒甘拜下風。”
安審琦抬手指了指自己的眼,笑道:“嗬,別看你阿爹年紀大了,你可別想糊弄我,我這眼可還沒瞎呢。”
突然,安審琦目光一凝,加重口氣:“念兒,你隱瞞重大實情,將我安家置於危險境地,該當何罪?”
安審琦年事已高,身體也不好,加上繼承人安守忠資質平平,他早就沒了雄心壯誌。
若是安清念就這麽嫁入李家,而李家在未來選擇謀取皇位,事情成了倒還好。
可李家若是沒成,那安家必然會擔上連帶罪。
屆時,安審琦維持家門不墜的夢想,便會破滅。
安清念心中早已做好最壞打算,她知道自己的小伎倆大概率瞞不過父親。
所以,對於父親緊追其後的問罪,安清念也並未慌張。
“阿爹的擔憂是多餘的。”
被女兒當麵反駁,安審琦卻並不生氣,他甚至咧嘴笑問:“多餘?你且說說,為何我的擔憂是多餘的?”
安清念緩緩坐下:“李家麵臨的局勢遠比我們安家複雜,李重進乃是先帝的血親,先帝在世時,還一度傳聞會由李重進繼位,阿爹在襄陽應當也聽過不少相關的傳聞。”
安審琦低頭想了想,麵露緬懷:“我當年確實聽過不少類似傳聞,當年郭榮留了李重進在開封,反將郭榮外放節鎮,隻是這皇位最終還是落到了郭榮的手裏,當時我還以為郭威腦子出了問題,放著李重進不用,反而讓毛頭小子郭榮來繼承皇位,現在想來,郭威的眼光確實還行。”
對於先帝郭威,安審琦照樣直唿其名,毫無尊重。
畢竟安審琦出任節度使的時候,郭威還在當抗矛的小兵。
隻是後來因緣際會,郭威脫穎而出奪下皇位。
說罷,安審琦麵色很快恢複如常,對女兒道:“一不留神就多說了幾句,你繼續。”
安清念接著解釋:“郭榮雖忌憚李重進,但李重進此番交出兵權退歸駐地,郭榮也沒法再對他出手,而隻要郭榮一日還在世,那郭家的江山便是穩如泰山,李重進當然不會選擇在這等時候發難,可若是郭榮當真早逝,那李重進就隻有爭皇位一條路可走,阿爹以為然否?”
“不錯,郭榮驟然早逝,那郭家定會丟掉江山,李重進若是不能奪得皇位,便會被新皇誅殺,這是毫無疑問的。”對於女兒的解釋,安審琦深以為然。
安審琦話音剛落,突然反應過來:“我明白了,你的意思是,李重進並不會冒險,他隻會在郭榮早逝的情況下才會起兵,所以我的擔憂是多餘的。”
按照安審琦這個說法,李重進即便在皇位爭奪戰中並未成功,對安家也沒什麽損害。
到那時,新登基的皇帝根基不穩,他籠絡各地節度使還來不及,如何會輕易對安家動手?
更何況安審琦乃是割據勢力歸順中原王朝的代表人物,新皇若是拿安審琦開刀,還想不想統一天下了?
安審琦最大的損失,可能就是嫁出去的女兒。
安清念輕輕點頭,用極淡然的口吻,說著最沉重的話題:“孩兒就是這個意思,孩兒嫁出安家後,便與安家再無牽連,絕不會拖累安家。”
女兒如此決絕,安審琦卻倍感欣慰,他讚歎道:“你啊,好生絕情,要是你那大哥能有你三分氣概,我也不至於主動歸順郭榮。”
安審琦又連聲感慨:“隻可惜你是個女兒身,終歸要嫁人,而且看起來還要折損在這李家。”
安清念知道父親已被自己說服,心中送了口氣,勸慰道:“阿爹不必全往壞了想,若是李家真成就了大業,咱們安家莫說四代富貴,便是十代富貴,也未嚐沒有可能。”
後顧之憂已除,安審琦再無顧慮,而且他在襄陽培養的那些人才,在歸順周朝之後也確實沒有用武之地,倒不如交給女兒,或許還真能給安家博一個十世富貴。
安審琦眼中不由露出一絲向往:“那,我就等著你的捷報了。”
安審琦逐漸從震怒中冷靜下來,輕哼道:“哼,你早就知道了,肯定是李家那小子告訴你的,你這些日子隱忍不發,到了今日才突然抖出來,你以為為父不知道你心裏打的那點小算盤?你可是我的女兒!”
謊言被戳破,安清念依舊波瀾不驚:“那阿爹可否說說,孩兒心中究竟打的什麽算盤?”
“李家老三這小子,我雖未親眼見過,但也聽過他不少事跡,乍一聽,確實是號人物......”
安審琦視線在女兒身上轉了兩圈,接著說道:“而且能讓你青眼有加的人,必然非同一般,我看,他們李家早就盯上了皇宮那把禦椅,而李三郎便是李家的急先鋒,我沒猜錯吧?”
安清念不置可否,迴道:“阿爹不妨接著分析。”
安審琦右手撫著長須,盯著女兒澄澈的目光,嘴角露出玩味的笑容:“郭榮操勞過度,身體虛乏,李家因此覬覦皇位,而你呢,又是個不甘寂寞的性子,那李三郎稍一透露,你就上了鉤,非他莫嫁,可是如此?”
別看安審琦一副油盡燈枯的枯槁樣子,他可是從屍山血海中殺出來的人中豪傑。
這兵荒馬亂的年代,活著封異姓王的,能有幾人?
安清念雖然竭力維持情緒,使自己不漏馬腳,可安審琦畢竟是自己的父親。
俗話說,知女莫若父。
對於女兒的性格,安審琦如何能不清楚?他稍加思索,便輕易看穿了女兒心中的小九九。
不等女兒答話,安審琦就接著自顧自地說道:“聽說那李三郎長得也很是標致,似乎還文武雙全,倒也合乎你的口味,你應該不光是看上了李家潛藏的可能,也看上了李三郎這個人。”
說到這裏,安審琦狡黠地瞟了一眼女兒:“所以,你選擇在婚禮前一刻才與我商量,為的就是打亂我的陣腳,讓我失去判斷,順帶,還能從我安家多謀取些嫁妝。”
安家的嫁妝,可不止是錢財土地那般簡單。
此番安清念出嫁,隨嫁的侍女仆役就不下三十人。
人才,是亂世中最為寶貴的稀缺資源。
安清念想從安家多帶些人才嫁去李家,以擴充李延慶的實力,她盯上了幾名在安家也殊為寶貴的人才。
被父親全盤猜中,安清念並未氣餒,她盈盈起身,大方地拱手認負:“阿爹洞察秋毫,孩兒甘拜下風。”
安審琦抬手指了指自己的眼,笑道:“嗬,別看你阿爹年紀大了,你可別想糊弄我,我這眼可還沒瞎呢。”
突然,安審琦目光一凝,加重口氣:“念兒,你隱瞞重大實情,將我安家置於危險境地,該當何罪?”
安審琦年事已高,身體也不好,加上繼承人安守忠資質平平,他早就沒了雄心壯誌。
若是安清念就這麽嫁入李家,而李家在未來選擇謀取皇位,事情成了倒還好。
可李家若是沒成,那安家必然會擔上連帶罪。
屆時,安審琦維持家門不墜的夢想,便會破滅。
安清念心中早已做好最壞打算,她知道自己的小伎倆大概率瞞不過父親。
所以,對於父親緊追其後的問罪,安清念也並未慌張。
“阿爹的擔憂是多餘的。”
被女兒當麵反駁,安審琦卻並不生氣,他甚至咧嘴笑問:“多餘?你且說說,為何我的擔憂是多餘的?”
安清念緩緩坐下:“李家麵臨的局勢遠比我們安家複雜,李重進乃是先帝的血親,先帝在世時,還一度傳聞會由李重進繼位,阿爹在襄陽應當也聽過不少相關的傳聞。”
安審琦低頭想了想,麵露緬懷:“我當年確實聽過不少類似傳聞,當年郭榮留了李重進在開封,反將郭榮外放節鎮,隻是這皇位最終還是落到了郭榮的手裏,當時我還以為郭威腦子出了問題,放著李重進不用,反而讓毛頭小子郭榮來繼承皇位,現在想來,郭威的眼光確實還行。”
對於先帝郭威,安審琦照樣直唿其名,毫無尊重。
畢竟安審琦出任節度使的時候,郭威還在當抗矛的小兵。
隻是後來因緣際會,郭威脫穎而出奪下皇位。
說罷,安審琦麵色很快恢複如常,對女兒道:“一不留神就多說了幾句,你繼續。”
安清念接著解釋:“郭榮雖忌憚李重進,但李重進此番交出兵權退歸駐地,郭榮也沒法再對他出手,而隻要郭榮一日還在世,那郭家的江山便是穩如泰山,李重進當然不會選擇在這等時候發難,可若是郭榮當真早逝,那李重進就隻有爭皇位一條路可走,阿爹以為然否?”
“不錯,郭榮驟然早逝,那郭家定會丟掉江山,李重進若是不能奪得皇位,便會被新皇誅殺,這是毫無疑問的。”對於女兒的解釋,安審琦深以為然。
安審琦話音剛落,突然反應過來:“我明白了,你的意思是,李重進並不會冒險,他隻會在郭榮早逝的情況下才會起兵,所以我的擔憂是多餘的。”
按照安審琦這個說法,李重進即便在皇位爭奪戰中並未成功,對安家也沒什麽損害。
到那時,新登基的皇帝根基不穩,他籠絡各地節度使還來不及,如何會輕易對安家動手?
更何況安審琦乃是割據勢力歸順中原王朝的代表人物,新皇若是拿安審琦開刀,還想不想統一天下了?
安審琦最大的損失,可能就是嫁出去的女兒。
安清念輕輕點頭,用極淡然的口吻,說著最沉重的話題:“孩兒就是這個意思,孩兒嫁出安家後,便與安家再無牽連,絕不會拖累安家。”
女兒如此決絕,安審琦卻倍感欣慰,他讚歎道:“你啊,好生絕情,要是你那大哥能有你三分氣概,我也不至於主動歸順郭榮。”
安審琦又連聲感慨:“隻可惜你是個女兒身,終歸要嫁人,而且看起來還要折損在這李家。”
安清念知道父親已被自己說服,心中送了口氣,勸慰道:“阿爹不必全往壞了想,若是李家真成就了大業,咱們安家莫說四代富貴,便是十代富貴,也未嚐沒有可能。”
後顧之憂已除,安審琦再無顧慮,而且他在襄陽培養的那些人才,在歸順周朝之後也確實沒有用武之地,倒不如交給女兒,或許還真能給安家博一個十世富貴。
安審琦眼中不由露出一絲向往:“那,我就等著你的捷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