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吧。”
顧長官都能離開,那別人就更沒問題了。
到了小雪兒手術前兩天,顧向北開著家裏的麵包車,先迴家去,跟大部隊匯合。他們車大,能多拉幾個人,明子爹跟二姐還有二姐再加上老姐帶著他家小平都做麵包車。一點兒不擠。老姐夫坐小文哥的車裏。大哥車裏反而就剩下他們兩口人了。
到了醫院,入上院,辦完了相關的手續。第二天晚上,大家就去遊覽了著名的冰燈,別人看得挺新奇,四個孩子玩兒得可樂嗬了,明子是真沒覺得多好,跟後世的沒法兒比。她這麽多年為啥不愛出去旅遊?就是因為現在的景點兒設備設施都太落後了,雖然風景很天然,但是真的很不方便。
看完了冰燈,大家都沒走,多住了一天,等著小雪兒手完術看看情況啊。
要麽說小孩兒呢,也不知道害怕,傻樂傻樂的跟著大夫就走了。小文哥心再大吧,簽字的時候,手也是抖的,老嫂從簽字開始就抹眼淚。
兩個多小時,從手術室裏推出來,麻藥勁兒還沒過呢,小雪兒躺在病床上昏迷著,跟小死貓兒小死狗兒不差什麽,看著心裏是真不得勁兒,看著長大的孩子,就那麽在病床上躺著。
大夫說手術很成功。之後就是後續的恢複了,還要戴幾年眼鏡,以後年齡大了,視力會越來越好,之後就可以不用戴眼睛了。
順利就好。順利就好。
孩子出院還得幾天呢,用不了這麽多人陪著,就小文哥和老嫂留下了。其他人當天就返迴家裏了。醫院離家不遠,別看都跨省了,實際才三百多公裏而已。沒有高速路呢,省道五個小時也到家了。
“媽媽,小雪兒咋睡著了呢?她什麽時候能好啊?”可心兒迴到家還問明子呢,小雪兒咋一直沒醒。
“過幾天就好了。春天的時候,媽媽帶你跟哥哥去找小雪姐姐玩,好不好?”明子哄可心兒。
“好。我還有玩具要跟她分享呢。”可心兒跟小雪兒也算是一起長大的,跟小平兒,他們這幾個小的,關係都很好的。
“好啊。”
沒有找到寫字樓的事兒,明子怎麽肯甘心,琢磨了這些天,還是不想隨便找個破房子對付,就給齊老板打電話。
“齊叔兒,晚上有空嗎?我請你跟周姨吃飯呀?帶上齊超兒,他不是過幾天就要走了嗎?我給他踐行啊。”齊超是齊老板的小兒子,今年19了,過幾天就要出國留學去。他們的大女兒齊雪已經出去兩年多了。
“小明子,跟你齊叔兒耍心眼兒是不是?有事兒趕緊說事兒。當然了,飯你該請還是得請。”齊老板是什麽人啊,一聽明子說話就知道是有事兒。以前明子可不會這麽客氣要請他們全家吃飯,都是拖家帶口的到他們家去蹭飯。
“看您說的,我就不能大方一迴?”明子在這邊兒嘿嘿笑。
“那行,晚上七點迎客來,不見不散。”齊老板也不跟明子客氣。
作者有話要說: 二更
我隻想讓主角享受粗茶淡飯裏的天長地久與平平安安時的花好月圓的。
怎麽寫得要發家致富的節奏了???
第102章
“你明天來我辦公室吧。”晚上吃飯的時候,明子跟齊老板提了一下寫字樓的事情,齊老板沒多說,隻說讓明子去他辦公室。
第二天一早,明子就到齊老板的辦公室報道了。
“看看這個。”齊老板遞給明子一個文件夾。
“什麽呀?”明子說著打開文件夾一看,是一塊地的批文,位置非常好,正是市中心最繁華的商業街上。
“哎呀,齊叔兒大手筆啊。你原來是打算做什麽的呀?”明子好奇,齊老板拿到這麽黃金的地段兒,是怎麽打算的。
“我看你那個超市不錯,前年我跟你周姨去國外看齊雪,也逛過外國的大超市,當時沒想到要整那玩意兒,去年你開那個超市,我看著還行。想整個外國那樣兒地,一層超市,上麵再加兩層商場。你看咋樣兒?”齊老板對明子的眼光向來很認同,就諮詢明子的意見。
“好啊。您這想法太好了,這可是賺大錢的買賣。齊叔兒,你這頭腦,絕對是這個。”明子衝著齊老板豎大拇指。
“別拍馬屁了。你不是要整寫字樓嗎?那就先整寫字樓吧,超市再選地方。”齊老板不吃明子那一套。
“別呀,建寫字樓不耽誤建超市啊。叔兒,我是這麽想的。你看這樣行不行?咱地下建一層停車場,再建一層超市,地上呢,建商場。建個三層或是四層,上麵高層就是寫字樓啦。這樣兒路的商場和超市天然就有一大批白板客戶,他們下班了直接買買買。地下還能停車,多方便,對不對?”明子說的一點兒都不新鮮,後世哪個城市沒幾個這樣兒的大商場啊。
“咦?這個想法不錯。我想想,我想想。李秘書,你打電話,叫張總和王總來辦我辦公室一下。”齊老板按內線叫秘書找人。他說的張總和王總明子也認識,正是建築分公司的老總和總工程師。
兩人來到辦公室之後,齊老板把明子的想法一說,幾人就開始討論可行性。高樓現在國內大城市都有,很多了,沒什麽難的,主要是地下部分。這一討論就是一天,最後總工也沒敢保證說一點兒問題沒有,還有調計圖的問題,不能臉代一排,說要蓋樓,就蓋吧,總得有個外型吧。
之後還是決定,先考查,到大城市去先看看人家是怎麽整的,特別是地下停車場,都是怎麽修的。省城這邊兒現在跟本沒有帶地下停車場的高樓。主要是沒那個必要啊,修個地下停車場得多少錢啊?大街上一共才幾輛車?路邊兒上都停不滿。但是齊老板還是被明子說服了,同意她說的,車隻會越來越多,因為人越來越富了嘛。
那這個事兒就不是著急的事兒了,而且具體操作方麵就跟明子沒啥關係了,她還是跟以前一樣,提供完創意和想法兒,完事兒。齊老板不可能占她的便宜,答應寫字樓建好的時候,送給她一層。
寫字樓有譜兒了,可是還能影兒呢,地基都還沒有呢,速度再快也得一兩年呢。辦公室還是得找。
明子實在沒辦法了,買下了市中心新建好的一個商業樓三樓的一小半,兩千多塊錢一平,買了三百平。改裝成了辦公區,注冊好的公司就在這裏辦公了。明子隻管找地方,裝修。雇人啥的,她是不管的,隻等著紀承迴來處理。說好了,她隻負責出錢,經營上的事兒,一切以紀承為主,她不跟著瞎摻和。
安排完了這些事兒,忙碌了兩個月,好像又沒啥事兒了。
爺爺的身體開始不好,明子又開始經常省城縣城兩地跑了。爺爺其實算不上生病,隻是太老了,八十五了,耳朵不好使了,人也糊塗了,走路啥的跟以前沒法比了,就是一步一步的挪。吃飯不知道饑飽了,給多少吃多少,吃沒吃飽自己都不知道了,什麽時候問,飽沒飽。都說吃飽了,如果問還要不要吃,卻還是點頭,要。
大小便也失禁,自己不知道控製了。經常的弄髒衣褲。在城裏已經不能住了,給他洗涮啥的太不方便了。大嫂伺候爺爺十幾年了,別人跟本伺候不明白,隻能大哥大嫂又跟著迴農村了,髒的衣服直接在外麵就洗了。大嫂常常是一邊兒一邊吐。有時候大哥晚上迴去,就大哥洗,拿到屯東頭兒大坑去洗。
被褥啥的,大姐一周就給拆一遍,洗一遍。爺爺從來沒穿過髒衣服,睡過髒被褥。大嫂對爺爺,絕對是做到極致了,明子姐幾個,都佩服得不行不行的。老嫂要照顧小雪兒,小雪兒現在戴著一千多度的眼鏡,比瓶底兒都厚,都對麵看,眼睛老大了。每天還要照矯正燈啥的,事兒也不少,老嫂又請了一年的假,迴家帶小雪兒。就迴城裏住了,農村又留在大哥大嫂和明子爹還有爺爺了。
反正高官屯的房子一直就沒空著,不是大哥兩口子迴去伺候老人,就是小文哥三口人迴去陪老人住。
爺爺做了一輩子老好人,螞蟻都不舍得踩,除了吃點魚,基本就是素食,身體真的是特別好,最後的幾個月,人都糊塗了,身體也是能走能動的。頓頓飯不少吃。
一直到八月,爺爺臥床了。不吃飯了。一輩子沒扔下飯,一不吃飯,小輩們心裏就有數兒了。隻在炕上躺了六天,沒遭著一點罪,無疾而終。
爺爺去世的時候,大哥特別張揚的停靈三天,大操大辦。這時候實際上是不允許這樣兒的,大哥不管那些,一定要讓爺爺走得風風光光的。爺爺去世跟明子娘那時候不一樣,明子娘才六十歲,太年輕了。爺爺八十多歲,都是喜喪了。
爺爺喪禮那三天,高官屯方圓二裏地之內連下了三天的小雨。出了高官屯的範圍,天就是晴的。周圍的人都說,是關家子孫的孝心感動了上天,老天爺都哭了。所以,關家不火葬而是直接土葬,全興隆鎮都知道,但是沒有一個人去政府告“密”去。政府裏的人不知道嗎?都知道,不過都當自己聾了瞎了罷了。這樣的人家,誰好意思去管啊?誰敢管啊?不說大哥和小文哥現在混得多好,有多大的勢力了。就是沒有這些,誰也不敢管,架不住老百姓罵的。
爺爺喪禮裏,子孫們傷心是傷心,但都是有克製的,人到了這個年紀,還是無疾而終,人生最幸福的不過如此,一輩子沒打過針沒吃過藥,有幾個人能有這樣的福氣。堂姑姑是哭得最傷心的,明子長這麽大,堂姑姑一直就叫爺爺五大,親大爺嘛。就在喪禮上,一邊兒哭一邊兒喊爹。都說養恩大於生恩,她三歲跟著爺爺長大。老爺子帶著明子爹跟堂姑姑兩個人過活,被八爺爺各種擠兌占便宜,一直到明子娘嫁過來。過得不容易。堂姑姑每年迴家不少待,為的啥啊,隻要爺爺還在,她就還有娘家。
三年,送走了兩位老人。
這就是人到中年了吧,總要麵對這樣的事情。
小時候,爺爺帶著他們幾個孩子到山東窩棚去聽二人轉,去吃杏子,帶著他們種樹,采蘑菇,開荒地,都還在眼前呢。如今,樹已蔥蔥,人卻已不在了。
辦完了爺爺的喪事,明子又迴歸了半家庭主婦的生活。為什麽是半呢,小文哥蓋的樓交工了。他在張羅著那麽些門市都要做什麽了。實在是忙不過吧,最後隻留下了主街麵上的六個門麵,其它兩麵的都租出去了,也都好租,一麵是去學校的必經之路,一麵的胡同人流也不小。
小文哥問明子的意見,明子想了好些天,也沒發現什麽好的項目。再過上七八年,可以賣手機,再過上十三四年,可以賣電腦,賣電動車。九三年,能賣什麽呢?飯店家裏已經有了,生意也還好,沒必要搶自家的生意。那就隻能開超市了。超市還不能開大的,縣城的購買力終究是有限的,已經有二商店四商店兩個商業中心了,新建了兩個百貨大樓業績都很不好。小舒兒的老姨在新開的百貨商店租了櫃台都不嫌錢,把櫃台兌出去,又迴到四商店賣小百貨了。
隻開小超市的話,用不了那麽多房子,有一半就夠了,剩下的隻能先租出去了,沒什麽利潤的,或是小來小去的,就不值得浪費精力了。二姐跟老姐在家待著,都到超市幫忙了。這時候沒有監控,就是靠人工盯著,能盯到什麽程度算什麽程度。二姐做這個很厲害,哪個貨架上有多少貨,她都能記住,哪個人拿了什麽,她也能記得住,去結賬的時候,她看一眼就知道那人藏沒藏東西,後來都出名兒了,抓到幾迴偷東西的,小偷也老實多了。
老姐幹這個完全不行,她那心太大,太粗心了,幹不了這個,幹體力活兒行,幫著搬搬貨啥的,這個是沒有任何問題的。
作者有話要說: 明天見
第103章
小文哥新建好的小區,大姐和大姐夫給飛鴻定了一個兩室一廳八十平的小套房,作他的婚房用的。留的是三樓,也是好樓層了。之所以給他們單獨買了樓,大姐說了,還沒到不能動的時候呢,不給兒子一起住,不方便。
當然了,買的這個樓肯定是打過折的,正常七萬多的房子,小文哥給打了七折,隻合了五萬。不是說非得要大姐的這個錢,隻是親兄弟明算賬,下一代的事情了,跟他們姐弟住在一起蓋的那個樓意義是不一樣的。而且下一代多了,正家的,嶽家的,婆家的,都這麽算的話,樓也不用賣了,全都送出去了。大姐和大姐夫這些事情心裏還是有數的,不會想要占那個便宜。
飛鴻才二十,海燕也才二十一,實際上離結婚還早著呢,樓先買下來,裝修啥的也不著急。大姐跟大姐夫給他們小兩口說好了,樓給他們買了,做父母的責任盡到了。他們自己都上班掙班了,以後裝修啥的事情就不再管了,他們自己弄去,一年弄不好兩年,兩年裝不好三年,什麽時候裝好了什麽時候結婚。
其實兩個孩子還是很上進的,也很節省,知道家裏掙錢不容易,大姐腿腳不好不能幹什麽,全家就靠大姐夫一個人掙錢。因為現在住的樓都是白得的,所以實際上大姐夫在磚廠幹活,也是沒有工資的。家裏一年的收入就靠著賣地的那點兒錢。飛鴻很孝順,知道家裏攢下一個樓錢不容易,也不指望著再依靠父母。兩人就每個月發了工資買一點兒裝修的材料,一個月攢一點兒,一個月攢一點兒。
明子很認同大姐和大姐夫的這種方式,孩子大了,是得自力,不能什麽事兒都給包辦了,對孩子以後沒什麽好處。當初把市裏那些房子的事情告訴各家的時候大家都商量好了,誰也不說,這個錢,隻有姐弟幾個知道,絕不向孩子透露半分。
孩子大了,也不都是各個那麽省心。大姐家的娟兒就不省心,把從飛鴻身上省下的那此心都操到她身上了。這姑娘小時候淘氣,這也行,小孩兒嘛,雖說小姑娘淘氣到那種程度的很少見,那也沒什麽,受傷什麽的,養唄,治唄。
最讓人生氣的是不愛學習,也不是說她就浮躁了,愛美了啥的,還沒有。不花錢,不亂七作糟的,就是不學習,天天迴家就跟小區裏同年紀的一幫小姑娘玩兒,人家迴家寫作業了,她自己還玩兒。一讓寫作業就困。找各種理由不寫作業,大姐三天兩頭就被老師叫家長,都是因為課堂上不好好聽講,睡覺。
管吧,管輕了沒啥用,管重了就說不念了。姑娘大了,都十五了,還不能動手打她。家長說沒啥用吧,當姨的當舅的輪番上陣做思想工作,還是沒用。
大姐一天天的,沒招兒沒招兒的。
娟就是這樣,也沒有老姐家的關果氣人。那孩子不光是淘氣,還特別的不懂事兒,在學校總惹禍不說,迴到家也一樣,大人一管,還跟大人對著幹,越是人多的時候越上臉。老姐夫多好麵子的一個人啊,每迴人一多的時候,關果兒都給他掉鏈子,直接叫老姐夫的大名兒,作起來誰都管不住。最氣人的時候,大姐夫給小文哥拿仙人掌的刺紮他屁股嚇唬他都不好使,人家根本不怕疼。
這樣兒的孩子,那是注定了要挨揍的,經常的男女混合雙打,但是似乎一點兒效果沒有,老姐夫的腰帶都打斷了好幾條,關果卻還是那樣兒。現在,一放假,老姐就帶著關果迴老家,不讓他在城裏待著到處跑,看又看不住,跑到街上刮到碰到怎麽辦。而且親戚家有什麽事,老姐和老姐夫也從來不帶著關果出去,實在怕丟人。
大姐夫說,這樣的孩子,將來要是出息人了,就能出息得比別人都強,要是不出息人,那就是沒救兒那一夥兒的。要麽就變成紀承那樣的,要麽變成高老四那樣的。
別的孩子也都各有各的乖巧,各有各的淘氣,但都是正常範圍內的,除了二姐家的伏雨特別的省心懂事之外,其他的孩子,不會比別家的更省心,也不會比別家的更操心。都是這麽在磕磕絆絆中一年年的長大。
明子家的兩個也還好,可心兒活泛,小龍兒穩重。智商看著也差不多,明子在家裏沒事兒教教他們識字背詩什麽的,背的都還挺快的。明子隻當是自己複習英語了,還在家裏教孩子英語。從認識字母天始教起,買了一套初中的英文課本,從入門的教起。
其實怎麽教,都不如真正到國外待上幾個月學得快。懶到不行,一直宅在家的明子終於被孩子攆得不得不動了。辦了護照,又開始辦旅行簽證。自己的英語一多半都還給上輩子的英語老師了,可不敢自大的以為自己可以應付國外的生活,還特意讓齊雪兒給請了一個她的勤工儉學的同學,加上齊雪兩個人,給當向導加翻譯。
入冬之後,明子就帶著兩個孩子出國了。讀萬卷書不如行萬裏路嘛,孩子就得讓他們多走走多看看。這一點,明子跟大哥的想法挺像,大哥就經常帶著孩子出去走走看看,特別小舒兒,沒事兒還帶著孩子到省城的遊樂場來玩一玩兒,就為了讓孩子長見識。
顧向北要帶隊到南方某個軍區參加比賽,賽前要集訓一個月,比賽也得好長時間,也不在家。明子過年都沒迴國,一直在外麵待了小半年,到九四年開春了,才迴國,剛一迴來,就聽說明子爹又有事兒了。
自打爺爺沒了之後,家裏人就全進城了,老嫂的班兒也調到興隆鎮的中心校了,每天通勤做小客車上下班,車站離家也不遠,走路十分鍾,坐上半個小時就到了,正好到學校門口。也挺方便的。
明子爹也跟著進城待著了。還是每天接送孩子們上學放學。白天沒事兒的時候就出門遛彎兒,大哥家在四樓,就大哥買了冰箱,最上麵一層別的都沒放,全放的雪糕,專門給孩子留了一整層。明子爹就天天看著那雪糕,隻要見少了,他就到市場上買點兒迴來給補上,少了就給補上。
要麽就是天天買買菜啥的,孩子們都上學了,大嫂天天在家閑著也沒事兒,就天天跟大哥上磚廠,走的時候,會把錢留下,告訴明子爹需要什麽菜,他如果出門順便就買了,沒買的話,大嫂迴來再下樓去買。明子爹身體好,上下樓一點不費勁,他就不住在一樓了,跟大哥一家住一起,跟小夫兒住一屋兒。
不知道老頭兒怎麽想的,突然就不想在城裏住了,說是沒意思,天天的,跟蹲監獄似的,非要迴農村。跟大哥“談判”,要是同意他迴去呢,他就住高官屯的老房子。要是不同意他迴去呢,我就自己在屯子邊上插兩間小土房,自個兒住,他自己手裏有錢,明子娘走的時候,一輩子攢下的錢都留給他了,再加上這些年過年過節過生日子女們孝敬的,老頭兒一點不缺錢。就要迴農村種地去。
大哥能怎麽辦,沒招兒。
那就迴吧,可是也不能說迴就迴啊。家裏也得安排啊,孩子都上學呢,小舒兒馬上要上初中了,不能再轉迴農村去讀吧,小舒兒跟小夫兒兩個孩子學習都特別好,班裏前三名是穩的,迴農村去讀書,不是耽誤孩子嘛。
明子爹脾氣倔,卻是說走就要走,不等了。直接收拾收拾,人家正個兒就迴去了。說再晚迴去,來不及種園子了。
老姨在參加四姨家的小兒子婚禮的時候知道明子爹自個兒迴農村住的事兒之後,就跟大哥商量,不行再給找個老伴兒,老兩口在農村住著,種點菜啥的當鍛煉了,也累不著,挺好的,在農村待了一輩子了,在城裏住著是不習慣。得理解。
大哥一聽這話,老姨肯定不是隨便說說的,就問老姨是不是有目標了。老姨就說把三姨接過來。三姨父過逝三四年了,三姨一直自個兒過呢,五個兒子,老五還沒結婚,剩下的四個,就老大在身邊兒,老二在一千多裏地之外的大城市打工,老五投奔他二哥去了。老三在老丈人家的酒坊,老四跟老三在一個屯兒。
接過來,兩個老人有個伴兒,三姨也不至於老無所依了。明子爹也不住自個兒住在農村,子女還不放心,迴去陪著住又方便。這樣大家都方便,不是挺好嘛。
大哥考慮了幾天,覺得把三姨接過來,有好處,也有壞處,好處當然是自個兒親姨,不生份。壞處就是一但兩位老人相處不好,那就是麻煩事兒。陌生人吧,還能送走,親姨,怎麽送走?請神容易送神難。
大哥下不了決心,招集了姐弟們聚在一起商量。大姐第一個反對,說誰也不能代替明子娘的位置。
“姐,不是說誰代替嬸兒的位置,咱們得向前看,現在實際的問題擺在這兒呢。你說咋整,叔非得待在老屯,不在城裏住。我們現在的情況你也知道,兩孩子一個上開學上初中了,一個上四年級了,走不了。實際我也想叔能留在城裏,幫著接一接孩子,我們也放心,那他不幹啊,咋整?”大哥也愁得不行。
“是,咱也不能強迫叔留在城裏嘛,這也不是強迫的事兒啊,他有腿有腳的,咱能留得住嗎?不行還是我們迴去吧,讓小雪兒跟著她媽上學,反正就是小學,在哪上都一樣兒,初中以後再迴來上吧。”小文哥也挺愁,年輕人當然更願意在城裏住,什麽都方便,迴農村早都不習慣了,可是他們當兒子的,能咋辦。
“你們迴去了也是那麽迴事兒,我看咱叔那意思,也是想找個老伴兒,他就是這幾年太孤獨了,嬸兒這一走,對他打擊也不小,爺爺再一走,就剩他自個兒了,我平時看著他總低頭兒坐著,發呆。咱們當兒子的再怎麽陪著,那也不一樣兒。”二姐心思細,觀察得仔細。
“二姐的話也在理,要不咱們問問叔自個吧?看看他是啥意思?”明子覺得二姐說的很可能才是問題的關鍵,不是明子爹事兒多,他可能就是太孤獨了,才想著迴農村去種種菜園子找點兒事兒幹,還有老屯畢竟住了一輩子了,環境也熟悉,不用像城裏似的,誰誰都不認識。她在市裏也見聽過不少農村被子女接裏城的老人報怨城裏住不習慣,很多隻要身體還能行,都還是更願意迴農村去的。就像她家裏看孩子的王嬸兒,都一直在說,等可心兒和小龍兒上學了,她就要迴老家了,不在城裏待,不習慣。
三姐和老姐沒發表意見,她倆光聽著,咋的都行,沒意見。媳婦們女婿們壓根兒就沒參與這種討論。
他們怎麽討論,最後還是得看老人自己的意見。大哥迴頭兒就去問明子爹的意見。果然,明子爹並不反對再找個老伴兒,還挺高興的。至於找誰,他還真沒啥想法兒,大哥問他三姨行不行,行,找個陌生的老太太行不行?也行。那這就是太孤獨了,沒別的原因了。
老頭兒自個兒願意,子女就沒啥說的了。
三姨那頭兒還是得老姨去提,其實老姨主動提這個事兒,就是想給她三姨的後半生找個依靠,知道那幾個兒子都靠不住。她過去江彎屯兒一提,兒子們當然是千肯萬肯的,不用他們養活了,去掉了一個大包袱,好事兒啊。老太太也沒啥意見,在哪過還不是過。
就這樣兒,雙方都沒意見了,明子幾個商量了一下日子,就去接三姨。大哥大嫂二姐和明子一起去接的。
顧長官都能離開,那別人就更沒問題了。
到了小雪兒手術前兩天,顧向北開著家裏的麵包車,先迴家去,跟大部隊匯合。他們車大,能多拉幾個人,明子爹跟二姐還有二姐再加上老姐帶著他家小平都做麵包車。一點兒不擠。老姐夫坐小文哥的車裏。大哥車裏反而就剩下他們兩口人了。
到了醫院,入上院,辦完了相關的手續。第二天晚上,大家就去遊覽了著名的冰燈,別人看得挺新奇,四個孩子玩兒得可樂嗬了,明子是真沒覺得多好,跟後世的沒法兒比。她這麽多年為啥不愛出去旅遊?就是因為現在的景點兒設備設施都太落後了,雖然風景很天然,但是真的很不方便。
看完了冰燈,大家都沒走,多住了一天,等著小雪兒手完術看看情況啊。
要麽說小孩兒呢,也不知道害怕,傻樂傻樂的跟著大夫就走了。小文哥心再大吧,簽字的時候,手也是抖的,老嫂從簽字開始就抹眼淚。
兩個多小時,從手術室裏推出來,麻藥勁兒還沒過呢,小雪兒躺在病床上昏迷著,跟小死貓兒小死狗兒不差什麽,看著心裏是真不得勁兒,看著長大的孩子,就那麽在病床上躺著。
大夫說手術很成功。之後就是後續的恢複了,還要戴幾年眼鏡,以後年齡大了,視力會越來越好,之後就可以不用戴眼睛了。
順利就好。順利就好。
孩子出院還得幾天呢,用不了這麽多人陪著,就小文哥和老嫂留下了。其他人當天就返迴家裏了。醫院離家不遠,別看都跨省了,實際才三百多公裏而已。沒有高速路呢,省道五個小時也到家了。
“媽媽,小雪兒咋睡著了呢?她什麽時候能好啊?”可心兒迴到家還問明子呢,小雪兒咋一直沒醒。
“過幾天就好了。春天的時候,媽媽帶你跟哥哥去找小雪姐姐玩,好不好?”明子哄可心兒。
“好。我還有玩具要跟她分享呢。”可心兒跟小雪兒也算是一起長大的,跟小平兒,他們這幾個小的,關係都很好的。
“好啊。”
沒有找到寫字樓的事兒,明子怎麽肯甘心,琢磨了這些天,還是不想隨便找個破房子對付,就給齊老板打電話。
“齊叔兒,晚上有空嗎?我請你跟周姨吃飯呀?帶上齊超兒,他不是過幾天就要走了嗎?我給他踐行啊。”齊超是齊老板的小兒子,今年19了,過幾天就要出國留學去。他們的大女兒齊雪已經出去兩年多了。
“小明子,跟你齊叔兒耍心眼兒是不是?有事兒趕緊說事兒。當然了,飯你該請還是得請。”齊老板是什麽人啊,一聽明子說話就知道是有事兒。以前明子可不會這麽客氣要請他們全家吃飯,都是拖家帶口的到他們家去蹭飯。
“看您說的,我就不能大方一迴?”明子在這邊兒嘿嘿笑。
“那行,晚上七點迎客來,不見不散。”齊老板也不跟明子客氣。
作者有話要說: 二更
我隻想讓主角享受粗茶淡飯裏的天長地久與平平安安時的花好月圓的。
怎麽寫得要發家致富的節奏了???
第102章
“你明天來我辦公室吧。”晚上吃飯的時候,明子跟齊老板提了一下寫字樓的事情,齊老板沒多說,隻說讓明子去他辦公室。
第二天一早,明子就到齊老板的辦公室報道了。
“看看這個。”齊老板遞給明子一個文件夾。
“什麽呀?”明子說著打開文件夾一看,是一塊地的批文,位置非常好,正是市中心最繁華的商業街上。
“哎呀,齊叔兒大手筆啊。你原來是打算做什麽的呀?”明子好奇,齊老板拿到這麽黃金的地段兒,是怎麽打算的。
“我看你那個超市不錯,前年我跟你周姨去國外看齊雪,也逛過外國的大超市,當時沒想到要整那玩意兒,去年你開那個超市,我看著還行。想整個外國那樣兒地,一層超市,上麵再加兩層商場。你看咋樣兒?”齊老板對明子的眼光向來很認同,就諮詢明子的意見。
“好啊。您這想法太好了,這可是賺大錢的買賣。齊叔兒,你這頭腦,絕對是這個。”明子衝著齊老板豎大拇指。
“別拍馬屁了。你不是要整寫字樓嗎?那就先整寫字樓吧,超市再選地方。”齊老板不吃明子那一套。
“別呀,建寫字樓不耽誤建超市啊。叔兒,我是這麽想的。你看這樣行不行?咱地下建一層停車場,再建一層超市,地上呢,建商場。建個三層或是四層,上麵高層就是寫字樓啦。這樣兒路的商場和超市天然就有一大批白板客戶,他們下班了直接買買買。地下還能停車,多方便,對不對?”明子說的一點兒都不新鮮,後世哪個城市沒幾個這樣兒的大商場啊。
“咦?這個想法不錯。我想想,我想想。李秘書,你打電話,叫張總和王總來辦我辦公室一下。”齊老板按內線叫秘書找人。他說的張總和王總明子也認識,正是建築分公司的老總和總工程師。
兩人來到辦公室之後,齊老板把明子的想法一說,幾人就開始討論可行性。高樓現在國內大城市都有,很多了,沒什麽難的,主要是地下部分。這一討論就是一天,最後總工也沒敢保證說一點兒問題沒有,還有調計圖的問題,不能臉代一排,說要蓋樓,就蓋吧,總得有個外型吧。
之後還是決定,先考查,到大城市去先看看人家是怎麽整的,特別是地下停車場,都是怎麽修的。省城這邊兒現在跟本沒有帶地下停車場的高樓。主要是沒那個必要啊,修個地下停車場得多少錢啊?大街上一共才幾輛車?路邊兒上都停不滿。但是齊老板還是被明子說服了,同意她說的,車隻會越來越多,因為人越來越富了嘛。
那這個事兒就不是著急的事兒了,而且具體操作方麵就跟明子沒啥關係了,她還是跟以前一樣,提供完創意和想法兒,完事兒。齊老板不可能占她的便宜,答應寫字樓建好的時候,送給她一層。
寫字樓有譜兒了,可是還能影兒呢,地基都還沒有呢,速度再快也得一兩年呢。辦公室還是得找。
明子實在沒辦法了,買下了市中心新建好的一個商業樓三樓的一小半,兩千多塊錢一平,買了三百平。改裝成了辦公區,注冊好的公司就在這裏辦公了。明子隻管找地方,裝修。雇人啥的,她是不管的,隻等著紀承迴來處理。說好了,她隻負責出錢,經營上的事兒,一切以紀承為主,她不跟著瞎摻和。
安排完了這些事兒,忙碌了兩個月,好像又沒啥事兒了。
爺爺的身體開始不好,明子又開始經常省城縣城兩地跑了。爺爺其實算不上生病,隻是太老了,八十五了,耳朵不好使了,人也糊塗了,走路啥的跟以前沒法比了,就是一步一步的挪。吃飯不知道饑飽了,給多少吃多少,吃沒吃飽自己都不知道了,什麽時候問,飽沒飽。都說吃飽了,如果問還要不要吃,卻還是點頭,要。
大小便也失禁,自己不知道控製了。經常的弄髒衣褲。在城裏已經不能住了,給他洗涮啥的太不方便了。大嫂伺候爺爺十幾年了,別人跟本伺候不明白,隻能大哥大嫂又跟著迴農村了,髒的衣服直接在外麵就洗了。大嫂常常是一邊兒一邊吐。有時候大哥晚上迴去,就大哥洗,拿到屯東頭兒大坑去洗。
被褥啥的,大姐一周就給拆一遍,洗一遍。爺爺從來沒穿過髒衣服,睡過髒被褥。大嫂對爺爺,絕對是做到極致了,明子姐幾個,都佩服得不行不行的。老嫂要照顧小雪兒,小雪兒現在戴著一千多度的眼鏡,比瓶底兒都厚,都對麵看,眼睛老大了。每天還要照矯正燈啥的,事兒也不少,老嫂又請了一年的假,迴家帶小雪兒。就迴城裏住了,農村又留在大哥大嫂和明子爹還有爺爺了。
反正高官屯的房子一直就沒空著,不是大哥兩口子迴去伺候老人,就是小文哥三口人迴去陪老人住。
爺爺做了一輩子老好人,螞蟻都不舍得踩,除了吃點魚,基本就是素食,身體真的是特別好,最後的幾個月,人都糊塗了,身體也是能走能動的。頓頓飯不少吃。
一直到八月,爺爺臥床了。不吃飯了。一輩子沒扔下飯,一不吃飯,小輩們心裏就有數兒了。隻在炕上躺了六天,沒遭著一點罪,無疾而終。
爺爺去世的時候,大哥特別張揚的停靈三天,大操大辦。這時候實際上是不允許這樣兒的,大哥不管那些,一定要讓爺爺走得風風光光的。爺爺去世跟明子娘那時候不一樣,明子娘才六十歲,太年輕了。爺爺八十多歲,都是喜喪了。
爺爺喪禮那三天,高官屯方圓二裏地之內連下了三天的小雨。出了高官屯的範圍,天就是晴的。周圍的人都說,是關家子孫的孝心感動了上天,老天爺都哭了。所以,關家不火葬而是直接土葬,全興隆鎮都知道,但是沒有一個人去政府告“密”去。政府裏的人不知道嗎?都知道,不過都當自己聾了瞎了罷了。這樣的人家,誰好意思去管啊?誰敢管啊?不說大哥和小文哥現在混得多好,有多大的勢力了。就是沒有這些,誰也不敢管,架不住老百姓罵的。
爺爺喪禮裏,子孫們傷心是傷心,但都是有克製的,人到了這個年紀,還是無疾而終,人生最幸福的不過如此,一輩子沒打過針沒吃過藥,有幾個人能有這樣的福氣。堂姑姑是哭得最傷心的,明子長這麽大,堂姑姑一直就叫爺爺五大,親大爺嘛。就在喪禮上,一邊兒哭一邊兒喊爹。都說養恩大於生恩,她三歲跟著爺爺長大。老爺子帶著明子爹跟堂姑姑兩個人過活,被八爺爺各種擠兌占便宜,一直到明子娘嫁過來。過得不容易。堂姑姑每年迴家不少待,為的啥啊,隻要爺爺還在,她就還有娘家。
三年,送走了兩位老人。
這就是人到中年了吧,總要麵對這樣的事情。
小時候,爺爺帶著他們幾個孩子到山東窩棚去聽二人轉,去吃杏子,帶著他們種樹,采蘑菇,開荒地,都還在眼前呢。如今,樹已蔥蔥,人卻已不在了。
辦完了爺爺的喪事,明子又迴歸了半家庭主婦的生活。為什麽是半呢,小文哥蓋的樓交工了。他在張羅著那麽些門市都要做什麽了。實在是忙不過吧,最後隻留下了主街麵上的六個門麵,其它兩麵的都租出去了,也都好租,一麵是去學校的必經之路,一麵的胡同人流也不小。
小文哥問明子的意見,明子想了好些天,也沒發現什麽好的項目。再過上七八年,可以賣手機,再過上十三四年,可以賣電腦,賣電動車。九三年,能賣什麽呢?飯店家裏已經有了,生意也還好,沒必要搶自家的生意。那就隻能開超市了。超市還不能開大的,縣城的購買力終究是有限的,已經有二商店四商店兩個商業中心了,新建了兩個百貨大樓業績都很不好。小舒兒的老姨在新開的百貨商店租了櫃台都不嫌錢,把櫃台兌出去,又迴到四商店賣小百貨了。
隻開小超市的話,用不了那麽多房子,有一半就夠了,剩下的隻能先租出去了,沒什麽利潤的,或是小來小去的,就不值得浪費精力了。二姐跟老姐在家待著,都到超市幫忙了。這時候沒有監控,就是靠人工盯著,能盯到什麽程度算什麽程度。二姐做這個很厲害,哪個貨架上有多少貨,她都能記住,哪個人拿了什麽,她也能記得住,去結賬的時候,她看一眼就知道那人藏沒藏東西,後來都出名兒了,抓到幾迴偷東西的,小偷也老實多了。
老姐幹這個完全不行,她那心太大,太粗心了,幹不了這個,幹體力活兒行,幫著搬搬貨啥的,這個是沒有任何問題的。
作者有話要說: 明天見
第103章
小文哥新建好的小區,大姐和大姐夫給飛鴻定了一個兩室一廳八十平的小套房,作他的婚房用的。留的是三樓,也是好樓層了。之所以給他們單獨買了樓,大姐說了,還沒到不能動的時候呢,不給兒子一起住,不方便。
當然了,買的這個樓肯定是打過折的,正常七萬多的房子,小文哥給打了七折,隻合了五萬。不是說非得要大姐的這個錢,隻是親兄弟明算賬,下一代的事情了,跟他們姐弟住在一起蓋的那個樓意義是不一樣的。而且下一代多了,正家的,嶽家的,婆家的,都這麽算的話,樓也不用賣了,全都送出去了。大姐和大姐夫這些事情心裏還是有數的,不會想要占那個便宜。
飛鴻才二十,海燕也才二十一,實際上離結婚還早著呢,樓先買下來,裝修啥的也不著急。大姐跟大姐夫給他們小兩口說好了,樓給他們買了,做父母的責任盡到了。他們自己都上班掙班了,以後裝修啥的事情就不再管了,他們自己弄去,一年弄不好兩年,兩年裝不好三年,什麽時候裝好了什麽時候結婚。
其實兩個孩子還是很上進的,也很節省,知道家裏掙錢不容易,大姐腿腳不好不能幹什麽,全家就靠大姐夫一個人掙錢。因為現在住的樓都是白得的,所以實際上大姐夫在磚廠幹活,也是沒有工資的。家裏一年的收入就靠著賣地的那點兒錢。飛鴻很孝順,知道家裏攢下一個樓錢不容易,也不指望著再依靠父母。兩人就每個月發了工資買一點兒裝修的材料,一個月攢一點兒,一個月攢一點兒。
明子很認同大姐和大姐夫的這種方式,孩子大了,是得自力,不能什麽事兒都給包辦了,對孩子以後沒什麽好處。當初把市裏那些房子的事情告訴各家的時候大家都商量好了,誰也不說,這個錢,隻有姐弟幾個知道,絕不向孩子透露半分。
孩子大了,也不都是各個那麽省心。大姐家的娟兒就不省心,把從飛鴻身上省下的那此心都操到她身上了。這姑娘小時候淘氣,這也行,小孩兒嘛,雖說小姑娘淘氣到那種程度的很少見,那也沒什麽,受傷什麽的,養唄,治唄。
最讓人生氣的是不愛學習,也不是說她就浮躁了,愛美了啥的,還沒有。不花錢,不亂七作糟的,就是不學習,天天迴家就跟小區裏同年紀的一幫小姑娘玩兒,人家迴家寫作業了,她自己還玩兒。一讓寫作業就困。找各種理由不寫作業,大姐三天兩頭就被老師叫家長,都是因為課堂上不好好聽講,睡覺。
管吧,管輕了沒啥用,管重了就說不念了。姑娘大了,都十五了,還不能動手打她。家長說沒啥用吧,當姨的當舅的輪番上陣做思想工作,還是沒用。
大姐一天天的,沒招兒沒招兒的。
娟就是這樣,也沒有老姐家的關果氣人。那孩子不光是淘氣,還特別的不懂事兒,在學校總惹禍不說,迴到家也一樣,大人一管,還跟大人對著幹,越是人多的時候越上臉。老姐夫多好麵子的一個人啊,每迴人一多的時候,關果兒都給他掉鏈子,直接叫老姐夫的大名兒,作起來誰都管不住。最氣人的時候,大姐夫給小文哥拿仙人掌的刺紮他屁股嚇唬他都不好使,人家根本不怕疼。
這樣兒的孩子,那是注定了要挨揍的,經常的男女混合雙打,但是似乎一點兒效果沒有,老姐夫的腰帶都打斷了好幾條,關果卻還是那樣兒。現在,一放假,老姐就帶著關果迴老家,不讓他在城裏待著到處跑,看又看不住,跑到街上刮到碰到怎麽辦。而且親戚家有什麽事,老姐和老姐夫也從來不帶著關果出去,實在怕丟人。
大姐夫說,這樣的孩子,將來要是出息人了,就能出息得比別人都強,要是不出息人,那就是沒救兒那一夥兒的。要麽就變成紀承那樣的,要麽變成高老四那樣的。
別的孩子也都各有各的乖巧,各有各的淘氣,但都是正常範圍內的,除了二姐家的伏雨特別的省心懂事之外,其他的孩子,不會比別家的更省心,也不會比別家的更操心。都是這麽在磕磕絆絆中一年年的長大。
明子家的兩個也還好,可心兒活泛,小龍兒穩重。智商看著也差不多,明子在家裏沒事兒教教他們識字背詩什麽的,背的都還挺快的。明子隻當是自己複習英語了,還在家裏教孩子英語。從認識字母天始教起,買了一套初中的英文課本,從入門的教起。
其實怎麽教,都不如真正到國外待上幾個月學得快。懶到不行,一直宅在家的明子終於被孩子攆得不得不動了。辦了護照,又開始辦旅行簽證。自己的英語一多半都還給上輩子的英語老師了,可不敢自大的以為自己可以應付國外的生活,還特意讓齊雪兒給請了一個她的勤工儉學的同學,加上齊雪兩個人,給當向導加翻譯。
入冬之後,明子就帶著兩個孩子出國了。讀萬卷書不如行萬裏路嘛,孩子就得讓他們多走走多看看。這一點,明子跟大哥的想法挺像,大哥就經常帶著孩子出去走走看看,特別小舒兒,沒事兒還帶著孩子到省城的遊樂場來玩一玩兒,就為了讓孩子長見識。
顧向北要帶隊到南方某個軍區參加比賽,賽前要集訓一個月,比賽也得好長時間,也不在家。明子過年都沒迴國,一直在外麵待了小半年,到九四年開春了,才迴國,剛一迴來,就聽說明子爹又有事兒了。
自打爺爺沒了之後,家裏人就全進城了,老嫂的班兒也調到興隆鎮的中心校了,每天通勤做小客車上下班,車站離家也不遠,走路十分鍾,坐上半個小時就到了,正好到學校門口。也挺方便的。
明子爹也跟著進城待著了。還是每天接送孩子們上學放學。白天沒事兒的時候就出門遛彎兒,大哥家在四樓,就大哥買了冰箱,最上麵一層別的都沒放,全放的雪糕,專門給孩子留了一整層。明子爹就天天看著那雪糕,隻要見少了,他就到市場上買點兒迴來給補上,少了就給補上。
要麽就是天天買買菜啥的,孩子們都上學了,大嫂天天在家閑著也沒事兒,就天天跟大哥上磚廠,走的時候,會把錢留下,告訴明子爹需要什麽菜,他如果出門順便就買了,沒買的話,大嫂迴來再下樓去買。明子爹身體好,上下樓一點不費勁,他就不住在一樓了,跟大哥一家住一起,跟小夫兒住一屋兒。
不知道老頭兒怎麽想的,突然就不想在城裏住了,說是沒意思,天天的,跟蹲監獄似的,非要迴農村。跟大哥“談判”,要是同意他迴去呢,他就住高官屯的老房子。要是不同意他迴去呢,我就自己在屯子邊上插兩間小土房,自個兒住,他自己手裏有錢,明子娘走的時候,一輩子攢下的錢都留給他了,再加上這些年過年過節過生日子女們孝敬的,老頭兒一點不缺錢。就要迴農村種地去。
大哥能怎麽辦,沒招兒。
那就迴吧,可是也不能說迴就迴啊。家裏也得安排啊,孩子都上學呢,小舒兒馬上要上初中了,不能再轉迴農村去讀吧,小舒兒跟小夫兒兩個孩子學習都特別好,班裏前三名是穩的,迴農村去讀書,不是耽誤孩子嘛。
明子爹脾氣倔,卻是說走就要走,不等了。直接收拾收拾,人家正個兒就迴去了。說再晚迴去,來不及種園子了。
老姨在參加四姨家的小兒子婚禮的時候知道明子爹自個兒迴農村住的事兒之後,就跟大哥商量,不行再給找個老伴兒,老兩口在農村住著,種點菜啥的當鍛煉了,也累不著,挺好的,在農村待了一輩子了,在城裏住著是不習慣。得理解。
大哥一聽這話,老姨肯定不是隨便說說的,就問老姨是不是有目標了。老姨就說把三姨接過來。三姨父過逝三四年了,三姨一直自個兒過呢,五個兒子,老五還沒結婚,剩下的四個,就老大在身邊兒,老二在一千多裏地之外的大城市打工,老五投奔他二哥去了。老三在老丈人家的酒坊,老四跟老三在一個屯兒。
接過來,兩個老人有個伴兒,三姨也不至於老無所依了。明子爹也不住自個兒住在農村,子女還不放心,迴去陪著住又方便。這樣大家都方便,不是挺好嘛。
大哥考慮了幾天,覺得把三姨接過來,有好處,也有壞處,好處當然是自個兒親姨,不生份。壞處就是一但兩位老人相處不好,那就是麻煩事兒。陌生人吧,還能送走,親姨,怎麽送走?請神容易送神難。
大哥下不了決心,招集了姐弟們聚在一起商量。大姐第一個反對,說誰也不能代替明子娘的位置。
“姐,不是說誰代替嬸兒的位置,咱們得向前看,現在實際的問題擺在這兒呢。你說咋整,叔非得待在老屯,不在城裏住。我們現在的情況你也知道,兩孩子一個上開學上初中了,一個上四年級了,走不了。實際我也想叔能留在城裏,幫著接一接孩子,我們也放心,那他不幹啊,咋整?”大哥也愁得不行。
“是,咱也不能強迫叔留在城裏嘛,這也不是強迫的事兒啊,他有腿有腳的,咱能留得住嗎?不行還是我們迴去吧,讓小雪兒跟著她媽上學,反正就是小學,在哪上都一樣兒,初中以後再迴來上吧。”小文哥也挺愁,年輕人當然更願意在城裏住,什麽都方便,迴農村早都不習慣了,可是他們當兒子的,能咋辦。
“你們迴去了也是那麽迴事兒,我看咱叔那意思,也是想找個老伴兒,他就是這幾年太孤獨了,嬸兒這一走,對他打擊也不小,爺爺再一走,就剩他自個兒了,我平時看著他總低頭兒坐著,發呆。咱們當兒子的再怎麽陪著,那也不一樣兒。”二姐心思細,觀察得仔細。
“二姐的話也在理,要不咱們問問叔自個吧?看看他是啥意思?”明子覺得二姐說的很可能才是問題的關鍵,不是明子爹事兒多,他可能就是太孤獨了,才想著迴農村去種種菜園子找點兒事兒幹,還有老屯畢竟住了一輩子了,環境也熟悉,不用像城裏似的,誰誰都不認識。她在市裏也見聽過不少農村被子女接裏城的老人報怨城裏住不習慣,很多隻要身體還能行,都還是更願意迴農村去的。就像她家裏看孩子的王嬸兒,都一直在說,等可心兒和小龍兒上學了,她就要迴老家了,不在城裏待,不習慣。
三姐和老姐沒發表意見,她倆光聽著,咋的都行,沒意見。媳婦們女婿們壓根兒就沒參與這種討論。
他們怎麽討論,最後還是得看老人自己的意見。大哥迴頭兒就去問明子爹的意見。果然,明子爹並不反對再找個老伴兒,還挺高興的。至於找誰,他還真沒啥想法兒,大哥問他三姨行不行,行,找個陌生的老太太行不行?也行。那這就是太孤獨了,沒別的原因了。
老頭兒自個兒願意,子女就沒啥說的了。
三姨那頭兒還是得老姨去提,其實老姨主動提這個事兒,就是想給她三姨的後半生找個依靠,知道那幾個兒子都靠不住。她過去江彎屯兒一提,兒子們當然是千肯萬肯的,不用他們養活了,去掉了一個大包袱,好事兒啊。老太太也沒啥意見,在哪過還不是過。
就這樣兒,雙方都沒意見了,明子幾個商量了一下日子,就去接三姨。大哥大嫂二姐和明子一起去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