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來譚氏看呦呦對書本格外有興趣,就找出了一套圖畫書給她看,其實就是一些類似於漫畫之類的小兒啟蒙圖畫書。據說,是譚氏小時候譚耀宗畫出來給她啟蒙的。
譚氏找出這套圖畫書來的時候,表情是悲傷和懷念的。呦呦知道她肯定是又想起了譚耀宗夫婦,立刻打個岔岔開了。這套圖畫書並不厚,每頁上都有一個故事,還有一副對應的圖畫,故事多數是司馬光砸缸、孔融讓梨、黃香溫席這些兒童啟蒙故事。
呦呦抱著圖畫書看了兩頁,就聽見前頭大門有了動靜,立刻放下書從榻上滑下來,邁著小短腿跑到屋門口去,對著已經走進來的譚麗娘招手:“娘!”
譚麗娘一手抱著三歲的懷瑾,一手撐著傘從外頭進來,看到呦呦對她招手,就露出一個微笑來。可是不知道為什麽,呦呦就覺得,譚麗娘的笑容笑得十分勉強。
此時聽到聲音的陶陶和懷宇也走了出來,姐弟兩個撐著傘走進雨裏,一個打傘一個從譚麗娘的手中接過弟弟,相攜著走進屋裏來。
一進屋,陶陶就把懷瑾放到炕上,脫了鞋讓他去炕裏自己去玩,迴頭看去,懷宇已經從茶壺裏倒了水遞給他的母親。
譚麗娘也是真的渴了,接過水杯就一口氣喝了下去,等放下水杯就對上陶陶擔憂的目光。譚麗娘對她安撫地笑笑,可是那小熱鬧個怎麽看都覺得心酸。
“娘,縣城放榜沒有?爹考中進士了吧?”懷宇帶著期盼的表情,迫不及待地問出了他所關心的事情,並沒有看到大姐陶陶在一個勁兒地衝他使眼色。
譚麗娘麵色複雜地看向自己的兒子,到底是男孩子,又是夫君親自教導培養了幾年的,與他父親的關係格外親近一些。
呦呦在一旁看了一會兒,感覺到大概是發生了什麽事,而且是不好的事,不然就算前幾年喪事中,譚氏也隻是悲哀而不是現在這種猶豫和不安。呦呦看了一眼爬過來在自己身邊玩布老虎的弟弟,悄悄捅了一下他的腰窩。
懷瑾被捅了一下就抬起頭看她,以為姐姐也想玩布老虎就往前遞了一下。呦呦看著懷瑾水汪汪的大眼睛,在心底說了一句“弟弟對不起了姐姐也不是故意的”,然後在他大腿內側最細嫩處掐了一下。
“哇——!”懷瑾大聲哭了起了,引起了另外三個人的注意,也打破剛才大眼瞪小眼的局麵。
陶陶立刻走過來抱起懷瑾,看到小懷瑾指著呦呦一邊哭一邊說著“掐”“掐”的,陶陶看了呦呦一眼,呦呦假裝什麽都不懂地樣子指著小懷瑾:“大姐,弟弟為什麽哭?餓了嗎?”
陶陶雖然對於小弟弟突然哭起來表示懷疑,但是一時也摸不準到底是不是呦呦幹的壞事,隻好拿著不老虎逗他,好在小孩子忘性大,很快被轉移了注意力,就不哭了。
被懷瑾這一哭,剛才的談話就這麽被岔了過去,譚氏鬆了一口氣,在椅子上呆坐了一會兒,站起身去了廚房。
☆、第三章
第三章
陶陶哄好了懷瑾就放他一個人在炕上玩,自己繼續做起了針線活,懷宇去了對麵房裏繼續溫書。呦呦坐在炕上眼睛盯著地麵,若有所思。
家家房頂冒出炊煙的時候,雨已經停了,夕陽餘暉從厚厚的雲層後麵鑽出來,照進房間裏,在牆上塗下一片不甚明亮的金黃。
喲喲站在院子當間,手上拉著小不點懷瑾。說懷瑾小不點,其實她也沒有好哪裏去,一個是三歲的小豆丁,一個是五歲的小豆芽。
呦呦拉著懷瑾在院子裏幹嘛呢?小豆芽在教小豆丁背詩: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
原諒花呦呦吧,她一個學外語的,自打高考過後各種古詩詞就已經還給了語文老師了,看到雨立刻想起來的詩詞總共沒有幾句,想背一句“天街小雨潤如酥”吧,又怕太高級暴露了自己穿越的身份,況且,其實她也不記得下一句是什麽了。
呦呦剛背出下一句“借問酒家何處有”,就被從屋裏出來的懷宇打斷了。
“這首詩太悲傷了,懷瑾來,哥哥教你另外一首。”懷宇走過來拉住小懷瑾的另外一隻手開始教他背詩,“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
小豆丁懷瑾跟著哥哥背,“好雨茲絲節,當村萊發僧。”小豆丁才三歲,話還說不清楚,兩句詩十個字,走音了一半。
呦呦被他逗得叉著腰仰天哈哈大笑,懷宇也是哭笑不得,彎下腰捏了捏懷瑾的鼻子,又瞪了呦呦一眼,呦呦才不怕他,立刻反瞪迴去。小懷瑾什麽都不懂,站在倆人中間咯咯地笑。
就在兩人大眼瞪小眼的時候,陶陶站在門口叫人了,“你們兩個別看了,帶著懷瑾淨手吃飯了。
譚家的晚飯很簡單,不,應該說是簡陋:一人一碗粟米粥,稀得可以照出人的影子,譚氏、陶陶和懷宇一人一個嬰兒拳頭大小的四合麵窩窩頭,呦呦和懷瑾人小,倆人分一個,然後一碟子醬菜。沒了。
呦呦其實理解譚氏的這種節儉樸素的作風,畢竟家裏現在沒有收入,陳士梅的廩米雖然不少,可是譚氏從來沒有經手過,據說她也曾去府衙裏問過,府衙裏的人說陳舉人的廩米三年前走的時候一次性都領完了,還拿出了字據給她看。譚氏認字,自然一眼就看出的確是自家夫君的字跡。
無法開源,那隻能節流。家裏現在除了女人就是孩子,唯一的花銷就是懷宇讀書的束脩。現在先生免了他的束脩,書本紙幣這些家裏有父親和夫君用剩下的,已經不會怎麽花錢了,那麽就隻能在吃喝上節省。
可是理解歸理解,時間久了誰都受不了啊,家裏已經連著至少一個月沒見過葷腥了,尤其四個孩子,還在長身體的時候,總這麽下去,真的要營養不良了。想想前世自己五歲時可愛的嬰兒肥團子臉,再對比現在,雖然不是麵黃肌瘦也差不多了。
佳瑤喝光碗裏的米湯及數的過來的米粒,把空碗遞到陶陶麵前,“姐,倒碗水。”
陶陶和懷宇已經吃完了,譚氏自己的那份也吃完了,正抱著懷瑾一點點喂他吃,隻有呦呦,半個窩窩頭還有一半沒吃完。
呦呦有時候慶幸自己穿來的時候家裏還沒這麽困難,還能讓她隔三差五吃上一次雞蛋,不然以窩窩頭粟米粥這種搭配組合,她吃一天都咽不下去。不是呦呦矯情,她前世也吃過窩窩頭,不過兩種窩窩頭真的沒有可比性啊,一個是粗糧細作裏麵加了無數的調味品,另一個粗米麵粗的已經不能再粗了。每次呦呦都是靠著水的助力,生噎硬咽下去的。
晚飯吃完,太陽已經下山了,屋子裏的光線暗下來卻又不到點燈的時候,譚氏就坐在炕上,懷裏抱著小懷瑾,呦呦和陶陶坐在兩側,懷宇坐在腳下,一家五口開始了每日的飯後消遣:講故事。
譚氏小時候是被譚耀宗捧在手心裏的,雖然不是當男子一樣培養,也是教導過詩經楚辭的。隻是後來譚氏成了親,陳士梅不喜她過於展露文采,才漸漸放下來。但是有些東西,存與記憶中,也是刻於心血裏的。
這一天,譚氏講得是秦末農民起義領袖陳勝的故事。陳勝小時家裏貧困給人當雇工,有一次在田壟上休息,他跟同伴說了一句話。講到這裏的時候,譚氏問懷宇,“知道陳勝說了什麽話嗎?”
懷宇點頭,他以前聽父親講過陳勝吳廣的故事,陳勝說過最出名的一句話就是“燕雀安知鴻鵠之誌哉”。
譚氏點頭,“‘燕雀安知鴻鵠之誌哉’這句話的確是陳勝說過的,但是我們今天講的不是這句話,而是另外一句,‘苟富貴、毋相忘’。”
呦呦聽到“苟富貴毋相忘”這六個字,就轉頭看向譚氏,借著窗外的餘光,呦呦發現譚氏眼睛看向前方,似乎並沒有焦點,看不清臉上的表情。
“陳勝後來舉兵起義,當了張楚王富貴了起來,原來的那些一起做工的同伴們就來找他,陳勝雖然不高興,但是依然讓他們進了宮,這些同伴們見此就越發不拘禮節起來,說了很多陳勝以前的小笑話,陳勝聽了就不高興了。恰在此時呢,有些想要討好陳勝的人就說:這些人愚蠢無知胡言亂語長久之下會損害您的權威,不如殺掉他們。”
“後來呢?”懷宇好奇地發問,“真的殺掉了嗎?”
陶陶也很好奇,瞪大眼睛看向譚氏,期待她繼續講下去。隻有呦呦,她知道陳勝真的殺了這些人,不止如此,她還知道譚氏將這個故事的真正目的——貧賤之交不可忘,糟糠之妻不可棄。
呦呦想,她擔心的事情大概真的成真了。
後麵的故事呦呦就沒有聽了。她在想,如果陳士梅真的當了陳世美,他們這一家大小五個人要怎麽辦?學秦香蓮進京告禦狀?還是讓位於公主譚麗娘自貶為妾?
告禦狀的話,若是君主聖明並且遇到一個似包拯般的青天人物還好,若不然恐怕一家大小五個人都要命喪他鄉。若譚氏降為了妾,她們兄弟姐妹幾個要怎麽辦?花呦呦雖然不是地道的古人,但是古裝劇和小說還是沒少看的,知道妻妾之間的區別也知道妻妾的兒女之間的區別。
不說別人,單說懷宇。嫡長子和庶長子的差距可是天差地別。分家產、考功名,甚至連娶妻都不能自己做主,全要被人操控壓迫著。更別說在古代幾乎沒有人權的女子。
然而,無論呦呦此時如何擔憂,她一時都無法想出對策來,甚至不能說出來也不能表現出來。
隨著夜幕的降臨,譚氏的故事講完,也到了休息的時間。到底是還年幼,時間不過是戌時正,北京時間八點鍾左右,呦呦就已經打了好幾個嗬欠了,而更小的懷瑾已經在譚氏的懷裏睡著了。
陶陶從櫃子裏拿出被臥鋪好,母子五人就此歇息。五人的睡眠順序,從門口向裏依次是懷宇、懷瑾、譚氏、呦呦、陶陶。
雖然《禮記·內則》中有言:七年,男女不同席,不共食。然而陳懷宇才剛滿八歲不久,且都是一家子,因此並沒有那麽多講究。
到底是年紀幼小,身體精力不濟,呦呦雖然極力想要多思考一會兒,卻抵抗不住睡意的來襲,很快就在譚氏的護翼下睡熟了。
隻是花呦呦萬萬沒有想到,事情會來得如此如此措手不及,別說對策,連單策都沒想到。
那是譚氏從縣裏迴來後的第三天。三天前的那場雨帶來的寒氣,早就被南風吹走,同時帶來的還有暖融融的春意。脫了厚棉襖,換上夾襖,整個人都靈活鬆快多了。譚氏今日要去三條街外的繡活鋪子送繡活,陶陶留在家裏繼續做繡活,懷宇休沐在家溫書,呦呦則帶著懷瑾在大門口玩跳格子。
這是她最近新想出來的遊戲。主要是懷瑾和她都太瘦弱了,在這種一場風寒就會要人命的古代,還是鍛煉好身體為妙。她就想了些她小時候玩的遊戲,最終選定了跳格子這種沒什麽技術含量又很有效果的遊戲。
“對,對,兩條腿一起跳,抬起來跳。”呦呦指揮著三歲小豆丁懷瑾從一個格子跳到另外一個格子裏。
小懷瑾也挺聽話,一開始還不會並著雙腿跳,都是先抬了左腿再抬了右腿,像走路那樣跳,後來在呦呦的教導下,很快就學會了。
呦呦自得,我果然很聰明。
就在她洋洋得意時,一個陰影籠罩了她。呦呦抬起頭,發現麵前站了一個四五十歲的老者,穿著富貴麵白無須,身後還跟著連個從人。
呦呦睜大眼睛仔細看了一會兒,心裏“哦”了一聲,原來這就是古代的太監啊。如此想著視線忍不住落在他臍下三寸的地方,想到以前大學臥談會時對於太監到底是切蛋蛋還是切唧唧的討論。
來人正是當朝公主府總管大太監陳公公,他奉公主之命,特地從京城趕到這個千裏遠的小縣城,隻為了送一紙休書。他雖然也覺得公主此舉不妥,如果真的看中那陳士梅欲招他為駙馬,讓那譚氏自請為妾就好,何必把事做絕,然而公主心意已決,他終歸不過是一個奴婢而已。
“小娃,你家大人在家嗎?”陳公公麵帶笑容,彎下腰來同呦呦講話。
☆、第四章
第四章
“小娃,你家大人在家嗎?”陳公公麵帶笑容,彎下腰來同呦呦講話。
呦呦看了一會兒,覺得這人的笑容應該還算真誠,不過再真誠有什麽用呢,還不是拆散她們家的兇手。此時懷瑾也發覺了又陌生人,躲在呦呦的身後偷偷探頭往前看。
“哥!哥!”呦呦用手臂護住自己的弟弟,大聲朝院裏喊了幾聲,不過片息,就有蹬蹬蹬地腳步傳來。
“怎麽了,妹妹?”懷宇一出大門,就看到三個不認識的人站在門口,呦呦一個人護著弟弟和他們對峙,他立刻大步上前,將呦呦和懷宇護在身後。
懷宇不知對方何人,但是來者是客,而且對方又是一老者,他雙手相交握拳對老人行了一禮,“小子陳懷宇,見過老先生,不知老先生如何稱唿,遠道而來有何貴幹?”
陳公公看看頗有禮儀的懷宇,再看看他身後警惕的小姑娘和被她護在身後的有些害怕緊張的小奶娃,完全確定,這裏就是陳士梅的家。
陳公公沒有迴答懷宇的話,反而又問了一遍,“小娃娃,你家大人在家嗎?”
懷宇剛想說“母親不在家請先生屋裏坐”,就被呦呦在身後拽了一下胳膊攔住了。
“哥哥,這位爺爺剛剛說,爹爹在進京趕考的路上病逝了!”
什麽叫語不驚人死不休?這就是!
這句話一出口,除了還啥也不懂的小豆丁懷瑾,其餘的人都驚呆了!這“其餘的人”可不止懷宇、陳公公和陳公公帶來的兩個隨同,還有被她剛剛那兩聲大喊吸引出來的附近鄰居們!
接下來,四周就響起了嗡嗡的議論聲:“啥?陳舉人病死了?”“哎呦,那留下這一家孤兒寡母的,可怎麽辦啊?”“譚娘子好像不在家?我剛看她往前街去了?”“要說這一家也夠可憐的,這才幾年啊,人都沒了。”……
人們正在七嘴八舌地議論時,不知道誰眼尖,一眼看到了從街角走過來的譚娘子,喊了一聲“譚娘子迴來了”,立刻地,所有人都看過去。
呦呦和懷宇雖然個子小,也都踮著腳朝街角看過去。
譚麗娘送了繡品結了賬從繡坊出來,抬頭看了看日頭,想著快到中午了孩子們一定餓了,就快步往家走。走到自己自家所在的街上,在拐過街角就看到一群人圍在自家大門前,還隱約聽到不小的議論聲。
譚麗娘走近,對著眾鄰居點頭微笑,一轉頭,就看到了站在懷宇和呦呦麵前的陳公公和他的隨從,譚麗娘的臉色立刻變得很差。
呦呦在一旁看著,一麵感歎譚麗娘不會隱藏情緒一麵猜測她是不是已經知道了什麽。
譚麗娘轉頭看向陳公公,陳公公也在看她,甚至有些發愣。直到陳公公的隨從拽了拽他的袖子,他才醒神,對著譚麗娘微微頷首,心裏卻起了驚濤駭浪:像,實在太像了,太像皇太後年輕時了。
懷宇看到譚麗娘迴來,就湊到她的身邊叫了一聲“娘”,譚麗娘摸了摸他的頭,又拉過呦呦和懷瑾,挨個摸了摸,然後轉頭對陳公公說:“老人家有事情請進院子來談吧。”
陳公公在譚麗娘的邀請下,進了譚家的院子。一邊往正屋走,陳公公一邊暗中打量:四四方方的一進院子,地麵鋪著青石板一直通到正方門口,東西兩側各兩間廂房,正對大門是坐北朝南的正方三間。院落幹淨整齊,在正房的窗台根下擺放著的幾株花草,將院子更添些生機。
譚麗娘引著陳公公等人進了裏屋,原本在炕上做繡活的陶陶不妨家裏突然來了客人,吃驚了一會兒就急忙下炕來燒水沏茶。
陳公公在兩張圈椅中的下首坐了,掃視了一圈屋內,整潔幹淨擺設簡單,倒是桌上的這套天青色茶具很是不錯。於是陳公公在心中暗暗點頭,也難怪公主非要他親自來看看。
譚麗娘斟了一杯茶放到陳公公一側,“茶葉不好,還請您多擔待。”
陳公公微微欠身,表示感謝,然後看了看坐在炕沿的四個孩子又看了一眼譚麗娘,似乎在暗示她讓孩子們離開,不過譚麗娘並沒有看到,或者看到也裝作沒有看到。
“老朽姓陳,從燕京來,是公主的內務大總管,旁人都叫我一聲陳公公。”陳公公開口自我介紹。
譚麗娘坐在椅子上沒有動也沒有出聲,四個孩子除了懷瑾什麽也不懂看熱鬧外,另外三個都明顯地感覺到了氣氛的不同。與懷宇和陶陶不一樣,呦呦猜測到的更多。
陳公公說完上麵一番話,不見譚麗娘有什麽動靜,心中奇怪了一陣就釋然了,這位娘子怕是已經聽說了。
譚麗娘的確已經聽說了,在她去縣城打聽春闈結果的時候,就聽到有人說公主新招了駙馬,是當朝探花郎,姓陳,就是咱們縣城的人。那時候,譚麗娘雖然不敢確定,心中卻有了猜測。
後來她懷抱著疑惑的心情去縣衙找做了縣太爺的表姑父,表姑父沒有見她,卻讓表姑母告訴她:無論如何,要保住孩子的嫡子地位。譚麗娘至此,已完全確定,那人真的拋妻棄子做了公主的東床快婿。
陳公公等了一會兒不見譚麗娘說話,剛想再開口,就聽到譚麗娘出聲了。
譚氏找出這套圖畫書來的時候,表情是悲傷和懷念的。呦呦知道她肯定是又想起了譚耀宗夫婦,立刻打個岔岔開了。這套圖畫書並不厚,每頁上都有一個故事,還有一副對應的圖畫,故事多數是司馬光砸缸、孔融讓梨、黃香溫席這些兒童啟蒙故事。
呦呦抱著圖畫書看了兩頁,就聽見前頭大門有了動靜,立刻放下書從榻上滑下來,邁著小短腿跑到屋門口去,對著已經走進來的譚麗娘招手:“娘!”
譚麗娘一手抱著三歲的懷瑾,一手撐著傘從外頭進來,看到呦呦對她招手,就露出一個微笑來。可是不知道為什麽,呦呦就覺得,譚麗娘的笑容笑得十分勉強。
此時聽到聲音的陶陶和懷宇也走了出來,姐弟兩個撐著傘走進雨裏,一個打傘一個從譚麗娘的手中接過弟弟,相攜著走進屋裏來。
一進屋,陶陶就把懷瑾放到炕上,脫了鞋讓他去炕裏自己去玩,迴頭看去,懷宇已經從茶壺裏倒了水遞給他的母親。
譚麗娘也是真的渴了,接過水杯就一口氣喝了下去,等放下水杯就對上陶陶擔憂的目光。譚麗娘對她安撫地笑笑,可是那小熱鬧個怎麽看都覺得心酸。
“娘,縣城放榜沒有?爹考中進士了吧?”懷宇帶著期盼的表情,迫不及待地問出了他所關心的事情,並沒有看到大姐陶陶在一個勁兒地衝他使眼色。
譚麗娘麵色複雜地看向自己的兒子,到底是男孩子,又是夫君親自教導培養了幾年的,與他父親的關係格外親近一些。
呦呦在一旁看了一會兒,感覺到大概是發生了什麽事,而且是不好的事,不然就算前幾年喪事中,譚氏也隻是悲哀而不是現在這種猶豫和不安。呦呦看了一眼爬過來在自己身邊玩布老虎的弟弟,悄悄捅了一下他的腰窩。
懷瑾被捅了一下就抬起頭看她,以為姐姐也想玩布老虎就往前遞了一下。呦呦看著懷瑾水汪汪的大眼睛,在心底說了一句“弟弟對不起了姐姐也不是故意的”,然後在他大腿內側最細嫩處掐了一下。
“哇——!”懷瑾大聲哭了起了,引起了另外三個人的注意,也打破剛才大眼瞪小眼的局麵。
陶陶立刻走過來抱起懷瑾,看到小懷瑾指著呦呦一邊哭一邊說著“掐”“掐”的,陶陶看了呦呦一眼,呦呦假裝什麽都不懂地樣子指著小懷瑾:“大姐,弟弟為什麽哭?餓了嗎?”
陶陶雖然對於小弟弟突然哭起來表示懷疑,但是一時也摸不準到底是不是呦呦幹的壞事,隻好拿著不老虎逗他,好在小孩子忘性大,很快被轉移了注意力,就不哭了。
被懷瑾這一哭,剛才的談話就這麽被岔了過去,譚氏鬆了一口氣,在椅子上呆坐了一會兒,站起身去了廚房。
☆、第三章
第三章
陶陶哄好了懷瑾就放他一個人在炕上玩,自己繼續做起了針線活,懷宇去了對麵房裏繼續溫書。呦呦坐在炕上眼睛盯著地麵,若有所思。
家家房頂冒出炊煙的時候,雨已經停了,夕陽餘暉從厚厚的雲層後麵鑽出來,照進房間裏,在牆上塗下一片不甚明亮的金黃。
喲喲站在院子當間,手上拉著小不點懷瑾。說懷瑾小不點,其實她也沒有好哪裏去,一個是三歲的小豆丁,一個是五歲的小豆芽。
呦呦拉著懷瑾在院子裏幹嘛呢?小豆芽在教小豆丁背詩: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
原諒花呦呦吧,她一個學外語的,自打高考過後各種古詩詞就已經還給了語文老師了,看到雨立刻想起來的詩詞總共沒有幾句,想背一句“天街小雨潤如酥”吧,又怕太高級暴露了自己穿越的身份,況且,其實她也不記得下一句是什麽了。
呦呦剛背出下一句“借問酒家何處有”,就被從屋裏出來的懷宇打斷了。
“這首詩太悲傷了,懷瑾來,哥哥教你另外一首。”懷宇走過來拉住小懷瑾的另外一隻手開始教他背詩,“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
小豆丁懷瑾跟著哥哥背,“好雨茲絲節,當村萊發僧。”小豆丁才三歲,話還說不清楚,兩句詩十個字,走音了一半。
呦呦被他逗得叉著腰仰天哈哈大笑,懷宇也是哭笑不得,彎下腰捏了捏懷瑾的鼻子,又瞪了呦呦一眼,呦呦才不怕他,立刻反瞪迴去。小懷瑾什麽都不懂,站在倆人中間咯咯地笑。
就在兩人大眼瞪小眼的時候,陶陶站在門口叫人了,“你們兩個別看了,帶著懷瑾淨手吃飯了。
譚家的晚飯很簡單,不,應該說是簡陋:一人一碗粟米粥,稀得可以照出人的影子,譚氏、陶陶和懷宇一人一個嬰兒拳頭大小的四合麵窩窩頭,呦呦和懷瑾人小,倆人分一個,然後一碟子醬菜。沒了。
呦呦其實理解譚氏的這種節儉樸素的作風,畢竟家裏現在沒有收入,陳士梅的廩米雖然不少,可是譚氏從來沒有經手過,據說她也曾去府衙裏問過,府衙裏的人說陳舉人的廩米三年前走的時候一次性都領完了,還拿出了字據給她看。譚氏認字,自然一眼就看出的確是自家夫君的字跡。
無法開源,那隻能節流。家裏現在除了女人就是孩子,唯一的花銷就是懷宇讀書的束脩。現在先生免了他的束脩,書本紙幣這些家裏有父親和夫君用剩下的,已經不會怎麽花錢了,那麽就隻能在吃喝上節省。
可是理解歸理解,時間久了誰都受不了啊,家裏已經連著至少一個月沒見過葷腥了,尤其四個孩子,還在長身體的時候,總這麽下去,真的要營養不良了。想想前世自己五歲時可愛的嬰兒肥團子臉,再對比現在,雖然不是麵黃肌瘦也差不多了。
佳瑤喝光碗裏的米湯及數的過來的米粒,把空碗遞到陶陶麵前,“姐,倒碗水。”
陶陶和懷宇已經吃完了,譚氏自己的那份也吃完了,正抱著懷瑾一點點喂他吃,隻有呦呦,半個窩窩頭還有一半沒吃完。
呦呦有時候慶幸自己穿來的時候家裏還沒這麽困難,還能讓她隔三差五吃上一次雞蛋,不然以窩窩頭粟米粥這種搭配組合,她吃一天都咽不下去。不是呦呦矯情,她前世也吃過窩窩頭,不過兩種窩窩頭真的沒有可比性啊,一個是粗糧細作裏麵加了無數的調味品,另一個粗米麵粗的已經不能再粗了。每次呦呦都是靠著水的助力,生噎硬咽下去的。
晚飯吃完,太陽已經下山了,屋子裏的光線暗下來卻又不到點燈的時候,譚氏就坐在炕上,懷裏抱著小懷瑾,呦呦和陶陶坐在兩側,懷宇坐在腳下,一家五口開始了每日的飯後消遣:講故事。
譚氏小時候是被譚耀宗捧在手心裏的,雖然不是當男子一樣培養,也是教導過詩經楚辭的。隻是後來譚氏成了親,陳士梅不喜她過於展露文采,才漸漸放下來。但是有些東西,存與記憶中,也是刻於心血裏的。
這一天,譚氏講得是秦末農民起義領袖陳勝的故事。陳勝小時家裏貧困給人當雇工,有一次在田壟上休息,他跟同伴說了一句話。講到這裏的時候,譚氏問懷宇,“知道陳勝說了什麽話嗎?”
懷宇點頭,他以前聽父親講過陳勝吳廣的故事,陳勝說過最出名的一句話就是“燕雀安知鴻鵠之誌哉”。
譚氏點頭,“‘燕雀安知鴻鵠之誌哉’這句話的確是陳勝說過的,但是我們今天講的不是這句話,而是另外一句,‘苟富貴、毋相忘’。”
呦呦聽到“苟富貴毋相忘”這六個字,就轉頭看向譚氏,借著窗外的餘光,呦呦發現譚氏眼睛看向前方,似乎並沒有焦點,看不清臉上的表情。
“陳勝後來舉兵起義,當了張楚王富貴了起來,原來的那些一起做工的同伴們就來找他,陳勝雖然不高興,但是依然讓他們進了宮,這些同伴們見此就越發不拘禮節起來,說了很多陳勝以前的小笑話,陳勝聽了就不高興了。恰在此時呢,有些想要討好陳勝的人就說:這些人愚蠢無知胡言亂語長久之下會損害您的權威,不如殺掉他們。”
“後來呢?”懷宇好奇地發問,“真的殺掉了嗎?”
陶陶也很好奇,瞪大眼睛看向譚氏,期待她繼續講下去。隻有呦呦,她知道陳勝真的殺了這些人,不止如此,她還知道譚氏將這個故事的真正目的——貧賤之交不可忘,糟糠之妻不可棄。
呦呦想,她擔心的事情大概真的成真了。
後麵的故事呦呦就沒有聽了。她在想,如果陳士梅真的當了陳世美,他們這一家大小五個人要怎麽辦?學秦香蓮進京告禦狀?還是讓位於公主譚麗娘自貶為妾?
告禦狀的話,若是君主聖明並且遇到一個似包拯般的青天人物還好,若不然恐怕一家大小五個人都要命喪他鄉。若譚氏降為了妾,她們兄弟姐妹幾個要怎麽辦?花呦呦雖然不是地道的古人,但是古裝劇和小說還是沒少看的,知道妻妾之間的區別也知道妻妾的兒女之間的區別。
不說別人,單說懷宇。嫡長子和庶長子的差距可是天差地別。分家產、考功名,甚至連娶妻都不能自己做主,全要被人操控壓迫著。更別說在古代幾乎沒有人權的女子。
然而,無論呦呦此時如何擔憂,她一時都無法想出對策來,甚至不能說出來也不能表現出來。
隨著夜幕的降臨,譚氏的故事講完,也到了休息的時間。到底是還年幼,時間不過是戌時正,北京時間八點鍾左右,呦呦就已經打了好幾個嗬欠了,而更小的懷瑾已經在譚氏的懷裏睡著了。
陶陶從櫃子裏拿出被臥鋪好,母子五人就此歇息。五人的睡眠順序,從門口向裏依次是懷宇、懷瑾、譚氏、呦呦、陶陶。
雖然《禮記·內則》中有言:七年,男女不同席,不共食。然而陳懷宇才剛滿八歲不久,且都是一家子,因此並沒有那麽多講究。
到底是年紀幼小,身體精力不濟,呦呦雖然極力想要多思考一會兒,卻抵抗不住睡意的來襲,很快就在譚氏的護翼下睡熟了。
隻是花呦呦萬萬沒有想到,事情會來得如此如此措手不及,別說對策,連單策都沒想到。
那是譚氏從縣裏迴來後的第三天。三天前的那場雨帶來的寒氣,早就被南風吹走,同時帶來的還有暖融融的春意。脫了厚棉襖,換上夾襖,整個人都靈活鬆快多了。譚氏今日要去三條街外的繡活鋪子送繡活,陶陶留在家裏繼續做繡活,懷宇休沐在家溫書,呦呦則帶著懷瑾在大門口玩跳格子。
這是她最近新想出來的遊戲。主要是懷瑾和她都太瘦弱了,在這種一場風寒就會要人命的古代,還是鍛煉好身體為妙。她就想了些她小時候玩的遊戲,最終選定了跳格子這種沒什麽技術含量又很有效果的遊戲。
“對,對,兩條腿一起跳,抬起來跳。”呦呦指揮著三歲小豆丁懷瑾從一個格子跳到另外一個格子裏。
小懷瑾也挺聽話,一開始還不會並著雙腿跳,都是先抬了左腿再抬了右腿,像走路那樣跳,後來在呦呦的教導下,很快就學會了。
呦呦自得,我果然很聰明。
就在她洋洋得意時,一個陰影籠罩了她。呦呦抬起頭,發現麵前站了一個四五十歲的老者,穿著富貴麵白無須,身後還跟著連個從人。
呦呦睜大眼睛仔細看了一會兒,心裏“哦”了一聲,原來這就是古代的太監啊。如此想著視線忍不住落在他臍下三寸的地方,想到以前大學臥談會時對於太監到底是切蛋蛋還是切唧唧的討論。
來人正是當朝公主府總管大太監陳公公,他奉公主之命,特地從京城趕到這個千裏遠的小縣城,隻為了送一紙休書。他雖然也覺得公主此舉不妥,如果真的看中那陳士梅欲招他為駙馬,讓那譚氏自請為妾就好,何必把事做絕,然而公主心意已決,他終歸不過是一個奴婢而已。
“小娃,你家大人在家嗎?”陳公公麵帶笑容,彎下腰來同呦呦講話。
☆、第四章
第四章
“小娃,你家大人在家嗎?”陳公公麵帶笑容,彎下腰來同呦呦講話。
呦呦看了一會兒,覺得這人的笑容應該還算真誠,不過再真誠有什麽用呢,還不是拆散她們家的兇手。此時懷瑾也發覺了又陌生人,躲在呦呦的身後偷偷探頭往前看。
“哥!哥!”呦呦用手臂護住自己的弟弟,大聲朝院裏喊了幾聲,不過片息,就有蹬蹬蹬地腳步傳來。
“怎麽了,妹妹?”懷宇一出大門,就看到三個不認識的人站在門口,呦呦一個人護著弟弟和他們對峙,他立刻大步上前,將呦呦和懷宇護在身後。
懷宇不知對方何人,但是來者是客,而且對方又是一老者,他雙手相交握拳對老人行了一禮,“小子陳懷宇,見過老先生,不知老先生如何稱唿,遠道而來有何貴幹?”
陳公公看看頗有禮儀的懷宇,再看看他身後警惕的小姑娘和被她護在身後的有些害怕緊張的小奶娃,完全確定,這裏就是陳士梅的家。
陳公公沒有迴答懷宇的話,反而又問了一遍,“小娃娃,你家大人在家嗎?”
懷宇剛想說“母親不在家請先生屋裏坐”,就被呦呦在身後拽了一下胳膊攔住了。
“哥哥,這位爺爺剛剛說,爹爹在進京趕考的路上病逝了!”
什麽叫語不驚人死不休?這就是!
這句話一出口,除了還啥也不懂的小豆丁懷瑾,其餘的人都驚呆了!這“其餘的人”可不止懷宇、陳公公和陳公公帶來的兩個隨同,還有被她剛剛那兩聲大喊吸引出來的附近鄰居們!
接下來,四周就響起了嗡嗡的議論聲:“啥?陳舉人病死了?”“哎呦,那留下這一家孤兒寡母的,可怎麽辦啊?”“譚娘子好像不在家?我剛看她往前街去了?”“要說這一家也夠可憐的,這才幾年啊,人都沒了。”……
人們正在七嘴八舌地議論時,不知道誰眼尖,一眼看到了從街角走過來的譚娘子,喊了一聲“譚娘子迴來了”,立刻地,所有人都看過去。
呦呦和懷宇雖然個子小,也都踮著腳朝街角看過去。
譚麗娘送了繡品結了賬從繡坊出來,抬頭看了看日頭,想著快到中午了孩子們一定餓了,就快步往家走。走到自己自家所在的街上,在拐過街角就看到一群人圍在自家大門前,還隱約聽到不小的議論聲。
譚麗娘走近,對著眾鄰居點頭微笑,一轉頭,就看到了站在懷宇和呦呦麵前的陳公公和他的隨從,譚麗娘的臉色立刻變得很差。
呦呦在一旁看著,一麵感歎譚麗娘不會隱藏情緒一麵猜測她是不是已經知道了什麽。
譚麗娘轉頭看向陳公公,陳公公也在看她,甚至有些發愣。直到陳公公的隨從拽了拽他的袖子,他才醒神,對著譚麗娘微微頷首,心裏卻起了驚濤駭浪:像,實在太像了,太像皇太後年輕時了。
懷宇看到譚麗娘迴來,就湊到她的身邊叫了一聲“娘”,譚麗娘摸了摸他的頭,又拉過呦呦和懷瑾,挨個摸了摸,然後轉頭對陳公公說:“老人家有事情請進院子來談吧。”
陳公公在譚麗娘的邀請下,進了譚家的院子。一邊往正屋走,陳公公一邊暗中打量:四四方方的一進院子,地麵鋪著青石板一直通到正方門口,東西兩側各兩間廂房,正對大門是坐北朝南的正方三間。院落幹淨整齊,在正房的窗台根下擺放著的幾株花草,將院子更添些生機。
譚麗娘引著陳公公等人進了裏屋,原本在炕上做繡活的陶陶不妨家裏突然來了客人,吃驚了一會兒就急忙下炕來燒水沏茶。
陳公公在兩張圈椅中的下首坐了,掃視了一圈屋內,整潔幹淨擺設簡單,倒是桌上的這套天青色茶具很是不錯。於是陳公公在心中暗暗點頭,也難怪公主非要他親自來看看。
譚麗娘斟了一杯茶放到陳公公一側,“茶葉不好,還請您多擔待。”
陳公公微微欠身,表示感謝,然後看了看坐在炕沿的四個孩子又看了一眼譚麗娘,似乎在暗示她讓孩子們離開,不過譚麗娘並沒有看到,或者看到也裝作沒有看到。
“老朽姓陳,從燕京來,是公主的內務大總管,旁人都叫我一聲陳公公。”陳公公開口自我介紹。
譚麗娘坐在椅子上沒有動也沒有出聲,四個孩子除了懷瑾什麽也不懂看熱鬧外,另外三個都明顯地感覺到了氣氛的不同。與懷宇和陶陶不一樣,呦呦猜測到的更多。
陳公公說完上麵一番話,不見譚麗娘有什麽動靜,心中奇怪了一陣就釋然了,這位娘子怕是已經聽說了。
譚麗娘的確已經聽說了,在她去縣城打聽春闈結果的時候,就聽到有人說公主新招了駙馬,是當朝探花郎,姓陳,就是咱們縣城的人。那時候,譚麗娘雖然不敢確定,心中卻有了猜測。
後來她懷抱著疑惑的心情去縣衙找做了縣太爺的表姑父,表姑父沒有見她,卻讓表姑母告訴她:無論如何,要保住孩子的嫡子地位。譚麗娘至此,已完全確定,那人真的拋妻棄子做了公主的東床快婿。
陳公公等了一會兒不見譚麗娘說話,剛想再開口,就聽到譚麗娘出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