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顏婁室(1078~1130年),字斡裏衍,女真族完顏部人。在滅遼攻宋的戰爭中。統率大軍,從東北戰場一直打到西北,馳騁在大半個中國的土地上,所向無敵,戰功累累,以其大智大勇而名聞天下。


    天會四年(1126年)五月,宋將仲師中以10萬大軍來解救太原之圍,被婁室、活女父子戰敗,仲師中被斬於熊嶺戰陣。又敗姚古6萬救援之師於榆次,宋之精銳之師凡遇婁室,皆潰不成軍。


    六月六日,宋欽宗又詔令劉、解潛、折彥質、張灝等率部救援太原。


    八月初,宗翰軍敗解潛於太原南關,婁室於文水縣戰敗張灝5萬援兵,其它幾路軍望風而逃。至此,宋廷援救太原的軍事行動徹底失敗。宋又轉而議和。


    八月二十日,派李若水為使求和,然而金已於八月十五下詔第二次攻宋。


    九月二日,被圍困接近九個月的太原城,終因內無糧草、外無救兵而失陷。十月,婁室攻克石州等地,降蒲察於壽陽,招降遼州及榆社、遼山、和順諸縣。當宗翰率領的西路大軍再次南征時,以婁室子活女為先鋒,很快攻下洛陽。宋軍在逃往黃河以南後,將黃河橋拆掉,活女率兵逆黃河行30裏,就河水淺處渡河登岸,宋軍望之,以為神,都說此乃婁室之子,不戰而潰。宗翰軍遂取洛京、鄭州,與婁室兵合一處,鐵騎滾滾南下,與宗望軍合圍汴京。


    十一月,婁室奉命參加圍攻北宋都城汴京(開封)的戰鬥,十一月二十五日金軍克汴。當時,宗翰派婁室等自平陽道先趨河南,婁室至澤州,與賽裏、婆盧火、辭不失等合兵,敗宋兵3000於襄垣。婁室督兵進戰,途中遇伏兵,見宋軍鋒銳難敵,便避其鋒而退,卻命活女以精兵橫截之,自己則乘敵軍混亂之機迴馬再戰。他的手被箭射中,但整轡挺槍,馳擊自若。


    宋軍大敗而奔城,城門剛一開,婁室軍便乘虛而入,金軍越戰越勇,遂克宋軍帥府,解除了宗翰、宗望軍圍汴時的後顧之憂。


    天會五年(1127年)四月,宗翰大軍押徽欽二帝北狩,命婁室經略陝西,並討平黃河以東未曾歸附的州縣。婁室率軍長驅直入,與宋將範致虛的30萬勤王之師相遇,他以衝擊、包抄、分割、設伏相結合的戰法,破宋30萬大軍於澠池,宋兵死者盈溝,範致虛帶十餘騎逃遁,於是婁室軍攻占陝府。他率軍渡過黃河,破敵2萬,迫使解州宋軍投降。


    金軍直逼河中府(山西省運城之蒲州),蒲州城堅,宋軍固守。婁室命弟弟用帶有防衛設施的雲梯登城,繼而令3名披甲胄的壯士增援他。4人登城格鬥,勇不可當。婁室軍蜂擁相繼,此城遂破,蒲人西逃。婁室分兵追之,先逃走的宋軍燒毀河橋,走投無路的宋兵紛紛溺於洶湧的河水。婁室見狀,令金軍分列於兩岸,盡力營救落水之卒,使500多名宋兵得救,於是婁室遂得仁慈之號。


    為了進一步爭取民心,婁室邊征戰邊實施太祖、太宗"以漢人治漢人"的戰略,恩威並施的兩手,在關陝之地建立了較為鞏固的金政權。重新設置了蒲、解兩州的政權機構,以漢人的進士做諸縣長史,並大力招撫散亡,盡可能弱化人民群眾特別是漢族民眾的反抗意識。


    他以其子活女帶兵二猛安,留鎮北京(今內蒙古赤峰市)。婁室率雄兵繼進,又降服繹、慈、隰、石四州。然後,才迴到山西雲中的西路軍元帥府。


    天會七年(1129年)初,金軍已盡占兩河(河北、河東)地,輕取汴京城,金之疆域由黃河流域向江淮地區延展。當時,宋高宗未戰先逃,將中原的大片國土棄之不顧。麵對於金朝十分有利的形勢,以宗輔、宗弼(兀本)為首的東路軍,主張宗翰軍放棄經略陝西而合兵一處南下,一舉捉獲趙構,滅亡北宋;以宗翰、婁室、銀術可為首的西路軍,則主張先略定陝西,降服西夏,然後以金、夏之合力滅宋。第二種意見的主要代表是完顏婁室。雙方爭持不下,就各派代表迴上京,向金太宗各陳其理,請太宗作最後的裁決。


    就這樣,婁室以西路軍代表的身分迴到了金上京。金太宗思謀再三,認為:乘中原人心浮動之時滅宋,乃天賜良機;但聽了婁室之言,又覺得“陝右之地,亦未可置而不取。”


    宗翰作為金軍主帥,隻好按金太宗之命,統中軍與東路軍一同向南推進,婁室則受太宗之命,代宗翰為西路軍都統。由於宗翰南伐,婁室統率的諸路金軍,加起來才滿萬,但他曆來深信“女真人滿萬,則不可敵”的斷言,認為有這些兵,橫行關陝足矣。於是率兵乘宋軍不備渡河南進,複與範致虛的16萬大軍遇於朝邑,大破之。據守同華的宋軍也聞風而降。婁室軍進而破重兵於潼關,攻占了京兆(今陝西西安)的許多地方。在長樂坡,婁室軍伏兵疊起,將數萬應援京兆的宋兵全部殲滅,於是很快奪取了京兆府,並將其經製使傅亮活捉,繼而降服鳳翔、隴州等地。


    不久,鳳翔因宋廷暗中策動而叛金,婁室料定宋廷必派軍增援,便事先在通往鳳翔的要道設下伏兵,然後率軍直逼鳳翔城下。婁室軍先破援兵1o餘萬,後將此城攻拔。宋軍不甘心失敗,援軍紛至,婁室以不足兩萬之雄師,橫掃西北戰場。他身先士卒,料事如神,兵鋒所指,無堅不摧,竟在一日之內,清晨敗敵3萬於武功,正午複敗3萬宋兵於近地,連夜破15萬援軍於渭南。


    常勝將軍完顏婁室之名,遂威震天下。於是他揮師進?延,並攻伐其所屬州郡,旌麾指處,敵兵束手,遂招降宋將折可求,收麟、府、豐三州及諸城堡。不久,又擊潰晉寧軍,殺其軍帥徐徽言。西京(今山西大同)陝府又叛,婁室率軍再次討平之。破重敵於渭水終南,接著轉戰西北,無人可敵。


    天會八年(1130年),北宋名將吳?率20萬大軍抗拒婁室於武河。吳?素來自負武藝高強,認為婁室乃悍勇武夫,指名要與婁室將對將地單人鏖戰,以賭兩軍輸贏,婁室慨然允諾。吳?與婁室戰到14個迴合,便覺氣力不加,手中兵刃險些被震落,於是慌忙敗走。婁室乘勝而進,大破宋軍。


    不久,陝府又叛,婁室率兵前往征討。他見護城河水不多,便讓士兵抱幹草、搭木橋於其上,然後令金軍舉著可防箭的衝棚,衝過護城河,在接近城牆的地方發起猛攻。忽然,護城河中的水幹涸,兵將們還沒反映過來,婁室便說;“宋軍放幹河水,一定是要采用火攻之法,點幹柴、燒木橋,絕我後路,然後傾城而出,攻擊我軍;待火燒盡,我軍能退卻時,再用水攻。”說完,他一聲令下,金軍速退,還沒有退完,就見那些幹草被城上的火箭引燃,煙生溝內,頃刻火發,木橋盡為所焚,烈焰過後,宋軍果然放水。金軍見此,都稱婁室大王料事如神,進退得法。婁室抓住火盡和水剛放過來的機會,令軍兵將事先備好的沙袋投入溝塹之內,於是金兵舉器械攻城,很快便將該城攻破,活捉守城之將與援救之將,立斬軍前。


    天會八年(1130年)秋,"搜山檢海"捉趙構的宗輔和宗弼自江浙歸來。九月,婁室已是大病纏身,但聽說?延又叛,並且宋將張浚自率精兵18萬,待戰富平,他便帶病請戰。當時宗輔為帥,速調各路金軍於富平之地,誓與張浚軍會戰。在會戰前,婁室發現有千餘遊騎乘暮色越溝前來偷襲,他就於隱蔽處設下伏兵,然後親自率幾個騎兵誘敵深入。婁室一聲唿喚,伏兵自敵人背後發起猛攻,宗輔配合婁室軍夾擊,這千餘騎頃刻間被消滅盡。留幾個"活口”獻於宗輔,得知宋軍各部的兵力部署情況,並了解到,趙哲軍最為薄弱。


    於是宗輔命婁室率領左翼金軍與數倍於己的宋軍戰於兩溝之間,自中午至黃昏,婁室的左翼軍六次破圍,婁室六次破圍而出,最後戰敗對手。但素以勇猛聞名的金兀術(宗弼)所率領的右路軍,第一次突圍後,便感到支持不住,因而邊戰邊退,陷於困境。身負重病卻獲得關鍵性勝利的婁室趕到,全力援助兀術,右翼軍士氣複振。但宋兵如潮湧,一時很難取勝,婁室便與兀術合兵一處,集中優勢兵力,猛烈衝擊趙哲軍。


    趙哲軍皆老弱病殘之徒,一觸即潰,婁室率軍全力追殺,宋18萬大軍頃刻一敗而不可收拾。金兵得勝不追,所獲珍寶如山嶽,不可勝計。郭奕為詩曰:"婁室大王傳語張老,謝得送到糧草。鬥秤不留一件,怎生見得多少。浚自愧輕舉無功,乃歸罪於趙哲矣。"此戰是陝西戰場最著名的以少勝多的戰役,是從根本上奠定金軍在陝西地位的戰役,也是大金開國勇將、常勝將軍完顏婁室所謀劃指揮和參加的最後一個戰役。


    第二天,宗輔宴請和賞賜有功將士,他以極其愛撫和尊敬的心情看著婁室說:"身患重病而為國鏖戰,遂破大敵,古往今來的名將,哪一個能超過婁室呢?"宗輔的言外之意是沒有婁室這樣睿智神勇的將軍拚死戰鬥,那裏還會有富平之戰的全麵勝利呢?於是宗輔拿皇家飲宴時用的金銀酒具和製作精細而堅實的甲胄以及7匹帶鎧甲的駿馬賞賜給他。婁室默然領受,卻漸覺力不能支。


    自此之後,婁室的病一天比一天重。天會八年(1130年)十二月九日,大金國的開國名將、常勝將軍完顏婁室病逝於涇州,終年53歲。聽說婁室死,兵將士人個個如喪父母兄弟,哀聲動地,舉國肅然。太宗聞訊,震驚、傷悼不已,速令自己的親兵衛隊赴涇州為婁室護喪,把他葬在濟州東南的奧吉裏(今吉林省長春市三道鎮石碑嶺)。太宗親往祭奠,望其遺容痛哭了好長時間。無論是葬品和撫恤都十分豐厚。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穿越從靖康之恥開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迦太基的失落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迦太基的失落並收藏穿越從靖康之恥開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