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娜的眉間擰了起來。
“被困住了。”她重複的說道。
安娜對男人的斷言沒有給予迴應,也沒有看他。
她出神的盯著牆上的招貼畫,好像在斑斕多彩的線條中,看到了落入獵人陷阱中,被困住了的野獸。
“被困住了。”
又一次。
她輕輕的說道。
顧為經笑了笑:“聽起來,你可能很難立刻就理解我在說什麽。”
“困不是一個動詞,我指的是一種狀態,這種狀態不是被有形的繩網所纏繞,而是被無形的東西所纏繞。她想要某種東西,卻求而不得,她渴望某種命運,卻求而不得。”顧為經做出了更進一步的闡釋,“類似梵高。”
“你的意思是困住她的是什麽?驚人的貧窮。”女人側過了頭,開口試探。
顧為經想了想,“可能貧窮往往是落魄藝術家生活的主旋律,我們都知道,這是一個兩極分化很嚴重的行業,十九世紀也是一個財富分配兩極分化極為嚴重的世紀……”
“貧窮的女性畫家勇敢的追逐夢想,很有話題熱度的猜想。”安娜眨了眨眼睛,意有所指。
顧為經想了想,搖頭。
“不,我不是這個意思,我的話還沒有說完。我的意思是,雖然可能貧窮是很多無名畫家生活中的主旋律,這樣的猜想也能很大程度上的增加卡拉故事的傳奇性。但我還是想說,我們應該要對自己誠實。”
“怎麽說?”
“她是女人。”
“女人不能貧窮麽?”安娜問道。
“女人當然可以貧窮,但女畫家不行,在卡洛爾生活的年代,貧窮的女性幾乎是沒有機會成畫家的。貧窮的男性也很難,但……”
“兩百年前,專門的藝術類專高在歐洲社會已經有很多了,但無一例外,它們幾乎都不接受女性學生。甚至社會上的公共畫室也隻接受女性以模特的身份進入,而拒絕她們以藝術創作者的身份進入。”
顧為經迴答道。
“有些很底層的男性是能找到學習藝術的方法的,類似受到當地教士的讚助,在畫室當幫工,或者比如雷諾阿?他是以東方瓷器店的學徒工的身份進入的藝術世界。這些機會很少也很困難得到,然而它們還是存在的。可我能想到當時女性接受完整的係統的藝術教育方式方法僅僅隻有唯一一種——”
“聘請私人家庭教師。”安娜接口。
“是的,家庭教師的費用可不是一筆小的花銷。而藝術類家庭教育又是最不‘必要’的那種。女孩學會讀寫,能成丈夫的幫工。學會畫畫,能做什麽?”顧為經攤開了手,“而她能接觸到巴黎當時最時興的藝術思潮,又能來到仰光采風,旅遊或者跟隨身為官員或商人的父母……我不管那是什麽,但我們都要承認,那大概不是普通市民階級日常能負擔的起的生活方式。”
顧為經點點頭。
“財富的不公平,困頓的生活是普遍性存在的。這種不公平發生在19世紀大部分的人身上,無論是男人還是女人。但我猜,這種不公平它並沒有發生在卡洛爾身上。非要在她身上嵌入這種元素,才是對那些真正曾遭受社會不公平對待的大多數人更大的不公平。沒有任何材料或者邏輯能夠支持這種觀點。就拿目前認為的第一位女性印象派畫家瑪麗·克薩特小姐來說,她一生戰勝了困諸多難裏並不包括貧窮本身。她的父親甚至是美國小有名氣的股票債券商,是富裕階級的一員,隻是因為女兒想當個畫家,而宣布要和她斷絕關係而已。”
“可剛剛你還提到了像是梵高?”
伊蓮娜小姐說道。
“能夠困住一個人的,有很多種不同的東西。”
顧為經提起茶壺倒水,水珠在杯中激起陣陣的漣漪,“梵高並不像普遍社會印象裏那樣貧窮,他甚至不像普通的社會印象裏那樣的不成功。”
梵高不算很富裕,他和馬奈這種富哥沒啥可比性,也遠遠不如莫奈這種賣畫能賣的修起大莊園的“成功人士”手頭優渥。
他也並不是那種窮到無家可歸的落魄畫家。
他一生都在四處流浪,更多的他充滿詩人氣質的性格使然,而非生活所迫,不得不流浪。
美好的藝術品自會發聲。
從職業發展的角度來說,梵高舉槍自殺的那一年,甚至是他生命曆程裏最輝煌的一年。
“1890年,那年梵高終於開始有了功成名就的影子。”女人知道顧為經話裏的意思,她出神的說道,“在那年的早些時候,他的一幅關於葡萄園的印象派風景畫,賣出了400法郎的價格,達到了一線大師的身價。而在布魯塞爾的藝術展上,他的作品被擺在雷諾阿與塞尚旁邊。當時最有名的藝術雜誌《法國之音》的資深編輯看過了他的畫展後說,他的作品的每一道筆觸,都是閃爍的水晶……”
她的聲音清澈有力,仿佛是把人帶迴了十九世紀最後一個十年開始的那個春天。
那時法國完完全全是無可質疑的歐洲藝術中心。
光在巴黎一座城市生活著的著名的藝術大師,就能幾乎抵的過整個歐洲其他所有城市生活的知名畫家的總和。
《法國之音》在當時評論界的地位,幾乎就等同於今日的《油畫》雜誌。
“而就在那年,在生活中的一切都向好的方向發展的時候,梵高忽然舉槍自殺了。”顧為經做出總結。
在梵高出生的那一年,卡拉祖奶奶第一次在私人教師的陪同下,嚐試拿起畫筆。
她比梵高年紀大四歲。
在梵高死去的那一年,梵高36歲,卡拉小姐32歲,她比對方早去世八年。
安娜想著。
梵高曾長久的被舊日的藝術規則困住。
卡拉曾長久的被舊日的社會規則所困住。
他們都曾激烈的反抗過,他們也都猝然的離去……
他們都被生命困住了,他們都是生命的緩刑犯人。
“梵高不是一個人,而是一種被塑造的態度。卡拉也是。”
“梵高被生活困住了,卡拉也是。”顧為經說道:“人生的束縛無處不在,功成名就沒有讓梵高感到溫暖與幸福。也許金錢上的富足也沒有能讓卡洛爾感受到溫暖與幸福——”
顧為經慢慢的說。
伊蓮娜小姐把手賬本放在一邊,手捧著咖啡杯,靜靜的聽。
女人一手托著托盤,一手握著把手。
眉眼低垂。
咖啡杯的底座在瓷製的托盤表麵緩緩的旋轉,磨擦聲沙沙作響,像是戀人們依偎在一起,彼此互訴衷腸。
他說的真好啊。
每一句話都正中伊蓮娜小姐的心底。
這是安娜有史以來,采訪的最為開心,最為順暢的一次采訪。
甚至要比采訪曹軒那一次,更讓安娜感到開心。
采訪曹軒的喜悅來自於老人的出現填補了伊蓮娜小姐“遇見畢加索”的特殊情感期待。
來自於曹軒完全不同於普通老人的旺盛生命力,以及他眸子裏的那種天真無邪的孩子氣。
他們在克裏姆特故居裏的交談,宛如兩個劍術高手之間,迅捷如閃電一般的交鋒。
進擊。
格檔。
你爭我奪。
她強硬的逼迫曹軒講述出真心話,曹軒則強硬的逼迫她全力以赴的傾聽。
誰也壓製不過誰,劍尖交疊的點在同一處,綻放出如花如雨的火花,最後在一場竭盡全力的比賽過後,以平局收場,默契的互相欣賞,互相惺惺相惜。
它是強者之間的高水平對抗。
而和顧為經交談的過程,則反過來,不是對抗,而是共鳴。
來自於她不需要說話,隻需要傾聽。
隻有完全理解,才能學會傾聽。
隻有完全理解,才隻需要傾聽就好了。
一開始伊蓮娜小姐還主動的引導著話題,後來她隻是做一些細節的補充,再後來,她連細節的補充都不做了,隻是靜靜的聽。
顧為經隻要起一個開頭,她似乎就知道對方接下來想說些什麽。
她隻要隨口提起一件事,顧為經似乎就知道她想要表達些什麽。
如果咖啡廳裏的交談也是一場擊劍對抗,那麽,大概這個世界上最特殊的競技對抗。
她尚且沒有揮劍,對方就已然側身。
她剛剛動念後退,對方就進步向前。
全場聽不到任何一次劍鋒交擊的清脆金屬音,也沒有任何一個人發出擊中身體得分後興奮的大喊,隻有劍鋒如雨般在空中劃過的沙沙之聲。
揮劍和格擋出自同一個人的身體動作。
同一個人提問。
也由同一個人做出迴答。
世界上從來都不曾有過這麽奇怪的競技對抗,所以這就不再是一場競技對抗,而是像一場排練過千百遍的雙人舞蹈。
他們今天是第一次見麵,卻仿佛已經交談過一個又一個的日日夜夜。
安娜心中湧動的喜悅,它是最純粹的,最本真的,最不含雜質的喜悅。
這也是伊蓮娜小姐她有史以來,所經曆過的最為心思複雜的對話采訪。
他說的可真好啊。
每一句話都正命中伊蓮娜小姐的心底,彈出珠玉震顫般的迴響。
可……
他又怎麽能說的這麽好呢?
憑什麽?
事情,總得有個原因吧。
想要學會傾聽,便需要完完全全的理解。伊蓮娜小姐身為《油畫》視覺藝術欄目的經理,她比普通的從業者更加能理解——
有些感悟,你是能從藝術鑒賞的角度,在作品中傾聽到的。
有些感悟,則是你很難單純從藝術鑒賞的角度,在作品中完全傾聽到的。
就算聽到了。
也聽不懂。
它不與聽力有關,它隻與理解有關,隻與心有關。
它是一段特殊的人寫給特殊的人密信,隻有特殊的密碼本,才能破譯解開。
七情六欲、百轉千迴,一一讀過,一一讀懂,你才能在心中把它們壓縮成畫布上的一滴腥甜的血。
就算你不曾經曆過類似的事情,至少也要對於創作背景有著極為深刻的了解。
恰如理解透納的《被拖去解體的“無畏”號的最後一次航行》,需要理解整個大英帝國的海洋曆史。
伊蓮娜小姐能夠理解《雷雨天的老教堂》是因為她擁有著卡拉小姐的日記本,是因為她曾一次又一次的在伊蓮娜家族的墓地之前坐著,是因為她曾見過那隻從碎花間飛過的蝴蝶。
是因為她熟悉卡拉·馮·伊蓮娜小姐人生中的一切——
是因為她是另外一位被身體困住的伊蓮娜小姐。
顧為經是為什麽?
他隻有十八歲,有頂級大畫家欣賞他,他的戀人曾是另一位頂級大畫家的女兒,他的爺爺是頂級畫廊的簽約畫家。
他隻有十八歲,便已經是國際雙年展的參加畫家,便在知名的藝術期刊之上發表過論文,便在新加坡的國家地標象征級的藝術中心裏,籌措著屬於他的藝術專場。當他說話的時候,所有到場的參賽選手,那些比他的年長的多的藝術評委都必須要耐著性子,側耳細聽。
他年僅十八歲,就擁有這行多少人心心念念夢寐以求想要擁有的一切?
很多畫家都有資格講什麽是被生活困住了。
偏偏是他不可以。
如果今天說這些話的是偵探貓,那位在網上賣十美元插畫的繪畫大師,她的梵高,她會張開雙臂抱住她。
但是顧為經,就隻會讓伊蓮娜小姐心煩意亂。
“你懂什麽叫被困住了麽?你懂得自己正在說的話,是什麽含義麽?”安娜捏著手裏的咖啡杯,指尖白的沒有血色。
她在心中無聲的問道。
“你又懂得,什麽叫做對命運的反抗與掙紮麽。”
安娜想要抬頭看看年輕男人的眼睛,明明白白的告訴對方。
裝作穿一身廉價的破衣服,來到這樣的社交宴會,不是被生活困住了。
裝作戴一隻不合體的粗大金表,更不是對於生活的掙紮和反抗。
“——我想,兩百年前,對於藝術家,尤其是對於女性藝術家來說,她們在生活中會麵對著很多有形或者無形的束縛。即使是對於那些處在社會層麵上較為富裕的一些人來說,同樣也是。一方麵他們的生活建立在……”
“……社會的規則要求女性需要肩負起成為一個好的女兒,好的妻子和好的母親的責任。因此,她們所接受的一切教育,無論是藝術的還是科學的,最底層的要求也是為了讓他們變成更好的女兒,更好的妻子,以及更好的母親而服務的,而非變為更好的自己……”
顧為經的聲音在安娜的耳邊環繞,將她的心撥動著心煩意亂。
為什麽說的這麽好?
你難道不知道,說的越好,用力越猛,這場戲便演的越假。
當一個考生完美迴答出了以他掌握的知識,不可能迴答出的答案。
那麽。
結論很簡單,他作弊了。
他一定偷偷翻找過老師的卷子。
此刻顧為經的迴答就像剛剛見麵時他手裏所拿的那本《歌德談話錄》,同樣的事情又一次以相同的模板重演。
如果不是恰到好處的心有靈犀。
那麽——
肯定是有人提前告訴了他什麽。
而就在幾分鍾前,同樣是麵前的這個男人剛剛向她承諾過,他對卡拉小姐的生平故事,一無所知。
伊蓮娜小姐用力的捏著咖啡杯,像是這樣就能把自己那顆煩躁異常的心,捏在手中。
“關於卡洛爾筆下的燭火,從浪漫主義的角度來想象,我認為……”
還在說。
還在說。
他為什麽還在說!
他知道不知道,他再這麽繼續說下去,讓安娜小姐會忍不住把咖啡潑在這個虛偽的男人頭上。
他又知不知道,他再這麽繼續說下前,會讓安娜小姐……
歡喜的不舍得打斷對方。
“夠了!”
安娜忽然失態的把手裏的杯子扔到一旁,杯子被震的跳了一下,沒有碎,但杯中未飲盡的咖啡潑灑在桌案上,順著桌沿滴落。
滴答、滴答、滴答。
棕色的液滴被拉的很長。
這一刻的寂靜也被拉的很長。
當樹懶在森林遊蕩了數以千計的日日夜夜以後。
終於有一天。
她見到了一刻與眾不同的樹。
第一次見麵,她伸出爪子輕輕的戳了戳,分析後覺得那像是一個虛幻的夢,是獵人編織好的陷阱。
所以。
她又跳了迴來,並自以為窺破了真相。
——
顧為經震驚的看著眼前的一切。
他的臉上沒有流露出驚訝的神色,看著桌子上流溢的咖啡,心中隻有四個字——
喜怒無常。
他不知道這個話題為什麽變得急轉直下,就像他不知道他在哪裏觸怒了對方。
“伊蓮娜小姐。我重申一遍,這句話從我們見麵一開始就想說了。我今天之所以願意坐在這裏,願意把我心中所有的想法告訴您,隻是因為我對伊蓮娜家族的尊重。”顧為經的聲音中強忍著不悅,“但如果您對我一點也沒有平等的尊重,那麽,我們的談話就沒有必要繼續下去了。”
“很好,我同樣完全是這麽想的。”
安娜冷著臉迴答。
她差點被氣笑了,竟然連生氣時的表態,兩個人都想到了一起去了。
她從小就被長輩教育,要對一切都保持著倦怠,那種對所有的事情都平靜對待的從容姿態,永遠不過分的喜悅,也永遠不過分的憤怒。
永遠的要有一種尊容的閑適感。
隻有這樣。
那些窺伺著你的人,才永遠都看不穿你。
但遇上眼前這個男人,籠罩在伊蓮娜小姐身上的魔法結界像是忽然之間就失去了效果,無論是氣是笑,反正她此刻的展現出來的樣子,都不是慵懶的閑適。
見鬼。
就算是麵對布朗爵士,她都從來沒有這麽失態過。
安娜懶得說話,她深深的吸氣,沉默的用紙巾擦了一下手賬本,放迴輪椅上的提包裏,本來這些雜物都是秘書艾略特幫她拿著的,因為這是一場一對一的私人談話,所以她才帶了包。
現在正好派上了用場。
她從包裏取出自己的支票夾,拿出簽字筆填寫好一串數字,刷刷的寫好名字,用手掌抵在桌子上。
“這是你想要的東西對吧?”
“好。我不管你怎麽得來的畫,但我認。”安娜平靜的說道,“我們的談話到此結束,五十萬歐元,我買你手中的那幅《雷雨天的老教堂》。”
五十萬歐元?
顧為經的注意力被她話中的數字吸引過去了。
他們家畢竟是開畫鋪的,沒見過豬肉總見過豬跑,顧為經對那幅《雷雨天的老教堂》的價格,還是有些認知的。
這明顯是一個遠遠比正常的市場行情價,高上幾倍不止的數字。按照如今圍繞著他那篇論文的爭論與非議,能拍出10萬歐元到15萬歐元,就已經很不錯了。
敢於賭賭風險的玩家,也許能出到20萬,但需要碰運氣。
這還是沒算嘉士德或者蘇富比這樣的大型拍賣行,要從交易中抽走10%到最高25%的高額中間傭金的結果。
再往上,明顯就不是一個理性的成交價了。
20萬歐元以上,不如去買買透納、畢沙羅、畢加索這些明顯市場價格更穩定更久經考驗的著名藝術家的作品,而非賭一個有很大風險的“史上第一位女性印象派”畫家。
如果對女性藝術家這個分類情有獨衷的話,拉菲爾前派的伊麗莎白、洛可可藝術的安吉利卡·考夫曼,乃至同屬印象派領域的瑪麗·克薩特或者貝爾特·莫麗索的油畫,基本上都能買到了。
瑪麗·克薩特可是被公認的早期印象派最重要的女畫家之一。
遠沒有卡洛爾這麽有爭議和遺點。
她最最好,最精品的那些作品,通常也不會超過100萬歐元,運氣好的情況下,50萬歐元也有機會拿下。
誠實的說。
能支持的起藝術家身價的東西,與其說是技法,不如說是名氣。
這方麵,早期的女畫家是會吃一點虧的。
安娜盯著顧為經的臉。
說了這麽多,不就是想把作品賣一個好價錢麽?能把話術編的這麽好,能把那幅畫“畫”的這麽貼合卡拉的心態。
就算就算那幅畫是假的。
她也認了。
她也給對方一個好價錢。
“被困住了。”她重複的說道。
安娜對男人的斷言沒有給予迴應,也沒有看他。
她出神的盯著牆上的招貼畫,好像在斑斕多彩的線條中,看到了落入獵人陷阱中,被困住了的野獸。
“被困住了。”
又一次。
她輕輕的說道。
顧為經笑了笑:“聽起來,你可能很難立刻就理解我在說什麽。”
“困不是一個動詞,我指的是一種狀態,這種狀態不是被有形的繩網所纏繞,而是被無形的東西所纏繞。她想要某種東西,卻求而不得,她渴望某種命運,卻求而不得。”顧為經做出了更進一步的闡釋,“類似梵高。”
“你的意思是困住她的是什麽?驚人的貧窮。”女人側過了頭,開口試探。
顧為經想了想,“可能貧窮往往是落魄藝術家生活的主旋律,我們都知道,這是一個兩極分化很嚴重的行業,十九世紀也是一個財富分配兩極分化極為嚴重的世紀……”
“貧窮的女性畫家勇敢的追逐夢想,很有話題熱度的猜想。”安娜眨了眨眼睛,意有所指。
顧為經想了想,搖頭。
“不,我不是這個意思,我的話還沒有說完。我的意思是,雖然可能貧窮是很多無名畫家生活中的主旋律,這樣的猜想也能很大程度上的增加卡拉故事的傳奇性。但我還是想說,我們應該要對自己誠實。”
“怎麽說?”
“她是女人。”
“女人不能貧窮麽?”安娜問道。
“女人當然可以貧窮,但女畫家不行,在卡洛爾生活的年代,貧窮的女性幾乎是沒有機會成畫家的。貧窮的男性也很難,但……”
“兩百年前,專門的藝術類專高在歐洲社會已經有很多了,但無一例外,它們幾乎都不接受女性學生。甚至社會上的公共畫室也隻接受女性以模特的身份進入,而拒絕她們以藝術創作者的身份進入。”
顧為經迴答道。
“有些很底層的男性是能找到學習藝術的方法的,類似受到當地教士的讚助,在畫室當幫工,或者比如雷諾阿?他是以東方瓷器店的學徒工的身份進入的藝術世界。這些機會很少也很困難得到,然而它們還是存在的。可我能想到當時女性接受完整的係統的藝術教育方式方法僅僅隻有唯一一種——”
“聘請私人家庭教師。”安娜接口。
“是的,家庭教師的費用可不是一筆小的花銷。而藝術類家庭教育又是最不‘必要’的那種。女孩學會讀寫,能成丈夫的幫工。學會畫畫,能做什麽?”顧為經攤開了手,“而她能接觸到巴黎當時最時興的藝術思潮,又能來到仰光采風,旅遊或者跟隨身為官員或商人的父母……我不管那是什麽,但我們都要承認,那大概不是普通市民階級日常能負擔的起的生活方式。”
顧為經點點頭。
“財富的不公平,困頓的生活是普遍性存在的。這種不公平發生在19世紀大部分的人身上,無論是男人還是女人。但我猜,這種不公平它並沒有發生在卡洛爾身上。非要在她身上嵌入這種元素,才是對那些真正曾遭受社會不公平對待的大多數人更大的不公平。沒有任何材料或者邏輯能夠支持這種觀點。就拿目前認為的第一位女性印象派畫家瑪麗·克薩特小姐來說,她一生戰勝了困諸多難裏並不包括貧窮本身。她的父親甚至是美國小有名氣的股票債券商,是富裕階級的一員,隻是因為女兒想當個畫家,而宣布要和她斷絕關係而已。”
“可剛剛你還提到了像是梵高?”
伊蓮娜小姐說道。
“能夠困住一個人的,有很多種不同的東西。”
顧為經提起茶壺倒水,水珠在杯中激起陣陣的漣漪,“梵高並不像普遍社會印象裏那樣貧窮,他甚至不像普通的社會印象裏那樣的不成功。”
梵高不算很富裕,他和馬奈這種富哥沒啥可比性,也遠遠不如莫奈這種賣畫能賣的修起大莊園的“成功人士”手頭優渥。
他也並不是那種窮到無家可歸的落魄畫家。
他一生都在四處流浪,更多的他充滿詩人氣質的性格使然,而非生活所迫,不得不流浪。
美好的藝術品自會發聲。
從職業發展的角度來說,梵高舉槍自殺的那一年,甚至是他生命曆程裏最輝煌的一年。
“1890年,那年梵高終於開始有了功成名就的影子。”女人知道顧為經話裏的意思,她出神的說道,“在那年的早些時候,他的一幅關於葡萄園的印象派風景畫,賣出了400法郎的價格,達到了一線大師的身價。而在布魯塞爾的藝術展上,他的作品被擺在雷諾阿與塞尚旁邊。當時最有名的藝術雜誌《法國之音》的資深編輯看過了他的畫展後說,他的作品的每一道筆觸,都是閃爍的水晶……”
她的聲音清澈有力,仿佛是把人帶迴了十九世紀最後一個十年開始的那個春天。
那時法國完完全全是無可質疑的歐洲藝術中心。
光在巴黎一座城市生活著的著名的藝術大師,就能幾乎抵的過整個歐洲其他所有城市生活的知名畫家的總和。
《法國之音》在當時評論界的地位,幾乎就等同於今日的《油畫》雜誌。
“而就在那年,在生活中的一切都向好的方向發展的時候,梵高忽然舉槍自殺了。”顧為經做出總結。
在梵高出生的那一年,卡拉祖奶奶第一次在私人教師的陪同下,嚐試拿起畫筆。
她比梵高年紀大四歲。
在梵高死去的那一年,梵高36歲,卡拉小姐32歲,她比對方早去世八年。
安娜想著。
梵高曾長久的被舊日的藝術規則困住。
卡拉曾長久的被舊日的社會規則所困住。
他們都曾激烈的反抗過,他們也都猝然的離去……
他們都被生命困住了,他們都是生命的緩刑犯人。
“梵高不是一個人,而是一種被塑造的態度。卡拉也是。”
“梵高被生活困住了,卡拉也是。”顧為經說道:“人生的束縛無處不在,功成名就沒有讓梵高感到溫暖與幸福。也許金錢上的富足也沒有能讓卡洛爾感受到溫暖與幸福——”
顧為經慢慢的說。
伊蓮娜小姐把手賬本放在一邊,手捧著咖啡杯,靜靜的聽。
女人一手托著托盤,一手握著把手。
眉眼低垂。
咖啡杯的底座在瓷製的托盤表麵緩緩的旋轉,磨擦聲沙沙作響,像是戀人們依偎在一起,彼此互訴衷腸。
他說的真好啊。
每一句話都正中伊蓮娜小姐的心底。
這是安娜有史以來,采訪的最為開心,最為順暢的一次采訪。
甚至要比采訪曹軒那一次,更讓安娜感到開心。
采訪曹軒的喜悅來自於老人的出現填補了伊蓮娜小姐“遇見畢加索”的特殊情感期待。
來自於曹軒完全不同於普通老人的旺盛生命力,以及他眸子裏的那種天真無邪的孩子氣。
他們在克裏姆特故居裏的交談,宛如兩個劍術高手之間,迅捷如閃電一般的交鋒。
進擊。
格檔。
你爭我奪。
她強硬的逼迫曹軒講述出真心話,曹軒則強硬的逼迫她全力以赴的傾聽。
誰也壓製不過誰,劍尖交疊的點在同一處,綻放出如花如雨的火花,最後在一場竭盡全力的比賽過後,以平局收場,默契的互相欣賞,互相惺惺相惜。
它是強者之間的高水平對抗。
而和顧為經交談的過程,則反過來,不是對抗,而是共鳴。
來自於她不需要說話,隻需要傾聽。
隻有完全理解,才能學會傾聽。
隻有完全理解,才隻需要傾聽就好了。
一開始伊蓮娜小姐還主動的引導著話題,後來她隻是做一些細節的補充,再後來,她連細節的補充都不做了,隻是靜靜的聽。
顧為經隻要起一個開頭,她似乎就知道對方接下來想說些什麽。
她隻要隨口提起一件事,顧為經似乎就知道她想要表達些什麽。
如果咖啡廳裏的交談也是一場擊劍對抗,那麽,大概這個世界上最特殊的競技對抗。
她尚且沒有揮劍,對方就已然側身。
她剛剛動念後退,對方就進步向前。
全場聽不到任何一次劍鋒交擊的清脆金屬音,也沒有任何一個人發出擊中身體得分後興奮的大喊,隻有劍鋒如雨般在空中劃過的沙沙之聲。
揮劍和格擋出自同一個人的身體動作。
同一個人提問。
也由同一個人做出迴答。
世界上從來都不曾有過這麽奇怪的競技對抗,所以這就不再是一場競技對抗,而是像一場排練過千百遍的雙人舞蹈。
他們今天是第一次見麵,卻仿佛已經交談過一個又一個的日日夜夜。
安娜心中湧動的喜悅,它是最純粹的,最本真的,最不含雜質的喜悅。
這也是伊蓮娜小姐她有史以來,所經曆過的最為心思複雜的對話采訪。
他說的可真好啊。
每一句話都正命中伊蓮娜小姐的心底,彈出珠玉震顫般的迴響。
可……
他又怎麽能說的這麽好呢?
憑什麽?
事情,總得有個原因吧。
想要學會傾聽,便需要完完全全的理解。伊蓮娜小姐身為《油畫》視覺藝術欄目的經理,她比普通的從業者更加能理解——
有些感悟,你是能從藝術鑒賞的角度,在作品中傾聽到的。
有些感悟,則是你很難單純從藝術鑒賞的角度,在作品中完全傾聽到的。
就算聽到了。
也聽不懂。
它不與聽力有關,它隻與理解有關,隻與心有關。
它是一段特殊的人寫給特殊的人密信,隻有特殊的密碼本,才能破譯解開。
七情六欲、百轉千迴,一一讀過,一一讀懂,你才能在心中把它們壓縮成畫布上的一滴腥甜的血。
就算你不曾經曆過類似的事情,至少也要對於創作背景有著極為深刻的了解。
恰如理解透納的《被拖去解體的“無畏”號的最後一次航行》,需要理解整個大英帝國的海洋曆史。
伊蓮娜小姐能夠理解《雷雨天的老教堂》是因為她擁有著卡拉小姐的日記本,是因為她曾一次又一次的在伊蓮娜家族的墓地之前坐著,是因為她曾見過那隻從碎花間飛過的蝴蝶。
是因為她熟悉卡拉·馮·伊蓮娜小姐人生中的一切——
是因為她是另外一位被身體困住的伊蓮娜小姐。
顧為經是為什麽?
他隻有十八歲,有頂級大畫家欣賞他,他的戀人曾是另一位頂級大畫家的女兒,他的爺爺是頂級畫廊的簽約畫家。
他隻有十八歲,便已經是國際雙年展的參加畫家,便在知名的藝術期刊之上發表過論文,便在新加坡的國家地標象征級的藝術中心裏,籌措著屬於他的藝術專場。當他說話的時候,所有到場的參賽選手,那些比他的年長的多的藝術評委都必須要耐著性子,側耳細聽。
他年僅十八歲,就擁有這行多少人心心念念夢寐以求想要擁有的一切?
很多畫家都有資格講什麽是被生活困住了。
偏偏是他不可以。
如果今天說這些話的是偵探貓,那位在網上賣十美元插畫的繪畫大師,她的梵高,她會張開雙臂抱住她。
但是顧為經,就隻會讓伊蓮娜小姐心煩意亂。
“你懂什麽叫被困住了麽?你懂得自己正在說的話,是什麽含義麽?”安娜捏著手裏的咖啡杯,指尖白的沒有血色。
她在心中無聲的問道。
“你又懂得,什麽叫做對命運的反抗與掙紮麽。”
安娜想要抬頭看看年輕男人的眼睛,明明白白的告訴對方。
裝作穿一身廉價的破衣服,來到這樣的社交宴會,不是被生活困住了。
裝作戴一隻不合體的粗大金表,更不是對於生活的掙紮和反抗。
“——我想,兩百年前,對於藝術家,尤其是對於女性藝術家來說,她們在生活中會麵對著很多有形或者無形的束縛。即使是對於那些處在社會層麵上較為富裕的一些人來說,同樣也是。一方麵他們的生活建立在……”
“……社會的規則要求女性需要肩負起成為一個好的女兒,好的妻子和好的母親的責任。因此,她們所接受的一切教育,無論是藝術的還是科學的,最底層的要求也是為了讓他們變成更好的女兒,更好的妻子,以及更好的母親而服務的,而非變為更好的自己……”
顧為經的聲音在安娜的耳邊環繞,將她的心撥動著心煩意亂。
為什麽說的這麽好?
你難道不知道,說的越好,用力越猛,這場戲便演的越假。
當一個考生完美迴答出了以他掌握的知識,不可能迴答出的答案。
那麽。
結論很簡單,他作弊了。
他一定偷偷翻找過老師的卷子。
此刻顧為經的迴答就像剛剛見麵時他手裏所拿的那本《歌德談話錄》,同樣的事情又一次以相同的模板重演。
如果不是恰到好處的心有靈犀。
那麽——
肯定是有人提前告訴了他什麽。
而就在幾分鍾前,同樣是麵前的這個男人剛剛向她承諾過,他對卡拉小姐的生平故事,一無所知。
伊蓮娜小姐用力的捏著咖啡杯,像是這樣就能把自己那顆煩躁異常的心,捏在手中。
“關於卡洛爾筆下的燭火,從浪漫主義的角度來想象,我認為……”
還在說。
還在說。
他為什麽還在說!
他知道不知道,他再這麽繼續說下去,讓安娜小姐會忍不住把咖啡潑在這個虛偽的男人頭上。
他又知不知道,他再這麽繼續說下前,會讓安娜小姐……
歡喜的不舍得打斷對方。
“夠了!”
安娜忽然失態的把手裏的杯子扔到一旁,杯子被震的跳了一下,沒有碎,但杯中未飲盡的咖啡潑灑在桌案上,順著桌沿滴落。
滴答、滴答、滴答。
棕色的液滴被拉的很長。
這一刻的寂靜也被拉的很長。
當樹懶在森林遊蕩了數以千計的日日夜夜以後。
終於有一天。
她見到了一刻與眾不同的樹。
第一次見麵,她伸出爪子輕輕的戳了戳,分析後覺得那像是一個虛幻的夢,是獵人編織好的陷阱。
所以。
她又跳了迴來,並自以為窺破了真相。
——
顧為經震驚的看著眼前的一切。
他的臉上沒有流露出驚訝的神色,看著桌子上流溢的咖啡,心中隻有四個字——
喜怒無常。
他不知道這個話題為什麽變得急轉直下,就像他不知道他在哪裏觸怒了對方。
“伊蓮娜小姐。我重申一遍,這句話從我們見麵一開始就想說了。我今天之所以願意坐在這裏,願意把我心中所有的想法告訴您,隻是因為我對伊蓮娜家族的尊重。”顧為經的聲音中強忍著不悅,“但如果您對我一點也沒有平等的尊重,那麽,我們的談話就沒有必要繼續下去了。”
“很好,我同樣完全是這麽想的。”
安娜冷著臉迴答。
她差點被氣笑了,竟然連生氣時的表態,兩個人都想到了一起去了。
她從小就被長輩教育,要對一切都保持著倦怠,那種對所有的事情都平靜對待的從容姿態,永遠不過分的喜悅,也永遠不過分的憤怒。
永遠的要有一種尊容的閑適感。
隻有這樣。
那些窺伺著你的人,才永遠都看不穿你。
但遇上眼前這個男人,籠罩在伊蓮娜小姐身上的魔法結界像是忽然之間就失去了效果,無論是氣是笑,反正她此刻的展現出來的樣子,都不是慵懶的閑適。
見鬼。
就算是麵對布朗爵士,她都從來沒有這麽失態過。
安娜懶得說話,她深深的吸氣,沉默的用紙巾擦了一下手賬本,放迴輪椅上的提包裏,本來這些雜物都是秘書艾略特幫她拿著的,因為這是一場一對一的私人談話,所以她才帶了包。
現在正好派上了用場。
她從包裏取出自己的支票夾,拿出簽字筆填寫好一串數字,刷刷的寫好名字,用手掌抵在桌子上。
“這是你想要的東西對吧?”
“好。我不管你怎麽得來的畫,但我認。”安娜平靜的說道,“我們的談話到此結束,五十萬歐元,我買你手中的那幅《雷雨天的老教堂》。”
五十萬歐元?
顧為經的注意力被她話中的數字吸引過去了。
他們家畢竟是開畫鋪的,沒見過豬肉總見過豬跑,顧為經對那幅《雷雨天的老教堂》的價格,還是有些認知的。
這明顯是一個遠遠比正常的市場行情價,高上幾倍不止的數字。按照如今圍繞著他那篇論文的爭論與非議,能拍出10萬歐元到15萬歐元,就已經很不錯了。
敢於賭賭風險的玩家,也許能出到20萬,但需要碰運氣。
這還是沒算嘉士德或者蘇富比這樣的大型拍賣行,要從交易中抽走10%到最高25%的高額中間傭金的結果。
再往上,明顯就不是一個理性的成交價了。
20萬歐元以上,不如去買買透納、畢沙羅、畢加索這些明顯市場價格更穩定更久經考驗的著名藝術家的作品,而非賭一個有很大風險的“史上第一位女性印象派”畫家。
如果對女性藝術家這個分類情有獨衷的話,拉菲爾前派的伊麗莎白、洛可可藝術的安吉利卡·考夫曼,乃至同屬印象派領域的瑪麗·克薩特或者貝爾特·莫麗索的油畫,基本上都能買到了。
瑪麗·克薩特可是被公認的早期印象派最重要的女畫家之一。
遠沒有卡洛爾這麽有爭議和遺點。
她最最好,最精品的那些作品,通常也不會超過100萬歐元,運氣好的情況下,50萬歐元也有機會拿下。
誠實的說。
能支持的起藝術家身價的東西,與其說是技法,不如說是名氣。
這方麵,早期的女畫家是會吃一點虧的。
安娜盯著顧為經的臉。
說了這麽多,不就是想把作品賣一個好價錢麽?能把話術編的這麽好,能把那幅畫“畫”的這麽貼合卡拉的心態。
就算就算那幅畫是假的。
她也認了。
她也給對方一個好價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