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章:離愁
遠鬆帶頭往大青山走,男人們緊隨他之後,陸續上了那條蜿蜒山道。
路窄人多,曠野之地尤其擁擠。
張二娘拉緊了海棠和樁子,以免被人擠倒。
大山和柱子隨著人流已經走出丈遠的距離,張二娘亦步亦趨,跟著一路遠送,邊走邊高聲叫道:
“樁子他爹,柱子,好好去,好好迴啊。”
兩個男人齊齊轉過頭來。
大山憨笑著衝她揮揮大手。
柱子被人群簇擁著不由自主往前挪步,他緊抿著唇角,目光掃過人群,定格在一處,再移不開。
人多,烏壓壓一片都是熟悉村人的臉龐,可海棠那張臉卻格外不同,不管在哪一處,他總能頭一個看清她。
小小的青絲垂鴉頭,細細彎彎的眉毛,圓圓的杏眼,挺巧的鼻子,和隨時隨刻喜歡倔著跟他搶白的嘴。
每一處都讓他歡喜,都讓他舍不得挪開眼。
馬上就要走遠了,再沒多少時辰了
他終於梗著脖子,衝著海棠大聲吼道:“海棠妹子,好好在家,我定會帶著你爹,給你帶好東西迴來。”
他目光熱切,希望她能捎帶跟他說上幾句話,哪怕就是幾句場麵話都成,可等待片刻,海棠僅僅隻是抿著嘴,衝他點了點頭。
柱子難掩失望,還想再跟海棠多說上幾句話,然而終究還是被人群簇擁著走遠了。
他哪會注意到,在他身後,一直有雙眼睛,帶著絲絲的哀怨,默默的看著他,直到人群消散,他的身影消失,還久久停留,舍不得離去。
男人們終於走遠了,陸續進了大青山。
婦孺老人,還緊跟著相送。張二娘怕人群衝撞到兩個孩子,也怕衝撞了自己的肚子,送出數步後便打住了。
樁子是野孩子性子,忙掙脫了她娘的手,一溜煙衝進人群跑遠了。張二娘喊了他一聲,見他不聽,也隻好無奈搖頭,牽著海棠往迴走。
迴村路上,大楊樹旁,遠鬆媳婦帶著三個孩子,還朝著遠處張望。她身側的杜鵑人雖小,臉上也跟著她娘一樣掛著淡淡的愁思
倆個婦人視線相接,皆無奈一笑,同時歎出一口長氣。
“說不擔心,不愁,這上了山,全指望著山神爺保平安了,哪裏能不掛心啊?”張二娘捋了捋額角的碎發,歎口氣,走到遠鬆媳婦跟前輕聲說道。
“是啊,我們婦道人家,還能咋的,隻希望祖宗保佑,山神顯靈,讓大家都齊齊整整的迴來”遠鬆媳婦邊說話,邊把小鐵柱從杜鵑懷裏抱了過來。
孩子現在沒睡,睜著一雙圓圓的大眼四處張望,看到張二娘這個生麵孔之後,就把眼神定住了,也不哭鬧,隻緊緊盯著張二娘瞧,似乎她身上有什麽寶貝似的。
孩子的好奇目光把張二娘逗樂了,想到馬上自己也要添個小子,她的心柔軟起來,伸出手去要抱小鐵柱。
兩個婦人終於有了新話題,逗弄起孩子來。
兩個婦人說著話兒,漸漸入了佳境。
杜鵑戀戀不舍的從山腳處挪開眼,見了海棠,對著她扯了扯嘴角,卻扯出了一個比哭還難看的笑容。
“別掛心,大家會好好的迴來”海棠安撫她,她倆心照不宣,都把那人藏好了,不會放在明麵上說出來。
杜鵑輕輕點頭,握緊她的手。
送走了當家人,村裏似乎安靜了許多,然而日子還是要照樣過下去。
迴到家,海棠又滿血複活,張羅起家務事。
連日大雨,一旦天晴,南頭空曠的野地上野草瘋長。海棠背了竹簍,提著竹籃往南頭來了。
下雨時,河裏的浮萍很多,都被衝到了岸邊,這些都是小豬們愛吃的飼料,因此好幾天都是她爹大山,拿個長杆網兜往水裏撈這些東西來給豬吃,沒讓海棠出來打豬草。
經過十來日的休整和雨水的滋潤,野草更加蔥鬱茂盛,現在不收割,不是浪費這麽好的口糧嗎?海棠打算今年多做些鹹鮮口味的臘腸和臘肉,而把家裏的小豬崽養的肥肥壯壯,這才是這些野草該有的使命。
而這次出來,不僅僅隻是要挖豬草,她還記掛著熬鹽。
說起來經過上一迴大雨,她家都有半個多月沒有敖鹽了,如果不是家裏的鹽巴因為醃製鹹魚消耗的厲害,海棠都要把這一碼事給忘了。
大清早的,整片南頭的野地裏也就剩了海棠一個人,她四處張望一番,確定四周沒有旁人,這才小心掀起石壁,挖了鹽土,往背簍裏裝。
背簍的底部墊上了一層布巾,裝好的鹽土就不會往外漏出去。
鹽土十分鬆軟,不一會兒工夫,就裝滿了背簍。海棠拿石板把挖出的土坑掩藏好,又仔細再次往四周觀望一圈,確定真沒有異樣之後,這才割了一把野草,塞到背簍子裏。
其實海棠的小心謹慎有些過了頭,就算被人知道她挖土,這也頂多就是讓別人費解些,並不會把這泥巴跟鹽扯上聯係。畢竟這時代的人也沒學過化學物理,怎麽可能把鹽巴和泥土聯係到一起。
但海棠謹慎習慣了,她家二叔不過是賣了幾天蝦子,就被人打成那樣,還隻是為了一個小小的配方。
可見這個時代,為了錢,人心也是一樣貪婪無比。如果說這配方是個小小的金元寶,那這村南頭的鹽地可是實實在在的大金礦了。如果真被人知道在清水村有這麽個寶貝,不鬥個你死我活,出幾條人命,海棠絕不認為可以輕易罷休。
因此再怎樣的小心,海棠都不覺得是多餘的。
再次確認,一切萬無一失,萬全的保障做個十足十後,海棠才定下心來,低頭割豬草。
村裏的壯實男人走了大半,整個村裏顯得尤其安靜。
這天天剛擦黑,全村人就早早關門落鎖,這年月,雖然這小山溝裏沒有啥值錢的物事,但多多防備總不為錯。
張二娘仔細檢查了前後院的院門,茅屋的門栓,待確定沒有什麽差池後,這才帶著兩個孩子,拿著桐油燈盞迴屋睡覺。
張二娘讓樁子隨她睡了東屋,海棠還是迴自己四合院裏的小屋睡去。
遠鬆帶頭往大青山走,男人們緊隨他之後,陸續上了那條蜿蜒山道。
路窄人多,曠野之地尤其擁擠。
張二娘拉緊了海棠和樁子,以免被人擠倒。
大山和柱子隨著人流已經走出丈遠的距離,張二娘亦步亦趨,跟著一路遠送,邊走邊高聲叫道:
“樁子他爹,柱子,好好去,好好迴啊。”
兩個男人齊齊轉過頭來。
大山憨笑著衝她揮揮大手。
柱子被人群簇擁著不由自主往前挪步,他緊抿著唇角,目光掃過人群,定格在一處,再移不開。
人多,烏壓壓一片都是熟悉村人的臉龐,可海棠那張臉卻格外不同,不管在哪一處,他總能頭一個看清她。
小小的青絲垂鴉頭,細細彎彎的眉毛,圓圓的杏眼,挺巧的鼻子,和隨時隨刻喜歡倔著跟他搶白的嘴。
每一處都讓他歡喜,都讓他舍不得挪開眼。
馬上就要走遠了,再沒多少時辰了
他終於梗著脖子,衝著海棠大聲吼道:“海棠妹子,好好在家,我定會帶著你爹,給你帶好東西迴來。”
他目光熱切,希望她能捎帶跟他說上幾句話,哪怕就是幾句場麵話都成,可等待片刻,海棠僅僅隻是抿著嘴,衝他點了點頭。
柱子難掩失望,還想再跟海棠多說上幾句話,然而終究還是被人群簇擁著走遠了。
他哪會注意到,在他身後,一直有雙眼睛,帶著絲絲的哀怨,默默的看著他,直到人群消散,他的身影消失,還久久停留,舍不得離去。
男人們終於走遠了,陸續進了大青山。
婦孺老人,還緊跟著相送。張二娘怕人群衝撞到兩個孩子,也怕衝撞了自己的肚子,送出數步後便打住了。
樁子是野孩子性子,忙掙脫了她娘的手,一溜煙衝進人群跑遠了。張二娘喊了他一聲,見他不聽,也隻好無奈搖頭,牽著海棠往迴走。
迴村路上,大楊樹旁,遠鬆媳婦帶著三個孩子,還朝著遠處張望。她身側的杜鵑人雖小,臉上也跟著她娘一樣掛著淡淡的愁思
倆個婦人視線相接,皆無奈一笑,同時歎出一口長氣。
“說不擔心,不愁,這上了山,全指望著山神爺保平安了,哪裏能不掛心啊?”張二娘捋了捋額角的碎發,歎口氣,走到遠鬆媳婦跟前輕聲說道。
“是啊,我們婦道人家,還能咋的,隻希望祖宗保佑,山神顯靈,讓大家都齊齊整整的迴來”遠鬆媳婦邊說話,邊把小鐵柱從杜鵑懷裏抱了過來。
孩子現在沒睡,睜著一雙圓圓的大眼四處張望,看到張二娘這個生麵孔之後,就把眼神定住了,也不哭鬧,隻緊緊盯著張二娘瞧,似乎她身上有什麽寶貝似的。
孩子的好奇目光把張二娘逗樂了,想到馬上自己也要添個小子,她的心柔軟起來,伸出手去要抱小鐵柱。
兩個婦人終於有了新話題,逗弄起孩子來。
兩個婦人說著話兒,漸漸入了佳境。
杜鵑戀戀不舍的從山腳處挪開眼,見了海棠,對著她扯了扯嘴角,卻扯出了一個比哭還難看的笑容。
“別掛心,大家會好好的迴來”海棠安撫她,她倆心照不宣,都把那人藏好了,不會放在明麵上說出來。
杜鵑輕輕點頭,握緊她的手。
送走了當家人,村裏似乎安靜了許多,然而日子還是要照樣過下去。
迴到家,海棠又滿血複活,張羅起家務事。
連日大雨,一旦天晴,南頭空曠的野地上野草瘋長。海棠背了竹簍,提著竹籃往南頭來了。
下雨時,河裏的浮萍很多,都被衝到了岸邊,這些都是小豬們愛吃的飼料,因此好幾天都是她爹大山,拿個長杆網兜往水裏撈這些東西來給豬吃,沒讓海棠出來打豬草。
經過十來日的休整和雨水的滋潤,野草更加蔥鬱茂盛,現在不收割,不是浪費這麽好的口糧嗎?海棠打算今年多做些鹹鮮口味的臘腸和臘肉,而把家裏的小豬崽養的肥肥壯壯,這才是這些野草該有的使命。
而這次出來,不僅僅隻是要挖豬草,她還記掛著熬鹽。
說起來經過上一迴大雨,她家都有半個多月沒有敖鹽了,如果不是家裏的鹽巴因為醃製鹹魚消耗的厲害,海棠都要把這一碼事給忘了。
大清早的,整片南頭的野地裏也就剩了海棠一個人,她四處張望一番,確定四周沒有旁人,這才小心掀起石壁,挖了鹽土,往背簍裏裝。
背簍的底部墊上了一層布巾,裝好的鹽土就不會往外漏出去。
鹽土十分鬆軟,不一會兒工夫,就裝滿了背簍。海棠拿石板把挖出的土坑掩藏好,又仔細再次往四周觀望一圈,確定真沒有異樣之後,這才割了一把野草,塞到背簍子裏。
其實海棠的小心謹慎有些過了頭,就算被人知道她挖土,這也頂多就是讓別人費解些,並不會把這泥巴跟鹽扯上聯係。畢竟這時代的人也沒學過化學物理,怎麽可能把鹽巴和泥土聯係到一起。
但海棠謹慎習慣了,她家二叔不過是賣了幾天蝦子,就被人打成那樣,還隻是為了一個小小的配方。
可見這個時代,為了錢,人心也是一樣貪婪無比。如果說這配方是個小小的金元寶,那這村南頭的鹽地可是實實在在的大金礦了。如果真被人知道在清水村有這麽個寶貝,不鬥個你死我活,出幾條人命,海棠絕不認為可以輕易罷休。
因此再怎樣的小心,海棠都不覺得是多餘的。
再次確認,一切萬無一失,萬全的保障做個十足十後,海棠才定下心來,低頭割豬草。
村裏的壯實男人走了大半,整個村裏顯得尤其安靜。
這天天剛擦黑,全村人就早早關門落鎖,這年月,雖然這小山溝裏沒有啥值錢的物事,但多多防備總不為錯。
張二娘仔細檢查了前後院的院門,茅屋的門栓,待確定沒有什麽差池後,這才帶著兩個孩子,拿著桐油燈盞迴屋睡覺。
張二娘讓樁子隨她睡了東屋,海棠還是迴自己四合院裏的小屋睡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