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播報】明天就是515,起點周年慶,福利最多的一天。除了禮包書包,這次的『515紅包狂翻』肯定要看,紅包哪有不搶的道理,定好鬧鍾昂~


    “不覺得熟悉嗎?現在這個場景,類似的對話,還沒想起來嗎?”赫敏小姐笑了笑,轉頭對石頭姐說,“很奇怪啊,覺醒的條件到底是什麽?我以前認為是足夠的精神刺激,但好像不太對。對她的刺激難道還不夠?”


    “也許是沒有籠子?”石頭姐笑了笑。


    “帶不進來。”赫敏小姐搖頭,“難道要我們把她關籠子裏送給寧。海關也過不了,我們的私人飛機還要幾個月,不該定747的。”


    赫敏小姐坐在羅伯茨小姐的背上繼續刺激她。


    怎麽會不熟悉,這一切都太熟悉了,這可是羅伯茨小姐的噩夢!


    說服的工作一下子就變得容易了。


    半信半疑的羅伯茨小姐,決定還是跟著去看看。


    讓羅伯茨小姐下定決心還有個重要因素,實在是個兩個碧池這一年來的行為太可疑了,突然富有,太讓人羨慕嫉妒恨了!


    ……


    避免了饑餓遊戲中的戰爭,寧勻生命值方麵的收獲很大。無論如何,活得不太舒服也比死了好。


    不過寧勻估計也隻有在這種電影中刷生命值可以刷的很爽,本來死人少的電影就刷不出來了,要比拯救世界還拯救世界才行。


    《饑餓遊戲》是一部很有趣的電影,北美上映之前,就創造了電影票預售記錄,超過了兩年前的《暮光之城3:月食》。


    全球總票房接近七億美元,但主要票房都來自於北美和歐洲地區,例如北美票房就高達4。08億美元。


    在北美,超過四億美元的本土票房是一個驚人的成績,舉例來說,饑餓遊戲的4。08億美元本土票房。超過了次一年上映的全球大熱電影《冰雪奇緣》本土票房。


    在北美曆史票房排行榜中,在那個時段,《饑餓遊戲》排在第十一位,即使截止到今天。《饑餓遊戲》也排在了第十八位。


    但是在北美和歐洲以外的地區,《饑餓遊戲》的票房普遍不好,比如中國和日本。


    作為國內引進獅門影業的最重要影片,拍片率牢牢占據第一位的《饑餓遊戲》,票房隻有1。7億人民幣。排到了二百多位,實在對不起上映之前強大的宣傳,和針對國內市場的首次特供版預告片。


    不僅是票房不好,口碑也很普通。


    大多數人看完後都覺得這部影片,劇情,演員,演技,動作場景,特效,全都普普通通。溫吞水一樣的讓人提不起精神。


    在日本,也幾乎是同樣的待遇,號稱北美《大逃殺》的《饑餓遊戲》,日本人普遍提不起興趣。【ㄨ】


    算不上收獲了大失敗,也能算上普通的失敗了。


    和北美大熱的場麵,嚴重不符。


    於是各種分析出爐,主流的觀點都是強調審美差異。


    還有些說國內觀眾更喜歡大場麵,大動作,大刺激,特效最好用在爆炸上。隻有一次爆炸的《饑餓遊戲》,全片都是尿點。


    在寧勻看來,其實這種差異並不難理解。


    主要的還是生活環境不同,社會環境不同造成的差異。


    在北美和歐洲地區。凱特尼斯的經曆讓女孩們非常有代入感,大家都在想,如果我是凱特尼斯我要怎麽做。


    怎麽才能在殘酷的饑餓遊戲中保持人性,不迷失自己,怎麽處理好愛情,處理好那麽多喜歡自己的人……


    而這種代入感。到了中國日本等等國家,全部失去了。


    考慮什麽人性啊,連扶不扶都不用考慮,考慮人性豈不是弱爆了。


    和《大逃殺》一樣,趕快砍死其他人才是正事。


    雖然有好幾個男孩愛自己很不錯,但沒有總統啊,不幸福!


    斯諾總統明明應該是個二十多歲,最多三十歲的霸道總統才對!


    和什麽弱氣的可愛男孩談戀愛,一點也提不起勁兒。


    辛納,黑密契,一樣不符合審美,不符合角色的期待。


    在北美,青少年電影喜歡講的故事是,青少年成長,遇到矛盾,然後再次成長,連解決矛盾都不是那麽重要。


    這樣的一種模式,在北美以外的地區,就不是很討喜了。


    簡單說,成長多麻煩,砍死所有競爭對手最簡單。


    如果《饑餓遊戲》以弓箭女孩那樣的女孩為主角,處心積慮的參加饑餓遊戲,處心積慮的殺死其他人,然後成為勝利者,走上人生巔峰,釣上高富帥,一定會非常有代入感,一定票房飄紅。


    隱隱約約閃爍其詞的政治方麵,在多數觀眾看來也很幼稚。


    適應強權,打拚出來才是英雄,挑戰強權,一開始就是傻瓜。


    沒有大場麵,沒有刺激,各種理念都不認同,能有好票房才奇怪了。


    總得來說,無論是日本人還是中國人,生活的都很真實,需要的是真實之外的刺激與休息。


    而另一些人,生活的則太平淡,沒有糾結又怎麽體現深刻呢。


    所以當在現實中足夠深刻的時候,經常麵臨更深刻的人性考驗的時候,電影裏隻要娛樂就夠了。【ㄨ】


    在北美,詹妮佛·勞倫斯的人氣優勢,也是獲得高票房的保證。


    雖然不像後幾年全美國人民都愛她,但《冬天的骨頭》和《x戰警:第一戰》,都讓她收獲了很多忠實粉絲。


    尤其《冬天的骨頭》的驚豔表演,讓太多人念念不忘。


    《饑餓遊戲》的導演加裏·羅斯,也是看過這部影片決定找詹妮·佛勞倫斯飾演凱特尼斯。


    即使年齡上大了好幾歲,但綜合衡量,票房號召力,加上能演好凱特尼斯這個角色的人選,幾乎沒有別的選擇。


    而詹妮弗·勞倫斯也確實演好了這個角色,在沉靜外表下,擁有極具爆發力令人驚歎的自然表演。


    但這種表演,在歐美以外的地區。很難被人欣賞。


    首先是詹妮佛·勞倫斯的容貌,即使在北美,也很難算的上漂亮,但這樣稍顯普通又有親和力的容貌。最容易讓北美的女孩產生代入感。


    其次,凱特尼斯這樣性格的人,太不容易被人理解。


    在北美,《饑餓遊戲》大多數方麵都做到了恰到好處,代入感。新奇感,討論的內容不會過於深刻,看起來還有一定內涵。


    不僅受到青少年的歡迎,口碑很好,很多成年人也一樣喜歡。


    所以最終取得的本土高票房,也可以理解。


    就像《小時代》這樣的片子,在其他地方,無論如何也取得不了好成績。


    都是在本地區針對性太強,在其他地區莫名其妙。


    ……


    《饑餓遊戲》作為原著粉絲加成係列電影第一部,想要改變極其困難。


    早些年的影片還好。最近這些年,分工精細,目的明確的商業電影,任何一點微小的改變,都涉及到很多方麵。


    好在寧勻改變後所影響的並不隻是一個人,而是整個主創團隊。


    當然,即使這樣,也沒那麽容易。


    不過也沒有那麽困難,關鍵還在於影響力。


    比如在寧勻開來,《饑餓遊戲》雖然很成功。但完全可以更成功。


    最簡單的就是角色選擇。


    某種意義上,即使很多人否認,《饑餓遊戲》也可以看作是小妞電影,所以選角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尤其是男性角色。


    根據寧勻的了解,在選角上,電影的導演加裏·羅斯和原著作者蘇珊·柯林斯有很大的分歧。


    原著女作者,不喜歡詹妮佛·勞倫斯,嫌棄她的年齡太大,也不符合凱特尼斯嬌小的印象。


    而導演。則受不了女作者對男角色的插手。


    因為女作者,強烈指定了喬什·哈切森來扮演皮塔的角色。


    也就是說,導演喜歡女主詹妮佛·勞倫斯,女作者不喜歡。


    女作者喜歡喬什·哈切森,導演不喜歡。


    最後兩人互相妥協了。


    從後來看,詹妮佛·勞倫斯扮演的凱特尼斯很成功,雖然不太符合原著凱特尼斯的感覺,但人氣極佳。


    喬什·哈切森扮演的皮塔非常普通,遠遠算不上成功。


    寧勻覺得有點好笑的是,和中國一樣,基男小鮮肉對腐女作者的吸引是不分國界的。


    喬什·哈切森是個藏在玻璃櫃子裏的同誌,誰都知道他隻差一步出櫃了。


    他不僅多次參加同性權益保護活動,還在參訪裏公開宣稱,說不定明年就喜歡某個男人了。


    大表姐詹妮佛·勞倫斯也爆料,第二部裏,喬什·哈切森和山姆·克拉弗林熱戀,形影不離……


    客觀的說,喬什·哈切森除了符合原著女作者的口味,不符合大多數人的口味。


    皮塔這個角色,本來有很大的發揮餘地,貫穿饑餓遊戲四部始終,絕對應該引起粉絲尖叫的一個角色,最後卻沒什麽反響。


    無論是換成演技出色的演員,還是換成高顏值的演員,都比喬什·哈切森更合適。


    在饑餓遊戲之前,最能類比,最近似的電影,就是《暮光之城》係列了。


    同樣是少女視角,那部電影男主的粉絲號召力,根本不用多說。


    僅僅從票房上來說,《暮光之城》係列也比《饑餓遊戲》係列更成功。


    饑餓遊戲全係列四部,成本為78m+130m+135m+160m,總共為4。93億美元,總票房為,694m+865m+755m+653m,總共為29。67億美元。


    暮光之城全係列五部,成本為37m+50m+68m+110m+120m,總共為3。85億美元,總票房為,394m+710m+699m+712m+830m,總共為33。45億美元。


    饑餓遊戲的成本票房對比為6.0,暮光之城成本票房比為8.7,所以表麵上就能看出,暮光之城比饑餓遊戲賺的多,何況暮光之城係列的周邊錄影帶等收入也比饑餓遊戲係列多。


    當然,更顯眼的是這種係列電影賺取票房的強大能力,穩賺不賠的能力。


    否則也不會拚命拍攝像《分歧者》係列,《移動迷宮》係列那樣的跟風電影。


    風險小,收入高,影響力大,周邊豐富,長期影響力和收入更好,誰會不喜歡這樣的係列電影呢。


    說《饑餓遊戲》不如《暮光之城》係列更成功還在於一些場外因素,2012到2016這幾年,正是詹妮佛·勞倫斯烈火油烹的巔峰時刻,沒有一個同年齡的女演員,甚至沒有一個同年齡的演員比她更受到全美國人民的歡迎。


    這樣的情況,對於拉高票房是極有優勢的。


    詹妮佛·勞倫斯的事業高峰,《饑餓遊戲》係列所占的部分很重要,但絕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詹妮佛·勞倫斯的極具魅力的性格,和遠超同年齡女演員的演技。


    是大眾喜歡她,是大眾認可她。


    沒有《饑餓遊戲》,她也是無與倫比的詹妮佛·勞倫斯。


    《暮光之城》就不一樣了,克裏斯汀·斯圖爾特也很紅,但她的紅幾乎全都依靠《暮光之城》,沒有了《暮光之城》,她就是微不足道小演員。


    《暮光之城》成就了克裏斯汀·斯圖爾特,而詹妮佛·勞倫斯和《饑餓遊戲》互相成就,至少是這樣。嚴格說起來,《饑餓遊戲》占了更多詹妮佛·勞倫斯的便宜。


    至於艾瑪·沃特森,永遠的赫敏小姐,沒了《哈利波特》,誰知道她是誰啊?!


    艾瑪·斯通,比克裏斯汀·斯圖爾特、艾瑪·沃特森兩人更好,獨立性更強。


    在《超凡蜘蛛俠》裏,她比花瓶好一點,離開這部電影,她也很有魅力,但比起詹妮佛·勞倫斯就差太多了。


    所以說,《暮光之城》係列電影本身的票房潛力,要遠超過《饑餓遊戲》係列。如果第一部的預算更寬,導演更好,很可能《暮光之城》會選出一個更優秀的女主,獲得更高的票房,全係列受益。


    而《饑餓遊戲》,絕對無法選出更好的女主了。選詹妮佛·勞倫斯,簡直正確的不能在正確。


    ps:改變越來越困難,同樣也是這部小說的困境。


    比如漫威電影宇宙,實在想不到現實中的電影怎麽改才能合理。


    電影內的劇情還有發揮的自由度,但涉及到現實中的改變,分工精細,商業化明確的好萊塢電影,想要改變任何一點,困難大的都無法想象。


    更不要說必須滿足四個因素了。合理改變,看上去增加票房,實際上拉低票房,在電影宇宙的框架之內,不能影響其他影片。


    一部蜘蛛俠2,都是承受了失敗,才看起來有那麽一點可能性,遠算不上合理。


    所以對漫威的電影,總是不敢碰,如果是單純的無限流,束縛就小多了。


    ps. 5.15「起點」下紅包雨了!中午12點開始每個小時搶一輪,一大波515紅包就看運氣了。你們都去搶,搶來的起點幣繼續來訂閱我的章節啊!(未完待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文化抵抗最前線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黃狗身上白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黃狗身上白並收藏文化抵抗最前線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