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醜腦中飛速轉動,瞬間便將訊息粗粗篩過,找到了自己想要的種種,然後他迅速拔身,快捷的朝著那曾經封鎖的酒坊而去。
來到酒坊門口,六醜並未進入,而是繼續前行,來到了位於酒坊後側的一處,昔日是個巨大的染坊,時疫時,這裏曾經專司人等,作為伺候那城中官吏親屬、貴胄友鄰、豪門世家病患之處。
六醜穿過染坊院落,那些巨大的染缸早已幹涸,積滿浸泡落葉腐爛的雨水,但卻已經不再腐臭,嗅之淡然,晾杆上掛著的葛布麻匹已經幹涸成條,稍稍觸摸,便斷裂成碎,窸窣落下,階下柱上長滿了野菇,地苔,蛛網堆疊,落葉枯藤更是滿園,踩上去沙沙作響。
六醜一路來到後院,稍稍辨認,便推開了一間幾欲倒塌的房間,鐵杆兵挑開牆角堆積的柴木,露出塊朽舊木掩,粗大的豁縫中陰風滲人,棍子戳得幾下便碎裂掉落,將其掩蓋的洞口顯露出來。
洞口中便是這染坊下隱藏的窖井,前端狹窄,順勢而行十餘步便變得寬大,內中數丈方圓窖壁還砌有青石,但更為廣闊的部分卻隻是從土中挖掘而成,並未休整,隻用竹籬稍稍隔斷,已然朽塌。
這窖中東一攤、西一攤堆著很多茅草,草邊有枷,另有些破缽爛壺胡亂仍在牆邊,還有些破爛衣巾,較之乞兒窩相若,卻尚少了許多人間氣息。
六醜朝內走了兩步,鐵杆兵挑動竹籬,露出團亂糟糟的草窩,窩中躺著隻漆黑老貓,皮毛斑駁,尾竟全禿,已無半分生氣。
六醜凝視老貓片刻,伸手拎起,原本死氣沉沉的周遭忽而有風拂動,刺骨透寒,忽遠忽近的傳來些說不清的聲響,悠悠蕩蕩,在這窖中迴響。
幾乎同時,六醜眼前出現了片模糊景象,便在這井窖中,那些奉命來此看護、照料的仆廝本是染過時疫,有所免疫之人,在此地作威作福,見外麵眾人畏懼,反而更加跋扈囂張,甚至將過往種種對於東家、主人之不滿怨恨,發泄於這些病患身上。
麵容姣好的官家女眷,小姐丫鬟,紛紛被送到此地被其淩辱,糟踐侮辱,直至奄奄一息也不放過,甚至有些直接在jian淫中死去,縱是屍骸,也待獸yu發泄之後方才狗一樣的拖走,扔入窖底挖掘的坑中。
外人不敢輕入,還以為家中之後備受照料,或有轉機,誰知卻在此地遭受人不人,鬼不鬼的對待,最終極不甘願的閉上了眼睛,隨便送出的一甕灰沫,便被當成了親人骨骸,埋葬祭拜,哪知還有如此之事?
最終,此處慘死之人的怨恨凝聚,依附在了隻老貓身上,從普通牲畜化為邪祟,展開了對城中之人的報複,那些慘死諸人,盡皆與此有關,要麽便是當年之人,要麽便是那些人之子嗣親眷。
陰風嗚咽,如歌如泣,六醜心中明白,這股不甘之怨方才已被煉妖壺吸收大半,卻還是留下了一絲怨念,多年之後依然能夠複起,再次展開報複,將未殺盡之人屠戮。
隻是,這與六醜又有何關係呢?
殺人償命,天經地義,六醜絲毫不覺得有什麽不對,他之所以對此邪祟出手,是因為天哭的考核,若非此故,有冤報冤有仇報仇,自己造的孽自己承受,與六醜何幹?
換做六醜自己,若是遭遇此節,亦是相同,莫說將仇人全家屠盡,便是牽連三族亦是尋常,更別說什麽冤有頭債有主之類,你打我一拳,為何偏要我隻能還你一拳,不能砍你三刀?世間道理如此無稽,又為何要去遵循?
當然,相通的道理,六醜自然也不會為這些邪祟出頭,做甚打抱不平之類的勾當,譬如替它將仇家殺戮報仇之類,天大地大也不及自身大,犯不著為些無謂之人招惹強敵,更不要可能因為阻撓邪祟,繼而心生內疚悔恨,主動相幫,這完全不是六醜的做派!
這世間從來不是完全公平的,弱肉強食本是天道,若是認為這些被淩辱殺害之人遭受不公,那他們為了活下去吃的牛羊豬狗,為了享受或者變強吃的妖肉燕窩,難倒就是活該,就不該報仇?
竇娥其人,含冤而死,六月飛雪,怨氣衝天,她倒是引發了天地變化,引來了洗刷冤情,但這三月飛雪中餓死、凍死的貧苦庶民,又誰來替他們申冤,替他們報仇?你竇娥喊冤就天大地大,別人被凍死餓死一家,就是活該?
這世上豈有如此道理!
六醜唯一能做,願做,隻有不管,換成後世之言,便是愛誰誰,雨女無瓜!
在那邪祟幽怨淒涼的哭泣聲中,六醜淡淡吸了口氣,然後開口:“三月之內,城中不複有人失蹤,我便就此作罷,既不殺你,亦不管你以後種種,任由自便,同樣,你亦無需向我展示昔日遭遇,要報仇自去,我一樣不會為你出頭,求於不求,皆是如此!”
言畢,他也不再耽擱,將那貓屍挑在鐵杆兵上,扛於肩,開始從窖井中返迴,那窖中陰風陣陣盤旋繚繞,似如人手,想要拉扯他的衣角,卻最終未有所動,隻能眼睜睜看著六醜的背影消失,隱約響起聲不甘不屈的哀歎,催人心肝……
隻是,六醜卻半點也不曾迴頭!
※
墨色蒼穹宛如海,漆黑卷雲好似濤;
銀蛇驟捶金鼓雷,風帳揮舞萬千刀。
山中拋弄千斤石,江河拉朽百堤礁;
雲舟翻轉隻飄絮,房屋晃搖是枯蒿。
黑雲壓城,****,驚雷閃電,地動山搖,在這片如墨如漆的雲層深處,一葉雲舟陡然衝出厚重的雲層,飆入蒼穹,在狂風驟雨中逆雨前行,整個舟身被顆顆雨點撞得劈啪不絕,原本已經鬆動的木舷桅杆顫栗連連,嘎吱作響,舟頂煙囪噴出的黑色煙霧迅速被狂風抽離,破碎的桅杆船舷在高速摩擦中微微發焦,但是立刻被雨水打濕,複又幹涸。
舟腹的鐵甲上斑駁如蝕,大塊大塊的破碎,不時被狂風撕下一塊,遠遠拋入蒼穹,疾速下墜,那些舟身上插著的箭矢戈矛,雨水淋不到之處的已經滾燙發亮,隱隱焦嗅。
雲舟方才飆出,拋在身後的黑色雲層再次噴散,另一艘稍大些的雲舟銜尾而至,體型更為狹長,割風破空宛如利刃切糕,嗤嗤有聲,舟舷所架弩車不時激射,將半丈長短的弩矢朝著前舟不斷射去。
隻可惜如此風雨,便是弩車再強,也被卷落偏移,箭矢即二連三落空。
後舟之首,站著名斑斕袈裟的胡僧,與普陀寺胡僧相較,其服更為華盛,此僧長臉狹目,陰騖之狀,一雙眼睛微微眯起,硬著撲來而來的強風竟是半點不動,任由那僧袍獵獵,在風中飄蕩卷揚。
和前舟不同的是,這艘雲舟整體覆蓋一層淡淡青芒,縱狂風驟雨,但落在舟上卻是寥寥,毫無半點摩擦發熱的跡象,那些弓弩射手雖修為不足,卻也能支撐在如此速度下發射弩矢,不斷攻擊。
追擊少頃,兩舟距離漸漸拉近,那前舟忽然俯身下衝,開始在蒼穹天幕中扭將曲折,顯然是已經覺察不妙,為了拖延而出此下策,那狹目胡僧見狀,臉色如常,隻輕輕喝道:“銜尾,不可被其擺脫。”
如此劇烈的變向起伏,前舟能支撐的時間更少。
“喏!”站在胡僧其後的沙彌僧立刻將命令傳下,後舟立刻變道,緊咬不放,而那胡僧目測距離之後,也忽然將袈裟脫下,單手舉起。
“八部天龍,世尊地藏,般若諸佛,噏叭咪嘛咪哄!”
誦畢,袈裟拋出,立刻飛上數丈,於淩空處旋轉不已,內中湧出毫芒無數,周遭天幕中的電光蛛網般朝其聚攏,緊接著,一道道粗如棟梁的閃電從袈裟中射出,激往雲舟射去!
前舟翻滾更加劇烈,甚至還不斷左右偏搖,一連躲過三道,但那袈裟中的雷電射得愈發的快了,第四擊短短轟在雲舟尾部,隻見飛屑亂濺,碎片無數,兩條焦黑的人形被拋了出來,雨點灑上頓時發出嗤嗤聲響,徹底燒焦。
符爐被毀,雲舟頓時失去了動力,開始朝著地麵飛快下降,拖著尾部的長長濃煙,斜斜朝著山中墜去,隻是片刻,便聽得下方傳出轟然巨響,火光乍現,幾道人影飛快的竄入了林中。
後舟速度也減了下來,飛至那墜毀雲舟上空,懸停數丈,垂下數條懸索,狹目胡僧身影飄動,緩緩落地,而其他舟中之人也沿著繩索快速滑落,背負著降魔杵、斬妖鏟、大悲杖等兵刃,殺氣騰騰,立於身旁。
一幹人等俱是胡僧。
狹目胡僧手隻一擺,眾僧頓時猶如脫韁之馬,捕獵之犬,朝著林中紛紛湧入,循著前舟之人留下的痕跡追了上去。
至此,這胡僧才將手伸向空中,袈裟唿啦啦落將於掌心,複取來披上,腳下霞光湧現,踩著草木之巔,快速的跟了上去。
一場螳螂捕蟬的遊戲即將展開,可螳螂既然出現,黃雀還會遠麽?
眾胡僧離開,那留在雲舟之人也未閑著,開始將錨繩垂下,又有人從舟中而下,將錨繩係於大樹,穩固其根,符爐也關了大半,黑煙淡去,隻維持雲舟漂浮即可。
然而……
便在此刻,剛剛兩艘雲舟翱翔的雲層更高之處,一艘漆黑的雲舟悄悄露出了身影,展開宛如蝙蝠的巨大雙翼,開始滑翔盤旋,朝著這懸浮雲舟悄然靠近。
蝙蝠雲舟來勢奇快,轉眼間已拉至百丈之內,跟著便是五十丈、三十丈、十丈……便在此刻,四條人影嗖然從舟中接連躍出,順勢落在了眾僧麵前。
當前一人,身高三尺不到,卻扛著把丈許闊劍,舌頭輕輕舔嘴唇打轉,笑容可掬。
來到酒坊門口,六醜並未進入,而是繼續前行,來到了位於酒坊後側的一處,昔日是個巨大的染坊,時疫時,這裏曾經專司人等,作為伺候那城中官吏親屬、貴胄友鄰、豪門世家病患之處。
六醜穿過染坊院落,那些巨大的染缸早已幹涸,積滿浸泡落葉腐爛的雨水,但卻已經不再腐臭,嗅之淡然,晾杆上掛著的葛布麻匹已經幹涸成條,稍稍觸摸,便斷裂成碎,窸窣落下,階下柱上長滿了野菇,地苔,蛛網堆疊,落葉枯藤更是滿園,踩上去沙沙作響。
六醜一路來到後院,稍稍辨認,便推開了一間幾欲倒塌的房間,鐵杆兵挑開牆角堆積的柴木,露出塊朽舊木掩,粗大的豁縫中陰風滲人,棍子戳得幾下便碎裂掉落,將其掩蓋的洞口顯露出來。
洞口中便是這染坊下隱藏的窖井,前端狹窄,順勢而行十餘步便變得寬大,內中數丈方圓窖壁還砌有青石,但更為廣闊的部分卻隻是從土中挖掘而成,並未休整,隻用竹籬稍稍隔斷,已然朽塌。
這窖中東一攤、西一攤堆著很多茅草,草邊有枷,另有些破缽爛壺胡亂仍在牆邊,還有些破爛衣巾,較之乞兒窩相若,卻尚少了許多人間氣息。
六醜朝內走了兩步,鐵杆兵挑動竹籬,露出團亂糟糟的草窩,窩中躺著隻漆黑老貓,皮毛斑駁,尾竟全禿,已無半分生氣。
六醜凝視老貓片刻,伸手拎起,原本死氣沉沉的周遭忽而有風拂動,刺骨透寒,忽遠忽近的傳來些說不清的聲響,悠悠蕩蕩,在這窖中迴響。
幾乎同時,六醜眼前出現了片模糊景象,便在這井窖中,那些奉命來此看護、照料的仆廝本是染過時疫,有所免疫之人,在此地作威作福,見外麵眾人畏懼,反而更加跋扈囂張,甚至將過往種種對於東家、主人之不滿怨恨,發泄於這些病患身上。
麵容姣好的官家女眷,小姐丫鬟,紛紛被送到此地被其淩辱,糟踐侮辱,直至奄奄一息也不放過,甚至有些直接在jian淫中死去,縱是屍骸,也待獸yu發泄之後方才狗一樣的拖走,扔入窖底挖掘的坑中。
外人不敢輕入,還以為家中之後備受照料,或有轉機,誰知卻在此地遭受人不人,鬼不鬼的對待,最終極不甘願的閉上了眼睛,隨便送出的一甕灰沫,便被當成了親人骨骸,埋葬祭拜,哪知還有如此之事?
最終,此處慘死之人的怨恨凝聚,依附在了隻老貓身上,從普通牲畜化為邪祟,展開了對城中之人的報複,那些慘死諸人,盡皆與此有關,要麽便是當年之人,要麽便是那些人之子嗣親眷。
陰風嗚咽,如歌如泣,六醜心中明白,這股不甘之怨方才已被煉妖壺吸收大半,卻還是留下了一絲怨念,多年之後依然能夠複起,再次展開報複,將未殺盡之人屠戮。
隻是,這與六醜又有何關係呢?
殺人償命,天經地義,六醜絲毫不覺得有什麽不對,他之所以對此邪祟出手,是因為天哭的考核,若非此故,有冤報冤有仇報仇,自己造的孽自己承受,與六醜何幹?
換做六醜自己,若是遭遇此節,亦是相同,莫說將仇人全家屠盡,便是牽連三族亦是尋常,更別說什麽冤有頭債有主之類,你打我一拳,為何偏要我隻能還你一拳,不能砍你三刀?世間道理如此無稽,又為何要去遵循?
當然,相通的道理,六醜自然也不會為這些邪祟出頭,做甚打抱不平之類的勾當,譬如替它將仇家殺戮報仇之類,天大地大也不及自身大,犯不著為些無謂之人招惹強敵,更不要可能因為阻撓邪祟,繼而心生內疚悔恨,主動相幫,這完全不是六醜的做派!
這世間從來不是完全公平的,弱肉強食本是天道,若是認為這些被淩辱殺害之人遭受不公,那他們為了活下去吃的牛羊豬狗,為了享受或者變強吃的妖肉燕窩,難倒就是活該,就不該報仇?
竇娥其人,含冤而死,六月飛雪,怨氣衝天,她倒是引發了天地變化,引來了洗刷冤情,但這三月飛雪中餓死、凍死的貧苦庶民,又誰來替他們申冤,替他們報仇?你竇娥喊冤就天大地大,別人被凍死餓死一家,就是活該?
這世上豈有如此道理!
六醜唯一能做,願做,隻有不管,換成後世之言,便是愛誰誰,雨女無瓜!
在那邪祟幽怨淒涼的哭泣聲中,六醜淡淡吸了口氣,然後開口:“三月之內,城中不複有人失蹤,我便就此作罷,既不殺你,亦不管你以後種種,任由自便,同樣,你亦無需向我展示昔日遭遇,要報仇自去,我一樣不會為你出頭,求於不求,皆是如此!”
言畢,他也不再耽擱,將那貓屍挑在鐵杆兵上,扛於肩,開始從窖井中返迴,那窖中陰風陣陣盤旋繚繞,似如人手,想要拉扯他的衣角,卻最終未有所動,隻能眼睜睜看著六醜的背影消失,隱約響起聲不甘不屈的哀歎,催人心肝……
隻是,六醜卻半點也不曾迴頭!
※
墨色蒼穹宛如海,漆黑卷雲好似濤;
銀蛇驟捶金鼓雷,風帳揮舞萬千刀。
山中拋弄千斤石,江河拉朽百堤礁;
雲舟翻轉隻飄絮,房屋晃搖是枯蒿。
黑雲壓城,****,驚雷閃電,地動山搖,在這片如墨如漆的雲層深處,一葉雲舟陡然衝出厚重的雲層,飆入蒼穹,在狂風驟雨中逆雨前行,整個舟身被顆顆雨點撞得劈啪不絕,原本已經鬆動的木舷桅杆顫栗連連,嘎吱作響,舟頂煙囪噴出的黑色煙霧迅速被狂風抽離,破碎的桅杆船舷在高速摩擦中微微發焦,但是立刻被雨水打濕,複又幹涸。
舟腹的鐵甲上斑駁如蝕,大塊大塊的破碎,不時被狂風撕下一塊,遠遠拋入蒼穹,疾速下墜,那些舟身上插著的箭矢戈矛,雨水淋不到之處的已經滾燙發亮,隱隱焦嗅。
雲舟方才飆出,拋在身後的黑色雲層再次噴散,另一艘稍大些的雲舟銜尾而至,體型更為狹長,割風破空宛如利刃切糕,嗤嗤有聲,舟舷所架弩車不時激射,將半丈長短的弩矢朝著前舟不斷射去。
隻可惜如此風雨,便是弩車再強,也被卷落偏移,箭矢即二連三落空。
後舟之首,站著名斑斕袈裟的胡僧,與普陀寺胡僧相較,其服更為華盛,此僧長臉狹目,陰騖之狀,一雙眼睛微微眯起,硬著撲來而來的強風竟是半點不動,任由那僧袍獵獵,在風中飄蕩卷揚。
和前舟不同的是,這艘雲舟整體覆蓋一層淡淡青芒,縱狂風驟雨,但落在舟上卻是寥寥,毫無半點摩擦發熱的跡象,那些弓弩射手雖修為不足,卻也能支撐在如此速度下發射弩矢,不斷攻擊。
追擊少頃,兩舟距離漸漸拉近,那前舟忽然俯身下衝,開始在蒼穹天幕中扭將曲折,顯然是已經覺察不妙,為了拖延而出此下策,那狹目胡僧見狀,臉色如常,隻輕輕喝道:“銜尾,不可被其擺脫。”
如此劇烈的變向起伏,前舟能支撐的時間更少。
“喏!”站在胡僧其後的沙彌僧立刻將命令傳下,後舟立刻變道,緊咬不放,而那胡僧目測距離之後,也忽然將袈裟脫下,單手舉起。
“八部天龍,世尊地藏,般若諸佛,噏叭咪嘛咪哄!”
誦畢,袈裟拋出,立刻飛上數丈,於淩空處旋轉不已,內中湧出毫芒無數,周遭天幕中的電光蛛網般朝其聚攏,緊接著,一道道粗如棟梁的閃電從袈裟中射出,激往雲舟射去!
前舟翻滾更加劇烈,甚至還不斷左右偏搖,一連躲過三道,但那袈裟中的雷電射得愈發的快了,第四擊短短轟在雲舟尾部,隻見飛屑亂濺,碎片無數,兩條焦黑的人形被拋了出來,雨點灑上頓時發出嗤嗤聲響,徹底燒焦。
符爐被毀,雲舟頓時失去了動力,開始朝著地麵飛快下降,拖著尾部的長長濃煙,斜斜朝著山中墜去,隻是片刻,便聽得下方傳出轟然巨響,火光乍現,幾道人影飛快的竄入了林中。
後舟速度也減了下來,飛至那墜毀雲舟上空,懸停數丈,垂下數條懸索,狹目胡僧身影飄動,緩緩落地,而其他舟中之人也沿著繩索快速滑落,背負著降魔杵、斬妖鏟、大悲杖等兵刃,殺氣騰騰,立於身旁。
一幹人等俱是胡僧。
狹目胡僧手隻一擺,眾僧頓時猶如脫韁之馬,捕獵之犬,朝著林中紛紛湧入,循著前舟之人留下的痕跡追了上去。
至此,這胡僧才將手伸向空中,袈裟唿啦啦落將於掌心,複取來披上,腳下霞光湧現,踩著草木之巔,快速的跟了上去。
一場螳螂捕蟬的遊戲即將展開,可螳螂既然出現,黃雀還會遠麽?
眾胡僧離開,那留在雲舟之人也未閑著,開始將錨繩垂下,又有人從舟中而下,將錨繩係於大樹,穩固其根,符爐也關了大半,黑煙淡去,隻維持雲舟漂浮即可。
然而……
便在此刻,剛剛兩艘雲舟翱翔的雲層更高之處,一艘漆黑的雲舟悄悄露出了身影,展開宛如蝙蝠的巨大雙翼,開始滑翔盤旋,朝著這懸浮雲舟悄然靠近。
蝙蝠雲舟來勢奇快,轉眼間已拉至百丈之內,跟著便是五十丈、三十丈、十丈……便在此刻,四條人影嗖然從舟中接連躍出,順勢落在了眾僧麵前。
當前一人,身高三尺不到,卻扛著把丈許闊劍,舌頭輕輕舔嘴唇打轉,笑容可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