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袁紹父子來說,太渴望扳倒袁譚了。
聽到司馬懿這麽說,震驚後,就是無比的渴望。
兩人毫無頭緒,此人到底算出了什麽,說的這麽肯定。
袁尚急忙道:“仲達,你為什麽說機會近在眼前了?”
司馬懿摸了摸胡子,低聲道:“臣分析了各地送來的氣候情報,今年天下的氣候不一般,按照以往百多次的記載推斷,今年中原一帶極有可能出現大旱。
袁紹父子瞪大了眼睛。
大旱。
他們馬上就聯想到了浮屍遍地,易子而食,過不下去的百姓揭竿而起,推翻了王朝。
漢朝的教訓就在眼前。
袁紹看著神情興奮的司馬懿非常不滿,怒道:“什麽,大旱?”
越說越著急,“這可是關係到我袁氏社稷存亡的大事,你怎麽不早說?”
要知道他剛剛登基,這邊就大旱了。民不聊生的,皇帝的這個工作還怎麽做?
百姓還不推翻他擁戴他大兒子登基?
司馬懿急忙道:“陛下,臣也是剛剛有所了解,並且也不敢保證就真有大旱。”
“報……,六百裏加急!”
這時候外麵傳來驚慌失措的喊聲,就看到一個風塵仆仆,疲憊不堪的使者暈倒在了禦書房門口。
使者晝夜兼程而來,沒堅持住,好在身上帶著文件。
袁紹展開一看。
臥槽!
當時就臉色無比蒼白。
袁尚心裏咯噔一下,難道大哥陰謀在外地造反了,大著膽子跑到他爹後麵,一看。
臥槽!
震驚的目光看向司馬懿,這位軍師,真不愧是屈指可數的大軍師,被你算準了,河南大旱。
司馬懿大喜,心想袁譚你特麽的完蛋操了,這就是天意,你就算是小母牛坐火箭,麵對這等百年不得一遇的大旱,你也沒招。
他分快的算了算,最少千萬人受災,這樣的規模,便是把袁譚神策商會全填進去,那也是杯水車薪。
到時候推波助瀾,讓袁家父子內鬥,然而再推波助瀾,讓餓肚子的百姓造反。天下重新進入亂世,那他司馬懿當主公的機會就來了,一不留神沒準就是皇帝了。
十幾年夾著尾巴做人後,終於是機會來了。
激動不已。
但現在還要再夾尾巴一會。
於是心裏火熱,表明麵無表情。
袁紹此刻渾身哆嗦,這位開國皇帝根本無法掩飾內心的真實情緒,虛弱道:“完了,完了。河南可是天下糧倉,河南大旱,中原北方就要饑荒,京城也要鬧饑荒。”
要知道雖然天下很大,產糧食的地方極多,比如兩湖,比如西川。
然而,在古代,尤其是三國這個遙遠的年代,物流根本等於沒有。從江南運過來糧食,路上吃的比運的還多。
也就是說,當某個大地區受災後,根本得不到什麽八方支援。
這也是到了幾百年後的隋煬帝,才不惜一切代價挖運河。畢竟水路運糧比陸路方便十倍還多,不用吃那麽多路上的糧食。
如今河南四周的司州,冀州,兗州,並州,雍州,全靠河南的糧食了。
這次大旱波及的人口超千萬。
管一千萬人白吃白喝,別說袁紹了,就是後世的超級大國也要崩。
可見袁紹必定崩的一瀉千裏。
“這可如何是好。”袁紹臉色蒼白,“此番餓死無數,易子而食,朕剛剛登基就遭遇這等大災,如何麵對天下百姓?如何麵對列祖列宗?”
袁尚也渾身發毛,喊道:“爹,快召集士族,讓他們出糧食。”
袁紹道:“士族自身難保,怎麽可能出糧。”
“不出就把他們斬盡殺絕。”袁尚殺氣騰騰,頗有一代君王的殺伐果斷。
怎奈袁紹搖頭,道:“就算他們出糧食,最多維持二個月,接下來的半年多怎麽辦?”在他看來,反而不如團結士族,到時候鎮壓暴動的百姓。
司馬懿這時候才說道:“陛下,危機和機會並存。”
袁紹:(⊙v⊙)嗯。
“你啥意思?”
司馬懿走進一步,低聲道:“可以讓秦王去士族那裏籌措糧草,主持賑災工作。”
袁尚本以為是什麽好主意,聞言嗤之以鼻,“我父皇還救不了,大哥就能夠救嗎?”
袁紹一揮手,他好像明白一點了。
讓袁譚去士族那裏籌集糧草,主持賑災工作,其實是讓袁譚得罪人。
這樣的大災,袁譚肯定是無法完成,不去,失去民心。去了也辦不成,同樣失去民心。
到時候把袁譚拿出來祭天,平息民怨,不但可以順利度過這一劫,同時還把眼中釘肉中刺挖出來了。
高,實在是高。
不禁對司馬懿刮目相看,這位大軍師的能力真是沒有上線。
“就是如此。”
於是乎,三人密謀起來細節,準備來日早朝宣布大旱的同時,把袁譚推上去頂雷。
與此同時,在神策府。
“別跑,誰敢跑一會打屁屁。”
袁譚在後花園裏,眼睛上帶著一個手絹,正在到處抓美女。
四周全是美女,還是那種傾城傾國的,大波浪,大長腿,驚世駭俗。
袁譚抓了半天一個都沒有抓到,自己的媳婦真是太滑溜了。
終於,抓到了一個,身材苗條,勻稱,手指纖細,很是柔軟。
“一定是小喬!”袁譚拿下來眼罩,臉色大變。
臥槽!
諸葛亮!
此刻諸葛亮臉色蒼白,渾身哆嗦。
袁譚也哆嗦,尷尬道:“愛卿,何事?”
諸葛亮納頭便拜,疾唿道:“大王,出大事了!”
袁譚又一陣哆嗦,能把諸葛亮嚇成這樣,肯定是天大的事情。
袁譚得到了天下大旱的消息。
召集麾下軍師大將商議。
諸葛亮道:“陛下一定會讓大王主持救災的事情,其實就是讓去得罪人。”
到時候天下百姓死那麽多,袁譚背黑鍋。
一方麵解脫了自己,一方麵為袁尚登基鋪平了道路,失去民心還怎麽爭奪大位。
郭嘉進言道:“若真指派大王的話,可生病,不去主持工作。”
“這樣不好吧。”袁譚道。
這樣還不好?沒有比這個更好的了。
他們察言觀色,發現袁譚的神情後,頓時毛骨悚然,怎麽著,我的王,遇到這樣天塌下來的大事,您老還想出來裝逼啊?
聽到司馬懿這麽說,震驚後,就是無比的渴望。
兩人毫無頭緒,此人到底算出了什麽,說的這麽肯定。
袁尚急忙道:“仲達,你為什麽說機會近在眼前了?”
司馬懿摸了摸胡子,低聲道:“臣分析了各地送來的氣候情報,今年天下的氣候不一般,按照以往百多次的記載推斷,今年中原一帶極有可能出現大旱。
袁紹父子瞪大了眼睛。
大旱。
他們馬上就聯想到了浮屍遍地,易子而食,過不下去的百姓揭竿而起,推翻了王朝。
漢朝的教訓就在眼前。
袁紹看著神情興奮的司馬懿非常不滿,怒道:“什麽,大旱?”
越說越著急,“這可是關係到我袁氏社稷存亡的大事,你怎麽不早說?”
要知道他剛剛登基,這邊就大旱了。民不聊生的,皇帝的這個工作還怎麽做?
百姓還不推翻他擁戴他大兒子登基?
司馬懿急忙道:“陛下,臣也是剛剛有所了解,並且也不敢保證就真有大旱。”
“報……,六百裏加急!”
這時候外麵傳來驚慌失措的喊聲,就看到一個風塵仆仆,疲憊不堪的使者暈倒在了禦書房門口。
使者晝夜兼程而來,沒堅持住,好在身上帶著文件。
袁紹展開一看。
臥槽!
當時就臉色無比蒼白。
袁尚心裏咯噔一下,難道大哥陰謀在外地造反了,大著膽子跑到他爹後麵,一看。
臥槽!
震驚的目光看向司馬懿,這位軍師,真不愧是屈指可數的大軍師,被你算準了,河南大旱。
司馬懿大喜,心想袁譚你特麽的完蛋操了,這就是天意,你就算是小母牛坐火箭,麵對這等百年不得一遇的大旱,你也沒招。
他分快的算了算,最少千萬人受災,這樣的規模,便是把袁譚神策商會全填進去,那也是杯水車薪。
到時候推波助瀾,讓袁家父子內鬥,然而再推波助瀾,讓餓肚子的百姓造反。天下重新進入亂世,那他司馬懿當主公的機會就來了,一不留神沒準就是皇帝了。
十幾年夾著尾巴做人後,終於是機會來了。
激動不已。
但現在還要再夾尾巴一會。
於是心裏火熱,表明麵無表情。
袁紹此刻渾身哆嗦,這位開國皇帝根本無法掩飾內心的真實情緒,虛弱道:“完了,完了。河南可是天下糧倉,河南大旱,中原北方就要饑荒,京城也要鬧饑荒。”
要知道雖然天下很大,產糧食的地方極多,比如兩湖,比如西川。
然而,在古代,尤其是三國這個遙遠的年代,物流根本等於沒有。從江南運過來糧食,路上吃的比運的還多。
也就是說,當某個大地區受災後,根本得不到什麽八方支援。
這也是到了幾百年後的隋煬帝,才不惜一切代價挖運河。畢竟水路運糧比陸路方便十倍還多,不用吃那麽多路上的糧食。
如今河南四周的司州,冀州,兗州,並州,雍州,全靠河南的糧食了。
這次大旱波及的人口超千萬。
管一千萬人白吃白喝,別說袁紹了,就是後世的超級大國也要崩。
可見袁紹必定崩的一瀉千裏。
“這可如何是好。”袁紹臉色蒼白,“此番餓死無數,易子而食,朕剛剛登基就遭遇這等大災,如何麵對天下百姓?如何麵對列祖列宗?”
袁尚也渾身發毛,喊道:“爹,快召集士族,讓他們出糧食。”
袁紹道:“士族自身難保,怎麽可能出糧。”
“不出就把他們斬盡殺絕。”袁尚殺氣騰騰,頗有一代君王的殺伐果斷。
怎奈袁紹搖頭,道:“就算他們出糧食,最多維持二個月,接下來的半年多怎麽辦?”在他看來,反而不如團結士族,到時候鎮壓暴動的百姓。
司馬懿這時候才說道:“陛下,危機和機會並存。”
袁紹:(⊙v⊙)嗯。
“你啥意思?”
司馬懿走進一步,低聲道:“可以讓秦王去士族那裏籌措糧草,主持賑災工作。”
袁尚本以為是什麽好主意,聞言嗤之以鼻,“我父皇還救不了,大哥就能夠救嗎?”
袁紹一揮手,他好像明白一點了。
讓袁譚去士族那裏籌集糧草,主持賑災工作,其實是讓袁譚得罪人。
這樣的大災,袁譚肯定是無法完成,不去,失去民心。去了也辦不成,同樣失去民心。
到時候把袁譚拿出來祭天,平息民怨,不但可以順利度過這一劫,同時還把眼中釘肉中刺挖出來了。
高,實在是高。
不禁對司馬懿刮目相看,這位大軍師的能力真是沒有上線。
“就是如此。”
於是乎,三人密謀起來細節,準備來日早朝宣布大旱的同時,把袁譚推上去頂雷。
與此同時,在神策府。
“別跑,誰敢跑一會打屁屁。”
袁譚在後花園裏,眼睛上帶著一個手絹,正在到處抓美女。
四周全是美女,還是那種傾城傾國的,大波浪,大長腿,驚世駭俗。
袁譚抓了半天一個都沒有抓到,自己的媳婦真是太滑溜了。
終於,抓到了一個,身材苗條,勻稱,手指纖細,很是柔軟。
“一定是小喬!”袁譚拿下來眼罩,臉色大變。
臥槽!
諸葛亮!
此刻諸葛亮臉色蒼白,渾身哆嗦。
袁譚也哆嗦,尷尬道:“愛卿,何事?”
諸葛亮納頭便拜,疾唿道:“大王,出大事了!”
袁譚又一陣哆嗦,能把諸葛亮嚇成這樣,肯定是天大的事情。
袁譚得到了天下大旱的消息。
召集麾下軍師大將商議。
諸葛亮道:“陛下一定會讓大王主持救災的事情,其實就是讓去得罪人。”
到時候天下百姓死那麽多,袁譚背黑鍋。
一方麵解脫了自己,一方麵為袁尚登基鋪平了道路,失去民心還怎麽爭奪大位。
郭嘉進言道:“若真指派大王的話,可生病,不去主持工作。”
“這樣不好吧。”袁譚道。
這樣還不好?沒有比這個更好的了。
他們察言觀色,發現袁譚的神情後,頓時毛骨悚然,怎麽著,我的王,遇到這樣天塌下來的大事,您老還想出來裝逼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