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彧和荀攸雖然是叔侄,但年紀相仿。
兩個人一起在太學上學。
一起在潁川學院進修謀略。
荀彧深知這個侄兒的能力和自己正好互補。
一直以來,他都想拉攏荀攸加入自己這邊的陣營,以彌補自己在策略上的不足。
今天來找荀攸的目的也隻有一個。
以目前的情況看,隻有袁紹和曹操雙方知道,這次戰鬥後真正的影響力。
而其他人看不清。
荀彧認為這是一次說服侄兒的機會,道:“侄兒,你看到了吧,曹公威震四方……,實乃不可多得的明主。”
荀攸當然能夠看出來他的這位叔叔又來勸自己投靠曹操。
卻是笑了:“嗬嗬嗬嗬。我看到了,看得很清楚。叔父大人,小侄知道您曆來臨敵智緩,但也因此擅長規劃詳細的大戰略,您難道現在還沒有看清楚嗎?”
“這……。”荀彧就尷尬了。
雖然他這個侄兒眼睛不好使,但心眼太好使了。
他也是後來才發現袁紹是故意輸的。
一方麵削弱了曹操的兵力,
一方麵讓漢獻帝看到了曹操的強勢。
顯然,荀攸早就看清楚了,
荀彧深知這個侄兒,和他的謀略完全不同。
他善於後方長期的大局規劃謀略,荀攸則擅長在前方短期的遇敵機變。
雖然曹操身邊也有程昱、劉曄素有機智,但層次就稍微低一些了。
曹操現在最缺這樣的軍師。
忍不住就想,若是荀攸早就投靠過來,肯定能夠看穿袁紹的這次計謀。
“賢侄,實不相瞞,我也是不久前剛剛看清楚。但你也要知道,袁家也隻是暫時占據上風,你不要忘記曹公有百官的支持,最後勝負難料。”
荀攸拱手一禮,“既然叔父這等坦誠,小侄還是那句明白話,誰能挾天子以令諸侯,小侄我就投順誰。”
話已經說的很明白。
荀彧還是不甘心,淡淡道:“賢侄,曹公那裏有我坐鎮,能保你的地位和榮華富貴。你去袁家那裏,又有什麽晉身之資?”
“你要知道,袁公帳下謀士如雲,並且派係林立,有潁川派,有河北幫,有三公子派,有大公子派。還有許攸淳於瓊這些老資格的……。”
“這麽多派係,袁家實力越大,鬥爭的越激烈,袁家因此是走不到最後的。”
“而你一個新人去了絕不會得到重用,反而會被打壓。”
荀攸深知這位叔叔說的是實情,現在袁紹帳下文武分為多個派係,瓜分權利,互相傾軋。
這番話是在關懷他。
尊敬一禮,“多謝叔父提點,小侄自有辦法。”
說完轉身而去。
“咦?難道你是要去投靠袁譚嗎?”
荀彧追了上去,“你慢點走,你什麽眼神,看著腳底下,那有溝,別摔了……。”
此刻心急如焚,在他看來,去投靠袁譚,還不如去投靠袁紹。
畢竟袁紹並不是一個善於規劃長期的人,不可能對荀攸言聽計從。
“叔父您別著急,小侄還沒有決定到底投靠誰,曹公也是有機會的。”荀攸邁過去那條溝,“希望叔父大人您其他的眼睛,也能這麽好用。”
“是嗎……嗬嗬。”荀彧尷尬了。
……
曹操凱旋後的第二天。
隨著李傕郭汜死去,西涼軍潰散。
洛陽城解除了封城狀態。
忍饑挨餓的百姓瘋狂的出城,散布出去覓食。
百姓們沒有去朝廷乞討,因為他們親眼所見,百官也幾乎沒有飯吃。
說心寒也心寒,想要活下去,隻能靠自己。
如今曹操駐紮在洛陽東,袁紹駐紮在洛陽北。
楊奉的白波軍駐紮在洛陽西。
朝廷的軍隊控製著洛陽城防。
其實洛陽也已經很殘破,年久失修,加上當初的大火,城牆多出坍塌,已經不是一個有守備力的城。
曹操和袁紹都有把握消滅楊奉還有朝廷的軍隊。
但都不想對方漁翁得利。
此刻朝廷加楊奉、曹操、袁紹,三方處於一定的僵持階段。
日上三竿的時候。
司徒王允、太傅馬日磾、太尉楊彪,這三位百官中最有地位的人,來到皇宮求見皇帝。
“陛下,如今洛陽地區民不聊生,無法供養朝廷和軍隊,還需盡快另覓他地。”
漢獻帝劉協聽了王允一席話後,很長時間沒有吭聲。
王允說的也是實情,繼續留在這裏,朝廷就會餓死。
所以曹操和袁紹必定要選擇一個去處。
“王愛卿,你認為應該去誰的地方呢?”漢獻帝問道。
王允三人對視一眼。
示意馬日磾去說。
馬日磾作為太傅,和漢獻帝的關係是最近的,“陛下,老臣們商議過了,還是感到去曹操那裏好一些。”
又進一步說道:“曹操昨日力戰國賊,有功勞於社稷,反而推辭賞賜,實乃忠義之人。而潁川郡,人傑地靈,商業農業發達,是天賜的重立社稷的地方。”
漢獻帝沉吟一番,道:“袁家四世三公,曆代為朝廷效力,忠心耿耿。袁紹是一個寬厚的長者,其所在的魏郡,是現在天下最富庶的地方,難道去那裏不好嗎?”
王允立刻道:“陛下,袁紹素來寬厚,但其長子袁譚貪得無厭,征討公孫瓚、青州之時,殺戮極重。袁紹非但不製止,還日漸重用於他,隱隱以是袁家下一代的繼承人,朝廷怎能與這樣的人為伍?”
“哦?真的是這樣嗎?”漢獻帝的神情異常了,“朕怎麽聽說,公孫瓚勾結匈奴……。而袁家大公子在青州,祭拜孔廟,兵不血刃收服了黃巾賊,這也能是殺戮重?”
“這……。”王允。
漢獻帝又道:“至於你說袁譚貪婪,但也隻是貪財,這也隻是小節。若非他誅殺董卓,朕現在還在水深火熱之中。”
王允明顯也是故意貶低袁譚的。
他雖然忠於漢室,但向往執掌朝綱的權柄,他已有利用諸侯的大計劃。
但沒有說出來。
也是在和皇帝用心機。
並且,袁家四世三公的地位和曹操截然不同。王司徒在袁家麵前根本資曆不夠,根本不能把袁家排除在朝廷之外。
拋棄別的不說,隻是這個理由,已經足夠王司徒力挺曹操了。
而皇帝劉協,也並非看起來那麽單純。
他想要把所有權利收迴來,王允也是潛在敵人。
王允發現皇帝雖然還沒有做出跟誰走的決定,但已經不是那麽聽自己的話了,不得不說道:“陛下,朝廷百官都認為應該去曹操那裏。”
漢獻帝臉色陰沉下來,淡淡道:“司徒大人,你這是在逼迫朕嗎?”
“這……不敢。”王允臉色一變,急忙跪了下來。
馬日磾作為太傅帝師,為了權利,的確是犧牲了皇帝的一些利益,好在王允也是為了漢室好。
但此刻心裏過意不去,厲聲道:“司徒大人,你這是要為陛下做主嗎?”
王允無言以對。
楊彪見到雙方下不了台了,出來做和事老,“諸位,還是聽陛下的,陛下說跟誰,就跟誰。”
說完,對王允用眼色。
王允歎了口氣,明顯皇帝想要掌權,事情越來越複雜了。但他可不會輕易放棄權柄,道:“陛下,微臣自然是聽陛下的,陛下說說,打算跟誰走呢?”
漢獻帝淡淡道:“還是再看看,朕餓了,詔令驃騎將軍曹操,司空袁紹進獻美食。另外馬上傳旨,讓他們拿出糧食,供給朝廷兵馬。”
“喏。”
其實皇帝劉協在經曆過許多鬥爭後,也已經有了一定的心機。
他看出來百官不想讓他出來真正掌權,尤其是麵前這個百官首腦王允。
太傅馬日磾也不是那麽值得掏心的信任。
而楊奉不聽他的,反而和王允走的很近。
所以劉協打算運用舅舅董承手裏的五千直係兵馬為底牌,從曹操和袁紹中選一個比較好的出來和王允這些人作鬥爭,兩虎相爭後,他好真正出來掌權。
但具體怎麽做,還沒有太長遠的計劃。
不過如今跟誰走已經擺上了台麵。
到底跟誰走,漢獻帝現在也不知道該怎麽選擇好。
王允也猜測到了一些,看起來皇帝真的開始長心眼了。
雖然是簡單的進獻美食,但也是皇帝對曹操和袁紹的一次選擇。
他還是很希望,曹操被選中。
兩個人一起在太學上學。
一起在潁川學院進修謀略。
荀彧深知這個侄兒的能力和自己正好互補。
一直以來,他都想拉攏荀攸加入自己這邊的陣營,以彌補自己在策略上的不足。
今天來找荀攸的目的也隻有一個。
以目前的情況看,隻有袁紹和曹操雙方知道,這次戰鬥後真正的影響力。
而其他人看不清。
荀彧認為這是一次說服侄兒的機會,道:“侄兒,你看到了吧,曹公威震四方……,實乃不可多得的明主。”
荀攸當然能夠看出來他的這位叔叔又來勸自己投靠曹操。
卻是笑了:“嗬嗬嗬嗬。我看到了,看得很清楚。叔父大人,小侄知道您曆來臨敵智緩,但也因此擅長規劃詳細的大戰略,您難道現在還沒有看清楚嗎?”
“這……。”荀彧就尷尬了。
雖然他這個侄兒眼睛不好使,但心眼太好使了。
他也是後來才發現袁紹是故意輸的。
一方麵削弱了曹操的兵力,
一方麵讓漢獻帝看到了曹操的強勢。
顯然,荀攸早就看清楚了,
荀彧深知這個侄兒,和他的謀略完全不同。
他善於後方長期的大局規劃謀略,荀攸則擅長在前方短期的遇敵機變。
雖然曹操身邊也有程昱、劉曄素有機智,但層次就稍微低一些了。
曹操現在最缺這樣的軍師。
忍不住就想,若是荀攸早就投靠過來,肯定能夠看穿袁紹的這次計謀。
“賢侄,實不相瞞,我也是不久前剛剛看清楚。但你也要知道,袁家也隻是暫時占據上風,你不要忘記曹公有百官的支持,最後勝負難料。”
荀攸拱手一禮,“既然叔父這等坦誠,小侄還是那句明白話,誰能挾天子以令諸侯,小侄我就投順誰。”
話已經說的很明白。
荀彧還是不甘心,淡淡道:“賢侄,曹公那裏有我坐鎮,能保你的地位和榮華富貴。你去袁家那裏,又有什麽晉身之資?”
“你要知道,袁公帳下謀士如雲,並且派係林立,有潁川派,有河北幫,有三公子派,有大公子派。還有許攸淳於瓊這些老資格的……。”
“這麽多派係,袁家實力越大,鬥爭的越激烈,袁家因此是走不到最後的。”
“而你一個新人去了絕不會得到重用,反而會被打壓。”
荀攸深知這位叔叔說的是實情,現在袁紹帳下文武分為多個派係,瓜分權利,互相傾軋。
這番話是在關懷他。
尊敬一禮,“多謝叔父提點,小侄自有辦法。”
說完轉身而去。
“咦?難道你是要去投靠袁譚嗎?”
荀彧追了上去,“你慢點走,你什麽眼神,看著腳底下,那有溝,別摔了……。”
此刻心急如焚,在他看來,去投靠袁譚,還不如去投靠袁紹。
畢竟袁紹並不是一個善於規劃長期的人,不可能對荀攸言聽計從。
“叔父您別著急,小侄還沒有決定到底投靠誰,曹公也是有機會的。”荀攸邁過去那條溝,“希望叔父大人您其他的眼睛,也能這麽好用。”
“是嗎……嗬嗬。”荀彧尷尬了。
……
曹操凱旋後的第二天。
隨著李傕郭汜死去,西涼軍潰散。
洛陽城解除了封城狀態。
忍饑挨餓的百姓瘋狂的出城,散布出去覓食。
百姓們沒有去朝廷乞討,因為他們親眼所見,百官也幾乎沒有飯吃。
說心寒也心寒,想要活下去,隻能靠自己。
如今曹操駐紮在洛陽東,袁紹駐紮在洛陽北。
楊奉的白波軍駐紮在洛陽西。
朝廷的軍隊控製著洛陽城防。
其實洛陽也已經很殘破,年久失修,加上當初的大火,城牆多出坍塌,已經不是一個有守備力的城。
曹操和袁紹都有把握消滅楊奉還有朝廷的軍隊。
但都不想對方漁翁得利。
此刻朝廷加楊奉、曹操、袁紹,三方處於一定的僵持階段。
日上三竿的時候。
司徒王允、太傅馬日磾、太尉楊彪,這三位百官中最有地位的人,來到皇宮求見皇帝。
“陛下,如今洛陽地區民不聊生,無法供養朝廷和軍隊,還需盡快另覓他地。”
漢獻帝劉協聽了王允一席話後,很長時間沒有吭聲。
王允說的也是實情,繼續留在這裏,朝廷就會餓死。
所以曹操和袁紹必定要選擇一個去處。
“王愛卿,你認為應該去誰的地方呢?”漢獻帝問道。
王允三人對視一眼。
示意馬日磾去說。
馬日磾作為太傅,和漢獻帝的關係是最近的,“陛下,老臣們商議過了,還是感到去曹操那裏好一些。”
又進一步說道:“曹操昨日力戰國賊,有功勞於社稷,反而推辭賞賜,實乃忠義之人。而潁川郡,人傑地靈,商業農業發達,是天賜的重立社稷的地方。”
漢獻帝沉吟一番,道:“袁家四世三公,曆代為朝廷效力,忠心耿耿。袁紹是一個寬厚的長者,其所在的魏郡,是現在天下最富庶的地方,難道去那裏不好嗎?”
王允立刻道:“陛下,袁紹素來寬厚,但其長子袁譚貪得無厭,征討公孫瓚、青州之時,殺戮極重。袁紹非但不製止,還日漸重用於他,隱隱以是袁家下一代的繼承人,朝廷怎能與這樣的人為伍?”
“哦?真的是這樣嗎?”漢獻帝的神情異常了,“朕怎麽聽說,公孫瓚勾結匈奴……。而袁家大公子在青州,祭拜孔廟,兵不血刃收服了黃巾賊,這也能是殺戮重?”
“這……。”王允。
漢獻帝又道:“至於你說袁譚貪婪,但也隻是貪財,這也隻是小節。若非他誅殺董卓,朕現在還在水深火熱之中。”
王允明顯也是故意貶低袁譚的。
他雖然忠於漢室,但向往執掌朝綱的權柄,他已有利用諸侯的大計劃。
但沒有說出來。
也是在和皇帝用心機。
並且,袁家四世三公的地位和曹操截然不同。王司徒在袁家麵前根本資曆不夠,根本不能把袁家排除在朝廷之外。
拋棄別的不說,隻是這個理由,已經足夠王司徒力挺曹操了。
而皇帝劉協,也並非看起來那麽單純。
他想要把所有權利收迴來,王允也是潛在敵人。
王允發現皇帝雖然還沒有做出跟誰走的決定,但已經不是那麽聽自己的話了,不得不說道:“陛下,朝廷百官都認為應該去曹操那裏。”
漢獻帝臉色陰沉下來,淡淡道:“司徒大人,你這是在逼迫朕嗎?”
“這……不敢。”王允臉色一變,急忙跪了下來。
馬日磾作為太傅帝師,為了權利,的確是犧牲了皇帝的一些利益,好在王允也是為了漢室好。
但此刻心裏過意不去,厲聲道:“司徒大人,你這是要為陛下做主嗎?”
王允無言以對。
楊彪見到雙方下不了台了,出來做和事老,“諸位,還是聽陛下的,陛下說跟誰,就跟誰。”
說完,對王允用眼色。
王允歎了口氣,明顯皇帝想要掌權,事情越來越複雜了。但他可不會輕易放棄權柄,道:“陛下,微臣自然是聽陛下的,陛下說說,打算跟誰走呢?”
漢獻帝淡淡道:“還是再看看,朕餓了,詔令驃騎將軍曹操,司空袁紹進獻美食。另外馬上傳旨,讓他們拿出糧食,供給朝廷兵馬。”
“喏。”
其實皇帝劉協在經曆過許多鬥爭後,也已經有了一定的心機。
他看出來百官不想讓他出來真正掌權,尤其是麵前這個百官首腦王允。
太傅馬日磾也不是那麽值得掏心的信任。
而楊奉不聽他的,反而和王允走的很近。
所以劉協打算運用舅舅董承手裏的五千直係兵馬為底牌,從曹操和袁紹中選一個比較好的出來和王允這些人作鬥爭,兩虎相爭後,他好真正出來掌權。
但具體怎麽做,還沒有太長遠的計劃。
不過如今跟誰走已經擺上了台麵。
到底跟誰走,漢獻帝現在也不知道該怎麽選擇好。
王允也猜測到了一些,看起來皇帝真的開始長心眼了。
雖然是簡單的進獻美食,但也是皇帝對曹操和袁紹的一次選擇。
他還是很希望,曹操被選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