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她跟唐一彥和邱玹的關係十分親近,一直在合作生意,但與本家卻是沒什麽來往的。
雖然周敏也很清楚,唐一彥和邱玹跟自己的來往,肯定得到了本家那邊的關注甚至幫助,否則不可能那麽順利,但沒有正式的接觸,也就代表著在對方眼中,她隻是跟小輩往來的人,或許可以關照,但是不會被提高到跟他們同等地位。
而這一次派人過來,毫無疑問是一個信號,表示他們認為齊家已經有了足夠的實力,能夠在他們的群體之中插一腳,所以需要這種往來和聯絡。
而在他們的帶頭作用下,其他世家或是派人前來,或隻是隨禮,多少都有所表示。
這讓周敏有些疑惑。
畢竟這一年,應該可以說是齊家山最安靜的一年了。因為她懷孕生子,根本沒有心思去弄新東西,所以隻是按部就班的順著之前的道路往前走。怎麽之前動作那麽大的時候他們不來,反倒是這個時候來了?
這種疑惑,卻不好去向唐一彥和邱玹求證,所以周敏隻跟石頭隨口提了一下。
石頭卻道,“想來他們一直在考察咱們,這個時間隻怕已經持續了好幾年。動作頻頻雖然重要,但這些世家恐怕更在意咱們是否能長久發展。這一年裏,離了你這個主心骨,齊家山還能繼續平穩運轉,也就表明,它並不是隻由你一人支持,就算咱們不在了也能夠繼續傳下去。如此,想來已經足夠他們釋放善意。”
“再說,也有可能他們之前就已經有了這種意向,隻不過釋放善意也是要看時機的,貿然登門結交很容易落了下乘。七斤出生,不但代表我們齊家後繼有人,也是一件必定會大宴賓客的喜事,這個時候派人過來,既能表明態度,也不會顯得突兀。”
周敏聞言總算明悟,或許最重要的,還是因為齊家的繼承人誕生了吧?畢竟不管齊家山做得多大,如果周敏和石頭沒有孩子,不能將之傳下去,也就不值得他們在意了。
這麽一來,她也就更明白了齊老三大宴賓客的緣故。
她和石頭這個年紀有孩子,不算太晚,但也實在不早了。
想明白這一點,周敏也有些無奈。她到底不是這個時代的人,也不是在傳統的家庭長大,對“傳宗接代”這四個字的重要性,還是沒有清楚的認識啊!
倒是石頭很容易就接受了這個設定。而明知道這個,他還曾經發癡說過晚幾年再生孩子的話,膽子真不小。
“不管怎麽說,這也代表咱們入了這些人的眼,是好事。”她將這些念頭都拋在腦後,跟石頭一起去接待貴客。至少禮儀上,不能讓人挑出什麽毛病來。
……
出了月子之後,七斤也終於不用怕抱出去會受風了。
於是周敏這個當媽的忽然發現,除了喂奶,其他時候自己竟然連想抱一下孩子也難。
不過這樣也好,周敏這一生產,自然耽擱了很多事。雖說如今齊家山的產業已經步入正軌,不需要時時盯著,但她的存在對大家來說,就像是主心骨一樣,突然幾個月不來巡查,下麵的人心自然也免不了有些動蕩。如今這邊的事情結束了,自然須得去安撫一番。
效果是顯著的。
這段時間,齊家山上下都像是打了雞血一樣,人人都渾身帶勁,連走起路來腳步都輕快了許多。
所以明明快到年底,往年這個時候都該做收尾工作,準備過年了,但今年大家卻還是鬥誌昂揚,奮戰在工作的第一線,爭取能夠讓周敏看到自己的表現。
經過幾年的擴張,苧麻園如今已經達到了周敏要求的一千畝。現在站在齊家山上往北邊看,好幾座山上都種滿了苧麻。除了冬天苧麻不出苗時顯得有些蕭條之外,其他三個季節,都是一派欣欣向榮。
大概是養得好,齊家山的苧麻每年能夠長三季。大山和大樹靈機一動,在苧麻的花期將蜜蜂放過來,居然也真的釀出了蜜。蜂蜜多了,自然就能夠留下更多的讓蜜蜂繁衍,所以如今齊家山的蜂箱已經增加到了五個,出產的蜂蜜也已經開始對外出售。
宣斌送過來的雕版印刷工匠共有十幾人,是連家眷也一起送過來的。如今山後建了員工宿舍,大家也就都住在了那邊。
男丁們不必說,都是印刷作坊的工匠,女眷則是幫著做各種活計,比如給地裏澆水除草,照料周敏的花園和藥園,另外收苧麻以及後續的一係列工序、摘桐油果、采摘水果等等活兒,也就都不需要再請人了。
幾天的巡視下來,周敏對如今這個井井有條的狀態非常滿意,自然少不得嘉獎一番,卻又讓大家更為激動,這股勁頭一直持續到過年,才逐漸平靜下來,為節日的喜慶熱烈所取代。
過年之前,石頭總算是將拖了一年的手搖式印刷機給做了出來。其實他之前就已經有了眉目,但隨後因為周敏懷孕,石頭的心思都放到了別處,這件事也就一直拖延下來了。
不過中途他倒是將幾個技術難題給解決了,也畫出了圖紙,所以現在要做的就是依樣將之做出來,自然不太費事,很快就成功了。
有了這個印刷機,作坊的工作效率又陡然提升了一大截。根據秦師傅的預計,明年就能夠將飛虹樓叢書出完。
至於之後的工作計劃,周敏也已經想好了,先把圖書館現有的書印一批出來。每一冊書至少要有十本,這樣才能讓盡可能多的學子看到這本書。而且數量多一些,圖書館那邊也就可以開展外借服務了。
這同樣是一項大工程,不過並不急。所以在這期間,還可以趁機研發一下新的工藝,比如彩印。
在江南地區,彩印的圖本已經是市麵上隨處可見的東西了,十分受歡迎。不過這東西還是印什麽百美圖、避火圖之類的用得更多,頂多是話本和院本上印幾幅繡像,坊間的評價自然也就不高。
大約也正是因為這樣,這種技藝沒有廣為流傳。在征州這樣偏遠的地方,自然很難見到。
不過出版商也不傻,即便不受重視,這種秘技也被牢牢捏在手裏,絕不外泄半點。好在自家工匠都是從皇宮大內出來的,這些絕活兒雖然沒人會,但卻都是見過的,鑽研一番,複製出來不算難。
那之後,周敏還有一係列的書想印,不過倒也不必著急,按部就班的做下去就可以了。
最讓周敏驚喜的,卻是張叔這邊,他居然已經試製出了好幾種符合周敏要求的紙張。有的顏色豐富,有的紙質細膩,但又都不脫黃麻紙的底,所以仍舊擁有那種別具一格的美感,使得一張紙也仿佛藝術品一般,可以用於品鑒。
周敏隻送了四位先生每人一刀紙,也沒進行別的宣傳,這種紙張就在溫泉山房和長青書院這邊流行了起來。
文人嘛,就愛個風雅,無論筆墨紙硯,還是書房裏的其他用具,都必定要是能夠經得起賞玩的才最好。所以坊間所售的紙,也是各種都有。不過周敏的紙之所以能夠流行起來,卻是因為四位先生的名人效應。
就像京中婦人們最愛模仿宮中裝束一樣,上有所好,下必甚焉,自古有之。
所以這種紙,周敏索性就將之命名為飛虹紙。以四位先生修書之地命名,自然更增風雅。說不定會隨著經典集注和飛虹樓叢書而流傳下去,後世聞名。
將各項工作都梳理了一番之後,周敏就又閑了下來。畢竟現在沒有新的“業務”要去開拓,其他事情自有成例,不需要她多費工夫。過了一個輕鬆悠閑的年之後,周敏不再讓安氏每天帶著七斤了。
隔輩親很容易造成過度溺愛,周敏對此深有體會,上輩子也見過不少孩子跟著爺爺奶奶被寵成小霸王,所以一早就警醒過來。
之前孩子還小,沒開始學東西,讓安氏帶著也無妨,當然最主要的是滿足安氏和兒孫繞膝的心理。但四個月之後,周敏就打算將孩子接手過來,開始早教了。
聽說她現在就要教孩子學東西,安氏嚇了一跳,差點兒就要認為周敏在虐待孩子了。好在很快看到她拿出來的“教材”,居然都是一些很簡單的東西,甚至這段時間她也在饒有興致的做,比如指給孩子看各種家具、顏色什麽的。
雖然她覺得這些東西根本不需要教,孩子長大些自然就會了。而且四個月也根本不可能學會,但最後還是妥協了。
誰讓周敏才是正牌子的家長呢?
除此之外,周敏還開始逐漸給孩子添加輔食。雖然專家們說什麽的都有,但在是否需要給孩子添加輔食這個問題上,周敏覺得,應該看小孩子有沒有發出“信號”。他會盯著食物看,表示出興趣,想要去嚐試的時候,就表示可以了。
不過那種嚼了直接喂的方式周敏還是有點兒受不了,所以給孩子吃的都是特別製作的。——製作者,新手爸爸石頭。
此外,隨著開春之後天氣迴暖,周敏也將帶孩子的地點轉移到了室外,反正自己去哪裏他也就跟著去哪裏。
周敏待在果園的時間要多一些。
因為今年她打算在自家果園裏弄一個育苗的基地,主要是嚐試嫁接這種培育方式。這種技術如今已經出現了,隻不過還不成熟,所以周敏打算自己研究一番,希望能夠早日將水果品種改良得更多種,味道更好。
一邊做事,一邊教導孩子,這種方法最後竟然給周敏帶來了不少驚喜。
有些東西,她覺得自己已經忘記了,絞盡腦汁怎麽都想不起來。但在給七斤講解的時候,有時不自覺的就把一些知識給帶出來了,等說完才意識到自己居然還記得。
據說人的迴憶是具有連帶性的,想起了一點之後,就會很容易想起來更多。周敏學過的知識固然已經有一部分已經徹底遺忘,但還有些存在於腦海深處,需要特定的方式激發出來。
而想起來之後,周敏可不會任由它們再從自己的腦海中溜走,而是直接掏出小本子將之記錄下來,等之後整理成書,就算忘記了也可以再去翻閱。
所以之後很長一段時間,齊家山所有人都發現,周敏不管到哪裏都帶著一個小本子,而且時不時就翻出來記錄一些東西。
一開始因為不知道她在做什麽,還弄得大家相當緊張,總覺得她是不是在記錄大家的表現,寫小黑賬之類的。以至於那段時間,所有人幹起活兒來都更加認真,尤其是在周敏經過的時候。
後來經過阿香辟謠,知道她隻是在記錄跟孩子相關的東西,但是大家已經養成了習慣,一時也很難轉變過來。
讓周敏很高興的是,阿香的婚事終於定下來了。
要說阿香在齊家山的地位,那可是相當特殊。這裏男女比例失調,女性的數量本來就比男性少了很多,而在女性之中,還以大媽居多,年輕姑娘沒有幾個,自然更受珍視。
而阿香做的是織娘這種難度很高的靈巧活兒,跟周敏的關係又最好,其他人都是稱唿東家,她卻是從一開始就叫周敏姐姐,沒有改過。如此一來,便也就很容易得到旁人的追捧。
阿香身上本來就有種母親遺傳下來的爽朗利落,在這種環境之中,更培養出了自信,加上這幾年帶著徒弟,也添了幾分穩重與威嚴。她容貌雖然比不上弟弟阿寶,但勉強也能稱得上是女神級別了。明裏暗裏喜歡她的人並不少,隻是真正敢追求的沒幾個。
最後抱得美人歸的是張叔的兒子。他繼承了父親的手藝,同樣有一雙化腐朽為神奇的巧手,又因為苧麻杆是造紙原料,小張負責這件事,需要經常兩邊往來,一來二去就動了心思,又費了一番功夫,才讓阿香點頭。
因為是周敏懷孕期間的事,所以她並不了解具體情形,但如今郎情妾意已經十分明顯,張叔又過來求她做主,自然也很樂意成就這樣一門婚事。
四月裏,齊老三親自替這一對新人主婚,熱鬧的辦了一場婚禮。
周敏的陪送相當驚人,又自己充當了娘家人,好好給阿香撐了一次臉麵。
其實之前曾有一位士子對阿香表示過隱晦的好感,雖然他家中貧寒,但畢竟是讀書人,前程遠大,但阿香最後還是拒絕了。因為她已經習慣了這裏的生活,並不想離開再去適應另一種生活。
這件事她沒有瞞著周敏。雖然阿香說是為了自己,但未嚐不是因為知道周敏還需要她。畢竟她若是走了,苧麻園這一攤子事就要重新去找接手的人,影響會很大。
這份情周敏自然一直念著,自然也不會讓阿香受委屈。她還給新婚的小夫妻放了十天的婚假,讓他們可以趁這個機會,迴原來住的地方去一趟,走親訪友,祭拜故人。比如阿香的婚事,至少要對地下的父母稟報一聲。
周敏以前經常吐槽,那些結了婚的人總是很熱衷給人牽紅線,也不知道究竟是什麽意思。但現在,看著一樁婚事在自己的主持之下成就,而新人幸福美滿,那種成就感也的確是無與倫比的,讓她都有點兒想再促成幾對了。
好在她有理智,明白這個時代不流行這些,更多的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阿香如果不是父母不在了,也根本不可能有這種先戀愛再結婚的體驗。
周敏暫時不能改變這種風氣,也不能慫恿別人去冒險。否則一不小心就可能讓人身敗名裂。
這天周敏帶著七斤去了花園,這會兒那邊的花都開了,小孩子喜歡鮮豔的顏色,這對他認知世界也有幫助,周敏當然不會錯過。
這些花,種的時候周敏本來是打算嚐試做一下花露或者精油一類的東西,結果一直耽擱著,除了觀賞之外居然沒別的用處。這會兒見到百花爭豔,又將她這心思給勾了出來。
蒸餾花露的器材是現成的,如今齊家自己釀酒,自然有整套齊全的酒具。隻要將之修改一番,就可以用來蒸花露了。
才這麽想著,石頭就尋來了。周敏正好將自己的打算跟他說了一遍,讓他去打造一套小型的用具。
“的確是個好想法。”石頭聽完之後,點頭道。這是一個文人會擦粉佩香的時代,至於閨閣之中,就更不必提了。這花露如果能做出來,銷量自然不必發愁,說不得還會形成新的風尚。
不過石頭也沒急著去忙,而是打趣周敏,“若說你愛財,但其實所做的這些事,倒也不全然是為了牟利,多數都有別的用處。若說不愛財,怎麽你一個又一個的主意,全都是用來賺錢的?”
周敏自己想了想,還真是這樣。不過她還真的不能像這個時代的貴族一樣,不管做什麽都隻是為了自己能夠享受,不會拿出去分享。
或許這就是底蘊的差別吧?
也許幾代之後,齊家的財富積攢得夠多,底蘊也沉澱了下來,成了名副其實的“世家”之後,子孫輩也就能夠從容的這麽做了。
出神間,石頭忽然湊過來,在她鬢邊簪了一朵月季。
雖然早知道古人有帶花的習慣,即使是村子裏的小姑娘們,也會將鮮花簪在發上,但周敏卻始終沒能習慣。畢竟她受到上輩子的影響還是太大了。所以雖然石頭選的是一朵白色的、花型比較秀麗的月季,簪在頭上應該不會顯得突兀,但周敏還是下意識的伸手想拿下來。
戴各種各樣的簪釵就算了,畢竟是金屬製成的首飾,鮮花會讓周敏想到某個“戴花的女人”。
“別動。”石頭握住她的手,“娘子這樣好看,戴著吧。”
“我又不是年輕姑娘了。”周敏勉強辯解。
“年輕少婦難道就不能簪花了?”石頭笑著調侃道,“我娘子還不及花信之齡,芳華正好,切不可貶低自己。”
兩人對視一眼,正是濃情蜜意之時,旁邊忽然響起七斤“啊啊”的聲音,轉頭一看,才發現他居然已經快要爬到毯子外麵去了!周敏連忙過去把人抱迴來,但七斤一直朝花叢伸手,“啊啊”的叫著。
“你也想要?”石頭笑著伸手把人接過去,讓他湊到花叢前,“來吧,自己選。”
他選的是一叢芍藥,畢竟月季枝上帶刺,他可不敢讓孩子自己碰。七斤小胖手一伸,就將一朵花抓在了手裏,隻是折不下來,急得兩隻手亂揮。石頭連忙上去幫忙,才總算讓他如願。
結果七斤拿到花,立刻就往他頭上插。
周敏原本在一旁看著,這會兒笑得直打跌,“好兒子,真給你娘長臉!”
“別鬧了。”石頭無奈的躲著兒子的小手,一邊試圖跟他講道理,讓他知道真男人就不能戴花。理所當然沒有任何成效。畢竟剛才小孩親眼看到他給周敏簪的花。
偏偏周敏還在一旁一邊開口幫腔,“我家郎君未及弱冠,青春正少,簪一朵花想必也無礙的。”
第89章 她的家
球形的容器被分為兩層, 上層鋪著嬌豔的白色花瓣,下層裝上水。
雖然周敏也很清楚,唐一彥和邱玹跟自己的來往,肯定得到了本家那邊的關注甚至幫助,否則不可能那麽順利,但沒有正式的接觸,也就代表著在對方眼中,她隻是跟小輩往來的人,或許可以關照,但是不會被提高到跟他們同等地位。
而這一次派人過來,毫無疑問是一個信號,表示他們認為齊家已經有了足夠的實力,能夠在他們的群體之中插一腳,所以需要這種往來和聯絡。
而在他們的帶頭作用下,其他世家或是派人前來,或隻是隨禮,多少都有所表示。
這讓周敏有些疑惑。
畢竟這一年,應該可以說是齊家山最安靜的一年了。因為她懷孕生子,根本沒有心思去弄新東西,所以隻是按部就班的順著之前的道路往前走。怎麽之前動作那麽大的時候他們不來,反倒是這個時候來了?
這種疑惑,卻不好去向唐一彥和邱玹求證,所以周敏隻跟石頭隨口提了一下。
石頭卻道,“想來他們一直在考察咱們,這個時間隻怕已經持續了好幾年。動作頻頻雖然重要,但這些世家恐怕更在意咱們是否能長久發展。這一年裏,離了你這個主心骨,齊家山還能繼續平穩運轉,也就表明,它並不是隻由你一人支持,就算咱們不在了也能夠繼續傳下去。如此,想來已經足夠他們釋放善意。”
“再說,也有可能他們之前就已經有了這種意向,隻不過釋放善意也是要看時機的,貿然登門結交很容易落了下乘。七斤出生,不但代表我們齊家後繼有人,也是一件必定會大宴賓客的喜事,這個時候派人過來,既能表明態度,也不會顯得突兀。”
周敏聞言總算明悟,或許最重要的,還是因為齊家的繼承人誕生了吧?畢竟不管齊家山做得多大,如果周敏和石頭沒有孩子,不能將之傳下去,也就不值得他們在意了。
這麽一來,她也就更明白了齊老三大宴賓客的緣故。
她和石頭這個年紀有孩子,不算太晚,但也實在不早了。
想明白這一點,周敏也有些無奈。她到底不是這個時代的人,也不是在傳統的家庭長大,對“傳宗接代”這四個字的重要性,還是沒有清楚的認識啊!
倒是石頭很容易就接受了這個設定。而明知道這個,他還曾經發癡說過晚幾年再生孩子的話,膽子真不小。
“不管怎麽說,這也代表咱們入了這些人的眼,是好事。”她將這些念頭都拋在腦後,跟石頭一起去接待貴客。至少禮儀上,不能讓人挑出什麽毛病來。
……
出了月子之後,七斤也終於不用怕抱出去會受風了。
於是周敏這個當媽的忽然發現,除了喂奶,其他時候自己竟然連想抱一下孩子也難。
不過這樣也好,周敏這一生產,自然耽擱了很多事。雖說如今齊家山的產業已經步入正軌,不需要時時盯著,但她的存在對大家來說,就像是主心骨一樣,突然幾個月不來巡查,下麵的人心自然也免不了有些動蕩。如今這邊的事情結束了,自然須得去安撫一番。
效果是顯著的。
這段時間,齊家山上下都像是打了雞血一樣,人人都渾身帶勁,連走起路來腳步都輕快了許多。
所以明明快到年底,往年這個時候都該做收尾工作,準備過年了,但今年大家卻還是鬥誌昂揚,奮戰在工作的第一線,爭取能夠讓周敏看到自己的表現。
經過幾年的擴張,苧麻園如今已經達到了周敏要求的一千畝。現在站在齊家山上往北邊看,好幾座山上都種滿了苧麻。除了冬天苧麻不出苗時顯得有些蕭條之外,其他三個季節,都是一派欣欣向榮。
大概是養得好,齊家山的苧麻每年能夠長三季。大山和大樹靈機一動,在苧麻的花期將蜜蜂放過來,居然也真的釀出了蜜。蜂蜜多了,自然就能夠留下更多的讓蜜蜂繁衍,所以如今齊家山的蜂箱已經增加到了五個,出產的蜂蜜也已經開始對外出售。
宣斌送過來的雕版印刷工匠共有十幾人,是連家眷也一起送過來的。如今山後建了員工宿舍,大家也就都住在了那邊。
男丁們不必說,都是印刷作坊的工匠,女眷則是幫著做各種活計,比如給地裏澆水除草,照料周敏的花園和藥園,另外收苧麻以及後續的一係列工序、摘桐油果、采摘水果等等活兒,也就都不需要再請人了。
幾天的巡視下來,周敏對如今這個井井有條的狀態非常滿意,自然少不得嘉獎一番,卻又讓大家更為激動,這股勁頭一直持續到過年,才逐漸平靜下來,為節日的喜慶熱烈所取代。
過年之前,石頭總算是將拖了一年的手搖式印刷機給做了出來。其實他之前就已經有了眉目,但隨後因為周敏懷孕,石頭的心思都放到了別處,這件事也就一直拖延下來了。
不過中途他倒是將幾個技術難題給解決了,也畫出了圖紙,所以現在要做的就是依樣將之做出來,自然不太費事,很快就成功了。
有了這個印刷機,作坊的工作效率又陡然提升了一大截。根據秦師傅的預計,明年就能夠將飛虹樓叢書出完。
至於之後的工作計劃,周敏也已經想好了,先把圖書館現有的書印一批出來。每一冊書至少要有十本,這樣才能讓盡可能多的學子看到這本書。而且數量多一些,圖書館那邊也就可以開展外借服務了。
這同樣是一項大工程,不過並不急。所以在這期間,還可以趁機研發一下新的工藝,比如彩印。
在江南地區,彩印的圖本已經是市麵上隨處可見的東西了,十分受歡迎。不過這東西還是印什麽百美圖、避火圖之類的用得更多,頂多是話本和院本上印幾幅繡像,坊間的評價自然也就不高。
大約也正是因為這樣,這種技藝沒有廣為流傳。在征州這樣偏遠的地方,自然很難見到。
不過出版商也不傻,即便不受重視,這種秘技也被牢牢捏在手裏,絕不外泄半點。好在自家工匠都是從皇宮大內出來的,這些絕活兒雖然沒人會,但卻都是見過的,鑽研一番,複製出來不算難。
那之後,周敏還有一係列的書想印,不過倒也不必著急,按部就班的做下去就可以了。
最讓周敏驚喜的,卻是張叔這邊,他居然已經試製出了好幾種符合周敏要求的紙張。有的顏色豐富,有的紙質細膩,但又都不脫黃麻紙的底,所以仍舊擁有那種別具一格的美感,使得一張紙也仿佛藝術品一般,可以用於品鑒。
周敏隻送了四位先生每人一刀紙,也沒進行別的宣傳,這種紙張就在溫泉山房和長青書院這邊流行了起來。
文人嘛,就愛個風雅,無論筆墨紙硯,還是書房裏的其他用具,都必定要是能夠經得起賞玩的才最好。所以坊間所售的紙,也是各種都有。不過周敏的紙之所以能夠流行起來,卻是因為四位先生的名人效應。
就像京中婦人們最愛模仿宮中裝束一樣,上有所好,下必甚焉,自古有之。
所以這種紙,周敏索性就將之命名為飛虹紙。以四位先生修書之地命名,自然更增風雅。說不定會隨著經典集注和飛虹樓叢書而流傳下去,後世聞名。
將各項工作都梳理了一番之後,周敏就又閑了下來。畢竟現在沒有新的“業務”要去開拓,其他事情自有成例,不需要她多費工夫。過了一個輕鬆悠閑的年之後,周敏不再讓安氏每天帶著七斤了。
隔輩親很容易造成過度溺愛,周敏對此深有體會,上輩子也見過不少孩子跟著爺爺奶奶被寵成小霸王,所以一早就警醒過來。
之前孩子還小,沒開始學東西,讓安氏帶著也無妨,當然最主要的是滿足安氏和兒孫繞膝的心理。但四個月之後,周敏就打算將孩子接手過來,開始早教了。
聽說她現在就要教孩子學東西,安氏嚇了一跳,差點兒就要認為周敏在虐待孩子了。好在很快看到她拿出來的“教材”,居然都是一些很簡單的東西,甚至這段時間她也在饒有興致的做,比如指給孩子看各種家具、顏色什麽的。
雖然她覺得這些東西根本不需要教,孩子長大些自然就會了。而且四個月也根本不可能學會,但最後還是妥協了。
誰讓周敏才是正牌子的家長呢?
除此之外,周敏還開始逐漸給孩子添加輔食。雖然專家們說什麽的都有,但在是否需要給孩子添加輔食這個問題上,周敏覺得,應該看小孩子有沒有發出“信號”。他會盯著食物看,表示出興趣,想要去嚐試的時候,就表示可以了。
不過那種嚼了直接喂的方式周敏還是有點兒受不了,所以給孩子吃的都是特別製作的。——製作者,新手爸爸石頭。
此外,隨著開春之後天氣迴暖,周敏也將帶孩子的地點轉移到了室外,反正自己去哪裏他也就跟著去哪裏。
周敏待在果園的時間要多一些。
因為今年她打算在自家果園裏弄一個育苗的基地,主要是嚐試嫁接這種培育方式。這種技術如今已經出現了,隻不過還不成熟,所以周敏打算自己研究一番,希望能夠早日將水果品種改良得更多種,味道更好。
一邊做事,一邊教導孩子,這種方法最後竟然給周敏帶來了不少驚喜。
有些東西,她覺得自己已經忘記了,絞盡腦汁怎麽都想不起來。但在給七斤講解的時候,有時不自覺的就把一些知識給帶出來了,等說完才意識到自己居然還記得。
據說人的迴憶是具有連帶性的,想起了一點之後,就會很容易想起來更多。周敏學過的知識固然已經有一部分已經徹底遺忘,但還有些存在於腦海深處,需要特定的方式激發出來。
而想起來之後,周敏可不會任由它們再從自己的腦海中溜走,而是直接掏出小本子將之記錄下來,等之後整理成書,就算忘記了也可以再去翻閱。
所以之後很長一段時間,齊家山所有人都發現,周敏不管到哪裏都帶著一個小本子,而且時不時就翻出來記錄一些東西。
一開始因為不知道她在做什麽,還弄得大家相當緊張,總覺得她是不是在記錄大家的表現,寫小黑賬之類的。以至於那段時間,所有人幹起活兒來都更加認真,尤其是在周敏經過的時候。
後來經過阿香辟謠,知道她隻是在記錄跟孩子相關的東西,但是大家已經養成了習慣,一時也很難轉變過來。
讓周敏很高興的是,阿香的婚事終於定下來了。
要說阿香在齊家山的地位,那可是相當特殊。這裏男女比例失調,女性的數量本來就比男性少了很多,而在女性之中,還以大媽居多,年輕姑娘沒有幾個,自然更受珍視。
而阿香做的是織娘這種難度很高的靈巧活兒,跟周敏的關係又最好,其他人都是稱唿東家,她卻是從一開始就叫周敏姐姐,沒有改過。如此一來,便也就很容易得到旁人的追捧。
阿香身上本來就有種母親遺傳下來的爽朗利落,在這種環境之中,更培養出了自信,加上這幾年帶著徒弟,也添了幾分穩重與威嚴。她容貌雖然比不上弟弟阿寶,但勉強也能稱得上是女神級別了。明裏暗裏喜歡她的人並不少,隻是真正敢追求的沒幾個。
最後抱得美人歸的是張叔的兒子。他繼承了父親的手藝,同樣有一雙化腐朽為神奇的巧手,又因為苧麻杆是造紙原料,小張負責這件事,需要經常兩邊往來,一來二去就動了心思,又費了一番功夫,才讓阿香點頭。
因為是周敏懷孕期間的事,所以她並不了解具體情形,但如今郎情妾意已經十分明顯,張叔又過來求她做主,自然也很樂意成就這樣一門婚事。
四月裏,齊老三親自替這一對新人主婚,熱鬧的辦了一場婚禮。
周敏的陪送相當驚人,又自己充當了娘家人,好好給阿香撐了一次臉麵。
其實之前曾有一位士子對阿香表示過隱晦的好感,雖然他家中貧寒,但畢竟是讀書人,前程遠大,但阿香最後還是拒絕了。因為她已經習慣了這裏的生活,並不想離開再去適應另一種生活。
這件事她沒有瞞著周敏。雖然阿香說是為了自己,但未嚐不是因為知道周敏還需要她。畢竟她若是走了,苧麻園這一攤子事就要重新去找接手的人,影響會很大。
這份情周敏自然一直念著,自然也不會讓阿香受委屈。她還給新婚的小夫妻放了十天的婚假,讓他們可以趁這個機會,迴原來住的地方去一趟,走親訪友,祭拜故人。比如阿香的婚事,至少要對地下的父母稟報一聲。
周敏以前經常吐槽,那些結了婚的人總是很熱衷給人牽紅線,也不知道究竟是什麽意思。但現在,看著一樁婚事在自己的主持之下成就,而新人幸福美滿,那種成就感也的確是無與倫比的,讓她都有點兒想再促成幾對了。
好在她有理智,明白這個時代不流行這些,更多的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阿香如果不是父母不在了,也根本不可能有這種先戀愛再結婚的體驗。
周敏暫時不能改變這種風氣,也不能慫恿別人去冒險。否則一不小心就可能讓人身敗名裂。
這天周敏帶著七斤去了花園,這會兒那邊的花都開了,小孩子喜歡鮮豔的顏色,這對他認知世界也有幫助,周敏當然不會錯過。
這些花,種的時候周敏本來是打算嚐試做一下花露或者精油一類的東西,結果一直耽擱著,除了觀賞之外居然沒別的用處。這會兒見到百花爭豔,又將她這心思給勾了出來。
蒸餾花露的器材是現成的,如今齊家自己釀酒,自然有整套齊全的酒具。隻要將之修改一番,就可以用來蒸花露了。
才這麽想著,石頭就尋來了。周敏正好將自己的打算跟他說了一遍,讓他去打造一套小型的用具。
“的確是個好想法。”石頭聽完之後,點頭道。這是一個文人會擦粉佩香的時代,至於閨閣之中,就更不必提了。這花露如果能做出來,銷量自然不必發愁,說不得還會形成新的風尚。
不過石頭也沒急著去忙,而是打趣周敏,“若說你愛財,但其實所做的這些事,倒也不全然是為了牟利,多數都有別的用處。若說不愛財,怎麽你一個又一個的主意,全都是用來賺錢的?”
周敏自己想了想,還真是這樣。不過她還真的不能像這個時代的貴族一樣,不管做什麽都隻是為了自己能夠享受,不會拿出去分享。
或許這就是底蘊的差別吧?
也許幾代之後,齊家的財富積攢得夠多,底蘊也沉澱了下來,成了名副其實的“世家”之後,子孫輩也就能夠從容的這麽做了。
出神間,石頭忽然湊過來,在她鬢邊簪了一朵月季。
雖然早知道古人有帶花的習慣,即使是村子裏的小姑娘們,也會將鮮花簪在發上,但周敏卻始終沒能習慣。畢竟她受到上輩子的影響還是太大了。所以雖然石頭選的是一朵白色的、花型比較秀麗的月季,簪在頭上應該不會顯得突兀,但周敏還是下意識的伸手想拿下來。
戴各種各樣的簪釵就算了,畢竟是金屬製成的首飾,鮮花會讓周敏想到某個“戴花的女人”。
“別動。”石頭握住她的手,“娘子這樣好看,戴著吧。”
“我又不是年輕姑娘了。”周敏勉強辯解。
“年輕少婦難道就不能簪花了?”石頭笑著調侃道,“我娘子還不及花信之齡,芳華正好,切不可貶低自己。”
兩人對視一眼,正是濃情蜜意之時,旁邊忽然響起七斤“啊啊”的聲音,轉頭一看,才發現他居然已經快要爬到毯子外麵去了!周敏連忙過去把人抱迴來,但七斤一直朝花叢伸手,“啊啊”的叫著。
“你也想要?”石頭笑著伸手把人接過去,讓他湊到花叢前,“來吧,自己選。”
他選的是一叢芍藥,畢竟月季枝上帶刺,他可不敢讓孩子自己碰。七斤小胖手一伸,就將一朵花抓在了手裏,隻是折不下來,急得兩隻手亂揮。石頭連忙上去幫忙,才總算讓他如願。
結果七斤拿到花,立刻就往他頭上插。
周敏原本在一旁看著,這會兒笑得直打跌,“好兒子,真給你娘長臉!”
“別鬧了。”石頭無奈的躲著兒子的小手,一邊試圖跟他講道理,讓他知道真男人就不能戴花。理所當然沒有任何成效。畢竟剛才小孩親眼看到他給周敏簪的花。
偏偏周敏還在一旁一邊開口幫腔,“我家郎君未及弱冠,青春正少,簪一朵花想必也無礙的。”
第89章 她的家
球形的容器被分為兩層, 上層鋪著嬌豔的白色花瓣,下層裝上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