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鏞很快就看到了何朝瓊的大手筆,應該說全香港市民都看到了。


    當年黃玉朗買下《天天日報》,一度將這份報紙的銷量提升到全港第三。不過在賣給康劍飛之後,由於受一係列的內部整合和人員流動的影響,《天天日報》的銷量已經落到第五,每期銷量勉強超過10萬份。


    而銷量排在《天天日報》前麵的四家報紙,分別是:東方日報、明報、成報和星島日報。


    就在今年上半年,何朝瓊在將東方出版社理順以後,又被康劍飛調去主管《天天日報》。僅僅用一個月半的時間,何朝瓊就將報社管理層換了三分之二,接著就是對《天天日報》本身進行換血似的大改革。


    八月底的某天,全港市民都注意到一份配圖精美、排版清新的報紙。


    “這是新版的《天天日報》?”


    “好讚嘢,頭版居然沒廣告。”


    “排版看起來也很清爽,一點都不覺得亂。”


    “而且所有的版麵都是全彩的。”


    “全份全彩的報紙很貴吧,多少錢一份?”


    “不貴,還是原價3塊錢。”


    “……”


    這些都隻是香港市民對新版《天天日報》的第一印象,如果自己觀察,會發現很多不一樣的東西,比如新聞標題口語化等等。


    當康劍飛來到這個時代,第一次看到香港報紙時。就注意到此時的香港報紙的不同。


    所有的港報,頭版如此重要的版麵,居然大部分都是廣告。而且基本是昂貴的地產廣告,最多隻有重要消息的導讀屬於新聞。


    其次,香港所有的報紙,隻有副刊或者風月版、廣告版屬於彩印,其他版麵都是黑白的。排版、配圖這些,也都死板古董,給人的閱讀體驗非常之差。包括銷量最高的《明報》和《東方日報》都是如此。


    康劍飛買下幾份報紙之後,就一直想要進行報紙改革。但卻抽不出時間專注此事。直到前段時間,他才跟何朝瓊好好地聊了一下改版的事情。


    何朝瓊接掌《天天日報》後,不僅將管理層換血,就連報紙的版麵編輯、美術編輯都換了一茬。還特地從法國《世界報》請來一位資深人士擔任《天天日報》總編輯。


    ……


    星島報業大樓。


    胡仙把報社的高層都叫來開會,而每一位與會人員的麵前,都擺著一份今天的《天天日報》。


    “大家對《天天日報》的改版怎麽看?”胡仙問。


    《星島日報》副總編說:“非常漂亮的報紙,對年輕人有一定吸引力,不過全彩印刷成本太高,而且取消頭版廣告也大大降低了報紙的收入。這種改版不足取。”


    “我大致同意張副總的看法,不過《天天日報》的版麵我們可以學一學。”另一位說道。


    “我不同意改動現有排版,”突然有人拿起《天天日報》,反駁說。“你們看這份報紙,雖然它的排版看起來清新脫俗,但這卻是犧牲內容刊載量來完成的。同樣內容的新聞。傳統排版隻需要一個版麵就可以刊載,而用《天天日報》這種排版,至少需要一個半版麵。這無疑增加了成本,更何況,這多出的半個版麵,我們用來刊廣告多好?讀者看的是新聞。又不是看的版麵是否漂亮!”


    大家你一言我一語,最後得出的結論是:《天天日報》的改版看起來出色。但無論是全份彩印、取消頭版廣告、精心排版配圖……這些改革措施都會增加成本、減少收入,是一次徹頭徹尾失敗的報紙改版。


    有人在會議上篤定地預測道:“我估計,《天天日報》一個月都撐不下去,要麽改迴原來的樣子,要麽提高報紙售價。”


    看著手下人對《天天日報》的嘲笑,胡仙心裏總感覺不妥,她隱隱然覺得這次《天天日報》的改版,會在香港報界掀起大風浪。


    此時此刻,不僅是星島報業在關注《天天日報》的改版,香港絕大部分的業內人士,都注意到了新版的《天天日報》。


    沒辦法不關注啊!


    一個報亭幾十上百種報紙,買報的人一眼就能從種類繁多的報刊中發現頭版全彩配圖無廣告的《天天日報》,就如同在一堆矮窮挫裏看到個高富帥,簡直可以用鶴立雞群來形容。


    但卻沒人認為《天天日報》的改革能成功,他們的看法與星島報業的管理層一樣,增加成本、減少收入的改版得不償失。


    所有人都等著看《天天日報》的笑話。


    一個靠拍電影起家的幕後老板,一個年紀輕輕毫無經驗的女社長,一個從法國請來不知香港行情的總編。這怎麽看都是一個注定失敗的組合!


    而事實呢?


    ……


    盧新生擦了把臉從盥洗室出來,幫著菲傭把早餐準備後,衝臥室喊道:“阿蘭,快起來吃飯了!”


    喊了幾聲沒有應答,盧新生隻得走迴臥室,看到老婆陳月蘭還睡得正香。他走過去拍拍老婆的臉蛋兒說:“快起床了,待會兒又要遲到。”


    陳月蘭迷迷糊糊地睜開眼睛,伸出手說:“老公,我不想動,拉我起來。”


    盧新生無語地將老婆拉起來坐到床上,陳月蘭這才打著哈欠穿衣服起床,然後披頭散發地夢遊著去洗漱。


    盧新生對此很是無語,結婚前的陳月蘭簡直就是女神般的存在,結婚後他才發現老婆是如此的邋遢、懶散和逗比。


    沒錯,這個盧新生就是在本書775章出現那個草根鳳凰男。當初他住的是籠屋。如今卻搬進了高檔公寓,因為他把樓下那間公司老板的千金泡到手了,從一個普通的銷售銷售經理變成公司部門主管。


    盧新生當初隻是暗戀沒膽子追。最後看到康劍飛導演的《楚門的世界》,才終於鼓起勇氣大膽追求。他製造各種機會與陳月蘭偶遇,結果真的碰巧在一次車禍中救了女神的命,然後又每天去醫院探望送好吃的,兩人這才真正地開始交往。


    陳月蘭的父親也就個身家一兩千萬的小公司老板,發現女兒交了個草根男朋友並沒有立即反對,而是雇傭私家偵探調查盧新生的底細。


    最後的結果是。盧新生入贅隻有一個獨生女的陳家,成了生門女婿和公司的接班人。


    盧新生和嶽父陳博橋坐在沙發上聊著公司的事情。等陳月蘭洗漱好了再一起吃早餐,這時菲傭拿著報紙過來說:“老爺,先生,這是今天的報紙。”


    陳家訂的報紙有四份:《信報》、《經濟日報》、《明報》和《天天日報》。


    其中《信報》和《經濟日報》都是財經報紙。作為商人的陳博橋每天必讀,而《明報》則主要看一些時政、民生和文學內容。


    至於《天天日報》,這份報紙的讀者群體以30歲以下的年青人為主。是盧新生入贅陳家之後,才開始訂購的。


    其實盧新生以前看的是《東方日報》,但自從康劍飛買下《天天日報》後,他就轉而選擇這一份報紙。


    理由很簡單,盧新生認為康劍飛是他的恩人,如果他不是看了《楚門的世界》受鼓勵,根本就不可能把現在的老婆追到手。他不僅每天訂閱《天天日報》。康劍飛每次出新片他也會搶購首映門票捧場。


    嶽父陳博橋直接撿了一份《信報》讀起來,而盧新生則是去翻最底下的《天天日報》。


    不過等盧新生翻出《天天日報》後,他驚訝地說道:“咦。今天的《天天日報》怎麽不一樣?”


    “有大新聞?”嶽父陳博橋看向盧新生手頭的報紙。


    盧新生說:“頭版的廣告沒了,你看這裏還有好多大小標題,隻看第一版就能知道全份報紙的主要內容。而且每個標題後麵還有版麵頁數的提示,這個樣子讀報能節省很多時間,這個設計又方便又貼心。”


    陳博橋接過《天天日報》翻了一下,驚訝的發現居然全份彩頁。而且那簡潔清爽的版麵,也讓他這個有些老花眼的人看起來毫不吃力。


    認認真真地比較了新版《天天日報》和其他幾份報紙的區別。陳博橋讚賞道:“這報紙讀起來方便又舒服,如果《信報》也能照著這樣改一下版就好了。”


    盧新生笑道:“康先生做生意果然厲害,《天天日報》被他買下來是件好事。”


    陳博橋想的卻不一樣,他的公司近期要代理一件日本新產品,正考慮著到底在哪家報紙打廣告呢。此時看著改頭換麵的《天天日報》,陳博橋心中已然有了主意,他以一個小商人的精明頭腦,意識到這份新改版的報紙必然受到歡迎和追捧,趁早拿下廣告位可以省不少的費用。


    ……


    《天天日報》本就是在年輕讀者中銷量前三的報紙,甚至是超過了《明報》(《明報》主要讀者群是中產階級)。如今改版之後,清新的版麵更加受到年輕人的歡迎,至少看起來就比其他報紙更加時尚大方。


    而像陳博橋這樣上了年紀的讀者,喜歡上《天天日報》的理由則很簡單,因為它的排版比其他報紙更便於閱讀,不怕老眼昏花在密密麻麻的文字中看錯了行。


    “快催一下印刷廠,加印的5000份已經賣完了。”


    “經理,外麵又在催貨了,看樣子加印8000份都不夠!”


    “穩妥起見,今天最後再加印5000份,再催都不印了。”


    “……”


    東方傳媒集團的銷售部簡直就成了菜市場,從上午開始就嘈雜不堪,好些員工連中午飯都沒時間吃。


    有很大一部分人,他們是沒有固定看報習慣的,往往是走到報紙銷售點,憑心情選則一份報紙購買。而今天。這種人中十個有九個都選擇買《天天日報》,因為這份報紙的版麵設計和彩色印刷太搶眼了,而且頭版的大標題、大圖片導讀遠比那些刊廣告的報紙更能激起讀者的購買和閱讀*。


    何朝瓊對報紙改版後的銷量預測還是很保守的。隻讓印刷廠比平時多印了一萬份,結果11萬5千份《天天日報》沒到中午就銷售一空。


    為了不打斷自身的經營秩序,《天天日報》隻選擇了加印三次共1萬8千份,改版第一日13萬3千份報紙全部售罄。


    改版第二日,《天天日報》的印刷量提高到15萬份,依舊全部賣完。


    每天逐步提高印刷數量,一個星期過後。《天天日報》的銷量連續超過《星島日報》、《成報》和《明報》,以19萬份的恐怖銷量與《東方日報》打成平手。


    香港的眾多資深報業人士。被《天天日報》的銷量奇跡搞蒙了,這特麽也可以?


    其實,《天天日報》的改革,就是另一個時空黎誌英創辦《蘋果日報》後玩的那一套。隻不過黎誌英那廝更狠。市麵上報紙均價5塊錢一張,他直接將《蘋果日報》定價2元還送一個蘋果,招來無數報界同行的嫉恨。


    《蘋果日報》的一係列改革,直接使得香港原有的報界秩序崩潰,死守老路不改革的報紙一家家倒閉,包括辦報曆史悠久的《華僑日報》、《快報》、《香港聯合報》等報紙,都在《蘋果日報》攻勢下先後結業。


    而生存下來的香港報紙,甚至包括《明報》、《大公報》等報紙在內,或多或少都模仿了《蘋果日報》的改革以適應競爭。香港業界將這種變化和改革統稱為“蘋果化”。


    《天天日報》雖然沒有如同另一時空《蘋果日報》那般降低售價,但仍然無比地強勢,其他報紙或多或少都感到自己的銷量在降低。因為讀者被《天天日報》搶走了!


    直到此時,香港其他報社的人還在按兵不動,他們期待著《天天日報》承受不了虧損而自己完蛋!


    沒錯,《天天日報》雖然銷量驚人,但高額的成本以及取消頭版廣告的行為,使得它一直處於虧損狀態。


    不過。何朝瓊很快就有新動作了,所有想在《天天日報》打廣告的商家。都收到了廣告費漲價的通知——《天天日報》增加的成本,最後還是轉嫁到了廣告客戶的身上。


    一家報紙銷量劇增,廣告費增長是肯定的。其實在《天天日報》銷量超過16萬份以後,其廣告收入就足以收迴成本了,但隨後《天天日報》的廣告費還在漲價。


    沒辦法,想要實現報紙的高額盈利,廣告費就必須猛漲價!


    超過八成的廣告客戶對此強烈抗議,近半的客戶直接取消廣告單子,以此要挾《天天日報》的廣告費降迴原價位。


    何朝瓊的迴應是:不予理會!


    因為現如今《天天日報》的銷量都快超過《東方日報》了,根本不愁沒有廣告客戶,每天報社廣告部的電話根本就沒停過。


    最終,廣告客商們不得不接受現實,乖乖地把錢掏出來。


    半年之內,《東方日報》、《成報》和《星島日報》先後改版,而《明報》也取消了頭版廣告並增加彩頁。


    《天天日報》掀起的改革風潮,一直在香港持續了數年之久。當讀者習慣了全份彩印、排版精美的報紙後,那些閱讀體驗差的傳統報紙已經沒有了生存土壤,要麽跟著改革,要麽關門大吉,無一例外。


    此時此刻,已經沒有人敢再輕視何朝瓊這個千金小姐了。因為《天天日報》的改革是在她的主持下進行的,所以外界都將改革的全部功勞安在她身上,還被好事者尊稱為“新一代的報業女王”。


    當然,這些都是後話。


    康劍飛現在隻想讓金鏞看到何朝瓊的能力,然後讓何朝瓊去跟金鏞談收購《明報》的事情,他這個所謂的左派人士自始至終都要置身事外。


    而金鏞,這時也正拿著《天天日報》在感慨:不能小覷任何人啊,賭王千金好手段,香港報界改革勢在必行了。(未完待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夢幻香江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王梓鈞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王梓鈞並收藏夢幻香江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