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京城被攻克了,下一步北海軍要做的就是按計劃接管城市。
城外近兩千人的政工隊伍從總攻一開始就在做著入城準備。第一批進城人員有五百多人,他們被分成了十幾個人數不一的隊伍,分別前往各自劃定的地點進行接收。這其中最重要的就是皇宮、盛京將軍衙署、五部衙門、奉天府和承德縣衙,不管是皇宮內的檔案還是銀庫、糧庫、架閣庫,對北海鎮之後的城市管理都非常重要。
“都注意了!現在點一下名!”王聰兒所在的小隊隊長清了清嗓子,對著手中的小本子念了起來。
“牛慶保!”
“到!”
“王聰兒!”
“到!”
“於惠芬!”
“到!”
“林起宗!”
“到!”
......
王聰兒這隊有五十個人,隊員中的絕大多數人都是剛從行政學校畢業的年輕人,女性占了三分之一,年齡最大的也才十九,此外還有幾個去年參加科舉、目前還在學習期的“北海鎮秀才”。隊長年屆四十,第一批島國歸化民出身,名叫高正,之前一直在治安警總署。
話說即便是在北海鎮呆了快一年,也見識了不少新事物,可對於這些飽讀四書五經,從小就接受儒家教育的古代讀書人來說,“男女大防”在他們心裏始終都是個禁區,對北海鎮倡行的“男女平等”之舉極為排斥,甚至在課堂上還跟老師爭論。
此事讓劉思婷聽說後極為不滿,身為北海鎮29人委員會的成員之一,她幹脆讓廣播站連播了一周的《婦女能頂半邊天》,當然是歌詞稍有改動的版本,聽得一眾秀才們瞠目結舌。
趙新得知後哭笑不得,經過考慮,他讓於德利選了一些成績好、思想還算開通的“新秀才”,進南下工作隊呆一段時間,就算是實習。同時也讓他們看看,北海鎮培養出來的女學生做事不比他們這些“酸秀才”差哪去。
如今這個年月,不算那些母係氏族的原始部落,全世界倡行“男女平等”的隻有北海鎮這個政權,獨此一家,別無分號。比如在卷煙、火柴、紡紗、織布、製衣、白糖、罐頭這些行業,從業者基本上都是女性,極大的彌補了北海鎮在工業化發展中勞動力不足的情況。
這也說明了一個問題,但凡一個國家想要搞工業化,不提高女性的社會地位,完全是散場敲鑼--沒戲。
因為工作隊不是正規部隊,點完名後,隊伍裏的年輕人便又眉飛色舞的談論城裏剛結束的戰鬥。高正見狀連忙擺手製止眾人的七嘴八舌,說道:
“都靜一靜!有件事的跟你們說一下。咱們隊的任務是接收滿清的皇宮和文物檔案。上麵呢,知道誰也沒進過皇宮,就給調來了兩位新組員,呆會兒就到。他們以前都是宮裏的太監,早些年被滿清發配來的。之所以讓他們來,是因為他們對皇宮內部的設施非常熟悉。一會人家來的時候,大家一定要表示熱烈歡迎。他們說話的嗓音跟正常人不太一樣,不要大驚小怪!哦,還得注意一點,千萬不能管人家叫‘老公’!這是一種非常歧視的稱唿,私底下說也不行。”
太監?那不就是宦官麽!北海鎮怎麽連這種人都招進來了?
站在隊伍裏的林起宗和其他幾個讀書人不由泛起了嘀咕。不過一想到等會就要進皇宮,又覺得沒這些人恐怕還真不行。
晌午吃飯前,兩名老者在一名軍官的陪同下到了。他們都穿著一身肥大的無軍銜軍裝,神情很是拘謹。在隨後的介紹中,眾人得知兩人一位叫張音亮,一位叫劉慶;前者六十多歲,後者五十出頭。
高正在向隊員們介紹時,讓眾人以後稱唿兩人為“師傅”,兩名老者連說不敢不敢。大家這時才注意到,兩人說話的嗓門要比一般人高且尖細,而且臉上沒胡子。
簡單的歡迎儀式結束後,王聰兒麵帶笑容走到兩名老者跟前,拉著張音亮的胳膊道:“張爺爺,劉爺爺,是您二位啊!”
“閨女,有些日子沒見了,都曬黑了。你男人呢?”
“在城裏呢。沒準兒呆會兒進城能碰上。”
“那敢情好!”
看到王聰兒,張音亮和劉慶樂嗬嗬的,原本因怕人瞧不起而緊張的心情放鬆了不少。這姑娘他們太熟了,幾乎是眼看著從個淘氣鬼長成了大姑娘,又看著她坐上花轎嫁為人婦。
北海鎮早年在打寧古塔和黑龍江城的時候,曾發現了不少被流放的太監。這些人多數都是給披甲人為奴,缺衣少食,生存狀態極差。出於想從這些人口中獲得滿清宮禁的情況,他們中的一部分就被帶迴了北海鎮。後來除了年輕的春來進了民政係統,其他年歲大的也安排了力所能及的工作,生活狀況跟過去是天壤之別。
張音亮就是這些被流放太監中的一員。他曾就職於清宮造辦處,十幾年前在圓明園的山高水長看見另一位太監無端受乾隆責罰,臉上露出了不滿之色,結果被小心眼的乾隆看見,一怒之下發配黑龍江給與披甲人為奴。
被解救後的張音亮有感於趙新這些人把他們當人對待而非一個下賤的奴婢,便透露了不少宮中和園子裏的情況。後來京城情報站能將敬事房的副總管太監發展成暗線,他有一半的功勞。
在北海鎮定居下來後,除了漫長的冬季,閑暇之餘的他有時會去西拉河邊釣魚,有一次就碰上了以王聰兒為首的一幫熊孩子在玩水。
當時張音亮怕孩子們出事,便好心提醒,結果他那又高又細的嗓門嚇跑了不少孩子,偏偏王聰兒沒跑,反倒是不聲不響的站在邊上看他釣魚。
張音亮看這丫頭一副乖巧的模樣,又總眼巴巴的盯著自己釣上來的魚,便給了她兩條。王聰兒大喜,她的目的就是這個,屁顛兒屁顛兒的拿迴家讓她娘給燉了。
之後張音亮經常會在河邊遇到饞丫頭,兩人漸漸熟悉了起來,一來二去,一老一少竟成了忘年交。
老頭兒七歲進的宮,學的都是如何伺候貴人、討人歡心的本事,他自覺哄個小丫頭片子還不是手到擒來。可誰知王聰兒從小跟她娘跑江湖顛沛流離,鬼精鬼精的,隻說自己母親給人當幫傭。有句話怎麽說來的?老家雀兒鬥不過小家賊。
直到趙新成婚那天,張音亮和幾個老太監幫著張羅禮儀,在現場看見了被方化領著的王聰兒,這才知道對方身份不一般。
言歸正傳。到了中午一點,政工隊的人接到通知,馬上集合入城。於是所有人在急促的哨聲中集合排隊,背著包打著旗出發了。
此時城內的戰鬥已經基本結束,不過攻城部隊的人仍在各處搜剿清軍殘部,外城裏依然會有零星的槍聲響起。王聰兒他們是從大北門進來的,快要到內城的福勝門時,就見一隊隊的清軍俘虜正在北海軍的押送下向西而行。
“他們這是要被送哪去?”張音亮看著眼前的場景有些愕然。
隊長高正道:“先去西邊的臨時看押點,然後再送到鐵嶺去。咱們在龍首山下圈出了一大塊地,俘虜營就在那。”
“哦!鐵嶺來的時候路過來著,一百多裏地,三兩天也就走到了。”張音亮悶頭走了幾步,又問道:“閨女,你說趙王爺以後要怎麽處置他們?還是讓他們去修路?”
王聰兒道:“這迴不是了!鬆花江上要修水庫,需要不少勞力。”
張音亮好奇的道:“水庫?庫房能蓋在水裏?”
王聰兒抿嘴一笑,隨即簡單解釋了一下,最後總結道:“修了水庫,以後鬆花江就不會發大水了,而且還能發電。等趕明兒有了電,以後吉林城的老百姓夜裏也能用電燈了。”
“哎喲,那可是好事。”張音亮聽了不住的點頭。
走著說著四處看著,一行五十人很快就來到了大清門的門口。隊長高正向門口站崗的士兵出示了司令部開的通行證,幾個士兵仔細看過,又核對了人員名單,便放他們進去了。
五十多個人從走進大清門的那一刻起,眼睛就不夠使了,大多數人都激動的說不出話來,臉上也因興奮而漲的通紅。觸目可及的紅牆黃瓦,遠處高大巍峨的鳳凰樓......原來這就是皇帝住的地方啊!要不是之前再三打預防針,幾個讀書人激動的差點跪下來。
王聰兒卻沒其他人那麽激動,因為徐堅和趙新的關係,她可是看過不少紫禁城的圖片。相比於京城的皇宮,盛京皇宮的規模可小多了。很快,她便注意到在崇政殿的大門口,站著幾個麵孔有些熟悉的士兵,近前兩步再一細看,驚訝的差點叫出聲。
這些人居然是趙新手下的警衛!別人不認識他們,可王聰兒小時候就經常去趙新家裏玩,逗貓逗狗,欺負欺負徐堅的弟弟,拍一拍趙新兒子的小屁股,日子過的好不快活。
幾個警衛也注意到了王聰兒,原本板著的臉都露出了笑容。這位可不是一般人,算是趙新的半個兒媳婦!
“你們怎麽也在?是不是......”王聰兒話還沒說完,就見一名警衛將食指豎放在了嘴上,立刻止住了不再問。
“首長在後麵的鳳凰樓,你們家那位也在。剛進去一會兒。要不要去見見?”
“好啊好啊!等我跟隊長說一聲。”
趙新其實也就比王聰兒他們早到十幾分鍾,此時他正帶著徐堅從鳳凰樓後的清寧宮裏走出來,來到了西南角的那間“永福宮”。
“地方也不大啊,多爾袞能藏這櫃子裏?再說這後牆上也沒窗戶,還偷窺?金大俠胡編啊!”
趙新嘴裏嘀嘀咕咕,目光不住的在神台左右的兩個大櫃子上打量著。身後的徐堅聽的一頭霧水,不過他有種感覺,眼前這位似乎對這裏很熟悉。
兩人一前一後走出永福宮,正好碰上從台階一溜小跑上來的王聰兒。等對方按照部隊規矩衝自己敬了個禮,趙新還了禮便笑著道:“咱家女俠來了!”
雖已為人婦,可王聰兒的俏臉騰的就紅了,半是氣惱半是撒嬌的道:“還是長輩呢!哪有這樣一見麵就擠兌人的,等迴去好好收拾你那寶貝兒子。”聽的徐堅和周圍的幾個警衛都捂著嘴偷笑。
趙新之所以有此說,倒不是因為另一時空曆史上的王聰兒是什麽“白蓮聖女”,而是另有一番典故。
這姑娘十歲的時候受廣播裏的評書影響,非要跟陳二丫學武藝,說以後也要做個“龍女蓋飛霞”般的人物。陳二丫拗不過,便教了一些長拳的基礎架子打發她。誰知練了一個多月後,王聰兒便說自己武藝大成,竟然當著一眾熊孩子從自家的屋頂往下跳,最後崴了腳,把方化兩口子給嚇了個半死。
徐堅小兩口上次隻是匆匆一見就告別,這麽多天過去再見,兒女情長之意更濃。對周圍的風景也好,宮殿也好都沒興趣,彼此有一肚子話想說。
趙新心知肚明,便沒讓他們陪著,自己帶著柴如桂登上了鳳凰樓的三樓。這座樓是盛京城裏最高的建築,站在頂部整座城市一覽無餘。
一百七十年了!自前明丟失沈陽衛,被努爾哈赤打的落花流水,到如今自己創立的北海軍,將這座城市又奪了迴來。
撫欄遠眺暗自感歎了一番,趙新迴身推開身後的屋門,一看那些東西果然都在。他隨即指著角落裏堆放的雜物對柴如桂道:“這些東西全部收好帶走,一樣不能少,別磕了碰了。”
柴如桂先是應了,隨後探頭打量著幾扇舊屏風和一大堆用黃布套著的葫蘆樣的類似於煙荷包的東西,心說不就是破爛麽!要這玩意有什麽用?要拿也應該拿之前看見的那把鹿角椅啊!
等傍晚迴到指揮部,鄧飛看到趙新帶迴來的東西,哭笑不得的道:“你這是去收破爛了?去趟皇宮也不說帶點好東西迴來。我可記得沈陽故宮裏有不少寶貝呢!”
趙新喝了口水,潤潤嗓子,有些得意的道:“嘿嘿,那些東西自然有人幫著收拾。我拿迴來的才是好東西。”
“不就是舊屏風麽?”鄧飛說著,走到立著放好的屏風前仔細打量了幾眼,驚訝的道:“地圖?這就是你說的好東西?能賣多少錢?”
“地圖是利瑪竇畫的,隻是摹繪本。”趙新起身走到屏風前,用兩根手指輕輕彈了彈,解釋道:“關鍵不在表麵,而是裏麵的襯紙。你猜是什麽?”
“別賣關子了,知道你看書多。”
“你的偶像,戚繼光的真跡!無價之寶!”
“啊!”鄧飛這下動容了。
城外近兩千人的政工隊伍從總攻一開始就在做著入城準備。第一批進城人員有五百多人,他們被分成了十幾個人數不一的隊伍,分別前往各自劃定的地點進行接收。這其中最重要的就是皇宮、盛京將軍衙署、五部衙門、奉天府和承德縣衙,不管是皇宮內的檔案還是銀庫、糧庫、架閣庫,對北海鎮之後的城市管理都非常重要。
“都注意了!現在點一下名!”王聰兒所在的小隊隊長清了清嗓子,對著手中的小本子念了起來。
“牛慶保!”
“到!”
“王聰兒!”
“到!”
“於惠芬!”
“到!”
“林起宗!”
“到!”
......
王聰兒這隊有五十個人,隊員中的絕大多數人都是剛從行政學校畢業的年輕人,女性占了三分之一,年齡最大的也才十九,此外還有幾個去年參加科舉、目前還在學習期的“北海鎮秀才”。隊長年屆四十,第一批島國歸化民出身,名叫高正,之前一直在治安警總署。
話說即便是在北海鎮呆了快一年,也見識了不少新事物,可對於這些飽讀四書五經,從小就接受儒家教育的古代讀書人來說,“男女大防”在他們心裏始終都是個禁區,對北海鎮倡行的“男女平等”之舉極為排斥,甚至在課堂上還跟老師爭論。
此事讓劉思婷聽說後極為不滿,身為北海鎮29人委員會的成員之一,她幹脆讓廣播站連播了一周的《婦女能頂半邊天》,當然是歌詞稍有改動的版本,聽得一眾秀才們瞠目結舌。
趙新得知後哭笑不得,經過考慮,他讓於德利選了一些成績好、思想還算開通的“新秀才”,進南下工作隊呆一段時間,就算是實習。同時也讓他們看看,北海鎮培養出來的女學生做事不比他們這些“酸秀才”差哪去。
如今這個年月,不算那些母係氏族的原始部落,全世界倡行“男女平等”的隻有北海鎮這個政權,獨此一家,別無分號。比如在卷煙、火柴、紡紗、織布、製衣、白糖、罐頭這些行業,從業者基本上都是女性,極大的彌補了北海鎮在工業化發展中勞動力不足的情況。
這也說明了一個問題,但凡一個國家想要搞工業化,不提高女性的社會地位,完全是散場敲鑼--沒戲。
因為工作隊不是正規部隊,點完名後,隊伍裏的年輕人便又眉飛色舞的談論城裏剛結束的戰鬥。高正見狀連忙擺手製止眾人的七嘴八舌,說道:
“都靜一靜!有件事的跟你們說一下。咱們隊的任務是接收滿清的皇宮和文物檔案。上麵呢,知道誰也沒進過皇宮,就給調來了兩位新組員,呆會兒就到。他們以前都是宮裏的太監,早些年被滿清發配來的。之所以讓他們來,是因為他們對皇宮內部的設施非常熟悉。一會人家來的時候,大家一定要表示熱烈歡迎。他們說話的嗓音跟正常人不太一樣,不要大驚小怪!哦,還得注意一點,千萬不能管人家叫‘老公’!這是一種非常歧視的稱唿,私底下說也不行。”
太監?那不就是宦官麽!北海鎮怎麽連這種人都招進來了?
站在隊伍裏的林起宗和其他幾個讀書人不由泛起了嘀咕。不過一想到等會就要進皇宮,又覺得沒這些人恐怕還真不行。
晌午吃飯前,兩名老者在一名軍官的陪同下到了。他們都穿著一身肥大的無軍銜軍裝,神情很是拘謹。在隨後的介紹中,眾人得知兩人一位叫張音亮,一位叫劉慶;前者六十多歲,後者五十出頭。
高正在向隊員們介紹時,讓眾人以後稱唿兩人為“師傅”,兩名老者連說不敢不敢。大家這時才注意到,兩人說話的嗓門要比一般人高且尖細,而且臉上沒胡子。
簡單的歡迎儀式結束後,王聰兒麵帶笑容走到兩名老者跟前,拉著張音亮的胳膊道:“張爺爺,劉爺爺,是您二位啊!”
“閨女,有些日子沒見了,都曬黑了。你男人呢?”
“在城裏呢。沒準兒呆會兒進城能碰上。”
“那敢情好!”
看到王聰兒,張音亮和劉慶樂嗬嗬的,原本因怕人瞧不起而緊張的心情放鬆了不少。這姑娘他們太熟了,幾乎是眼看著從個淘氣鬼長成了大姑娘,又看著她坐上花轎嫁為人婦。
北海鎮早年在打寧古塔和黑龍江城的時候,曾發現了不少被流放的太監。這些人多數都是給披甲人為奴,缺衣少食,生存狀態極差。出於想從這些人口中獲得滿清宮禁的情況,他們中的一部分就被帶迴了北海鎮。後來除了年輕的春來進了民政係統,其他年歲大的也安排了力所能及的工作,生活狀況跟過去是天壤之別。
張音亮就是這些被流放太監中的一員。他曾就職於清宮造辦處,十幾年前在圓明園的山高水長看見另一位太監無端受乾隆責罰,臉上露出了不滿之色,結果被小心眼的乾隆看見,一怒之下發配黑龍江給與披甲人為奴。
被解救後的張音亮有感於趙新這些人把他們當人對待而非一個下賤的奴婢,便透露了不少宮中和園子裏的情況。後來京城情報站能將敬事房的副總管太監發展成暗線,他有一半的功勞。
在北海鎮定居下來後,除了漫長的冬季,閑暇之餘的他有時會去西拉河邊釣魚,有一次就碰上了以王聰兒為首的一幫熊孩子在玩水。
當時張音亮怕孩子們出事,便好心提醒,結果他那又高又細的嗓門嚇跑了不少孩子,偏偏王聰兒沒跑,反倒是不聲不響的站在邊上看他釣魚。
張音亮看這丫頭一副乖巧的模樣,又總眼巴巴的盯著自己釣上來的魚,便給了她兩條。王聰兒大喜,她的目的就是這個,屁顛兒屁顛兒的拿迴家讓她娘給燉了。
之後張音亮經常會在河邊遇到饞丫頭,兩人漸漸熟悉了起來,一來二去,一老一少竟成了忘年交。
老頭兒七歲進的宮,學的都是如何伺候貴人、討人歡心的本事,他自覺哄個小丫頭片子還不是手到擒來。可誰知王聰兒從小跟她娘跑江湖顛沛流離,鬼精鬼精的,隻說自己母親給人當幫傭。有句話怎麽說來的?老家雀兒鬥不過小家賊。
直到趙新成婚那天,張音亮和幾個老太監幫著張羅禮儀,在現場看見了被方化領著的王聰兒,這才知道對方身份不一般。
言歸正傳。到了中午一點,政工隊的人接到通知,馬上集合入城。於是所有人在急促的哨聲中集合排隊,背著包打著旗出發了。
此時城內的戰鬥已經基本結束,不過攻城部隊的人仍在各處搜剿清軍殘部,外城裏依然會有零星的槍聲響起。王聰兒他們是從大北門進來的,快要到內城的福勝門時,就見一隊隊的清軍俘虜正在北海軍的押送下向西而行。
“他們這是要被送哪去?”張音亮看著眼前的場景有些愕然。
隊長高正道:“先去西邊的臨時看押點,然後再送到鐵嶺去。咱們在龍首山下圈出了一大塊地,俘虜營就在那。”
“哦!鐵嶺來的時候路過來著,一百多裏地,三兩天也就走到了。”張音亮悶頭走了幾步,又問道:“閨女,你說趙王爺以後要怎麽處置他們?還是讓他們去修路?”
王聰兒道:“這迴不是了!鬆花江上要修水庫,需要不少勞力。”
張音亮好奇的道:“水庫?庫房能蓋在水裏?”
王聰兒抿嘴一笑,隨即簡單解釋了一下,最後總結道:“修了水庫,以後鬆花江就不會發大水了,而且還能發電。等趕明兒有了電,以後吉林城的老百姓夜裏也能用電燈了。”
“哎喲,那可是好事。”張音亮聽了不住的點頭。
走著說著四處看著,一行五十人很快就來到了大清門的門口。隊長高正向門口站崗的士兵出示了司令部開的通行證,幾個士兵仔細看過,又核對了人員名單,便放他們進去了。
五十多個人從走進大清門的那一刻起,眼睛就不夠使了,大多數人都激動的說不出話來,臉上也因興奮而漲的通紅。觸目可及的紅牆黃瓦,遠處高大巍峨的鳳凰樓......原來這就是皇帝住的地方啊!要不是之前再三打預防針,幾個讀書人激動的差點跪下來。
王聰兒卻沒其他人那麽激動,因為徐堅和趙新的關係,她可是看過不少紫禁城的圖片。相比於京城的皇宮,盛京皇宮的規模可小多了。很快,她便注意到在崇政殿的大門口,站著幾個麵孔有些熟悉的士兵,近前兩步再一細看,驚訝的差點叫出聲。
這些人居然是趙新手下的警衛!別人不認識他們,可王聰兒小時候就經常去趙新家裏玩,逗貓逗狗,欺負欺負徐堅的弟弟,拍一拍趙新兒子的小屁股,日子過的好不快活。
幾個警衛也注意到了王聰兒,原本板著的臉都露出了笑容。這位可不是一般人,算是趙新的半個兒媳婦!
“你們怎麽也在?是不是......”王聰兒話還沒說完,就見一名警衛將食指豎放在了嘴上,立刻止住了不再問。
“首長在後麵的鳳凰樓,你們家那位也在。剛進去一會兒。要不要去見見?”
“好啊好啊!等我跟隊長說一聲。”
趙新其實也就比王聰兒他們早到十幾分鍾,此時他正帶著徐堅從鳳凰樓後的清寧宮裏走出來,來到了西南角的那間“永福宮”。
“地方也不大啊,多爾袞能藏這櫃子裏?再說這後牆上也沒窗戶,還偷窺?金大俠胡編啊!”
趙新嘴裏嘀嘀咕咕,目光不住的在神台左右的兩個大櫃子上打量著。身後的徐堅聽的一頭霧水,不過他有種感覺,眼前這位似乎對這裏很熟悉。
兩人一前一後走出永福宮,正好碰上從台階一溜小跑上來的王聰兒。等對方按照部隊規矩衝自己敬了個禮,趙新還了禮便笑著道:“咱家女俠來了!”
雖已為人婦,可王聰兒的俏臉騰的就紅了,半是氣惱半是撒嬌的道:“還是長輩呢!哪有這樣一見麵就擠兌人的,等迴去好好收拾你那寶貝兒子。”聽的徐堅和周圍的幾個警衛都捂著嘴偷笑。
趙新之所以有此說,倒不是因為另一時空曆史上的王聰兒是什麽“白蓮聖女”,而是另有一番典故。
這姑娘十歲的時候受廣播裏的評書影響,非要跟陳二丫學武藝,說以後也要做個“龍女蓋飛霞”般的人物。陳二丫拗不過,便教了一些長拳的基礎架子打發她。誰知練了一個多月後,王聰兒便說自己武藝大成,竟然當著一眾熊孩子從自家的屋頂往下跳,最後崴了腳,把方化兩口子給嚇了個半死。
徐堅小兩口上次隻是匆匆一見就告別,這麽多天過去再見,兒女情長之意更濃。對周圍的風景也好,宮殿也好都沒興趣,彼此有一肚子話想說。
趙新心知肚明,便沒讓他們陪著,自己帶著柴如桂登上了鳳凰樓的三樓。這座樓是盛京城裏最高的建築,站在頂部整座城市一覽無餘。
一百七十年了!自前明丟失沈陽衛,被努爾哈赤打的落花流水,到如今自己創立的北海軍,將這座城市又奪了迴來。
撫欄遠眺暗自感歎了一番,趙新迴身推開身後的屋門,一看那些東西果然都在。他隨即指著角落裏堆放的雜物對柴如桂道:“這些東西全部收好帶走,一樣不能少,別磕了碰了。”
柴如桂先是應了,隨後探頭打量著幾扇舊屏風和一大堆用黃布套著的葫蘆樣的類似於煙荷包的東西,心說不就是破爛麽!要這玩意有什麽用?要拿也應該拿之前看見的那把鹿角椅啊!
等傍晚迴到指揮部,鄧飛看到趙新帶迴來的東西,哭笑不得的道:“你這是去收破爛了?去趟皇宮也不說帶點好東西迴來。我可記得沈陽故宮裏有不少寶貝呢!”
趙新喝了口水,潤潤嗓子,有些得意的道:“嘿嘿,那些東西自然有人幫著收拾。我拿迴來的才是好東西。”
“不就是舊屏風麽?”鄧飛說著,走到立著放好的屏風前仔細打量了幾眼,驚訝的道:“地圖?這就是你說的好東西?能賣多少錢?”
“地圖是利瑪竇畫的,隻是摹繪本。”趙新起身走到屏風前,用兩根手指輕輕彈了彈,解釋道:“關鍵不在表麵,而是裏麵的襯紙。你猜是什麽?”
“別賣關子了,知道你看書多。”
“你的偶像,戚繼光的真跡!無價之寶!”
“啊!”鄧飛這下動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