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那奇泰猜錯了,山下的這支北海軍小部隊並不是攻擊蒙古河大營的那些,而是奉命從蒙古河北岸向西,攻擊通肯山堡壘的久藏所部。
他們這支部隊作戰經驗太豐富了,從富爾佳哈河之戰一直到南九州的曆次戰鬥都參加過。當初在日當山一戰裏,率先衝進島津重豪營帳的就是這個連。身為團長的久藏目前唯一的遺憾就是沒有和沙俄人交過手。
趙新之所以把這個團調迴來,就是因為經曆了南九州作戰後,整個三團對山地叢林戰十分熟悉。
山地叢林戰的麻煩之處在於不利於部隊展開行動,展開後又容易失去聯絡,容易被敵人和地形分割;再有就是人員體力消耗大,運動速度慢,容易迷失方向。而從防禦上講,又有因地形造成陣地間隙大、死角多、翼側暴露等問題。
不過最大的問題還不是上麵這些,後勤給養才是。一旦補給線斷了,要不就撤退,否則就等著被人圍困。
先頭連的連長出身於島國流民,早先是被趙新和劉勝等人從鬆島町帶出來的,歸化後改名林士忠。要不是當初趙新命令炮轟鬆島町,打慫了仙台藩,林士忠和老婆二人早就變成了路邊溝渠中的白骨。
此刻所有人都已經進入掩體,要是從空中看下去,北海軍的各處掩體組成了一個橢圓形的防禦工事,用樹枝和灌木組成的偽裝摻雜其間,輕機槍和步槍雜相交錯,構成了一道綿密的火力配係。
當從北麵山上迂迴過來的清軍抵達陣地前方四百米遠時,北海軍的陣地上除了挖土的聲音再無其他。眼下士兵們正在用工兵鏟將單兵掩體不斷擴大延伸,以形成“w”狀的環形戰壕。
清軍貓著腰,小心翼翼的在離北海軍三百多米遠的位置停下,全體匍匐待命。帶隊的協領等了差不多一炷香的功夫,才聽見山上的堡壘裏傳出一聲號炮。
“嗵!”
“嗚~~”緊接著,淒厲的海螺號也在堡壘中吹響,協領知道,進攻開始了。他拔出腰刀,命令分散在陣型兩翼的兩門二將軍炮率先開火。
“嗵!”的一聲巨響,清軍陣型右側的炮位率先開火。
被架設在幾塊木頭和石塊上的二將軍炮向上猛的跳起,隨即又重重砸在了地上。兩名帶著皮護手的炮手急忙上前將長長的炮身抬起,其他人則碼好石頭木頭。負責瞄準的炮手看到炮彈落點後,迅速估算了位置,又招唿同伴將炮身抬高一些,然後用石頭墊好。
與此同時,左翼的炮位也根據落彈方位調整著炮身高度。
第一炮飛出的鐵彈穿過山林間的縫隙,唿嘯著砸向三百米外的地麵,然後立即跳起,差不多到了北海軍陣地前十多米遠的位置才落下,滴溜溜到處亂滾,打的雜草和落葉亂舞。
“射擊!”
發起攻擊的清軍按照小隊編成進攻陣型,以每隊十人一排、一共五排的方式前進;在這些火槍手的前麵是舉著厚厚牛皮木盾的甲兵,後麵則跟著十幾名手持弓箭的家夥。
帶隊的協領牢記那奇泰的囑咐,也不管夠得著夠不著,從三百米內就開始下令射擊。霎時間林間白煙滾滾,槍炮聲此起彼伏,震耳欲聾,二百名火槍手分成的四隊人馬擺開一個扇形,衝著北海軍的陣地緩緩而來。
排在前麵的火槍手在完成射擊後,在盾牌的掩護下迅速蹲下裝藥,等五輪射擊結束後,後麵的弓箭手開始拋射長箭,然後盾牌手前進十步,停下後繼續射擊。
兩翼的炮組在開火三輪後,抬起滾燙的炮筒開始前進,當他們越過北海軍事先在大樹上標記好的二百米線時,陣地中門唯一的迫擊炮開火了。第一炮打中了左側清軍炮組的身後,隨之而來的第二炮在炮組右側三米外炸響,當場就打死打傷各一名。
營城子堡壘中的那奇泰探身趴在半人多高的堡牆邊緣,舉著千裏鏡注視著戰場上的動靜。當他看到自己的手下以五龍出水的連續射擊向北海軍步步逼進,毫無停歇,差點興奮的喊出來。與此同時,早已抵達北海軍西側一裏外的四百清兵也開始向北海軍陣地發起攻擊。
那奇泰於是轉頭大叫道:“擂鼓!”
清軍小白山防線上,進攻的北海軍以營為單位,在偵察隊的配合下,在摧毀了多處堡壘後,連續拚殺,終於將小白山東麓的守軍趕迴了主峰西側。
為了保證西線進攻部隊的淩厲攻勢,已經於中午抵達寧古塔的趙新又一次充當了“後勤隊長”的角色。事實上也正是因為他的到來,攻擊部隊彈藥不足的狀況得到了緩解。
在虎吉團部所在的小白山下,幾座臨時修建的倉庫裏,堆積如山的彈藥和補給正由從富爾丹城和伯力鎮趕來的民夫們源源不斷的朝前線搬運。
為了這次戰役,整個北海鎮動員了七千民工。在於德利負責的宣傳部門的鼓舞下,從三姓城到寧古塔,從伯力到北海鎮,各村各鎮的大喇叭不停的廣播著戰況和支前動員令;每人每天三塊銀元的津貼更是吸引了很多家庭婦女踴躍報名。
那些來自島國的歸化民和內地的流民此刻都明白,如果不打跑清軍,北海鎮就發展不起來;北海鎮發展不起來,分到他們手裏的五十畝肥沃良田和那九成的收成就將成為泡影。
那些來北海鎮一年以上,並且體會到豐衣足食的人們,再也沒誰願意迴去給別人當奴才、當賤民,去忍受一年兩次被人催收逼貢、借貸度日的生活;也沒人願意重溫那種朝不保夕,靠天吃飯,一年到頭連口肉都吃不上的生活,甚至連別人喝過的茶葉沫子也當成寶貝撿迴來。
朱大貴兩口子也來了。他兒子朱小順現在進了北海鎮的技工學校,再有三年就會進工廠掙錢養家。
身為興凱湖二村的村長,在他的帶領下,全村的三十多號壯勞力和二十多名婦女組成了一隊,專門負責從小白山下的倉庫向前沿陣地輸送彈藥的任務。這其中既有漢人,也有曾在滿清治下的富爾丹城驛站當驛丁的滿人,甚至還有三個赫哲人。
他們每個人在將物資從倉庫運抵前沿物資存放點後,那裏的後勤軍官就會發給他們一個金屬小牌;等迴到團部後,再將金屬牌交給倉庫門口的軍官,並登記出發和返迴的時間。隨著北海軍的攻擊線愈發深入,朱大貴他們的運送路程也變的愈發遙遠。
因為沒有道路,無法使用推車,所有的物資和武器彈藥全靠民工的一雙腳底板和為數不多的馬匹,背著、扛著、馱著,沿著蜿蜒崎嶇的山路前行。
抵達西線的前沿指揮部後,趙新先是聽取作戰匯報並布置了任務,然後就馬上來到後勤轉運點。
在翻看了民工們每次出發和返迴的時間,並點驗了金屬牌的數量,他隨即對虎吉下達了命令:指揮部西移,將補給線由三十裏縮短到十裏,最遠距離不能超過十五裏。
為了節省後勤運輸時間,保證攻擊部隊的推進速度,趙新帶著十幾名警衛,在六團警衛連的護送下,進入了茫茫大山。
多虧常年不懈的跑步鍛煉,再加上東奔西走,趙新的體力才跟得上。為了不引人注意,趙新特意換上了跟警衛一樣的衣服,可周圍人一副如臨大敵的模樣,再加上把他圍在中間的舉動,想不被人注意都難。
朱大貴老婆的後脖頸子上墊著一塊氈子,上麵擱著個長方形的木箱子,她彎著腰,用雙手緊緊拉著箱子上綁著的繩子,一步步的跟在自家男人的後麵。
兩口子和村裏來的一眾民工走了大約五六裏,朱大貴停下對身後眾人吆喝道:“歇會兒再走。”
眾人這才沿著山間小道將東西放下,喝水吃幹糧,甚至點上一袋煙抽幾口。過了片刻,眾人就聽身後傳來一片腳步聲,探頭望去,隻見幾十名頭戴鋼盔,全副武裝的北海軍快步走來,在他們身後似乎還有不少人。
一眾村民急忙將山路中央堆放的物資移到邊上,過來的北海軍在看見這些民工後笑著打了招唿,隨即又問了眾人是從哪來的,接著就查驗起眾人的身份憑證。
話說北海鎮的身份憑證讓很多新來的穿越眾都曾暗自竊笑不已。這尼瑪哪是身份證啊,完全就是另一時空裏的企業員工工牌,還是掛脖子上的那種。
為了防水,陳青鬆主管的民政部還特意給每張卡片都來了個塑封,然後再裝進工牌裏。身份牌上除了一張正麵彩照,還有姓名、民族、年齡、所在村子、門牌號。
雖然穿越眾們都覺得很奇葩,可他們也承認,這樣的身份證件在本時空是絕對無法偽造的,有效的杜絕了很多想混進來的人。早期滿清的探子裏很多人就折在了這上麵,偷都沒用,照片對不上馬上就會被抓。
而那些在北海鎮臨時居住的人,則使用不同顏色的紙片和工牌外殼,一眼就能看出來。
朱大貴他們村就有兩個,都是從伯力那邊來找活幹的赫哲人。
聽到帶隊的軍官問話,朱大貴也顧不得抽煙了,急忙起身拍拍屁股上的土,走上前道:“俺們都是興凱湖二村的,俺是村長,叫朱大貴,乾隆五十一年坐船來的。這幾十號都是俺們村的,軍爺還有啥要問的?”
一名軍官模樣的人看到朱大貴便笑嗬嗬道:“朱村長嘛,俺知道。俺家是四村的,離恁們村就二十裏。俺姓張,四村村西頭的老張家。”
“嘿嘿”一聽對方的漳德口音,朱大貴也笑了,這還真是老鄉。那軍官指著摟著朱大貴的肩膀,裝作攀談的模樣,背對其他村民低聲問道:“那兩個赫哲人也是你們村的?”
“是啊。去年播種的時候從富爾丹城過來的,說是想打零工,大家夥兒處的還不錯,這不今年又來了。有事?”
“哦。”軍官拍了拍朱大貴的肩膀,搖頭道:“沒事。後麵還有隊伍過來,一會別大驚小怪,看見什麽了裝沒看見就好。”
“啥?”朱大貴心說這一天從這頭到那頭沒見別的,除了兵就是兵,有啥可大驚小怪的。
二十分鍾後,更多的北海軍從山路那頭冒了出來。在隊伍中間,走著一個身材高大的北海軍士兵,隻不過因為那人一直低著頭看路,很多人看了兩眼也就過去了。
蹲在樹底下的朱大貴叼著旱煙,歪頭看著,當那個身材高大的士兵從他前麵走過時,朱大貴用手背使勁揉了揉眼,還以為自己看錯了。等見到那人扭過頭來,衝他咧嘴一笑,朱大貴驚的差點一腦門杵地上。
我滴乖乖!他老人家怎麽也來了?朱大貴見過趙新好幾次,遠了不說,去年趙新成親,他還去喝過喜酒呢。
等隊伍全部通過,消失在山路轉彎處,朱大貴一行這才起身繼續前進。他一邊蹲身扛箱子,一邊對老婆道:“你猜我剛才看見誰了?”
他老婆幫著把箱子放到朱大貴背上,隨口問道:“誰?”
“趙王爺。”
“啥?趙王爺!!”朱大貴的老婆一聲驚唿,惹來了周圍村民的注意。
“瞎嚷嚷個啥!俺瞧的真真兒的,他老人家還衝俺笑呢。”
聽到北海鎮的大神來了,一眾村民頓時議論紛紛。走在隊伍最後麵的兩個赫哲人伸著耳朵聽到前麵眾人和朱大貴興奮的議論,相互對看了一眼,隨即用滿語嘟囔了幾句。
一行人走了七八裏,來到山腰一處拐彎時,朱大貴習慣性的大聲提醒道:“前麵路窄,靠裏走,小心點。”
這裏是一處急拐彎,靠裏的一側是突兀的山石,而外側則是激流深穀,一道瀑布從山崖上直落而下,霧氣昭昭。
誰知等前麵人都過去了,就剩那兩個赫哲人時,眾人隻聽一聲慘叫,隨即就見一道身影向下滑落,轉眼就掉進了激流中,幾個起伏後連人都看不到了。
此時眾人就聽見那名叫齊布喀岱的赫哲人聲嘶力竭的大哭大叫,朱大貴好不容易放下背上的箱子,小心翼翼的走過眾人,拐過彎去,見他正趴在懸崖邊哭泣,不時的用腦袋撞著地麵,顯得十分悲痛。
“你瞅這事鬧的!”朱大貴歎了口氣,上前將齊布喀岱扶起,勸慰道:“別急,沒準兒他從前麵自己爬上岸了呢?都停在這旮旯也不是辦法,先往前走吧。”
齊布喀岱哭喪著臉,擦了擦淚水才道:“都怪我!要不是我剛才不小心滑了一下,也不會把他撞下去。”
兩個小時後,一行人在抵達了十五裏外的後勤物資點後,朱大貴將情況一說,負責後勤補給的軍官也挺難過。開戰不到一天,因為運送物資的山路崎嶇難行,已經有三個人掉落懸崖喪命了。
沒說的,那軍官問明了情況後,馬上就派出幾個士兵去河灘上尋找。之後又安慰了齊布喀岱兩句,說不管人找沒找到,傷了北海軍管治,死了北海軍會把撫恤送到他妻兒老小手中。
齊布喀岱一臉悲痛的聽完,忙不迭的作揖感謝。
因為天色已晚,朱大貴他們就沒再迴去,而是在後勤點附近搭帳篷休息,湊合一宿。
夜色降臨,白天青蔥一片的小白山也變得黑漆滲人。在山脊的另一邊,北海軍大炮發射仍在隆隆轟鳴,爆炸的火光一閃一閃的。
醜正時分,位於吉林烏拉城的將軍府內燈火通明,從前方傳迴的戰報一封接一封。簽押房裏,慶桂披著外衣,舉著馬燈查看木圖,心中計較著兵力該如何調配運用。
唉!要是西北的兵到了就好了,再派過去八千,不!隻要五千,就能把北海軍死死的拖在小白山一線,令其無法越過拉發河。
他們這支部隊作戰經驗太豐富了,從富爾佳哈河之戰一直到南九州的曆次戰鬥都參加過。當初在日當山一戰裏,率先衝進島津重豪營帳的就是這個連。身為團長的久藏目前唯一的遺憾就是沒有和沙俄人交過手。
趙新之所以把這個團調迴來,就是因為經曆了南九州作戰後,整個三團對山地叢林戰十分熟悉。
山地叢林戰的麻煩之處在於不利於部隊展開行動,展開後又容易失去聯絡,容易被敵人和地形分割;再有就是人員體力消耗大,運動速度慢,容易迷失方向。而從防禦上講,又有因地形造成陣地間隙大、死角多、翼側暴露等問題。
不過最大的問題還不是上麵這些,後勤給養才是。一旦補給線斷了,要不就撤退,否則就等著被人圍困。
先頭連的連長出身於島國流民,早先是被趙新和劉勝等人從鬆島町帶出來的,歸化後改名林士忠。要不是當初趙新命令炮轟鬆島町,打慫了仙台藩,林士忠和老婆二人早就變成了路邊溝渠中的白骨。
此刻所有人都已經進入掩體,要是從空中看下去,北海軍的各處掩體組成了一個橢圓形的防禦工事,用樹枝和灌木組成的偽裝摻雜其間,輕機槍和步槍雜相交錯,構成了一道綿密的火力配係。
當從北麵山上迂迴過來的清軍抵達陣地前方四百米遠時,北海軍的陣地上除了挖土的聲音再無其他。眼下士兵們正在用工兵鏟將單兵掩體不斷擴大延伸,以形成“w”狀的環形戰壕。
清軍貓著腰,小心翼翼的在離北海軍三百多米遠的位置停下,全體匍匐待命。帶隊的協領等了差不多一炷香的功夫,才聽見山上的堡壘裏傳出一聲號炮。
“嗵!”
“嗚~~”緊接著,淒厲的海螺號也在堡壘中吹響,協領知道,進攻開始了。他拔出腰刀,命令分散在陣型兩翼的兩門二將軍炮率先開火。
“嗵!”的一聲巨響,清軍陣型右側的炮位率先開火。
被架設在幾塊木頭和石塊上的二將軍炮向上猛的跳起,隨即又重重砸在了地上。兩名帶著皮護手的炮手急忙上前將長長的炮身抬起,其他人則碼好石頭木頭。負責瞄準的炮手看到炮彈落點後,迅速估算了位置,又招唿同伴將炮身抬高一些,然後用石頭墊好。
與此同時,左翼的炮位也根據落彈方位調整著炮身高度。
第一炮飛出的鐵彈穿過山林間的縫隙,唿嘯著砸向三百米外的地麵,然後立即跳起,差不多到了北海軍陣地前十多米遠的位置才落下,滴溜溜到處亂滾,打的雜草和落葉亂舞。
“射擊!”
發起攻擊的清軍按照小隊編成進攻陣型,以每隊十人一排、一共五排的方式前進;在這些火槍手的前麵是舉著厚厚牛皮木盾的甲兵,後麵則跟著十幾名手持弓箭的家夥。
帶隊的協領牢記那奇泰的囑咐,也不管夠得著夠不著,從三百米內就開始下令射擊。霎時間林間白煙滾滾,槍炮聲此起彼伏,震耳欲聾,二百名火槍手分成的四隊人馬擺開一個扇形,衝著北海軍的陣地緩緩而來。
排在前麵的火槍手在完成射擊後,在盾牌的掩護下迅速蹲下裝藥,等五輪射擊結束後,後麵的弓箭手開始拋射長箭,然後盾牌手前進十步,停下後繼續射擊。
兩翼的炮組在開火三輪後,抬起滾燙的炮筒開始前進,當他們越過北海軍事先在大樹上標記好的二百米線時,陣地中門唯一的迫擊炮開火了。第一炮打中了左側清軍炮組的身後,隨之而來的第二炮在炮組右側三米外炸響,當場就打死打傷各一名。
營城子堡壘中的那奇泰探身趴在半人多高的堡牆邊緣,舉著千裏鏡注視著戰場上的動靜。當他看到自己的手下以五龍出水的連續射擊向北海軍步步逼進,毫無停歇,差點興奮的喊出來。與此同時,早已抵達北海軍西側一裏外的四百清兵也開始向北海軍陣地發起攻擊。
那奇泰於是轉頭大叫道:“擂鼓!”
清軍小白山防線上,進攻的北海軍以營為單位,在偵察隊的配合下,在摧毀了多處堡壘後,連續拚殺,終於將小白山東麓的守軍趕迴了主峰西側。
為了保證西線進攻部隊的淩厲攻勢,已經於中午抵達寧古塔的趙新又一次充當了“後勤隊長”的角色。事實上也正是因為他的到來,攻擊部隊彈藥不足的狀況得到了緩解。
在虎吉團部所在的小白山下,幾座臨時修建的倉庫裏,堆積如山的彈藥和補給正由從富爾丹城和伯力鎮趕來的民夫們源源不斷的朝前線搬運。
為了這次戰役,整個北海鎮動員了七千民工。在於德利負責的宣傳部門的鼓舞下,從三姓城到寧古塔,從伯力到北海鎮,各村各鎮的大喇叭不停的廣播著戰況和支前動員令;每人每天三塊銀元的津貼更是吸引了很多家庭婦女踴躍報名。
那些來自島國的歸化民和內地的流民此刻都明白,如果不打跑清軍,北海鎮就發展不起來;北海鎮發展不起來,分到他們手裏的五十畝肥沃良田和那九成的收成就將成為泡影。
那些來北海鎮一年以上,並且體會到豐衣足食的人們,再也沒誰願意迴去給別人當奴才、當賤民,去忍受一年兩次被人催收逼貢、借貸度日的生活;也沒人願意重溫那種朝不保夕,靠天吃飯,一年到頭連口肉都吃不上的生活,甚至連別人喝過的茶葉沫子也當成寶貝撿迴來。
朱大貴兩口子也來了。他兒子朱小順現在進了北海鎮的技工學校,再有三年就會進工廠掙錢養家。
身為興凱湖二村的村長,在他的帶領下,全村的三十多號壯勞力和二十多名婦女組成了一隊,專門負責從小白山下的倉庫向前沿陣地輸送彈藥的任務。這其中既有漢人,也有曾在滿清治下的富爾丹城驛站當驛丁的滿人,甚至還有三個赫哲人。
他們每個人在將物資從倉庫運抵前沿物資存放點後,那裏的後勤軍官就會發給他們一個金屬小牌;等迴到團部後,再將金屬牌交給倉庫門口的軍官,並登記出發和返迴的時間。隨著北海軍的攻擊線愈發深入,朱大貴他們的運送路程也變的愈發遙遠。
因為沒有道路,無法使用推車,所有的物資和武器彈藥全靠民工的一雙腳底板和為數不多的馬匹,背著、扛著、馱著,沿著蜿蜒崎嶇的山路前行。
抵達西線的前沿指揮部後,趙新先是聽取作戰匯報並布置了任務,然後就馬上來到後勤轉運點。
在翻看了民工們每次出發和返迴的時間,並點驗了金屬牌的數量,他隨即對虎吉下達了命令:指揮部西移,將補給線由三十裏縮短到十裏,最遠距離不能超過十五裏。
為了節省後勤運輸時間,保證攻擊部隊的推進速度,趙新帶著十幾名警衛,在六團警衛連的護送下,進入了茫茫大山。
多虧常年不懈的跑步鍛煉,再加上東奔西走,趙新的體力才跟得上。為了不引人注意,趙新特意換上了跟警衛一樣的衣服,可周圍人一副如臨大敵的模樣,再加上把他圍在中間的舉動,想不被人注意都難。
朱大貴老婆的後脖頸子上墊著一塊氈子,上麵擱著個長方形的木箱子,她彎著腰,用雙手緊緊拉著箱子上綁著的繩子,一步步的跟在自家男人的後麵。
兩口子和村裏來的一眾民工走了大約五六裏,朱大貴停下對身後眾人吆喝道:“歇會兒再走。”
眾人這才沿著山間小道將東西放下,喝水吃幹糧,甚至點上一袋煙抽幾口。過了片刻,眾人就聽身後傳來一片腳步聲,探頭望去,隻見幾十名頭戴鋼盔,全副武裝的北海軍快步走來,在他們身後似乎還有不少人。
一眾村民急忙將山路中央堆放的物資移到邊上,過來的北海軍在看見這些民工後笑著打了招唿,隨即又問了眾人是從哪來的,接著就查驗起眾人的身份憑證。
話說北海鎮的身份憑證讓很多新來的穿越眾都曾暗自竊笑不已。這尼瑪哪是身份證啊,完全就是另一時空裏的企業員工工牌,還是掛脖子上的那種。
為了防水,陳青鬆主管的民政部還特意給每張卡片都來了個塑封,然後再裝進工牌裏。身份牌上除了一張正麵彩照,還有姓名、民族、年齡、所在村子、門牌號。
雖然穿越眾們都覺得很奇葩,可他們也承認,這樣的身份證件在本時空是絕對無法偽造的,有效的杜絕了很多想混進來的人。早期滿清的探子裏很多人就折在了這上麵,偷都沒用,照片對不上馬上就會被抓。
而那些在北海鎮臨時居住的人,則使用不同顏色的紙片和工牌外殼,一眼就能看出來。
朱大貴他們村就有兩個,都是從伯力那邊來找活幹的赫哲人。
聽到帶隊的軍官問話,朱大貴也顧不得抽煙了,急忙起身拍拍屁股上的土,走上前道:“俺們都是興凱湖二村的,俺是村長,叫朱大貴,乾隆五十一年坐船來的。這幾十號都是俺們村的,軍爺還有啥要問的?”
一名軍官模樣的人看到朱大貴便笑嗬嗬道:“朱村長嘛,俺知道。俺家是四村的,離恁們村就二十裏。俺姓張,四村村西頭的老張家。”
“嘿嘿”一聽對方的漳德口音,朱大貴也笑了,這還真是老鄉。那軍官指著摟著朱大貴的肩膀,裝作攀談的模樣,背對其他村民低聲問道:“那兩個赫哲人也是你們村的?”
“是啊。去年播種的時候從富爾丹城過來的,說是想打零工,大家夥兒處的還不錯,這不今年又來了。有事?”
“哦。”軍官拍了拍朱大貴的肩膀,搖頭道:“沒事。後麵還有隊伍過來,一會別大驚小怪,看見什麽了裝沒看見就好。”
“啥?”朱大貴心說這一天從這頭到那頭沒見別的,除了兵就是兵,有啥可大驚小怪的。
二十分鍾後,更多的北海軍從山路那頭冒了出來。在隊伍中間,走著一個身材高大的北海軍士兵,隻不過因為那人一直低著頭看路,很多人看了兩眼也就過去了。
蹲在樹底下的朱大貴叼著旱煙,歪頭看著,當那個身材高大的士兵從他前麵走過時,朱大貴用手背使勁揉了揉眼,還以為自己看錯了。等見到那人扭過頭來,衝他咧嘴一笑,朱大貴驚的差點一腦門杵地上。
我滴乖乖!他老人家怎麽也來了?朱大貴見過趙新好幾次,遠了不說,去年趙新成親,他還去喝過喜酒呢。
等隊伍全部通過,消失在山路轉彎處,朱大貴一行這才起身繼續前進。他一邊蹲身扛箱子,一邊對老婆道:“你猜我剛才看見誰了?”
他老婆幫著把箱子放到朱大貴背上,隨口問道:“誰?”
“趙王爺。”
“啥?趙王爺!!”朱大貴的老婆一聲驚唿,惹來了周圍村民的注意。
“瞎嚷嚷個啥!俺瞧的真真兒的,他老人家還衝俺笑呢。”
聽到北海鎮的大神來了,一眾村民頓時議論紛紛。走在隊伍最後麵的兩個赫哲人伸著耳朵聽到前麵眾人和朱大貴興奮的議論,相互對看了一眼,隨即用滿語嘟囔了幾句。
一行人走了七八裏,來到山腰一處拐彎時,朱大貴習慣性的大聲提醒道:“前麵路窄,靠裏走,小心點。”
這裏是一處急拐彎,靠裏的一側是突兀的山石,而外側則是激流深穀,一道瀑布從山崖上直落而下,霧氣昭昭。
誰知等前麵人都過去了,就剩那兩個赫哲人時,眾人隻聽一聲慘叫,隨即就見一道身影向下滑落,轉眼就掉進了激流中,幾個起伏後連人都看不到了。
此時眾人就聽見那名叫齊布喀岱的赫哲人聲嘶力竭的大哭大叫,朱大貴好不容易放下背上的箱子,小心翼翼的走過眾人,拐過彎去,見他正趴在懸崖邊哭泣,不時的用腦袋撞著地麵,顯得十分悲痛。
“你瞅這事鬧的!”朱大貴歎了口氣,上前將齊布喀岱扶起,勸慰道:“別急,沒準兒他從前麵自己爬上岸了呢?都停在這旮旯也不是辦法,先往前走吧。”
齊布喀岱哭喪著臉,擦了擦淚水才道:“都怪我!要不是我剛才不小心滑了一下,也不會把他撞下去。”
兩個小時後,一行人在抵達了十五裏外的後勤物資點後,朱大貴將情況一說,負責後勤補給的軍官也挺難過。開戰不到一天,因為運送物資的山路崎嶇難行,已經有三個人掉落懸崖喪命了。
沒說的,那軍官問明了情況後,馬上就派出幾個士兵去河灘上尋找。之後又安慰了齊布喀岱兩句,說不管人找沒找到,傷了北海軍管治,死了北海軍會把撫恤送到他妻兒老小手中。
齊布喀岱一臉悲痛的聽完,忙不迭的作揖感謝。
因為天色已晚,朱大貴他們就沒再迴去,而是在後勤點附近搭帳篷休息,湊合一宿。
夜色降臨,白天青蔥一片的小白山也變得黑漆滲人。在山脊的另一邊,北海軍大炮發射仍在隆隆轟鳴,爆炸的火光一閃一閃的。
醜正時分,位於吉林烏拉城的將軍府內燈火通明,從前方傳迴的戰報一封接一封。簽押房裏,慶桂披著外衣,舉著馬燈查看木圖,心中計較著兵力該如何調配運用。
唉!要是西北的兵到了就好了,再派過去八千,不!隻要五千,就能把北海軍死死的拖在小白山一線,令其無法越過拉發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