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海鎮的春節假期隻有三天,而學校要過了正月十五才會開學。
過了正月初五,趙新以部隊已經展開訓練為由,又搬迴了西拉河東岸。教育口的幾個老人心領神會,以閑著沒事去東岸呆幾天為名,也不聲不響的跟了過去。
沈璿和沈敬丹早就習以為常,眼下北海鎮還是在起步階段,武備第一。沈敬丹的老婆沈吳氏雖然有些不高興,但她也知道趙新和自己的男人眼下幹的是殺頭的買賣,所以隻是跟沈敬丹私下嘀咕了幾句。
就在趙新走後的第二天上午,一老一少兩個僧人出現在了富爾佳哈河河口的兵站附近。老年僧人自然就是無涯寺的那位殿主澄澈,年少的僧人是他的侍者沙彌,法號成拙。
澄澈十一月的時候就想動身,無奈年紀大了受了風寒,一下病了一個月,到了臘月才成行。
無涯寺不像其他寺院,到了年底天天都有燒香拜佛的。因為地處偏僻,平日裏來的香客就不多,到了年底大雪封路更是沒什麽人了。澄澈當年去那裏恢複山門,也是考慮到這是永樂年間就有的古刹,本著教化世人的心思才來道此地駐錫,根本不是為了那幾個香火錢。
師徒二人自出發後,一路向東北而行,到了富爾佳哈河後才順著河道向東南走,一路走了近二十天,才看見了那條直達北海鎮的碎石大路。
北海鎮的這條碎石路是第一次和福康安交戰後修的,路麵寬度可並行四輛馬車,道路兩側還有路肩和排水溝。為了來往交通方便,每年大雪封路後都有人進行清掃。
為了防止外人從這裏擅入北海鎮,此地設有一個兵站,駐紮了一個連的部隊。而且從兵站向北五公裏,還設有六座哨所,各駐紮了一個班。
澄澈師徒兩人剛踏上碎石大路,就聽見不遠處傳來一聲大喝:“那兩個人,站住!”
通過高音喇叭傳出的喊聲迴蕩在空曠的山野上,一老一少兩名僧人頓時被嚇了一跳,緩緩停住了腳步。
“站住別動,否則開槍了!”兩名僧人尋著聲音傳來的地方看去,這才發現一座灰白色的高塔矗立在前方數百步外。話說北海鎮的哨塔形製都完全一樣,通體用木頭和鋼管搭成,高度五米,頂部是間能容納兩個人和一個火盆的小屋子。
“師傅,那上麵有人!”年輕的小沙彌成拙指著高塔對澄澈說道。“這人嗓門可真大,居然能喊這麽遠!”
“嗯。”澄澈以手搭額,也看到了遠處高塔上有兩個人。他也有些奇怪,一個人的嗓門怎麽能如此大。
算了,瞎想終歸無用,以不變應萬變吧。
又過了片刻,塔上的人才高聲命令兩人前行。澄澈師徒雖然詫異,但也隻得聽命前行。走了幾十步後,三個穿著怪異的人從兩顆大樹後繞了出來。
在澄澈師徒眼中,這三人從頭到腳都是一身雪白厚實的衣服,頭上還戴著厚厚的帽子,甚至臉上還戴著麵罩。不過在澄澈看來,這幅裝扮雖然看著挺暖和,可樣子要多奇怪就有多奇怪。
等走近後,澄澈這才注意到對方身上的衣服不完全是白色的,上麵還有一些灰色不明的斑塊狀花紋。
隻見為首一人兩手無物,而他身後兩人手裏都端著一杆像是火槍的武器。
三人走近後,為首那人仔細端詳了澄澈師徒半晌,然後才開口問道:“你們兩人幹嘛的?”
澄澈聽到那軍官說話,愣了一下,心道此人官話說的竟然比我還好;隨即雙手合十道:“貧僧法號澄澈,來自無涯寺。”
“你是和尚?”為首的那人停頓了一下,隨即問道:“無涯寺在哪兒?”
“海參崴以北五裏。”
“他呢?”士兵一指澄澈身邊的小沙彌成拙。
成拙一聽連忙雙手合十道:“小僧成拙,澄澈法師是我的師傅。”
“哦。你們這是打算去哪?”
“貧僧前年就聽聞西拉河那邊起了個鎮子,此番趁著外出遊曆,想去結個善緣。”
“僧人......你們有證明嗎?”
成拙一聽,連忙從身後的箱籠裏取出一張紙遞給了為首那人。
“大雄寶山敕建無涯寺精持梵戒戒壇......”為首那人疑惑的將目光從紙上挪開,問道:“這是什麽?”
“是戒牒。”澄澈沉聲解釋道:“自乾隆三十九年起,朝廷廢止天下僧道度牒,是以戒牒就是我們這些出家人出門在外的憑證。”
“哦。”為首那人將戒牒還給了成拙,說道:“你們跟我來吧。”
澄澈師徒二人跟著那三人穿過一片樹林,眼前赫然出現了一座用木牆圍成的營地。營地外麵的空場很大,幾十個穿著和之前三人一樣的壯漢正站在一處空地上,口裏喊有節奏著號子,時不時的變換出一個奇怪的姿勢。
成拙年少好奇,一邊走一邊看著這些人做著奇怪的動作,對身邊的澄澈低聲問道:“師傅,他們是在練武嗎?”
澄澈搖搖頭,表示不要多說話。不過在他看來,這些人隨著號令不停的變換姿勢,估計是一種健身養生的功法。
幾人進了兵站的大門,跟著向右一拐,進了一間不大的屋內。為首的那人道:“你們就在這裏坐著,稍後會有人跟你們談話。”說完便推門出去了,而他身後跟著的那兩個持槍士兵則守在了門外。
成拙等人出去了才開始四下環顧,他覺得這裏的一切都十分新奇,自己在無涯寺或是在其他地方都沒有見過。隻見屋內有一張單人床,一張木桌,兩把椅子。
角落裏,一個黑乎乎的爐子正在燒著什麽,讓屋內十分的暖和,從那爐子上接出一根比他拳頭還粗的白色金屬管子,一直向上穿出房頂。
澄澈拍了拍身上的雪,又讓成拙把背著的箱籠放下,摘了頭上的帽子和手套,師徒倆便在椅子上坐下。
過不多時,一個士兵推門來給師徒兩人端來兩杯熱水,又拿來幾個熱騰騰的饅頭。等那士兵出去,過了一會他又提著一個鐵壺進來,放在了爐子上。
那士兵一邊用火筷子撥弄火門,一邊對澄澈二人道:“你們想吃東西喝點水吧,一會有長官來問話。”
澄澈合掌客氣道:“多謝這位軍爺了。”
那士兵笑嗬嗬道:“我可不是什麽軍爺,就是個勤務兵,你們可以叫我小田。”
“唔。田軍爺......小田。”澄澈點了點頭。
小田弄完爐子,把水壺燒上,這才道:“聽我們連長說你們是僧人?嘻嘻,我來北海鎮兩年了,還沒見過出家人呢。”
澄澈見小田目光清澈,又見對方說話客氣,這才微笑道:“哦。那麽你以前見過?”
小田點點頭道:“是啊,以前每座村子裏都有。”
澄澈聽了有些詫異,心說天下居然還有這樣的地方,居然每個村子裏都有寺廟?他感覺小田說話有些生硬,有一股說不出來的腔調,便問道:“小田你鄉籍何處?”
“北海鎮啊,我就是北海鎮人。”
澄澈正要再問,隻聽屋外有人喊道:小田!出來,別聊了!”
小田這才對澄澈師徒道:“你們先休息一會吧,長官從北海鎮那邊過來,得有一兩個小時才會到。”
“小時?”
“嗯,一個小時就是半個時辰。”說完,小田就推門出去了。
澄澈師徒這一等真就等了一個時辰,差不多過了中午,師徒兩人才被帶到了營內的另一間大屋中。進門一看,頭頂上兩個白色的方盒子散發著乳白色的光芒;一條長桌擺在屋子中間,牆上還掛著一張幕布,也不知道幹什麽用的。
長桌的對麵坐著兩個男性,與外麵那些兵丁完全不同,兩人都是身穿一件黑色的大氅,頭上還戴著一頂毛絨絨的棉帽子。
“二位請坐吧。”為首的中年人伸手一指桌案對麵,對澄澈師徒道:“自我介紹一下,我是北海鎮治安警的負責人,我姓片。”
來人正是北海鎮治安警的大頭目片山。
兩個小時前,當兵站這邊的電話打到盛海舟那裏後,盛海舟先是找了陳青鬆。
陳青鬆哪懂這個啊!現代的出家人倒是見過,可古代的出家人是什麽樣,該怎麽確認可是一概不知。
盛海舟無奈,隻好又通知了片山。沒成想一問之下,才知道片山在鬆島町當同心時,還真辦理過與寺廟有關的公務,也懂得一些佛教知識。
話說德川幕府因為取締天主教,於是要求島國所有百姓都要成為佛教徒。萬治三年(1660年)的時候,幕府開始要求各地寺廟製作“宗旨人別賬”,上麵依照每個家族,分別記載了姓名、年齡、家庭成員結構等。隻有登記在宗旨人別賬上,才能證明了自己非天主教徒。
寺廟還會發放可當身份證明用的“寺請證文”。在外出旅行時,必須和各藩關所的通行證一起出示。結婚或搬家時,也會用到。
另外,當有人過世,通過房東提出申報時,也是在寺廟處理。死者便從“宗旨人別賬”刪除,列入隻登記死者姓名、稱作“鬼籍”的名冊。所以說江戶時期的佛教不光是有宗教作用,還起到了協助官府管理平民的角色(現代日本說一個人死亡,稱為“入鬼籍”,就是基於這個典故。)
好吧,矬子裏拔將軍,片山隻能趕鴨子上架,派來處理澄澈師徒的事務。可問題是片山也不懂帶清的僧道管理製度,這跟島國的僧人管理製度完全就是兩迴事!
當看了澄澈提供的戒牒,片山這才知道對麵這個毫不起眼的老和尚居然是臨濟宗法脈的傳人,這可讓他大吃一驚!
要知道島國人最早接觸的禪宗流派就是臨濟宗,是在宋代由僧人明庵榮西從中國傳入的。宋末元初的時候,為躲避戰亂而東渡扶桑的中國禪僧非常多,使島國禪宗獲得了迅速的發展。據說當時傳到日本的禪宗流派就有二十四派之多。然而這些林林總總的分支派別,實際都還是在臨濟禪、曹洞禪兩大主脈上展開。
明末清初之時,福建黃檗山福嚴寺住持、臨濟宗高僧隱元隆琦東渡而來,打破了當時島國禪林的沉寂的局麵。隱元在宇治開創黃檗山萬福寺,創立日本黃檗宗,成為日本佛教史上一大事件。隱元隆琦在日本的影響力很大,以後水尾法皇為首的皇族、以德川幕府要人為首的各地大名,以及大量的商人相繼皈依於他。
(說句題外話,四季豆就是隱元帶入島國開始種植的。直到現在,關西人將扁豆稱作“隱元豆”。)
片山感到這下事情大條了,居然來了個高僧!
不管是中國人還是島國人,向來對於佛教高僧都十分崇敬;而對於陳青鬆這些現代人而言,也是抱著寧可信其有的態度。
陳青鬆接到兵站打來的電話後,心說這一天終於來了。
其實他心裏都明白,就算再不願意,隻要北海鎮存在,總要麵臨這一天。晚來不如早來,不是白蓮教就行。
以前他曾和趙新討論過這事。趙新的觀點是,由於中國曆史上災害頻發,天災也好,戰亂也好,底層的老百姓是最沒有安全保障的。所以求神拜佛便成為老百姓在心靈上的寄托,祈求各路神仙能消災避禍。
陳青鬆考慮了良久,最終還是讓片山將這兩名僧人帶迴來見見再說。
他考慮的是眼下北海鎮雖然氣候嚴酷,可治下的老百姓都能吃飽穿暖,子女還能讀書識字,這在各地流民眼裏已經天堂了。在這樣的情況下,佛道的作用隻剩下了一個心靈安撫作用,隻要嚴加限製,並沒什麽可怕的。
如果真是個高僧,起碼人家還算是個文化人,總比那兩個傳教士要強。
自從趙新從烏魯普島帶迴兩個傳教士以來,這兩人雖然被禁止在北海鎮傳教,不過平常和人說話的時候動不動就會來句“上帝保佑你”,時間一久自然有人就會好奇“上帝”是誰。
費拉蓬托夫一直在東岸工作,接觸的人並不多;可馬卡留斯卻在北海鎮中心醫院工作,一天到晚都能接觸到病人。
那位馬神父在渡過了最初的不適應後,很快就被北海鎮醫療技術的先進所震驚,如饑似渴的跟著洪濤學習醫術。由於洪濤和劉思婷實在忙不過來,所以等馬神父這位老兄再也不高喊著給人放血治療,能夠獨自操作x光機後,便讓馬神父去了影像室負責給病人照x光。
而馬神父每天給人照x光之後,往往就會習慣性的來上一句“上帝保佑你,我的孩子!”
當趙新聽說這事之後,可把他給煩壞了。可是他也不能捂著人家的嘴不讓說話啊!不過到了這個地步,由於兩位神父接觸了太多北海鎮的秘密,所以趙新也隻能跟乾隆一樣,再也不可能放這兩人走了。
過了正月初五,趙新以部隊已經展開訓練為由,又搬迴了西拉河東岸。教育口的幾個老人心領神會,以閑著沒事去東岸呆幾天為名,也不聲不響的跟了過去。
沈璿和沈敬丹早就習以為常,眼下北海鎮還是在起步階段,武備第一。沈敬丹的老婆沈吳氏雖然有些不高興,但她也知道趙新和自己的男人眼下幹的是殺頭的買賣,所以隻是跟沈敬丹私下嘀咕了幾句。
就在趙新走後的第二天上午,一老一少兩個僧人出現在了富爾佳哈河河口的兵站附近。老年僧人自然就是無涯寺的那位殿主澄澈,年少的僧人是他的侍者沙彌,法號成拙。
澄澈十一月的時候就想動身,無奈年紀大了受了風寒,一下病了一個月,到了臘月才成行。
無涯寺不像其他寺院,到了年底天天都有燒香拜佛的。因為地處偏僻,平日裏來的香客就不多,到了年底大雪封路更是沒什麽人了。澄澈當年去那裏恢複山門,也是考慮到這是永樂年間就有的古刹,本著教化世人的心思才來道此地駐錫,根本不是為了那幾個香火錢。
師徒二人自出發後,一路向東北而行,到了富爾佳哈河後才順著河道向東南走,一路走了近二十天,才看見了那條直達北海鎮的碎石大路。
北海鎮的這條碎石路是第一次和福康安交戰後修的,路麵寬度可並行四輛馬車,道路兩側還有路肩和排水溝。為了來往交通方便,每年大雪封路後都有人進行清掃。
為了防止外人從這裏擅入北海鎮,此地設有一個兵站,駐紮了一個連的部隊。而且從兵站向北五公裏,還設有六座哨所,各駐紮了一個班。
澄澈師徒兩人剛踏上碎石大路,就聽見不遠處傳來一聲大喝:“那兩個人,站住!”
通過高音喇叭傳出的喊聲迴蕩在空曠的山野上,一老一少兩名僧人頓時被嚇了一跳,緩緩停住了腳步。
“站住別動,否則開槍了!”兩名僧人尋著聲音傳來的地方看去,這才發現一座灰白色的高塔矗立在前方數百步外。話說北海鎮的哨塔形製都完全一樣,通體用木頭和鋼管搭成,高度五米,頂部是間能容納兩個人和一個火盆的小屋子。
“師傅,那上麵有人!”年輕的小沙彌成拙指著高塔對澄澈說道。“這人嗓門可真大,居然能喊這麽遠!”
“嗯。”澄澈以手搭額,也看到了遠處高塔上有兩個人。他也有些奇怪,一個人的嗓門怎麽能如此大。
算了,瞎想終歸無用,以不變應萬變吧。
又過了片刻,塔上的人才高聲命令兩人前行。澄澈師徒雖然詫異,但也隻得聽命前行。走了幾十步後,三個穿著怪異的人從兩顆大樹後繞了出來。
在澄澈師徒眼中,這三人從頭到腳都是一身雪白厚實的衣服,頭上還戴著厚厚的帽子,甚至臉上還戴著麵罩。不過在澄澈看來,這幅裝扮雖然看著挺暖和,可樣子要多奇怪就有多奇怪。
等走近後,澄澈這才注意到對方身上的衣服不完全是白色的,上麵還有一些灰色不明的斑塊狀花紋。
隻見為首一人兩手無物,而他身後兩人手裏都端著一杆像是火槍的武器。
三人走近後,為首那人仔細端詳了澄澈師徒半晌,然後才開口問道:“你們兩人幹嘛的?”
澄澈聽到那軍官說話,愣了一下,心道此人官話說的竟然比我還好;隨即雙手合十道:“貧僧法號澄澈,來自無涯寺。”
“你是和尚?”為首的那人停頓了一下,隨即問道:“無涯寺在哪兒?”
“海參崴以北五裏。”
“他呢?”士兵一指澄澈身邊的小沙彌成拙。
成拙一聽連忙雙手合十道:“小僧成拙,澄澈法師是我的師傅。”
“哦。你們這是打算去哪?”
“貧僧前年就聽聞西拉河那邊起了個鎮子,此番趁著外出遊曆,想去結個善緣。”
“僧人......你們有證明嗎?”
成拙一聽,連忙從身後的箱籠裏取出一張紙遞給了為首那人。
“大雄寶山敕建無涯寺精持梵戒戒壇......”為首那人疑惑的將目光從紙上挪開,問道:“這是什麽?”
“是戒牒。”澄澈沉聲解釋道:“自乾隆三十九年起,朝廷廢止天下僧道度牒,是以戒牒就是我們這些出家人出門在外的憑證。”
“哦。”為首那人將戒牒還給了成拙,說道:“你們跟我來吧。”
澄澈師徒二人跟著那三人穿過一片樹林,眼前赫然出現了一座用木牆圍成的營地。營地外麵的空場很大,幾十個穿著和之前三人一樣的壯漢正站在一處空地上,口裏喊有節奏著號子,時不時的變換出一個奇怪的姿勢。
成拙年少好奇,一邊走一邊看著這些人做著奇怪的動作,對身邊的澄澈低聲問道:“師傅,他們是在練武嗎?”
澄澈搖搖頭,表示不要多說話。不過在他看來,這些人隨著號令不停的變換姿勢,估計是一種健身養生的功法。
幾人進了兵站的大門,跟著向右一拐,進了一間不大的屋內。為首的那人道:“你們就在這裏坐著,稍後會有人跟你們談話。”說完便推門出去了,而他身後跟著的那兩個持槍士兵則守在了門外。
成拙等人出去了才開始四下環顧,他覺得這裏的一切都十分新奇,自己在無涯寺或是在其他地方都沒有見過。隻見屋內有一張單人床,一張木桌,兩把椅子。
角落裏,一個黑乎乎的爐子正在燒著什麽,讓屋內十分的暖和,從那爐子上接出一根比他拳頭還粗的白色金屬管子,一直向上穿出房頂。
澄澈拍了拍身上的雪,又讓成拙把背著的箱籠放下,摘了頭上的帽子和手套,師徒倆便在椅子上坐下。
過不多時,一個士兵推門來給師徒兩人端來兩杯熱水,又拿來幾個熱騰騰的饅頭。等那士兵出去,過了一會他又提著一個鐵壺進來,放在了爐子上。
那士兵一邊用火筷子撥弄火門,一邊對澄澈二人道:“你們想吃東西喝點水吧,一會有長官來問話。”
澄澈合掌客氣道:“多謝這位軍爺了。”
那士兵笑嗬嗬道:“我可不是什麽軍爺,就是個勤務兵,你們可以叫我小田。”
“唔。田軍爺......小田。”澄澈點了點頭。
小田弄完爐子,把水壺燒上,這才道:“聽我們連長說你們是僧人?嘻嘻,我來北海鎮兩年了,還沒見過出家人呢。”
澄澈見小田目光清澈,又見對方說話客氣,這才微笑道:“哦。那麽你以前見過?”
小田點點頭道:“是啊,以前每座村子裏都有。”
澄澈聽了有些詫異,心說天下居然還有這樣的地方,居然每個村子裏都有寺廟?他感覺小田說話有些生硬,有一股說不出來的腔調,便問道:“小田你鄉籍何處?”
“北海鎮啊,我就是北海鎮人。”
澄澈正要再問,隻聽屋外有人喊道:小田!出來,別聊了!”
小田這才對澄澈師徒道:“你們先休息一會吧,長官從北海鎮那邊過來,得有一兩個小時才會到。”
“小時?”
“嗯,一個小時就是半個時辰。”說完,小田就推門出去了。
澄澈師徒這一等真就等了一個時辰,差不多過了中午,師徒兩人才被帶到了營內的另一間大屋中。進門一看,頭頂上兩個白色的方盒子散發著乳白色的光芒;一條長桌擺在屋子中間,牆上還掛著一張幕布,也不知道幹什麽用的。
長桌的對麵坐著兩個男性,與外麵那些兵丁完全不同,兩人都是身穿一件黑色的大氅,頭上還戴著一頂毛絨絨的棉帽子。
“二位請坐吧。”為首的中年人伸手一指桌案對麵,對澄澈師徒道:“自我介紹一下,我是北海鎮治安警的負責人,我姓片。”
來人正是北海鎮治安警的大頭目片山。
兩個小時前,當兵站這邊的電話打到盛海舟那裏後,盛海舟先是找了陳青鬆。
陳青鬆哪懂這個啊!現代的出家人倒是見過,可古代的出家人是什麽樣,該怎麽確認可是一概不知。
盛海舟無奈,隻好又通知了片山。沒成想一問之下,才知道片山在鬆島町當同心時,還真辦理過與寺廟有關的公務,也懂得一些佛教知識。
話說德川幕府因為取締天主教,於是要求島國所有百姓都要成為佛教徒。萬治三年(1660年)的時候,幕府開始要求各地寺廟製作“宗旨人別賬”,上麵依照每個家族,分別記載了姓名、年齡、家庭成員結構等。隻有登記在宗旨人別賬上,才能證明了自己非天主教徒。
寺廟還會發放可當身份證明用的“寺請證文”。在外出旅行時,必須和各藩關所的通行證一起出示。結婚或搬家時,也會用到。
另外,當有人過世,通過房東提出申報時,也是在寺廟處理。死者便從“宗旨人別賬”刪除,列入隻登記死者姓名、稱作“鬼籍”的名冊。所以說江戶時期的佛教不光是有宗教作用,還起到了協助官府管理平民的角色(現代日本說一個人死亡,稱為“入鬼籍”,就是基於這個典故。)
好吧,矬子裏拔將軍,片山隻能趕鴨子上架,派來處理澄澈師徒的事務。可問題是片山也不懂帶清的僧道管理製度,這跟島國的僧人管理製度完全就是兩迴事!
當看了澄澈提供的戒牒,片山這才知道對麵這個毫不起眼的老和尚居然是臨濟宗法脈的傳人,這可讓他大吃一驚!
要知道島國人最早接觸的禪宗流派就是臨濟宗,是在宋代由僧人明庵榮西從中國傳入的。宋末元初的時候,為躲避戰亂而東渡扶桑的中國禪僧非常多,使島國禪宗獲得了迅速的發展。據說當時傳到日本的禪宗流派就有二十四派之多。然而這些林林總總的分支派別,實際都還是在臨濟禪、曹洞禪兩大主脈上展開。
明末清初之時,福建黃檗山福嚴寺住持、臨濟宗高僧隱元隆琦東渡而來,打破了當時島國禪林的沉寂的局麵。隱元在宇治開創黃檗山萬福寺,創立日本黃檗宗,成為日本佛教史上一大事件。隱元隆琦在日本的影響力很大,以後水尾法皇為首的皇族、以德川幕府要人為首的各地大名,以及大量的商人相繼皈依於他。
(說句題外話,四季豆就是隱元帶入島國開始種植的。直到現在,關西人將扁豆稱作“隱元豆”。)
片山感到這下事情大條了,居然來了個高僧!
不管是中國人還是島國人,向來對於佛教高僧都十分崇敬;而對於陳青鬆這些現代人而言,也是抱著寧可信其有的態度。
陳青鬆接到兵站打來的電話後,心說這一天終於來了。
其實他心裏都明白,就算再不願意,隻要北海鎮存在,總要麵臨這一天。晚來不如早來,不是白蓮教就行。
以前他曾和趙新討論過這事。趙新的觀點是,由於中國曆史上災害頻發,天災也好,戰亂也好,底層的老百姓是最沒有安全保障的。所以求神拜佛便成為老百姓在心靈上的寄托,祈求各路神仙能消災避禍。
陳青鬆考慮了良久,最終還是讓片山將這兩名僧人帶迴來見見再說。
他考慮的是眼下北海鎮雖然氣候嚴酷,可治下的老百姓都能吃飽穿暖,子女還能讀書識字,這在各地流民眼裏已經天堂了。在這樣的情況下,佛道的作用隻剩下了一個心靈安撫作用,隻要嚴加限製,並沒什麽可怕的。
如果真是個高僧,起碼人家還算是個文化人,總比那兩個傳教士要強。
自從趙新從烏魯普島帶迴兩個傳教士以來,這兩人雖然被禁止在北海鎮傳教,不過平常和人說話的時候動不動就會來句“上帝保佑你”,時間一久自然有人就會好奇“上帝”是誰。
費拉蓬托夫一直在東岸工作,接觸的人並不多;可馬卡留斯卻在北海鎮中心醫院工作,一天到晚都能接觸到病人。
那位馬神父在渡過了最初的不適應後,很快就被北海鎮醫療技術的先進所震驚,如饑似渴的跟著洪濤學習醫術。由於洪濤和劉思婷實在忙不過來,所以等馬神父這位老兄再也不高喊著給人放血治療,能夠獨自操作x光機後,便讓馬神父去了影像室負責給病人照x光。
而馬神父每天給人照x光之後,往往就會習慣性的來上一句“上帝保佑你,我的孩子!”
當趙新聽說這事之後,可把他給煩壞了。可是他也不能捂著人家的嘴不讓說話啊!不過到了這個地步,由於兩位神父接觸了太多北海鎮的秘密,所以趙新也隻能跟乾隆一樣,再也不可能放這兩人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