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家父子見麵後,趙新就借口離開,讓他們父子和手下在二樓會議室裏單聊。沒想到走到主甲板上時,發現蝦球仔居然在那裏等著。
趙新走到遮陽棚下麵,衝著蝦球仔招了招手,又讓“跟屁蟲”阿妙去端兩杯果汁來。
“蝦球仔,你今年多大了?”
“迴老爺,小的今年十六。”蝦球仔誠惶誠恐的挨著椅子邊坐了。
“家裏還有誰?”
“阿公阿婆,阿爸阿媽,兩個弟弟,三個妹妹。”
好家夥!人還真不少。
“你阿爸是跟著鄭幫主做事?”
蝦球仔點點頭,接過阿妙遞來的杯子,小心翼翼的抿了一口後,眼睛頓時亮了,隨即一仰脖喝了大半杯。
“嗬嗬,喜歡就多喝點兒。”趙新讓阿妙再去給倒一杯,再拿些點心來。自己則繼續對蝦球仔問道:“平時吃得飽嗎?”
“老爺您這話說的,要是能吃飽,誰願意做......做這行當啊。”蝦球仔不在乎的用袖子擦了擦嘴角,笑嘻嘻的道:“疍家人就這樣,賤命一條。”
趙新心中一動,笑著道:“你阿爸做什麽的?”
“頭些年跟著昌哥混洋麵的,後來腿傷了,就幫著修船。”蝦球仔見趙新說話和氣,也有些放鬆了。他扭著頭打量著雷神號,對趙新道:“老爺您這船從裏到外都是鐵造的?”
“是啊。這樣的船我有兩條,另外一條比這艘大好幾倍。”
“什麽?!”蝦球仔一聽噌的就從椅子上躥了起來,大聲道:“比這船大好幾倍?!那不跟潭仔山一樣大了!”
趙新轉頭看著遠處的山峰,搖搖頭頭道:“比潭仔山要長。”
“娘哎!老爺您是神仙吧?”
“哈哈哈!”趙新笑道:“蝦球仔,跟我去北邊幹吧。過些年,沒準你也能開這樣一條大船。”
“我?老爺您說我也行!”蝦球仔有些興奮,傻笑了兩下,可隨即臉色又耷拉下來。“可我不能走,家裏人都指著我跟一哥做事,掙錢養家呢。”
“都帶上,我那邊有的是地和糧食,沒人會餓著。”
蝦球仔低頭坐迴椅子上,小聲道:“我,我得聽昌哥和一哥的。不過......老爺您是個好人。”
趙新給自己點上一根煙,將阿妙端來的奶油蛋糕推到蝦球仔麵前:“吃點東西吧。不管能不能跟我走,就衝你這句話,我請你吃點心。”
雷神號上的會議室裏,鄭一正和父親爭執。
“阿爸,您聽我說。這些人都不是凡人,官兵和西洋人在他們麵前屁都不敢放一個,連上船檢查都不敢。我和小七都親眼看見了!”
“不行!你是鄭家的嫡長子,這份家業得由你繼承。六千多裏的路啊!那不都遠到天邊去了!一走那麽遠,你阿媽還不急死!再說徐家的婚事怎麽辦?”鄭連昌一巴掌拍在會議桌上,堅決不同意鄭一的想法。
“是啊,阿一,你就聽昌哥的話吧。”鄭連昌的手下裏,一個四十多的壯漢出聲勸道。
“海哥,你們怎麽就不明白呢?!我們疍家人總不能一輩子當海賊上不了岸吧,紅幫這麽多兄弟,有幾個能跟婆帶一樣天天看書的?可就算是婆帶那樣好學的,還不一樣是當海賊的命!”
鄭連昌一聽這話大怒:“放屁!老子當初送你讀書為的是什麽?郭婆帶是好學,可要不是你把人家一家都給搶了,他好日子不過憑什麽要跟你做海賊?”
鄭一聽了臉上不禁一紅。那個郭婆帶今年才十六歲,去年一家人出海捕魚的時候,被鄭一連船帶人都給劫了,硬逼著人家做海盜;郭婆帶一家無奈,隻好從賊做了海盜。不過他因自幼喜好讀書,在整個紅幫裏算學識最高的。
此時鄭連昌身後另一人道:“昌哥,這位趙船主的底細要不要再問問。他這麽大手筆,一出手就是五千多兩銀子,就為了招幾個疍家兄弟?”
五千五百兩白銀,這可是好大一筆錢,要說鄭連昌不心動,那是絕對不可能的。幾十人,再加上家眷總共也就二三百人。這年月人不值錢,但問題是這錢拿了會有多大後患,這才是他真正擔心的。
幾個人商量了一個時辰,還是沒什麽好辦法。這事的關鍵就在於他們對趙新的底細一無所知。就像鄭一說的,開著這麽一條奇怪的大船,打西洋人就跟砍瓜切菜,官府不敢惹,對自己這些人倒是客客氣氣,憑什麽?
不把這個問題搞清楚,鄭連昌根本不敢答應趙新的條件。萬一姓趙的跟葡萄牙人一樣,把疍家人運到南洋當牲口賣了,那紅旗幫的名聲可就臭了!
“趙船主,我鄭一求你直言相告,你們到底是什麽人?為什麽海防同知衙門的人連船都不敢上?”
一個多時辰後,鄭連昌等人再次見到了趙新。鄭一不顧他阿爸的阻攔,直接就問了。看到兒子這麽一根筋,鄭連昌氣的臉通紅,心說傻小子,人家憑什麽要你交底?!
“鄭幫主,我知道南明的時候,你們鄭家是奉唐王為主的,對不對?”趙新也明白,幾句話就想忽悠人家跟自己北上,憑什麽?就憑幾千兩銀子麽?
“確有此事。”鄭連昌沉著臉點了點頭。
“那你聽說過趙王嗎?”
鄭連昌抬頭想了想,似乎沒什麽印象,那年月這邊一個王,那邊一個王,亂世各為其主,誰能記得住那麽多事。
“嗯。那前年和去年,滿清八旗在關外大敗的事你們聽說過嗎?”
鄭連昌當然聽說過,而且是剛聽說不久。這世上就沒有不透風的牆,雖然清廷上下極力隱瞞,可去年福康安和阿桂兵敗的消息還是傳到了廣州。
話說福康安當兩廣總督時,以那位大爺的脾氣,肯定會樹敵。那時候福康安聖眷正濃,無人敢忤逆。可如今兵敗在家思過,廣東官場的人落井下石做不到,可風言風語還是傳了出去。
而鄭連昌這人有個愛好,經常出入煙花之地。此時廣州城外最出名的就靖海門到幽蘭門的揚幫妓艇,美其名曰花艇。鄭連昌在那裏有個相好的,頭些日子還去過一次。這種地方,官商混雜,隻要有錢就是大爺;所以朝廷和官場中的消息他也聽到了一些。
“你是說?”鄭連昌看著趙新,麵露詫異。
“沒錯。所以你知道官府為什麽怕我了?”趙新此言一出,鄭連昌父子包括幾個手下無不麵色大變。
蝦球仔那小子是個直腸子,趙新對他說話客氣,又是好吃好喝,言談之間就套出了不少東西。據蝦球仔說,鄭連昌的父親,也就是香山鄭家的開基人鄭建深受鄭成功的影響,當年鄭建曾留下家訓:子孫不得幫助外敵,要支持反清複明,不得殘害無辜百姓等。言外之意就是鄭家是這片海麵的“俠盜”。
趙新對此不屑一顧,豪言壯語這種話曆來都是說給外人聽的。事實上如果鄭家真的支持反清複明,曆史上台灣天地會起義的時候怎麽不見他們有所行動呢?
在趙新看來,廣東海盜這個群體壓根兒就不是為了窮人和社會正義而戰的,他們隻不過是一群懷有發財和階級轉換夢想的掠奪者。像鄭連昌的紅幫在鯉魚門收過路費,就是典型的山賊作風。
趙新不知道的是,曆史上珠江口海盜最為肆虐的嘉慶時期,當官府海禁政策卓有成效,造成海盜無法立足之時,這些人便沿內河大肆攻掠村寨,殺人放火,無惡不作;甚至挖掘墳墓,取出棺材勒索事主。
嘉慶十四年,鄭一的繼任者張保仔率領紅旗幫與郭婆帶的黑旗幫,曾數次分頭沿內河水道攻殺。“讀書人”郭婆帶率領黑旗幫在連續一個多月的分頭行動中,共殺死約一萬名百姓、鄉勇和兵丁。這些人在將村子搶劫一空,放火燒村後,還將八十多顆被殺村民的頭顱懸掛在村頭的大榕樹上......
試問哪一個俠盜會這麽幹?!
此時隻聽鄭連昌道:“趙船主,這事我們得再想想,你且容我幾日。”
趙新知道對付這些人,胡蘿卜大棒缺一不可。眼下鄭連昌缺的就是一頓棒子!他轉頭對身後的一個士兵耳語了幾句,那士兵點頭會意,轉身就出門了。
“鄭幫主,條件我都說了。把我要的人送過來,錢一文都不少你的。如果不答應,以後你們就別在鯉魚門混了。”
“砰!”鄭連昌一巴掌拍在桌上,他被趙新的霸道氣壞了,他滿臉怒容的趙新道:“姓趙的,你還講不講江湖規矩?!別以為你抓了我們二十多個兄弟我就怕了你!紅旗幫幾百條船,上千兄弟可不是吃幹飯的!”
“嗬嗬,我好怕怕啊!”趙新胡嚕了兩下自己的寸頭,點上一根煙才道:“就你那些破爛木頭船,也就欺負老百姓還行。滿清的侯爺、副將、參將我都殺了十幾個了,數萬清軍被我們打的屍橫遍野,連福康安我都抓過!我敬你父親是國姓爺的手下,所以才對你們客氣。”
“怎麽,不信我說的話?”看著鄭連昌等人一副怒目相視的樣子,趙新把抽了兩口的香煙掐滅,走到窗戶跟前,看著不遠處停泊著的幾十條紅旗幫海船,拿出步話機按下了開關。
“開火!”
......
與此同時,遠在千裏之外的浙江乍浦泉州會館裏,沈敬丹一身青布長衫,正坐在花廳內和一個身形幹瘦的富商說話。在兩人的下首,則是一個一身短打的中年人。
“老五,這位是沈老爺。”那富商向中年人介紹著沈敬丹。“沈老爺是我在長崎認識的好友,他這次有急事要去泉州。你是後天一早開船吧?”
“是的。”被稱作“老五”的中年人是個船頭,所開的福船就是這富商出資購買的,此時聽了連忙給沈敬丹行禮,沈敬丹也是客氣的拱了拱手。
船頭道:“不知沈老爺和隨行一共多少人?”
沈敬丹道:“二十七人。”
“這麽多?”船頭被嚇了一跳。
那富商解釋道:“沈老爺這次是急著去廣州接一批貨,所以行程倉促了些。老五你不必擔心。”
“原來如此,那我就讓手下多騰出些住處來。”
沈敬丹拱手道:“有勞了。雖說我和梅老爺是朋友,但這次實在叨擾,在下這裏備了些茶水錢,以表心意。”說完,便遞了一個信封過來。
那船頭打開一看,見是一張二百兩銀票,是乍浦本地錢莊開出的見票即兌,他頓時眉開眼笑,連說都是一家人,不必如此客氣。該說的都已經說完,那船頭隨即行禮告辭,臨走前對沈敬丹道:“沈老爺,後天一早寅正開洋下針,卯初行船,你們可別晚了。”
這船頭口中的“開洋下針”,是指在開船前要舉行的祭祀儀式,祭祀中的祝文上要稟告各路神明,上至軒轅黃帝,下至守護羅經的小神仙,林林總總幾十位都得提到,還要說明此船從哪到哪、什麽時辰出發、船員是誰、乘客是誰等等,以求好風好水霎時到,一路平安。
而沈敬丹一行人之所以在浙江乍浦靠岸,就是因為魯壽山手下的人航路不熟。這年月針圖都是各地船頭看家的寶貝,大家分管南北航路,誰也不會輕易外傳。魯壽山手下的漕幫船夫對蘇北航路和到濟州島的航路很熟,但對長江以南的航線根本不清楚,他們敢一路把船開到乍浦,已經是冒著觸礁沉船的風險了。
作為一個曾經長期從事海貿的商人,沈敬丹對此心知肚明,所以到了乍浦之後,他便決定換船。話說如果上岸走陸路的話,單是走福建省內的驛道就有一千多裏,況且福建境內多山路,騎馬也走不快。他們現在能做的,就是先換船道泉州,再從泉州坐船到廣州。如果一切順利,算上中途等待,再有十幾天就能到廣州了。
沈敬丹談完事後,便從泉州會館迴到客棧,通知了魯壽山等人。
客棧裏,剛卸了男人偽裝的沈璿由陳繼山的妹妹陳二丫陪著,一臉的心事重重。而陳二丫洗了去了裝扮後,也是臉色蠟黃,這一路坐船可把她給吐慘了。兩人正在說話間,沈敬丹敲門進來,對沈璿道:“船找好了,後日一早就出發,你也放寬心吧,他之前經曆大風大浪都從容渡過,這次也必不會有事的。”
沈璿道:“爹爹,我這心裏總是七上八下,片刻也不得安生。他那邊肯定出事了。”
沈敬丹咳嗽了一下,沈璿會意,便對陳二丫道:“妹妹自去歇息吧,咱們既然後日才走,你就好好歇兩天,調養一下。”
陳二丫這會兒也是暈船還沒緩過來,便道:“那我迴屋抽口煙去,姑娘有事叫我就行。”
這時代有條件的年輕女人大多抽煙,主要是解悶。原本沈璿也抽過,可是趙新不喜歡,她也就不再抽了。
等陳二丫出去後,沈敬丹關好門才對沈璿低聲問道:“這幾日那玉可有什麽變化?”
沈璿沒有說話,隻是搖了搖頭。
沈敬丹撫著額頭緩緩道:“這一路奔波數千裏,都累的不輕,你也早點休息。但願他吉人天相。”
趙新走到遮陽棚下麵,衝著蝦球仔招了招手,又讓“跟屁蟲”阿妙去端兩杯果汁來。
“蝦球仔,你今年多大了?”
“迴老爺,小的今年十六。”蝦球仔誠惶誠恐的挨著椅子邊坐了。
“家裏還有誰?”
“阿公阿婆,阿爸阿媽,兩個弟弟,三個妹妹。”
好家夥!人還真不少。
“你阿爸是跟著鄭幫主做事?”
蝦球仔點點頭,接過阿妙遞來的杯子,小心翼翼的抿了一口後,眼睛頓時亮了,隨即一仰脖喝了大半杯。
“嗬嗬,喜歡就多喝點兒。”趙新讓阿妙再去給倒一杯,再拿些點心來。自己則繼續對蝦球仔問道:“平時吃得飽嗎?”
“老爺您這話說的,要是能吃飽,誰願意做......做這行當啊。”蝦球仔不在乎的用袖子擦了擦嘴角,笑嘻嘻的道:“疍家人就這樣,賤命一條。”
趙新心中一動,笑著道:“你阿爸做什麽的?”
“頭些年跟著昌哥混洋麵的,後來腿傷了,就幫著修船。”蝦球仔見趙新說話和氣,也有些放鬆了。他扭著頭打量著雷神號,對趙新道:“老爺您這船從裏到外都是鐵造的?”
“是啊。這樣的船我有兩條,另外一條比這艘大好幾倍。”
“什麽?!”蝦球仔一聽噌的就從椅子上躥了起來,大聲道:“比這船大好幾倍?!那不跟潭仔山一樣大了!”
趙新轉頭看著遠處的山峰,搖搖頭頭道:“比潭仔山要長。”
“娘哎!老爺您是神仙吧?”
“哈哈哈!”趙新笑道:“蝦球仔,跟我去北邊幹吧。過些年,沒準你也能開這樣一條大船。”
“我?老爺您說我也行!”蝦球仔有些興奮,傻笑了兩下,可隨即臉色又耷拉下來。“可我不能走,家裏人都指著我跟一哥做事,掙錢養家呢。”
“都帶上,我那邊有的是地和糧食,沒人會餓著。”
蝦球仔低頭坐迴椅子上,小聲道:“我,我得聽昌哥和一哥的。不過......老爺您是個好人。”
趙新給自己點上一根煙,將阿妙端來的奶油蛋糕推到蝦球仔麵前:“吃點東西吧。不管能不能跟我走,就衝你這句話,我請你吃點心。”
雷神號上的會議室裏,鄭一正和父親爭執。
“阿爸,您聽我說。這些人都不是凡人,官兵和西洋人在他們麵前屁都不敢放一個,連上船檢查都不敢。我和小七都親眼看見了!”
“不行!你是鄭家的嫡長子,這份家業得由你繼承。六千多裏的路啊!那不都遠到天邊去了!一走那麽遠,你阿媽還不急死!再說徐家的婚事怎麽辦?”鄭連昌一巴掌拍在會議桌上,堅決不同意鄭一的想法。
“是啊,阿一,你就聽昌哥的話吧。”鄭連昌的手下裏,一個四十多的壯漢出聲勸道。
“海哥,你們怎麽就不明白呢?!我們疍家人總不能一輩子當海賊上不了岸吧,紅幫這麽多兄弟,有幾個能跟婆帶一樣天天看書的?可就算是婆帶那樣好學的,還不一樣是當海賊的命!”
鄭連昌一聽這話大怒:“放屁!老子當初送你讀書為的是什麽?郭婆帶是好學,可要不是你把人家一家都給搶了,他好日子不過憑什麽要跟你做海賊?”
鄭一聽了臉上不禁一紅。那個郭婆帶今年才十六歲,去年一家人出海捕魚的時候,被鄭一連船帶人都給劫了,硬逼著人家做海盜;郭婆帶一家無奈,隻好從賊做了海盜。不過他因自幼喜好讀書,在整個紅幫裏算學識最高的。
此時鄭連昌身後另一人道:“昌哥,這位趙船主的底細要不要再問問。他這麽大手筆,一出手就是五千多兩銀子,就為了招幾個疍家兄弟?”
五千五百兩白銀,這可是好大一筆錢,要說鄭連昌不心動,那是絕對不可能的。幾十人,再加上家眷總共也就二三百人。這年月人不值錢,但問題是這錢拿了會有多大後患,這才是他真正擔心的。
幾個人商量了一個時辰,還是沒什麽好辦法。這事的關鍵就在於他們對趙新的底細一無所知。就像鄭一說的,開著這麽一條奇怪的大船,打西洋人就跟砍瓜切菜,官府不敢惹,對自己這些人倒是客客氣氣,憑什麽?
不把這個問題搞清楚,鄭連昌根本不敢答應趙新的條件。萬一姓趙的跟葡萄牙人一樣,把疍家人運到南洋當牲口賣了,那紅旗幫的名聲可就臭了!
“趙船主,我鄭一求你直言相告,你們到底是什麽人?為什麽海防同知衙門的人連船都不敢上?”
一個多時辰後,鄭連昌等人再次見到了趙新。鄭一不顧他阿爸的阻攔,直接就問了。看到兒子這麽一根筋,鄭連昌氣的臉通紅,心說傻小子,人家憑什麽要你交底?!
“鄭幫主,我知道南明的時候,你們鄭家是奉唐王為主的,對不對?”趙新也明白,幾句話就想忽悠人家跟自己北上,憑什麽?就憑幾千兩銀子麽?
“確有此事。”鄭連昌沉著臉點了點頭。
“那你聽說過趙王嗎?”
鄭連昌抬頭想了想,似乎沒什麽印象,那年月這邊一個王,那邊一個王,亂世各為其主,誰能記得住那麽多事。
“嗯。那前年和去年,滿清八旗在關外大敗的事你們聽說過嗎?”
鄭連昌當然聽說過,而且是剛聽說不久。這世上就沒有不透風的牆,雖然清廷上下極力隱瞞,可去年福康安和阿桂兵敗的消息還是傳到了廣州。
話說福康安當兩廣總督時,以那位大爺的脾氣,肯定會樹敵。那時候福康安聖眷正濃,無人敢忤逆。可如今兵敗在家思過,廣東官場的人落井下石做不到,可風言風語還是傳了出去。
而鄭連昌這人有個愛好,經常出入煙花之地。此時廣州城外最出名的就靖海門到幽蘭門的揚幫妓艇,美其名曰花艇。鄭連昌在那裏有個相好的,頭些日子還去過一次。這種地方,官商混雜,隻要有錢就是大爺;所以朝廷和官場中的消息他也聽到了一些。
“你是說?”鄭連昌看著趙新,麵露詫異。
“沒錯。所以你知道官府為什麽怕我了?”趙新此言一出,鄭連昌父子包括幾個手下無不麵色大變。
蝦球仔那小子是個直腸子,趙新對他說話客氣,又是好吃好喝,言談之間就套出了不少東西。據蝦球仔說,鄭連昌的父親,也就是香山鄭家的開基人鄭建深受鄭成功的影響,當年鄭建曾留下家訓:子孫不得幫助外敵,要支持反清複明,不得殘害無辜百姓等。言外之意就是鄭家是這片海麵的“俠盜”。
趙新對此不屑一顧,豪言壯語這種話曆來都是說給外人聽的。事實上如果鄭家真的支持反清複明,曆史上台灣天地會起義的時候怎麽不見他們有所行動呢?
在趙新看來,廣東海盜這個群體壓根兒就不是為了窮人和社會正義而戰的,他們隻不過是一群懷有發財和階級轉換夢想的掠奪者。像鄭連昌的紅幫在鯉魚門收過路費,就是典型的山賊作風。
趙新不知道的是,曆史上珠江口海盜最為肆虐的嘉慶時期,當官府海禁政策卓有成效,造成海盜無法立足之時,這些人便沿內河大肆攻掠村寨,殺人放火,無惡不作;甚至挖掘墳墓,取出棺材勒索事主。
嘉慶十四年,鄭一的繼任者張保仔率領紅旗幫與郭婆帶的黑旗幫,曾數次分頭沿內河水道攻殺。“讀書人”郭婆帶率領黑旗幫在連續一個多月的分頭行動中,共殺死約一萬名百姓、鄉勇和兵丁。這些人在將村子搶劫一空,放火燒村後,還將八十多顆被殺村民的頭顱懸掛在村頭的大榕樹上......
試問哪一個俠盜會這麽幹?!
此時隻聽鄭連昌道:“趙船主,這事我們得再想想,你且容我幾日。”
趙新知道對付這些人,胡蘿卜大棒缺一不可。眼下鄭連昌缺的就是一頓棒子!他轉頭對身後的一個士兵耳語了幾句,那士兵點頭會意,轉身就出門了。
“鄭幫主,條件我都說了。把我要的人送過來,錢一文都不少你的。如果不答應,以後你們就別在鯉魚門混了。”
“砰!”鄭連昌一巴掌拍在桌上,他被趙新的霸道氣壞了,他滿臉怒容的趙新道:“姓趙的,你還講不講江湖規矩?!別以為你抓了我們二十多個兄弟我就怕了你!紅旗幫幾百條船,上千兄弟可不是吃幹飯的!”
“嗬嗬,我好怕怕啊!”趙新胡嚕了兩下自己的寸頭,點上一根煙才道:“就你那些破爛木頭船,也就欺負老百姓還行。滿清的侯爺、副將、參將我都殺了十幾個了,數萬清軍被我們打的屍橫遍野,連福康安我都抓過!我敬你父親是國姓爺的手下,所以才對你們客氣。”
“怎麽,不信我說的話?”看著鄭連昌等人一副怒目相視的樣子,趙新把抽了兩口的香煙掐滅,走到窗戶跟前,看著不遠處停泊著的幾十條紅旗幫海船,拿出步話機按下了開關。
“開火!”
......
與此同時,遠在千裏之外的浙江乍浦泉州會館裏,沈敬丹一身青布長衫,正坐在花廳內和一個身形幹瘦的富商說話。在兩人的下首,則是一個一身短打的中年人。
“老五,這位是沈老爺。”那富商向中年人介紹著沈敬丹。“沈老爺是我在長崎認識的好友,他這次有急事要去泉州。你是後天一早開船吧?”
“是的。”被稱作“老五”的中年人是個船頭,所開的福船就是這富商出資購買的,此時聽了連忙給沈敬丹行禮,沈敬丹也是客氣的拱了拱手。
船頭道:“不知沈老爺和隨行一共多少人?”
沈敬丹道:“二十七人。”
“這麽多?”船頭被嚇了一跳。
那富商解釋道:“沈老爺這次是急著去廣州接一批貨,所以行程倉促了些。老五你不必擔心。”
“原來如此,那我就讓手下多騰出些住處來。”
沈敬丹拱手道:“有勞了。雖說我和梅老爺是朋友,但這次實在叨擾,在下這裏備了些茶水錢,以表心意。”說完,便遞了一個信封過來。
那船頭打開一看,見是一張二百兩銀票,是乍浦本地錢莊開出的見票即兌,他頓時眉開眼笑,連說都是一家人,不必如此客氣。該說的都已經說完,那船頭隨即行禮告辭,臨走前對沈敬丹道:“沈老爺,後天一早寅正開洋下針,卯初行船,你們可別晚了。”
這船頭口中的“開洋下針”,是指在開船前要舉行的祭祀儀式,祭祀中的祝文上要稟告各路神明,上至軒轅黃帝,下至守護羅經的小神仙,林林總總幾十位都得提到,還要說明此船從哪到哪、什麽時辰出發、船員是誰、乘客是誰等等,以求好風好水霎時到,一路平安。
而沈敬丹一行人之所以在浙江乍浦靠岸,就是因為魯壽山手下的人航路不熟。這年月針圖都是各地船頭看家的寶貝,大家分管南北航路,誰也不會輕易外傳。魯壽山手下的漕幫船夫對蘇北航路和到濟州島的航路很熟,但對長江以南的航線根本不清楚,他們敢一路把船開到乍浦,已經是冒著觸礁沉船的風險了。
作為一個曾經長期從事海貿的商人,沈敬丹對此心知肚明,所以到了乍浦之後,他便決定換船。話說如果上岸走陸路的話,單是走福建省內的驛道就有一千多裏,況且福建境內多山路,騎馬也走不快。他們現在能做的,就是先換船道泉州,再從泉州坐船到廣州。如果一切順利,算上中途等待,再有十幾天就能到廣州了。
沈敬丹談完事後,便從泉州會館迴到客棧,通知了魯壽山等人。
客棧裏,剛卸了男人偽裝的沈璿由陳繼山的妹妹陳二丫陪著,一臉的心事重重。而陳二丫洗了去了裝扮後,也是臉色蠟黃,這一路坐船可把她給吐慘了。兩人正在說話間,沈敬丹敲門進來,對沈璿道:“船找好了,後日一早就出發,你也放寬心吧,他之前經曆大風大浪都從容渡過,這次也必不會有事的。”
沈璿道:“爹爹,我這心裏總是七上八下,片刻也不得安生。他那邊肯定出事了。”
沈敬丹咳嗽了一下,沈璿會意,便對陳二丫道:“妹妹自去歇息吧,咱們既然後日才走,你就好好歇兩天,調養一下。”
陳二丫這會兒也是暈船還沒緩過來,便道:“那我迴屋抽口煙去,姑娘有事叫我就行。”
這時代有條件的年輕女人大多抽煙,主要是解悶。原本沈璿也抽過,可是趙新不喜歡,她也就不再抽了。
等陳二丫出去後,沈敬丹關好門才對沈璿低聲問道:“這幾日那玉可有什麽變化?”
沈璿沒有說話,隻是搖了搖頭。
沈敬丹撫著額頭緩緩道:“這一路奔波數千裏,都累的不輕,你也早點休息。但願他吉人天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