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事會議結束的第二天,黎大剛見到了趙新和安保部六人組。這次,他沒有被關進片山勘兵衛的木籠子,而是被帶到了雷神號的會議室裏。
麵對著這位高手先生,趙新不知為什麽,總有一種稱唿他“黎sir”的衝動。趙新自己都覺得奇怪,心說難道這是看《使徒行者》的後遺症?
黎大剛早已經沒了當初的狂傲神色,看來幾個月的勞役生活對他的精神世界摧殘真不小。這位曾經試圖越獄五次,逃的最遠的一次是剛跳出圍牆跑了五米就被守衛拿獲。負責看押俘虜的衛兵恨透了這個沒事兒就給自己找麻煩的家夥,所以下手就重了點。
別誤會,北海鎮不打罵俘虜。趙新不過是給守衛一人發了一根電棍。於是“黎高手”就遭到了三根電棍的同時伺候,在眾目睽睽之下,大小便失禁了......
自此以後,丟盡了麵子的“黎高手”就再也沒跑過。而去了蒐楞吉島挖金礦之後,黎大剛更是絕了逃跑的念頭。
整座蒐楞吉島麵積隻有15平方公裏,拋開島南部的懸崖峭壁,陸地麵積也不過六、七平方公理。而在島北部距離大陸最近的地方相距隻有13裏,天氣晴好的日子裏,對麵大陸的海灘和森林依稀可辨。
可問題是,任何人隻要靠近海灘,都會被守衛發現。黎大剛猜測北海鎮這股反賊在海灘邊一定是布設了許多暗哨,就像俘虜營的周邊一樣。
是的,黎大剛早就發現了,北海鎮的這些人根本就不是什麽鄂羅斯人,而是一群說著官話的反賊。這些人不知從哪學會了一大堆奇技淫巧,造出了這許多匪夷所思的器物。
昨天島上來了12個人,點名要帶他走。黎大剛也不知道這些反賊要幹什麽,他現在隻是個每天過著“土撥鼠生活”的死人。隨他們便吧......
結果到了第二天,他被帶到了那艘藍白兩色的大船上,懵懵懂懂的被帶到了船樓的會議室裏。話說這群反賊一定是會法術,否則如何能讓一艘用鋼鐵打造的大船浮在水上?
劉勝咳了咳嗓子,首先開口:“黎大剛,今天叫你來,是想讓你講一講滿清的戰術。你們過去出征都是怎麽打仗的?”
“啊?!”黎大剛心中頓時一愣。“不知大人您具體要問什麽?”
趙新道:“我們換個問法。黎先生,我們知道你是滿清的武舉人、武進士、大內侍衛,在武科考試裏,除了弓箭、騎馬、舉石頭,你們也會考策論吧?那麽想必你對清軍的陣法也應該熟悉吧?”
“不敢說熟悉,隻是略知一二。”
“那好,給我們講講清軍的作戰陣型吧。”
“這群反賊到底想幹嘛?”黎大剛心裏不由猜測著。“憑你們這點人也想跟我大清爭天下不成?可笑!好吧,既然讓我講,我就把我大清的軍威講個十足。別以為僥幸贏了一次就不知天高地厚!”
“那我就說一下‘九進十連環’大陣吧。我大清武力之盛,當數八旗。而八旗武力之盛,首推火器營......”
“等一下,你說的這個火器營,編製多少人?”劉勝突然打斷道。
“兩千人。”
“慢著!你說滿清全國一共隻有兩千火槍兵?”王遠方簡直不相信自己的耳朵。
“胡說!我大清八旗何止百萬,怎麽會有區區兩千人。”
劉勝一拍桌子怒道:“嘿,我這暴脾氣啊!明明是你自己說兩千人的!”
“我這說的是南苑守衛營下的火器營。還有健銳營、前鋒營、漢軍火器營、各省八旗火器營......”
王遠方等人一聽,頭都大了,這都什麽亂七八糟的!營裏還有營,營外還有營。
趙新打斷道:“停停停!讓你說‘九進十連環陣‘,亂扯什麽!”
審問持續了一個上午,趙新按照黎大剛所說,一邊聽一邊畫,總算是搞清了怎麽迴事。
所謂“九進十連環陣”的配置是:其中各部均以營為單位,一個營的人數在500~600人左右。組成大陣的清軍部隊共有三十四個營,每個營的正麵寬度為四丈,進深兩丈五,營與營的間隔是一丈。整個陣線主要由火器部隊構築。
火器部隊中,火槍手的數量大致在4000~4500人之間,各類神威炮、子母銃大約130門。清軍在作戰時的彈藥配備一般是每槍每炮備彈300發。
第一線是火槍兵,以營為單位間隔分布。火槍兵一般是排成三排,每排之間大約五到六個人的進深。整體呈橫陣部署,陣前以鹿角和長槍兵進行掩護。左右兩翼是火炮與火槍騎兵。火炮營的後方有藤牌和鳥槍的護衛,而使用弓箭、槍刀的冷兵器部隊被部署在後麵陣線。
為了確保火力的密度與延續性,各營編組中會留出便於前後輪換的空間,主要的射擊方式是多排輪射,即前排的士兵射擊完退到陣後,後排已經裝填好的士兵繼進到原來前排的位置射擊。
不過根據實際作戰需要,有時也會采用齊射方式,即數排士兵同時射擊,不進行輪換。
為了能快速搜尋敵方步兵或騎兵隊伍,捕捉戰機,火炮營一般采用子母銃等輕型火炮。不但能跟隨火槍兵靈活機動,並且能充當輪射中射程最大,也最具威力的一環。
黎大剛越說越得意:“......步軍舉鹿角大炮,眾兵齊進,鳴金而止,齊發槍炮一次,如此九進至十次,連發大炮。火器營馬步軍循環連發鳥槍,略無間斷,其聲震地。此乃’九進十連環‘。”
趙新他們在事後分析這一陣圖時,通過計算得出,第一線的漢軍和滿洲火器營正麵占地大約2100米,也就是四裏多地。而位居第一線的漢軍和滿洲火器營各部,完全有足夠的空間進行機動與輪換,當在平地曠野對敵時,可以一路平推傾瀉火力;但在地形複雜時,還可以拆分成不同的小部隊分別執行各類任務,完全不用拘泥於大陣的整體行動。
大陣整體前進時,大約每前進17米便槍炮齊射一輪,如此重複九次,第十次時火炮連續發射,鳥槍兵進行原地輪射,保持火力不間斷。
劉勝特別注意到,這一陣型在進行到第七次齊射時,滿洲火器營的火炮會停止射擊,轉為馬匹馱載隨行。
研究到這裏時,王遠方等人都明白了,這是讓滿洲火器營的火炮擔當預備隊的角色,為後麵的火炮攻勢保留實力。
等到了第十次的連環射擊時,會在鳴金三聲之後停止射擊,前方的鹿角陣線會放開八個缺口。火炮營後方的藤牌兵會從缺口出陣,發動近戰肉搏。這麽做的目的是在進一步打擊敵人陣線的同時,掩護從鹿角後出來並跟進的鳥槍兵。藤牌兵完成掩護任務後,鳥槍兵則繼續展開徐進式的輪射。此時每一排射擊完畢後不再退迴鹿角內,而是保持在前,後排火槍兵會再跟進到前排的前方進行射擊。
至於前鋒營、護軍營、驍騎營的騎兵,其作用不僅僅是在槍炮打完後才進行衝擊。其任務主要是應對敵軍主動進攻的情況,以及在火器兵推進時進行側翼掩護,或者與火器兵在敵人的側翼同時展開攻勢。
總的來看,“九進十連環”的目的是以密集的槍炮火力壓製敵方,作戰中如果達到了接近、動搖敵陣的意圖後,就會展開下一步攻勢。
趙新他們經過仔細計算,發現如果不考慮武器的先進性,而是守在防線內和清軍進行槍炮對射的話,基本上會在綿延兩公裏的火力線上抵禦140萬發彈丸,然後還得麵臨上萬騎兵的合圍。
除了上述平原陣型外,清軍還有一種在崎嶇山林間的陣型,稱為“山路連環三疊陣”。
這種陣型是專門針對在山路狹窄地形下與敵相遇而設計的。首先以五子炮在前開炮,十名藤牌手護衛火炮。等敵人進入鳥槍射程,就使用三疊槍陣迎戰。
具體方式是以每兩人並排稱為“一疊”,三疊為一層。第一疊的兩人匍匐射擊,第二疊的兩人跪地射擊,第三疊兩人站立射擊。每層三疊六人同時開槍,前一層射擊完畢退往陣後,後一層前進射擊。
這種戰術將齊射和輪射融為一體,使火力的密度和延續性不至於被地形限死。每50人組成一隊,每兩隊組成一路,兩隊前後以鼓聲為令進行輪換。
在這種陣型基礎上,還可以在三疊後麵設置弓箭手,以保證火力的持續性;路麵如果再寬闊一些,還可以設置騎兵,從兩翼突襲敵陣。
看著掛在牆上的兩張清軍陣型示意圖和一張北海鎮周邊地圖,王遠方等人都沉默不語。北海鎮的地形是南對大海,西側是山,東側是西拉河,北麵則是大麵積河穀平原。如果隻是進行單純的防禦,清軍幾萬人從西、北兩個方向撲上來,五千人無論如何都是守不住的。
過了好一會兒,劉勝向趙新問道:“你怎麽想的?”王遠方等人聽了這話都看向趙新。
從長崎一戰和偷襲福康安那一次之後,王遠方他們就知道自己這些人帶個連沒問題,搞個偵查偷襲,打個小規模阻擊戰也沒問題,可在大的戰略上,眼光還是不夠。
劉勝是關鍵時刻敢玩命,可趙新在關鍵時候往往想出個能出其不意的辦法。在王遠方看來,也許正是因為趙新沒有當過兵,所以他沒有那麽多條條框框束縛著,往往是天馬行空的想法,就能起到很好的效果。
不過,趙新自己卻不這麽想。
出於對曆史和古人的了解和敬畏,趙新深知如果自己沒有玉佩的加持,隻是和福康安這些人放在一個平台上的話,他一定會被這些人搞的連渣都剩不下。
作為一個來自另一時空的現代人,趙新從小受的什麽教育?好好學習,找個好工作,成家立業,僅此而已。最多是培養點個人愛好,說的好聽是陶冶性情,說的難聽就是打發時間。
福康安、阿桂、乾隆,甚至包括和珅這些人,他們從小受的什麽教育?勾心鬥角、算計人心、世態炎涼、帝王心術。這些人每天無時無刻不在鬥心眼兒、算計他人,抬高自己。
所以趙新要想跟這些人在一個屋裏分出個輸贏,他就隻能上來直接掀房頂,你說退一步開個窗戶透透氣他都不能答應。因為隻要落入這些人的遊戲規則裏,憑趙新那點兒機靈也隻配當炮灰,連棋子都輪不上。
趙新仔細盯著地圖看了許久,對劉勝等人道:“先讓我想想吧,這一次可不是打一仗就行的事。”
“那昨天咱們定下的事兒?”劉勝是在問昨天定下的六條方略。
“不變,繼續執行。”
這次會議之後,趙新就又消失了,他這次連仙台都沒去,而是迴到了另一個時空中的不凍港。
趙新租了一輛越野車,向北驅車200公裏,一直到了那個叫做“烏蘇裏斯克”的城市。這座城市並不大,人口很少,沒有什麽高樓大廈,稍微從市中心向外走出一點兒就可以看到農舍。他按照導航直接去了火車站附近的一家賓館住下。因為是冬季,街上根本看不到什麽行人。
這座城市處於綏芬河下遊,東臨錫赫特山,西臨長白山,向北是興凱湖,緊挨著三江大平原,具有非常重要的戰略地位。由這裏經遠東鐵路,或者由水路經興凱湖、烏蘇裏江,可以直達遠東樞紐伯力;由此地經濱綏鐵路,可直達哈爾濱;順綏芬河南下,即可到海參崴。
話說在金代,完顏阿骨打以阿城為都城,在烏蘇裏江流域設“恤品路”,便開通有通往這裏的驛道。其路線為由阿城溯阿什河而上,到尚誌後,溯馬蜓河而上,翻越張廣才嶺到牡丹江,翻越太平嶺而到綏芬河穀,經東寧順綏芬河而下。因綏芬河在唐代時叫“率賓水”,金稱“蘇濱水”、“恤品水”,故金代時,此路便叫恤品路。
這裏也是滿清真正的龍興之地。永樂年間,胡裏改部女真人向明帝國歸附,於是朱棣便在此地以該部設衛。由於這裏在唐代的時候是渤海國所屬的率賓府建州故地,故而叫建州衛。清代這裏被稱為富爾丹城,“furdan”在滿語中的意思就是“關”,隸屬寧古塔副都統衙門管理。
這裏也是後世沙俄入侵東北地區的傳統路線。1900年,沙俄即從此地出發,經東寧、綏芬河直搗牡丹江。在現代時空裏,此地一直是連接伯力和海參崴兩哥戰略要地的樞紐,也是向北進入興凱湖平原的起點。
在趙新看來,北海鎮要想阻止沙俄南下,就必須占領富爾丹城,繼而向東北越過興凱湖,占領伯力。
第二天,趙新去了城裏的圖書館,試圖查找一些曆史資料。這裏館藏的清代文獻不多,不過趙新還是從中找到了一些。
之後他又用了三天的時間,開車繞著城市周邊轉了一大圈。仔細的查看了這一帶的地形地貌。即便是冬天,從原野上仍能看到周邊大片的原始森林。與四周地勢起伏不平、山丘連綿的北海鎮不同,這裏的地形異常的平坦,想必在另一個時空裏,這裏或許聚居著一些赫哲費雅喀人部落和庫爾喀齊新滿洲人。
看了幾天後,趙新心裏大概有了計較。他這才又開車迴到不凍港,然後迴到了北海鎮。
“就是這裏,富爾丹城。如果清軍要從陸路來的話,就隻能經過這裏。我們必須在明年開春前占領這兒,並修建防禦要塞。”趙新指著地圖上的烏蘇裏斯克,對劉勝等人說道。
“開春前?冬天?這得有多遠?”劉勝拋出了一堆問題。
“順著綏芬河或者富爾佳哈河往北走200裏就到了。”
王遠方看著窗外飄落的雪花說道:“可這天氣實在是個大問題啊,別說修要塞了,就是走到哪兒都得凍死幾個。”
趙新道:“這裏應該還有舊的土堡。當年雅克薩之戰的時候,沙俄就在富爾丹城的舊址上修築土城,圖謀占領這裏。”
陳青鬆道:“你可得想好了,咱們一旦把基建力量投入進去,可就沒有餘力在其他地方修建防禦要塞了。”
趙新淡淡一笑道:“放心,我查過資料了。在清代,這裏是通往海參崴的唯一陸路樞紐。而且我原本就計劃明年開春後把這兒占了。現在我們唯一需要等待的,就是熬過這個冬天,以及瑟爾丹那邊的偵查報告。”
麵對著這位高手先生,趙新不知為什麽,總有一種稱唿他“黎sir”的衝動。趙新自己都覺得奇怪,心說難道這是看《使徒行者》的後遺症?
黎大剛早已經沒了當初的狂傲神色,看來幾個月的勞役生活對他的精神世界摧殘真不小。這位曾經試圖越獄五次,逃的最遠的一次是剛跳出圍牆跑了五米就被守衛拿獲。負責看押俘虜的衛兵恨透了這個沒事兒就給自己找麻煩的家夥,所以下手就重了點。
別誤會,北海鎮不打罵俘虜。趙新不過是給守衛一人發了一根電棍。於是“黎高手”就遭到了三根電棍的同時伺候,在眾目睽睽之下,大小便失禁了......
自此以後,丟盡了麵子的“黎高手”就再也沒跑過。而去了蒐楞吉島挖金礦之後,黎大剛更是絕了逃跑的念頭。
整座蒐楞吉島麵積隻有15平方公裏,拋開島南部的懸崖峭壁,陸地麵積也不過六、七平方公理。而在島北部距離大陸最近的地方相距隻有13裏,天氣晴好的日子裏,對麵大陸的海灘和森林依稀可辨。
可問題是,任何人隻要靠近海灘,都會被守衛發現。黎大剛猜測北海鎮這股反賊在海灘邊一定是布設了許多暗哨,就像俘虜營的周邊一樣。
是的,黎大剛早就發現了,北海鎮的這些人根本就不是什麽鄂羅斯人,而是一群說著官話的反賊。這些人不知從哪學會了一大堆奇技淫巧,造出了這許多匪夷所思的器物。
昨天島上來了12個人,點名要帶他走。黎大剛也不知道這些反賊要幹什麽,他現在隻是個每天過著“土撥鼠生活”的死人。隨他們便吧......
結果到了第二天,他被帶到了那艘藍白兩色的大船上,懵懵懂懂的被帶到了船樓的會議室裏。話說這群反賊一定是會法術,否則如何能讓一艘用鋼鐵打造的大船浮在水上?
劉勝咳了咳嗓子,首先開口:“黎大剛,今天叫你來,是想讓你講一講滿清的戰術。你們過去出征都是怎麽打仗的?”
“啊?!”黎大剛心中頓時一愣。“不知大人您具體要問什麽?”
趙新道:“我們換個問法。黎先生,我們知道你是滿清的武舉人、武進士、大內侍衛,在武科考試裏,除了弓箭、騎馬、舉石頭,你們也會考策論吧?那麽想必你對清軍的陣法也應該熟悉吧?”
“不敢說熟悉,隻是略知一二。”
“那好,給我們講講清軍的作戰陣型吧。”
“這群反賊到底想幹嘛?”黎大剛心裏不由猜測著。“憑你們這點人也想跟我大清爭天下不成?可笑!好吧,既然讓我講,我就把我大清的軍威講個十足。別以為僥幸贏了一次就不知天高地厚!”
“那我就說一下‘九進十連環’大陣吧。我大清武力之盛,當數八旗。而八旗武力之盛,首推火器營......”
“等一下,你說的這個火器營,編製多少人?”劉勝突然打斷道。
“兩千人。”
“慢著!你說滿清全國一共隻有兩千火槍兵?”王遠方簡直不相信自己的耳朵。
“胡說!我大清八旗何止百萬,怎麽會有區區兩千人。”
劉勝一拍桌子怒道:“嘿,我這暴脾氣啊!明明是你自己說兩千人的!”
“我這說的是南苑守衛營下的火器營。還有健銳營、前鋒營、漢軍火器營、各省八旗火器營......”
王遠方等人一聽,頭都大了,這都什麽亂七八糟的!營裏還有營,營外還有營。
趙新打斷道:“停停停!讓你說‘九進十連環陣‘,亂扯什麽!”
審問持續了一個上午,趙新按照黎大剛所說,一邊聽一邊畫,總算是搞清了怎麽迴事。
所謂“九進十連環陣”的配置是:其中各部均以營為單位,一個營的人數在500~600人左右。組成大陣的清軍部隊共有三十四個營,每個營的正麵寬度為四丈,進深兩丈五,營與營的間隔是一丈。整個陣線主要由火器部隊構築。
火器部隊中,火槍手的數量大致在4000~4500人之間,各類神威炮、子母銃大約130門。清軍在作戰時的彈藥配備一般是每槍每炮備彈300發。
第一線是火槍兵,以營為單位間隔分布。火槍兵一般是排成三排,每排之間大約五到六個人的進深。整體呈橫陣部署,陣前以鹿角和長槍兵進行掩護。左右兩翼是火炮與火槍騎兵。火炮營的後方有藤牌和鳥槍的護衛,而使用弓箭、槍刀的冷兵器部隊被部署在後麵陣線。
為了確保火力的密度與延續性,各營編組中會留出便於前後輪換的空間,主要的射擊方式是多排輪射,即前排的士兵射擊完退到陣後,後排已經裝填好的士兵繼進到原來前排的位置射擊。
不過根據實際作戰需要,有時也會采用齊射方式,即數排士兵同時射擊,不進行輪換。
為了能快速搜尋敵方步兵或騎兵隊伍,捕捉戰機,火炮營一般采用子母銃等輕型火炮。不但能跟隨火槍兵靈活機動,並且能充當輪射中射程最大,也最具威力的一環。
黎大剛越說越得意:“......步軍舉鹿角大炮,眾兵齊進,鳴金而止,齊發槍炮一次,如此九進至十次,連發大炮。火器營馬步軍循環連發鳥槍,略無間斷,其聲震地。此乃’九進十連環‘。”
趙新他們在事後分析這一陣圖時,通過計算得出,第一線的漢軍和滿洲火器營正麵占地大約2100米,也就是四裏多地。而位居第一線的漢軍和滿洲火器營各部,完全有足夠的空間進行機動與輪換,當在平地曠野對敵時,可以一路平推傾瀉火力;但在地形複雜時,還可以拆分成不同的小部隊分別執行各類任務,完全不用拘泥於大陣的整體行動。
大陣整體前進時,大約每前進17米便槍炮齊射一輪,如此重複九次,第十次時火炮連續發射,鳥槍兵進行原地輪射,保持火力不間斷。
劉勝特別注意到,這一陣型在進行到第七次齊射時,滿洲火器營的火炮會停止射擊,轉為馬匹馱載隨行。
研究到這裏時,王遠方等人都明白了,這是讓滿洲火器營的火炮擔當預備隊的角色,為後麵的火炮攻勢保留實力。
等到了第十次的連環射擊時,會在鳴金三聲之後停止射擊,前方的鹿角陣線會放開八個缺口。火炮營後方的藤牌兵會從缺口出陣,發動近戰肉搏。這麽做的目的是在進一步打擊敵人陣線的同時,掩護從鹿角後出來並跟進的鳥槍兵。藤牌兵完成掩護任務後,鳥槍兵則繼續展開徐進式的輪射。此時每一排射擊完畢後不再退迴鹿角內,而是保持在前,後排火槍兵會再跟進到前排的前方進行射擊。
至於前鋒營、護軍營、驍騎營的騎兵,其作用不僅僅是在槍炮打完後才進行衝擊。其任務主要是應對敵軍主動進攻的情況,以及在火器兵推進時進行側翼掩護,或者與火器兵在敵人的側翼同時展開攻勢。
總的來看,“九進十連環”的目的是以密集的槍炮火力壓製敵方,作戰中如果達到了接近、動搖敵陣的意圖後,就會展開下一步攻勢。
趙新他們經過仔細計算,發現如果不考慮武器的先進性,而是守在防線內和清軍進行槍炮對射的話,基本上會在綿延兩公裏的火力線上抵禦140萬發彈丸,然後還得麵臨上萬騎兵的合圍。
除了上述平原陣型外,清軍還有一種在崎嶇山林間的陣型,稱為“山路連環三疊陣”。
這種陣型是專門針對在山路狹窄地形下與敵相遇而設計的。首先以五子炮在前開炮,十名藤牌手護衛火炮。等敵人進入鳥槍射程,就使用三疊槍陣迎戰。
具體方式是以每兩人並排稱為“一疊”,三疊為一層。第一疊的兩人匍匐射擊,第二疊的兩人跪地射擊,第三疊兩人站立射擊。每層三疊六人同時開槍,前一層射擊完畢退往陣後,後一層前進射擊。
這種戰術將齊射和輪射融為一體,使火力的密度和延續性不至於被地形限死。每50人組成一隊,每兩隊組成一路,兩隊前後以鼓聲為令進行輪換。
在這種陣型基礎上,還可以在三疊後麵設置弓箭手,以保證火力的持續性;路麵如果再寬闊一些,還可以設置騎兵,從兩翼突襲敵陣。
看著掛在牆上的兩張清軍陣型示意圖和一張北海鎮周邊地圖,王遠方等人都沉默不語。北海鎮的地形是南對大海,西側是山,東側是西拉河,北麵則是大麵積河穀平原。如果隻是進行單純的防禦,清軍幾萬人從西、北兩個方向撲上來,五千人無論如何都是守不住的。
過了好一會兒,劉勝向趙新問道:“你怎麽想的?”王遠方等人聽了這話都看向趙新。
從長崎一戰和偷襲福康安那一次之後,王遠方他們就知道自己這些人帶個連沒問題,搞個偵查偷襲,打個小規模阻擊戰也沒問題,可在大的戰略上,眼光還是不夠。
劉勝是關鍵時刻敢玩命,可趙新在關鍵時候往往想出個能出其不意的辦法。在王遠方看來,也許正是因為趙新沒有當過兵,所以他沒有那麽多條條框框束縛著,往往是天馬行空的想法,就能起到很好的效果。
不過,趙新自己卻不這麽想。
出於對曆史和古人的了解和敬畏,趙新深知如果自己沒有玉佩的加持,隻是和福康安這些人放在一個平台上的話,他一定會被這些人搞的連渣都剩不下。
作為一個來自另一時空的現代人,趙新從小受的什麽教育?好好學習,找個好工作,成家立業,僅此而已。最多是培養點個人愛好,說的好聽是陶冶性情,說的難聽就是打發時間。
福康安、阿桂、乾隆,甚至包括和珅這些人,他們從小受的什麽教育?勾心鬥角、算計人心、世態炎涼、帝王心術。這些人每天無時無刻不在鬥心眼兒、算計他人,抬高自己。
所以趙新要想跟這些人在一個屋裏分出個輸贏,他就隻能上來直接掀房頂,你說退一步開個窗戶透透氣他都不能答應。因為隻要落入這些人的遊戲規則裏,憑趙新那點兒機靈也隻配當炮灰,連棋子都輪不上。
趙新仔細盯著地圖看了許久,對劉勝等人道:“先讓我想想吧,這一次可不是打一仗就行的事。”
“那昨天咱們定下的事兒?”劉勝是在問昨天定下的六條方略。
“不變,繼續執行。”
這次會議之後,趙新就又消失了,他這次連仙台都沒去,而是迴到了另一個時空中的不凍港。
趙新租了一輛越野車,向北驅車200公裏,一直到了那個叫做“烏蘇裏斯克”的城市。這座城市並不大,人口很少,沒有什麽高樓大廈,稍微從市中心向外走出一點兒就可以看到農舍。他按照導航直接去了火車站附近的一家賓館住下。因為是冬季,街上根本看不到什麽行人。
這座城市處於綏芬河下遊,東臨錫赫特山,西臨長白山,向北是興凱湖,緊挨著三江大平原,具有非常重要的戰略地位。由這裏經遠東鐵路,或者由水路經興凱湖、烏蘇裏江,可以直達遠東樞紐伯力;由此地經濱綏鐵路,可直達哈爾濱;順綏芬河南下,即可到海參崴。
話說在金代,完顏阿骨打以阿城為都城,在烏蘇裏江流域設“恤品路”,便開通有通往這裏的驛道。其路線為由阿城溯阿什河而上,到尚誌後,溯馬蜓河而上,翻越張廣才嶺到牡丹江,翻越太平嶺而到綏芬河穀,經東寧順綏芬河而下。因綏芬河在唐代時叫“率賓水”,金稱“蘇濱水”、“恤品水”,故金代時,此路便叫恤品路。
這裏也是滿清真正的龍興之地。永樂年間,胡裏改部女真人向明帝國歸附,於是朱棣便在此地以該部設衛。由於這裏在唐代的時候是渤海國所屬的率賓府建州故地,故而叫建州衛。清代這裏被稱為富爾丹城,“furdan”在滿語中的意思就是“關”,隸屬寧古塔副都統衙門管理。
這裏也是後世沙俄入侵東北地區的傳統路線。1900年,沙俄即從此地出發,經東寧、綏芬河直搗牡丹江。在現代時空裏,此地一直是連接伯力和海參崴兩哥戰略要地的樞紐,也是向北進入興凱湖平原的起點。
在趙新看來,北海鎮要想阻止沙俄南下,就必須占領富爾丹城,繼而向東北越過興凱湖,占領伯力。
第二天,趙新去了城裏的圖書館,試圖查找一些曆史資料。這裏館藏的清代文獻不多,不過趙新還是從中找到了一些。
之後他又用了三天的時間,開車繞著城市周邊轉了一大圈。仔細的查看了這一帶的地形地貌。即便是冬天,從原野上仍能看到周邊大片的原始森林。與四周地勢起伏不平、山丘連綿的北海鎮不同,這裏的地形異常的平坦,想必在另一個時空裏,這裏或許聚居著一些赫哲費雅喀人部落和庫爾喀齊新滿洲人。
看了幾天後,趙新心裏大概有了計較。他這才又開車迴到不凍港,然後迴到了北海鎮。
“就是這裏,富爾丹城。如果清軍要從陸路來的話,就隻能經過這裏。我們必須在明年開春前占領這兒,並修建防禦要塞。”趙新指著地圖上的烏蘇裏斯克,對劉勝等人說道。
“開春前?冬天?這得有多遠?”劉勝拋出了一堆問題。
“順著綏芬河或者富爾佳哈河往北走200裏就到了。”
王遠方看著窗外飄落的雪花說道:“可這天氣實在是個大問題啊,別說修要塞了,就是走到哪兒都得凍死幾個。”
趙新道:“這裏應該還有舊的土堡。當年雅克薩之戰的時候,沙俄就在富爾丹城的舊址上修築土城,圖謀占領這裏。”
陳青鬆道:“你可得想好了,咱們一旦把基建力量投入進去,可就沒有餘力在其他地方修建防禦要塞了。”
趙新淡淡一笑道:“放心,我查過資料了。在清代,這裏是通往海參崴的唯一陸路樞紐。而且我原本就計劃明年開春後把這兒占了。現在我們唯一需要等待的,就是熬過這個冬天,以及瑟爾丹那邊的偵查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