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恐高的緣故,長崎奉行所的三個官員從繩網中出來時,已經嚇得兩腿發軟。
甲板上搭建的白色遮陽棚下麵,趙新、劉勝、鄧飛、趙亮、丁國峰五人坐在三張鋪著雪白桌布的長條桌後麵。除了趙新,其他人都戴著墨鏡。
平太、虎吉帶著彌市郎等十幾個人在遮陽棚四周持槍持槍鵠立。杠杆步槍那銀白色槍身在太陽下反射著耀眼的光芒。
看著眼前這般景象,三位連腳都不知道怎麽放的長崎官員,在魯壽山的帶領下走到了遮陽棚內。
“三位請坐吧。有什麽事先坐下談。”魯壽山伸手示意三人坐下,一個水手便端來了茶水。
三個官員跟傻子一樣看著眼前一水的東方麵孔。這些人都是一頭短發,穿著一身說黃不黃,說綠不綠的短褂,上麵那稀奇古怪的花紋讓人看了兩眼發暈;他們褲子也是一個顏色,鼓鼓囊囊;腳上穿的是一種黑色的厚底皮靴。
對麵坐著的五個人身材都是十分高大。除了中間那位,四個人臉上都戴著一種黑色鏡片的眼鏡。
“這幾位難道眼神都不好嗎?”長崎奉行所的官員見多識廣,都見識過荷蘭人帶來的近視眼鏡。這個時代有些大阪和江戶的商人因為常年埋頭算賬,也都備了一副近視鏡。
劉勝等人要是知道自己這番裝ac被人誤會成了視力不好,不知作何感想。
“請問船頭是哪位?”為首的官員開始詢問。
魯壽山走到了趙新身後,目視三名官員說道:“這位就是我家主人。”
為首的官員用島國話說了一句,唐人通譯小心的翻譯道:“請問閣下尊姓大名。”
趙新嘿嘿一笑,用島國話說道:“你們可以叫我雷神。”
這人竟然會說本國語言!三個官員臉色頓時大變。
“請問閣下來自何處?可否告知渡來之意?”
“你們要稻米嗎?去了殼的精米,每石一兩半金。”
為首官員一聽這話,不禁鬆了口氣,原來是要來做生意的。他隨即正色說道:“閣下既然會我國語言,想必也了解信牌貿易。沒有信牌,是斷不可能進港貿易的。還請閣下帶船盡早離開,否則我國大軍一到……”
“盔甲都鏽了的大軍就別提了。”趙新抬手打斷了對方的話。“我們這次來,除了給你們一個做生意的機會外,還得說說長州藩的事。”
“有奸細,一定有奸細!軍備不整的事對方居然都知道。這可糟了!”為首的官員被趙新打斷,正要發怒,卻聽到這樣一番話,頓時汗流浹背。
這時一旁的唐人通譯向趙新問道:“請問閣下,你們渡來跟長州藩有什麽關係?”
趙新看著這名旅日唐人的後代,淡淡的說道:“五十八年前的南京船。”
三名長崎官員聽了這話一頭霧水,彼此看了看,大家都不知道五十八年前發生了什麽事。
“廢話我就不說了,你們迴去查查就會明白的。這件事長州藩要是沒有個交待,我們是不會走的。”
“唰!”三名官員聽了這話同時起身,怒喝道:“閣下就想憑你們這點人對抗我國天威嗎?!我國九州一地,甲兵不下十萬!”
“嗬嗬,我當你風大閃了舌頭。十萬?你們先湊個五萬讓我開開眼啊。對了,請問你腰上那把刀是不是錫紙包竹片的?”
“混蛋!”為首的官員被趙新噎的說不出話來,一張臉由黑轉紅,由紅轉青。這麽多年了,還從沒有哪條外國商船敢對自己如此放肆。他差點就要和趙新單挑。
趙新看著眼前暴跳如雷的島國官吏,冷笑著說道:“你們迴去把我的話原封不動的告訴那位長崎奉行官,我隻給你們三天,三天沒有迴話,我們就在辰正炮擊你們的衝兩番所!記得讓你們的人都躲遠點。這年月誰也不容易,都是為了吃飯,還是留著點小命最好。”
“炮?!”三名官員一聽這話大驚,這船上居然還有大炮!這事得趕緊迴去稟報。該死的毛利家,你們到底搞了什麽事?人家現在上門討債來了。
“且慢!”
看到三人起身正要往繩網那邊走,趙新又叫住了他們。
“閣下還有什麽事?”
“我再說一點,別看我們這裏有唐人,就想去為難岸上的那些清國商人。你們要是敢派兵進唐人屋敷,我就炸平長崎奉行所的官廳。明天你們去請一些清國商人來這裏,我有事要跟他們談。”
看著眼前臉色陰沉的跟鍋底一般的三個官員,趙新淡淡一笑:“魯壽山!”
“老爺您吩咐!”
“放梯子讓他們下去!”
很快,甲板上的一個絞盤開始轉動,白色的伸縮舷梯從船舷邊的架子上升起然後平移出船舷外;此時另一個絞盤放開鋼索,舷梯緩緩伸出,直到水麵。
“你們!……”三名官員一見這場麵,差點被氣死。他們轉頭再看船上一眾人看向自己三人那輕蔑的目光,頓時就明白了,人家就是在耍自己。
“豈有此理!我們走!”
等三人迴到關船上時,聽到從雷神號上傳來的一陣大笑之聲。
丁國峰捂著肚子笑道:“趙總,你這可太壞了!你瞅那仨人給氣的,我都看不下去了。”
趙新麵色平靜,等眾人笑過之後,淡淡的說道:“耍是耍完了,我們該準備戰鬥了。”
半個多時辰後,長崎奉行所官廳內。
“豈有此理!一群化外夷民,竟敢如此欺辱我國,還想炮擊岸上兵營,簡直不把我國放在眼裏!”
過了一會,戶田氏孟漸漸冷靜了下來,他轉頭對身邊的一名老年官吏問道:“五十八年前,長州藩究竟出了什麽事?”
那官吏隨即說道:“殿下,您記得‘須佐唐船’嗎?”
戶田氏孟迷惑的搖了搖頭,五十八年前,那會他還沒出生呢,誰有閑工夫管那些事。
“好吧,就讓我為殿下講一下事情的經過吧……”
那名官吏將當年的事逐一道來,除了幕府的官方說法外,他還提到了一些儒者筆談中對此事的記載。
話說江戶時代日本的幕府和各藩都設有儒者一職,擔任給將軍、大名講解漢學及有關學術方麵的顧問。
在中國船漂到之初,各藩會派出儒者或是懂得漢文的人前往漂流地與中國漂流民接觸交談,調查漂流經過;而且他們還會與中國漂流民同船前往長崎,途中擔當翻譯。
因為受“鎖國”體製的限製,除了這些儒者之外,一般日本人均不得與中國漂流民接觸。
而在與中國漂流民接觸期間,儒者們常常就他們所關心中國問題以筆談的形式向中國漂流民進行詢問,這些筆談記錄有相當一部分都被完好地保留下來。
島國的儒者知道本國文化多來自中國,於是他們也常常把中國漂流民作為其中國知識的解惑者。
不過這些島國儒者非常看不起滿清,甚至還有儒者認為清廷皇帝是島國貴族的後裔,以此證明本國的優越。一個儒者就曾問過中國漂流民:“我邦越前人,前年(多年前)漂到滿韃奴兒幹地方。觀門戶神畫有源判官義經像(這是把中國門神錯認成了源義經),世或稱貴邦太祖為源判官後。不知貴邦有傳之者乎?”
在場眾人聽了那老年官吏的一番講解,終於了解了五十八年的前的那件事。
“莫非這些人都是那些人的後代?”戶田氏孟疑惑的問道。
老年官吏搖了搖頭:“在下覺得不像,那些人都是清國人。可大船上的人自稱‘北海人’,而且都是一頭短發,不留發辮。這樣的人我也沒聽說過。”
毛利家當年做錯了嗎?戶田氏孟聽了老年官吏的講解,覺得是做的過分了。不過事情都過去了這麽多年,而且幕府早有定論,那麽不管如何,都不能承認當年做錯了。否則幕府的威信何在?作為德川家的旗本武士,戶田氏孟必須要站在幕府的立場上看待這件事。
至於大米,哼哼,本國現在是缺糧,但決不能為了區區一點糧食就失了國體。一條大船算得了什麽。等諸藩大軍集結,萬彈齊發,就不信打不沉他!
既然如此,那就內緊外鬆,做場戲暫且先穩住那群化外夷民再說。
想到這裏,戶田氏孟吩咐道:“爾等暫且先穩住他們,給他們送些水米酒菜以作犒勞,讓其放鬆心神。他們那個頭領不是說想見清國商人麽,你們就去唐人屋敷那裏找一些清國商人上船。不過他們聊了什麽,說了哪些事,你們都要一一記錄,再來向我稟報。”
那老年官吏讚許道:“殿下此舉甚是高明。”
“哈哈!”下麵一眾官吏武將齊聲遵命。
唐人屋敷內。
“沈老板!沈老兄!請問在不在家?”沈敬丹的屋外,老黃拍著障門叫道。
障門很快打開,沈敬丹看著一頭大汗的老黃,吃驚的問道:“黃兄,你來尋我何事?”
“唉!別提了,剛才中國年行司和宿町的官吏帶著幾個人來,說那條大船上的夷人想見我們這些清國來的商人。讓我等明日就跟他們去那條大船上與夷人會談。你說這事鬧的,我聽完後就趕緊來找老兄了。你看這事該如何應對?”
沈敬丹走到廊下,來迴踱步,思量了半晌才說道:“實不相瞞,方才我用千裏鏡看了那條大船。那船上之人似乎都是東方人相貌。我估計這些人是從南洋過來的。”
“南洋?他們跑這裏來作甚麽?”
“那就要明天見了才會知曉。”沈敬丹捋著胡須說道。
“那老兄的意思是咱們明天去看看?”
“是福不是禍,是禍躲不過。倭國官吏都來了,咱們也不好不出麵。我等都是商人,千裏奔波隻為財,萬一是個機會呢?”
老黃聽到此處,眼睛登時一亮,連忙笑著說道:“那好,明日我就唯老兄馬首是瞻了。”
“好說好說。”
老黃走後,沈敬丹迴到屋內,他坐下對身邊的綠筠說道:“明日你去町裏轉轉,看看街市上有什麽消息。”
“是那條大船?”綠筠小聲問道。
沈敬丹頷首道:“我覺得這事沒這麽簡單。這船太怪了,我平生從未見過。”
“爹爹,您和黃老板的話女兒都聽見了,明天我也要跟您去。”
“胡鬧!你一個女兒家,瘋瘋癲癲成何體統。不許去!”
甲板上搭建的白色遮陽棚下麵,趙新、劉勝、鄧飛、趙亮、丁國峰五人坐在三張鋪著雪白桌布的長條桌後麵。除了趙新,其他人都戴著墨鏡。
平太、虎吉帶著彌市郎等十幾個人在遮陽棚四周持槍持槍鵠立。杠杆步槍那銀白色槍身在太陽下反射著耀眼的光芒。
看著眼前這般景象,三位連腳都不知道怎麽放的長崎官員,在魯壽山的帶領下走到了遮陽棚內。
“三位請坐吧。有什麽事先坐下談。”魯壽山伸手示意三人坐下,一個水手便端來了茶水。
三個官員跟傻子一樣看著眼前一水的東方麵孔。這些人都是一頭短發,穿著一身說黃不黃,說綠不綠的短褂,上麵那稀奇古怪的花紋讓人看了兩眼發暈;他們褲子也是一個顏色,鼓鼓囊囊;腳上穿的是一種黑色的厚底皮靴。
對麵坐著的五個人身材都是十分高大。除了中間那位,四個人臉上都戴著一種黑色鏡片的眼鏡。
“這幾位難道眼神都不好嗎?”長崎奉行所的官員見多識廣,都見識過荷蘭人帶來的近視眼鏡。這個時代有些大阪和江戶的商人因為常年埋頭算賬,也都備了一副近視鏡。
劉勝等人要是知道自己這番裝ac被人誤會成了視力不好,不知作何感想。
“請問船頭是哪位?”為首的官員開始詢問。
魯壽山走到了趙新身後,目視三名官員說道:“這位就是我家主人。”
為首的官員用島國話說了一句,唐人通譯小心的翻譯道:“請問閣下尊姓大名。”
趙新嘿嘿一笑,用島國話說道:“你們可以叫我雷神。”
這人竟然會說本國語言!三個官員臉色頓時大變。
“請問閣下來自何處?可否告知渡來之意?”
“你們要稻米嗎?去了殼的精米,每石一兩半金。”
為首官員一聽這話,不禁鬆了口氣,原來是要來做生意的。他隨即正色說道:“閣下既然會我國語言,想必也了解信牌貿易。沒有信牌,是斷不可能進港貿易的。還請閣下帶船盡早離開,否則我國大軍一到……”
“盔甲都鏽了的大軍就別提了。”趙新抬手打斷了對方的話。“我們這次來,除了給你們一個做生意的機會外,還得說說長州藩的事。”
“有奸細,一定有奸細!軍備不整的事對方居然都知道。這可糟了!”為首的官員被趙新打斷,正要發怒,卻聽到這樣一番話,頓時汗流浹背。
這時一旁的唐人通譯向趙新問道:“請問閣下,你們渡來跟長州藩有什麽關係?”
趙新看著這名旅日唐人的後代,淡淡的說道:“五十八年前的南京船。”
三名長崎官員聽了這話一頭霧水,彼此看了看,大家都不知道五十八年前發生了什麽事。
“廢話我就不說了,你們迴去查查就會明白的。這件事長州藩要是沒有個交待,我們是不會走的。”
“唰!”三名官員聽了這話同時起身,怒喝道:“閣下就想憑你們這點人對抗我國天威嗎?!我國九州一地,甲兵不下十萬!”
“嗬嗬,我當你風大閃了舌頭。十萬?你們先湊個五萬讓我開開眼啊。對了,請問你腰上那把刀是不是錫紙包竹片的?”
“混蛋!”為首的官員被趙新噎的說不出話來,一張臉由黑轉紅,由紅轉青。這麽多年了,還從沒有哪條外國商船敢對自己如此放肆。他差點就要和趙新單挑。
趙新看著眼前暴跳如雷的島國官吏,冷笑著說道:“你們迴去把我的話原封不動的告訴那位長崎奉行官,我隻給你們三天,三天沒有迴話,我們就在辰正炮擊你們的衝兩番所!記得讓你們的人都躲遠點。這年月誰也不容易,都是為了吃飯,還是留著點小命最好。”
“炮?!”三名官員一聽這話大驚,這船上居然還有大炮!這事得趕緊迴去稟報。該死的毛利家,你們到底搞了什麽事?人家現在上門討債來了。
“且慢!”
看到三人起身正要往繩網那邊走,趙新又叫住了他們。
“閣下還有什麽事?”
“我再說一點,別看我們這裏有唐人,就想去為難岸上的那些清國商人。你們要是敢派兵進唐人屋敷,我就炸平長崎奉行所的官廳。明天你們去請一些清國商人來這裏,我有事要跟他們談。”
看著眼前臉色陰沉的跟鍋底一般的三個官員,趙新淡淡一笑:“魯壽山!”
“老爺您吩咐!”
“放梯子讓他們下去!”
很快,甲板上的一個絞盤開始轉動,白色的伸縮舷梯從船舷邊的架子上升起然後平移出船舷外;此時另一個絞盤放開鋼索,舷梯緩緩伸出,直到水麵。
“你們!……”三名官員一見這場麵,差點被氣死。他們轉頭再看船上一眾人看向自己三人那輕蔑的目光,頓時就明白了,人家就是在耍自己。
“豈有此理!我們走!”
等三人迴到關船上時,聽到從雷神號上傳來的一陣大笑之聲。
丁國峰捂著肚子笑道:“趙總,你這可太壞了!你瞅那仨人給氣的,我都看不下去了。”
趙新麵色平靜,等眾人笑過之後,淡淡的說道:“耍是耍完了,我們該準備戰鬥了。”
半個多時辰後,長崎奉行所官廳內。
“豈有此理!一群化外夷民,竟敢如此欺辱我國,還想炮擊岸上兵營,簡直不把我國放在眼裏!”
過了一會,戶田氏孟漸漸冷靜了下來,他轉頭對身邊的一名老年官吏問道:“五十八年前,長州藩究竟出了什麽事?”
那官吏隨即說道:“殿下,您記得‘須佐唐船’嗎?”
戶田氏孟迷惑的搖了搖頭,五十八年前,那會他還沒出生呢,誰有閑工夫管那些事。
“好吧,就讓我為殿下講一下事情的經過吧……”
那名官吏將當年的事逐一道來,除了幕府的官方說法外,他還提到了一些儒者筆談中對此事的記載。
話說江戶時代日本的幕府和各藩都設有儒者一職,擔任給將軍、大名講解漢學及有關學術方麵的顧問。
在中國船漂到之初,各藩會派出儒者或是懂得漢文的人前往漂流地與中國漂流民接觸交談,調查漂流經過;而且他們還會與中國漂流民同船前往長崎,途中擔當翻譯。
因為受“鎖國”體製的限製,除了這些儒者之外,一般日本人均不得與中國漂流民接觸。
而在與中國漂流民接觸期間,儒者們常常就他們所關心中國問題以筆談的形式向中國漂流民進行詢問,這些筆談記錄有相當一部分都被完好地保留下來。
島國的儒者知道本國文化多來自中國,於是他們也常常把中國漂流民作為其中國知識的解惑者。
不過這些島國儒者非常看不起滿清,甚至還有儒者認為清廷皇帝是島國貴族的後裔,以此證明本國的優越。一個儒者就曾問過中國漂流民:“我邦越前人,前年(多年前)漂到滿韃奴兒幹地方。觀門戶神畫有源判官義經像(這是把中國門神錯認成了源義經),世或稱貴邦太祖為源判官後。不知貴邦有傳之者乎?”
在場眾人聽了那老年官吏的一番講解,終於了解了五十八年的前的那件事。
“莫非這些人都是那些人的後代?”戶田氏孟疑惑的問道。
老年官吏搖了搖頭:“在下覺得不像,那些人都是清國人。可大船上的人自稱‘北海人’,而且都是一頭短發,不留發辮。這樣的人我也沒聽說過。”
毛利家當年做錯了嗎?戶田氏孟聽了老年官吏的講解,覺得是做的過分了。不過事情都過去了這麽多年,而且幕府早有定論,那麽不管如何,都不能承認當年做錯了。否則幕府的威信何在?作為德川家的旗本武士,戶田氏孟必須要站在幕府的立場上看待這件事。
至於大米,哼哼,本國現在是缺糧,但決不能為了區區一點糧食就失了國體。一條大船算得了什麽。等諸藩大軍集結,萬彈齊發,就不信打不沉他!
既然如此,那就內緊外鬆,做場戲暫且先穩住那群化外夷民再說。
想到這裏,戶田氏孟吩咐道:“爾等暫且先穩住他們,給他們送些水米酒菜以作犒勞,讓其放鬆心神。他們那個頭領不是說想見清國商人麽,你們就去唐人屋敷那裏找一些清國商人上船。不過他們聊了什麽,說了哪些事,你們都要一一記錄,再來向我稟報。”
那老年官吏讚許道:“殿下此舉甚是高明。”
“哈哈!”下麵一眾官吏武將齊聲遵命。
唐人屋敷內。
“沈老板!沈老兄!請問在不在家?”沈敬丹的屋外,老黃拍著障門叫道。
障門很快打開,沈敬丹看著一頭大汗的老黃,吃驚的問道:“黃兄,你來尋我何事?”
“唉!別提了,剛才中國年行司和宿町的官吏帶著幾個人來,說那條大船上的夷人想見我們這些清國來的商人。讓我等明日就跟他們去那條大船上與夷人會談。你說這事鬧的,我聽完後就趕緊來找老兄了。你看這事該如何應對?”
沈敬丹走到廊下,來迴踱步,思量了半晌才說道:“實不相瞞,方才我用千裏鏡看了那條大船。那船上之人似乎都是東方人相貌。我估計這些人是從南洋過來的。”
“南洋?他們跑這裏來作甚麽?”
“那就要明天見了才會知曉。”沈敬丹捋著胡須說道。
“那老兄的意思是咱們明天去看看?”
“是福不是禍,是禍躲不過。倭國官吏都來了,咱們也不好不出麵。我等都是商人,千裏奔波隻為財,萬一是個機會呢?”
老黃聽到此處,眼睛登時一亮,連忙笑著說道:“那好,明日我就唯老兄馬首是瞻了。”
“好說好說。”
老黃走後,沈敬丹迴到屋內,他坐下對身邊的綠筠說道:“明日你去町裏轉轉,看看街市上有什麽消息。”
“是那條大船?”綠筠小聲問道。
沈敬丹頷首道:“我覺得這事沒這麽簡單。這船太怪了,我平生從未見過。”
“爹爹,您和黃老板的話女兒都聽見了,明天我也要跟您去。”
“胡鬧!你一個女兒家,瘋瘋癲癲成何體統。不許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