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周過去了,趙新搞的“訴苦運動”在士兵中開展的效果還算不錯。
很多事就是這樣,沒對比就沒傷害。一邊是幕府和諸藩至少50%的年貢,現在已經漲到了100%;一邊是北海鎮的前五年沒有年貢,以後隻收10%。流民們自己就會用腳來投票。
對於流民們現在的主糧,趙新也做過考慮。
他一開始買精米和白麵就是圖方便,在現代想大規模買芋頭當主糧這事兒還是算了吧,現代人自己吃還不夠呢。
等到了熊島之後,趙新經過仔細考慮,決定用上好的大米和白麵養刁這些流民的胃口。等他們吃慣了這些,沒人會想再迴島國去吃芋頭拌蘿卜飯的。
四月十四日,北海鎮下起了小雨。
趙新在前來送行人群的目光中,帶人登上了雷神號。
徐壽南抱著多福大王,眼淚巴巴的對趙新喊道:“老師,你可要早點兒迴來啊!”
徐福南則衝著趙新的身影躬身施禮。
岸邊,彌次郎衝著甲板上哥哥彌市郎揮手臂作別。
阿妙……阿妙沒功夫,她被劉大主任帶去檢查上一批流民去了。不過她在聽到碼頭那邊傳來的汽笛聲後,還是向著碼頭的方向合掌祈禱。
此次雷神號的第一目標是蝦夷地,然後才會去石卷港。
16個小時後,雷神號趁著夜色停在了後世小樽港(小樽,來自阿伊努語,意為沙灘上的河流)的外海。由於這裏現在還沒有被開發成港口,所以海灣內的礁石情況並不熟悉。
趙新準備在天亮後通過船上的聲呐繼續靠近海岸。
曆史上,蝦夷地在很長一段時間裏都沒有進入德川幕府的視野。至於南部的鬆前藩,其前身是日本戰國時代活躍於蝦夷地的蠣崎家。
1593年,秀吉出征朝鮮,蠣崎家第五代家主蠣崎慶廣帶著手下兵馬一路跑到肥前的名護屋城參戰。太閣大人對慶廣的這番行為的獎勵,便是立即允諾了蠣崎家對蝦夷地的支配權,並上表天皇封慶廣為從五位下誌摩守,賜“蝦夷島主”朱印狀和桐章。
慶長三年(1598年),蠣崎慶廣在投效德川家康後改姓“鬆前”,成為鬆前藩的初代藩主。德川幕府賜其“黑印狀”,再度確認了鬆前藩對“蝦夷地”的控製權,以及與阿伊努人交易的權力,鬆前藩由此完全壟斷了蝦夷地利潤豐厚的皮貨與海產品貿易。
第二天上午,在船上聲呐儀的幫助下,雷神號停在了離岸邊一公裏的海麵上。
果不其然。一個多小時後,甲板上負責觀察的水手前來稟告,幾個阿伊努人出現在海灘上,衝著雷神號指指點點。
駕駛艙中的幾人聽到後,連忙舉起望遠鏡查看,四個毛發濃密,身材矮小的阿伊努人出現在他們的視野中。
“原來他們就長這樣啊。”劉勝喃喃說道。
趙新也沒見過真實的阿伊努人,在後世,阿伊努人的資料非常少,他也隻是在網絡上見過一些早期拍攝的黑白照片。
視野裏的四個阿伊努人都拿著弓箭。他們身上穿著藍底帶有各色花紋的長袍,紮著腰帶,腳上穿的似乎是獸皮靴子。其中有一個人的頭上還戴著一頂稀奇古怪的帽子。
說是帽子吧,沒有頂;說是頭上勒的額布吧,上麵還密密麻麻的纏著好多東西。
趙新並不知道,他看到的衣服,其實都是用白樺樹皮做成的。
因為蝦夷地上生長著大片的白樺樹林,每年六七月間,阿伊努人就剝取白樺樹皮並儲藏起來,經過水煮火烤,樹皮就會變得十分柔韌,可以隨意彎曲。阿伊努人就用這些加工後的白樺樹皮製成各式服裝。這些衣服經過在表麵雕刻上色之後,就是趙新他們看到的衣服上的底色和各色花紋。
趙新一邊目不轉睛的看著,一邊說道:“他們這衣服的顏色看著挺好看啊。”
視野中,四個阿伊努人用手比劃著雷神號的大小。趙新看的出,這幾人都很震驚。過了一會,這四個人便轉身飛快的離開了海灘。
“怎麽辦?”鄧飛放下望遠鏡問道。
“等。”趙新肯定的說道。他之所以很肯定這些阿伊努人會來,是因為早期俄國人登陸國後島以及之後接觸鬆前藩時,就是阿伊努人帶的路。
中午吃過午飯,甲板上的水手又來報告。說有四條小船從海岸邊駛來,每條船上坐著四五個人。
趙新立刻命令雷神號上的所有人開始戒備,甲板上的二十幾個水手也都分發了順刀、長槍等武器。
至於跟船一起來的,包括彌市郎在內的五十名士兵,趙新擔心阿伊努人看到後會產生不必要的麻煩,所以命令這些人在船艙中呆著,沒有命令不許上甲板。
說起來,趙新的擔心有點多餘。
因為此時的蝦夷地包括鬆前藩在內根本不產米穀。雖然說鬆前藩在在幕藩體製中屬於萬石級別﹐但實際上是沒有實際的石高的。鬆前藩的繁榮主要是依靠與蝦夷人和國內諸藩的貿易,才帶動了稅收的增加,得以維持。
而蝦夷地上的這些阿伊努人,其實在很早之前就通過小船一路北上,經過後世的北方四島,接觸到了庫頁島上的費雅喀人並開展貿易。所以他們對外來客並不懼怕,尤其對那些能夠帶來糧食和絲綢的外來者更感興趣。
很快,當趙新幾人準備好後,四條小船就來到了雷神號的附近。
此時三條小船離得較遠,最靠前的一條小船上,一個阿伊努人先用阿伊努語高聲喊道:“船上有人嗎?”
等了一會,見船上沒有反應,這人又用島國話和費雅喀語分別喊了一次。
甲板上,平太看到趙新對自己點頭示意,於是走到了船舷邊探身向下看去,隻見小船上坐著的四個人正是上午看到的那四個。
“你們好。”平太臉上露出笑容,揮著手打了招唿。
船上的人看到甲板上露出個腦袋,還會說島國話,於是便用島國話高聲問道:“你們是哪來的?”
平太答道:“我們是從西北的大陸上來的。”
那阿伊努人又問道:“你們來這裏幹嘛?”
平太道:“我們想在這裏建一個商棧,跟你們的人交換貨物。”
“你們有什麽?有糧食嗎?有綢緞嗎?”
“有,都有。你們可以派人上來看看。放心,我們不會傷害你們的。”
四個阿伊努人低頭商量了一會後,其中一人又衝著另外三條船上的人喊了幾句,平太根本聽不懂他們在說什麽。
接著,那個阿伊努人仰頭衝平太喊道:“那你扔條繩子下來吧,我們爬上去。你這船可太大了。”他說完,便用手裏的船槳敲了敲船身。
“咚咚~~”那阿伊努人聽到響聲嚇了一跳。隨即又不敢置信的再次敲了幾下,然後用手一摸,頓時傻眼。
平太轉頭問了趙新,便迴頭從小船上的人喊道:“你們退後一些,我們放梯子下來。”
船上的四個人顧不得再探查船身的究竟,連忙用船槳頂著雷神號向後退。此時四條小船上的阿伊努人隻聽大船上傳來一陣吱吱嘎嘎的聲音,一條又細又長的白色梯子,從船上緩緩伸出,接著一頭就在幾根粗大繩索的牽引下,緩緩接近海麵。
“你們從這個梯子走上來,把船就栓在梯子的欄杆上。”平太繼續喊道。
小船緩緩的劃向梯子的位置,接近之後,一個阿伊努人小心站起,伸手抓住了欄杆。
“是鐵的!”那阿伊努人驚訝的叫道。
“放心,梯子很結實的。把船拴好再上來。”平太衝著那人喊道。
於是那個阿伊努人從船上拿起一根用樹皮編成的粗大繩索,一頭係在了梯子的欄杆上,一頭係在了小船船頭。
等這四個人小心翼翼的走上雷神號,頓時被驚的呆住了。他們還從沒見過這麽大的船,而且這船身和船上觸目所及之物,似乎全是鐵造的。
蝦夷地沒有鐵礦,鬆前藩又極力控製刀具的外流,所以除了少數部族頭領擁有一把武士刀外,大多數阿伊努人用的都是弓箭,箭頭也是用野獸的骨頭磨製而成。
(基於這種情況,阿伊努人在捕獵時,對於黑熊這種大型猛獸,便采取了一種笨拙的捕捉辦法。先在一顆樹樁旁用樹皮繩索牢牢的捆上一根躺倒的樹幹,等黑熊被引誘到這根躺倒的樹幹附近時,十幾個人抱著另一根樹幹,合力將黑熊壓在兩根樹幹中間。等黑熊被壓的無力反抗、筋疲力盡時,其他人再一擁而上,迅速的用繩索分別捆綁黑熊的手腳。)
平太笑嗬嗬對四個阿伊努人招手說道:“請過來看看吧。這些東西是不是你們需要的。”
四人愣愣的迴過神來,便順著平太所指的方向看去。
甲板上的一張台子上麵,堆放著趙新讓人搬來的幾樣東西。陽光照耀之下,琳琅滿目。
幾匹顏色各異的綢緞、一袋10公斤的標準麵粉、幾把短刀、一張清兵用的反曲複合弓、兩件鑲黃旗的棉甲和兩頂頭盔。
為首的阿伊努人看到這些東西,連忙上前,伸手就拿起了一把短刀。
三米之外,趙新和鄧飛都將手放在了大腿綁著的手槍上,而站在一旁的劉勝,則端起了那把黑色的marlin1894。
四個阿伊努人根本沒有在意趙新三人的舉動,為首的阿伊努人將短刀從刀鞘中抽出,雪亮的刀身反射著陽光照在他臉上。
“這個你們怎麽換?”這人轉身對平太問道。
“你們說怎麽換?”平太依舊笑容滿麵。
“五十張水獺皮。”拿著短刀的阿伊努人試探著說道,這刀他太喜歡了。
“沒問題。就按你說的。”
阿伊努人一聽,頓時興高采烈起來。他將刀插入刀鞘內,一手握著短刀,一手摸了摸旁邊的幾匹絲綢。
接著,他眼睛一亮,伸手拿起了那張弓。
這種清軍製式弓是以榆木為胎,握把上貼著一層鯊魚皮作為裝飾;麵貼牛角,背貼牛筋和樺樹皮;弓梢用桑木製成,中間夾有角片。弓弦則是用生絲絞成。
阿伊努人拿起沒有上弦的弓左看右看,一樣是非常喜愛。好半晌他才將弓放下,又摸了摸那兩件棉甲。
最後,他指著那袋子麵粉向平太問道:“這是什麽?”
“糧食。一種穀物磨成的粉。”平太一邊說著,一邊從一個水手的手中接過一碟子饅頭,對阿伊努人笑著說道:“這個就是用這種糧食做成的食物。你嚐嚐?”
很多事就是這樣,沒對比就沒傷害。一邊是幕府和諸藩至少50%的年貢,現在已經漲到了100%;一邊是北海鎮的前五年沒有年貢,以後隻收10%。流民們自己就會用腳來投票。
對於流民們現在的主糧,趙新也做過考慮。
他一開始買精米和白麵就是圖方便,在現代想大規模買芋頭當主糧這事兒還是算了吧,現代人自己吃還不夠呢。
等到了熊島之後,趙新經過仔細考慮,決定用上好的大米和白麵養刁這些流民的胃口。等他們吃慣了這些,沒人會想再迴島國去吃芋頭拌蘿卜飯的。
四月十四日,北海鎮下起了小雨。
趙新在前來送行人群的目光中,帶人登上了雷神號。
徐壽南抱著多福大王,眼淚巴巴的對趙新喊道:“老師,你可要早點兒迴來啊!”
徐福南則衝著趙新的身影躬身施禮。
岸邊,彌次郎衝著甲板上哥哥彌市郎揮手臂作別。
阿妙……阿妙沒功夫,她被劉大主任帶去檢查上一批流民去了。不過她在聽到碼頭那邊傳來的汽笛聲後,還是向著碼頭的方向合掌祈禱。
此次雷神號的第一目標是蝦夷地,然後才會去石卷港。
16個小時後,雷神號趁著夜色停在了後世小樽港(小樽,來自阿伊努語,意為沙灘上的河流)的外海。由於這裏現在還沒有被開發成港口,所以海灣內的礁石情況並不熟悉。
趙新準備在天亮後通過船上的聲呐繼續靠近海岸。
曆史上,蝦夷地在很長一段時間裏都沒有進入德川幕府的視野。至於南部的鬆前藩,其前身是日本戰國時代活躍於蝦夷地的蠣崎家。
1593年,秀吉出征朝鮮,蠣崎家第五代家主蠣崎慶廣帶著手下兵馬一路跑到肥前的名護屋城參戰。太閣大人對慶廣的這番行為的獎勵,便是立即允諾了蠣崎家對蝦夷地的支配權,並上表天皇封慶廣為從五位下誌摩守,賜“蝦夷島主”朱印狀和桐章。
慶長三年(1598年),蠣崎慶廣在投效德川家康後改姓“鬆前”,成為鬆前藩的初代藩主。德川幕府賜其“黑印狀”,再度確認了鬆前藩對“蝦夷地”的控製權,以及與阿伊努人交易的權力,鬆前藩由此完全壟斷了蝦夷地利潤豐厚的皮貨與海產品貿易。
第二天上午,在船上聲呐儀的幫助下,雷神號停在了離岸邊一公裏的海麵上。
果不其然。一個多小時後,甲板上負責觀察的水手前來稟告,幾個阿伊努人出現在海灘上,衝著雷神號指指點點。
駕駛艙中的幾人聽到後,連忙舉起望遠鏡查看,四個毛發濃密,身材矮小的阿伊努人出現在他們的視野中。
“原來他們就長這樣啊。”劉勝喃喃說道。
趙新也沒見過真實的阿伊努人,在後世,阿伊努人的資料非常少,他也隻是在網絡上見過一些早期拍攝的黑白照片。
視野裏的四個阿伊努人都拿著弓箭。他們身上穿著藍底帶有各色花紋的長袍,紮著腰帶,腳上穿的似乎是獸皮靴子。其中有一個人的頭上還戴著一頂稀奇古怪的帽子。
說是帽子吧,沒有頂;說是頭上勒的額布吧,上麵還密密麻麻的纏著好多東西。
趙新並不知道,他看到的衣服,其實都是用白樺樹皮做成的。
因為蝦夷地上生長著大片的白樺樹林,每年六七月間,阿伊努人就剝取白樺樹皮並儲藏起來,經過水煮火烤,樹皮就會變得十分柔韌,可以隨意彎曲。阿伊努人就用這些加工後的白樺樹皮製成各式服裝。這些衣服經過在表麵雕刻上色之後,就是趙新他們看到的衣服上的底色和各色花紋。
趙新一邊目不轉睛的看著,一邊說道:“他們這衣服的顏色看著挺好看啊。”
視野中,四個阿伊努人用手比劃著雷神號的大小。趙新看的出,這幾人都很震驚。過了一會,這四個人便轉身飛快的離開了海灘。
“怎麽辦?”鄧飛放下望遠鏡問道。
“等。”趙新肯定的說道。他之所以很肯定這些阿伊努人會來,是因為早期俄國人登陸國後島以及之後接觸鬆前藩時,就是阿伊努人帶的路。
中午吃過午飯,甲板上的水手又來報告。說有四條小船從海岸邊駛來,每條船上坐著四五個人。
趙新立刻命令雷神號上的所有人開始戒備,甲板上的二十幾個水手也都分發了順刀、長槍等武器。
至於跟船一起來的,包括彌市郎在內的五十名士兵,趙新擔心阿伊努人看到後會產生不必要的麻煩,所以命令這些人在船艙中呆著,沒有命令不許上甲板。
說起來,趙新的擔心有點多餘。
因為此時的蝦夷地包括鬆前藩在內根本不產米穀。雖然說鬆前藩在在幕藩體製中屬於萬石級別﹐但實際上是沒有實際的石高的。鬆前藩的繁榮主要是依靠與蝦夷人和國內諸藩的貿易,才帶動了稅收的增加,得以維持。
而蝦夷地上的這些阿伊努人,其實在很早之前就通過小船一路北上,經過後世的北方四島,接觸到了庫頁島上的費雅喀人並開展貿易。所以他們對外來客並不懼怕,尤其對那些能夠帶來糧食和絲綢的外來者更感興趣。
很快,當趙新幾人準備好後,四條小船就來到了雷神號的附近。
此時三條小船離得較遠,最靠前的一條小船上,一個阿伊努人先用阿伊努語高聲喊道:“船上有人嗎?”
等了一會,見船上沒有反應,這人又用島國話和費雅喀語分別喊了一次。
甲板上,平太看到趙新對自己點頭示意,於是走到了船舷邊探身向下看去,隻見小船上坐著的四個人正是上午看到的那四個。
“你們好。”平太臉上露出笑容,揮著手打了招唿。
船上的人看到甲板上露出個腦袋,還會說島國話,於是便用島國話高聲問道:“你們是哪來的?”
平太答道:“我們是從西北的大陸上來的。”
那阿伊努人又問道:“你們來這裏幹嘛?”
平太道:“我們想在這裏建一個商棧,跟你們的人交換貨物。”
“你們有什麽?有糧食嗎?有綢緞嗎?”
“有,都有。你們可以派人上來看看。放心,我們不會傷害你們的。”
四個阿伊努人低頭商量了一會後,其中一人又衝著另外三條船上的人喊了幾句,平太根本聽不懂他們在說什麽。
接著,那個阿伊努人仰頭衝平太喊道:“那你扔條繩子下來吧,我們爬上去。你這船可太大了。”他說完,便用手裏的船槳敲了敲船身。
“咚咚~~”那阿伊努人聽到響聲嚇了一跳。隨即又不敢置信的再次敲了幾下,然後用手一摸,頓時傻眼。
平太轉頭問了趙新,便迴頭從小船上的人喊道:“你們退後一些,我們放梯子下來。”
船上的四個人顧不得再探查船身的究竟,連忙用船槳頂著雷神號向後退。此時四條小船上的阿伊努人隻聽大船上傳來一陣吱吱嘎嘎的聲音,一條又細又長的白色梯子,從船上緩緩伸出,接著一頭就在幾根粗大繩索的牽引下,緩緩接近海麵。
“你們從這個梯子走上來,把船就栓在梯子的欄杆上。”平太繼續喊道。
小船緩緩的劃向梯子的位置,接近之後,一個阿伊努人小心站起,伸手抓住了欄杆。
“是鐵的!”那阿伊努人驚訝的叫道。
“放心,梯子很結實的。把船拴好再上來。”平太衝著那人喊道。
於是那個阿伊努人從船上拿起一根用樹皮編成的粗大繩索,一頭係在了梯子的欄杆上,一頭係在了小船船頭。
等這四個人小心翼翼的走上雷神號,頓時被驚的呆住了。他們還從沒見過這麽大的船,而且這船身和船上觸目所及之物,似乎全是鐵造的。
蝦夷地沒有鐵礦,鬆前藩又極力控製刀具的外流,所以除了少數部族頭領擁有一把武士刀外,大多數阿伊努人用的都是弓箭,箭頭也是用野獸的骨頭磨製而成。
(基於這種情況,阿伊努人在捕獵時,對於黑熊這種大型猛獸,便采取了一種笨拙的捕捉辦法。先在一顆樹樁旁用樹皮繩索牢牢的捆上一根躺倒的樹幹,等黑熊被引誘到這根躺倒的樹幹附近時,十幾個人抱著另一根樹幹,合力將黑熊壓在兩根樹幹中間。等黑熊被壓的無力反抗、筋疲力盡時,其他人再一擁而上,迅速的用繩索分別捆綁黑熊的手腳。)
平太笑嗬嗬對四個阿伊努人招手說道:“請過來看看吧。這些東西是不是你們需要的。”
四人愣愣的迴過神來,便順著平太所指的方向看去。
甲板上的一張台子上麵,堆放著趙新讓人搬來的幾樣東西。陽光照耀之下,琳琅滿目。
幾匹顏色各異的綢緞、一袋10公斤的標準麵粉、幾把短刀、一張清兵用的反曲複合弓、兩件鑲黃旗的棉甲和兩頂頭盔。
為首的阿伊努人看到這些東西,連忙上前,伸手就拿起了一把短刀。
三米之外,趙新和鄧飛都將手放在了大腿綁著的手槍上,而站在一旁的劉勝,則端起了那把黑色的marlin1894。
四個阿伊努人根本沒有在意趙新三人的舉動,為首的阿伊努人將短刀從刀鞘中抽出,雪亮的刀身反射著陽光照在他臉上。
“這個你們怎麽換?”這人轉身對平太問道。
“你們說怎麽換?”平太依舊笑容滿麵。
“五十張水獺皮。”拿著短刀的阿伊努人試探著說道,這刀他太喜歡了。
“沒問題。就按你說的。”
阿伊努人一聽,頓時興高采烈起來。他將刀插入刀鞘內,一手握著短刀,一手摸了摸旁邊的幾匹絲綢。
接著,他眼睛一亮,伸手拿起了那張弓。
這種清軍製式弓是以榆木為胎,握把上貼著一層鯊魚皮作為裝飾;麵貼牛角,背貼牛筋和樺樹皮;弓梢用桑木製成,中間夾有角片。弓弦則是用生絲絞成。
阿伊努人拿起沒有上弦的弓左看右看,一樣是非常喜愛。好半晌他才將弓放下,又摸了摸那兩件棉甲。
最後,他指著那袋子麵粉向平太問道:“這是什麽?”
“糧食。一種穀物磨成的粉。”平太一邊說著,一邊從一個水手的手中接過一碟子饅頭,對阿伊努人笑著說道:“這個就是用這種糧食做成的食物。你嚐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