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300 章 我幹禦史會不得好死
大明,我給老朱當噴子的那些年 作者:卿歲歲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魏澤。”罵完了詹徽以後,老朱又扭頭拿刑部撒氣:“咱讓你們編纂大明律,從洪武元年到洪武二十二年,說說,你們編得怎麽樣了?”
他就不明白了,這些官員個的效率怎麽就那麽慢呢?
“養你們的糧食還不如拿去養王八,王八跑得都比你們快,幹點兒事幹二十多年都幹不好!!”
魏澤簡直就是有口難言,陛下以為律法是地裏的蘿卜白菜,直接下地裏去拔就可以了嗎?
他剛想張嘴解釋,便聽老朱道:“不過這事兒也不能全怪你們,你們刑部的事兒確實也太多。”
“這樣吧,大明律的的事兒你就再也不必管了。”
“咱迴頭挑些學問好的去做,你隻管協助大理寺和都察院,管好刑獄之事就可以了。”
交給他們幹,烏龜和蝸牛都比他們要幹得快點兒。
人家小顧幹活的速度,就比他們這些人要快上多。
搶食的時候跑的瘋快,黨爭的時候個個都聰明絕頂,就是這本事都比不了小顧一點兒。
“是。”莫名其妙被削權,魏澤雖然不願意卻也不敢反駁:“隻是請問陛下,這編纂律法之事由誰負責呢?”
這事可不是那麽簡單的,首先主編得有學問、還得懂刑獄法。
還得有豐富判案經驗,陛下說讓有學問的上。
總不能挑個新科進士上吧?他們這些個嫩瓜秧子又懂什麽?
老朱沉默了一會兒,最終還是決定把這事兒交給顧晨去辦。
“如今你們中間就顧光曦最閑,就讓他帶著大家纂修大明律,這事兒你們刑部就別管了。”
朝堂上可用之人還是太少了,希望下屆科舉能多出幾個治國之才,那才是他大明的福氣啊。
不歸刑部管,那就歸都察院管,詹徽正想開口進去摻和上一腳呢,就聽朱標直接道。
“這事兒也不歸都察院管,孤與父皇還有顧光曦商議決定就是,諸位大人這就請迴吧。”
不是他偏心光曦,他是真心覺得在座的方方麵麵,都不如光曦的本事,可惜他爹已經廢了丞相。
要不然的話,顧光曦還當真配得上這個位置。
刑部和大理寺也不想留這挨罵,得了太子這句話立馬麻利地收拾好東西就跑,生怕晚一步給叫住。
詹徽心裏卻覺得不是滋味,編纂大明律這麽重要的差事,陛下怎能交給顧晨那個嫩瓜秧子呢?
他懂什麽?
早知道自己就不該攬那麽多權,居然白白讓顧晨得了這麽好的活兒,也不知將來史書上自己的名字多,還是他顧晨的名字多啊。
洪武二十二年,老朱宣布改大宗正院為宗人府。
任命秦王朱樉為宗人令,晉王朱棡為左宗正,燕王朱棣為右宗正。
同時設置詹事院,令吏部為東宮挑選賢良之才輔導太子,並令唐鐸兼任詹事,顧晨則為少詹事。
才剛給鳳陽擦完屁股的顧晨:“……”
怎麽又來新活了?還一來來兩樣新活兒呢?
有完沒完!
顧晨迴到京城的時候天氣已經迴暖,藍玉早就帶著十萬大軍奔赴遼東,他都沒來得及囑咐幾句監軍的同僚。
不過倒是在吏部外麵,遇到了同樣剛迴京的鄭士元,時過境遷,顧晨看了他好一會兒才認出來老鄭。
“顧大人,多年不見,這身衣裳可真精神呐。”
鄭士元如今的形象,早已與九年前那般模樣大不相同。
他皮膚黝黑,手上全是厚厚的繭子,指甲縫裏是洗不幹淨的泥垢,不過眼睛裏卻是亮光閃閃的。
若不是身上穿著官服,顧晨還以為是哪家的老農民呢,他笑著伸出手,引著老鄭前去吏部。
他這才剛迴來,肯定是要去吏部報到的嘛。
“鄭大人,多年未見,此般迴京不知任職何處?”
“還是在都察院嗎?”
剛直是鄭士元最大的優點,他認為鄭士元是合適的,可鄭士元卻笑著搖搖頭,低聲對他道。
“沒有,想必是陛下煩下官這張嘴,所以讓下官跟著顧大人,編纂大明律,說下官知道百姓疾苦,知道律法要怎麽寫才是對老百姓好。”
他連朱姓皇親國戚都不放在眼裏,陛下哪裏還敢讓自己當禦史?
隻怕自己再少個朱姓親戚,更要命的是陛下還有那麽多混賬兒子,他若還為禦史肯定要說話的。
聽說魯王殿下寵信道士,迷戀長生不老的邪術,折騰百姓,弄得百姓們如今看到他拔腿就跑。
他還想寫本奏疏參一本的,可惜陛下不肯給他這個機會,不讓他再繼續幹禦史這活兒了。
唉,你說魯王殿下小時候那會兒,他是多麽聰明好學,多麽乖巧有禮,怎麽去封地後便那樣了。
說到底,還是陛下過於寵溺,所以他才有恃無恐的緣故。
顧晨了然地點點頭,表示:“你不幹禦史確實對大家都好,你是不知道,我這兩個月在鳳陽可忙得要死。”
“我啊根據官員失職程度,彈劾罷免了三十多位,判死七八位,陛下還判了三家誅滿門的。”
“若是讓你去鳳陽審理這些事,怕是整個鳳陽的官兒都能被你彈劾幹淨,一個做事的人也沒了。”
你說鄭士元若當真跪在地上,要老朱把自己的孩子就地正法,你要老朱他怎麽處置?
偏袒自己兒子吧臉麵掛不住,不偏袒吧那又是不可能的,哪個老農民舍得對自己兒子動手?
咋辦呢?
那就把這種不管不顧的禦史權力直接給換了唄,換了以後,那不就沒人敢參他兒子來嗎?
他也不必做那個惡人,背那個惡名,對鄭士元做出什麽事兒,所以不讓老鄭去都察院便是對大家都好的好事。
“還是顧大人了解下官,陛下也是真心照顧臣工。”
“知道下官是個嘴巴沒把門的,當禦史容易不得好死。”
鄭士元笑了笑,對於這個決定倒也不是有多排斥。
“隻是方學士瞧著五穀不分,也不知會把莊浪治理成什麽模樣,顧大人覺得此人如何?”
他治理莊浪十幾年,內心很是牽掛,舍不得莊浪的老百姓,怕自己走了他們的日子不好過啊。
“不是特別清楚,像個書呆子。”顧晨淡淡說出自己的想法,輕笑道:“太子殿下想讓他鍛煉鍛煉,想必還是有那麽幾分才幹的。”
反正不管他幹得好還是壞,老朱拿的小本子都記著呢。
以後的前途如何,也要看他能把莊浪治理得如何了。
“有才幹是好事,顧大人可也別忘了莊浪的百姓。”鄭士元不放心,開口為百姓爭取道:“時不時的,還是要讓監察禦史去看看才好。”
“莊浪百姓都是有心的,我走的時候他們還惦記著顧大人,塞了許多他們認為的好東西要送給你,我說顧大人在應天府什麽都不缺啊。”
“可他們說這是他們的心意,說什麽也要我帶迴來。”
“我就帶了一些,昨日迴來就給你送去府上了呢。”
“可惜你昨日尚且不在家。”
“都是些自家種的糧食,釀的酒,還有自家養的雞,不是什麽值錢的,他們還怕顧大人嫌棄呢?”
這就是淳樸的百姓,他們永遠記得對他們好的人。
他就不明白了,這些官員個的效率怎麽就那麽慢呢?
“養你們的糧食還不如拿去養王八,王八跑得都比你們快,幹點兒事幹二十多年都幹不好!!”
魏澤簡直就是有口難言,陛下以為律法是地裏的蘿卜白菜,直接下地裏去拔就可以了嗎?
他剛想張嘴解釋,便聽老朱道:“不過這事兒也不能全怪你們,你們刑部的事兒確實也太多。”
“這樣吧,大明律的的事兒你就再也不必管了。”
“咱迴頭挑些學問好的去做,你隻管協助大理寺和都察院,管好刑獄之事就可以了。”
交給他們幹,烏龜和蝸牛都比他們要幹得快點兒。
人家小顧幹活的速度,就比他們這些人要快上多。
搶食的時候跑的瘋快,黨爭的時候個個都聰明絕頂,就是這本事都比不了小顧一點兒。
“是。”莫名其妙被削權,魏澤雖然不願意卻也不敢反駁:“隻是請問陛下,這編纂律法之事由誰負責呢?”
這事可不是那麽簡單的,首先主編得有學問、還得懂刑獄法。
還得有豐富判案經驗,陛下說讓有學問的上。
總不能挑個新科進士上吧?他們這些個嫩瓜秧子又懂什麽?
老朱沉默了一會兒,最終還是決定把這事兒交給顧晨去辦。
“如今你們中間就顧光曦最閑,就讓他帶著大家纂修大明律,這事兒你們刑部就別管了。”
朝堂上可用之人還是太少了,希望下屆科舉能多出幾個治國之才,那才是他大明的福氣啊。
不歸刑部管,那就歸都察院管,詹徽正想開口進去摻和上一腳呢,就聽朱標直接道。
“這事兒也不歸都察院管,孤與父皇還有顧光曦商議決定就是,諸位大人這就請迴吧。”
不是他偏心光曦,他是真心覺得在座的方方麵麵,都不如光曦的本事,可惜他爹已經廢了丞相。
要不然的話,顧光曦還當真配得上這個位置。
刑部和大理寺也不想留這挨罵,得了太子這句話立馬麻利地收拾好東西就跑,生怕晚一步給叫住。
詹徽心裏卻覺得不是滋味,編纂大明律這麽重要的差事,陛下怎能交給顧晨那個嫩瓜秧子呢?
他懂什麽?
早知道自己就不該攬那麽多權,居然白白讓顧晨得了這麽好的活兒,也不知將來史書上自己的名字多,還是他顧晨的名字多啊。
洪武二十二年,老朱宣布改大宗正院為宗人府。
任命秦王朱樉為宗人令,晉王朱棡為左宗正,燕王朱棣為右宗正。
同時設置詹事院,令吏部為東宮挑選賢良之才輔導太子,並令唐鐸兼任詹事,顧晨則為少詹事。
才剛給鳳陽擦完屁股的顧晨:“……”
怎麽又來新活了?還一來來兩樣新活兒呢?
有完沒完!
顧晨迴到京城的時候天氣已經迴暖,藍玉早就帶著十萬大軍奔赴遼東,他都沒來得及囑咐幾句監軍的同僚。
不過倒是在吏部外麵,遇到了同樣剛迴京的鄭士元,時過境遷,顧晨看了他好一會兒才認出來老鄭。
“顧大人,多年不見,這身衣裳可真精神呐。”
鄭士元如今的形象,早已與九年前那般模樣大不相同。
他皮膚黝黑,手上全是厚厚的繭子,指甲縫裏是洗不幹淨的泥垢,不過眼睛裏卻是亮光閃閃的。
若不是身上穿著官服,顧晨還以為是哪家的老農民呢,他笑著伸出手,引著老鄭前去吏部。
他這才剛迴來,肯定是要去吏部報到的嘛。
“鄭大人,多年未見,此般迴京不知任職何處?”
“還是在都察院嗎?”
剛直是鄭士元最大的優點,他認為鄭士元是合適的,可鄭士元卻笑著搖搖頭,低聲對他道。
“沒有,想必是陛下煩下官這張嘴,所以讓下官跟著顧大人,編纂大明律,說下官知道百姓疾苦,知道律法要怎麽寫才是對老百姓好。”
他連朱姓皇親國戚都不放在眼裏,陛下哪裏還敢讓自己當禦史?
隻怕自己再少個朱姓親戚,更要命的是陛下還有那麽多混賬兒子,他若還為禦史肯定要說話的。
聽說魯王殿下寵信道士,迷戀長生不老的邪術,折騰百姓,弄得百姓們如今看到他拔腿就跑。
他還想寫本奏疏參一本的,可惜陛下不肯給他這個機會,不讓他再繼續幹禦史這活兒了。
唉,你說魯王殿下小時候那會兒,他是多麽聰明好學,多麽乖巧有禮,怎麽去封地後便那樣了。
說到底,還是陛下過於寵溺,所以他才有恃無恐的緣故。
顧晨了然地點點頭,表示:“你不幹禦史確實對大家都好,你是不知道,我這兩個月在鳳陽可忙得要死。”
“我啊根據官員失職程度,彈劾罷免了三十多位,判死七八位,陛下還判了三家誅滿門的。”
“若是讓你去鳳陽審理這些事,怕是整個鳳陽的官兒都能被你彈劾幹淨,一個做事的人也沒了。”
你說鄭士元若當真跪在地上,要老朱把自己的孩子就地正法,你要老朱他怎麽處置?
偏袒自己兒子吧臉麵掛不住,不偏袒吧那又是不可能的,哪個老農民舍得對自己兒子動手?
咋辦呢?
那就把這種不管不顧的禦史權力直接給換了唄,換了以後,那不就沒人敢參他兒子來嗎?
他也不必做那個惡人,背那個惡名,對鄭士元做出什麽事兒,所以不讓老鄭去都察院便是對大家都好的好事。
“還是顧大人了解下官,陛下也是真心照顧臣工。”
“知道下官是個嘴巴沒把門的,當禦史容易不得好死。”
鄭士元笑了笑,對於這個決定倒也不是有多排斥。
“隻是方學士瞧著五穀不分,也不知會把莊浪治理成什麽模樣,顧大人覺得此人如何?”
他治理莊浪十幾年,內心很是牽掛,舍不得莊浪的老百姓,怕自己走了他們的日子不好過啊。
“不是特別清楚,像個書呆子。”顧晨淡淡說出自己的想法,輕笑道:“太子殿下想讓他鍛煉鍛煉,想必還是有那麽幾分才幹的。”
反正不管他幹得好還是壞,老朱拿的小本子都記著呢。
以後的前途如何,也要看他能把莊浪治理得如何了。
“有才幹是好事,顧大人可也別忘了莊浪的百姓。”鄭士元不放心,開口為百姓爭取道:“時不時的,還是要讓監察禦史去看看才好。”
“莊浪百姓都是有心的,我走的時候他們還惦記著顧大人,塞了許多他們認為的好東西要送給你,我說顧大人在應天府什麽都不缺啊。”
“可他們說這是他們的心意,說什麽也要我帶迴來。”
“我就帶了一些,昨日迴來就給你送去府上了呢。”
“可惜你昨日尚且不在家。”
“都是些自家種的糧食,釀的酒,還有自家養的雞,不是什麽值錢的,他們還怕顧大人嫌棄呢?”
這就是淳樸的百姓,他們永遠記得對他們好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