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年啦一
紅樓之賈琰的成長日記 作者:邱上嶺春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十二月的冷冬,銀花珠樹,大雪鋪地,唿唿的北風吹過,刮得人臉生疼,崎嶇的山道上,不見人煙,隻有牛車軋出來的兩道冰轍子印,許是早起的賣炭翁留下的。
一位老人背著個大布袋,正在山路上獨行,雪地成冰,老人腳下不穩,“哎呦”一聲,眼看著就要摔倒。
老人一把年紀,這在雪地裏摔一下,把腰扭傷了怎麽著也得躺個十天半月的。
“阿公小心些。”誰料這時後麵突然伸出一隻手,拉了老人一把。
緇色的毛皮飛滾大氅氈帽下露出一張年輕朝氣的臉,正是賈琰。
他朝老人靦腆的笑了笑,“阿公往哪裏去?”
老人就著他的手站穩了身子,抬頭打量這位好心人。
除了外頭罩著的緇色毛皮飛滾大氅,裏麵隻一件普通錦布的藏青長袍,用暗花雪綾的腰帶係著,腳蹬著一雙鹿皮短靴。
麵目白皙,手無厚繭。
老人笑了笑:“往這頭的寒山寺去看看。”
賈琰道:“是嗎?真是好巧,我也正往那裏去,不如跟阿公一起走吧。”
老人目光了然,點了點頭:“從京城的朱雀街,到這將近三十裏外的寒山寺,一天一夜,一直跟我這老翁同路,的確是巧。”
盡管北風凜冽,冰雪凍人,賈琰還是覺得臉上發燙做燒,他摘帽撫袍,後退一步,拱手高舉,自上而下,鞠躬過半,行一長揖,端正道:“虞老先生。”
虞圊,三朝元老,嘉元四年進士及第,殿試上被聖人親點為狀元,之後入翰林,四十便進內閣,官至從一品,為先帝少傅,卻在先帝登基為帝時致仕,先帝百般挽留,無果,隻好隨了他意,之後虞圊自己在京城辦了崇澤書院,輔導學生授課,他的學生,十有八九,都是進士,不過短短幾年,他又關了書院,隻在家含飴弄孫,過起了田園老翁的生活。
到今上繼承大統,加上他十來年不出頭,人們便漸漸淡忘了這位大儒。
虞老先生去拿剛剛摔在地上的大布袋,賈琰先他一步,也不顧雪泥肮髒,搶先扛在了背上。
隻是這大布袋裏也不知裝了什麽東西,沉的很,估摸著得有六七十斤,賈琰憑著一股猛勁甩到了背上,竟然被甩了一個趔趄,差點自己先摔了。
虞老先生哈哈大笑:“公子哥兒,你還是給我吧,前麵還有十幾裏呢。”
賈琰臉紅,他近來雪燭螢火,隻顧苦讀,是不怎麽注意鍛煉了,加上這些年確實沒做過什麽重活兒,猛一下才趔趄了,但背上的東西是萬萬不能放下的,因此隻笑道:“虞老先生身體好生硬朗。”
虞圊見他執意如此,也不再管他了,隻自己徑直往前走去。
賈琰也不敢造次,背著東西緊跟在他後麵。
之前他跟著虞圊,虞圊身體再好也是個老人,差不多是走一刻歇一刻,可現在,虞老先生健步如飛走了快一個時辰了,也不見停歇。
風雪路重,賈琰近年來又沒幹過什麽重活,背著幾十斤的東西一下走了十幾裏,真是吃不消,但他看著前方腳步不停的老人,憑著心裏憋著的一股氣,硬往前走,大冷天的,等看見寒山寺的門檻時,他竟兜頭出了一臉汗。
小沙彌念了聲“阿彌陀福”,從他手裏接過了東西。
賈琰握了握手,手上僵硬的一點知覺都無,眼前陣陣發黑,他心裏也跟著道:“阿彌陀福”。累死他了!
等他緩過神兒睜開眼,眼前早沒虞老先生的影子了。
他跟小沙彌打聽,才知道虞老先生去跟這裏的師傅說話去了。
虞老先生在寒山寺住了三日,賈琰也跟著住了三日,寺裏清苦,冬日寒冷,一開始他住在寺裏專門給他騰的單間裏,但是太冷了,燒炭也不行,最後兩晚,他都是厚著臉皮跟一群小沙彌擠著睡的。
這三天內賈琰一有空就在虞老先生的眼前晃,拙劣的套著近乎,虞老先生笑眯眯的跟他高談闊論,看似和藹可親,可是一等賈琰醞釀好開始說正事,虞老先生總是“恰好”“有事”,就走了。
三天後,虞老先生跟寺裏的師傅告辭,賈琰在旁邊接連不住的一會兒一個噴嚏。
虞圊笑:“你是榮國府的公子,何苦找上我這個杖鄉之年的人?”
“先生鶴鳴九皋,滿腹經綸,德厚流光,我敬仰已久,但求一見。”
“我個老頭子,你見也見了,可以走了。”
賈琰一噎,見虞圊甩袖就走,終於不再和老先生玩啞謎了,直接道:“我有事求先生。”
虞圊了然道:“可是要找我拜師?”
賈琰一頓,沒有說話。
虞圊卻隻當他是這個意思,雖然他不怎麽露麵了,但是來找他的學子就沒斷過,府上每天都是一大堆的拜師帖子,他都拒而不見。
“我已經十來年都收過學生了,你很不必在我跟前費工夫。”
賈琰默然半晌,道:“不敢打擾先生,隻是我之前的先生是錢木齋,他也曾是先生的學生,我托他的意思,來看看先生。”
聽到錢木齋這個名字,虞老先生倒愣了一會兒,似乎迴憶起了什麽,半歎半笑:“這小子啊,是我對他不住。”又轉頭看賈琰,“你既是他的學生,我就更不能教你了,輩分也不對。”
“不求先生教我,我明年春闈,但求先生能指點一番也是好的。”
“是他讓你來找我的?”
賈琰點頭:“他告訴我,您每年這時候都會往寒山寺一趟。”
虞圊是被寒山寺的師傅一起養大的,之前也就是個小沙彌,後來師傅們見他性喜讀書,這才送他去上學,年少的時候,他就這樣背著一袋子師傅化來的五穀雜糧去讀書,後來他做官,致仕,很多東西變了,唯有這每年親自往寒山寺背糧食的習慣,沒變。
虞老先生看著漫天飛雪,問他:“何以為定?”
賈琰道:“國以民為本,民以食為天,食以安為先,安以製為本,製以法為根。若民定,則國昌,何以為定?以製法而定,法其公正,法其嚴明,使上有所治,下有所依,勞有所獲,老有所居,則心安定。若反之,民之迴矞,職競用力,民之未戾,職盜為寇。故施德政,爾德不明,以無陪無卿,重人禮,有孝有德,重法度,有為所不為,方為興家之本,邦國之基,如此,四方則定。”
虞老先生聽罷,躬著身用手從地上滾了一個雪球,砸到他背上,罵道:“淨會做表麵文章!”
賈琰齜牙,不知他哪來這麽大氣,是在罵他還是借機罵別的什麽人,也就低頭不吭聲。
虞老先生又問:“看到下雪,能想到什麽詩?”
“冬天麥蓋三層被,來年枕著饅頭睡。”
迎麵又飛過來一個雪球,這次直接砸在了賈琰的臉上,順著賈琰的脖領子就跑了進去,賈琰情不自禁的打了個冷顫,他很想翻個白眼兒,表麵的不愛聽,來句實在的還要被砸!
虞老先生見他那囧樣,哈哈大笑:“那你知道是為什麽嗎?”
“瑞雪兆豐年,因為冬天溫度低,能有效殺死農作物上的害蟲,雪的導熱性能差,土壤表麵蓋上一層雪被,其實起到了保溫效果,另外,積雪化水,還能為土地儲存水分,增強土壤肥力。”
賈琰有些用詞比較怪,但虞老先生一想大約也能明白,這次他是真的驚訝了,沒想到賈琰作為榮國府的子弟,還能知道這個。
虞老先生難得的點了點頭:“不錯,你已是舉人,是可以被舉官的,官者,文章重要,但務實更重要。”說罷也不再逗他,對他道:“你做了文章,便去我府上找我,給左門二邊兒上的那個小廝就行,過個三五天的再來拿。先說好,我隻批注,不會給你講解。”
賈琰一喜,連連答應,見他麵露疲態,便道:“先生,迴去路途遙遠,我給您雇輛車吧。”
虞老先生擺擺手,歎道:“盡道豐年瑞,豐年事若何?長安有貧者,為瑞不宜多。”說罷徑自先他一步離開。
就這樣,不過十天半月的,賈琰便拿著自己的文章去找虞老先生,他和府上的小廝們混熟了,小廝們觀虞老先生的臉色,有時候便放水讓他進去,虞老先生極其不耐煩他,但賈琰的本意也不在拜師上,隻和虞老先生聊些別的,漸漸的,摸清了彼此的性情,兩個人倒似朋友般,可以閑聊天了。
就這樣到了臘月三十這日。
古代娛樂節目缺乏,過年便是很鄭重的一項,即使節日又像是一種儀式。
丫鬟婆子們忙忙嚷嚷,撣揚塵、洗被褥、貼春聯、貼年畫、貼剪紙、貼福字、點蠟燭、點旺火、準備鞭炮煙火,一片喜氣洋洋。榮國府中換了門神,聯對,掛牌,新油了桃符。
自賈母起,兩府有誥封者,皆按品級著朝服,先進宮朝賀,後宗祠祭拜。
《禮記》中有雲:“庶子不祭禰者,明其宗也。”指庶子是沒有資格參加祭祖的,但因賈琰現今已是舉人,賈母便叫其一起祭祖,好告知祖先其事。
一位老人背著個大布袋,正在山路上獨行,雪地成冰,老人腳下不穩,“哎呦”一聲,眼看著就要摔倒。
老人一把年紀,這在雪地裏摔一下,把腰扭傷了怎麽著也得躺個十天半月的。
“阿公小心些。”誰料這時後麵突然伸出一隻手,拉了老人一把。
緇色的毛皮飛滾大氅氈帽下露出一張年輕朝氣的臉,正是賈琰。
他朝老人靦腆的笑了笑,“阿公往哪裏去?”
老人就著他的手站穩了身子,抬頭打量這位好心人。
除了外頭罩著的緇色毛皮飛滾大氅,裏麵隻一件普通錦布的藏青長袍,用暗花雪綾的腰帶係著,腳蹬著一雙鹿皮短靴。
麵目白皙,手無厚繭。
老人笑了笑:“往這頭的寒山寺去看看。”
賈琰道:“是嗎?真是好巧,我也正往那裏去,不如跟阿公一起走吧。”
老人目光了然,點了點頭:“從京城的朱雀街,到這將近三十裏外的寒山寺,一天一夜,一直跟我這老翁同路,的確是巧。”
盡管北風凜冽,冰雪凍人,賈琰還是覺得臉上發燙做燒,他摘帽撫袍,後退一步,拱手高舉,自上而下,鞠躬過半,行一長揖,端正道:“虞老先生。”
虞圊,三朝元老,嘉元四年進士及第,殿試上被聖人親點為狀元,之後入翰林,四十便進內閣,官至從一品,為先帝少傅,卻在先帝登基為帝時致仕,先帝百般挽留,無果,隻好隨了他意,之後虞圊自己在京城辦了崇澤書院,輔導學生授課,他的學生,十有八九,都是進士,不過短短幾年,他又關了書院,隻在家含飴弄孫,過起了田園老翁的生活。
到今上繼承大統,加上他十來年不出頭,人們便漸漸淡忘了這位大儒。
虞老先生去拿剛剛摔在地上的大布袋,賈琰先他一步,也不顧雪泥肮髒,搶先扛在了背上。
隻是這大布袋裏也不知裝了什麽東西,沉的很,估摸著得有六七十斤,賈琰憑著一股猛勁甩到了背上,竟然被甩了一個趔趄,差點自己先摔了。
虞老先生哈哈大笑:“公子哥兒,你還是給我吧,前麵還有十幾裏呢。”
賈琰臉紅,他近來雪燭螢火,隻顧苦讀,是不怎麽注意鍛煉了,加上這些年確實沒做過什麽重活兒,猛一下才趔趄了,但背上的東西是萬萬不能放下的,因此隻笑道:“虞老先生身體好生硬朗。”
虞圊見他執意如此,也不再管他了,隻自己徑直往前走去。
賈琰也不敢造次,背著東西緊跟在他後麵。
之前他跟著虞圊,虞圊身體再好也是個老人,差不多是走一刻歇一刻,可現在,虞老先生健步如飛走了快一個時辰了,也不見停歇。
風雪路重,賈琰近年來又沒幹過什麽重活,背著幾十斤的東西一下走了十幾裏,真是吃不消,但他看著前方腳步不停的老人,憑著心裏憋著的一股氣,硬往前走,大冷天的,等看見寒山寺的門檻時,他竟兜頭出了一臉汗。
小沙彌念了聲“阿彌陀福”,從他手裏接過了東西。
賈琰握了握手,手上僵硬的一點知覺都無,眼前陣陣發黑,他心裏也跟著道:“阿彌陀福”。累死他了!
等他緩過神兒睜開眼,眼前早沒虞老先生的影子了。
他跟小沙彌打聽,才知道虞老先生去跟這裏的師傅說話去了。
虞老先生在寒山寺住了三日,賈琰也跟著住了三日,寺裏清苦,冬日寒冷,一開始他住在寺裏專門給他騰的單間裏,但是太冷了,燒炭也不行,最後兩晚,他都是厚著臉皮跟一群小沙彌擠著睡的。
這三天內賈琰一有空就在虞老先生的眼前晃,拙劣的套著近乎,虞老先生笑眯眯的跟他高談闊論,看似和藹可親,可是一等賈琰醞釀好開始說正事,虞老先生總是“恰好”“有事”,就走了。
三天後,虞老先生跟寺裏的師傅告辭,賈琰在旁邊接連不住的一會兒一個噴嚏。
虞圊笑:“你是榮國府的公子,何苦找上我這個杖鄉之年的人?”
“先生鶴鳴九皋,滿腹經綸,德厚流光,我敬仰已久,但求一見。”
“我個老頭子,你見也見了,可以走了。”
賈琰一噎,見虞圊甩袖就走,終於不再和老先生玩啞謎了,直接道:“我有事求先生。”
虞圊了然道:“可是要找我拜師?”
賈琰一頓,沒有說話。
虞圊卻隻當他是這個意思,雖然他不怎麽露麵了,但是來找他的學子就沒斷過,府上每天都是一大堆的拜師帖子,他都拒而不見。
“我已經十來年都收過學生了,你很不必在我跟前費工夫。”
賈琰默然半晌,道:“不敢打擾先生,隻是我之前的先生是錢木齋,他也曾是先生的學生,我托他的意思,來看看先生。”
聽到錢木齋這個名字,虞老先生倒愣了一會兒,似乎迴憶起了什麽,半歎半笑:“這小子啊,是我對他不住。”又轉頭看賈琰,“你既是他的學生,我就更不能教你了,輩分也不對。”
“不求先生教我,我明年春闈,但求先生能指點一番也是好的。”
“是他讓你來找我的?”
賈琰點頭:“他告訴我,您每年這時候都會往寒山寺一趟。”
虞圊是被寒山寺的師傅一起養大的,之前也就是個小沙彌,後來師傅們見他性喜讀書,這才送他去上學,年少的時候,他就這樣背著一袋子師傅化來的五穀雜糧去讀書,後來他做官,致仕,很多東西變了,唯有這每年親自往寒山寺背糧食的習慣,沒變。
虞老先生看著漫天飛雪,問他:“何以為定?”
賈琰道:“國以民為本,民以食為天,食以安為先,安以製為本,製以法為根。若民定,則國昌,何以為定?以製法而定,法其公正,法其嚴明,使上有所治,下有所依,勞有所獲,老有所居,則心安定。若反之,民之迴矞,職競用力,民之未戾,職盜為寇。故施德政,爾德不明,以無陪無卿,重人禮,有孝有德,重法度,有為所不為,方為興家之本,邦國之基,如此,四方則定。”
虞老先生聽罷,躬著身用手從地上滾了一個雪球,砸到他背上,罵道:“淨會做表麵文章!”
賈琰齜牙,不知他哪來這麽大氣,是在罵他還是借機罵別的什麽人,也就低頭不吭聲。
虞老先生又問:“看到下雪,能想到什麽詩?”
“冬天麥蓋三層被,來年枕著饅頭睡。”
迎麵又飛過來一個雪球,這次直接砸在了賈琰的臉上,順著賈琰的脖領子就跑了進去,賈琰情不自禁的打了個冷顫,他很想翻個白眼兒,表麵的不愛聽,來句實在的還要被砸!
虞老先生見他那囧樣,哈哈大笑:“那你知道是為什麽嗎?”
“瑞雪兆豐年,因為冬天溫度低,能有效殺死農作物上的害蟲,雪的導熱性能差,土壤表麵蓋上一層雪被,其實起到了保溫效果,另外,積雪化水,還能為土地儲存水分,增強土壤肥力。”
賈琰有些用詞比較怪,但虞老先生一想大約也能明白,這次他是真的驚訝了,沒想到賈琰作為榮國府的子弟,還能知道這個。
虞老先生難得的點了點頭:“不錯,你已是舉人,是可以被舉官的,官者,文章重要,但務實更重要。”說罷也不再逗他,對他道:“你做了文章,便去我府上找我,給左門二邊兒上的那個小廝就行,過個三五天的再來拿。先說好,我隻批注,不會給你講解。”
賈琰一喜,連連答應,見他麵露疲態,便道:“先生,迴去路途遙遠,我給您雇輛車吧。”
虞老先生擺擺手,歎道:“盡道豐年瑞,豐年事若何?長安有貧者,為瑞不宜多。”說罷徑自先他一步離開。
就這樣,不過十天半月的,賈琰便拿著自己的文章去找虞老先生,他和府上的小廝們混熟了,小廝們觀虞老先生的臉色,有時候便放水讓他進去,虞老先生極其不耐煩他,但賈琰的本意也不在拜師上,隻和虞老先生聊些別的,漸漸的,摸清了彼此的性情,兩個人倒似朋友般,可以閑聊天了。
就這樣到了臘月三十這日。
古代娛樂節目缺乏,過年便是很鄭重的一項,即使節日又像是一種儀式。
丫鬟婆子們忙忙嚷嚷,撣揚塵、洗被褥、貼春聯、貼年畫、貼剪紙、貼福字、點蠟燭、點旺火、準備鞭炮煙火,一片喜氣洋洋。榮國府中換了門神,聯對,掛牌,新油了桃符。
自賈母起,兩府有誥封者,皆按品級著朝服,先進宮朝賀,後宗祠祭拜。
《禮記》中有雲:“庶子不祭禰者,明其宗也。”指庶子是沒有資格參加祭祖的,但因賈琰現今已是舉人,賈母便叫其一起祭祖,好告知祖先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