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在海拔1905米山梁、三麵都是陡峭山崖的汶川縣龍溪村龍溪寨,瞬間倒塌和損壞民房89間,死亡牲畜1982頭(隻),死亡9人,汶川縣城內周圍石頭及山泥滾落山腳,現場被沙泥及煙塵籠罩,民眾慌忙地從室內逃出戶外空曠地方,三層鋼筋混凝土結構的汶川圖書館藏書樓,第一層樓麵整個兒向西剪切滑動,原三層樓的建築像被地殼吞沒了一層,憑空矮了一截,都汶高速公路的廟子坪大橋的橋梁因地震而墜入水庫中…

    距汶川15公裏、海拔1970米、有四千多年曆史的古跡遺址的雁門鄉蘿卜寨,一個建在岷江南岸高半山台梁上、羌族人集中居住的寨子,一個生活在山中、離雲很近、雨過更是雲煙升騰、雲給了他們無數靈感的羌族村寨,地震瞬間,轟然倒塌!

    平時的這裏,出入的是被稱為頂帕子(意思是頂大事的)的男人們,他們從事農耕、打獵、外出謀生、打工掙錢、養家糊口。這裏被稱為(包帕子)的女人,一般在家織布、做飯、養牲畜,女人們搬出針線筐,曬台上、門檻上就坐滿了繡女,羌族的挑花、刺繡工藝精湛,一不打樣,二不劃線,全憑自己的構思,自由動用五色絲線和棉線,信手挑繡出富有羌族特色的色彩絢麗的幾何花紋、栩栩如生的各種花卉、動物等等圖案。

    這裏的婦女喜歡用納花、纖花、鏈子扣和手繡等針法挑花刺繡,挑花多用棉線,色彩以黑白對比者居多,圖案精巧細致,顯得樸素明快。納花、纖花的圖案則清秀豔麗,色彩對比強烈。鏈子扣則表現了羌族剛健淳樸、粗獷豪放的藝術風格。挑花和刺繡圖案大多取自民間生產生活場景,花、草、瓜、果、飛禽、人物,無所不有,這些圖案景物,形式精致秀麗,內容多含吉祥,充滿了對幸福生活的憧憬,主要的傳統圖案有“團花似錦”、“魚水和諧”、“瓜瓞綿綿”等幾十種,令人愛不釋手。

    這裏的人們將雲繡在鞋上(還有袖口、衣襟、褲管、頭帕),將雲踏在了腳下,每一步都走在雲中,過著雲上的日子。就連寨子裏已經不穿傳統服裝的男人們,也無一例外穿著雲雲鞋,豔麗精致的雲雲鞋在男人們的藍黑漢服下麵非常打眼,給英武的羌家漢子平添兒女柔情。羌族的服飾,多以自產的火麻經加工後紡線織成,俗稱“麻布衫”,或以牛羊毛吊線後織成,俗稱“毪衫”,亦有布衫,以青色為多,腰間男束腰帶,女束花圍腰,外著無袖羊皮褂子,穿草鞋或“雲雲鞋”(羌繡布鞋)。

    可如今,建在台梁上的數百間房屋已悉數倒塌,被夷為平地,全村在這次特大地震中就死亡了144人,往昔沿襲著千百年來羌家小夥與姑娘談戀愛對唱山歌的習俗、村裏人一道圍著火塘跳鍋莊舞、吃著大塊肉、喝著自製的米酒、咂酒,吹著羌笛、嗩呐、口弦琴,打著羊皮鼓,通宵達旦的熱鬧場麵,已被萬民齊喑,悲哭一遍所取代。整個台梁就是一個古滑坡體,隨著岷江切割的加劇和台地前沿的失穩,地質災害活動將更加頻繁,人們發現,這裏的台梁已經斷裂不堪了。

    汶川,在那地震來臨的一瞬間,死亡15941人!

    映秀鎮幼稚園樓房猛烈地幌動著,一時間,聶曉燕感覺到天旋地轉,她被旋轉得有些透不過氣來。“不好!發生地震了!…”迷迷糊糊的她,好像突然清醒了一下,她猛然轉身躍入正在午睡的孩子們的宿舍,一手一個抱出了兩個孩子,將她們迅速送到室外兒童遊樂場上,旋即轉身再次奔赴宿舍,連拖帶拽拉出幾個小孩,剛跳出門口的瞬間,幼稚園突然垮塌,她抱著孩子連滾帶爬,逃到了遊樂場中央安全地帶,孩子們被震垮的房屋嚇得哇哇大哭……

    聶曉燕輕輕撫慰驚慌失措的孩子們:“別哭,有老師在,什麽都別怕!你們要乖,在這兒別動,老師還要去屋裏救弟弟妹妹們……,”說完,不顧餘震又衝擊倒塌的宿舍。

    當把一個個孩子從廢墟中刨出來時,聶曉燕心都碎了!一具具天真無邪的屍體中,就有她自己的心肝寶貝,為了救更多的孩子生命,她居然沒來得及先救出自己的孩子!

    望著死去的孩子,聶曉燕的眼淚終於如山洪暴發:“娃…娃娃…媽媽…來不及…啊…”

    聶曉燕心力交悴,看著眼麵前一具具孩童屍體,失神地自言自語地說道:“娃娃,你們的臉怎麽這麽髒啊?……來,老師給你們洗幹淨……”

    她丈夫則用手帕,沾著自己滴落在孩子臉上的淚水,一點點,小心奕奕地、輕輕地擦著孩子滿是灰塵的頭發和臉蛋,好像生怕把孩子弄醒似的,她的舉動讓在場的人無不慟哭落淚。

    甚至,旁邊趕來救援的一位武警戰士用安全帽使勁地敲著自己的腦袋,讓疼痛阻止淚水傾瀉。

    最後,聶曉燕打開帶在身邊不知多久的嶄新粉紅色棉褥,小心翼翼包裹孩子……

    教學樓幌動得很厲害,在縣運動會上拿了100米長跑第五名、身高1.6米的藏族姑娘鄒雯,意識到可能發生地震了,她腦袋裏第—個本能反映就是逃離,以她的奔跑速度,逃生是沒任何問題的,可就在那一閃念間,她想到她是映秀小學五年級一班的班長和學校少先隊大隊長,少先隊員在關健時候要起到先鋒模範帶頭作用。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於是,她挺身而出,迅速與老師組織同學們逃離,待班裏同學們都撤離完畢後,她才最後一個離開。可是老天對她不公,就在她迅速撤離的瞬間,教學樓發生了二次坍塌,教學樓頓時夷為平地,隻剩下樓梯還突兀地立著,廢墟裏傳來孩子們撕心裂肺的哭喊聲,鄒雯也被埋在了廢墟下,從此便陰陽兩隔。

    當人們刨開廢墟找到她時,她的手還緊緊攙扶著一位同班同學,一看就知道是她在幫老師組織同學撤離,她的音容樣貌依然掛在臉上,滿是著急的樣子。

    “她本來是可以活著的!可為了救班上同學,她卻跑在了最後……”老師和同學們哽咽著說,“她的心一直是那麽善良,在學校裏同學們都很喜歡她,她很大方,自己有啥子吃的都會分給同學吃。老師也很愛她,她經常幫著老師批改作業。在家裏她也很懂事,很聽話。”

    班主任滔滔不絕又痛苦不已地迴憶道:“她學習成績一直是年級第一名,字寫得好,作文經常被老師當範文在班上誦讀,班裏的黑板報也是她主持辦的。可以說她德智體全麵發展,她自學繪畫和音樂,最愛好體育,4月底她代表學校去汶川縣城參加運動會,100米和200米都拿了第五名。”

    43歲的藏族漢子鄒丁,望著女兒鄒雯的遺體,一把鼻涕一把眼淚地哭著,“她跟我說過好幾次,今年春節後她又跟我說映秀小學教學樓出現裂縫,是危房,想轉學到都江堰去,但我們家經濟條件不允許,我就沒有答應。她也很聽話,再也沒說什麽,哪曉得會……”鄒丁懊悔不已。

    他的妻子任朝秀和另一位親戚正在給鄒雯的遺體換上幹淨衣服,鄒丁80歲的老父親也站在旁邊望著孫女,流出混濁的淚水,身體止不住地抖動,口中喃喃低語:“好乖啊,老師都愛得很啊!她的心太好,太善良了!我們平時一直教育她跟同學要和睦相處,要愛別人,隻有你愛別人,別人才會愛你……”

    鄒雯的媽媽任朝秀最後一次給女兒穿上了她最喜歡的衣服——灰色長袖休閑服,藍色長運動褲,她拿出半個月前給鄒雯拍的照片,痛苦流涕地後悔道:“她過12歲生日,我給她拍了幾張照片,沒想到這卻成了她的遺照……”

    鄒雯遺體旁,停放著數十具在地震中遇難的映秀小學師生遺體,有的遺體旁還擺放著小書包。

    不遠處,挖掘機正在搜尋埋在廢墟裏的師生,有200多人埋在下麵,隨著挖掘的深入,一個個感人的畫麵躍入人們的眼簾:教學樓中的另一間教室內,一位年輕女教師嚴蓉,在地震來臨時,用天使的翅膀搭起了一座愛城。她匆匆忙忙奔波於生死之間,她救出了13名學生,然而老天卻對她不公,讓那沉沉的大梁重重的壓在她薄弱的身軀上,讓她扔下1歲半的小女兒,讓她放棄了這多姿多彩的世界。

    旁邊的音樂課教室內,29歲的老師張米亞跪仆在廢墟上,像一隻展翅欲飛的雄鷹,雙臂緊緊摟著兩個孩子,兩個孩子倒是活了下來著,而“雄鷹”已折翅,氣絕身亡,緊抱孩子的手臂已經僵硬,救援人員隻得含淚將之鋸掉才把孩子救出。

    “摘下我的翅膀,送給你飛翔。”多才多藝、最愛唱歌的張米亞老師,用生命詮釋了這句歌詞,用血肉之軀為他的學生牢牢把守住了生命之門,大震中,張老師的妻子、同是該校老師的鄧霞和他們不滿3歲的兒子也被垮塌的房屋深埋。

    “地震來時,張老師就讓學生立刻趴到桌下,我娃兒說,地震後還看到張老師拚命往外挖倒塌的牆壁,想給學生們掏開一條生路…”學生家長王豔梅說。這次地震中,張米亞班上30名學生存活了近半,王豔梅的孩子也是幸存者之一。

    後來,有網友給升入天堂的張米亞老師捎去了讚美的祭文:

    你以僵硬的雙臂

    演繹著父愛的真諦

    你以血肉之軀鑄就園丁之魂

    譜就了一首不朽的生命之詩……

    震後僅僅半小時,武警四川總隊阿壩支隊向汶川災區出發,水電三總隊總工程師陶然就率領150名官兵,開動22台大型機械設備,憑著一身英雄虎膽,冒著餘震頻發、飛石滾落、隨時塌方等危險,在險象環生的山間向汶川掘進,經過72小時的晝夜奮戰,終於打通這條生命之路,官兵感歎道:“打通這條路,可以說每推進一步,都是和死神過一次招。”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蜀山異聞錄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迷奇夢蝶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迷奇夢蝶並收藏蜀山異聞錄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