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最初的慌亂過後,龐龍感覺口渴,仿佛上帝創世般神奇,不但有了光和空氣,水隨後就傳遞到了龐龍的手中,這瓶水不知是哪位同學在廢墟中刨出的一個塑料瓶子,裏麵還有兌好的糖水,真可謂“雪中送碳”嗬。

    有個同學特意囑咐道:“每個人都隻喝一小口哈,還有更多的同學要喝……”

    當瓶子傳到龐龍的手上時,他隻喝了一小口,瓶子就空了。

    頭上的微光漸漸消逝,黑夜來臨了,大家為了保持清醒的頭腦,埋在廢墟裏的同學們開始講故事,大家定下的規矩是:一個人講一則故事後,下一個人接著講。

    龍騰輝講的是牛頓和蘋果的故事,大夥兒一聽就開始嘲笑是老掉牙的故事,說什麽江郎才盡啦,黔驢技窮啦,有沒有新鮮一點的?

    那龍騰輝就說啦:“你們隻知道牛頓和蘋果的故事很陳舊,可你們知不知道?關於牛頓和他的蘋果的故事,亞根兒就沒有發生過,純屬印度詩人伏爾泰杜撰瞎編的!而伏爾泰又是聽牛頓的侄女胡說的,直到現在,人們在牛頓的所有手稿裏,從來就沒有找到或提到過關於那隻蘋果的任何記述……”

    肖博雅接著說道:“這個我也相信,另外,我還知道,關於喬治華盛頓和櫻桃樹的故事,也是美國出版商製造出來的兒童文學讀物,就連我們物理學上說的瓦特看見水壺燒開而產生出靈感、既而就發明了蒸汽機的故事,也都是假的,因為蒸汽機早在瓦特出生前就已誕生,他僅僅隻是改良了蒸汽機而已,談不上首創。”

    龍騰輝也有同感:“是啊,文學作品有很多都是瞎編出來的,你就說那個粱山伯與祝英台的故事吧,純粹就是捏造出來的!梁山伯其實是明朝赫赫有名的清官,祝英台則是早於明朝七、八百年時間的南北朝時期之魏國女俠,兩朝代相差700多年,隻因他們死後埋葬得鄰近而被人誤會,以訛傳訛,附會出這麽一則感人故事。

    其實,明朝那會兒,在埋梁山伯的時候,由於在那墓地裏挖到了一塊祝英台的碑,人們怕遭到莫明的報應,就宰殺三牲、沐浴齋戒,小心虔誠地將那塊祝英台的墓碑與粱山伯的棺槨葬在了一起,而一些好事者居然根據此事,編出一則淒美愛情,成就了他倆的千古絕唱——冥婚,著實搞笑。

    同樣搞笑的還有什麽陳世美拋妻棄子、武大郎的身高、楊門女將、楊家將之類,史書上說楊業就一個兒子楊延昭,也就是俗稱的楊六郎,所謂楊家七個兒子純屬子虛烏有,而陳世美是個非常好的清官,他與包公屬於不同的朝代,而且比包公早很多,隻因得罪了翰林院編史學的權貴們,被傳記成了後人萬世唾罵的負心人。”

    “對、對!我也所說啦,那《三國演義》中受諸葛亮三氣、吐血而死的周瑜也是羅貫中胡扯瞎編出來的,原因在於羅貫中屢試不第,遷怒於主考官——周瑜的後人,便在書裏意、淫泄憤,《三國演義》中為了哄托諸葛亮的神奇,還有很多胡編亂造的情節,大家都知道著名的空城計吧?史上就絕沒有那麽一迴事,以致於羞辱得司馬懿愚蠢到不會叫個弓箭手把諸葛亮射下來的地步,大家想想,司馬懿有那麽笨、那麽傻嗎?”慕逢春也興奮地補充道。

    “你們講的這些都是真的嗎?可這些說法是在顛覆傳統的認識嗬,問題有些嚴重…”夏雨汐有點不相信地反問道。

    慕逢春道:“真的假不了,假的真不了!我給你說個基本常識吧,夏雨汐,你應該讀過小白兔的故事吧,在故事裏、動畫裏、人們的傳說裏,都說兔子是吃胡蘿卜的,但你到農村養過兔子的人家,仔細地一看或者向人們一打聽,就知道那確實是童話故事,而不是現實情況,兔子基本是不吃胡蘿卜的!”

    “這就奇了怪了,兔子怎麽會不吃胡蘿卜呢?”夏雨汐有些失落地問道。

    慕逢春答道:“這隻是人們的錯覺,就好比人們認為魚翅燕窩營養豐富一樣,爭相食用、饋贈親友,你們難道真的會相信,鯊魚鰭和鳥兒的口水有什麽營養價值?因為燕窩裏除了鳥口水之外,其混合物裏還有半消化狀態的魚蝦,營養成分還不如粉條和木耳!……”

    輪到龐龍講故事了,他正聽得起勁兒呢,還沒想好講什麽故事,所以,一時慌亂接而不上去,黑暗的廢墟裏,竟然響起了同學們斷斷續續的譏笑聲。

    龐龍有些被激怒了:“有什麽好笑的?!harbourevildesigns?smile!你們講的,我也能舉出例子來,我們課本裏古文篇中不就有嗎?大家應該知道成語‘以德抱怨’吧,我記得《論語憲問》裏頭原句是這樣的:或曰:‘以德報怨,何如?’子曰:‘何以報德?以直報怨,以德報德’。以往老師們給我們解釋是這樣的:孔老夫子教弟子們說,別人欺負你了,你要忍,被打碎的牙齒,也要往肚子裏吞,別人來欺負你,你反而應該對他更好,要用你的愛心去感化他,用你的胸懷去感動他。”

    “是啊、是啊,就這麽個意思!”夏雨汐有些激動地附和道。

    龐龍繼續說道:“可事實正好相反!人們從根本上已曲解了孔子的原意,因為孔子這句‘以德抱怨’的後邊還跟著另外一段話,子曰:‘以德抱怨,何以報德?以直報怨,以德報德!’當時的真實情況是:孔子的一個弟子問他說:師傅,別人打我了,我不打他,我反而要對他好,用我的道德和教養羞死他,讓他悔悟,好不好?孔子馬上大怒,你丫以德抱怨,那何以報德?要是別人以德來待你的時候,你才需要以德來迴報別人,而現在是別人打了你,你就應該以直抱怨,拿起板磚飛他,格老子出口氣、爭個臉!”

    聽完龐龍的話,大夥兒嘿哩嘿哩地笑了起來,氣氛頓時輕鬆了許多,肖博雅接上話茬,道:“龐龍講那個我也知道,我還知道另外一句‘執子之手,與子偕老’也被現代人亂用了,原句是‘死生契闊,與子成說。執子之手,與子偕老。於嗟闊兮,不我活兮。於嗟洵兮,不我信兮’,文句中描寫的是戰士之間的約定,說撤退要一起撤退,死守要一起死守,後麵的兩句是說,現在和我約定的人都走(死)了,可我還怎麽苟活啊,可謬傳到現在,該文就被傳成專講夫妻關係的成語了。”

    夏雨汐接道:“要這麽說來,我也想到《莊子大宗師》中的‘相濡以沫’,也被傳成專講夫妻關係的了。該寓言的原句為:相濡以沫,不如相忘於江湖,莊子在《大宗師》篇中給我們講了這麽一個小故事:“泉涸,魚相與處於陸,相呴以濕,相濡以沫,不如相忘於江湖。”他說的是有一天,一眼泉水幹了,兩條小魚被困在了一個小水窪,為了生存下去,它們彼此從嘴中吐出泡泡,分別用自己的濕氣來濕潤對方的身體,互相扶持,互相依賴。但是,與其在死亡邊緣才這樣互相扶持,還不如大家找到一條水路,開開心心地迴到廣闊的江河湖海,迴到各自的天地,彼此相忘,自由自在,這段成語,似乎與愛情相差甚遠吧?”

    龐龍接著道:“這還算較溫柔的,還有把意識給流傳反了的!你們大家恐怕都曉得老子《道德經》的那句‘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的話吧?原句是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聖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大多數人都理解為:天地殘暴不仁,把萬物都當成低賤的豬狗來看待,而那些高高在上的所謂聖人們也沒兩樣,還不是把我們老百姓也當成豬狗不如的東西!而事實是,這句話的真正含義為:天地並不情感用事,對萬物一視同仁,聖人也不情感用事,對百姓一視同仁……”

    “對、對!我也記得,咱們平常罵人‘衣冠禽獸’這句成語,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衣:穿衣,冠:戴帽,衣冠禽獸本意便指穿戴著衣帽的禽獸,現在的大街小巷不是就有給小貓小狗小猴穿一件坎肩衣服嗎?而且,衣冠禽獸這詞兒在明代中期以前,是個褒義而又令人羨慕的詞語,因為明代官員們穿的袍子上有文禽武獸的圖案,也就是說,隻有當官的才能穿上這著繡有禽獸的服裝,由此可見,那時的官員們都是衣冠禽獸!哈哈哈……”龍騰輝說完,得意地大笑起來。

    嗬嗬,原來還有這麽多顛覆傳統的認識啊。

    就這樣,大家你來我往地講故事,有時還爭得麵紅耳赤,結果睡意全消,第一個晚上大家就這樣過去了,同學們一絲也沒有感到害怕,大家甚至還暫時忘記了身處困境、絕境,都堅信一定可以出去。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蜀山異聞錄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迷奇夢蝶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迷奇夢蝶並收藏蜀山異聞錄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