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仁便也醒悟道:“無怪王妃讓小的把紅毛蟹倒著放呢,原來是擔心蟹黃流出來。”


    素波就點頭道:“你也可以算是舉一反三了,這紅毛蟹不隻清蒸是名品,炒著吃也極佳,活蟹斬成2片,在蟹肚刀斬處要先蘸幹麵粉,保住蟹黃不失,然後用熱油把蟹塊煎成淡黃色,再加酒、醬油、白糖、肉丁、薑末、白湯,蓋上鍋蓋一直燒到入味,把鹵汁收好全部粘在蟹殼上,盛出來撒上些香菜就行了。”


    留福咽了咽口水,“那我們明天就吃炒紅毛蟹吧。”


    “紅毛蟹雖然難得,但我們王府想多吃幾次還不是隨便?”素波其實也饞炒毛蟹了,而且,“我還會做蟹釀橙、蟹黃湯包、蟹殼蒸蛋、蟹粥、螃蟹炒年糕、螃蟹米粉……好多好多的螃蟹佳肴呢!我們不急,秋天到了,正好一樣樣吃起來!”


    跟著王妃就是好啊!一道菜就引起了這麽多美好的想往,接著蔥香炒蛤蜊、鮮炸牡蠣、金銀蒜蒸扇貝、膾鱸魚、紅燒鯔魚、香烤帶魚、涼拌海參、鹵海螺肉、奶香大虎蝦,每一樣都那樣迷人,其中又都有許許多多有趣的故事。大家哪裏是一起準備宴席?簡直是在做世上最香濃的夢。


    因為膠東王的體貼,素波便不必去見朝中的使臣,更不必管那些繁文縟節,她帶著膠東一地的官員夫人們很輕鬆地吃,加上玩兒。


    畢竟使臣一行並沒有帶女眷嘛。


    如今能參加膠東王妃宴會的夫人太太們又與先前不一樣了,膠東世家雖然還保有幾個名譽上的官職,但其實在一次次的官員調整中差不多將所有的權柄交了出來。當然,新任命的官員中雖然有不少膠東王府的人,但更多的還是膠東人,於是這些膠東女眷們與膠東王妃間的關係更親近,她們都是真心擁護膠東王府,真心擁護膠東王妃,更真心喜歡參加膠東王妃的宴會。因無外人,大家執螯飲酒賞花看歌舞,不勝其樂。


    與此同時,膠東王也正帶著膠東官員們宴請京城的使臣。


    許衍坐在海邊一處高坡上,周圍到處是鮮花美食,整個人環繞在舞樂之聲中,這樣的宴會,尤其是那些聽也沒聽過,見也沒見過,嚐也沒嚐過的美食,隻可能出於徐素波之手,她一向最愛的就是這樣的美好,永遠從內心散發著真實的快樂,才能演化成如此的盛宴。


    如今的膠東王妃就在可望而不可及之處——女人們的宴會在一處漁排上,那是用長木縱橫交錯搭起來的平台,宛如一個小海島,正漂在離海岸不遠不近的地方。許衍隱約見到那邊仕女如雲,五彩的衣衫有如天邊最燦爛的雲,但他看不清徐素波。


    這一定是膠東王的計謀。


    第166章 金鉤海米


    許衍知道膠東王不喜歡自己, 但其實他也是怨恨膠東王的。


    當年, 如果不是膠東王特別的表現,陸相和自己怎麽會認為膠東王不堪輔佐, 轉而想把賭注壓在了長沙王身上呢!


    是的, 膠東王有許多不得已,如果他裝傻的實情被皇後發現了, 陸相未必能保護得住他——到了此時許衍不得不承認陸相不是護不住膠東王,而是不肯全力去護。可是,膠東王可以悄悄透給自己一些的。


    如果自己知道膠東王的些許實情,那麽再不會反對膠東王謀算陸二小姐了,所以膠東王與陸二小姐一同掉到水裏時他又何必扔下素波急忙去救?就讓大家都看到月湖裏的那一幕,然後順理成章地由著膠東王迎娶了表姐, 自己與素波也會如約成親了。


    事實上,長沙王與陸家二小姐成親,當時看是非常好的一步棋, 陸家與西北手握兵權的趙無敵成了姻親, 兩家結合,一同對付鄧家顯然更容易了。但事實上,陸家和趙家的利益從來沒有完全調節到一致過,兩方的矛盾一直不斷。在趙家看來,長沙王登基, 他們會掌控更多的利益,相反,被放在次要位置上的陸相顯然並不甘心。


    而本應作為兩家的橋梁的陸二小姐, 非但沒有起到真正的調和作用,反而使兩家嫌隙更加擴大了。特別陸二小姐在流產之後,她有如瘋了一般,痛罵皇後之餘,她還疑心趙家送到長沙王府的側妃下了黑手,又與宮裏的趙妃矛盾重重。


    膠東王離京後,醒悟過來的陸相真心反悔了,與其推舉沒有血緣的長沙王,將來狡兔死,走狗烹,哪裏比得上輔佐自己的親外孫呢!


    但是,得到膠東王舍命傳信逃出牛通與匈奴合圍的皇上雖然不舍,但也不過多多封賞,最終還是依了膠東王的上書,送他出藩了。


    而膠東王走得更加幹脆,他差不多將根基本就很淺的膠東王府自京城完全撥起,毅然決然地去了膠東。


    不管陸相曾怎樣勸說膠東,膠東王的迴複永遠是客氣而疏離的,當然同樣冠冕堂皇。膠東王似乎已經下了決心,一輩子就留在膠東了。當然,在許衍看來,這也許不過是膠東王的計策,他一定在等待時機,合適的時機。


    因為膠東王的離去,皇家的爭鬥更加激烈了,鄧家靠著過去的功勞要保住太子之位,而趙家挾西北新興起的力量以及為皇帝擊退牛通和匈奴出力甚多力挺長沙王。


    雖然在外麵的人看來,趙家的實力一直在提高,鄧家一直在沒落,長沙王未必沒有勝算,但許衍卻越來越不看好趙家了。皇上表麵上對趙家寵信有加,但他從沒有動搖過鄧家的根本,就是知道皇後借著他出京的機會迫害膠東王,他亦沒有廢後,隻是將皇後禁足在長秋宮裏而已。


    許衍深思了許久,終於有一天他在發現皇上不露聲色地分化趙家的力量後明白了,有許多不堪的鄧家為什麽一直沒有失勢。鄧家就是趙家的前身,也就是說眼下的趙家將來會變成現在的鄧家,皇上不會允許朝廷裏有足夠強大,甚至用威脅皇權的力量。不,趙家的下場一定不如鄧家,因為趙家還沒有鄧家的機緣呢。


    當初的鄧家,雄立於青州,是中原最強大的力量之一,變成如今的不堪,子孫後代平庸無能,丟掉了經營幾十年的青州,背後最大的推手一定是皇上!又因為鄧家之女為皇上生下了第一個兒子,皇上帶在身邊用心教養了多年的儲君,鄧家一定會得到保全,趙家就未必有這樣的幸運了。


    除非長沙王能得到皇上特別的青睞,讓皇上失去理智,不顧一切地為小兒子打算,但,那怎麽可能!皇上會將長沙王置於皇權之上?不,皇上對他最喜歡的膠東王都不會如此。曾在膠東王身邊的許衍看得清清楚楚。是以,他明白,趙家的下場決不會好!


    但是,身懷刻骨仇恨的許衍在得到皇後用毒的線索後,還是要奮力一搏。他還要將膠東王也拉到京城的爭鬥中,畢竟,在皇上的心裏,膠東王比長沙王重多了。


    膠東王的確出色,京城人至今還會時不時地說起膠東王在宗正寺、太學、太倉那些耀眼的光彩,而千裏之外居然能判斷出牛通與匈奴和謀的智慧,不顧自身安危傳信的勇敢,還有毫不棧戀離開京城的淡泊更是深深地刻入許多人的心中。


    再加上皇後下毒害死靜妃和兩位皇子,民心向背,皇上再不可能視若無睹了吧。


    是以許衍雖然不滿膠東王,但他此行並不隻為了將□□拿到手查清過去之事,而更是要爭取膠東王迴京,再見見徐素波。


    再見見徐素波,表麵隻是到膠東之後順便的事,但其實一路上這個念頭在許衍心裏冒出來的次數遠遠多其它所有的。□□的事並沒有什麽可想的,膠東王一定會與自己合作,至少能提供一些重要的線索;至於陸相要自己勸說膠東王迴京,許衍覺得不必勸,膠東王當年他從宮裏出來為的是什麽?不就是那個至高無上的寶座嗎!現在他雖然留在膠東,但豈不會盼著有朝一日有如潛龍一般一飛衝天?隻有見到徐素波後應該說什麽,怎麽說,許衍一路上一直在想,卻也沒有想明白。


    現在膠東王擺明了不給自己見王妃的機會了,許衍收迴了望向漁排的目光,起身為膠東王敬酒,“下官祝王爺福壽綿長!”


    膠東王端起酒爵,“多謝使臣。”一爵飲盡又命人添酒道:“還請使臣迴京後為本王祝父皇身體康健,長壽無疆!”


    許衍感覺出膠東王話語中流露出的涵意,他並不打算迴京。可是自己不會多說什麽,雖然陸相再三讓自己向膠東王保證,隻要膠東王迴京後,陸相以及手下的所有人等都會為膠東王奪嫡盡力,但這些改變膠東王的想法嗎?膠東王從來沒有依附過陸相,將來更不會與陸相完全捆在一處,盡管他們是親祖孫。


    但,膠東王迴京,那是必然的,沒有一個皇子會拒絕那個無上的寶座!


    因此許衍拜答後便將話題轉向了精鹽,他本是到膠東為皇家采買精鹽的,總要帶些上等的精鹽迴去。


    說起膠東的鹽,膠東王手下眾人也都放開了許多,“先前膠東人在海邊支起鐵鍋煮鹽,費時費力還費柴,現在我們王爺和王妃想出了曬鹽的辦法就容易多了。”


    “曬出的鹽雖然能用了,但還不夠精,大家在一起想出了許多辦法,將鹽重新做得非常純非常細……”


    案上放著一個銀架,架上八個小銀瓶,裏麵放著各色調料,方便每人取用的,其中有一個銀瓶裏麵的就是鹽,比雪還白,比海邊的沙還細——這樣貼心的銀架,應該也是徐素波想出來的。


    許衍含笑應和著,“王爺到了膠東,京城那邊的人都有了口福,百姓們都知道梨膏、飴糖、煎餅、烤魚片……其實膠東的鹽才是最最出色的!”


    “是啊,鹽才是百味之首,我們王妃正帶人做金鉤海米,上等的鷹爪蝦隻加上鹽就能製成,味道鮮美得無以形容……”


    其實膠東王原本打算吩咐手下的官員,不要在京城使臣麵前提起王妃,他一點也不希望許衍聽到王妃的名字,可是最後他還是理智地放下了這個念頭。現在聽人說起王妃的語氣,無意間流露出來都是真心景仰,又是開心,又是舍不得,舍不得王妃所做的事情被許衍知道了,他不配知道的。


    “鷹爪蝦一向很少,漁民打一船蝦迴來,也不過能挑出一二斤而已,”膠東王就道:“而十幾斤鷹爪蝦,隻能製成一斤金鉤海米,是以金鉤海米隻有貢品,外麵流傳出去的不過以別種蝦仿製的而已。”


    很顯然,膠東王妃使人做金鉤海米,膠東王一定時常在旁,否則他不會如此清楚。而且,許衍還聽出膠東王話中的另一層意思,那就是自己一輩子也別想吃到真正的王妃做的金鉤海米,因為膠東王不給。


    吃不到就吃不到吧,許衍本就不是重口腹之欲的人,雖然在京城的他早將膠東的各種物產都嚐了個遍,而且吩咐家裏的下人時常買來食用,但此時麵對著示威般的膠東王,他還是退讓了,隻笑道:“下官並不大懂,此次來膠東也是為了采選精鹽。”


    宴後,京城的使臣果然就專心於膠東的鹽,他到海邊看曬鹽之法,去作坊中瞧如何精煉鹽,還特別到了為膠東精鹽燒製瓷瓶的瓷窯轉了轉——可是,好幾天過去了,他一直沒有遇到膠東王妃!


    不是說膠東王妃不但參與膠東政務,更是時常親自到膠東各處新建的作坊裏指導嗎?那些膠東出了名的物產都與她有很深的關係。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戲凰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金波灩灩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金波灩灩並收藏戲凰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