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節
我和先帝相愛相殺日常 作者:岩生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第116章 一百一十六 熏香
胡山書院的形成, 對整個時代有著巨大的推進,可以毫不慚愧地說,上林郡的姑娘們從這一刻開始, 有了獨自生存的依仗,從此嫁人不再是第一選擇。這股由上林郡刮起來的風, 以上林郡為中心,開始如同颶風般像外蔓延。
並且顯然有越燃越烈的趨勢。
最後經過商議, 胡山書院分為兩個板塊。一個是學知識走仕途或者是從事一些更耗費腦力的工作,就等同於現代的大學。而另外一個部分,就是純粹學習手藝的, 等同於是現代的專科。這是一種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創舉,可以這樣說,從來沒有人將匠人和學者的地位放在一個等同的地位上。
胡山學院做到了,它縮短了匠人和學子之前的距離, 縮短了兩者之間幾乎不可逾越的鴻溝。據聞這個消息出來的那一刻,有匠人跪地而泣, 他們被壓迫了多年, 無論躲到什麽地方,隻要還經營手工藝, 就逃不過被壓迫、被歧視的命途。他們不若讀書人高尚, 也不如商人有裏子,他們就是最弱小的,守著一門手藝過活的手藝人。
他們之中,甚至有人的職業被成為下九流。分明都是祖上傳下來的基業, 怎麽就有高低貴賤了,想想真的讓人心中有些意難平。
盡管一開始的胡山書院,教導的手工業專業尚且不算多,可是到了後來,漸漸的就有了很多大家,心甘情願來任職傳授自己的本事。這是一種極好的現象,打破了手工業家族傳承的一個陋習,也讓很多原本要失傳的手藝,傳到了後世。
戚慈原本以為,要讀書人和匠人們一同在一個書院讀書,有人會有意,可是竟然大家都顧著自己開心,竟是沒人反對。其實這也是有緣由的,古代不同於現代,現代信息爆棚,隨便上上網頁,瀏覽一些訊息,便可知道天下事。而這又是一個什麽時代,是一個書本文字比什麽都稀罕的時代。
窮人是沒有資格讀書的,因為家中供不起。書本多貴啊,筆墨這種消耗品需求量也是巨大的。更重要的是,他們沒有地方能獲得讀書的途徑,若是倚靠自己,那可能到死也不定能識得幾個字,又談何讀書。
書本和知識的高尚,讓這群平民讀書人什麽都顧不得了。
那你說,這匠人和平民們不反對是因為這對他們有利,那貴族呢,這幾乎是赤/裸/裸侵犯了貴族們的利益。可是上林郡的貴族們都沒有吭聲,反而是其他國家的吼得厲害。這其中是有原因的,一是之前提過,上林郡都是些小貴族,底蘊算不得深厚,隻是較之其餘的富商平民那是需要他們仰望的存在。二是因為,這些小貴族們和戚慈都有一部分情誼存在,他們實際上還是願意去相信戚慈的。三是,這是小貴族都沒有實權,戚慈也不可能貿然給他們實權,而他們想要擁有實權唯一的機會,就是去書院。
這是一個沒有科舉的時代。
沒有科舉,就意味著一切需要舉薦,在上林郡,就更簡單了,隻需要戚慈的認可就可以了。戚慈是個頗為平等的人,她看重個人能力,但是前提是這個人真的有本事。這些個貴族子弟騎馬打獵是個好手,可是一涉及了政治、一涉及讀書,就個個啞火了。這就是小貴族和大貴族的區別了,大貴族最注重的就是家族傳承,而小貴族到底是沒有這樣的資源,有時候是心有餘而力不足。
胡山書院的成立,對這些小貴族們,也有極大的好處。
所以大家都沒有隨意胡亂說話。
也許是讀書人和手藝人在同一個書院這種驚世駭俗的事情,男女混讀帶來的風波竟然還要小一點。
這不代表大眾完全接受這種男女混讀的模式,而是因為期間還發生了一件大事。
胡山書院的事情一經發布,就在某些學子那裏掀起了一陣驚濤駭浪。有人在茶館裏麵高談闊論。
“世間唯獨女子和小人難養也,我等讀書人怎能於女子同席,此計不妥!”帶頭說話的這人在寒門學子之中有些影響力,他年紀稍大,也曾認識些人,家中藏書尚且算得上豐厚。
他今天發表這一番言論,一方麵是因為這的確是他心中所想,另一方麵是他心知肚明,這家茶館戚慈偶爾會來,據說這是景家的產業,所以他的心中還是想要得到戚慈的賞識。
得到戚慈的賞識,才是一條通天之路。
他想,他需要表現出自己的標新立異,表現出自己與他人的不同,然後將這般傲骨傳到戚慈那裏,到時候進了書院,他就是獨一份。一座書院之中,學子太多了,誰也不知道誰真的可以出人頭地,他走的每一步都要算計。
可是他沒有想到,他這一句話,就成了很多對男女混合不滿的人的導火索,戚慈來的時候,一群姑娘和一群男子已經吵了起來。
這種事情沒有什麽好說的,戚慈當場就說了:“即時書院之中每一月會有排名考試,一考,便什麽都知道了。”這話說得直白得很,可是戚慈這麽一說,頓時就沒人瞎吵吵了,免得到了那時候被打臉。
書院如火如荼地修建著。
這邊的消息自然飛快就傳到了有風的耳朵裏麵,其實戚慈在信中也有告訴他關於胡山書院的事情,有風還給了好些建議。但是他還是有些驚詫,原來命運這種東西,真的是牽一發而動全身的。
上輩子,胡山書院也存在,也是聲名顯赫,可是那是在讀書人之中,對於讀書求學的人來說,胡山書院是一個沒有門檻的聖地,是所有學子向往的地方。
最開始,胡山書院是不收女弟子的,也是後來,阿溪她們成長了起來,能夠獨當一麵了,才提出要女子亦能上學的這樣一個概念。至於手工業從事者,從頭到尾都沒有他們的事情。
而這輩子,戚慈玩得這麽大,遭遇到的抵製聲卻還沒有上輩子來得多,也是讓人微妙。
這就是一個健全的人,和一個不健全的人的區別?有風覺得他有些糊塗了,怎麽會差別這麽大。
差別之所以這麽大的原因其實和這輩子戚慈沒有受傷的關係很大。戚慈沒有受傷,所以她才豁出去將上林郡弄得了手中,上林郡到手之後,她就相當於是一個藩王了,自然在自己的領地之中說一不二。她願意怎麽去管理自己的封地,隻要不涉及到叛亂,都沒有人會多說什麽的。
可是上輩子不一樣,上輩子陳國雖然也退兵了,可是過程遠遠沒有這輩子這般輕鬆。戚慈醒來,身體幾乎全毀,她也不可能再去將上林郡弄成自己的封地,她的願望變成了守護胡山,真真切切地守護胡山。
更多的心思就放在了教導阿溪他們身上。
開胡山書院,也是為了名聲,為了護住胡山罷了。這亂世,無論誰人為王,總不會對她這種聲聞天下的山野之人動手,她不出事,胡山自然無礙。
兩種完全不同的心境,自然使得整件事情的結果完全不一樣。上輩子的戚慈為名聲,因為她已經沒有多餘的力氣再去護住更多的人了。這輩子的戚慈著眼於天下,她為的不單單是名聲,更多的是真切對百姓好的。
這樣一想,自然就豁然開朗了。
有風從來沒有這般慶幸他豁出性命去救戚慈,若是沒有那次的不顧性命,他也許永生都不能得見這般的戚慈,這般光芒萬丈的戚慈。今生的戚慈,個人魅力遠遠大於上輩子。大智和小智之間,一個是這輩子的戚慈,一個是上輩子的戚慈。
兩個,都是他愛著的戚慈。
有風覺得他真的要壓製不住自己心中的野獸了,他發瘋一樣想見到戚慈,對戚慈的想念,就想是帶著小刺的藤蔓,一層一層繞著心髒,圍得密密實實,一點不透風,讓有風根本就無暇思考其餘的事情,滿心滿眼都是戚慈。
他很想很想告訴所有人,他愛的女人,是全天下最優秀的人。
他們,生來相配。
一想到這裏,有風的心又漸漸變熱了起來,他心中的猛獸又被關押了迴去。戚慈是搏擊天空的鷹,不應該被束縛起來,這天下大勢她應該去參與,隻要她願意,她就可以做她想做的所有事情。
這個一個曾經的帝王,給予一個女子,最深切的溫柔。
隻是因為這個人是戚慈。
有風將戚慈寄過來的書信用鎮紙一點一點壓平等,然後仔細檢查沒有一點破裂,又熏上熏香,然後懷著一種虔誠的態度將書信放進一個匣子裏麵,鎖好好好保存著。
匣子裏麵的每一張書信,都是一樣的平整,也都有著一樣的香味。這個香氣,若是阿溪在的話,就會聞出來,同戚慈身上的幽香有幾分神似之處,隻是戚慈身上的幽香是純天然的,顯得要靈動一些,而這熏香,到底是人為配置出來的,便落了幾分下乘了。
可是盡管是這樣,這個調配熏香的人也很了不起了。
要還原一個人身上自帶的香氣,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相反這工程相當好大。調香一途,有太多太多的原材料了,每一種添加在一起之後的反應都會不一樣,真想要找到心中所想有的,沒有上千次的實驗那是做不出來的。
而不為人知的是,這款熏香是有風一手調製的。他幼年學過調香,談不上多麽精通,總歸也是有幾分底子在,然後不停地調配不停地迴憶,最後做出了這款熏香。
點燃熏香,就好像戚慈就在他身旁一樣。
作者有話要說: 今天第一更~後麵還有,我最近出奇勤快,誇我誇我
第117章 一百一十七 計謀
戚慈一邊經營自己的事業, 一邊關注著陳國,有風亦然,他一邊將那些蛀蟲們一個不落的記錄下來, 一邊也在看陳國那邊的動靜。
書信到底不若現代的手機來的及時,有時候消息滯後一些是難免的, 這就要考驗一個人的預判能力了。
這一等,就等到了十月, 胡山的秋收都已經過了,胡山書院也修建完畢,準備招老師再招學生了。連原本死心眼的薑微都隱隱有些動搖了, 隨著時間越久,她記起來的東西就越多。
盡管那些記憶都模模糊糊的,可是不妨礙她打從心裏麵感受到的那份關愛。薑家人是真的很寵愛幼小的薑微。
薑微想,她什麽也不做, 也不需要他們認迴她,隻想偷偷去看一看他們, 這樣也挺好的。派人告訴他們, 薑微還活著,活得特別好, 這樣也好啊。
戚慈要出發去陳國, 薑微肯定也是要去的。
薑微和薑家的事情,戚慈沒有打算插手,這種家務事,她完全放任薑微自己去處理。她是想認祖歸宗也好, 想從此陌路也好,都隨她自己的心意去。前十幾年,薑微受的苦難太多了,戚慈盡自己的最大的努力讓她能活得暢快一些。
她嘴上說早已經放下前塵往事,可是戚慈知道,她心裏麵恨公子博益恨得不得了,公子博益就算是死一百遍一千遍,也換不迴來薑微的人生了。
這是需要薑微自己努力去邁過的門檻,她相信薑微可以做到。
等到十月,陳國的亂相終於顯露了出來。公子渠是唯一一個置身事外的人,在他尚且還有些茫然的時候,他那三位好弟弟就先後自立為王,一時間震驚眾人。
要說為什麽要自立為王,還是因為這三人發現暗地裏麵較勁那是誰也奈何不了誰,於是索性就麻利的來明麵上過招算了。自立為王,看看誰的軍隊更強大吧。
陳國內亂起,百姓個個麵色頹敗。
戰爭這種事情,受苦受難的永遠是百姓。他們的家在這裏,田地屋子都在這裏,逃又能逃去哪裏呢?
王都寧城外的一座小村子裏,一家人正淒淒慘慘地收撿貴重的東西,家中稚子尚且不算懂事,素日調皮搗蛋,可到了這一日,也敏感察覺出來家中的氛圍似乎不太對。
他較之往日安靜了許多。
父兄皆在收拾東西,很快,天還將將亮,這一家子就背著大包小包的東西,那阿父一把撈起他稚兒,眼神有些渾濁。這稚兒是他的幼子,素日就嬌寵得厲害,原本想著有家中基業,有房屋田地,家中還積攢了不少的銀錢,日後他這孩兒的日子也不會難過,現在看來,不好說了。
時也命也,他們顧不來上頭的打算,都是些平頭百姓,不過就是圖一安穩的棲息地罷了。
那稚兒被抱在懷中,離家越來越遠,才明白他們這是要離開了,父兄方才是在收拾東西。
“阿父,我們家的小花帶掉了……”稚兒抬頭望著阿父,他眼瞳清澈見底,好像一點都沒有意識到即將到來的是什麽,反而一片天真單純。他阿父張了張嘴,想說他們這是在逃難。
戰亂一起,王都這邊再也平穩不下來了,說不定就會成為最混亂的地方。小花是家中養的一隻小狗,白底黃花,稚兒給它取名叫小花。
稚兒的阿兄似乎知道自己阿父拿稚兒沒辦法,於是上前安撫道:“等我們到了新家,阿兄再給你尋一條比小花更聽話更漂亮的狗狗,乖啊,我們這就要走了。”他阿兄也沒有舍得告訴稚兒,他們這是要去逃難去了,沒有人逃難還會帶一隻狗的。
可是稚兒不是成年人,他不懂事,生來喪母,他記事起,小花就陪著他,陪他滿村子瘋玩,是他最好的夥伴。
“不嘛,不嘛,小花也是我們的家人啊,搬家為什麽不帶它啊,要一起走啊。”稚兒尚小,對故土沒有那麽難離。隻是那一句小花也是家人,著實觸動了他阿父的心。
阿父一言不發,抱著稚兒返了迴去。
小花端正坐在大門前,為他們看守著也許再也不會迴來的大屋。
這樣的事情,發生在陳國每一個地方,很多人選擇了往山裏麵遷徙,一般戰亂起來之後,都不會波及到山溝溝裏麵的。山裏麵的路不好走,也沒有誰會這麽拚,一定要屠殺個齊全。
不是每個人都如同那三父子一樣,決定去鄭城,再從鄭城到上林郡。擱在現代,這就是等於偷渡去香港這樣。
這途中不是沒有風險,就算是去了上林郡,那也是要擔風險的。首先沒有戶籍沒有路引,去了就是黑戶,簡直就是死路一條。不過他有自己的思量,上林郡的胡山書院他是知道的。
他別的本事沒有,唯獨有一門家傳的手藝,他想,這門手藝完全可以讓他們一家三口好好在上林郡生活了。
但願這一次的賭是對的,戚慈真的如同傳聞那般是個寬厚的人。
陳國的戰爭開始了,越國也開始了震蕩。有風上位之後,作風直爽,盡管罵人貶官,可從未有出現過抄家滅族這樣的大事。久而久之,大家都忘記了曾經他在宮中的風評。
公子風,是一個冷酷無情的人。
這樣的評語伴隨了他十幾年,因為他幼年殺的人和日漸陰沉冷峻的麵容。他終於發現人有多麽膚淺,這世間,大部分的人都是用眼睛和耳朵思考,他們看事情,是從來不過腦子的
相信自己看見的,相信別人說的,就是不自己想一想。
他的朝臣們也大多是這樣,對他們和顏悅色一陣子,這些人就覺得自己可以蹬鼻子上臉,就忘記他骨子裏麵是一個怎麽樣的人。
論如何抱上國君的大腿,自然是將自家那貌美如花的閨女兒送進國君床榻之上,這世上,最能說到人心底裏的話就是枕頭風了。前些日子,大家多少還是有些懼怕有風,待發現性命無憂之後,便有人又想搏一搏了。
可惜這搏一搏還沒有來得及說出口,越國朝堂就發生了一件大事。
有人死了,位高權重的王氏一族,全死在家中,死狀淒慘,家中財物具在,案件變得有些撲朔迷離了。有風震怒,立馬下令徹查。可是這王家的事情還沒有查清楚,轉眼間,蘇家又出事了。就這樣一個接著一個,那些榜上有名的貪官們,一個也沒能逃得掉。
走到這一步,有那機靈的,已經看明白了怎麽迴事了。心中惶恐不安,他們錯將老虎當綿羊,還試圖去指揮這隻老虎要如何行動,這才是真的不要命了。
也有那尚且還懵懵懂懂的,覺得有風沒有傳聞之中那麽可怕的,這種人,周邊的明白人們都在心中為他們掬了一把同情淚。
都是些被人賣了還給人數錢的家夥。
最後,這個案件被栽贓陷害在了陳國公子博益的身上,起因是公子博益懷疑越國偷偷援助了公子渠,於是心生不滿,便想要給有風一點教訓。
這荒謬至極的借口,剩下的朝臣心裏麵大多都有一個譜,自然不敢反駁,反而拿出各種證據來證明事實的確就是這樣的。這真真就是陳國的一個陰謀,就是為了謀害他們越國的土地,這是不可取的,是堅決要打擊報複迴來的。
這群人這麽上道,讓有風心情大好。
胡山書院的形成, 對整個時代有著巨大的推進,可以毫不慚愧地說,上林郡的姑娘們從這一刻開始, 有了獨自生存的依仗,從此嫁人不再是第一選擇。這股由上林郡刮起來的風, 以上林郡為中心,開始如同颶風般像外蔓延。
並且顯然有越燃越烈的趨勢。
最後經過商議, 胡山書院分為兩個板塊。一個是學知識走仕途或者是從事一些更耗費腦力的工作,就等同於現代的大學。而另外一個部分,就是純粹學習手藝的, 等同於是現代的專科。這是一種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創舉,可以這樣說,從來沒有人將匠人和學者的地位放在一個等同的地位上。
胡山學院做到了,它縮短了匠人和學子之前的距離, 縮短了兩者之間幾乎不可逾越的鴻溝。據聞這個消息出來的那一刻,有匠人跪地而泣, 他們被壓迫了多年, 無論躲到什麽地方,隻要還經營手工藝, 就逃不過被壓迫、被歧視的命途。他們不若讀書人高尚, 也不如商人有裏子,他們就是最弱小的,守著一門手藝過活的手藝人。
他們之中,甚至有人的職業被成為下九流。分明都是祖上傳下來的基業, 怎麽就有高低貴賤了,想想真的讓人心中有些意難平。
盡管一開始的胡山書院,教導的手工業專業尚且不算多,可是到了後來,漸漸的就有了很多大家,心甘情願來任職傳授自己的本事。這是一種極好的現象,打破了手工業家族傳承的一個陋習,也讓很多原本要失傳的手藝,傳到了後世。
戚慈原本以為,要讀書人和匠人們一同在一個書院讀書,有人會有意,可是竟然大家都顧著自己開心,竟是沒人反對。其實這也是有緣由的,古代不同於現代,現代信息爆棚,隨便上上網頁,瀏覽一些訊息,便可知道天下事。而這又是一個什麽時代,是一個書本文字比什麽都稀罕的時代。
窮人是沒有資格讀書的,因為家中供不起。書本多貴啊,筆墨這種消耗品需求量也是巨大的。更重要的是,他們沒有地方能獲得讀書的途徑,若是倚靠自己,那可能到死也不定能識得幾個字,又談何讀書。
書本和知識的高尚,讓這群平民讀書人什麽都顧不得了。
那你說,這匠人和平民們不反對是因為這對他們有利,那貴族呢,這幾乎是赤/裸/裸侵犯了貴族們的利益。可是上林郡的貴族們都沒有吭聲,反而是其他國家的吼得厲害。這其中是有原因的,一是之前提過,上林郡都是些小貴族,底蘊算不得深厚,隻是較之其餘的富商平民那是需要他們仰望的存在。二是因為,這些小貴族們和戚慈都有一部分情誼存在,他們實際上還是願意去相信戚慈的。三是,這是小貴族都沒有實權,戚慈也不可能貿然給他們實權,而他們想要擁有實權唯一的機會,就是去書院。
這是一個沒有科舉的時代。
沒有科舉,就意味著一切需要舉薦,在上林郡,就更簡單了,隻需要戚慈的認可就可以了。戚慈是個頗為平等的人,她看重個人能力,但是前提是這個人真的有本事。這些個貴族子弟騎馬打獵是個好手,可是一涉及了政治、一涉及讀書,就個個啞火了。這就是小貴族和大貴族的區別了,大貴族最注重的就是家族傳承,而小貴族到底是沒有這樣的資源,有時候是心有餘而力不足。
胡山書院的成立,對這些小貴族們,也有極大的好處。
所以大家都沒有隨意胡亂說話。
也許是讀書人和手藝人在同一個書院這種驚世駭俗的事情,男女混讀帶來的風波竟然還要小一點。
這不代表大眾完全接受這種男女混讀的模式,而是因為期間還發生了一件大事。
胡山書院的事情一經發布,就在某些學子那裏掀起了一陣驚濤駭浪。有人在茶館裏麵高談闊論。
“世間唯獨女子和小人難養也,我等讀書人怎能於女子同席,此計不妥!”帶頭說話的這人在寒門學子之中有些影響力,他年紀稍大,也曾認識些人,家中藏書尚且算得上豐厚。
他今天發表這一番言論,一方麵是因為這的確是他心中所想,另一方麵是他心知肚明,這家茶館戚慈偶爾會來,據說這是景家的產業,所以他的心中還是想要得到戚慈的賞識。
得到戚慈的賞識,才是一條通天之路。
他想,他需要表現出自己的標新立異,表現出自己與他人的不同,然後將這般傲骨傳到戚慈那裏,到時候進了書院,他就是獨一份。一座書院之中,學子太多了,誰也不知道誰真的可以出人頭地,他走的每一步都要算計。
可是他沒有想到,他這一句話,就成了很多對男女混合不滿的人的導火索,戚慈來的時候,一群姑娘和一群男子已經吵了起來。
這種事情沒有什麽好說的,戚慈當場就說了:“即時書院之中每一月會有排名考試,一考,便什麽都知道了。”這話說得直白得很,可是戚慈這麽一說,頓時就沒人瞎吵吵了,免得到了那時候被打臉。
書院如火如荼地修建著。
這邊的消息自然飛快就傳到了有風的耳朵裏麵,其實戚慈在信中也有告訴他關於胡山書院的事情,有風還給了好些建議。但是他還是有些驚詫,原來命運這種東西,真的是牽一發而動全身的。
上輩子,胡山書院也存在,也是聲名顯赫,可是那是在讀書人之中,對於讀書求學的人來說,胡山書院是一個沒有門檻的聖地,是所有學子向往的地方。
最開始,胡山書院是不收女弟子的,也是後來,阿溪她們成長了起來,能夠獨當一麵了,才提出要女子亦能上學的這樣一個概念。至於手工業從事者,從頭到尾都沒有他們的事情。
而這輩子,戚慈玩得這麽大,遭遇到的抵製聲卻還沒有上輩子來得多,也是讓人微妙。
這就是一個健全的人,和一個不健全的人的區別?有風覺得他有些糊塗了,怎麽會差別這麽大。
差別之所以這麽大的原因其實和這輩子戚慈沒有受傷的關係很大。戚慈沒有受傷,所以她才豁出去將上林郡弄得了手中,上林郡到手之後,她就相當於是一個藩王了,自然在自己的領地之中說一不二。她願意怎麽去管理自己的封地,隻要不涉及到叛亂,都沒有人會多說什麽的。
可是上輩子不一樣,上輩子陳國雖然也退兵了,可是過程遠遠沒有這輩子這般輕鬆。戚慈醒來,身體幾乎全毀,她也不可能再去將上林郡弄成自己的封地,她的願望變成了守護胡山,真真切切地守護胡山。
更多的心思就放在了教導阿溪他們身上。
開胡山書院,也是為了名聲,為了護住胡山罷了。這亂世,無論誰人為王,總不會對她這種聲聞天下的山野之人動手,她不出事,胡山自然無礙。
兩種完全不同的心境,自然使得整件事情的結果完全不一樣。上輩子的戚慈為名聲,因為她已經沒有多餘的力氣再去護住更多的人了。這輩子的戚慈著眼於天下,她為的不單單是名聲,更多的是真切對百姓好的。
這樣一想,自然就豁然開朗了。
有風從來沒有這般慶幸他豁出性命去救戚慈,若是沒有那次的不顧性命,他也許永生都不能得見這般的戚慈,這般光芒萬丈的戚慈。今生的戚慈,個人魅力遠遠大於上輩子。大智和小智之間,一個是這輩子的戚慈,一個是上輩子的戚慈。
兩個,都是他愛著的戚慈。
有風覺得他真的要壓製不住自己心中的野獸了,他發瘋一樣想見到戚慈,對戚慈的想念,就想是帶著小刺的藤蔓,一層一層繞著心髒,圍得密密實實,一點不透風,讓有風根本就無暇思考其餘的事情,滿心滿眼都是戚慈。
他很想很想告訴所有人,他愛的女人,是全天下最優秀的人。
他們,生來相配。
一想到這裏,有風的心又漸漸變熱了起來,他心中的猛獸又被關押了迴去。戚慈是搏擊天空的鷹,不應該被束縛起來,這天下大勢她應該去參與,隻要她願意,她就可以做她想做的所有事情。
這個一個曾經的帝王,給予一個女子,最深切的溫柔。
隻是因為這個人是戚慈。
有風將戚慈寄過來的書信用鎮紙一點一點壓平等,然後仔細檢查沒有一點破裂,又熏上熏香,然後懷著一種虔誠的態度將書信放進一個匣子裏麵,鎖好好好保存著。
匣子裏麵的每一張書信,都是一樣的平整,也都有著一樣的香味。這個香氣,若是阿溪在的話,就會聞出來,同戚慈身上的幽香有幾分神似之處,隻是戚慈身上的幽香是純天然的,顯得要靈動一些,而這熏香,到底是人為配置出來的,便落了幾分下乘了。
可是盡管是這樣,這個調配熏香的人也很了不起了。
要還原一個人身上自帶的香氣,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相反這工程相當好大。調香一途,有太多太多的原材料了,每一種添加在一起之後的反應都會不一樣,真想要找到心中所想有的,沒有上千次的實驗那是做不出來的。
而不為人知的是,這款熏香是有風一手調製的。他幼年學過調香,談不上多麽精通,總歸也是有幾分底子在,然後不停地調配不停地迴憶,最後做出了這款熏香。
點燃熏香,就好像戚慈就在他身旁一樣。
作者有話要說: 今天第一更~後麵還有,我最近出奇勤快,誇我誇我
第117章 一百一十七 計謀
戚慈一邊經營自己的事業, 一邊關注著陳國,有風亦然,他一邊將那些蛀蟲們一個不落的記錄下來, 一邊也在看陳國那邊的動靜。
書信到底不若現代的手機來的及時,有時候消息滯後一些是難免的, 這就要考驗一個人的預判能力了。
這一等,就等到了十月, 胡山的秋收都已經過了,胡山書院也修建完畢,準備招老師再招學生了。連原本死心眼的薑微都隱隱有些動搖了, 隨著時間越久,她記起來的東西就越多。
盡管那些記憶都模模糊糊的,可是不妨礙她打從心裏麵感受到的那份關愛。薑家人是真的很寵愛幼小的薑微。
薑微想,她什麽也不做, 也不需要他們認迴她,隻想偷偷去看一看他們, 這樣也挺好的。派人告訴他們, 薑微還活著,活得特別好, 這樣也好啊。
戚慈要出發去陳國, 薑微肯定也是要去的。
薑微和薑家的事情,戚慈沒有打算插手,這種家務事,她完全放任薑微自己去處理。她是想認祖歸宗也好, 想從此陌路也好,都隨她自己的心意去。前十幾年,薑微受的苦難太多了,戚慈盡自己的最大的努力讓她能活得暢快一些。
她嘴上說早已經放下前塵往事,可是戚慈知道,她心裏麵恨公子博益恨得不得了,公子博益就算是死一百遍一千遍,也換不迴來薑微的人生了。
這是需要薑微自己努力去邁過的門檻,她相信薑微可以做到。
等到十月,陳國的亂相終於顯露了出來。公子渠是唯一一個置身事外的人,在他尚且還有些茫然的時候,他那三位好弟弟就先後自立為王,一時間震驚眾人。
要說為什麽要自立為王,還是因為這三人發現暗地裏麵較勁那是誰也奈何不了誰,於是索性就麻利的來明麵上過招算了。自立為王,看看誰的軍隊更強大吧。
陳國內亂起,百姓個個麵色頹敗。
戰爭這種事情,受苦受難的永遠是百姓。他們的家在這裏,田地屋子都在這裏,逃又能逃去哪裏呢?
王都寧城外的一座小村子裏,一家人正淒淒慘慘地收撿貴重的東西,家中稚子尚且不算懂事,素日調皮搗蛋,可到了這一日,也敏感察覺出來家中的氛圍似乎不太對。
他較之往日安靜了許多。
父兄皆在收拾東西,很快,天還將將亮,這一家子就背著大包小包的東西,那阿父一把撈起他稚兒,眼神有些渾濁。這稚兒是他的幼子,素日就嬌寵得厲害,原本想著有家中基業,有房屋田地,家中還積攢了不少的銀錢,日後他這孩兒的日子也不會難過,現在看來,不好說了。
時也命也,他們顧不來上頭的打算,都是些平頭百姓,不過就是圖一安穩的棲息地罷了。
那稚兒被抱在懷中,離家越來越遠,才明白他們這是要離開了,父兄方才是在收拾東西。
“阿父,我們家的小花帶掉了……”稚兒抬頭望著阿父,他眼瞳清澈見底,好像一點都沒有意識到即將到來的是什麽,反而一片天真單純。他阿父張了張嘴,想說他們這是在逃難。
戰亂一起,王都這邊再也平穩不下來了,說不定就會成為最混亂的地方。小花是家中養的一隻小狗,白底黃花,稚兒給它取名叫小花。
稚兒的阿兄似乎知道自己阿父拿稚兒沒辦法,於是上前安撫道:“等我們到了新家,阿兄再給你尋一條比小花更聽話更漂亮的狗狗,乖啊,我們這就要走了。”他阿兄也沒有舍得告訴稚兒,他們這是要去逃難去了,沒有人逃難還會帶一隻狗的。
可是稚兒不是成年人,他不懂事,生來喪母,他記事起,小花就陪著他,陪他滿村子瘋玩,是他最好的夥伴。
“不嘛,不嘛,小花也是我們的家人啊,搬家為什麽不帶它啊,要一起走啊。”稚兒尚小,對故土沒有那麽難離。隻是那一句小花也是家人,著實觸動了他阿父的心。
阿父一言不發,抱著稚兒返了迴去。
小花端正坐在大門前,為他們看守著也許再也不會迴來的大屋。
這樣的事情,發生在陳國每一個地方,很多人選擇了往山裏麵遷徙,一般戰亂起來之後,都不會波及到山溝溝裏麵的。山裏麵的路不好走,也沒有誰會這麽拚,一定要屠殺個齊全。
不是每個人都如同那三父子一樣,決定去鄭城,再從鄭城到上林郡。擱在現代,這就是等於偷渡去香港這樣。
這途中不是沒有風險,就算是去了上林郡,那也是要擔風險的。首先沒有戶籍沒有路引,去了就是黑戶,簡直就是死路一條。不過他有自己的思量,上林郡的胡山書院他是知道的。
他別的本事沒有,唯獨有一門家傳的手藝,他想,這門手藝完全可以讓他們一家三口好好在上林郡生活了。
但願這一次的賭是對的,戚慈真的如同傳聞那般是個寬厚的人。
陳國的戰爭開始了,越國也開始了震蕩。有風上位之後,作風直爽,盡管罵人貶官,可從未有出現過抄家滅族這樣的大事。久而久之,大家都忘記了曾經他在宮中的風評。
公子風,是一個冷酷無情的人。
這樣的評語伴隨了他十幾年,因為他幼年殺的人和日漸陰沉冷峻的麵容。他終於發現人有多麽膚淺,這世間,大部分的人都是用眼睛和耳朵思考,他們看事情,是從來不過腦子的
相信自己看見的,相信別人說的,就是不自己想一想。
他的朝臣們也大多是這樣,對他們和顏悅色一陣子,這些人就覺得自己可以蹬鼻子上臉,就忘記他骨子裏麵是一個怎麽樣的人。
論如何抱上國君的大腿,自然是將自家那貌美如花的閨女兒送進國君床榻之上,這世上,最能說到人心底裏的話就是枕頭風了。前些日子,大家多少還是有些懼怕有風,待發現性命無憂之後,便有人又想搏一搏了。
可惜這搏一搏還沒有來得及說出口,越國朝堂就發生了一件大事。
有人死了,位高權重的王氏一族,全死在家中,死狀淒慘,家中財物具在,案件變得有些撲朔迷離了。有風震怒,立馬下令徹查。可是這王家的事情還沒有查清楚,轉眼間,蘇家又出事了。就這樣一個接著一個,那些榜上有名的貪官們,一個也沒能逃得掉。
走到這一步,有那機靈的,已經看明白了怎麽迴事了。心中惶恐不安,他們錯將老虎當綿羊,還試圖去指揮這隻老虎要如何行動,這才是真的不要命了。
也有那尚且還懵懵懂懂的,覺得有風沒有傳聞之中那麽可怕的,這種人,周邊的明白人們都在心中為他們掬了一把同情淚。
都是些被人賣了還給人數錢的家夥。
最後,這個案件被栽贓陷害在了陳國公子博益的身上,起因是公子博益懷疑越國偷偷援助了公子渠,於是心生不滿,便想要給有風一點教訓。
這荒謬至極的借口,剩下的朝臣心裏麵大多都有一個譜,自然不敢反駁,反而拿出各種證據來證明事實的確就是這樣的。這真真就是陳國的一個陰謀,就是為了謀害他們越國的土地,這是不可取的,是堅決要打擊報複迴來的。
這群人這麽上道,讓有風心情大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