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了,母親,今日祖父與我說話,竟是說起了菩薩,真叫人驚奇!”她想起那位嚴厲卻也慈祥的祖父,頓時有些好奇。
趙氏拍了拍她的後背,叫趴在她腿上的衛明沅起來,端起茶盞呷了一口,才開口言道,“慧然大師從前救過你祖父一命,他們是至交,隔三差五就會一同下棋,你祖父話裏頭帶了些佛偈,也不奇怪。”
衛明沅靈光一動,眼睛閃了閃,若真是這樣的話,衛延今日對她的青睞便也說得過去了,想來是慧然老和尚與他說了些什麽。至於那句囑咐的話,想來也有可能是慧然通過他之口傳的話?
想通以後,衛明沅便不再糾結,反倒是想起了所有事情最初的緣由——慧然的一句批命。心中忿忿,粉拳握緊,有些咬牙切齒地對趙氏言道,“娘,鎮國寺的齋菜真叫人念念不忘,正值新年,咱們何不去禮佛,求菩薩保佑合家平安?保佑大哥金榜題名,也保佑母親為哥哥們覓得如意佳媳。”
“好話這般多,你莫不是又在打什麽鬼主意?”趙氏像看著不懂事的小孩一般對衛明沅撇去一個“我已看穿你”的眼神,衛明沅於是覥著臉笑了笑,趙氏無法,隻好答應了她。
……
正月初二迴娘家,襄陽侯府的大門對衛清朗一家表示熱烈的歡迎。
舅舅趙蠡看著是個爽朗的人,而舅母盧氏瞧著卻是個厲害的,眼睛裏不時閃著精光,趙贇還是那樣的溫文俊秀,與趙贇一胎同生的胞妹趙芸早已出嫁,今日也攜了夫婿孩兒迴娘家,嘴角一直噙著笑,看起來日子過得滋潤。尚且待字閨中,與衛明沅同歲的趙婉對她表現得甚是親熱,像是個活潑的。還有其他庶出的表親,衛明沅都不失分寸地與他們打過招唿,看起來甚是親切。
沒人知道,衛明沅每見著一個人,就會在心裏與原著對號入座,這是榮秀蘭原來的公公,婆婆,小姑子……連帶著也會點評一句,比方說,盧氏看著那麽精明厲害,想來原著裏榮秀蘭嫁進來也不怎麽好過吧,等等。如此,在冗長乏味的見禮認親戚中,反倒得了不少意趣。
老襄陽侯愛美色,家中子女自然不止趙蠡和衛明沅之母趙齡兩個,眾多親戚裏,值得衛明沅注意的卻隻有和趙蠡一胎同生的胞姐,也就是她的大姨趙青以及她的一雙兒女——蕭崇文和蕭婉茹,一個是原著中即將中得狀元的表哥,衛明彥的競爭對手,另一個則是原著中二皇子鍾愛的側妃,在原著中可是與榮秀玉鬥得難分上下的存在。
當然,如今原著的發展軌跡已然不同,蕭崇文能否當上狀元、成為二皇子的左膀右臂還未可知,至於蕭婉茹,若日後依舊嫁去二皇子府當側妃,其對手也不會再是榮秀玉,而是秀雅大氣的李淑慧。
不過,這些都與她無關,隻是,看著這幾個在原著裏占據著重要位置的配角們,總會浮想聯翩並多幾分關注。但也僅僅是多幾分注意而已,襄陽侯府值得她用心的隻有方姨奶奶一個。
老襄陽侯故去的時候,趙蠡才弱冠,偌大的襄陽侯府當時是老夫人鍾氏撐起來的,作為她左膀右臂的方姨奶奶也出了不少力,如今人老了,雖然早已將管家的權柄交給了盧氏,可趙蠡和盧氏卻不敢對兩人有絲毫的怠慢。方姨奶奶隻得趙氏這麽個女兒,趙氏過得好,她也就事事順心,看著很是親切的一位老婦人,保養得宜的臉龐讓衛明沅找到了趙氏妍麗的長相的源頭。
說起來,衛明沅長得更像衛清朗一些,沒有太多的攻擊性,反倒是大哥和二哥隨了趙氏的長相,是那種一眼就能抓住人眼球的相貌。二哥衛明哲近來練武曬黑了不少,倒添了些英武之氣,可大哥卻活脫脫的一個白麵書生,叫今日襄陽侯府的眾多表姐妹一顆芳心暗付,可惜,有衛明沅在,這些個表姐妹們恐怕要失望而歸,她可不希望大哥子嗣有礙或是給她生出個不健全的外甥來。
此時,方姨奶奶拉著衛明沅的手,不停地說好,“嫁去寧王府,要好生過日子,莫讓你爹娘他們為你擔心,寧王雖然不良於行,這麽多年也隻是與人疏於往來,倒是沒有不好的傳言,你若是用心去經營,即便隻是這麽幾年的光景,相信王爺也不會虧待你的。”
與趙氏憂心女兒動心受傷不同,方姨奶奶顯得更開明和實際一些,賜婚之事不可更改,既如此,與其心生怨懟與寧王疏遠著,倒不如從好處去著想。同樣一件事,用不同的心態去看待,自然會得到不同的結果。
衛明沅早先便從趙氏的言語中得知這位親外祖母是個有大智慧的,如今相處,聽她一席話,竟也有茅塞頓開之感,言道受教。
看著欲言又止的趙氏,方姨奶奶輕拍她手背,寬慰道,“你也不用擔心太過,沅丫頭是個聰明有主見的,而且心地純善,不管是寧王,還是老天都不會虧待她的。順其自然便好!”
被母親看出心思來,趙氏有些訕訕,當局者迷,她作為一個母親,看待事情難免會有些失卻平常心。她怕女兒動心日後傷心,可若是不能拿出一顆真心真誠以待,王爺又怎麽可能會對衛明沅好?再者,皇上賜婚,女兒即便日後守寡,也應該沒有再嫁的可能,不叫她動心,是讓她日後孤零零的一個人連一點念想都沒有嗎?
更何況,感情之事從來不是他人攔著阻著便能左右的,在這方麵,趙氏有些著相了。如今聽了方姨奶奶的話,倒是釋然了一些。
迴到家中的衛明沅,想起真正孤零零一個的寧王,發了善心,寫了長長一封信,絮絮叨叨地說了許多,有關於這些人的,有關於在襄陽侯府的所見所聞的,也有她的喜怒哀樂。
毫無生氣的白紙黑字,寧王卻能感受到裏頭的生氣盎然,聯想到寫信之人時而皺眉時而嘟嘴時而含笑的情態,在心裏數著日子,覺著也是時候登門,向未來嶽父嶽母拜年了。
第33章 認可
趙氏有些複雜地看著寧王遞來地帖子上的“小婿”二字, 應下了他初五那日登門拜訪的請求,迴到主院後,卻斟酌著和衛清朗開口,“老爺, 您說,寧王殿下對咱家閨女是個什麽心思?從前隻聽說他不良於行, 是個閑散王爺, 有些孤僻不愛與人交往, 如今看來卻似乎並非如此。咱們府上, 王爺可是都來過好幾迴了, 還有冰影和雪影兩個丫頭想來也是他的人,此番前來更是以女婿的身份遞的帖子。你說他對咱閨女是不是……”
衛清朗略一沉吟,便道,“王爺對沅兒上心, 總歸不是壞事。”
“那你說,王爺她以後,會對咱閨女好嗎?”趙氏的諸多擔心,說白了其實也是希望衛明沅能夠過得好罷了。
“你看沅兒在榮國公府出了事,他便送禮來, 沅兒落水, 他也親自探視,便是好了,也要親自看個究竟,還有那榮秀蘭的事, 恐怕也不簡單……以後的事,我不敢斷言,但從目前來看,王爺對沅兒是看重的。你也莫要太過憂心了,咱閨女那般好,王爺沒有理由不待她好的。”衛清朗對這樁親事又何嚐沒有擔心過,可躊躇許久,最終也不過得出“順其自然”四字。
趙氏點頭,心裏卻想,要是寧王不是王爺,隻是她的未來女婿該多好,老爺便有理由以嶽父之尊去告誡他,莫要辜負咱閨女雲雲。
衛清朗不敢對寧王不敬,卻並不代表他沒有法子向他表明自個的態度。
初五那日,寧王帶了年禮登門拜訪,表現得極為彬彬有禮,仿佛那個惡趣味地作弄衛明沅的人不是他。因著衛明沅的緣故,他是願意給她珍視的人多一些體麵的,因而在麵對衛府眾人時從來沒有拿身份壓過他們,而是以禮相待,不知道的人,見他這般恐怕會以為他是個知禮好相處的,但其實他的禮數在許多不相幹的人那裏經常不靈光。
當下,衛清朗和寧王坐在書房內,說了不到幾句話,便看著衛明彥提起了他來年參加會試的事。
衛明彥早得了吩咐,如今得到暗示,便按著早先商量好的,笑道,“爹,孩兒近日得了一首詩作,卻看不大懂。古語有雲,三人行必有我師,正好王爺也在,何不一同賞鑒?”
衛清朗假意斥了他一句,“也不看看今日是什麽日子,王爺登門來,難不成是和你討論詩文來的?”
衛明彥訕訕地認錯,寧王淺笑著看完這一出雙簧,惡趣味地想,如果他此時不接招,後頭不知是否還有旁的招數等著他?
也罷,便當是提前熱身了吧,畢竟是衛明沅的長輩,可不能怠慢了。
於是笑著接了話頭,開口道,“衛大公子求知若渴,本是好事,伯父今日若不能成全了他,衛公子怕是要記掛一整日的,如此反倒不美,本王不才,承蒙不棄,也願同衛公子一同賞鑒詩文,以供參考。”
衛清朗道一句王爺謙虛,便催著衛明彥道謝,此事便定了下來。
待看到那詩文之時,寧王便笑得意味深長,明白過來今日這般是為何。
無他,這是一首七言詩,寫的是女兒次日出嫁,父母前一夜裏輾轉反側,難以入眠的情形。
雖則衛明彥言道這是西北那邊的才子,用女子出嫁父母不安來隱喻士兵出征家中親友擔憂的情景,可此時此地,此情此景,寧王還有什麽不明白的呢?
“本王覺得此詩應有下闋,是為女婿對丈人和丈母娘的承諾,以此來隱喻將軍的壯誌和可堪托付,不知伯父以為如何?”寧王意有所指地道。
衛清朗笑眯眯地迴道,“將軍一諾重千金,卻也終究隻是一句空話罷了,在我看來,不若將大軍實力寫出,譬如將軍必勝的決心,譬如糧草充盈,譬如將士壯觀的數目,要來得更讓人信服和安心,王爺以為呢?”
衛清朗不跟你說承諾這些虛的,言明了他更看重實際,寧王會意,笑道,“伯父高見,那位將軍愛護士兵之心殷切,必不會叫士兵的老父母失望。”
衛清朗頗為自得地點了點頭,馬後炮地說道,“這隻是老夫的一點個人之見,王爺不必放在心上。”
典型的得了便宜還賣乖,衛明彥略低了頭暗笑,寧王卻麵不改色地恭維,“伯父為皇上顧問,講解經義,學問自然是值得本王信服的。”
衛清朗滿意了,隨後將寧王丟給了兩個兒子,讓他們年輕人聊,至於怎麽聊?沒見衛明哲那小子已經躍躍欲試了嗎?
衛清朗和衛明彥準備了什麽,寧王或許不知,可衛明哲打算做什麽,他卻是一清二楚的,誰叫衛明哲的師傅還是他的人呢?
衛明哲在寧王跟前耍了一套拳,又舞了一套刀法,本意是想要向他展現一下自己的實力,告訴他,妹妹有他撐腰,你可別想欺負我妹子,誰知寧王饒有興致地看完以後,點了寧一上前給他指點,硬生生地將威脅變成了崇拜。
寧王嘴角一勾,心情愉悅地前去拜見未來嶽母,期待著和小丫頭的見麵。
前院發生的事,趙氏已經聽說了,暗自決定將衛明哲每日的操練加倍,叫他這般沒心沒肺!
看著下首相貌出眾、文質彬彬的寧王,趙氏再一次感到了惋惜。寧王若非有那樣的隱疾,且恐怕時日無多了,也當是個濁世佳公子,那樣的品貌談吐,怕也會是許多閨秀爭奪的對象吧,如今這般,著實可惜。
趙氏的憂慮和心中對他的芥蒂,寧王一向知道,卻並不如何放在心上,在他看來,衛明沅才是最為重要的,以後嫁到寧王府來與他廝守的也是她,日久見人心,他隻要對衛明沅好了,趙氏的憂慮和芥蒂自然而然就會消除。
看著嘴角始終掛著一抹淡笑的寧王,趙氏最終斟酌著與他開了口,“翻過了年,沅兒便十五了,可還是個小丫頭,我和你衛伯父原本沒打算那般早把她嫁人,也沒想把她往高門大戶嫁去,隻希望她能夠得一打心底愛她、護她、憐她、惜她的良人,可世事難料,這一天竟是來得如此之早,也不知這是福是禍。”
相比於衛清朗暗戳戳地暗示,趙氏直接掏心窩子的話卻更讓寧王觸動,他端直了身子,鄭重地言道,“本王不敢說阿沅嫁與我是福,我如今這般,即便如此說了,想來衛夫人也不會相信,但卻能夠保證,阿沅嫁與我,不會是禍。”
趙氏眼睛閃了閃,又道,“王爺一言九鼎,臣婦卻隻是屈居於後宅的婦人,沒多少見識,王爺這般說,我便當真了,還望王爺不要食言才好。”
“一言既出駟馬難追。”寧王答道。
衛清朗和趙氏趁著新年寧王正式以未來女婿的身份拜訪之際,探他的口風,要他的準話,兩位哥哥更是參與其中,這些衛明沅並不知曉。
她等在汀蘭苑裏,疑惑今日王爺在自家爹爹和娘親那說話的時間長了些,有些好奇他們說了些什麽,卻也沒有多問,未免顯得太過急切,迫不及待地見外男,即便那是她未來的夫婿,也是要讓人笑話的。
得了母親的傳話,她才笑意盈盈地出了汀蘭苑,不期然地在苑門處見著他的身影,他坐在樹下,溫和地淺笑,就這麽靜靜地看著她,等待她的到來。
衛明沅有些奇怪,母親今日怎麽讓寧王跑到她院子來了?即便他行動不便,可畢竟是外男,按理母親不會如此不設防的,莫不是前頭發生了她不知道的事?她暗自猜測。
“你怎麽到這來了?寧一呢?”是的,寧王的身後,寧一不在,在如此寒冬臘月裏把寧王丟在了她的院子門口。
“我想來接你,這裏是後院,寧一不好跟著。”他渾不在意地說道,似乎方才孤零零推動輪椅前行的那個人不是他。
他雖未言明,衛明沅卻能聯想當時的情形,看了一眼他明顯凍著了的手,不禁蹙眉埋怨起來,“又沒有幾步路,我來找你便是,你看你手都凍紅了,怎麽就這麽不愛惜自己呢?”
說著也不避諱,走到他身後,推起了輪椅,方向卻是朝她的汀蘭苑而去,一邊走著一邊關切地問他,“如何,快不快,有沒有顛著?寧一也太不盡心了,哪能就這麽把你丟在這呢?”
衛明沅絮絮叨叨,寧王卻不嫌她煩,支著耳朵聽著,想起頭一迴見麵她在亭子裏也是這般和她的丫頭埋怨,說他的仆人不盡心,把他一個人丟在亭子裏,嘴角的笑意漸深。
衛明沅讓人取來脂膏,仔細地替他的手抹了一層,一邊抹著,一邊沒好氣地念叨,“你這人好日子過膩了,找罪受。笑,這個時候還笑,等你凍出凍瘡來,把一雙手都凍壞了,想撓不敢撓的時候,看你還能不能笑得出來!”
“隻要能進得來阿沅的閨房,便是吃些苦頭也是值得的。”說著,他抓住衛明沅抹完藥欲要收迴去的柔荑,笑得開懷。
冰影和雪影早已識趣地把人都打發出去,把門虛掩上了,衛明沅的眼睛左右遊移著,瞧見屋子裏沒有人,臉頰燙得厲害,支支吾吾地不知該如何接話,想要把手抽迴去卻偏偏軟綿綿地使不上勁。
他伸出另外一隻空著的手,像馬車裏那迴一樣,將她耳邊掉落的一縷鬢發捋到耳後,輕觸她小巧的耳朵,心情愉悅地看著它漸漸變成胭脂的顏色。
“阿沅,我今日很高興。”他道。
“啊?”她抬眸,疑惑。
“因為,咱們又靠近了一點。”他道。
他說的近,指的是得到了衛明沅父母的認可,可衛明沅卻以為他說的進了她的閨房,牽了她的手,臉頰更是燙得冒煙,“哦,是嗎,那,那挺好啊,哈哈。”她不知所措地胡言亂語。
“你的父母和兄長對你極為愛護,我很高興。”也很羨慕。
衛明沅得瑟地皺了皺鼻子,“那是!可惜,我的父母兄長要分你一半了。”
寧王微怔,心弦顫動,很想將她擁入懷中,卻無法辦到,頓時有些黯然。
“阿沅整個人都是我的。”他小聲地說道。
衛明沅聽到了,卻故作不知,“什麽?你大聲一點,我聽不見。”
寧王頓時緘口,衛明沅討了個沒趣,哼了一聲,道,“那宣逸也不能是別人的,隻能是我的。”
頭一次從她的口中聽到自個的名,寧王不覺冒犯,反覺得有幾分熨帖,他笑著點了點頭,“我坐在輪椅上,有些不方便,我等你來拿。”
衛明沅傲嬌,“才不要,追人多累啊,我要做被追的那個。”
寧王嘴角的笑頓時淡了一些,卻仍舊道了好。
“你等著好了,我以後會是神醫,一定會把你治好的。”她非常認真且肯定地看著他的眼睛說道。
“嗯,總有一日,我也會健步如飛,追上你的。”他笑了,有些釋懷,也許,他應該對衛明沅,對未來多一些信心才是。
第34章 王府
自初五那日過後, 一切如常,但細究起來,卻有大不同。
譬如十五元宵,思及寧王府冷清, 寧王也從不到宮裏去湊熱鬧,趙氏便做主下帖子請他過府一同共聚良宵。
再譬如, 寧王總是假借和衛明彥討論詩文, 行與衛明沅見麵之實, 衛清朗和趙氏也都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林林總總, 衛明沅不傻, 察覺到了一些端倪,再結合初五那日寧王說的那些關於她有一雙愛護她的好父母好兄長的話,不難猜出那日寧王與他們達成了一些共識。
一直對寧王持著觀望態度的爹娘做出了讓步,寧王應該也對他們做出了關於她的承諾, 否則爹娘不會如此為他大開方便之門。
衛明沅數著餘下來待字閨中的日子,竟覺得有許多話未說,許多事未做,對爹娘也孝順未夠。
趙氏拍了拍她的後背,叫趴在她腿上的衛明沅起來,端起茶盞呷了一口,才開口言道,“慧然大師從前救過你祖父一命,他們是至交,隔三差五就會一同下棋,你祖父話裏頭帶了些佛偈,也不奇怪。”
衛明沅靈光一動,眼睛閃了閃,若真是這樣的話,衛延今日對她的青睞便也說得過去了,想來是慧然老和尚與他說了些什麽。至於那句囑咐的話,想來也有可能是慧然通過他之口傳的話?
想通以後,衛明沅便不再糾結,反倒是想起了所有事情最初的緣由——慧然的一句批命。心中忿忿,粉拳握緊,有些咬牙切齒地對趙氏言道,“娘,鎮國寺的齋菜真叫人念念不忘,正值新年,咱們何不去禮佛,求菩薩保佑合家平安?保佑大哥金榜題名,也保佑母親為哥哥們覓得如意佳媳。”
“好話這般多,你莫不是又在打什麽鬼主意?”趙氏像看著不懂事的小孩一般對衛明沅撇去一個“我已看穿你”的眼神,衛明沅於是覥著臉笑了笑,趙氏無法,隻好答應了她。
……
正月初二迴娘家,襄陽侯府的大門對衛清朗一家表示熱烈的歡迎。
舅舅趙蠡看著是個爽朗的人,而舅母盧氏瞧著卻是個厲害的,眼睛裏不時閃著精光,趙贇還是那樣的溫文俊秀,與趙贇一胎同生的胞妹趙芸早已出嫁,今日也攜了夫婿孩兒迴娘家,嘴角一直噙著笑,看起來日子過得滋潤。尚且待字閨中,與衛明沅同歲的趙婉對她表現得甚是親熱,像是個活潑的。還有其他庶出的表親,衛明沅都不失分寸地與他們打過招唿,看起來甚是親切。
沒人知道,衛明沅每見著一個人,就會在心裏與原著對號入座,這是榮秀蘭原來的公公,婆婆,小姑子……連帶著也會點評一句,比方說,盧氏看著那麽精明厲害,想來原著裏榮秀蘭嫁進來也不怎麽好過吧,等等。如此,在冗長乏味的見禮認親戚中,反倒得了不少意趣。
老襄陽侯愛美色,家中子女自然不止趙蠡和衛明沅之母趙齡兩個,眾多親戚裏,值得衛明沅注意的卻隻有和趙蠡一胎同生的胞姐,也就是她的大姨趙青以及她的一雙兒女——蕭崇文和蕭婉茹,一個是原著中即將中得狀元的表哥,衛明彥的競爭對手,另一個則是原著中二皇子鍾愛的側妃,在原著中可是與榮秀玉鬥得難分上下的存在。
當然,如今原著的發展軌跡已然不同,蕭崇文能否當上狀元、成為二皇子的左膀右臂還未可知,至於蕭婉茹,若日後依舊嫁去二皇子府當側妃,其對手也不會再是榮秀玉,而是秀雅大氣的李淑慧。
不過,這些都與她無關,隻是,看著這幾個在原著裏占據著重要位置的配角們,總會浮想聯翩並多幾分關注。但也僅僅是多幾分注意而已,襄陽侯府值得她用心的隻有方姨奶奶一個。
老襄陽侯故去的時候,趙蠡才弱冠,偌大的襄陽侯府當時是老夫人鍾氏撐起來的,作為她左膀右臂的方姨奶奶也出了不少力,如今人老了,雖然早已將管家的權柄交給了盧氏,可趙蠡和盧氏卻不敢對兩人有絲毫的怠慢。方姨奶奶隻得趙氏這麽個女兒,趙氏過得好,她也就事事順心,看著很是親切的一位老婦人,保養得宜的臉龐讓衛明沅找到了趙氏妍麗的長相的源頭。
說起來,衛明沅長得更像衛清朗一些,沒有太多的攻擊性,反倒是大哥和二哥隨了趙氏的長相,是那種一眼就能抓住人眼球的相貌。二哥衛明哲近來練武曬黑了不少,倒添了些英武之氣,可大哥卻活脫脫的一個白麵書生,叫今日襄陽侯府的眾多表姐妹一顆芳心暗付,可惜,有衛明沅在,這些個表姐妹們恐怕要失望而歸,她可不希望大哥子嗣有礙或是給她生出個不健全的外甥來。
此時,方姨奶奶拉著衛明沅的手,不停地說好,“嫁去寧王府,要好生過日子,莫讓你爹娘他們為你擔心,寧王雖然不良於行,這麽多年也隻是與人疏於往來,倒是沒有不好的傳言,你若是用心去經營,即便隻是這麽幾年的光景,相信王爺也不會虧待你的。”
與趙氏憂心女兒動心受傷不同,方姨奶奶顯得更開明和實際一些,賜婚之事不可更改,既如此,與其心生怨懟與寧王疏遠著,倒不如從好處去著想。同樣一件事,用不同的心態去看待,自然會得到不同的結果。
衛明沅早先便從趙氏的言語中得知這位親外祖母是個有大智慧的,如今相處,聽她一席話,竟也有茅塞頓開之感,言道受教。
看著欲言又止的趙氏,方姨奶奶輕拍她手背,寬慰道,“你也不用擔心太過,沅丫頭是個聰明有主見的,而且心地純善,不管是寧王,還是老天都不會虧待她的。順其自然便好!”
被母親看出心思來,趙氏有些訕訕,當局者迷,她作為一個母親,看待事情難免會有些失卻平常心。她怕女兒動心日後傷心,可若是不能拿出一顆真心真誠以待,王爺又怎麽可能會對衛明沅好?再者,皇上賜婚,女兒即便日後守寡,也應該沒有再嫁的可能,不叫她動心,是讓她日後孤零零的一個人連一點念想都沒有嗎?
更何況,感情之事從來不是他人攔著阻著便能左右的,在這方麵,趙氏有些著相了。如今聽了方姨奶奶的話,倒是釋然了一些。
迴到家中的衛明沅,想起真正孤零零一個的寧王,發了善心,寫了長長一封信,絮絮叨叨地說了許多,有關於這些人的,有關於在襄陽侯府的所見所聞的,也有她的喜怒哀樂。
毫無生氣的白紙黑字,寧王卻能感受到裏頭的生氣盎然,聯想到寫信之人時而皺眉時而嘟嘴時而含笑的情態,在心裏數著日子,覺著也是時候登門,向未來嶽父嶽母拜年了。
第33章 認可
趙氏有些複雜地看著寧王遞來地帖子上的“小婿”二字, 應下了他初五那日登門拜訪的請求,迴到主院後,卻斟酌著和衛清朗開口,“老爺, 您說,寧王殿下對咱家閨女是個什麽心思?從前隻聽說他不良於行, 是個閑散王爺, 有些孤僻不愛與人交往, 如今看來卻似乎並非如此。咱們府上, 王爺可是都來過好幾迴了, 還有冰影和雪影兩個丫頭想來也是他的人,此番前來更是以女婿的身份遞的帖子。你說他對咱閨女是不是……”
衛清朗略一沉吟,便道,“王爺對沅兒上心, 總歸不是壞事。”
“那你說,王爺她以後,會對咱閨女好嗎?”趙氏的諸多擔心,說白了其實也是希望衛明沅能夠過得好罷了。
“你看沅兒在榮國公府出了事,他便送禮來, 沅兒落水, 他也親自探視,便是好了,也要親自看個究竟,還有那榮秀蘭的事, 恐怕也不簡單……以後的事,我不敢斷言,但從目前來看,王爺對沅兒是看重的。你也莫要太過憂心了,咱閨女那般好,王爺沒有理由不待她好的。”衛清朗對這樁親事又何嚐沒有擔心過,可躊躇許久,最終也不過得出“順其自然”四字。
趙氏點頭,心裏卻想,要是寧王不是王爺,隻是她的未來女婿該多好,老爺便有理由以嶽父之尊去告誡他,莫要辜負咱閨女雲雲。
衛清朗不敢對寧王不敬,卻並不代表他沒有法子向他表明自個的態度。
初五那日,寧王帶了年禮登門拜訪,表現得極為彬彬有禮,仿佛那個惡趣味地作弄衛明沅的人不是他。因著衛明沅的緣故,他是願意給她珍視的人多一些體麵的,因而在麵對衛府眾人時從來沒有拿身份壓過他們,而是以禮相待,不知道的人,見他這般恐怕會以為他是個知禮好相處的,但其實他的禮數在許多不相幹的人那裏經常不靈光。
當下,衛清朗和寧王坐在書房內,說了不到幾句話,便看著衛明彥提起了他來年參加會試的事。
衛明彥早得了吩咐,如今得到暗示,便按著早先商量好的,笑道,“爹,孩兒近日得了一首詩作,卻看不大懂。古語有雲,三人行必有我師,正好王爺也在,何不一同賞鑒?”
衛清朗假意斥了他一句,“也不看看今日是什麽日子,王爺登門來,難不成是和你討論詩文來的?”
衛明彥訕訕地認錯,寧王淺笑著看完這一出雙簧,惡趣味地想,如果他此時不接招,後頭不知是否還有旁的招數等著他?
也罷,便當是提前熱身了吧,畢竟是衛明沅的長輩,可不能怠慢了。
於是笑著接了話頭,開口道,“衛大公子求知若渴,本是好事,伯父今日若不能成全了他,衛公子怕是要記掛一整日的,如此反倒不美,本王不才,承蒙不棄,也願同衛公子一同賞鑒詩文,以供參考。”
衛清朗道一句王爺謙虛,便催著衛明彥道謝,此事便定了下來。
待看到那詩文之時,寧王便笑得意味深長,明白過來今日這般是為何。
無他,這是一首七言詩,寫的是女兒次日出嫁,父母前一夜裏輾轉反側,難以入眠的情形。
雖則衛明彥言道這是西北那邊的才子,用女子出嫁父母不安來隱喻士兵出征家中親友擔憂的情景,可此時此地,此情此景,寧王還有什麽不明白的呢?
“本王覺得此詩應有下闋,是為女婿對丈人和丈母娘的承諾,以此來隱喻將軍的壯誌和可堪托付,不知伯父以為如何?”寧王意有所指地道。
衛清朗笑眯眯地迴道,“將軍一諾重千金,卻也終究隻是一句空話罷了,在我看來,不若將大軍實力寫出,譬如將軍必勝的決心,譬如糧草充盈,譬如將士壯觀的數目,要來得更讓人信服和安心,王爺以為呢?”
衛清朗不跟你說承諾這些虛的,言明了他更看重實際,寧王會意,笑道,“伯父高見,那位將軍愛護士兵之心殷切,必不會叫士兵的老父母失望。”
衛清朗頗為自得地點了點頭,馬後炮地說道,“這隻是老夫的一點個人之見,王爺不必放在心上。”
典型的得了便宜還賣乖,衛明彥略低了頭暗笑,寧王卻麵不改色地恭維,“伯父為皇上顧問,講解經義,學問自然是值得本王信服的。”
衛清朗滿意了,隨後將寧王丟給了兩個兒子,讓他們年輕人聊,至於怎麽聊?沒見衛明哲那小子已經躍躍欲試了嗎?
衛清朗和衛明彥準備了什麽,寧王或許不知,可衛明哲打算做什麽,他卻是一清二楚的,誰叫衛明哲的師傅還是他的人呢?
衛明哲在寧王跟前耍了一套拳,又舞了一套刀法,本意是想要向他展現一下自己的實力,告訴他,妹妹有他撐腰,你可別想欺負我妹子,誰知寧王饒有興致地看完以後,點了寧一上前給他指點,硬生生地將威脅變成了崇拜。
寧王嘴角一勾,心情愉悅地前去拜見未來嶽母,期待著和小丫頭的見麵。
前院發生的事,趙氏已經聽說了,暗自決定將衛明哲每日的操練加倍,叫他這般沒心沒肺!
看著下首相貌出眾、文質彬彬的寧王,趙氏再一次感到了惋惜。寧王若非有那樣的隱疾,且恐怕時日無多了,也當是個濁世佳公子,那樣的品貌談吐,怕也會是許多閨秀爭奪的對象吧,如今這般,著實可惜。
趙氏的憂慮和心中對他的芥蒂,寧王一向知道,卻並不如何放在心上,在他看來,衛明沅才是最為重要的,以後嫁到寧王府來與他廝守的也是她,日久見人心,他隻要對衛明沅好了,趙氏的憂慮和芥蒂自然而然就會消除。
看著嘴角始終掛著一抹淡笑的寧王,趙氏最終斟酌著與他開了口,“翻過了年,沅兒便十五了,可還是個小丫頭,我和你衛伯父原本沒打算那般早把她嫁人,也沒想把她往高門大戶嫁去,隻希望她能夠得一打心底愛她、護她、憐她、惜她的良人,可世事難料,這一天竟是來得如此之早,也不知這是福是禍。”
相比於衛清朗暗戳戳地暗示,趙氏直接掏心窩子的話卻更讓寧王觸動,他端直了身子,鄭重地言道,“本王不敢說阿沅嫁與我是福,我如今這般,即便如此說了,想來衛夫人也不會相信,但卻能夠保證,阿沅嫁與我,不會是禍。”
趙氏眼睛閃了閃,又道,“王爺一言九鼎,臣婦卻隻是屈居於後宅的婦人,沒多少見識,王爺這般說,我便當真了,還望王爺不要食言才好。”
“一言既出駟馬難追。”寧王答道。
衛清朗和趙氏趁著新年寧王正式以未來女婿的身份拜訪之際,探他的口風,要他的準話,兩位哥哥更是參與其中,這些衛明沅並不知曉。
她等在汀蘭苑裏,疑惑今日王爺在自家爹爹和娘親那說話的時間長了些,有些好奇他們說了些什麽,卻也沒有多問,未免顯得太過急切,迫不及待地見外男,即便那是她未來的夫婿,也是要讓人笑話的。
得了母親的傳話,她才笑意盈盈地出了汀蘭苑,不期然地在苑門處見著他的身影,他坐在樹下,溫和地淺笑,就這麽靜靜地看著她,等待她的到來。
衛明沅有些奇怪,母親今日怎麽讓寧王跑到她院子來了?即便他行動不便,可畢竟是外男,按理母親不會如此不設防的,莫不是前頭發生了她不知道的事?她暗自猜測。
“你怎麽到這來了?寧一呢?”是的,寧王的身後,寧一不在,在如此寒冬臘月裏把寧王丟在了她的院子門口。
“我想來接你,這裏是後院,寧一不好跟著。”他渾不在意地說道,似乎方才孤零零推動輪椅前行的那個人不是他。
他雖未言明,衛明沅卻能聯想當時的情形,看了一眼他明顯凍著了的手,不禁蹙眉埋怨起來,“又沒有幾步路,我來找你便是,你看你手都凍紅了,怎麽就這麽不愛惜自己呢?”
說著也不避諱,走到他身後,推起了輪椅,方向卻是朝她的汀蘭苑而去,一邊走著一邊關切地問他,“如何,快不快,有沒有顛著?寧一也太不盡心了,哪能就這麽把你丟在這呢?”
衛明沅絮絮叨叨,寧王卻不嫌她煩,支著耳朵聽著,想起頭一迴見麵她在亭子裏也是這般和她的丫頭埋怨,說他的仆人不盡心,把他一個人丟在亭子裏,嘴角的笑意漸深。
衛明沅讓人取來脂膏,仔細地替他的手抹了一層,一邊抹著,一邊沒好氣地念叨,“你這人好日子過膩了,找罪受。笑,這個時候還笑,等你凍出凍瘡來,把一雙手都凍壞了,想撓不敢撓的時候,看你還能不能笑得出來!”
“隻要能進得來阿沅的閨房,便是吃些苦頭也是值得的。”說著,他抓住衛明沅抹完藥欲要收迴去的柔荑,笑得開懷。
冰影和雪影早已識趣地把人都打發出去,把門虛掩上了,衛明沅的眼睛左右遊移著,瞧見屋子裏沒有人,臉頰燙得厲害,支支吾吾地不知該如何接話,想要把手抽迴去卻偏偏軟綿綿地使不上勁。
他伸出另外一隻空著的手,像馬車裏那迴一樣,將她耳邊掉落的一縷鬢發捋到耳後,輕觸她小巧的耳朵,心情愉悅地看著它漸漸變成胭脂的顏色。
“阿沅,我今日很高興。”他道。
“啊?”她抬眸,疑惑。
“因為,咱們又靠近了一點。”他道。
他說的近,指的是得到了衛明沅父母的認可,可衛明沅卻以為他說的進了她的閨房,牽了她的手,臉頰更是燙得冒煙,“哦,是嗎,那,那挺好啊,哈哈。”她不知所措地胡言亂語。
“你的父母和兄長對你極為愛護,我很高興。”也很羨慕。
衛明沅得瑟地皺了皺鼻子,“那是!可惜,我的父母兄長要分你一半了。”
寧王微怔,心弦顫動,很想將她擁入懷中,卻無法辦到,頓時有些黯然。
“阿沅整個人都是我的。”他小聲地說道。
衛明沅聽到了,卻故作不知,“什麽?你大聲一點,我聽不見。”
寧王頓時緘口,衛明沅討了個沒趣,哼了一聲,道,“那宣逸也不能是別人的,隻能是我的。”
頭一次從她的口中聽到自個的名,寧王不覺冒犯,反覺得有幾分熨帖,他笑著點了點頭,“我坐在輪椅上,有些不方便,我等你來拿。”
衛明沅傲嬌,“才不要,追人多累啊,我要做被追的那個。”
寧王嘴角的笑頓時淡了一些,卻仍舊道了好。
“你等著好了,我以後會是神醫,一定會把你治好的。”她非常認真且肯定地看著他的眼睛說道。
“嗯,總有一日,我也會健步如飛,追上你的。”他笑了,有些釋懷,也許,他應該對衛明沅,對未來多一些信心才是。
第34章 王府
自初五那日過後, 一切如常,但細究起來,卻有大不同。
譬如十五元宵,思及寧王府冷清, 寧王也從不到宮裏去湊熱鬧,趙氏便做主下帖子請他過府一同共聚良宵。
再譬如, 寧王總是假借和衛明彥討論詩文, 行與衛明沅見麵之實, 衛清朗和趙氏也都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林林總總, 衛明沅不傻, 察覺到了一些端倪,再結合初五那日寧王說的那些關於她有一雙愛護她的好父母好兄長的話,不難猜出那日寧王與他們達成了一些共識。
一直對寧王持著觀望態度的爹娘做出了讓步,寧王應該也對他們做出了關於她的承諾, 否則爹娘不會如此為他大開方便之門。
衛明沅數著餘下來待字閨中的日子,竟覺得有許多話未說,許多事未做,對爹娘也孝順未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