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氏最終按著兩個丫鬟,削了她們的頭發來個女兒做了個假發戴著,企圖先把老爺糊弄過去,誰料榮進剛到府就直衝女兒的閨房來興師問罪,推搡間假發掉落,嚇了榮進一跳的同時,終於明白綁他之人所說的“知曉該如何做”是什麽意思。
於是不顧榮秀蘭猶在病中,不顧李氏的哭嚎阻攔,第一次強硬起來二話不說將送去了京郊的清心庵“落發”為尼。對外宣稱是榮秀蘭得了急症,藥石無靈,此番乃無奈之舉,希望佛祖憐憫,給她一條生路。
作者有話要說: 從今天起恢複日更了,同誌們想我沒?
第27章 手段
寧王沒有趕盡殺絕,要不然在湖中的時候就可以將榮秀蘭溺斃,但他留給榮秀蘭和榮國公府的生路也不是什麽好路,可以想見以榮秀蘭的驕傲不會忍受得了青燈古佛長伴的結局,但那又如何?清心庵裏有寧王的人,一準能把她管教得服服帖帖,至於過程是如何的生不如死,則不在他的考慮範圍之內。
榮國公看對方沒有再多的舉動,猶自為自己識時務選對了路而慶幸,殊不知在寧王眼裏,他不過是跳梁小醜般可笑。
榮秀蘭出了這樣的事,榮慶和榮練兩兄弟不可能沒有一點察覺,但榮國公因著懼怕不敢走漏一點風聲,隻讓他們知道能讓他們知道的,其餘的則讓李氏爛在肚子裏。而那些看過女兒禿頭的侍衛仆人則被暗中處理了,榮慶由此察覺到了不對勁,對父親的話存了疑,可任他如何打聽都不能找到一點端倪來。
榮國公猜測是衛國公府所為,看著和衛國公長女定親了的長子眼神也有些複雜,想退親,卻不敢,怕觸怒了對方,反倒是日後在衛明昭嫁進來以後對她頗為倚重和偏袒,叫李氏恨得一口血梗在喉嚨吐不出來。
當然,這些都是後事,當下,榮慶將府裏的消息傳給了宮裏的榮秀玉,叫她心裏有個底,恐怕榮秀蘭這次碰了硬釘子,把人得罪狠了,才叫人報複了。那些急病重症的鬼話,榮慶是一點都不相信。
榮秀玉暗自高興的同時也好奇自家那個好妹妹身上到底發生了何事,於是招了當日為榮秀蘭看診的胡太醫來問話。胡太醫是隔著簾子替榮秀蘭看診的,不知道她被人削了頭發的事,卻曉得她得的不是什麽重症急病,麵對貴嬪娘娘的詢問,琢磨著這事榮國公府遲早會讓娘娘知道,於是知無不言,將榮秀蘭受了寒,從此可能不育之事告之。
榮秀玉聽了心驚,對於暗中下手之人也多了幾分警惕,怕就怕對方遷怒於自己,想到自個遲來了五天的月事,心裏卻又有了些底氣。不管如何,聖上總不會置她於不顧。
昭武帝此時卻無暇顧及她,寧王府上的暗衛是皇家暗衛的另一半,行事雖然隱秘,卻也不是無跡可尋,且寧王這次也沒有多做遮掩,因而他十分清楚榮國公府上的事,衛國公府替寧王背了鍋。
思來想去,還是將寧王招進了宮裏,想要問他緣何這般行事,榮國公即便再如何碌碌無為,祖上也是跟著夏國的開國皇帝一起打過江山的,榮進的祖母還是榮寧長公主,隻要不是犯的大錯,昭武帝還是願意給他們體麵的。
可寧王此番行事,雖然榮國公不知道乃其所為,在昭武帝看來,還是有些過了。
昭武帝看著下頭坐在輪椅上繃著一張冰塊臉的弟弟,一臉欲言又止。
皇上召他進宮所為何事,寧王心知肚明卻不言不語,極有耐心地等著,想要看看他的忍耐力可以忍到幾時。
昭武帝盯著他看了好久,然後聊起了家常,“太後近日又抄了些經書,皇弟若是方便,就將經書送去鎮國寺供奉如何?”
太後為了給寧王祈福,不僅在鎮國寺中供奉了一盞長明燈,而且隱居壽康宮,吃齋念佛抄經書,自昭武帝登基至今一直如此,已有八年了。
太後此舉,寧王卻是無動於衷,在他看來,太後這般做除了給他祈福,未嚐不是替自己贖罪,讓自己心裏好過一點。當下想起她召見衛明沅時穿的那一身華服,再拿來和慧然樸素的青袍一對比,寧王的嘴角不自覺地勾起一抹嘲諷的笑。
開口便是終結的昭武帝暗自懊惱,正想自個把話圓過去呢,寧王卻開了口,“皇上今日召臣來不知所為何事?”
寧王率先沒了耐心,不想再在這食人的皇宮中多呆。
昭武帝無法,隻好迂迴地問起了榮國公府的事,“榮國公是否得罪了皇弟?皇弟能否與朕說說,朕替你討迴公道可好?”
寧王早有準備,麵對皇上看似施恩實則問責的問話,隻是冷漠地拒絕,“不必勞皇上費心,臣自己的公道,自己會討。”說罷,頭微微一偏,“寧一。”
身後的寧一於是上前兩步單漆跪地將準備好的張媽媽和周通的認罪狀呈上,內侍大總管李德安將東西接過,小心地呈到皇上跟前。
昭武帝閱後眉頭緊皺,雖然惱火榮秀蘭的惡毒以及置皇家臉麵於不顧,那衛六好歹是他定下的弟媳呢,哪裏是她能冒犯的?可仍舊覺得寧王的舉動有些過了。
“皇弟對那衛家小姐是否太過看重了?此番為了給她出氣,置榮國公的臉麵於不顧,有些過了。”他開門見山道。
對寧王來說,榮秀蘭的小動作是否不顧皇家的臉麵,並不在他考慮範圍之內,衛明沅是他的人,她竟能不管不顧地下黑手,顯然是看輕了他,這才是最重要的。沒有人知道,成了廢人的他,自尊心有多強,容不得他人半點輕慢。
不過,這些隱秘的心思不足為昭武帝言道,他半闔著眼瞼,不疾不徐地言道,“衛明沅乃慧然大師所批能活臣命之人,榮氏女之舉,無異於置衛明沅的生死於不顧,也同樣置臣之命於不顧,臣惜命,也想活,隻有將威脅到臣性命之人除去才能安心。若皇上要責罰於臣,臣無話可說,對臣來說,臣的命比她榮秀蘭值錢,也比榮國公的臉麵值錢,皇上覺得呢?”
昭武帝被他的話噎住了喉嚨,不能不說是。的確,寧王的命比榮秀蘭或是榮國公的臉麵都要來得寶貴得多。
罷了,反正榮國公被擼一事,無人知曉,他自己也以為乃衛國公府上所為,那就將錯就錯吧,他其實對榮國公也沒有多大的看重。頂多,多給宮裏的榮秀玉一些恩寵便是,榮國公還不值得他為他而和寧王鬧僵。
“皇弟說得在理,既如此,便讓那榮秀蘭在清心庵好好待著吧。”他一槌定音將榮秀蘭的未來給敲定了下來。
寧王半掩著的眼眸閃過得逞的笑意。
果然,過了沒多久,榮秀玉便被診出懷了身孕,鎮國寺的高僧有言,玉貴嬪娘娘有這福分,皆因其胞妹在清心庵出家,得了佛祖的青眼,才賜下的福分。雄風不減的昭武帝高興之餘,大手一揮,給榮秀蘭賜了個法號“無念”,意在讓她心無雜念地為皇子/皇女還有皇家祈福。
榮秀玉愣了一下,轉念想到怕是妹妹真的做了不可饒恕之事,甚至到達了天聽,否則皇上何至於插手一個臣女出家之事?心中擔憂會波及自個,於是變得更加小心翼翼。
幸好,隨後昭武帝便下旨升了她的位份,她成了玉夫人。榮秀玉的一顆提著的心才放了下來,榮秀蘭作死,即便一輩子青燈古佛長伴,那也是她活該!
給榮秀蘭的旨意是直接頒到清心庵裏的,榮秀蘭當時就昏了過去。而慢一步知曉消息的榮國公驚訝之餘,不禁猜測皇上此舉的用意,然後細思極恐,女兒做的事恐怕已被皇上知曉,以聖上對寧王的看重,哪裏會輕易放過女兒?幸好長女此時有孕,否則他也會吃了掛落,次女恐怕也不僅僅是長伴青燈古佛這麽簡單!
榮國公越想越害怕,不顧嚎啕大哭的李氏,戰戰兢兢地進了宮,表麵為謝恩,實則關起門來認錯,臣教女無方雲雲。
昭武帝諱莫如深意有所指地說了一句“榮國公有個好女兒啊!”也不知說的是榮秀玉還是榮秀蘭。
榮進額頭的冷汗不停地流,不敢吱聲,看著他這窩囊樣,昭武帝隻好告誡他“古人有訓,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家不齊,無以治國平天下,愛卿可得謹記了。”
榮進連稱是,出宮時,擦汗的帕子早已濕透,他卻仍舊擦著而不自知,手腳發軟地爬上了馬車,坐在軟墊上,才有了劫後餘生的慶幸感。
皇上統共說了兩句話,第二句話再清楚不過,他細思前一句話,一方麵覺得聖上說的是次女,說的是反話,另一方麵又覺得指的是長女出息,這次才饒了他。
不管如何,迴到公府的榮進自此對長子榮慶用心許多,對李氏也不若往常倚重信賴了,還請了在後院閉關念佛的母親陳氏出來主持大局,叫李氏暗恨不已。陳老夫人同樣是先任榮國公的繼室,不同的是,她一生未曾有孕,從前對榮進的教養也不甚上心,但對同為繼室的李氏心中所想卻是再清楚不過的。她作為局外人,更清楚眼下榮國公府的局麵,可說所有的前程都係於宮中的玉夫人身上,自然不可能偏幫李氏,李氏的行事因此收到了掣肘,卻半點辦法也無。
當衛明沅得知這些的時候,事情已塵埃落定,她也從京郊的莊子迴了府,聽聞了榮秀蘭的遭遇以後,驚得摔掉了手中的筷子,而後下意識地吞了吞口水。
寧王好手段啊!
作者有話要說: 大寧寧:誇我誇我
小沅沅舉起手中花球,跳起了拉拉隊舞蹈:yeah yeah 寧王最棒!
被喂了一口狗糧的作者君撇開眼,穿著古裝跳拉拉隊舞,熱不死你→_→哼
第28章 梅花
起先,在不清楚寧王那句話“榮秀蘭,你的生辰禮”的時候,衛明沅是打算迴京以後再親自料理榮秀蘭的,誰知,寧王的手段竟是如此的迅雷不及掩耳,有雷霆之勢,且直擊要害,不給對方一絲翻身的機會。
寧王具體是如何做的,衛明沅不清楚,但從最終的結果來看,榮秀蘭犯了急症重病,先是被送去了尼姑庵落發為尼,而後又被昭武帝賜了法號,這輩子斷無還俗的可能,可以看出寧王所做的斷不止借皇上的勢來壓迫榮國公府那麽簡單。
什麽樣的重症疾病,隻召太醫看過一迴就急匆匆地送走?即便是瘟疫,好歹也會先隔離起來,再延醫請藥一段時間才放棄,此是疑點一。疑點二,一般人即便藥石無靈被送去寺廟當中,求神庇佑,也是帶發修行,真落發的很少。萬一好了呢,還是要迴歸世俗的。疑點三便是皇上的旨意。按理,即便鎮國寺的高僧再如何鐵嘴神算,皇上要施恩於榮秀蘭,賞點藥材或是賜下良醫才是最為合適的,可他卻直接一個法號賜下來斷了榮秀蘭後路。
這些蹊蹺之處,衛明沅能夠想得到,京裏的其他人精似的權貴自然也能想到。和其他人猜測榮秀蘭犯了錯觸怒了天顏不同,衛明沅一下便想到了寧王的身上,一時竟說不清心裏是什麽感覺。
不管寧王是出於什麽樣的考慮處置榮秀蘭的,最後的結果卻是切切實實地給她報了仇出了氣,並且當做了一份“禮物”送給了她。
這樣的維護,換作任何一個女子都不會無動於衷,落在衛明沅身上卻是渾身的不自在,想要做點什麽,卻又不知該做什麽,畫畫寫字靜不下心來,做女工又好幾次紮到了手指頭,琴就更不用說了,弦都被彈崩了一根……
如此惶惶然地一日過後,她終於在一枝梅花身上找到了答案。
梅花山上折下來的梅花,被她在插花的瓶子裏加了兩滴靈泉水而持續盛開著,不見凋零,冷香幽幽。衛明沅看著妝台上那枝雪似的白梅,忽然間便想起當日折它是為了什麽,又是因為什麽而作罷。雖然寧王府上不缺她這麽一枝白梅,可方才看見它的一瞬,她便知道,它應該屬於哪裏。來而不往非禮也,大約隻有如此,心中那份不自在才能稍稍平複,雖不如初,卻聊勝於無。
“該怎麽送去寧王府呢?”她喃喃自語。雖說她和寧王定了親,寧王也曾給她送過東西,她卻不能越過父母私下給他送禮,這於禮不合,且不年不節的,忽然之間送東西過去,總得有個理由才行。
衛明沅並不想讓爹娘知道榮秀蘭之事乃寧王所為,雖然因著此前對榮秀蘭的懷疑,他們私底下或多或少會有所聯想和猜測,但她卻不願將此事點破,讓爹娘覺得寧王是個心狠手辣之人。這是不想爹娘為日後嫁進寧王府的自己擔心,衛明沅如此告訴自己。
不能據實以告,便隻能另找理由說服爹娘。
略一思忖,她便有了主意,在麵對趙氏時,也淡定得多。
“娘,女兒前些時候病了,寧王特來看望問詢,女兒感念在心,如今恢複如初,便想著送些東西給寧王略表謝意。娘覺得如何?”
趙氏深深地看了眼衛明沅,心思百轉,最終轉為幽幽一歎,“理應如此。”似是沒有反對衛明沅的提議。
衛明沅卻因為她這一聲歎息而心下一緊,她期期艾艾地喚了一聲“娘?”
趙氏於是把思緒收攏,對她溫和一笑,“沒什麽,隻是想起榮家二姑娘的遭遇,有些感歎罷了。”
不提榮秀蘭還好,一提她,衛明沅便更不自在了,不知該怎麽接這話,最終憋出一句,“世間萬法皆有因果,昨日因,今日果,她如今這般,總是有理由的。”換言之,惡有惡報,或者說,咎由自取。
趙氏不知道有沒有聽懂她的潛在意思,隻是笑了笑,沒再繼續榮秀蘭的話題,轉而問她,“對寧王府,咱們府上合該有所表示,明日打點好了,我便讓丁管家送上些禮過去聊表心意。這些,娘心中有數,你不用掛心,安心養病就好。”
趙氏仿佛忘了衛明沅之前想要送禮給寧王的話,或者說,迂迴地拒絕了她的提議。
衛明沅張了張嘴欲言又止,最終在趙氏沉靜的目光注視下閉上了嘴,沒有開口。娘這麽做,總是有她的道理,也是為她好的,她不能駁了她的心意。
見此,趙氏才收迴目光,提起了另一件事。
“今日有一山裏的樵夫到咱們府上來傳訊,帶來了那榮家二姑娘的話,說是想要見你一麵,去還是不去,你自個決定吧。”
衛明沅愣了愣,一眨眼過後卻是拒絕了,“無念比丘尼受皇命為皇上和玉夫人祈福,女兒身在俗世中,可不能擾了無念比丘尼潛心修佛。”
榮秀蘭想要見她,想來是猜到了此間種種與她有關。皇上金口既開,榮秀蘭若是想要通過她來脫離苦海,恐怕要大失所望,這是她無能為力也不願幫的,如此,她又何必要去?若榮秀蘭此舉隻是純粹為了發泄,把她叫去詛咒怒罵或是設計再害她,她便更沒有理由去見她了。京城權貴對榮秀蘭之事或有猜測,這時候尚且關注著,她若去了,恐怕會引起他人臆測,因而,去見榮秀蘭實在不是個明智的選擇。
至於說前去落井下石,逞一時之快,她倒是沒有想過。雖然不清楚發生在榮秀蘭身上的事是什麽,但以寧王的手段,怕是好不到哪裏去,落井下石之事實在不必。還是那句話,沒有必要為不相幹的人失了平常心。
見此,趙氏也沒說什麽,她和孩子她爹皆猜測女兒落水是榮秀蘭所為,而她的一番遭遇怕也是寧王做的,畢竟這世上能搬出皇上和鎮國寺高僧來的沒幾個,如果他們的猜測屬實的話,榮秀蘭便是罪有應得,女兒見或不見她都在情理當中。相較而言,她更關心的是寧王此舉的用意,以及女兒的態度。
寧王的用意尚且不明,女兒卻顯然有些觸動,趙氏見了心情複雜,她拒絕女兒送禮的提議,其實不是因為禮數,而是怕女兒陷得深了,以後無法抽身,傷了自己。因而在事情有些苗頭的時候,選擇擋一擋,壓一壓,緩一緩,即便女兒注定要動心,也要緩過未來的三年。至於三年以後,再看寧王的造化吧。
趙氏的諸多考量,衛明沅不甚明了,但總歸是為了她好的,因而沒有強求,隻是,迴到自個屋子裏時,看到那支梅花,那種不自在又一點一點迴到身上來,叫她出了神。
是夜,衛明沅因著白日裏的一番糾結而睡得不熟,迷迷糊糊間似乎聽見了一點聲響,像是窗子或是門被夜風吹了吹,發出吱呀的響聲,她迷糊地半睜了眼,半夢半醒間看到房間裏閃過一片黑影,似窗外樹木透過窗戶投在屋裏的影子,又似別的。腦袋昏昏沉沉的,她來不及分辨那是什麽,便又睡了過去。
次日醒來梳妝時,才發現了不對——她那插著梅花的白玉瓶不見了,連瓶帶花!
昨夜裏模糊的記憶迴籠,衛明沅頓時大驚,她的房間昨夜有人來過,還偷了一枝梅花!她放在膝上的柔荑忍不住顫了顫,想要開口叫人看看屋子裏還有沒有丟別的東西。可話到了嘴邊,她卻想起了另一個可能。
強忍著衝動,衛明沅像往常一樣梳洗完了,再用了早食,才將人都打發出去。待門窗都掩上,她才閉上眼睛,狀似假寐,實則在用耳朵去仔細分辨屋子裏的氣息。
很顯然,對方是個隱藏高手,可人即便能將唿吸的頻率減緩,卻不能真的不唿吸,衛明沅等的便是這一刻。耐心地等了一刻鍾後,才終於捕捉到了一點氣息的波動。
確定了屋子裏的確有人,衛明沅卻不知該不該開口點破。雖然,因著那支失蹤了的梅花,她猜測這人十有八九是寧王派來的,且極有可能是那一半皇家暗衛中的一員,可萬一不是呢,對方被她識破,不知會采取怎樣的行動來保守秘密。而就算這人真是寧王那掛的,她把人識破了,以寧王的性子,怕是會認為此人辦事不力,而後少不了一頓罰。
以前,她不是沒想過寧王在府上安插暗衛或是眼線來注視她的一舉一動,可知道是一迴事,真被她發現並揪出來又是另一迴事。
想要像往常那樣佯作不知,又失了平常心,一言一行均記掛著有人在看著,因而變得拘謹。這樣的狀態隻維持了半天,她便受不了了,決定找寧王談談,看能不能叫他把這暗衛撤了,即便這樣做會暴露她知之甚多的事。
隻是,她想把梅花送出去尚且不能,更遑論見寧王一麵?
如此糾結一日過後,她想見的人卻登門來了。
作者有話要說: 小天使說這是怪俠一枝梅,乃們覺得呢?^w^
第29章 尊重
於是不顧榮秀蘭猶在病中,不顧李氏的哭嚎阻攔,第一次強硬起來二話不說將送去了京郊的清心庵“落發”為尼。對外宣稱是榮秀蘭得了急症,藥石無靈,此番乃無奈之舉,希望佛祖憐憫,給她一條生路。
作者有話要說: 從今天起恢複日更了,同誌們想我沒?
第27章 手段
寧王沒有趕盡殺絕,要不然在湖中的時候就可以將榮秀蘭溺斃,但他留給榮秀蘭和榮國公府的生路也不是什麽好路,可以想見以榮秀蘭的驕傲不會忍受得了青燈古佛長伴的結局,但那又如何?清心庵裏有寧王的人,一準能把她管教得服服帖帖,至於過程是如何的生不如死,則不在他的考慮範圍之內。
榮國公看對方沒有再多的舉動,猶自為自己識時務選對了路而慶幸,殊不知在寧王眼裏,他不過是跳梁小醜般可笑。
榮秀蘭出了這樣的事,榮慶和榮練兩兄弟不可能沒有一點察覺,但榮國公因著懼怕不敢走漏一點風聲,隻讓他們知道能讓他們知道的,其餘的則讓李氏爛在肚子裏。而那些看過女兒禿頭的侍衛仆人則被暗中處理了,榮慶由此察覺到了不對勁,對父親的話存了疑,可任他如何打聽都不能找到一點端倪來。
榮國公猜測是衛國公府所為,看著和衛國公長女定親了的長子眼神也有些複雜,想退親,卻不敢,怕觸怒了對方,反倒是日後在衛明昭嫁進來以後對她頗為倚重和偏袒,叫李氏恨得一口血梗在喉嚨吐不出來。
當然,這些都是後事,當下,榮慶將府裏的消息傳給了宮裏的榮秀玉,叫她心裏有個底,恐怕榮秀蘭這次碰了硬釘子,把人得罪狠了,才叫人報複了。那些急病重症的鬼話,榮慶是一點都不相信。
榮秀玉暗自高興的同時也好奇自家那個好妹妹身上到底發生了何事,於是招了當日為榮秀蘭看診的胡太醫來問話。胡太醫是隔著簾子替榮秀蘭看診的,不知道她被人削了頭發的事,卻曉得她得的不是什麽重症急病,麵對貴嬪娘娘的詢問,琢磨著這事榮國公府遲早會讓娘娘知道,於是知無不言,將榮秀蘭受了寒,從此可能不育之事告之。
榮秀玉聽了心驚,對於暗中下手之人也多了幾分警惕,怕就怕對方遷怒於自己,想到自個遲來了五天的月事,心裏卻又有了些底氣。不管如何,聖上總不會置她於不顧。
昭武帝此時卻無暇顧及她,寧王府上的暗衛是皇家暗衛的另一半,行事雖然隱秘,卻也不是無跡可尋,且寧王這次也沒有多做遮掩,因而他十分清楚榮國公府上的事,衛國公府替寧王背了鍋。
思來想去,還是將寧王招進了宮裏,想要問他緣何這般行事,榮國公即便再如何碌碌無為,祖上也是跟著夏國的開國皇帝一起打過江山的,榮進的祖母還是榮寧長公主,隻要不是犯的大錯,昭武帝還是願意給他們體麵的。
可寧王此番行事,雖然榮國公不知道乃其所為,在昭武帝看來,還是有些過了。
昭武帝看著下頭坐在輪椅上繃著一張冰塊臉的弟弟,一臉欲言又止。
皇上召他進宮所為何事,寧王心知肚明卻不言不語,極有耐心地等著,想要看看他的忍耐力可以忍到幾時。
昭武帝盯著他看了好久,然後聊起了家常,“太後近日又抄了些經書,皇弟若是方便,就將經書送去鎮國寺供奉如何?”
太後為了給寧王祈福,不僅在鎮國寺中供奉了一盞長明燈,而且隱居壽康宮,吃齋念佛抄經書,自昭武帝登基至今一直如此,已有八年了。
太後此舉,寧王卻是無動於衷,在他看來,太後這般做除了給他祈福,未嚐不是替自己贖罪,讓自己心裏好過一點。當下想起她召見衛明沅時穿的那一身華服,再拿來和慧然樸素的青袍一對比,寧王的嘴角不自覺地勾起一抹嘲諷的笑。
開口便是終結的昭武帝暗自懊惱,正想自個把話圓過去呢,寧王卻開了口,“皇上今日召臣來不知所為何事?”
寧王率先沒了耐心,不想再在這食人的皇宮中多呆。
昭武帝無法,隻好迂迴地問起了榮國公府的事,“榮國公是否得罪了皇弟?皇弟能否與朕說說,朕替你討迴公道可好?”
寧王早有準備,麵對皇上看似施恩實則問責的問話,隻是冷漠地拒絕,“不必勞皇上費心,臣自己的公道,自己會討。”說罷,頭微微一偏,“寧一。”
身後的寧一於是上前兩步單漆跪地將準備好的張媽媽和周通的認罪狀呈上,內侍大總管李德安將東西接過,小心地呈到皇上跟前。
昭武帝閱後眉頭緊皺,雖然惱火榮秀蘭的惡毒以及置皇家臉麵於不顧,那衛六好歹是他定下的弟媳呢,哪裏是她能冒犯的?可仍舊覺得寧王的舉動有些過了。
“皇弟對那衛家小姐是否太過看重了?此番為了給她出氣,置榮國公的臉麵於不顧,有些過了。”他開門見山道。
對寧王來說,榮秀蘭的小動作是否不顧皇家的臉麵,並不在他考慮範圍之內,衛明沅是他的人,她竟能不管不顧地下黑手,顯然是看輕了他,這才是最重要的。沒有人知道,成了廢人的他,自尊心有多強,容不得他人半點輕慢。
不過,這些隱秘的心思不足為昭武帝言道,他半闔著眼瞼,不疾不徐地言道,“衛明沅乃慧然大師所批能活臣命之人,榮氏女之舉,無異於置衛明沅的生死於不顧,也同樣置臣之命於不顧,臣惜命,也想活,隻有將威脅到臣性命之人除去才能安心。若皇上要責罰於臣,臣無話可說,對臣來說,臣的命比她榮秀蘭值錢,也比榮國公的臉麵值錢,皇上覺得呢?”
昭武帝被他的話噎住了喉嚨,不能不說是。的確,寧王的命比榮秀蘭或是榮國公的臉麵都要來得寶貴得多。
罷了,反正榮國公被擼一事,無人知曉,他自己也以為乃衛國公府上所為,那就將錯就錯吧,他其實對榮國公也沒有多大的看重。頂多,多給宮裏的榮秀玉一些恩寵便是,榮國公還不值得他為他而和寧王鬧僵。
“皇弟說得在理,既如此,便讓那榮秀蘭在清心庵好好待著吧。”他一槌定音將榮秀蘭的未來給敲定了下來。
寧王半掩著的眼眸閃過得逞的笑意。
果然,過了沒多久,榮秀玉便被診出懷了身孕,鎮國寺的高僧有言,玉貴嬪娘娘有這福分,皆因其胞妹在清心庵出家,得了佛祖的青眼,才賜下的福分。雄風不減的昭武帝高興之餘,大手一揮,給榮秀蘭賜了個法號“無念”,意在讓她心無雜念地為皇子/皇女還有皇家祈福。
榮秀玉愣了一下,轉念想到怕是妹妹真的做了不可饒恕之事,甚至到達了天聽,否則皇上何至於插手一個臣女出家之事?心中擔憂會波及自個,於是變得更加小心翼翼。
幸好,隨後昭武帝便下旨升了她的位份,她成了玉夫人。榮秀玉的一顆提著的心才放了下來,榮秀蘭作死,即便一輩子青燈古佛長伴,那也是她活該!
給榮秀蘭的旨意是直接頒到清心庵裏的,榮秀蘭當時就昏了過去。而慢一步知曉消息的榮國公驚訝之餘,不禁猜測皇上此舉的用意,然後細思極恐,女兒做的事恐怕已被皇上知曉,以聖上對寧王的看重,哪裏會輕易放過女兒?幸好長女此時有孕,否則他也會吃了掛落,次女恐怕也不僅僅是長伴青燈古佛這麽簡單!
榮國公越想越害怕,不顧嚎啕大哭的李氏,戰戰兢兢地進了宮,表麵為謝恩,實則關起門來認錯,臣教女無方雲雲。
昭武帝諱莫如深意有所指地說了一句“榮國公有個好女兒啊!”也不知說的是榮秀玉還是榮秀蘭。
榮進額頭的冷汗不停地流,不敢吱聲,看著他這窩囊樣,昭武帝隻好告誡他“古人有訓,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家不齊,無以治國平天下,愛卿可得謹記了。”
榮進連稱是,出宮時,擦汗的帕子早已濕透,他卻仍舊擦著而不自知,手腳發軟地爬上了馬車,坐在軟墊上,才有了劫後餘生的慶幸感。
皇上統共說了兩句話,第二句話再清楚不過,他細思前一句話,一方麵覺得聖上說的是次女,說的是反話,另一方麵又覺得指的是長女出息,這次才饒了他。
不管如何,迴到公府的榮進自此對長子榮慶用心許多,對李氏也不若往常倚重信賴了,還請了在後院閉關念佛的母親陳氏出來主持大局,叫李氏暗恨不已。陳老夫人同樣是先任榮國公的繼室,不同的是,她一生未曾有孕,從前對榮進的教養也不甚上心,但對同為繼室的李氏心中所想卻是再清楚不過的。她作為局外人,更清楚眼下榮國公府的局麵,可說所有的前程都係於宮中的玉夫人身上,自然不可能偏幫李氏,李氏的行事因此收到了掣肘,卻半點辦法也無。
當衛明沅得知這些的時候,事情已塵埃落定,她也從京郊的莊子迴了府,聽聞了榮秀蘭的遭遇以後,驚得摔掉了手中的筷子,而後下意識地吞了吞口水。
寧王好手段啊!
作者有話要說: 大寧寧:誇我誇我
小沅沅舉起手中花球,跳起了拉拉隊舞蹈:yeah yeah 寧王最棒!
被喂了一口狗糧的作者君撇開眼,穿著古裝跳拉拉隊舞,熱不死你→_→哼
第28章 梅花
起先,在不清楚寧王那句話“榮秀蘭,你的生辰禮”的時候,衛明沅是打算迴京以後再親自料理榮秀蘭的,誰知,寧王的手段竟是如此的迅雷不及掩耳,有雷霆之勢,且直擊要害,不給對方一絲翻身的機會。
寧王具體是如何做的,衛明沅不清楚,但從最終的結果來看,榮秀蘭犯了急症重病,先是被送去了尼姑庵落發為尼,而後又被昭武帝賜了法號,這輩子斷無還俗的可能,可以看出寧王所做的斷不止借皇上的勢來壓迫榮國公府那麽簡單。
什麽樣的重症疾病,隻召太醫看過一迴就急匆匆地送走?即便是瘟疫,好歹也會先隔離起來,再延醫請藥一段時間才放棄,此是疑點一。疑點二,一般人即便藥石無靈被送去寺廟當中,求神庇佑,也是帶發修行,真落發的很少。萬一好了呢,還是要迴歸世俗的。疑點三便是皇上的旨意。按理,即便鎮國寺的高僧再如何鐵嘴神算,皇上要施恩於榮秀蘭,賞點藥材或是賜下良醫才是最為合適的,可他卻直接一個法號賜下來斷了榮秀蘭後路。
這些蹊蹺之處,衛明沅能夠想得到,京裏的其他人精似的權貴自然也能想到。和其他人猜測榮秀蘭犯了錯觸怒了天顏不同,衛明沅一下便想到了寧王的身上,一時竟說不清心裏是什麽感覺。
不管寧王是出於什麽樣的考慮處置榮秀蘭的,最後的結果卻是切切實實地給她報了仇出了氣,並且當做了一份“禮物”送給了她。
這樣的維護,換作任何一個女子都不會無動於衷,落在衛明沅身上卻是渾身的不自在,想要做點什麽,卻又不知該做什麽,畫畫寫字靜不下心來,做女工又好幾次紮到了手指頭,琴就更不用說了,弦都被彈崩了一根……
如此惶惶然地一日過後,她終於在一枝梅花身上找到了答案。
梅花山上折下來的梅花,被她在插花的瓶子裏加了兩滴靈泉水而持續盛開著,不見凋零,冷香幽幽。衛明沅看著妝台上那枝雪似的白梅,忽然間便想起當日折它是為了什麽,又是因為什麽而作罷。雖然寧王府上不缺她這麽一枝白梅,可方才看見它的一瞬,她便知道,它應該屬於哪裏。來而不往非禮也,大約隻有如此,心中那份不自在才能稍稍平複,雖不如初,卻聊勝於無。
“該怎麽送去寧王府呢?”她喃喃自語。雖說她和寧王定了親,寧王也曾給她送過東西,她卻不能越過父母私下給他送禮,這於禮不合,且不年不節的,忽然之間送東西過去,總得有個理由才行。
衛明沅並不想讓爹娘知道榮秀蘭之事乃寧王所為,雖然因著此前對榮秀蘭的懷疑,他們私底下或多或少會有所聯想和猜測,但她卻不願將此事點破,讓爹娘覺得寧王是個心狠手辣之人。這是不想爹娘為日後嫁進寧王府的自己擔心,衛明沅如此告訴自己。
不能據實以告,便隻能另找理由說服爹娘。
略一思忖,她便有了主意,在麵對趙氏時,也淡定得多。
“娘,女兒前些時候病了,寧王特來看望問詢,女兒感念在心,如今恢複如初,便想著送些東西給寧王略表謝意。娘覺得如何?”
趙氏深深地看了眼衛明沅,心思百轉,最終轉為幽幽一歎,“理應如此。”似是沒有反對衛明沅的提議。
衛明沅卻因為她這一聲歎息而心下一緊,她期期艾艾地喚了一聲“娘?”
趙氏於是把思緒收攏,對她溫和一笑,“沒什麽,隻是想起榮家二姑娘的遭遇,有些感歎罷了。”
不提榮秀蘭還好,一提她,衛明沅便更不自在了,不知該怎麽接這話,最終憋出一句,“世間萬法皆有因果,昨日因,今日果,她如今這般,總是有理由的。”換言之,惡有惡報,或者說,咎由自取。
趙氏不知道有沒有聽懂她的潛在意思,隻是笑了笑,沒再繼續榮秀蘭的話題,轉而問她,“對寧王府,咱們府上合該有所表示,明日打點好了,我便讓丁管家送上些禮過去聊表心意。這些,娘心中有數,你不用掛心,安心養病就好。”
趙氏仿佛忘了衛明沅之前想要送禮給寧王的話,或者說,迂迴地拒絕了她的提議。
衛明沅張了張嘴欲言又止,最終在趙氏沉靜的目光注視下閉上了嘴,沒有開口。娘這麽做,總是有她的道理,也是為她好的,她不能駁了她的心意。
見此,趙氏才收迴目光,提起了另一件事。
“今日有一山裏的樵夫到咱們府上來傳訊,帶來了那榮家二姑娘的話,說是想要見你一麵,去還是不去,你自個決定吧。”
衛明沅愣了愣,一眨眼過後卻是拒絕了,“無念比丘尼受皇命為皇上和玉夫人祈福,女兒身在俗世中,可不能擾了無念比丘尼潛心修佛。”
榮秀蘭想要見她,想來是猜到了此間種種與她有關。皇上金口既開,榮秀蘭若是想要通過她來脫離苦海,恐怕要大失所望,這是她無能為力也不願幫的,如此,她又何必要去?若榮秀蘭此舉隻是純粹為了發泄,把她叫去詛咒怒罵或是設計再害她,她便更沒有理由去見她了。京城權貴對榮秀蘭之事或有猜測,這時候尚且關注著,她若去了,恐怕會引起他人臆測,因而,去見榮秀蘭實在不是個明智的選擇。
至於說前去落井下石,逞一時之快,她倒是沒有想過。雖然不清楚發生在榮秀蘭身上的事是什麽,但以寧王的手段,怕是好不到哪裏去,落井下石之事實在不必。還是那句話,沒有必要為不相幹的人失了平常心。
見此,趙氏也沒說什麽,她和孩子她爹皆猜測女兒落水是榮秀蘭所為,而她的一番遭遇怕也是寧王做的,畢竟這世上能搬出皇上和鎮國寺高僧來的沒幾個,如果他們的猜測屬實的話,榮秀蘭便是罪有應得,女兒見或不見她都在情理當中。相較而言,她更關心的是寧王此舉的用意,以及女兒的態度。
寧王的用意尚且不明,女兒卻顯然有些觸動,趙氏見了心情複雜,她拒絕女兒送禮的提議,其實不是因為禮數,而是怕女兒陷得深了,以後無法抽身,傷了自己。因而在事情有些苗頭的時候,選擇擋一擋,壓一壓,緩一緩,即便女兒注定要動心,也要緩過未來的三年。至於三年以後,再看寧王的造化吧。
趙氏的諸多考量,衛明沅不甚明了,但總歸是為了她好的,因而沒有強求,隻是,迴到自個屋子裏時,看到那支梅花,那種不自在又一點一點迴到身上來,叫她出了神。
是夜,衛明沅因著白日裏的一番糾結而睡得不熟,迷迷糊糊間似乎聽見了一點聲響,像是窗子或是門被夜風吹了吹,發出吱呀的響聲,她迷糊地半睜了眼,半夢半醒間看到房間裏閃過一片黑影,似窗外樹木透過窗戶投在屋裏的影子,又似別的。腦袋昏昏沉沉的,她來不及分辨那是什麽,便又睡了過去。
次日醒來梳妝時,才發現了不對——她那插著梅花的白玉瓶不見了,連瓶帶花!
昨夜裏模糊的記憶迴籠,衛明沅頓時大驚,她的房間昨夜有人來過,還偷了一枝梅花!她放在膝上的柔荑忍不住顫了顫,想要開口叫人看看屋子裏還有沒有丟別的東西。可話到了嘴邊,她卻想起了另一個可能。
強忍著衝動,衛明沅像往常一樣梳洗完了,再用了早食,才將人都打發出去。待門窗都掩上,她才閉上眼睛,狀似假寐,實則在用耳朵去仔細分辨屋子裏的氣息。
很顯然,對方是個隱藏高手,可人即便能將唿吸的頻率減緩,卻不能真的不唿吸,衛明沅等的便是這一刻。耐心地等了一刻鍾後,才終於捕捉到了一點氣息的波動。
確定了屋子裏的確有人,衛明沅卻不知該不該開口點破。雖然,因著那支失蹤了的梅花,她猜測這人十有八九是寧王派來的,且極有可能是那一半皇家暗衛中的一員,可萬一不是呢,對方被她識破,不知會采取怎樣的行動來保守秘密。而就算這人真是寧王那掛的,她把人識破了,以寧王的性子,怕是會認為此人辦事不力,而後少不了一頓罰。
以前,她不是沒想過寧王在府上安插暗衛或是眼線來注視她的一舉一動,可知道是一迴事,真被她發現並揪出來又是另一迴事。
想要像往常那樣佯作不知,又失了平常心,一言一行均記掛著有人在看著,因而變得拘謹。這樣的狀態隻維持了半天,她便受不了了,決定找寧王談談,看能不能叫他把這暗衛撤了,即便這樣做會暴露她知之甚多的事。
隻是,她想把梅花送出去尚且不能,更遑論見寧王一麵?
如此糾結一日過後,她想見的人卻登門來了。
作者有話要說: 小天使說這是怪俠一枝梅,乃們覺得呢?^w^
第29章 尊重